高中美术教案--礼仪与教化

合集下载

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精心整理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共三课时)一、授课目的: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认识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认识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授课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怎样实现这一要求的?三、授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授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人的创立》,认识了美术的起源,原始社会美术作品的特点,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再向前迈进一步,但进入主题从前,第一老师给同学们供应两张图片,图片中的美术作品同学们都认识吧?学: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师:同学们对两者都不陌生,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你所学的美术鉴赏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大型建筑作品功能捍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服务对象皇帝法老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二)、教师总结,点明授课主题:教师对学生的解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由于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相同的社精心整理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相同,处于社会基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师:当人类有了国家此后,若是没有序次会怎样?那么怎样才能保持社会的序次呢?(学生谈论回答:制度,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等——礼仪与教化)师:方才提到的这几点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礼仪与教化三)、新课:师:不相同时期有不相同的礼仪与教化。

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再生动,更简单被人们接受。

由于其所拥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扬自己的思想。

因此,礼仪与教化自然会影响着美术作品的创立,换句话说美术作品会表现当时的礼仪与教化。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说课稿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说课稿教学设计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本课教学目的: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为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为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采用的教学手段为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导入部分采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斯芬克司的神话故事入手,由故事中的谜语作为开场导入,一步步深入设问,引出狮神人面像,从而进一步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

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谜底是人,简单解释)b、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c、进一步提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埃及,距今4500年)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第二部分授课分为四部分(1)提问思考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

面部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身体雕刻成狮子。

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

雕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

如同商朝的鼎一样,是权利和礼仪的象征。

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吉萨三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就是胡夫的儿子。

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法老的陵墓讨论: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同学朗读游记金字塔非常突兀地屹立在开罗西南的高地上,没有任何铺垫和过渡。

关于金字塔的图片和报道,我已经看到过很多,按说是不陌生的,但目光接触的一刹那,还是不由自主地被震撼和俘获,心生惊悚(sŏng),与生俱来的渺小感就充斥全身。

2.2《礼仪与教化》

2.2《礼仪与教化》

2.2《礼仪与教化》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三、教学流程:第一节课:1.导入教学:教师用非常著名的两个美术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来导入教学,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比较内容可以参考下表。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且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

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4.学生思考并回答。

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一些答案。

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教师总结。

8.阅读并分析教材:教师建议学生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答案去阅读教材的第20、21页,并且将阅读的结果填写到作业纸的中国商代时期(导致变化的原因这一栏可以先不填)。

教师组织学生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

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

9.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

10.完成“活动建议一。

”1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秦始皇兵马俑”并完成作业纸的秦代部分。

教师可以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时代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展开其与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了解美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制约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使学生了解我国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2、使学生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教具和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教材,作业纸等【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简单复习原始社会美术。

2、提问:“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3、学生思考,回答。

4、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文明时代有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5、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表演。

6、提问:视频里的乐器名称、所用材料及朝代?二、问题探究(一)探究一:1、提问:在“文明社会”这种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学生思考与讨论。

3、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美术作品就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在使用铁器以前,人类广泛的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

在我国周代,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以下自诸侯、卿大夫直至士大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成了严格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

由此也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识,那时争战夺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则称为“定鼎天下”。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素描的特点和技法,同时营造出一种尊敬和沟通的礼仪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素描技法的认识和运用;
2.礼仪与教化的关系,以及其在美术鉴赏中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素描的重要性和技法;
2.如何引导学生接受礼仪和教化的观念,在美术鉴赏中准确体现。

四、教学环节
1. 热身活动
师生问候、自我介绍,全员参与的小游戏等。

2. 学习素描
1.讲解素描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在美术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基本素描技法。

3. 学习礼仪
1.引导学生了解礼仪和教化的含义;
2.展示礼仪和教化在美术鉴赏中的应用。

4. 综合应用
让学生结合素描和礼仪,对教师展示的范例作品进行鉴赏、评论及艺术创作实践,加深对美术鉴赏和素描技法的理解和掌握。

5. 课后作业
结合本次课程的学习,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册和写笔记两部分作业。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示范、互动问答、剖析鉴赏、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营造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估
1.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思考、表现等进行评价;
2.结合学生的完成作品、练习册、笔记等进行评估;
3.整理学生的综合评价进行反思和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

七、教学反思
结合实际教学反馈,逐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礼仪与教化 教案 -高中美术

礼仪与教化 教案 -高中美术

《礼仪与教化》——艺术为政治所服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在阶级社会中的美术作品会受到什么影响,及商代到魏晋时期的社会美术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对鉴赏中更加明确要掌握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并辨别阶级社会的道德观,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起到指引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2、对《秦兵马俑》与《马踏匈奴》的鉴赏对比难点:为什么商周青铜器会有如此不同的特点?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学具: 教材,笔记本教学过程:出示标题——《礼仪与教化》导入:陕西宝鸡:石鼓山考古再次发现珍贵文物(新闻早报)1分48秒引出:中国是世界上文明曙光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1500年,商朝建立起强大的王国,并且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工艺。

青铜艺术是美术在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代表,发展出多种繁杂华丽的器型和纹饰。

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纹饰神秘,是沟通人、神关系的祭祀礼器。

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采用独有的片范铸造法和复杂的铸铜工艺,达到了古代东方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峰。

古代青铜器艺术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讨论:鼎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折射出统治阶级的王权意识。

充满神秘、威慑的色彩。

具有权力和礼仪的象征2、与鼎相关的典故和词语来源可以和考古发现相印证的是,不少古代文献都把中国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年代定在夏代。

相传,由于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们的藏金(青铜)献给夏禹,而各方国的酋长,也把他们各族的图像进奉。

夏禹于是利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并把各种图像装饰到鼎上,用来象征九州。

夏禹所铸的九个大鼎,后来便成为夏商周三代相传、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九鼎」,而「定鼎」、「问鼎」、「鼎迁」,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确立或变革,这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思考与交流:带鼎的成语有哪些?三足鼎立问鼎中原一言九鼎拔山扛鼎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鼎有名鼎足之势鼎足而立四海鼎沸鱼游沸鼎鸣钟食鼎3、《四羊方尊》商四羊方尊造型稳健,风格雄奇,是目前发现的商代最大一件方尊。

《礼仪与教化》精品教案

《礼仪与教化》精品教案
《礼仪与教化》精品教案
课题
礼仪与教化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中
学习
目标
1.了解在阶级社会中的美术作品会受到什么影响,了解青铜时期艺术;
2.了解青铜器早期及纹饰的演变,掌握美术鉴赏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
3.通过学习,感知美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关系。
重点
礼仪与教化的含义及在青铜器艺术作品中体现的形式
难点
礼仪与教化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演变,青铜器的种类及功能,以及青铜器所体现的礼仪与教化作用。
(四)赏析青铜器的花纹
饕餮纹鸟兽合体纹龙纹蛇纹
学生赏析作品,通过观察分析思考问题
了解礼仪与教化的概念,知道青铜器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了解青铜器的分类和纹样图案。
课堂活动
同学们,动手试试,制作一幅青铜器作品。
观看优秀的作品,了解制作方法。
1.首先构图画出纹样和青铜器类型,刻刀把纹样刻出来,在用拓印的形式拓印在素纸上。
(二)青铜器的概念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但因为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失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被称为青铜。其中以鼎最为人们熟知。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人们对祖先、对神灵的崇拜远远超越了对于自身的认同。
2.小组合作,分工合理
3.时间:15分钟
学生探讨,互相分工合作
小组活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也更加深入了解掌握青铜器的艺术形式
课堂小结
1.作品评价:学生互评,选出最佳作品。教师点评。
2.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礼仪与教化,了解了青铜器是东方传统礼器,阶级社会的美术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体现了人类生活的礼仪,对人类起着教化作用。

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古埃及美术《礼仪与教化》教案

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古埃及美术《礼仪与教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埃及美术《礼仪与教化》教案适用年级:高中艺术鉴赏课程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礼仪与教化方面的作用。

2. 分析古埃及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构图风格和符号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点。

2. 古埃及美术在礼仪与教化方面的表现。

教学难点:1. 古埃及美术作品中符号意义的解读。

2.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鉴赏方法分析古埃及美术作品。

二、教学准备教材或教辅:古埃及美术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

教学工具:PPT、图片、视频等。

实物准备:古埃及美术作品复制品或相关图片。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礼仪与教化方面的作用。

2. 引导学生关注古埃及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构图风格和符号意义。

环节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埃及美术作品《礼仪与教化》的特点。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古埃及美术作品的理解。

环节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分析古埃及美术作品《礼仪与教化》在礼仪与教化方面的表现。

3. 解读古埃及美术作品中的符号意义,如神祇、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

环节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古埃及美术作品《礼仪与教化》的图片或视频。

2.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鉴赏方法,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构图风格和符号意义。

3. 讨论古埃及美术作品在礼仪与教化方面的价值。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更多关于古埃及美术的知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搜集古埃及美术作品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所搜集的作品,阐述其在礼仪与教化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埃及美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
讲新课
问:在阶级社会初期,什么美术种类最为出名?
青铜器的图片欣赏
教师总结:青铜器在阶级社会初期,它具有怎样的功能
问:青铜器由实用的生活用品变成了什么?
由此可见,阶级社会的美术是为谁服务的
学生集体回答:
青铜器
学生看图了解其功能
学生回答:
礼器 成了地位的象征
统治阶级
具体欣赏
出示《司母方鼎》作品介绍
出示《大孟鼎》,让学生分析其造型及纹饰有何不同。从而给人怎样的感觉?
老师总结,并出示对比表格
学生讨论
分组到讲台上填写答案
深入分析
两者分别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代表,哪为何会有如此的不同呢?与什么有关?
学生讨论回答
课堂练习
老师讲评
做活动建议(一)
补充鉴赏
《莲鹤方壶》
《长信宫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复习旧课
问:奴隶社会的美术是为谁服务的
统会的美术又是怎样的呢?它又是为谁服务呢?
新授
出示《秦兵俑》
老师总结概括其艺术特点
出示《霍去病墓前雕塑》并作介绍
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兵马俑
学生比较两艺术群体有何不一样的艺术特点
完成下表,分组完成
深入分析
教师讲评学生所填写的表格,得结论:
汉的美术作品的才华功能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强化皇权地位向宣扬有利于统治者的思想转变
汉宣扬的是哪种思想?
汉代具有代表物的作品种类有哪些?
《礼仪与教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在阶级社会中的美术作品会受到什么的影响,及商代到魏晋时期的社会美术现象
2、通过本课的学习,指引学生了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高一美术 礼仪与教化教案

高一美术 礼仪与教化教案

1.教学目标本课作为单元课,由三课时构成主要是要理解道德和社会等级秩序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并了解2个方面的内容(1)在时间上了解从商朝到魏晋时期美术作品。

(2)在空间上了解横跨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印第安的美术作品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商朝到魏晋时期的美术现象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2)难点:学生的社会意识与生活的局限性对主题的理解难以深入3、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4.教学程序第二课时(1)导入采用承上启下的导入方法先回忆上节课所学的青铜器纹饰的变化(2)视频然后使用多媒体播放“神话”从学生熟悉的视觉文化元素中抽出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理性分析(3)秦汉风格的对比这点将作为本课的重点,使用比较鉴赏采用表格的形式对“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雕塑的作品形式、造型手法、审美效果以及功能和意义进行研究,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的作用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尽可能多的写出学生回答的关键词,把他们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形成表格正文,把这个填表活动呈现在黑板上,根据教学经验及对教学机制的理解,为拉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避免老师先入为主,先让学生通过个人、同桌、或4人小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使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填表,使高中的静态课活跃起来(4)思考与交流可以结合我们本土例子,长沙马王堆帛画来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分析、并尝试、探究汉代人的宇宙观念,这是从美术文化角度进一步联系湖湘文化进行分析,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从电影神话到秦始皇兵马俑,从马王堆帛画到汉代观念,充分体现了由远及近的教学策略(5)作品比较让学生从本课中自主选出两幅不同时代、同样具有礼仪教化功能的作品比较它们的内容、表现形式、服务的异同,这是对秦汉对比的深入,也是按照鉴赏的规范程序逐步深入,更好按照感受、分析、解释、评价4个环节的推进,达到有效学习(6)小结以中国联系古印度、古埃及、印第安的美术现象提问为第三课埋下伏笔。

教案第3课 礼仪与教化

教案第3课 礼仪与教化
新昌技师学院
教案首页
授课班级
16级学生
授课时间
10.9-10.15
章节
名称
礼仪与教化
教学
目的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埃及人对生与死的看法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具有威慑力,显示法老的权力。
雕塑狮身人面像
绘画墓室中的壁画
古印度
印第安文明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分为导入,学生阅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几个过程。
布置
作业
教师建议学生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答案去阅读教材的第20、21页,并且将阅读的结果填写到作业纸的中国商代时期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内容、时间、方法)
教学过程概要
教学内容: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时代或地区典型的美术品形式特征所体现的观念如何为统治者服务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导致变化的原因
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1、区分社会等级。2、用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和祭祀。青铜是当时最贵重、最耐用的物质材料。权力分散,衰落。
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
作品的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服务的对象皇帝法老
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且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高中美术_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制度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以及与其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与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社会制约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美术创作中如何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埃及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提问:金字塔的这么多未解之谜都涉及到最根本的一个,就是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它是法老的陵墓,埃及人相信人死了其实是永生,法老死后做成木乃伊放进金字塔里可以成为永久的神灵继续保佑他的子民,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这里金字塔这种建筑形式作为一种最直观的视觉形象,就成了宣扬统治者思想的重要手段,来达到维护国家等级,约束人民的作用。

本节课了解青铜器这类美术作品是如何体现这方面的作用的。

讲授新课:(一)、青铜器的种类以及鼎的作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教师讲解中国的青铜时代2、展示图片,讲述青铜器的分类,并强调其中的礼器具备的特点。

3、展示图片,讲解礼器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种类鼎。

(1)、展示《乳钉纹红陶鼎》图片,介绍此鼎的背景,指导学生观察鼎的造型和纹饰特点,并提问:这件鼎在当时社会是做什么用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烹饪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用来炖煮和盛放鱼肉。

并讲解夏朝之后,鼎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提问:关于鼎的故事和成语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关于鼎的故事和成语,都说明了它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生活器具,渐渐的在社会发展中被赋予了深刻而庄重的文化含义。

(二)、我国青铜器发展的四个阶段1、展示我国目前发展最早的三足铜鼎的图片,并提问:它的造型和纹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造型与早期的陶鼎几乎一致,略显稚拙粗糙,线条装饰也很简单,但材质却是当时罕见的青铜,暗含高贵之意,这正是华夏文明初创时的真实写照,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礼仪与教化美术教案

礼仪与教化美术教案

礼仪与教化美术教案标题:礼仪与教化美术教案导言: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有助于培养个人的修养和社交技巧。

而美术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礼仪与教化融入美术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通过教授艺术史、艺术理论和实践技巧,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并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

例如,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学生应该保持安静、尊重和理解,并学会适当地表达他们的观点。

2.传递艺术家的精神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创造的产物,还承载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并学会从中汲取启发。

同时,我们也需要引导学生从艺术家的言行举止中学习礼仪。

通过了解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教化。

3.创造和分享美的体验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绘画和雕塑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学会尊重他人的创作。

同时,学生应该学会分享自己的美的体验,以及适当地接受他人的赞美和批评。

4.礼仪与艺术展览艺术展览是学生展示作品和接触不同类型艺术的机会。

在组织艺术展览时,我们应该注重礼仪教育。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恰当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尊重其他人的作品。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适应不同的展览环境和规矩,以展现出艺术家的风采。

结语:将礼仪与教化融入美术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社交技巧。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传递艺术家的精神、创造和分享美的体验,以及注重礼仪与艺术展览,我们可以更好地教育和启发学生,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礼仪教育美术教案模板及范文

礼仪教育美术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掌握礼仪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礼仪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观念,提升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1. 礼仪在美术创作中的体现。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礼仪表现。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礼仪融入美术创作。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礼仪意识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素材。

2. 美术创作工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3. 礼仪知识讲解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礼仪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礼仪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与示范1. 教师详细讲解礼仪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2. 教师现场示范,展示如何将礼仪融入美术创作。

三、实践与创作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美术创作。

2.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礼仪表现。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强调礼仪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礼仪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礼仪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展示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礼仪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礼仪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在实践环节,关注学生的礼仪表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3. 通过评价环节,鼓励学生分享创作心得,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 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为礼仪教育美术教案范文:礼仪教育美术教案——礼仪之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掌握礼仪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礼仪教育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礼仪教育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礼仪在美术创作中的体现,认识到礼仪与美术的密切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法表现礼仪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尊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知识介绍2. 美术创作技巧3. 礼仪与美术作品欣赏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礼仪知识介绍1. 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礼仪的兴趣。

2. 讲解- 讲解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如尊重他人、谦逊有礼、文明用语等。

3. 互动-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礼仪现象,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一些与礼仪相关的美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礼仪元素。

第二课时:美术创作技巧1. 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礼仪融入美术创作。

2. 讲解- 教师讲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3. 示范-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美术手法表现礼仪,如绘制一幅表现尊老爱幼的画作。

4. 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尝试创作一幅表现礼仪的画作。

第三课时:礼仪与美术作品欣赏1. 导入- 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礼仪与美术的关系。

2. 作品展示-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礼仪主题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

3. 互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看法,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

4.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礼仪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是否体现了礼仪主题。

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尊重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中美术《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美术《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古代中外美术史上具有礼仪教化功能的美术作品在表现形式、内容以及服务对象上的差异。

礼仪与教化 (第1课时 教案)

礼仪与教化  (第1课时 教案)

第二单元第一课礼仪与教化【基本信息】课题:礼仪与教化教学模块:高中美术鉴赏(必修)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课时:3个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美术在奴隶社会时期规范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在商、周时期出现的代表性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用风格分析的方法研究美术作品,并对风格进行概括。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不同时期在规范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了解“礼仪与教化”主题下,中外美术作品的主要形式及其代表作品,能够对这类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这一阶段美术发展历史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对青铜器型、纹饰等进行较为准确的图像识读,并掌握图像识读的角度和方法。

如何让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所展现的“时代风格”进行概括,并能够对教材没事涉及的图片进行时代风格的图像识读。

【教具与学具】教具:高清多媒体设备,教材配图。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学图像展示:“后母戊鼎”问题驱动:商代统治者为何要用这么多青铜材料和这么多人力铸造如此大的后母戊鼎学生讨论,代表汇报。

教师: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去制作后母戊鼎,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对其非常重视,因为鼎被称为“国之重器”。

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结构上有何区别。

文明社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规范社会秩序需要一些什么手段。

在规范社会秩序上,美术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时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思考回答:社会有了文字,出现了国家,产生了阶级对立,有了最高的统治者,统治者为了社会的安定,必须制订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美术是发扬统治者思想的手段,所以阶级社会初期的美术体现了礼仪与教化的功能。

文化理解:青铜礼器与王权统治的关系(商——以强势蛮力制人,周——以礼仪说教育人)互动新授一、图像识读——后母戊方鼎艺术分析1、有什么体量:高米,宽米,重千克,天下第一重器。

2.2+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2.2+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美术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一、了解在美术史上“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二、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导入新课——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人的创造》,了解了美术的起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了文明时代。

这时候,开始有了文字,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

同学们想一想,在这种社会状况下,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中国是世界上文明曙光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1500年,商朝建立,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生动的美术作品便成为他们宣扬礼仪与教化人民的重要手段。

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1、了解青铜器青铜艺术是美术在这一时期的显著代表,发展出多种繁杂华丽的器型和纹饰。

青铜器原本可以和原始彩陶一样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器皿,但当社会分化出严格的等级后,青铜器成为权力和礼仪的象征。

2、对比鉴赏后母戊鼎大盂鼎从造型、纹饰、作用等方面鉴赏。

3、青铜纹饰饕餮纹是青铜纹饰的代表,又称兽面纹,是突出动物面部的抽象化图像,形态狰狞可怖,圆睁双目,结构对称,装饰性很强。

三、继续欣赏,深入讲解1、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

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

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他的身份。

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2、汉代T型帛画帛画表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以宏大、壮观表现祭祀、升天等场景,这种生与死的强烈对比很好地烘托出了楚汉思想中视死如视生,祈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美术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单元课,由三课时构成
主要是要理解道德和社会等级秩序对美术创作的影响,(1)认知目标:
通过作品欣赏认识礼仪与教化所包含的范围和基本特点。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对礼仪与教化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以及理性评价作品和表达自己感受和观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礼仪与教化及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
(1)在时间上了解从商朝到魏晋时期美术作品。

(2)在空间上了解横跨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印第安的美术作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商朝到魏晋时期的美术现象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难点:学生的社会意识与生活的局限性对主题的理解难以
深入,探究作品与其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3•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的。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

4.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教具与学具
教具:教材、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6.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1)导入
采用承上启下的导入方法
先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孔子说:教化人民,要靠礼乐。

年10月1日,上午的阅兵,庄严威武,令人敬畏,是为礼。

晚上的联欢,盛大辉煌,令人振奋,是为乐。

采用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斯芬克司的神话故事入手,由故事中的谜语作为开场导入,一步步深入设问,引出狮神人面像,从而进一步引出课
题古埃及美术。

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谜底是人,简单
解释)
b、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
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斯芬克司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
埃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怪兽曾盘踞在道路上,向过路的行人问一个谜语。

谜语的内容为:是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而晚上三条腿走路?谜语的答案是"人"。

早上,中午,晚上分别比喻人的幼年,中年和老年。

传说这个迷题,后来被年轻的希腊人俄狄浦斯答对,斯芬克司因而自杀。

斯芬克司之谜在更深层次的表现为恐惧和诱惑”
即现实生活
C、进一步提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埃及,距今4500年)
、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

头部侧面,眼睛正面,肩部正面,腿部侧面,古埃及人把自己认为最
重要的东西清晰完整的包括在一个图形里。

引出课题一一礼仪与教化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礼仪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
在表现。

3.教化的作用
礼仪具有教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礼仪的尊重和约束作用。

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它对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有教化作用,都在施行教化。

另一方面,礼仪的形成、礼仪的完备和凝固,会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力量不断地由老一辈传继给新一代,世代相继、世代相传。

在社会进步中,礼仪
的教化作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a (3)秦汉风格的对比
这点将作为本课的重点,使用比较鉴赏采用表格的形式对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雕塑的作品形式、造型手法、审美效果以及
功能和意义进行研究,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的作用对美术创作的影
响,尽可能多的写出学生回答的关键词,把他们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
形成表格正文,把这个填表活动呈现在黑板上,根据教学经验及对教学机制的理解,为拉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避免老师先入为主,先让学生通过个人、同桌、或4人小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使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填表,使高中的静态课活跃起来
(4)思考与交流
可以结合我们本土例子,长沙马王堆帛画来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分析、并尝试、探究汉代人的宇宙观念,这是从美术文化角度进一步联系湖湘文化进行分析,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从电影神话到秦始皇兵马俑,从马王堆帛画到汉代观念,充分体现了由远及近的教学策略(5)作品比较
让学生从本课中自主选出两幅不同时代、同样具有礼仪教化功能的作品比较它们的内容、表现形式、服务的异同,这是对秦汉对比的深
入,也是按照鉴赏的规范程序逐步深入,更好按照感受、分析、解
释、评价4个环节的推进,达到有效学习
(6)小结
以中国联系古印度、古埃及、印第安的美术现象提问为第三课埋下伏

教案资料:先秦之礼与我国教育的教化功能
利己的人性假设不仅是西方诸多思想理论之源,也是先秦儒家的重要
主张之一。

利己是礼”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动因。

先秦儒家关于礼' 的理论与诉求既是我国教育理论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古代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

对礼文化与我国教育的教化功能的解读有利于对我国教育传统价值的再认识。

关键词:利己;礼;教化功能
利己是西方社会最有解释力的人性假设之一,甚至成了一种不言
自明的意识形态。

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边沁的功利主义、
费尔巴哈的合理利己主义、皮尔士的实用主义还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等等学说都是建立在利己的人性假设基础上。

如何看待人性,看待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命题。

作为影响了中国人思想、文化两千多年的儒家,其关于人性观的争论也是围绕着利己' 这个人性假设展开的,同时又意识到了利己的局限性和利他的必要性,先秦儒家(1)通过建立克己辞让” 养己敬人”的礼”来实现人性中利己和利他的和谐共存。

关于礼”的理论既是我国古代教育的指导思想,又是我国古代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

对礼”的解读,无疑是对人性和我国教育功能关系解读的适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