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4 中国宫殿陵墓坛庙宗教民居建筑
4中外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三、成熟的宫殿形制(隋唐时期)
宫殿开始转向纪念性。 1、 形成“三朝五门”的形式
发展是御街千步廊 制度;
2、元大都宫殿 ① 延用了“工字 殿”“州桥”“千步
d 廊”形式。 e ② 宫城周桥前设 r 棂星门,是对前代 te 宫殿建筑的发展。 is ③ 宫殿建筑内容
带有民族特色。
g 受游牧生活、 e 喇嘛教及西亚建筑 R 的影响,用多种色 n 彩的琉璃,金红色 U 装饰,挂毡毯毛皮
帷幕。
3、明初南京宫 殿
建筑形式内 容极力寻找礼 制的依据,如 《 礼 记 》《 周 礼》等儒家经 典所规定的宫 殿形制:前朝 后寝制,三朝 五门制。
UnRegistered
四、 明、清北京宫殿
明北京宫殿,由
d 蒯 祥 设 计 , 集 中 前 朝 e 所 有 各 种 宫 殿 建 筑 形 r 制的特点。 te 1、 宫殿和城市中轴线 is 重合。 g 2、 采用千步廊,在序 e 曲部分做文章。 R 3、 采用三朝五门制。 n 4、 采用前朝后寝制。 U 5、 园林置于三朝两宫之
d ◎ 类型 re A. 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 te 方 锥 体 形 的 封 土 。 坟 冢 的 is 直 接 发 展 , 夯 土 压 实 形 成
方锥体,秦汉广泛使用,
g 一直沿用于宋陵。 Re B. 以山为陵:起源于汉代文 n 帝 灞 陵 , 利 用 自 然 的 山 体 U 作为封土。
C. 宝 城 宝 顶 , 方 城 明
直接和天发生关 系。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从北方的雄伟宫殿到南方的精巧园林,从西北的土楼窑洞到西南的吊脚楼,每一种建筑都反映了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然而,在这多样的风格中,木构架建筑因其普遍性和适应性,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形式。
1.2 木构架的特色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它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柱、梁、枋等构件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中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损害。
同时,木构架建筑施工速度快,便于维修和扩建,也易于搬迁和重组。
1.3 单体建筑的构成单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其构成包括屋顶、墙体、柱子、地面和门窗等部分。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其形式多样,如悬山、硬山、庑殿、歇山等,不同的屋顶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等级和建筑功能。
墙体主要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柱子则是支撑屋顶和梁架的主要构件,而地面和门窗则分别起到承载和通风采光的作用。
1.4 建筑群的组合中国古代建筑往往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如宫殿、寺庙、府邸等。
建筑群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如中轴线布局、对称式布局等。
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最常见的布局方式,它以一条中轴线为基准,将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依次排列在轴线两侧,形成严谨的空间序列。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秩序观念。
1.5 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每种建筑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
宫殿主要用于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其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寺庙用于供奉神佛和举行宗教活动,其建筑形式庄重而神秘,给人以崇敬之感。
府邸则是官员和贵族的住宅,其布局严谨、装饰精美,展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此外,还有园林、陵墓、桥梁等建筑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 宫殿.陵墓.坛庙.ppt.Convertor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第一节宫殿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采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宫室遗址,证明了夏商两代宫室都处于“茅茨土阶”时期。
二里头和殷墟中区都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春秋时晋故都新田、战国时齐故都临淄、赵故都邯郸、燕下都、秦咸阳等,都留有高四五米或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
高台系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体,不是庭院式建筑,再配以灰色的筒瓦屋面,使宫殿建筑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新时期。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西汉武帝时,宫殿与宫殿之间布置有池沼、树木等,富有园林气息。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天子宫室设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大部分。
前朝以正殿为中心组成若干院落。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1.规模渐小。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紫禁城中轴线)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宫殿型庭院的主要特点:严谨的平面布局庞大的空间体量完整的庭院空间森严的等级规范一、唐长安大明宫大明宫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宫城周长7628米,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外朝三殿:依次坐落着外朝含元殿,中朝宣政殿和内朝紫宸殿。
含元殿两翼,伸出翔鸾、栖凤两阁,南面正门为丹凤门,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之间纵向轴线长约1.2公里。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一殿,是举行元旦、冬至、大朝会、阅兵、受俘、上尊号等重要仪式的场所。
殿身面阔13间,深29.2米,面积为1966.04平方米,与明清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的面积相近。
内廷部分是以太液池为中心,池中有蓬莱山,布置殿阁楼台三四十处,形成宫与苑相结合的起居游宴区。
中外建筑史--MU
史前时期的建筑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聚落,大房子
大房子
北组
大房子
中心广场 西组
大房子
东组
大房子
南组 大房子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史前时期的建筑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聚落,大房子 陕西半坡村遗址 分为三个区域:
河姆渡干阑建筑复原示意图
史前时期的建筑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黄河流域 母系氏族社会,已 从族外婚发展为对 偶婚制,以从事农 业为主,定居,有 房屋和聚落。
仰韶文化 半穴居,地面建筑
史前时期的建筑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从深穴到半穴居,最后到地面建筑,意味着居住面的上升, 功能的改善,意味着土木相结合的构筑方式,从以土为主逐渐向 以木为主的方向过渡。
商周时期的建筑
商周时期的建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
商代后期最重要的遗址
商周时期的建筑
商周时期的建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 商代宫殿复原
商周时期的建筑
商周时期的建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 建筑技术 瓦的发明与应用,解决了屋顶的防水问题 陶水管的使用,解决地面排水的问题
史前时期的建筑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2)穴居—木骨泥墙 A.陕西半坡村遗址 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
史前时期的建筑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中期: 围护结构:木骨泥墙 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
史前时期的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中外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如跂思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诗•小雅•斯干》)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一.旧石器时期1. 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中国”、“华夏”、“朝代”2.穴居、巢居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1. 仰韶文化——仰韶村、半坡村2. 龙山文化:面积变小、出现套间式半穴居3. 河姆渡文化:干阑式建筑、榫卯构造4. 细石器文化:神庙与祭坛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1、文化背景禅让----传子不传贤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夏铸九鼎——青铜时代2、科学技术有规则的使用土地、天文历法整理河道、防洪、挖沟溉渠3、建筑状况国家机器、修筑宫室台榭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1.历史背景2. 建筑状况:• 宫殿—居住、厚葬—等级制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线的艺术整齐方正、院落式布局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走向封建制• 重礼,分封诸侯——宗法秩序,等级制2.建筑状况:• 城市——“镐京”• 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第二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一、东周(前770——前476为春秋,475——前280为战国)秦、楚、齐、燕、赵、魏、韩1.历史文化背景:田地私有制、诸侯国争战天子失学、百家争鸣先秦理性精神——伦理理性的社会色彩寓意:“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2.建筑状况:• 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楚鄢郢赵邯郸、魏大梁• 高台建筑、大型工程:七国竞筑长城西门豹引漳水溉邺李冰父子都江堰• 木构技术:榫卯构造,墓棺《考工记》西周齐国官书公输班——鲁班3.建筑特征:防御性、礼制、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二、秦(前221——前207)1. 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2. 修长城、驰道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平面舒展、轴线对称三、汉(前206——公元220年)1.艺术风格:交融——开阔而奔放、自然拙朴、圆润、气魄恢弘2.建筑状况:• <1>长安城(相当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2、5倍). • <2>单体建筑:• 明堂辟雍、洛阳白马寺• 园林——蓬莱三岛模式• 阙——“观”。
中外建筑史第四五九章宫殿、坛庙、陵墓
上图为秦咸阳宫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的复原想像;
秦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解剖图
“四号宫殿”遗址。
汉
汉代在建筑上的突出表现为木架建筑渐趋 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汉 代是确立斗拱在中国木构件建筑体系重要地位 的时期。 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西汉长安城西南,整个宫殿面 积5平方公里,占全城的1/7。宫内主要有前殿、 宣室殿、温室殿、昭阳殿、柏梁台等大量殿宇 建筑。它的建筑特点是屋角平直无起翘,建筑 造型质朴简洁,体量雄伟,气势恢弘。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 定型化。 如 ,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 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间, 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 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减去中间 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 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 同的梁架跨度。 4.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大明宫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 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 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 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 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为禁 苑区。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 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丹 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 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 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 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元代的宫殿继承 了前朝的“工” 字殿格局,又在 台基形式上有所 发展。
大 明 殿
大明殿复原图
汉白玉台基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 一、规模渐小。 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 次,门、殿增多。 三、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 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中外建筑史介绍及图例欣赏
:0 :0 :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编辑编辑器引用陵墓建筑永泰公主墓在乾隆前东南,是乾陵的陪葬墓之一。
地面上有边长为五十五米、高十一米的方形陵台,四周有垣墙。
墓室在陵丘地下十六米处,有平面为方形的前后室各一间。
墓室用砖砌成,室顶为尖瓣拱。
墓道全长八十七米,满绘彩色壁画,但剥落甚多。
壁画内容丰富,构思完美,技法熟练,表现著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留言文集作者: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 时间:2004-06-12 09:54:29编辑编辑器引用民居建筑——福建晋江大仑蔡宅本宅厅堂前天井两侧的相房为二层,称为“角脚楼”,空间变化丰富,装饰精细,立面轮廓舒展优美。
-----------------------------------: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 :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山门以高矗的仿木结构砖雕牌坊构成。
祠内建筑多采用木步架与硬山砖墙组合,屋脊多施雕饰,其风貌在朴实素雅中又显得多姿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祠前有石狮一对,造型十分生动,雕作极其精美,须弥座式的基座上还有奔马,舞风等浮雕,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留言文集作者: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 时间:2004-06-12 10:08:59编辑编辑器引用园林建筑——谐趣园西宫门谐趣园地处颐和园的东北角,它是仿造江南2 名园无锡寄畅园建造的、自成一体的园中之园。
谐趣园中央是水池,环池建有亭、堂、楼、轩、斋、榭等十多座建筑和游廊、石桥,它们错落相间,互为对景,形成了一个绮丽怡静的园林环境。
中外建筑史试题,建筑专业
1.我国古代建筑经历的历史阶段?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2.原始社会时期,最早出现的两种居住方式是巢居穴居。
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建筑特点比较?与仰韶文化相比,建筑布局特点①面积缩小。
②布局方式:圆形单室前堂后室③建筑技术:白灰面防潮,出现了土坯砖4.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建筑遗存?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郑州商城遗址[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偃师商城遗址[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湖北蕲春干阑式建筑遗址[西周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5.汉代时期的建筑状况?1)木构形式:穿斗式、抬梁式。
2)从流行的高台建筑,转而建造高阙、高楼阁。
3)砖石结构发展。
4)斗栱已经产生,结构作用明确。
6.宋代颁布的建筑预算定额《营造法式》,作者李诫。
7.明代时期的建筑特点?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最后高峰。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瓦的质量提高,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构架形成新的定型。
4)建筑群的布局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
8)风水术达到极盛。
8.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住所是天然洞穴9.单体建筑的构成简明真实有机10.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11.旧石器、新石器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建筑文化五个阶段燧人氏有巢氏伏曦氏神农氏轩辕氏12.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13.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地宫为“方中”(汉武帝陵,240x240m) ②形成帝陵建筑群 ③出现石像生-----东汉起 ④东汉的规模相对减小,不如西汉的一半,提
·归属性---一般不能共用,必葬入属于自己的墓地。
如:明十三陵(十三个皇帝)
清东陵、西陵(九座帝陵、六座后陵)
各自成一组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陵墓建筑——发展演变过程
四、发展演变过程
1. 秦陵----以高为贵,以方为尊
345x350x43(现存最古老的帝王陵墓)
2. 汉陵----帝王墓由此时称为“陵”;臣民为 “坟墓”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7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陵墓建筑——目录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二、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三、等级观念 四、发展过程 五、实例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陵墓建筑——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陵墓建筑——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 举行祭祀活动的地上部 分
PPT文档演模板
• 安置埋葬死者和遗物的地下部 分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陵墓建筑——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②单体形制
在清代陵寝建筑的经营实践中,“遵照典礼 之
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的原则,不仅表现在各 陵
寝的朝向、建筑群布局及空间序列展开层次均因 风水地形不同而各又所异,即便是单体建筑形制
2.纪念意义:对死去的先帝的纪念,表达 思念之情。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陵墓建筑——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中外建筑史复习重点
1.古代房屋外形分三段:基座、屋身、屋顶2.中国木构架结构体系: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
3.屋顶的5种形式: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
4.屋顶翼角的出翘与起翘5.南方屋顶翼角水戗发戗、嫩戗发戗6.清式举架与宋式举折的区别☆清举架先从檐檩开始,自下而上,宋举折先从脊檩开始,自上而下;☆举架先确定步架距离,举折应先确定步架距离和整个举架高度;☆清举架屋面比宋举折屋面更为陡峻,清屋面坡度为1:0.8~1:0.9,宋屋面坡度为1:0.6左右。
7.斗栱的作用:(1)悬挑檐檩(屋沿)防雨。
(2)装饰作用,等级标志。
(3)模数作用主要构件(斗、栱、昂、翘、升)8.木构架主要构件(梁、檩、枋、椽、柱)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1.原始社会的建筑河姆渡文化:干阑建筑,木构架,有榫、卯。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木骨泥墙,分区、向心、半地穴。
2.奴隶社会的建筑夯土技术、茅茨土阶、高台建筑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国最早的庭院建筑遗址。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中国最早的四合院,最早的“瓦”屋。
3.封建社会的建筑(1)早期(战国~南北朝)高台建筑齐临淄秦始皇陵汉长安城砖石技术(2)中期(隋、唐、五代、宋、辽、金)隋:赵州桥李春唐:长安城---里坊制;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大殿唐(782年)----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宋:东京卞梁(开封)---街巷制;李诫《营造法式》(3)晚期(元、明、清)明清故宫、明十三陵、天坛、砖、琉璃技术、无梁殿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4)开放式街市期---街巷制(宋以后)汴梁---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的转折点,取消了夜禁与里坊制,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荣。
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中国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3.宫殿、坛庙、陵墓(1)宫殿明清故宫特点(2)坛庙天坛建筑群的组成:祈年殿、圜丘(3)陵墓秦始皇陵:堆土为陵(方上)350米,高46米唐乾陵:因山为陵明十三陵:结合地形好、公用神道北京故宫总平面961米×753米明清故宫的建筑特点:(1)规模庞大、功能齐全、布局井然,古代大型组群布局的典范;(2)择中立宫、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布局上对前朝各个时期优秀作法形制集大成者;(3)外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在三层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内廷三殿:乾清宫(皇帝正寝)、交泰殿、坤宁宫(皇后居所);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即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外建筑史资料整理一、选择题与填空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殷墟,是最重要的晚商遗址。
其建筑方正整齐,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都城——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最早的木构建筑物——最早的建筑物——最大的园林——1 中国最早的四合院——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最早使用瓦片的——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遗址中222唯一的12边形的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3 砖最早使用于——在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西周早期)和陕西扶风召陈遗址(西周中晚期)出土了铺地方砖,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主要应用于地下)4胡夫金字塔塔高146.6米,底边长230.35米,现在高的尺寸为137.0米原有的5罗马万神庙平面圆形,穹顶直径为:43.3米,顶端高度为43.3米,顶穹中央开设一个直径为8.9米的圆洞。
穹顶高度6 《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9 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10CCTV总部设计者——雷姆·库哈斯11 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因保存到丰富的圣像和彩色玻璃窗而被称为一部圣经的哥特式教堂——夏特尔主教堂以结构方式为标志:巴黎的圣德尼教堂成熟的代表:巴黎圣母院最繁荣时期的作品:韩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外10612中国建筑历史参考书目:1. 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第五版) 全国统编教材建工 2004012. 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大 200505 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054. 侯幼彬、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建工 2002115. 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第三版) 建工2003026.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 建工 1984067. 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018.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中国书店1992129. 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0910. 计成:《园冶》(陈植注释本) (名字《园冶注释》) 建工 1988051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建工19991212. 童寯:《造园史纲》13. 陈从周:《说园》13.沈复:《浮生六记》14. 李渔:《闲情偶寄》15.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16. 张家骥:《中国建筑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0917.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建工 19860318.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建工19990919.沈福煦:《建筑历史》同济 200511外国建筑历史参考书目:1.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三版) 建工 2004042.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建工2004083. 罗小未、蔡琬英:《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同济1986014. (美)K.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035. (英)P.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第二版)建工2003086.陈志华:《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097.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建工2001088.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建工2004109. (德)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建工200509。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
六、中国古代宫殿的价值问题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 文化价值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条例 (ⅰ)人类创造性的智慧的杰作 (ⅱ)一段时间内或文化期内在建筑或技术、艺术、 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中一项人类价值的重要转变 (ⅲ)反映一项独有或至少特别的现存或已消失的文 化传统或文明 (ⅳ)是描绘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时期的建筑物、 建筑风格、科技组合或景观的范例
五土之神方位
3、山川神 从汉代起逐渐形成的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祭 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西岳庙) 南岳衡山(河南衡山南岳庙) 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北岳庙) 中岳嵩山(河南登封中岳庙)
四海 五镇 东海(山东莱阳) 东镇沂山(山东沂州) 西海(山西永济) 西镇吴山(陕西陇州) 南镇会嵇山(浙江绍兴) 南海(广东番禺) 北海(河北山海关) 北镇医巫闾山(辽宁北镇) 四渎 中镇霍山(山西霍县) 江渎(长江)(四川成都) 淮渎(淮河)(河南唐县) 河渎(黄河)(山西永济) 济渎(济水)(河南济源)
曲阜孔庙泮池(璧水)
曲阜孔庙大中门(第三道门)
曲阜孔庙同文门(第四道门)
曲阜孔庙奎文阁(明)
曲阜孔庙大成殿
大成殿前檐石刻龙柱
大成殿内孔子像
曲阜孔庙寝殿
思考题 1、坛庙包含的内容是什么?有哪几种类型? 2、岱庙是祭什么的?孔庙是祭什么的,又称什么? 3、日祭、月祭、天祭、地祭的方位如何?色彩的方 位又是怎样的?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第一节 宫殿
我国现知的最早的宫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 宫殿遗址 商代为开创宫殿型制的时期
一、古代宫殿型制演变
1、早期:前朝后寝(由前堂后室演化而来) 2、春秋战国:高台建筑、观 3、秦: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 以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殿高数千仞”;继承战 国时期高台建筑的传统,体量庞大,装饰华美,融 合各国文化传统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三、坛庙: • 坛 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 庙 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 大祭:皇帝亲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
望祭、不设庙,只朝所祭方向遥祭。
• 圜丘 祭天的坛。 • 特征建筑物:天坛、孔庙应作全面了解。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五、特有的建筑观
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从来不把建筑作为一门学术。 崇尚俭朴。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一、城市 • 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
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 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2. 北魏洛阳城
3.明清北京城 4.元大都 5.隋、唐洛阳 6.明南京城 7.汉长安城 • 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 • 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
• 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
•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 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4 中国宫殿陵墓坛庙宗教民居建筑
南
中
西
北
五色青赤黄白 Nhomakorabea黑
四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生长过程 生
长
化
收
藏
故宫的五行分析
• 前朝——居南——火——治政——无树 (太和殿广场)
• 后廷(中路)——居北——水——居住— —有树(御花园)
• 后廷(东路)——居东——木——春天, 生长
• 后廷(西路)——居西——金——秋收— —太后居住
• 南三所——南——火——长——皇太子居 住
· 孔子《易》、《书》、《诗》、《礼》、 《乐》、《春秋》------以礼制国,礼制思 想制度化,仪式化,通过制度的繁简,宽严, 仪式的变化和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儒学引 入自然保护神崇拜的鬼神思想为统治者服务。
·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董仲舒 · “君权神授”、“天子受命于天”
把原始氏族祖先的崇拜扩大到国家统治 者及先师贤人崇拜的广度
•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 威。” (汉高祖重臣萧何)
• 《礼记》:“ 礼,有以多为贵,有以 大为贵,有以高为贵,有以文为贵。” ( “文”即“纹饰”)
3.体现当时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和等级秩序。
• 满足统治者的物质享受,也满足了占 有欲望的心理需求。
• “在中国,它集中体现了古代宗法观 念、礼制秩序及文化传统的大成,没 有任何一种建筑可以比它更能说明当 时社会主导思想、历史和传统。” (杨鸿勋)
2)、元大都宫殿
① 延用了“工字殿”“州桥”“千步 廊”形式。
② 宫城州桥前设棂星门,是对前代宫 殿建筑的发展。
③ 宫殿建筑内容带有民族特色。
(5)、 明、清北京宫殿
明北京宫殿,由蒯祥设计,集中前朝所有 各种宫殿建筑形制的特点。
中外建筑史讲义
中外建筑史讲义第一讲中国古代宫殿,坛庙,陵墓一、古代宫殿·周制三朝五门:三朝:外朝——决定国家大事。
治朝——王视事之朝(平时办公)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
五门: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隋唐的三朝五门是: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门、内朝两仪殿。
紫禁城宫殿——中国仅存的一处宫殿。
二、坛庙1坛庙建筑的产生与作用(1)产生:源于祭祀;(2)作用:助人伦、敦教化、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权威的作用——礼制建筑。
2类型(1)祭祀自然神皇帝亲祭:祭天(天坛)地(地坛);(大祀)祭日(日坛)月(月坛);祭农(先农坛)桑(先蚕坛);祭国土政权(社稷坛)(2)祭祀祖先:太庙、祠堂、家庙;(3)祭祀圣贤: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等。
3实例(1)北京天坛天坛的环境艺术设计:1)为衬托天坛祈年殿高耸近天之势,殿周全组建筑建于4m高的大平台上,平台四周遍植4m高的常青松柏等;2)天坛庭院及丹陛桥,皆高出地面4m,行如步云;3)附屋建筑,皆掩没于林海之下;4)皇乾殿隐于祈年殿之后;5)祈年殿两侧配殿,皆半途而止,不入视野,以全祈年殿之孤傲突兀之势;6)环丘四周以矮墙环护,反衬丘坛近天之势;7)附属建筑全隐蔽于树林之下。
(2)北京社稷坛(3)北京太庙(4)太原晋祠(5)曲阜孔庙三、陵墓1墓葬的等级及名称林——孔氏宗族陵——帝王墓葬墓——王侯将相坟——一般百姓2基本形制及沿革(1)基本形制——地下墓室:存放棺椁之处——地面纪念性建筑:供后人凭吊(2)发展历史1)上古:地下——土坑木椁地上——不封不树2)商周时期地下——土坑木椁地上——坟丘、木构建筑3)秦汉:地下——砖石墓室地上——“方上”(人工封土)十字中心式布局4)三国、两晋、南北朝:神道柱、石兽、石碑等。
5)唐:因山为陵墓;十字中心式布局,发展了南向入口前的引导空间6)宋:承上启下—北宋:陵区更加集中;规模较小;北低南高——南宋:上、下宫在一条轴线上;攒宫7)明:有多处,南京孝陵,葬太祖朱元璋;风阳皇陵,葬明太祖父、母及亲族;北京十三陵,葬成祖以下十二帝,占地40平方公里。
中外建筑史
7. 布达拉宫——西藏拉萨,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重建,最大的喇 嘛教寺院。
8. 席力图召 ——内蒙呼和浩特,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重建, 汉藏混合式喇嘛庙。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 (要举例、绘示意图)
1. 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公元1056
年),俗名应县木塔。现存年代最早且是独一无二的楼 阁式木塔。
4. 晋祠圣母殿——山西太原;建于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 建) 。殿前有鱼沼飞梁 。
5. 道观寺永乐宫——山西芮城;元初建筑,建于元中统三年公元1264 年。内中壁画著称;永乐宫原址山西永济,因修三门峡而移建芮城, 是我国文物保护迁建古建筑较成功的一例 。
6. 清净寺(俗名麒麟寺)——福建泉州;元至正年间重修,公元 1341~1370年,保持外来影响。
• 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
•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 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三、坛庙: • 坛 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 庙 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 大祭:皇帝亲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元大都宫殿
① 延用了“工字殿”“州桥”“千步 廊”形式。
② 宫城州桥前设棂星门,是对前代宫 殿建筑的发展。
③ 宫殿建筑内容带有民族特色。
(5)、 明、清北京宫殿
明北京宫殿,由蒯祥设计,集中前朝所有 各种宫殿建筑形制的特点。
1)宫殿和城市中轴线重合。 2)采用千步廊,在序曲部分做文章。 3)采用三朝五门制。 4)采用前朝后寝制。 5)园林置于三朝两宫之后。 6)午门,采用宫阙制。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中国古代代表建筑类型及发展概况
宫殿建筑
礼制建筑——坛庙
宫殿
礼制建筑——陵墓
宗教建筑
民居
§1 宫殿建筑
一、概况
1.中西方比较 • 西方古代最伟大、最辉煌的建筑
—— 宗教建筑 • 中国历史上以儒立国,轻于宗教,重于
伦理 —— 宫殿礼制建筑
2.宫殿建筑是政权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 象征。
• 南五所——与东西五所均为太子所住之处。 • 斋宫——皇帝斋戒 • 奉先殿——皇帝供奉祖先
2.规划设计意匠
• 满足森严的门禁戒卫 • 使用功能的需求(物质功能) • 繁缛的礼制规范 • 阴阳五行、风水八卦的象征 • 表现帝王独尊,江山永固 • 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气势
(1)占据最重要地段 (2)采用宏大规模 (3)采用严谨的规划布局 (4)体现一整套的礼制要求 择中立宫 左祖右社 前朝后寝 三朝五门
紫禁城的正门,由门楼、东西廊庑及四 角亭组成的复合式建筑,是中国宫城标志 的阙门。
在“凹”字形城台上正面开三座门洞, 两翼又各开一掖门,形成明三暗五的五座 门洞。
是皇帝下令出征和颁诏的地方。
(1)外朝
• 太和门廊院——太和殿庭院的前奏 • 前三殿: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 文华殿(后有文渊阁)——太子读 书处。 • 武英殿——皇帝召见大臣商议政务 处。
式,称为宫阙制,其形制影响了明清宫 门制度(午门)。
3)、 宫殿后建花园 大明宫后是以太液池为中心的苑囿,
主殿为麟德殿。
(4)、过渡阶段(宋、元、明初)
1)、 北宋汴梁宫殿
• 特点: ① 以正殿大庆殿为大朝,一改隋唐
以宫阙为大朝的制度。 ② 宫城南部正中是以大庆殿为中心
的一组宫殿,正门宣德门形制, 采用宫阙制。 ③ 宫殿建筑采用“工字殿”形制。 ④ 宫前广场的规划,御街千步廊。
4.宫殿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主体,按功能而 分兼有施政和居住两部分。
• 朝,主要是举行典礼和听政的殿宇,辅 以中枢官署;
• 寝,是皇帝及其家庭的住所。
5.宫殿的发展过程
(1)宫殿形制雏形
•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宫室是在穴 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中的大房子,初步具备了前堂后 室的布局。
• 太和门 九开间重檐歇山顶殿宇式的宫门,重
檐歇山屋顶,位于二米高的白石须弥座上。
曾作为御门听政处。
• 前三殿
• 太和殿 用于皇帝登基、寿辰、大婚、册立
皇后等宫廷中重要的仪式举行的场所; 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最高规格表现它
的尊严高贵。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 重檐庑殿顶,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 建筑;
南
中
西
北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四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生长过程 生
长
化
收
藏
故宫的五行分析
• 前朝——居南——火——治政——无树(太 和殿广场)
• 后廷(中路)——居北——水——居住—— 有树(御花园)
• 三朝: 太和门院 ← 外朝——举行大典 → 太和殿 太和殿 ← 治朝——日常朝政 → 中和殿 乾清宫 ← 燕朝——接见宾客 → 保和殿
• 五门: 天安门 ← 端门 ← 午门 ← 太和门 ← 乾清门 ←
皋门 库门 雉门 应门 路门
→ 大清门 → 天安门 → 端门 → 午门 → 太和门
(5)运用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
• 中和殿 单檐攒尖顶,皇帝大朝前的休息室。
• 保和殿 重檐歇山9间,宴会、殿试
武英殿 文文渊华阁殿
(2)内廷 中路: 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东西六宫;
养心殿 东路: 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
隆花园 西路: 慈宁宫;寿安宫;寿康宫
乾清宫 坤宁宫
(3)其它
• 东西五所——类似四合院布置,平面呈长 方形,两进庭院,规模小于东西六宫。
二、北京故宫
1.布局 故宫,又名紫禁城。平面呈长方形,南
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 积72万多平方米。宫城辟有四门, 南面有午门,为故宫正门,北有神 武门(玄武门),东面东华门,西为 西华门。 (1)外朝 (2)内廷 (3)其它
代 表 建 筑 类 型 及 发 展 概 况
北京故宫
• 午门
• 商代,宫殿建筑由单体变为群体。 • 西周,从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的
宫殿也应采用合院的形式,且已由前堂后室演变为前朝 后寝。
(2)、发展中的宫殿形制(春秋至南北朝)
使用高台建筑 前朝后寝(汉) 东西堂制(汉) 宫殿前设阙
阙,最初是供守望、显示威严的建筑。 春秋时宫殿正门开始建阙。
•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 威。” (汉高祖重臣萧何)
• 《礼记》:“ 礼,有以多为贵,有以 大为贵,有以高为贵,有以文为贵。” ( “文”即“纹饰”)
3.体现当时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和等级秩序。
• 满足统治者的物质享受,也满足了占 有欲望的心理需求。
• “在中国,它集中体现了古代宗法观 念、礼制秩序及文化传统的大成,没 有任何一种建筑可以比它更能说明当 时社会主导思想、历史和传统。” (杨鸿勋)
• 表现阴阳两极 • 四象(四灵之地) • 五行
• 表现阴阳两极
外朝为阳,内廷为阴
阳中之阴 阴中之阳。
• 四象
左青龙→河,右白虎→路,前朱雀→池, 后玄武→山
• 五行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方
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成熟的宫殿形制(隋唐时期)
宫殿开始转向纪念性。 1)、 形成“三朝五门”的形式
“三朝” 《周礼》、《礼记》说周代天子有三座 大殿用于处理政务,即外朝、治朝和燕 朝。
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 及朔望参
“五门”
外曰皋门,二曰库门,三曰雉门,四曰 应门,五曰路门
2)、 出现了宫阙制。 大明宫含元殿既是殿,又有阙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