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新都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目录
一、规划背景和依据. 1
二、规划基础及制约因素. 2
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4
(一)指导思想. 4
(二)规划原则. 4
(三)总体目标. 5
四、主导产业. 6
(一)花卉及休闲观光. 6
(二)蔬菜. 6
(三)优质粮油. 7
(四)农产品加工物流. 7
四、发展重点. 8
(一)发展一条生态经济带. 8
(二)打造两条走廊. 8
1、成德大道都市农业观光走廊. 8
2、清白江生态农业休闲走廊. 9
(三)建设三个园区. 9
1、省农科院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园区. 9
2、新繁泡菜(食品)产业园. 9
3、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 10
(四)培育四个基地. 10
1、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 10
2、军屯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11
3、新繁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11
4、优质粮油高产示范基地. 11
五、重点项目. 12
1、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 12
2、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 12
3、地毯式无土轻型草坪工厂化生产和彩叶苗木快繁项目. 13
4、桑椹种植、深加工及生态观光农业项目. 13
5、都市生态农业示范种植基地项目. 13
6、富硒葡萄种植园项目. 13
7、新繁泡菜食品批发城. 13
8、新都区粮油高产示范工程. 14
六、保障措施. 14
新都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一、规划背景和依据
1、背景。区十二届二次党代会和十六届三次人代会上,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三个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推进、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五个”带动机制,推动新都区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产业支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新都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做好产业规划尤为需要。
2、依据。
(1)《中国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2006年);
(2)《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2007年37号文件;
(3)《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4)《成都市农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3—2010年)》;
(5)《成都市新都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6)《成都市新都区农业灾后重建规划》;
(7)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有关政策、法规、标准、规程、条例等文件。
二、规划基础及制约因素
新都区位于川西平原的腹心地带、成都市北部,城区距成都市中心16公里,东经104°9’-104°29’,北纬30°39’-30°55’,是成都的北部副中心,北与德阳市广汉、成都市青白江区毗邻,西与成都市彭州、郫县接壤,东、南与成都市金牛区、成华区、龙泉驿区相连,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现辖2个街道、11个镇、236个行政村,幅员面积4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1万亩,农村人口42万人。“十五”以来,全区上下以“粮、油、菜、果、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稳步增加。2008年农业增加值17.77亿元,同比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86元,同比增长22.1%。
1、规划基础
一是主导产业稳步壮大,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引导下,全区紧紧围绕建设都市现代农业这一目标,全力推动“两区域”建设,按照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思路,培育和发展了粮、油、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了优质稻、双低油菜、无公害蔬菜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是龙头企业逐步壮大,一体化经营初显成效。2008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25个,实现销售收入28.4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6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全省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这些龙头企业集群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三是专合组织蓬勃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日臻完善。截止2008年底,全区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3个。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过程中,通
过订单生产、股份分红、利润返还、返租倒包等多种形式,不断探索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增长方式未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型、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的增长方式主要以数量型、粗放型的居多,农业综合效益不高,主要还是靠数量和投入的增加来实现。大宗农产品的比重较高,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少,产业链不长,上游产品、下游产品的开发能力弱。农产品知名度不高,缺少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品牌。
二是区域特色不明显,三次产业联动不足,产业发展对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助推乏力。
三是农业外向型水平低。农产品出口量小,创汇能力不强。2008年全区农产品加工品出口额仅1310万美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不足1%。
四是农业投入仍然偏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新都区的经济虽然全面快速增长,但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投入相对不足,资金缺口较大,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瓶颈因素。
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现代农业“五个”带动机制为抓手,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目标,全面推动现代农业“两区域”建设,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区粮油、蔬菜、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迈进,设施型农业和加工型农业快速发展,休闲观光型农业稳步推进,为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规划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突破行政区划,引导和鼓励相关产业集中集群发展,逐步形成区域化发展趋势。
2、坚持特色竞争和市场取向并举,突出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