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现状、发展趋势
中短期数字化天气预报技术现状及趋势
![中短期数字化天气预报技术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20ecd1d172ded630a1cb6c5.png)
量数据的分析ꎬ 对一些预报产品的便捷调整等ꎬ 同时
即发展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系统和发展集合预报系统ꎮ
还能实现智能化的订正能力ꎮ 预报员的工作内容是在
其中ꎬ 发展高分辨率模式能够实现对一些关键大气现
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做出预报或者预警ꎬ 而技术数据和
象的模拟ꎮ 现阶段ꎬ 数值预报中心和许多气象中心都
技术支持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报员做出准确的
※气象科学
农业与技术 2019ꎬ Vol 39ꎬ No 22 15 7
中短期数字化天气预报技术现状及趋势
修韶宇
( 张掖市气象局ꎬ 甘肃 张掖 734000)
1 4 预报主观编辑工具发挥人的作用
现阶段ꎬ 气象预报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仍是预报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ꎬ 我国气象服务开始向着
员ꎬ 因为预报员对天气概念、 模式预报的优点和缺点
现代化的方向发展ꎬ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ꎬ 我国已经
比较了解ꎬ 同时有一定的经验ꎬ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
建立了一些国家级和省级的数字化中短期气象业务技
1 2 数值模式系统是基础
为了保证中短期天气预报的精确度ꎬ 数值模式系
统起着重要的作用ꎮ 在具体的天气预报业务中ꎬ 气象
的需要ꎬ 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发了预报编辑工具满
足使用的需要ꎮ
1 5 格点后处理提高产品的精细化水平
员能够参考国内外的模式产品ꎬ 随着数值模式预报能
我国一些地区和城市的格点化技术起到辐射的作
力的不断提高使我国的常规预报业务体系提高了一个
用ꎬ 目前全国许多省份也开始使用该技术ꎮ 我国国家
年已经进入业务流程ꎬ 这对降水预报准确性的提高很
得了一定的进步ꎬ 其为格点化气象要素预报产品中融
天气预测工作总结范文(3篇)
![天气预测工作总结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e6836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07.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气象信息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对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本人在过去的一年中,担任了天气预测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升预报准确率和服务质量。
二、工作回顾(一)气象监测与数据分析1. 气象观测数据收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气象观测标准,确保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共收集了各类气象观测数据,包括地面观测、高空观测、雷达观测、卫星观测等。
2. 数据质量控制:对收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对比、分析、校验等方法,及时剔除错误数据,保证了预报工作的数据基础。
3. 数据分析与应用:利用先进的气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用信息,为预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天气预报与预警1. 短期天气预报:根据短期气象要素变化规律,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制作短期天气预报,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要素。
2. 中期天气预报:对短期天气预报进行延伸,制作中期天气预报,为用户提前做好准备。
3. 长期天气预报:根据季节性气象变化规律,制作长期天气预报,为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提供参考。
4. 气象灾害预警: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持。
(三)预报产品与服务1. 预报产品制作: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制作各类预报产品,包括文字预报、图表预报、视频预报等。
2. 预报服务提供: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提供天气预报服务。
3. 用户需求调研:定期开展用户需求调研,了解用户对预报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改进预报工作。
三、工作成效(一)预报准确率提升通过不断优化预报方法、提高数据质量、加强预报团队建设,预报准确率逐年提升。
以降水预报为例,准确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
(二)服务质量提高加强预报产品与服务创新,提高了预报服务质量。
县级气象部门综合气象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
![县级气象部门综合气象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9138f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4.png)
县级气象部门综合气象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1. 引言1.1 县级气象部门的重要性县级气象部门在气象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地方气象服务的基层单位,县级气象部门负责为当地居民提供气象信息、预警服务和气候监测。
县级气象部门的存在和发展,保障了县域范围内气象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预警发布,对减少灾害风险、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农业生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县级气象部门还承担着对当地气候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工作,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县级气象部门的发展是地方气象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地方气象服务的均衡发展和提升地方气象服务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县级气象部门建设,提升其综合气象业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字数:200】1.2 目前县级气象部门面临的挑战目前县级气象部门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才储备不足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由于气象工作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但是县级气象部门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导致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气象事业发展需求。
技术设备水平相对滞后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县级气象部门的设备更新周期较长,导致部分仪器设备性能不足以支撑现代化气象观测需求,影响了业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气象服务水平不高是县级气象部门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一方面,县级气象部门在气象观测、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难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部分县级气象部门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大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当前县级气象部门在人才、设备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都面临一定挑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2. 正文2.1 县级气象部门发展现状县级气象部门是地方气象服务的基础单位,承担着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民众提供气象服务的重要职责。
当前,县级气象部门在我国气象事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县级气象部门的发展现状也日益受到关注。
气象学中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
![气象学中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636c9d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e.png)
气象学中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层及其现象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愈发严重,气象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气象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
一、现状分析1.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一直是气象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目前,现代气象预报主要依赖大气环流数值模拟计算机程序。
然而,气象系统非常复杂,且未来天气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现有的气象预报系统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研发新的气象预报技术,如人工智能预报和机器学习预报,以提高预报准确率。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气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全球海平面上升等现象加剧,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评估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和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法等方面。
3. 气象探测气象探测是气象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目前,气象探测主要依赖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为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提供更精确的数据。
未来,科学家们还将继续探索新的探测方法,以取得更准确的气象数据。
4. 交叉学科融合气象学是一门错综复杂的学科,涉及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交叉学科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气象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近些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学的研究中,为气象学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未来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科学家们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趋势。
例如,智能气象预报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气象数据,自动进行模型选择和参数调整,从而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多元化的气象探测技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气象探测技术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化。
比如,科学家们正在研发无人机气象探测技术,来进行更加方便和准确的气象数据收集。
《2024年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范文
![《2024年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0b2c8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2.png)
《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已成为现代气象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
数值天气预报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大气环境进行定量描述和预测,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就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二、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1. 业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已逐步完善,包括数据采集、模型计算、预报制作、产品发布和应用服务等环节。
从国家级气象中心到地方级气象部门,各级气象机构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实现了从天气现象到天气过程的全面覆盖。
2. 模型精度不断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断更新换代,模型精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
目前,高分辨率的全球/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业务预报中,使得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3. 数据同化技术广泛应用数据同化技术是数值天气预报的重要环节,通过将观测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融合,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前,各种先进的数据同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业务中,如变分同化、集合卡尔曼滤波等。
4. 产品种类丰富多样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报,以及各种专题预报、概率预报等。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发布渠道也日益多样化,如网站、手机APP、电视等。
三、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的未来展望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值天气预报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运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模型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高分辨率化未来,数值天气预报将进一步向高分辨率化发展。
高分辨率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将能够更详细地描述大气环境的变化,为气象灾害预警和气候预测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3. 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加强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需求与发展
![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需求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f5d19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1.png)
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需求与发展【摘要】现代社会对气象预报服务的依赖性日益增强,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以及气象预报服务个性化需求、多样化发展和智能化提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正朝着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未来,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将更加注重精准、可靠和多样化,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和各行各业。
愿景是一个智能化的气象预报服务体系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保障。
【关键词】气象预报服务、新时期、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个性化需求、多样化发展、智能化提升、发展趋势、未来展望1. 引言1.1 现代社会对气象预报服务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现代社会对气象预报服务的依赖性日益增强,是因为气象预报服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气象灾害的频发,人们对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气象预报服务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对农业、航空航天、海洋航行、交通运输、能源、灾害防范等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制于天气的变化,而精准的气象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根据气象预报来合理安排生产、出行活动,以及做好防灾准备。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气象预报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希望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现代社会对气象预报服务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迫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气象预报服务。
1.2 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对气象预报服务的依赖性日益增强,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随着人们生活、生产等活动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对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需求也日益增加。
气象预报服务不仅仅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灾害防范。
在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气象预报服务能够提前预警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冰雪等极端天气,有助于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8c3d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5.png)
06
未来气象服务行业展望
精细化气象服务
智能化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将更加精细化与智能化
行业融合气象服务将与更多的行业进行融合, 如农业、航空、保险、物流等, 形成跨行业的气象服务生态圈。
生态圈建设
行业融合发展与生态圈建设加速
战略新兴产业随着国家对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 气象服务将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推动国家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行业定义与分类
VS
前景展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 转变, 气象服务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 战。未来, 气象服务行业将继续向精细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不仅满足各 行各业和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还要为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人类安全等作出 更大的贡献。
发展历程
气象服务发展历程与前景
行业技术水平及分布
03
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气象大数据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气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深化
个性化气象服务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众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 如旅游气象、交通气象、农业气象等, 气象服务产品更加细分和专业化。
定制化服务
产品与服务个性化需求上升
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气象服务行业现状分析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趋势气象服务行业面临的挑战气象服务行业优化建议未来气象服务行业展望
目录
01引言
气象服务的定义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 对气象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气象服务的分类根据服务对象和范围的不同, 气象服务可以分为公众气象服务、行业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气象信息服务等。
阐述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阐述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5b91313650e52ea54189802.png)
个气 象站 ,对于 广 东来说 ,有 的乡镇 也有气 象数 据采
集 自动站 ,只是 有些 非常 偏远 、实在无 法 安装 的 山区
才 没有 安装 。对 于平 原地 区来 说,气 象站 的监测 数据 和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与开发 。这不仅大大地改进 了农业气 大致 能代 表一 个 县 的气 象状 况;而 对于 山区来说 ,虽 象的动态监测手段和分析方法,而且开拓 了农业产量气象
并保证农业稳产高产 ,提高农 民收入 ,缩小两 极分化 。
一
二、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趋 势 综现 当前 国 内外 的发展状况 ,不难 看 出,近 2 0多
、
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1 .服务对 象亟待调整 ,服务领域亟待 拓宽 ,服 务 年 来 ,农 业气 象预报 和情 报取 得 了极 为迅 速 的发展 , 水平亟待提 高 表现 出强大 的生命力 。
是世界农业气象研 究的共 同 目标 。国内近年来 ,在 引进
一
些 主要 生长模 拟模 式 的同时 ,开展 了对 作物 生长模
施所提 出的建议则多数是模棱两可 ,可操作性 不强。
服务的需求
拟及其应用模式的研究,研制 了春小麦生长简化模式、 本 思路都 是利 用作物 的基 本观测 资料 以及平 行观 测 的
玉米 、大豆等更 多的作物 ) ; 气 象部 门不仅要加 强对 农业气象 服务工作 的认识 ,
还 要积 极采取 措施 解决 农业气 象服 务工 作 中所存在 的
问题 以及技术难题 。不仅如此 ,气象部 门还要加强对气
3 .加强农业气象服务系统 的研 究 实现 农业 气象 服务 的 自动化 、定 量化和 正 规化 ,
2 . 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卫星遥感和计算机技术 近年来,农业气象科学的另一个重大发展是卫星遥感
气象预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气象预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266ce0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d.png)
气象预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预报技术也在不断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气象预报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气象预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气象预报技术的现状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气象预报技术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大大提高了预报的准确度。
现有的气象预报技术包括数值预报、卫星云图、雷达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
1. 数值预报数值预报是近几十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主要气象预报手段。
数值预报是以气象现象的基本规律为基础,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在一定的计算范围内进行预报。
现代数值预报模拟需要考虑地球环境的三大组成部分:大气、海洋、陆地,同时也考虑人类的活动对气象系统的影响。
2. 卫星云图卫星云图是指利用人造卫星对云层进行拍摄,然后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将这些影像转换为可供人们理解的气象图像。
卫星云图图像不仅能够显示云层,还能够反映大气水汽含量、温度、风速等多种气象要素的分布情况。
3. 雷达监测雷达监测技术是将雷达技术应用于气象预报领域。
它基于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在气象体中反射,以及精确计算波程的原理,对低空云层进行监测。
这种方式在对降水预测方面效果非常好。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多块雷达监测网,可以实时监测全国各地的降水情况。
二、气象预报技术的发展趋势1.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推广,气象预报技术的精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快速识别气象现象,从而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报。
2. 天气预报系统的智能化天气预报系统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在未来,人们将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点,自定义天气预报服务。
例如,人们可以选择预报信息的时效、精度、覆盖范围等参数等多种参数,从而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天气预报服务。
3. 气象信息共享体系的完善气象预报需要海量的数据和信息支持,而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在未来也将变得更加便捷和准确。
气象信息共享体系的完善将加速各国之间的气象信息共享,采用卫星、雷达等高精度气象观测手段,实现数据的即时、共享、研究和开发。
气象科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气象科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fe43b1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6.png)
气象科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随着气候变化和天气极端事件频频发生,人们越来越关注气象科学。
同时,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气象科学的发展。
本文将从气象科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探讨气象科学的发展。
一、气象科学的历史气象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就开始记录天气变化和气温。
而西方科学家则是在17世纪开始研究气象科学。
1765年,英国科学家冯·伯勒发明了第一个温度计,这标志着气象科学开始向现代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气象观测设备被发明,如风速计、湿度计、气压计等,这些设备大大提高了气象预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二、气象科学的现状目前,气象科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首先是气象预测的准确度大大提高。
现在,气象预报员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进行观测和计算,实现了气象预测的准确度大幅提高。
其次,气象科学在农业、交通、水利等许多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农民可以根据气象预报栽种最适合的庄稼,航空公司可以依据气象预报选择最安全的航线。
三、气象科学的未来趋势未来,气象科学将走向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气象站等气象观测设备将越来越智能化。
同时,气象预测也将变得更加数字化和信息化,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随时关注天气情况。
此外,气象预报系统也将更加个性化定制化,不同区域的预报将采用不同的算法和模型,以实现更准确的预报。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科学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气象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重视气象科学的发展,并尽我们所能支持其发展。
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93c4a92bceb19e8b8f6bafa.png)
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根据国内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和现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气象为农服务的重点任务。
本文主要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及努力提升农业农村防灾减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能力来发展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农业气象情报和预报服务业务体系建设1 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是“气候型”农业,气象条件是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笔者根据气象发展战略精神和现代农业发展对于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结合长期从事预报服务工作的体会,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发展趋势和工作任务,对加强农业气象业务工作和现代业务体系建设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2 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的现状2.1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高。
气象部门已建成146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121个探空站、243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建成28235个自动气象站,5颗风云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在轨运行。
建立了精细到乡镇的气象预报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等级、流域面雨量、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沙尘暴天气以及海洋天气预报,乡镇天气预报准确率逐年提高,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显著拓宽。
中国气象频道在28个省(区、市)的183个地级以上城市落地,全国有1500多个县气象局制作电视气象节目,并在1700多个县级电视频道播出。
农村气象手机短信用户达3000万,农村高音喇叭近8万个,乡村气象电子显示屏43000余块,有效改善了气象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初步形成。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逐步融入地方防灾减灾体系,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气象灾害应急部门联动机制初步建立。
天气预报中的气象数据分析与模型预测研究
![天气预报中的气象数据分析与模型预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f6519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d.png)
天气预报中的气象数据分析与模型预测研究天气预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出行、旅游、农业等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则取决于气象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的预测能力。
本文将探讨天气预报中的气象数据分析与模型预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气象数据分析是天气预报的基础和关键。
气象数据包括历史观测数据和实时气象数据。
历史观测数据是过去某一时期内气象要素的观测结果,如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实时气象数据则是当前的气象要素观测结果,通常通过气象观测站、气球探空、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得。
通过对这些气象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探索气象系统的动力学特征。
气象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时空分析和数值分析等。
统计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学原理对气象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得出气象要素的平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统计特征,帮助了解气象系统的平均状态和变异特征。
时空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气象要素在时空域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如风场的流线分析、湿度场的等高线图绘制等。
数值分析方法则是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将气象数据转化为数值模拟结果,从而得出对未来天气预测的数值模型。
对气象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模型预测是天气预报的重要环节。
模型预测是利用气象数据分析的结果,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推演和计算,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预报。
常见的气象预报模型包括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静态模型主要基于利用气象数据的统计特征,通过建立一些简化的关系式,得出未来天气的预测结果。
动态模型则是基于气象系统的动力学原理,通过对气象数据的数值模拟,得出未来天气的预测结果。
当前气象预报中广泛使用的动态模型有数值天气预报模型,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全球预报系统(GFS)。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气象数据分析与模型预测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高性能计算机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值模拟的计算速度显著提升,模型预报的时效性大大提高。
气象科学技术现况及趋势
![气象科学技术现况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fba67b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6.png)
气象科学技术现况及趋势气象科学技术现况及趋势气象科学是关于大气的研究,从大气的结构、成分、物理、化学和动力学方面来研究它的规律,为天气预报、风能开发和空气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现代气象科学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得到了许多应用方向的深入研究和关注。
本文将从气象科学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气象科学技术现状1、卫星气象技术卫星气象技术广泛应用于气象数据预报、天气灾害监测、气象灾害应急预警等方面。
卫星数据由于具有全球覆盖、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等特点,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卫星气象技术已成为当前气象预报的主要手段之一。
2、数值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是现代气象预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计算机模拟大气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趋势,来进行天气预报。
数值预报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数值预报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天气变化趋势和强度,为灾害预警和救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3、雷达气象技术雷达气象技术是目前气象科学技术发展中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它通过利用地面或者空中的雷达设备收集大气中的反射信号,来分析和研究大气中的降水和风速情况。
这种技术在短时云图分析、降水预报和风暴预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气象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当前气象科学技术仍面临着很多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相对清晰的。
1、人工智能技术将大幅提升气象预报精度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预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利用大数据的方式和深度学习的方法,人工智能能够更为准确地分析大气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天气预报的精度和效果。
2、气象卫星技术将进一步推进随着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气象卫星发射的频率和精度都将不断提高,这将为气象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更为优秀的数据来源,同时也将极大地提高卫星数据的应用范围和精度。
3、气象传感器技术将不断升级气象传感器技术在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气象传感器的性能不断提高,如更高的响应速度、更高的分辨率、更低的能耗和更长的寿命等等,这将带来更为精确的气象数据和更多的应用价值。
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
![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63ff0d616fc700abb68fcdf.png)
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气象经济指与天气等气象预报服务有关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
气象经济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利用气象预报进行防灾减灾所取得的效益。
如防御热带气旋、暴雨、沙尘雹、暴风雪、干旱和人工影响天气等;二是充分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进行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效益。
如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商业部门利用气象预报进行有益的经营活动等;三是一些媒体或服务商在传播气象信息过程中获得的效益。
可见,气象经济是一个内涵丰富而深邃的概念,气象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气象经济的特点是,人们可以利用气象信息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决策依据之一,可以根据气象服务提供的信息,安排生产经营活动,趋利避害。
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西方经济学界的德尔菲气象定律说,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企业在气象预测方面投资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
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得到不同的应用,经济回报率可能会更高。
一、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国第一批气象服务经济人共有78人,于2002年底成立。
他们将社会各方面的气象需求信息反馈到气象部门,使气象部门开发出相关的个性化气象信息产品。
同时,他们还能够代表客户向气象部门提出气象订单。
我国的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公益性事业,有人形容为“阳光行业”,气象产品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气象事业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公益性、基础性地位在不断强化。
但是提供一项气象预报信息产品需要大量的气象探测资料和计算机资源,其成本核算是相当复杂的。
为了补偿气象部门在加工和制作特殊产品时额外付出的成本,我国从1985年开始为用户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这种气象服务是有偿服务。
气象有偿服务最初只为农业、建筑、仓储等几个行业提供,现在已经拓展到工矿、交通运输、旅游、环保、供电等十几个行业和部门,为他们提供从一年天气趋势展望到6小时内短时预报,以及汛期、暖冬等年度气候的预测等各种服务,并根据每个顾客的需求“量身定制”,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有偿服务的收入一年超过了亿元。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a2ccef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f.png)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服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气象服务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天气预报信息以及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等各方面的重要指导意见。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天气灾害的频繁发生,气象服务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现阶段气象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目前,气象服务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向公众提供天气预报信息。
其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天气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手机APP和网站,人们可以随时了解当地的天气信息,并且可以获取具体的预警信息,及时防范气象灾害的发生。
除此之外,气象科学家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天气等气象现象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对模型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气象科学家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天气以及更好地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此外,还有一些气象服务机构针对具体领域的需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如农业气象、海洋气象等。
二、气象服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尽管气象服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它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气象服务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虽然现代气象科技的进步让气象预报的准确度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天气永远都是变化无常的,预报的准确性也受到了天气变幻的影响。
因此,一些天气预报信息并不够准确,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其次,气象服务的实际应用仍然面临一些局限性。
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气象监测设备或人力、物力的不足,气象服务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最后,气象服务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信息共享平台。
气象科学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同的领域和部门需要的气象信息不尽相同。
因此,气象服务机构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需求。
一、加强监测设施建设和技术力量支持,以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精度,同时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在提高预测准确率的同时,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气探测技术方面的差距 •数值预报方面的差距
•加强对中尺度系统及其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 •加速中尺度系统监测网的建设; •加强临近预报和短时预报; •充分利用已有的雷达图像及其拼图; •加强联防和信息共享,优势互补
•天气的可预报性
•大气的非线性、混沌特征 ——-未来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服务对象:传统的天气预报领域向环境领域拓展转变
Evolution of Numerical Models
NCEP Operational Regional Model Year 1955 1966 1971 1985 1993 1995 1996 1998 Model Princeton QG Model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Limited Area FineMesh (LFM) Triply Nested-Grid Model (NGM) ETA Model Meso-ETA Model Nested ETA (Experimental) Early ETA Model Meso-ETA (4/day) Resolution 381 km 3 level 381 km 6 level 190.5 km 7 level 80 km 16 level 80 km 38 level 29 km 50 level 10 km 60 level 32 km 45 level Penn State/NCAR Mesoscale Model Year 1969 1971 1981 1987 1990 1994 1997 1998 Model 3-D hurricane model 30 x 30 x 3 grid, 30 km Anthes moved to Penn State, developed MM0~3 Anthes moved to NCAR Begin MM4 development MM4 officially released (Anthes, Hsie, Kuo) First real-time fcst (30 km) (Warner & Seaman) MM5 officially released (Grell, Dudhia, Stauffer) MM5 adjoint released & 4DVAR (Zou et al) ATEC 1.1 km real-time forecast
(5)发展应用气象业务
—— 发展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 —— 发展大气环境业务。 —— 加强人影作业条件和空间天气等预报预测 业务。 —— 建立和完善面向气象高影响行业用户的专 业预报业务,开展客观定量的专业气象预报业 务。
(6)加强现代化预报预测业务平台建设
—— 不断更新完善预报预测平台功能。 —— 加强各类观测资料在MICAPS中应用开发。 —— 建立雷暴生成、冰雹、雷暴大风和龙卷临 近预报的综合系统。 —— 开展数据质量控制与误差实时订正业务。
题,即用表现流体运动物理规律的方程系统(气象 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基本方程),从初值出发反复进 行时间的数值积分,求出所预报时刻的预报值。
两个重要环节:数学模式,初值
初值+模式==确定性问题
问题:有误差,永远不可能获得准确的预报结果
初值误差+ 模式误差+ 大气非线性混沌特性 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数值预报产品的两类误差
980710 商洛3站暴雨 (丹凤113.6)
l
910728 关中东部13站暴 雨(西安110.7)
l
010818 陕北10站暴 雨(榆林113.6)
天气现象呈现自相似的分型结构
缺乏信富气象知识、
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人
技术装备 众多信息
(2)改进完善天气业务
—— 加快建立灾害天气临近短时预报预警业务。 —— 着力增强灾害性天气精细预报能力,建立 城市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业务。 —— 发展要素精细化预报,延长预报时效。加 强中尺度模式产品释用技术研发与应用。系统 开展检验和评估业务。 —— 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开发符 合预报员需求的工具和指标。
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现状、 发展趋势
张 弘、曲丽玮
1 发展现状
低分辨率、有限视野的间歇常规观测
遥感信息与常规观测相结合的 高分辨率、多方位连续监测
传统的天气气候理论、数理统计与预报员 经验的半经验半理论的定性方法
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人机交互处理系统 为平台综合多种方法
预报方式:从大气表象演变逐渐向深入考虑大气运动的内在规律转变预报
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结构
—— 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包括气象灾害防御管理、面向 政府的决策气象服务、面向社会的公众气象服务和面向 行业的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涉及到防灾减灾、气候变化 应对、生态文明建设、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等方面。 —— 气象预报预测业务主要由以数值模式业务为基 础的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应用气象(包括海洋、水 文、交通、航运、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环境、空间天 气、人工影响天气)等监测分析、预报、预测、预估、 预警业务及相应的质量检验,以及评定业务、技术平台 和业务流程等组成。
—— 综合气象观测和信息业务包括地面观测和地基 遥感系统、以气球和飞机等为观测平台的空基遥感系统、 以低轨和高轨卫星为观测平台的天基遥感系统。其主要 业务平台是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气象观测站、区域气 象观测站和卫星观测系统以及移动观测系统。由数据收 集及分发、信息加工处理、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等组成 的气象信息业务,以及由运行监控、维护维修、计量检 定等组成的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也是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预报员的主观能动性建设一支高素质 天气预报专家队伍
加快预报员成长步伐
从 局 地 结 的 入 特 手 殊 性 总 从 失 败 的 例 子 入 手
从 存 在 的 问 题 入 手
从 找 毛 病 入 手
充 分 施运 、用 资现 料代 化 设
(1)加快数值模式业务发展
—— 切实提高数值天气预报水平。优化改进数 值天气预报系统业务运行。发展集合预报业务。 —— 建立和完善专业数值模式预报业务。 —— 改进完善短期气候预测动力模式系统。 —— 扎实做好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工作。 —— 发展城市尺度精细化空气质量数值预报预 警业务。
P. D. Thompson
大气运动的混沌性与可预报性
(过去和现在的)
观测实况
(未来某时刻)
预报 Y
X
Y = F(X ) X+εδ
可预报时段
Y+δ
同一时段不同气象场的特征有不同的可预报性
长、中、短预报逐步订正 优先攻可预报性大的
A
B
几例天气图预报
l
860709 关中西部18 站暴雨(永寿80.1)
(1)分析误差:基于不完善的观测系统基础,资料同化分析 场与真实大气之间存在着差异导致了模式计算的误差 (2)模式误差:模式的分辨率不够精细、物理过程参数化不 够完善(一些假定或简化),很难描述真实大气特征而造
成误差
要完全克服上述两类误差是十分困难的,只 有通过发展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技术来提高数值 预报的使用水平。
IBM 704 1959.3 1967.4
HITAC 5020F 72.5 1973.8
HITAC 8800 1982.3
HITAC M200H 1987.12
HITAC S810K
HITACHI S3800 1996.3
HITACHI SR8000E1 2001.3
70.4
N-Hem. Balance Barotropic(381km) NH Balance(381kmL3) 75.1
天气预报的中心问题是:已知大气状态在一个 时刻的观测值来解一般形式的流体动力学方程。原则 上大气在将来任何时刻的状态是由大气在一个时刻的 状态决定的。 1904,V.Bjerknes
理论气象
大气运动必有耗散,现有动能维持不超过十天; 能源:太阳辐射,第一类热机、第二类热机。
气象学是一门困难的科学,它深为相 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及固有的非线性的纯 数学复杂性所窘.
预报准确率提高 时效延长
?
过去和现在的实况 数值预报产品
未来的状况 局地的天气
各地气象台(站)结合当地实际 开展广泛的研究
(3)数值预报与预报员经验
数值天气预报的成功
可预报性问题
(E.Lorenz 的偶然发现)
从确定论出发走向了不确定
确定论系统的内在随机性 混沌 非线性动力学(实质是混沌动力学)
传统的数值预报:是大气运动控制方程的初值问
NH Primitive;NHM(381km L4) NHM(381km L8) NH Spectral(T42L12) 83.3 Global Spectral; GSM(T63L16) 88.3 70.4 89.1 GSM(T106L21) Asia Quasi Geostrophic(304.8km L4) GSM(T213L30) 73.10 Asia Fine Mesh;FLM(152.4km L6) GSM(T213L40) FLM(127km L10) 83.3 FLM(127km L12) Regional Spectral ASM(75km L16) 88.3 RSM(20km L36) 83.3 Very Fine Mesh;VFM(63.5km L11) RSM(20km L40) 84.1 VFM(63.5km L13) 88.3 JSM(40km L19) 92.3 JSM(30km L23)
MSM(10km L40)
ECMWF的EPS的降水概率预报的Brier技巧评分。(a)冷季(11月- 3 月);(b)暖季(5-9月)。基于51个成员的TL159L31集合预报系统19971999在美国的预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