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和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知识和信仰
0903********
韩沛沛在关于知识和信仰关系的论述中,康德做出过价值性的的判断,“限制知识,为信仰留地盘”。字面上的意思呼之欲出,即在我们思考时控制知识所占比例,而为信仰多留出空间。在我们再深度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禁把目光聚焦到知识和信仰上。
知识这个词本身就是广泛的范围,例如罗素将知识分为‘直接知识’,‘间接知识’,‘内省知识’,其中内省的知识已经包括了‘非实证的’以及宗教的知识在内。罗素在另一处又将全部知识分为‘科学的’,‘哲学的’,神学的’三类,可见其‘知识’概念之宽泛。而康德此处所说的‘知识’仅指理论理性运用于经验领域所得的结果,而不涉及超验领域的知识(神,意志,灵魂),是借助经验进行归纳与演绎求取对事物之间相互的关系,最终归纳总结上升为知识层面。
当我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来获得知识时,我们的对象是外部的客观世界,我们处理的思维也是客观的理性的。我们面对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特殊性与普遍性,偶然性与大众性的世界。面对这样一份纷乱复杂的世界,人类似乎本能的产生了一种秩序感与规律感去定义去用人类自己的方式归纳这个客观世界。比如观察到一万多玫瑰是红色的,从而吟出一个规律玫瑰花都是红色的,这就是归纳。很多的自然定律都是这样产生的。
但是,不管是借助多少次的观察与实验得出的归纳都是对观察与
实验的那些对象的结论,并不能代表那些未被观察与实验的部分,人类不可能做出完全性的归纳。由此,我们是否就可以怀疑由归纳法得出的经验性的知识了呢?康德也在此做出了修补,从而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的新概念。我们之前对于经验的归纳,他后来称之为综合判断,他也承认,一些综合判断是不具有可靠性,在这里,我想应该不是完全的不可靠,只是不是放之天下皆准的可靠,但是,也有一些综合判断虽然是在人们对以往经验的归纳上得出的,但是,它的可靠性却是由人类先天具有的认知所确保的。尽管借归纳给出的经验知识并不可靠,但是我们还是要认定它具可靠性。不然,我们怎么办呢?譬如:我们世世代代都靠吃大米饭充饥,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够作出“凡大米饭都是无毒的”这样一个具绝对意义的结论。因为还有许多大米饭我们并没有吃过。可是我们又要作出“凡大米饭都是无毒的”的认准,否则,下一顿饭我们怎么敢下咽呢?又譬如: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许多人都是有智慧的,用两足走路的,但是我们亦还是无法作出“人是有智慧的两足动物”这样一个全称判定。因为至少幼儿就不是用两足走路,白痴即是没有智慧。可是我们仍然要以“人是有智慧的两足动物”为确当,否则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教幼儿学走路、让小孩进学校呢?
分析完知识,再来看看信仰这个层面。
信仰有很多含义,一种是已经被证实或者由先前的经验可以确信无疑的东西,这种信仰是我们对我们所信仰的东西的一种毫无保留的确信。一种则是没有理论依托证据相佐,不诉求于逻辑思维而是凭借情感的托付由来的虔信,如在中国信奉的佛教,在其他国家信奉的耶
稣教,伊斯兰教。康德在这里所提的信仰更接近第二种信仰,不管其具体内容与所取形式如何不同,但作为与知识相对的一个概念,知识的基本特征是以经验为基础,那么信仰的基本特征即可以先验性来标识。所谓先验性,是指在我们主体一年中那些不可以为经验所证实而为主体自己所认定的,完全来自于主观的意念,纯粹的主观的选择与判断。
有的信仰是人物的神化,寄托于对心中那个形象的膜拜,有的信仰是在心灵深处,内在追求,虽然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与形式,但是起到的作用大相径庭。在我们无法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的问题上或者无法用纯粹的科学与理论去定义解释的问题上,信仰出现并使这些问题有了很好的归宿。不管什么方式的信仰,它们都确认着,人类所面对的世界和历史,不仅涉及着数学与物理的理论,还涉及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这些问题不可以在理性和知识的层面得到解决。
对康德而言,在经验世界里,知识帮助我们认识一切具有现在可能性的规律,当我们试图超越经验世界时,我们对超验世界所做的先验驾驶只要是逻辑自洽的就是合乎理性的,合乎理性的先验原则与经验世界里的必然规律之间只要能够建立相容关系,两者就都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对于康德反复提到的上帝,自由,灵魂不死,这三个永远无法回避的观念,我们也可以试着将这个道理运用中去。即使相信上帝存在,这个信仰与经验世界的已知科学原理也无相冲突之处,这个信仰与知识在康德看来就提供了信仰的合理性。
其实,由分析看来,不管是知识还是信仰,哪一方都不是随便
可以被另一方取代的。康德所说的也只是限制知识,并不是摒弃知识。我想这个道理用之现在这个时代也不失它的的效力。现在的人们很难点燃对具有存在意义的神祇的信仰的热情,不仅是因为在我们成长这个过程中总是用理性化的思维去接受外在的事物,而且人们在价值追求上的多元化趋向使然。这样,人们更愿意去把公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交给经验知识去处理。这样蔓延的理性需要被限制,因为还有信仰的存在。
当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完善,地位越来越不可动摇,信仰存在的空间被无限的压缩。我想,既然赋予人类以思想,那我们就应该是以主观的状态存在,而不是在我们人类自己定义下的客观世界与规律中客观的存在,应该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信仰即是自我的体现,而知识只是我们用来完备自我的理性工具。如果任由知识的蔓延,那么,结果就可能是,我们只能跟随经验的表相的变幻而适应,心中没有了根柢,人生失去了目标个人找不到自我。
探究完何谓知识与信仰,再回到这句话——限制知识,为信仰留地盘时,我想可不可以这样来描述,知识就像是针针错落有致的网,当我们人类有意识有思维,再去回顾我们走过的历史与所处的社会时,我们总是希望能用可以分门别类并且可以一直流传延续的模板和规律去总接归纳我们的经历,这些模板与规律就像是那张针脚缜密的网,一点点随着我们理论的完善与进步逐渐覆盖了我们原本自由空旷的精神的天空。所以,才会有人站出来呼唤,希望可以限制这张网的覆
盖面,为信仰留出可以自由呼吸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