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犇《信封上的大头菜》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综合题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8高三上·东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样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B . 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C . 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D . 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 .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 .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D .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024年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4年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牛肚子里旅行(节选)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住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1.读划线句子的意思是:只要不进入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中找出青头鼓励红头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头听了青头的话,它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
他小时候念书不用心,贪玩,怕困难,学习成绩很不好。
有一天,李白偷偷跑出学堂,边走边玩。
他来到一条小河边,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石头旁边,蘸着河水磨一根小铁棒。
李白觉得很奇怪。
他走到老婆婆跟前,问:“您磨这根铁棒做什么?”“做针。
”老婆婆回答。
□做针□李白更奇怪了□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铁棒就能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要下苦功夫。
他想,学习也一样啊!像自己这样贪玩,怕困难,能学到什么呢?从此,李白在学堂里一心一意地学习.成绩慢慢地好了。
1.在文中“□”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坚持不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第三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评估卷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34分)一、照样子写一写,要求格式正确,书写整齐美观,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3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二、读拼音,写词语。
(9分)买菜回来,母亲又fān xiānɡdǎo ɡuì()地忙开了。
我追在她的腿底下,不住地niàn dɑo(),那两条不停顿的腿在我眼前kuànɡdònɡ()。
下午吧,母亲说,睡完午觉准去。
可是,我却睡过了头。
洗完衣服就去。
我蹲在妈妈身边,看着她洗衣服。
一洗完就马上拉她走,决不许再dān ɡē()。
随着时间的xiāo shì(),周围的光线渐渐chén yù()下去,我yīshēnɡbùkēnɡ(),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三、阅读《现代汉语词典》中“徘徊”的解释,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4分)【徘徊】pái huá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豫不决。
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1.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徘徊的人走得快。
()2.他低着头,皱着眉,喃喃自语,一定是没有想好该怎么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一直在门前徘徊。
()3.他注重“埋头苦干”,却从不思考学习的方法是否正确,所以语文成绩总是在80分左右徘徊。
()4.在铺满落叶的小道上,我徘徊着,欣赏着空中翻飞的黄叶,倾听着脚踩落叶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
()四、选择题。
(8分)1.下列的词语书写或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猛然觉查忍饥挨饿阳光明媚虚无缥(piāo)缈B.白驹过隙一去不返全神贯注潸(chān)然泪下C.娆有兴趣一视同仁惊惶失措头涔涔(cén)D.虚无缥缈相依相偎不可原谅孤独惆怅(chànɡ)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西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复习年级联考习题〔有答案〕
西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复习年级联考习题〔有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正确读音选一选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瓜蔓.(màn wàn)菜畦.(qí wā)稻秧.(yāng yān)瞟.一眼(piǎo piāo)痱.子(fèi fēi)浸.湿(jìn qīn)2.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目睹.(dǔ dǒu)资.助(zī zhī)和蔼.(ài ǎi)甘蔗.(zhé zhe)增.加(zēng zèng)焖.饭(mèn mēn)3.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野蛮.(mán mǎn)畏.惧(wèi wēi)简陋.(lù lòu)木筏.(fǎfá)混.乱(hún hùn)草莓.(méi měi)4.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来。
粉碎.(suìsùn)染.缸(rán rǎn)徘徊.(pái huái)藤蔓.(wàn màn)危难.(nán nàn)头晕.目眩(yūn yùn)5.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语调.(diào diáo)围歼.(jiān qiǎn)叱咤.风云(chàzhà)唱和.(héhè)刚劲.(jìng jìn)塑.料(sùsuò)形近字词6. 比一比,再组词。
便(_________)嚷(_________)搂(_________)展(_________)鞭(_________)壤(_________)篓(_________)碾(_________)7. 比一比,组词语。
第02单元(B卷-提升能力)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单元AB卷(解析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02单元(B卷·提升能力)一、基础知识(26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10分)在文学大家笔下,一个个形象是鲜活的。
“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除下帽来则油光可鉴。
列夫·托尔斯泰的皮肤藏污纳垢( ),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
不少人经长途跋涉,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含首低眉,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换来的却往往是失望与尴尬。
不过,他却具有犀( )利的目光——能满含璨然笑意,也会因忧郁而暗然失色。
(1)给选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4分)藏污纳垢( ) 粗糙( ) 粗鄙( ) 犀利( )(2)语段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4分)错别字改正(3)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答案】(1)gòu cāo bǐxī(2)辨改辫含改颔璨改粲暗改黯(3)比喻。
把“清国留学生”的被大辫子顶起的学生制帽比作富士山,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些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同时表现了作者对他们行为的厌恶。
【解析】(1)注意“垢”的声母为“g”,读作四声;“鄙”读作三声;“犀”读作一声。
(2)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辨子”应是“辫子”,“含首低眉”应是“颔首低眉”,“璨然”应是“粲然”,“暗然失色”应是“黯然失色”。
(3)注意这里“富士山”是喻体,据此结合清国留学生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感情作答。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呐喊》。
小说标题
小说标题的寓意和作用救赎薛培政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护林员老长泰便肩扛板斧,带着猎犬“黑豹”,走在了杂草没膝的山道上。
一条盘旋在路边的花蛇,似乎听见了脚步声,昂头吐着信子望了望,“簌簌”地爬向杂草深处;卧在草丛中的野兔,支楞耳朵听了听动静后,也“嗖”的一下跃进灌木丛中;还有那群被惊动的山鸡,“咕咕、咕咕”的叫着飞向远处。
“咦……瞧恁小样儿,俺老汉又不是妖怪……”他边说边苦笑着坐在那块卧牛石上。
老长泰年轻时一身蛮力气,两三人抬不动的物件,他双手搬起走得呼呼生风;当兵练投手榴弹,出手就是百十米,枪打得也不赖,因斗字不识一升,复员回了家。
饭量也大得出奇,一顿饭能吃五六个大饼子,为这家里每年开春就断粮,快三十了还打着光棍。
那年腊月,鹅毛大雪下得铺天盖地,当人们都窝在家里猫冬时,野狼血洗了生产队的羊圈,一夜之间,七只山羊命丧狼口,看着未被叼走的几只死羊,全队的人都流泪了。
望着哀哀戚戚的人群,女队长萧桂英铁青着脸发话了:“还有爷们吗?若有就给我站出来!这狼得逞后,肯定还会来叼羊,谁若能把狼打死,我一分钱彩礼不要,就嫁给他!”犹如石破天惊,大家惊愕的目光投向了女“掌门”。
醒过神来的小伙子们,立马变得跃跃欲试,可再看那血肉模糊的死羊,又个个怂得耷拉下了脑袋。
就见站在人群后边的长泰,往前挤了挤瓮声瓮气地问道:“此话当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过你要提死狼来见俺!”桂英怒眉一扬干蹦脆地把话撂给了他。
长泰一言不发回到家后,找了一根碗口粗的枣木,又到村代销点赊了五斤地瓜烧酒。
入夜,他便反穿羊皮祆蹲到了羊圈边。
在冰天雪地里连守两夜后,第三天清晨,他穿着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祆,带着满身的血印,拖着死狼敲开了桂英家的门。
这下,傻大黑粗的长泰露脸了。
县长为他披红戴花,奖他一辆金鹿牌自行车,公社奖他一支猎枪,大队安排他做了护林员,女队长萧桂英也没食言。
此后,长泰就像威风凛凛的大英雄,每天身背猎枪,带着猎狗,长年巡逻在黑虎山涧。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 第8单元 培优卷(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培优卷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字是错误的,把它前面的字母写在括号里。
(1)A.拜年B.橙清C厨房D.害羞()(2)A伶俐B.投掷C捆傅D撒米()(3)A.徒峭B.骤然C.凝视D.瞬间()(4)A.火焰B.平藻C.出租D.搁浅()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瘦削.剥削.B.下场.打场.C.正.月正.好D.撒.种撒.娇3.下列加点字与“张冠李戴”中“冠”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冠.军B.冠.名C.冠.冕D.树冠.4.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鲁迅的书法造诣极高。
他早年抄写过很长时间的古碑,并热衷于搜寻碑帖拓片,对书法、美术有着很高的鉴赏力。
他的书法,古雅厚重,文人气十足。
无论是精心书写的对联,还是即兴书写的手稿、书信,都大有可观。
(1)“拓片”的“拓”的读音、意思是( )。
A.tà 把碑刻、铜器等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形印下来B.tuò 开辟(土地、道路)C.Tuò 姓(2)鲁迅的书法主要学习颜体,同时有魏晋人的笔意,又参考了清代著名书法家何基的用笔,书法劲健有力,文人气十足。
其中“颜体”的“颜”指的是,他和柳公权的楷书并称为“”,魏晋时期,书法的代表人物是。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臧克家的《有的人》中哪一句化用了这句诗?( )A.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B.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C.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D.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5.下面各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1)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2)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3)竹节人桥芦花鞋()(4)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A.通过文题很难准确猜出文章内容B.以文章主要人物为题C.以文章记叙的事件为题D.以贯串全文的重要事物为题6碑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江苏宿迁泗阳县桃州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语文(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上方相应的区域内。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4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
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
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
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
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
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
小说阅读(含答案)
信封上的大头菜马犇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
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
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
讲究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
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
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
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
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
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
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
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
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
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
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
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
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
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
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自己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
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
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
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
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
令哥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
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
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
【期末专项】三年级语文上册07 课外阅读精选15篇(含答案)部编版
【期末专项】三班级语文上册07 课外阅读精选15篇(含答案)部编版一、《世上最美味的泡面》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七岁的小男孩。
每当孩子和伴侣玩耍受伤回来,他对过世妻子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传来阵阵悲凉的低鸣。
这是他留下孩子出差当天发生的事。
由于要赶火车,没时间陪孩子吃早餐,他便匆忙离开了家门。
一路上担忧着孩子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哭,心老是放不下。
即使抵达了出差地点,也不时打电话回家。
可孩子总是很懂事地要他不要担忧。
然而由于心里牵挂担忧,便草草处理完事情,踏上归途。
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熟睡了,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旅途上的疲乏,让他全身无力。
正预备就寝时,突然大吃一惊: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碗打翻了的泡面!“这孩子!”他在盛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儿子的屁股,一阵狠打。
“为什么这么不乖,惹爸爸生气?你这样顽皮,把棉被弄脏?要给谁洗?”这是妻子过世之后,他第一次体罚孩子。
“我没有……”孩子抽抽咽咽地辩解着:“我没有顽皮,这……这是给爸爸吃的晚餐。
”原来孩子为了协作爸爸回家的时间,特地泡了两碗泡面,一碗自己吃,另一碗给爸爸。
可是由于怕爸爸那碗面凉掉,所以放进了棉被底下保温。
爸爸听了,不发一语地紧紧抱住孩子。
看著碗里剩下那一半已经泡涨的泡面:“啊!孩子,这是世上最……最美味的泡面啊!”1.故事中的爸爸是个_____________,独自抚养一个__________的小男孩。
在出差的路上,他担忧着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老是放不下。
2.爸爸出差回来,发觉棉被下有什么?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碗里只剩下一半已经泡涨的泡面,爸爸却觉得这是世上最美味的泡面,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和父母之间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呢?和大家共享一下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暖和的冬日》①在我11岁那年,母亲患上了重病,我和父亲陪母亲住院治疗。
综合测试06散文阅读(多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综合测试06散文阅读(多文本)时间:50分钟满分:48分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2024·黑龙江佳木斯·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4小题,16分)。
文本一:父与子(节选)王开岭①有一条街,父亲总不让儿子挨近,总要找个理由,悄悄绕开。
原来,这条街窝藏着全城的狗肉馆,一年到头,街边放满了栅笼,一只只憔悴的狗趴在里面,充当活物招牌。
那条街上有股怪味,是恐惧的味道,是动物临终的味道,是血蒸发的味道,是告别身体的鲜毛皮在风里抽泣的味道……②这是个高尚的父亲。
③他怕孩子吸入不良空气,他怕孩子的眼睛受伤,他怕幼小的心灵侵入毒素。
他最怕的是,孩子在慢慢适应后变得坦然,在一次次惊愕和无能为力后变得麻木,最终,变成那些路人中的一个。
④我不知道,这对童话般的父子,在东躲西藏的世间能躲多久,在绕来绕去的路上能走多远。
但他们的存在,如金子般贵重。
他们改变了人群的成分,重新编辑了我对人间的印象。
⑤我想起一个高山上的习俗:一个猎人,在和野兽搏斗后,要用泉水和树叶洗净脸再回家,以免眼里有未散尽的凶煞,附体在婴儿身上。
孩子断奶前,猎人不能捕杀哺乳期的动物,不能带沾血腥的兽皮回家,否则,孩子长大会成为歹人。
⑥这是个美丽的迷信。
大凡迷信,都有这种特点:后果不成立,但禁忌中包含的精神主张却是高贵的。
⑦深夜,我欲搭一段美好时光入眠时,常把丰子恺的书搁在枕边。
读漫画《趁爸爸不在》《瞻瞻的脚踏车》《爸爸回来了》《妹妹新娘子,弟弟新官人》,总忍不住笑出声,头重脚轻的小人儿,如雀、如花、如蜜饯,芬芳的童音、玻璃球似的吵闹,向日葵般的手臂……被他们簇拥着,几乎忘了那个时代的愁苦与险恶。
在丰子恺眼里,婴幼儿才是真的人,童年才是未被篡改的人生。
⑧我常想,一个时代的气质和日常生活,若染上一点“丰子恺味道”,该多好,该多好。
⑨人生美学和美德,在儿童身上是存量最大的,只有思想成熟并保持一颗童心的人,才是美的成年人。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学期语文S版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学期语文S版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阅读理解。
马背上的大包袱从前,有一个人,自以为聪明,顶着大包袱骑在马背.上(感赶)路。
走了不大一会儿,他满脸汗水,十分吃力。
“喂,”过路人看了十分奇怪地问:“你为什么要顶着大包袱,不把它放在马背上呢?”“唉!”骑马的人叹了口气,说:“我(那哪)能那么傻?马驮着我,已经够累了,再把大包袱放在它身上,我怕马吃不消,把马压坏了,我把大包袱顶在头上,这样做可以让马省些力气呀!”1.本文共有(_________)个自然段。
2.划掉文中不正确的字。
3.“再把包袱放在它身上”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4.你认为骑马人把大包袱顶在头上比放在马背上省力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爬山星期天,我和同学们去爬山。
我们来到山脚下,高高的山峰在微笑着欢迎我们。
沿着弯弯的山路向上爬去,小鸟在欢叫,好像为我们加油。
小草和野花对我们点头,好像在鼓励我们。
我们男生和女生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终于登上了山顶。
一阵秋风吹来,我们心里美滋滋的。
1.在短文中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第二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
3.请按第二自然段内容,标出顺序号。
(_____)我们沿着山路向上爬。
(_____)我们登上山顶。
(_____)我们来到山脚下。
4.写出如“美滋滋”这样的词语。
(最少写3个)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并答题。
燕子燕子是一种秋去春来的候鸟。
它那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小小的眼睛,一张嫩黄的小嘴。
它背上的毛乌黑发亮。
它飞行的时候,尾巴张开,像一把剪刀似的,飞得又快又稳燕子喜欢把窝搭在房梁上。
搭窝的时候,先飞到田里去把不硬的泥一口一口叼回来,用唾沫把泥拌到有黏性时,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
这样,过了几天,窝就垒好了。
然后,找来一些柔软的毛铺在窝里。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期第一学月考语文学科考试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完整人格是对教育目标或理想人格的追求,为历代教育家所津津乐道。
完整人格的教育在古代教育家那里有着不同的表述,如孔子的“成人”,朱熹的“全人”。
从内涵来看,古代教育家论述的君子、大丈夫、鸿儒、圣贤等人格理想,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完整人格的教育追求。
②孔子最早阐述了完整人格。
《论语·宪问》记述:“子路问成人。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其中提到的臧武仲为人多智,公绰为人廉静寡欲,卞庄子有勇力,冉求多才多艺。
此处所谓“成人”,是指一个完整的人。
孔子认为一个完整的人应当是将诸多人的优秀品质集于一身的人,这些品质包括了智慧、廉静、勇敢、才艺以及礼乐文采等。
孔子所谓“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对孔子所说的“成人”,朱熹的理解是:“成人,犹言全人。
”他认为,人们都应当努力兼有智、廉、勇、艺等“材全德备”品质。
③在孔子眼里的完整人格还包含着一个重要要求。
他在《论语·为政》中说道:“君子不器。
”他表达了一个重要思想:君子不能成为只是具备某一方面本领的人。
④追求完整人格的教育,不只是儒家学者如此,其他学派的学者也有类似思想,只是对什么是完整人格的理解有所不同。
像墨家对“兼士”人格的设想:“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不仅十分强调掌握众技之长,却又不以此为满足,同时还十分强调与社会人伦实践有关的素养,如擅长思维与论辩、具备优厚的德行等。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小说开头段提分训练
2022届高考小说开头段提分训练考点:1.相裕亭《哨雁》2.马犇《信封上的大头菜》3. 篓白秋《蟹》4.陈毓《猎人》5.卡夫卡《骑桶者(节选)》【考点研究】一、小说常见的开头方式1.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3.倒叙式开头,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4.设疑式开头,作用是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5.写景式开头,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二、小说开头段的常见作用1.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氛围。
2.为整个小说打下某种契机、铺垫、伏笔、对比、反衬。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4.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5.第一人称一般都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使文章更生动。
6.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读者思考。
7.点题,总领全文,衬托人物形象。
8.奠定全文感情基调9.引出话题【考题对接】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宕开一笔,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盐区的自然环境?2.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大雁在空中盘旋飞舞,排成了各种各样的队形,它们对人类有着高度的警惕,但是并不排斥其他动物。
B.秋天盐河口的滩涂上,鱼虾肥美,饥饿的大雁们闯进入们的生活领地,由于捕雁人的存在,危险随之而来。
C.哨雁及其伴侣以死抗争,提醒同伴这一情节将动物身上的灵性与光辉淋漓尽致展现出来,呼唤人们呵护生灵。
D.文章在不动声色的描述中批判了人们的残忍,同时也向人们昭示:唯有放下杀戮,人与动物才会和谐相处。
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A.小说开门见山,展示雁群盘旋飞舞的画面,既照应了题目,又引出了下文相关的故事情节。
B.小说将一般捕雁人的捉雁手法与钱家人的捉雁手法做对比,只是为了说明后者捕雁技艺更高超。
C.钱老太爷诱捕哨雁的过程就是—场人与雁的暗斗,双方的暗战增加了作品的传奇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封上的大头菜
马犇
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
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
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
讲究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
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
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
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
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
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
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
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
加之其润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
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
”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
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
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
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
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
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代写冯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
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
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
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
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
令哥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
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
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
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城人一直乐观,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在缸里。
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
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鲜。
后来,生活
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
再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
淮城有民谚曰,“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得外带。
”淮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
肩挑车运到码头,货到南边用船装。
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
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有腌菜缸。
”
《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
代写冯家正住在河北村,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
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
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城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
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所代写的来台的信皆有此印。
“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借梁君的信,附上通联。
含泪盼复。
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
代写冯替梁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
自此,哥俩频繁通信。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
代写冯做了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
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
这是当年离淮时,母亲塞给他的。
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用不少篇幅交待代写行当的摊位位置、具体工具、代写内容等,既向读者介绍了这一传统行当,又为引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做了铺垫。
B.小说插叙了淮安籍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家乡亲友的情节,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也含蓄解释了代写冯选择代写的原因。
C.“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别人的信封上写“大头菜·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D.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说明了大头菜是淮城人家家户户生活的必备之物,是淮城人的情结,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民俗民情和地方色彩。
2.代写冯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3.“大头菜”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C
2.①有智慧。
②有耐心,坚持不懈。
③重视亲情。
④做事有原则。
3.①“大头菜”是小说的线索。
代写冯借“大头菜”标志寻亲,兄弟俩因大头菜得以相见。
小说围绕“大头菜”行文,有利于展开故事情节,让情节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清晰。
②“大头菜”是主人公感情的载体,是兄弟联系的纽带。
以“大头菜”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代写冯有智慧、重亲情的形象。
③“大头菜”是乡情的象征。
以“大头菜”为中心有利于表达乡情难断,故土难舍的主题思想。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
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C项,无中生有,“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文中无此意。
故选C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要先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
代写冯用为别人代写信留下大头菜标记的方式找到哥哥,可以看出他有智慧;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才找到哥哥,可见他有耐心,能够坚持不懈;代写冯六岁就和哥哥分开,一直没忘了寻找哥哥,可见他重视亲情;为别人代写信,“秉持着自己的原则”,写完就忘掉内容,留下印记之下还要与顾客商量,可见他做事有原则。
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本题重点考查的是某物象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分析。
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先写了代写冯在代写的信件后留下“大头菜”标记,然后交代了留标记的目的是寻找哥哥,再写通过留有“大头菜”标记的信件找到了哥哥,结尾写兄弟相见,哥哥拿出母亲当年给自己的大头菜,小说围绕“大头菜”展开,情节上能够前后呼应,使结构清晰。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代写冯把对哥哥的思念之情通过“大头菜”这个标记表达出来,可见“大头菜”是主人公情感的载体,是联系的纽带,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
从主题表
达的角度来看,小说中“大头菜”是“河北村”的代表,而哥哥对家乡的情感、对弟弟的情感、对母亲的情感,也通过“大头菜”表达出来,可见“大头菜”是乡情的象征,“大头菜”使小说故土难舍的主题得到了突出。
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总结出本题答案。
【点睛】
第2题是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这类题目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
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