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导引术概述
先秦两汉时期的导引术研究
05
导引术的传承与发展
导引术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书籍传承
古代导引术的传承主要依靠书籍,如《庄子》、《淮南子》等, 其中详细记载了导引术的练习方法和要领。
家族传承
导引术在古代中国常常以家族为单位进行传承,家族中的长者或 专业人士教授年轻人和家族成员导引术的练习方法。
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五禽戏就是一种模仿动物动作的导引术。
02 03
追求长生不老
古代帝王将相普遍追求长生不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命人研究 导引术,以锻炼身体和延长寿命。如汉代出土的导引器物中有不少是 用于长生不老的。
医疗保健
导引术的另一个起源是医疗保健。古代医生发现,通过模仿动物的动 作和姿态可以治疗一些疾病,如五禽戏就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导引术的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导引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它与古代哲学、医学、宗教等有着密切的 联系。如道家思想对导引术的影响深远,道家追求长生不老、修炼身体的方 法与导引术的目的相一致。
社会背景
古代中国的社会环境也为导引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古代中国的医学、哲学 、宗教等领域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这为导引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 环境。
先秦两汉时期的导引术研究
2023-11-03
contents
目录
• 导引术的起源与演变 • 导引术的理论基础 • 导引术的方法与技巧 • 导引术的应用与价值 • 导引术的传承与发展 • 导引术相关文献综述
01
导引术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道教-导引
中国道教-导引核心提示:导引是修炼者以自力引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常和行气、按摩等相配合),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的柔软体操相近似,属气功中之动功。
道教根据古人导引是修炼者以自力引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常和行气、按摩等相配合),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的柔软体操相近似,属气功中之动功。
道教根据古人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认为人体也应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消化,通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唐道士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导引论》云:“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实理于宣通,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致和畅,户枢不蠹,其义信然。
”①导引术起源很早。
《吕氏春秋·古乐》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为舞以宣导之。
”②此古人为通利筋骨所制之舞蹈,实为导引之雏形。
此后,至迟在战国时期,医学家和神仙家分别从治病和养生目的出发,相继将它发展为导引术,使之流传于世。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中央者(按指中原地区——引者注),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③蹻按即按摩,表明医学家将它和按摩术相结合为人治痿厥寒热病。
《庄子·刻意》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④表明神仙家将它和行气术相结合进行养生,旦出现了像彭祖那样长寿的人物。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绘有四十四个演练导引动作的人物图像,图中人物多著庶民衣冠,男女老少均有,表明导引术在汉初已普及于社会。
早期道教承袭方仙道纳入此术,为各派共同修习的方术之一。
《华阳国志·汉中志》称,张鲁“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鲁母有少容,往来焉家。
”⑤鲁母之有“少容”,盖为修炼行气、导引术所致。
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善导引行气。
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带口令
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带口令:1. 马王堆导引术介绍马王堆导引术是一种以改善人体健康为目的的中国传统健身气功,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经络养生理论,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方式。
它以控制呼吸、放松肌肉为主要内容,通过改善人体气血循环,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达到调节机体的健康目的。
马王堆导引术的口令也是一种特殊的健身方式,它以口令的形式,结合呼吸、放松肌肉、拉伸身体等技巧,达到健身的效果。
,不少于100字。
2. 健身气功简介健身气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健身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呼吸来调节身体内部的气机,从而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状况,还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延长寿命,促进身体健康。
健身气功的基本动作包括站立、走路、拉伸、按摩、拳击、拳击、挥拳、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3. 带口令的操作步骤1. 先站直,双脚分开,膝盖微微弯曲;2. 双手向前伸直,手掌平放,指尖微微弯曲;3. 吸气,口令念出;4. 吐气,双手收回至腹部;5. 重复以上动作,每次口令都要念出。
4. 动作技巧指南• 保持身体稳定:身体要保持站立或坐姿,腰部要挺直,头部要抬高,肩部要放松。
从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看导引术的发展
从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看导引术的发展导引术是中国传统养生术和体疗方法之一,它以肢体运动、呼吸运动与自我按摩相结合,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修身养性等为目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优秀遗产。
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作为中国导引史上分别代表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性导引术,它们虽有着各自的功法特点、目的和作用,但从发展轨迹来看,足以窥视古代导引术发展的基本线索。
导引术从早期的一些散式仿生术发展成完整的导引体系五禽戏是东汉时期的华佗以仿生导引术为基础,将其简约精编,归纳提炼,创编成为一个结构完整、易学易练的养生导引术,这代表了汉代时期古代导引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早期的导引术势多是模仿动物活动的动作,力求获得动物的某些灵性和能力。
“熊经鸟伸”一类肢体运动的原型可能是模仿动物活动的巫舞,而“吹嘘呼吸”一类呼吸运动则可能与巫医的移精变气理论与治疗方法有关。
但此时的导引术多为一术,多为针对一病或多病的散式功法,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的导引图清楚说明了这一点。
直到东汉末年五禽戏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散式功法的状态。
八段锦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这是导引术发展成熟的标志。
八段锦在五禽戏的基础上,动作数量增加到了八个,而且每个动作都有其动作名称,这对后来易筋十二式的发展产生了历史影响。
八段锦将不同导引术势汇编成套并以歌诀这种易传易记的形式而广泛流传。
“易筋十二势”继承了八段锦的特点,但在其基础上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如:有的动作刚劲有力,刚中有柔,讲究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有的动作讲究意随气走,力由气生。
总而言之,导引术发展至明代的主要变化是:第一、导引术的功法较前更为丰富;第二、导引术与武术相结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内炼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外炼筋骨皮,内炼精气神”,讲究身架沉稳,劲力贯串,刚柔相济,筋强体壮,运气发力。
导引术的锻炼目的从一般的医疗养生发展为锻炼筋骨肌肉、强身健体东汉时期的华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与养生家。
中国古代导引术概述
导引术导引:古代的一种养生术。
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
古代的一种健身方法,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
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体育疗法。
亦作“道引”。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意思。
指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使血气流通,促进健康。
常与服气、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进行。
俗称医疗保健体操,又有俗称肢体导引为外导引、内气运行为内导引者。
一、导引术的起源导引术起源于上古,原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非常流行,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
后为道教承袭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并使之更为精密,使“真气”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径和次序进行周流。
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重要方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此段文字说明呼吸吐纳和熊经鸟伸等活动是导引的基本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养形、益寿等。
如呼吸吐纳属导引之列,则有关导引的文献记载就更久远了。
如先于《庄子》的《老子》第二十九章就有“或呴或吸”等属于呼吸吐纳类字句。
再往前的《山海经》中也有“无骨子食气”等载述,而所谓“食气”即是吐纳导引法之一,类似的还有“咽气”、“服气”等等。
此类方法又往往与“辟谷”相联系,“辟谷”就是不食五谷,后世有“辟谷食气”之说。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帛书》中除“导引图”等内容外,还有“却谷食气”一篇,其中载“食气者为呴吸”,表明食气即呼吸吐纳的意思。
肢体动作类导引的起源,则可上溯的更为古远。
有文献可作佐证的,如《吕氏春秋•古乐篇》:“昔陶唐之始,阴多郁滞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閼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所谓“舞”,即手舞足蹈,是肢体活动的代称,其目的是宣导肢体气血郁滞,此处“宣导”一词,实为“导引”的同义词。
再如宋•罗泌《路史•前记》第七卷载:“阴康氏之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源,阴凝而易閟;人既郁于内,凑里滞着而多重膇,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
导引术的发展简史 (1)
导引术的发展简史根据《黄帝内经》记载上古人以種呼吸,这是导引术特有的自我保健的练功方式,可见,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的导引术的应用,古时还称“吐纳”、“桥引”、“修仙术”等,都是应用来自我保健养生的本能锻炼,起源公元前3000年-2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在青海省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导引的人形图案。
导引术真正起源何时,没有直接的文献资料,根据以下几个间接文献来简单说明一下: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及后来的《史记》、《孟子》记载着在4000年前尧舜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洪水泛滥成灾,空气潮湿寒冷,人类气血郁带患上疾病,于是就用舞蹈相互按摩来宣导气血,治疗疾病,导引按桥就此成为人们保健除病的常用方式了,到后来《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就对防病治病用导引按桥有了记载。
1975年考古发现在青海省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罐等物品上的人形图案就有吐纳、导引等姿势,据今5000多年了,综上所述,导引术起源于原始人的自我保健意识而形成的,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导引术与古代信奉神灵修仙练道的各类社会人士有密切关系,《封神榜》中就记载了商周时代导引术的盛行,修仙练道的阐截、二教里人物都通过导引修练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地步,当然这只是传说,在那同时期留下的历史文物和庙宙等不难说明,确实有用导引术修练者达到高能的人,他们助人除病,行善积德,宏扬正气,传播善良。
这类人物被人们建庙供奉,事迹广为流传,便如泰山上“碧霞元君”当然在古时也有利用导引术来骗人的巫师,巫医等社会不良分子,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曾提六不治,其中之一就是“信巫不信医者”不治,可见古代巫师经常利用各种把戏欺骗人们,让正常懂医术,学道法的正人君子非常痛恨。
由于古人无法形容人在做导引修练时产生的引力、电波等,所以统称为气,只是正统修道者对气做了简单的说明“气者破也,迅生速失,无形而浮动,望众莫痴迷逞强”。
就这样的钟告还是难以杜绝有后来人得到导引高能量后为利益创办各种会或教来迷惑百姓,还有人自称气功大师,“气”者何在,真是迅生速失者见多,我们祖先的好文化应正确传承,弘扬正气,传播善良,无私奉献,才是真道。
中国:导引
中国:导引、气功与按摩运动养生是古今中外公认的抗衰老的灵丹妙药。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中国古代养生学强调适度而有益的运动,因为离开了运动,人体的气血便会阻滞而不畅达,疾病就会容易产生。
导引养生术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以肢体运动和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养生方法,简称为导引术。
早期的导引还包括了气功和按摩。
隋唐以后,气功、按摩便逐渐从导引中分离出来。
可以说,导引、气功与按摩是我国古代运动养生的三大支柱。
导引根据我国史书记载:“导引”一词始见于《庄子》中的“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配,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
相传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模拟动物的动作、形态和神态,借以丰富自己的生产、生活和文娱活动。
从古代彭祖开始便有专门为健身设计的导引术,已基本脱离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行为,发展成为保健养生、医疗的重要手段方法之一。
导引作为养生一法,其作用主要在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育真气、好筋健骨、平秘阴阳等方面。
由于导引是动形与调气相结合,练习后多有一种轻松舒畅、心旷神拾之感。
导引既DJ凋形,又可养神,坚持练习就能体健长寿。
现代研究证明,导引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许多慢件疾病亦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导引养生术是五禽戏。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根据古老导引法,并结合自身的锻炼实践,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
“一曰虎,二日鹿,三日熊,四曰猿,五日鸟。
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饮食。
”指出人体必须经常运动,模仿虎的威猛、熊的沉稳、鹿的温驯、猿的轻灵和鹤的舒展。
使食物容易消化,血脉流畅,才能健康无病。
华佗创编五禽戏后,身体力行,坚持练习,并把它做为一套系统完整的的锻炼方法传授后人,受到后世养生家的推祟。
随着时间推移,辗转传授,今天已形成了各种流派的五禽戏。
中医学认为,人以五禽戏锻炼身体,可以涵养精神、调节气血、益润脏腑、畅达经络、舒活筋骨、利通关节、延年益寿。
导引术:不打针、不吃药的“本能”养生术
健康生活·身边的医学通过一些功法和锻炼就能起到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导引术的神奇之处。
那么,究竟什么是导引术,其包含哪些内容,又可以预防和治疗哪些疾病?且看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气功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宋天彬教授讲述他和导引的那些故事。
起源于“打哈欠”和“伸懒腰”所谓导引即“导”和“引”。
导指“导气”,导气令和;引指“引体”,引体令柔。
导引是我国古代的呼吸运动(导)与肢体运动(引)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也是气功中的动功之一,与现代的保健体操相类似。
那么,导引到底是怎么来的?事实上,这种神奇的养生术是起源于我们人类的本能——打哈欠和伸懒腰。
生活中,大家都有感觉过累和困,其实是大脑缺氧了,这时候需要做深呼吸,也就是打哈欠,打完哈欠之后就会觉得清醒一些。
伸懒腰也是如此,你觉得疲劳、不舒服了,伸伸懒腰一下子就觉得很精神。
而导引就是从这些人类本能的小动作里孕育而出,此后随着舞蹈、武术的出现,导引又增加了内涵和外延,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实用性强。
练习要点及功效有讲究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功法,其实都属于导引的范畴。
其中,五禽戏作为华佗所创的古老的导引术之一一直传承至今,自然有它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如何通过练习五禽戏来养生呢?对此,宋天彬教授给了我们一些练功建议——所谓“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所以练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将5种动物分别逐一练习。
比如“虎戏”,要调整呼吸、心平气和、排除杂念,手作“虎爪”,稍加用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上肢的经络。
练习过程中,肌肉要放松,找到伸懒腰的那种松弛感,充分活动脊椎,对现代人常见的颈椎病、腰椎病都有很好的康复作用,老年人还能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
之后是“鹿戏”,分为鹿抵、鹿回头、鹿顶角和鹿奔,练习过程中脊柱做了一个侧弯运动,有助于维护脊柱健康,练习中讲究轻灵,就像小鹿在往前奔跃一般,但只求神似,不求形似,不用刻意把动作做得非常到位。
隋唐时期导引术养生术及其演变创新
隋唐时期导引术养生术及其演变创新摘要】隋唐时期传统医学知识的进步和发展为传统养生思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传统养生思想的发展开拓了更大的空间.导引养生功和推拿按摩理论上的相通性给予了二者结合发展的内部条件.二者都具有促进健康、防止疾病、放松解压的作用.二者的结合是顺应社会发展的,符合大众健身市场的需求,符合人们对养生项目的要求.同时二者的结合发展,为导引养生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关键词】隋唐时期、养生术1.导引术的起源1.1 导引术的概念导引术由呼吸吐纳、肢体运动与按摩等组成,故叫"导引行气术",简称"导引"或"导引术"[2].包括吸气吐纳之术、八段锦、易筋经、导引按摩法、五禽戏及太极拳等.1.2 导引术的起源发展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原始社会就有了导引的萌芽.在原始社会,先民长时间居住在洪水泛滥的恶劣环境中,为了改善身心状况,逐步发明了一种疏展筋骨以消除疾患的"大舞"[3].汉代一些着名医学家对导引作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汉末年产生的原始道教,对后世导引气功研究有一定影响.在隋唐时期,隋统治机构设有专门机构太医署,不仅受群众欢迎,也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唐代孙思邈在盛唐时期,堪称一位体育医疗专家,促使这一时期导引养生理论的发展进入新阶段.2.导引术的理论基础导引养生功是以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为基础的,整个功法强调"循经取动、循经取穴、循经作势、以指代针",是取得着名健身效果的核心[4].以脏腑学说、阴阳及五行学说为指导,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以医学的气血理论为核心,特别重视调整心态及心情,并将导引与养生巧妙地结合起来,尤其重视养性方面,这也是它取得显着健身效果的决定性因素.3.隋唐时期导引术养生术3.1 隋唐时期养生术内容隋唐时期养生术内容包括吸气吐纳之术、八段锦、易筋经、导引按摩法、五禽戏及太极拳等.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对五禽戏的每一个动作都做了明确记载.另外,帛书《导引图》上共有四十四个动作,比《庄子》书中记载的熊经鸟伸是增加了许多.从现有的题图文字与动作形象对比推断,《导引图》中不仅有仿生动作,如鹞背、狼、龙登、(鸟)信、沐猴灌、猿呼、熊经、鹤等,还有和呼吸相结合的仰呼、以杖通阴阳等,导引动作的属性增多了,活动范围扩大了.其四十四个动作分四排排列,表明一年分四季,在不同季节进行不同内容的修炼.每排是十一个动作,则是和人体十一条经络相合,也是和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一个器官相对应,也就是说,每组动作都可对身体的一条筋脉、一个器官起到促进或治疗的作用.由此可见,隋唐的导引,无论是其锻炼形式还是内容含义,都较战国时代有所发展了.3.2 导引养生术实践开展情况隋唐是我国导引按摩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代,按摩成了疗疾的手段,太医署设有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按摩生十五人,其职责是: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隋朝太医院博士巢元方主持编着了《诸病源候论》,阐述了各种疾病的病源、病机、病状,附有导引方法,表明为《养生方导引法》,其方法有行气、导引和按摩.隋统治机构设有太医署,下设按摩博士二人.唐统治机构中,也有类似的制度.唐代在按摩医学中除了有"博士"官职外,还形成了由按摩师掌教按摩法的教育制度和按摩生十五人的按摩专科学校.3.3 导引养生术对社会的影响就导引术的适用范围而言,即由原来的延年益寿升格为长生成仙,另外还要与行气、房中、辟谷、服饵等修炼术相结合.这样就使导引术的适用范围得到了一些拓展,防病与治病应该是中国古人创制导引术的初衷.导引养生功对中老年人的体质免疫起着深刻的意义,每天坚持练习导引养生功不仅能有效的提高人体机能的免疫功能,增强人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丰富中老年人的业余娱乐生活.4.隋唐时期导引术的演变创新4.1 道教对导引术的创新唐末五代以前道教的外丹术占主流,虽然多数道派只把导引术当作外丹的辅助,但仍有部分道派专以导引术为长生作为修炼门径.这一时期,一些道教人士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对导引术做了一些阐释和整理.司马承祯是唐前期着名道士,他首次较系统地用传统医学的经脉荣卫等原理对导引作了阐释.这样,进一步丰富了导引术在祛病和健身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然而,最能代表这一时期导引术创新成就的则非"八段锦"和"太极拳"莫属.4.2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在我国养生发展史上,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养性"之说,奠定了我国食养学的基础.孙氏认为饮食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手段,他提出了老人饮食的具体要求.孙思邈的食养、食疗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强调房中补益,但强调不可纵欲.融道、佛、儒、医于一体,收集、整理、推广养生功法.在他的《千金要方》中,既有"道林养性""房中补益""食养"等道家养生之说,也有"天竺国按摩法"等佛家养生功法.不仅丰富了养生内容,也使得诸家传统养生法得以流传于世,是我国养生发展史上有价值的医学文献.[1]刘小华,李可兴.隋唐五代时期养生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94-95.[2]赵延益,王其慧.中国古代导引术评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87(2):78-83.[3]王晓倩,王英武.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我国古代"导引养身功"之理论阐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3,36(1):95-97.[4]魏燕利.从传存到创新--试论道教对中国古代体操导引术的贡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8,29(3):69-71.[5]胡旭.中国古代体育养生理论发展脉络研究[G].延安大学体育学报,2010,9(5):1-3.。
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导引术
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导引术健身气功在古代被称为“导引术”(又名“气功”)。
说起渊源来十分久远,现代人大多已经不知其名其意了,但实际上导引术就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来自于生活,历经千年仍然鲜活地存在着。
一、导引术的源起1.宣导气血的舞蹈很难想象,看上去如此沉稳安静的导引术最初的发源竟是欢快的舞蹈。
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远古之时,人们模仿动物飞行和跳跃的姿态,编排出了很多姿式美妙、欢畅淋漓的舞蹈,每逢狩猎前后、劳动收获之余必要尽情歌舞一番,在唱唱跳跳之间,鼓舞士气,分享欢乐。
逐渐地,人们慢慢发现,这些舞蹈不仅仅可以使人快乐,振奋精神,还可以解除疲劳,强身健体,甚至连身上的很多病痛经过这番歌舞之后,症状也会有所减轻乃至消失。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尧舜时期,洪水泛滥成灾,阴雨连绵,空气湿冷,沼泽遍地。
这种气候不仅令人心情阴郁,而且由于长期生活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导致人体内气血瘀滞、筋骨萎缩、腿脚发肿,行动困难。
为了缓解人们的病痛,尧帝便编排了一种舞蹈,教人们通过舞蹈来活动全身的关节,疏通经脉。
尧帝所创造的舞蹈宣导了人体的气血,祛除了水湿之气,从而根治很多的病痛,这种舞蹈被后世称做“禹步”。
其实这种方法就好比当时的大禹治水采取疏导江河的方法一样,有效控制住了洪水的泛滥。
古人对待人体,就如同对待天地江河一般,可谓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非常智慧。
可以说这种“舞”就是导引术的前身。
此后,经过历代养生家的钻研,逐渐赋予了导引术更多医学的内容,使其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我们看到的现代导引术(健身气功)已经和舞蹈截然不同了,很难再把公园里常见的太极拳、八段锦和舞台上那些至情至性的舞蹈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现代舞蹈像是少女对天性的一种尽情表达,那么传统健身则更像一位安详的老人在参禅悟道,冷静、柔和、写意……2.导引术曾是中原地区的主要祛病方法《黄帝内经》中的《异法方宜论》也有关于导引术祛病的记载,它讲述了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因生活环境的迥异,而出现了不同的锻炼方法或治病方法。
历史上有名养肺高手——导引术
历史上有名养肺高手——导引术大家好,我是个一个历史发烧友,有多烧,大概在我身上放一个茶壶也许就能煮茶了,人生最快乐的事不过于有好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我今天给大家带来几个古代讲究人的日常本领。
大家也许都听过,《五禽戏》了,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明白,里边的奥妙,因为,不是学中医的难明白,但就算学中医的人,也不一定会,因为,中医里分有很多门,按摩,导引,针灸,汤药,正骨,等等都是各精一门,而《五禽戏》属于,导引术。
很讲究的。
导引术又有很多门派,最早有研究《马王堆出土导引术》后来,又有许多小门派,不一一介绍了,今天大家都在练的非常《太极拳》就是导引术范畴之内的,当然太极拳博大精深,还有其它许多奥妙之处,说到导引术,大家一定会理解为就是像,瑜伽一样。
其实不,导引术,就拿太极拳来讲,一种伸拉,但不等于,像瑜伽一样硬拉,如果没有专业指导会受伤的。
中国导引术,讲究的,像太极拳的精髓“划圈”一圈一圈,才能拉开人体经络,而决不像瑜伽一样硬拉。
奉劝大家多学一学国术,中的导引术之一的〈五禽戏〉这是华佗首创的一门养生功夫,今天我给大家介绍〈鹤戏》,主要是伸拉手臂,动作非常柔和,身体由下向上一点一点上伸出两手臂,像两只仙鹤的翅膀一样,一样做仙鹤飞翔动作,就这么简单,大家看电视,视频也一样,看上去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如果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你就不得要领啊此式的要领在于,伸展双臂时,要由双肘带动双臂起伏,否则,就是用蛮劲,不起作用,这个动作一定要柔和,因为中医讲肺为娇脏要娇养,所以动作必须柔和,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勾手”这个动作,一定要不定,双臂来回起伏飞翔时,双手腕一定要做勾手与上翻动作,这样才能有助于拉伸手臂上的肺经得到更好最大限度的伸展,积极参与肺经调养。
这个《鹤式》练习当天就会见效果,你会感觉,大便通畅,因为肺主大肠,能通调大肠经,大肠经通畅,我们的脸部皮脸会变嫩,脸部深积已久的深积的,色斑,暗斑等不良物质会慢慢消退,因为肺经有主导人体皮毛的本领,此式练久了以后,大家就会有浑身舒畅的感受,真真正正感觉肺通百脉的感觉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只有经常煅练的人才能体会到。
什么是六博和导引
导引“导引行气术”,简称“导引”,即古代气功。
古人解释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主要指呼吸,“引”主要指肢体运动。
它包括肢体运动、呼吸方法及按摩等内容,既可治病,更能健身。
早在商、周时代,人们已有长寿观念。
春秋战国时期,由长寿进而产生了“长生不死”的幻想,人们从养生经验上,创造了导引术。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引”,是《庄子‧刻意》中对当时流行的导引术的描绘,意思是“吹冷呼而吐故,呴暧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悬,类鸟飞空而伸脚。
”战国时导引术已具雏形,这一时期的珍贵文物《行气玉佩铭》以极简要的三字诀讲述了气功的要领和功能,是一篇完整的早期气功的理论著述。
导引在秦汉时期有较大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导引更多用于医疗方面;唐代帝王多崇奉道教,热衷养生,因而导引行气之术有巨大发展,出现了众多养生家,如孙思邈、司马承祯。
导引术流传至明、清时期有较大发展,许多武林高手亦多兼习导引气功之术。
著名的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都是导引术的经典。
六博在中国古代棋类活动中,除了围棋和象棋,还流行过六博、双陆、弹棋、樗蒲等棋种。
六博,又作陆博,大约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到了战国时期已相当流行;秦汉时达到高潮,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乐于此道,是宫廷和民间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之一。
汉代,17道289子局制的围棋已经出现,因其变化丰富,其后更渐受欢迎。
但魏晋隋唐以后,六博戏逐渐衰落;到了宋代,由于象棋兴盛,六博戏更销声匿迹。
由考古数据,一套完整的六博棋,应包括棋局、棋子、鱼、箸,另外还有博筹,用于记录对博者的输赢情况。
但六博的具体玩法已经失传。
六博最初是一种带有比赛性质的体育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赌博方式,在汉代以后逐渐呈衰势。
随着汉代开辟丝绸之路,六博也传了出去,东晋、十六国时已传至印度。
不过,在隋唐以后,传至国外的六博也逐渐消失了。
导引术
导引术导引亦作“道引”,导引术,相当于现代的气功和体育疗法,气功、保健按摩、养生武术(比如太极拳、大成拳)都可以归入其中。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意思。
指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使血气流通,促进健康。
常与服气、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进行。
俗称医疗保健体操,又有俗称肢体导引为外导引、内气运行为内导引者。
导引术起源于上古,原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非常流行,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
后为道教承袭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并使之更为精密,使“真气”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径和次序进行周流。
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重要方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传统导引术是中华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肢体动作、按摩拍打、呼吸吐纳、行气意想等一系列特殊方法,来调动和激发人体内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导引术治病原理导引术的理论基础是经脉学说。
其目的就是疏通经络、活跃气血。
使经脉正常发挥其运行气血、联络全身的功能,从而达到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维持人体上下左右经脉平衡,调养脏腑气血伤损,调整人体机能失调,恢复保持人体自身天然的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1. 改善气血津液的运行以优化身体素质的作用经脉是人体气血津液的信道,人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都有赖气的推动、血的濡养,津的滋润,液的润滑,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疏通周身经脉,并且是逐经、顺经、沿着经脉,循环疏通周身经脉,从而改善气血津液的运行、供给和代谢产物的排泄,因此能够产生优化身体素质的作用。
2. 加强人体各部的沟通联系以提高整体协调性、适应性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相互联系是以五脏六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的沟通作用实现的。
经脉操逐经、顺经、顺经、循经、循环疏导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经脉疏通,经脉的沟通联系作用得以较正常发挥,从而人体的整体协调性、适应性便可以得到优化、提高,整体素质也因之而提高。
中医导引术
中医导引术中医导引术是一种以身心并练、内外兼修、调和气血、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为最终目的,通过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自我按摩三大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类中国传统养生术和体疗方法。
中医导引术以激发患者自身抗病愈病机能为目的,通过自我身心的积极调养和锻炼,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绿色、安全的健康保健治病新途径。
起源中医养生导引术是怎样起源的呢?在医学还没有成型的远古时期,先民们就通过舞蹈以摇筋骨、动肢节,舒展肢体、活动血脉来治疗或者预防疾病。
随着时代的进步,导引术正式作为医疗手段之一,慢慢融入到中国的主流医学,并促进了中医药学的繁荣。
近年来对于导引健身、导引疗病以及导引康复的相关研究成为了焦点,科研工作者们借助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导引术的健身机制、健身效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操作:分别练习达到三调合一境界练习中医导引术的基本操作内容包括:调身、调息、调心,简称“三调”。
练习中医导引术的过程,就是从三调分别练习入手,进而达到三调合一的境界。
调身,就是调控身体静止或运动状态,使身体的状态与练习导引术所要求的境界相应。
调息,是调控呼吸的运动,又称练气、调气、吐纳等,通过调控呼吸而孕育和引导内力。
调心是调控心理状态的活动,也称炼神、炼己等,将意识活动从外向转为内向,改变意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从而进入到一种“虚灵、宁静”的导引练功状态。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通过中医导引术的锻炼,调身可以使全身骨骼、肌肉放松,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从而使情绪得到改善。
调息则通过呼吸的调整,可以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还可以兴奋呼吸中枢,进一步影响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
调心(意守、入静)时对大脑皮层保护性抑制作用,可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亦能对外感性有害性刺激产生防护作用。
好处:广泛用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医导引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在骨伤科的病症中,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征、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症、骨性关节炎等等,在实施治疗后采用一些适合的中医导引术训练,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舒筋活血、补气养血、散寒通滞的作用,从而缓解肌肉痉挛紧张,改善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或粘连,加强局部神经、肌肉组织的的营养,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重建肌肉间的运动协调性,促进病症的康复与痊愈。
健身气功概述
健身气功概述一、导引术导引,意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意通过锻炼使人们身体达到气机平和拉伸身体增强柔韧性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古代的健身方法成为导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非常流行,它是从生活中来,最初叫舞,后来叫导引。
大禹治水十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潮湿的环境下腿关节患了严重的病变,给身心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走路奇怪,人们崇拜他模仿走路姿势,在中国古代叫禹步,可称中国锻炼最早的操。
筋长一寸,多活十年老子曾说:“骨弱筋柔”是人体最健康的状态。
中国传统导引术认为:“行走坐卧皆导引”二、气功何为“气” ?“气”就是超微粒子,是场、是电磁波。
从健身养生的视角出发,普遍比较认同的气功内涵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的锻炼,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开发人体潜能,使心身臻于高度和谐的技能。
气功是“吐纳”“导引”“行气”等传统健身方法的代名词。
历史上气功也有多种分类,如按历史源流分为道家气功、儒家气功、释家气功、医家气功、武术气功;按练功的状态分为动功、精功;按功法姿势分为站功、坐功、卧功、行功。
20世纪80年代,气功在社会上一度风行,群众性气功锻炼活动空前活跃,但一些不良现象也在滋生蔓延。
为使社会气功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体委和卫生部等七部委先后将气功改为1996年《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提出了社会气功、群众气功、气功医疗→2000、7年卫生部医疗气功→2000.9健身气功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健身气功管理办法》,继续沿用了健身气功这一概念。
在新的历史时期,将社会气功分为健身气功和医疗气功,不仅适应了对社会气功管理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气功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健身气功1 健身气功的概念: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 现代健身气功的功法内容: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
先秦两汉时期的导引术
导引术与阴阳五行理论的关系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导引术与这种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导引术的动作和呼吸练 习也与这五种元素相对应,通过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来达到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
导引术的动作和呼吸练习还与阴阳理论相呼应,通过阴升阳降的规律来平衡人体的阴阳 之气。
文化意义
导引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还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导引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健身养生
01
现代社会中,导引术被广泛应用于健身养生领域,人们通过练
习导引术来强身健体、调节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医疗康复
02
导引术在医疗康复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病、
现代导引术的传承与推广
一些导引术流派在当代得到了传承和推广,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学习 和实践。
导引术研究的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跨学科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结合医学、体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 导引术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科学验证
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对导引术的生理和心理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为其科 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社会风俗
导引术在古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逐渐融入了社会风俗中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04
导引术的传承与演变
先秦两汉时期导引术的传承方式
1 2 3
书籍传承
先秦两汉时期,导引术的传承主要依靠书籍,如 《黄帝内经》、《庄子》等,其中记载了导引术 的原理、方法及功效。
口传心授
除了书籍传承外,还有师徒间口传心授的方式, 师傅将导引术的精髓和经验传授给弟子,确保技 艺得以延续。
什么是导引
导引:一种身心并重的修炼方法导引是一种古代中国修炼方法,涉及到身体、心灵和精神的调节和训练。
它是一种自我修炼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动作和呼吸练习,达到净化身心、增强身心一体性的目的。
下面是对导引的详细描述。
一、导引的起源和发展导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导引的记载。
当时,导引主要是一种神秘的修炼方法,被用于治疗疾病、延长寿命和追求长生不老。
在后来的几千年中,导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身心修炼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道家、儒家、佛教等哲学流派,以及医学、体育、艺术等。
二、导引的基本原理导引是一种身心并重的修炼方法,它强调通过呼吸和动作的协调配合,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
导引的呼吸通常采用深呼吸或腹式呼吸,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达到放松身心、安定神志的目的。
同时,导引的动作通常包括扭转、弯曲、伸展、俯仰等,这些动作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身体各大系统的功能。
三、导引的分类和应用1.医疗导引医疗导引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练习,可以缓解疾病症状,增强身体免疫力。
医疗导引的具体方法因疾病而异,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古代中国,医疗导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咳嗽、失眠、胃痛等。
2.体育导引体育导引是一种将体育与导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和动作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体育导引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压力等。
在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如武术、太极拳、气功等,都包含了许多体育导引的内容。
3.修行导引修行导引是一种修行者使用的修炼方法,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练习,可以调节身心状态,达到修行目的。
修行导引通常需要一定的修行经验和技巧,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超自然性。
在中国传统的修行中,如道家、儒家、佛教等都采用修行导引作为修行方法之一。
四、导引的基本要领1.保持自然:在导引的过程中,应该保持身体的自然状态,避免过度用力或紧张,使呼吸和动作相互协调。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方法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方法从锻炼方法的内容上讲,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方法包括导引术和武术两大类,二者共同构成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内容。
(一)导引导引术是从原始人类的生活经验中产生,后经过传统医学的归纳、总结与发展,结合道家修炼理论与方法的深化,最终发展而来的一种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方法。
这里的“导引”指广义上的“导引”,包括有明显肢体动作的导引术、没有明显肢体动作的专注于呼吸和意念调节的锻炼方法、自我按摩方法等。
事实上,一个导引技术动作中往往包含了肢体、呼吸、意念、自我按摩等多方面的活动。
对于导引术的种类,当前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解对其进行了划分,总结来讲,尽管各家分类各有侧重,但基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对这些分类进行归纳。
1.形态分类所谓形态分类,是指从外在形态上对导引术进行的分类。
当前此类分类主要包括对导引的动静状态分类和身体姿势分类两种分类模式。
(1)动静状态分类从锻炼时形体的动静状态上讲,当前学术界往往将传统体育养生分为静功和动功两种类型,以其是否有明显的肢体上的活动或位移为主要划分依据,这也是当前学术界对导引的最常见的分类方法。
所谓“静功”,通俗地讲,“凡是练功时,肢体不进行运动的功法都属于静功”。
尽管“静功”没有明显的肢体动作,但是其一般采取坐势、卧势、和站势。
姿势是练功的基础,在保持一定姿势的基础上,“静功”专注于呼吸和意念的调节。
在实践中应用较多的静功包括放松功、内养功、六字诀、站桩功等,其中放松功主要通过有步骤地依次注意身体的各个部位,结合默念“松”字,逐步松弛全身骨骼肌肉、消除杂念和紧张情绪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方法,以意念的引导为主;六字诀则以“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吐音为方法进行相应的呼吸锻炼;站桩功以站式为主,在武术中比较常见,是武术基本功的一种,很多武术拳种都有站桩练习,如太极拳的马步桩、形意拳的三体式桩等。
所谓“动功”,马济人认为是“采取和意气相结合的各种肢体运动及自我按摩、拍击等法,以锻炼内脏、筋骨、肌肤。
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养生术——导引术
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养生术——导引术“导引术”有六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养生家十分崇的健身方法,常练习,可以内外同修,还有益于缓解情绪压力,节目中选择的“导引术”简单易学易练,可以随时练随时停,没有固定次数限制,也可以不按固定的顺序,也不必每次练完所有动作,只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就可,但是效果明显,尤其适合现代人,而且节目中选择的“导引术”有很多已经接近失传,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讲师简介传统文化学者中国十大国学创新应用专家(中国策划协会评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人社部注册)国家健康管理师(国家人社部注册)国家高级培训师(国家人才库备案)王晨阳老师,是当今一位十分难得的学识渊博,文武兼学,实践丰富的优秀学者。
王晨阳老师幼年时代就开始系统学习中国文化,12岁拜师,习得道家正统文化,兼学“百家之学”,还是传统吴式太极拳嫡传人,之后,皈依佛门,法号如道,是一位真正文武兼学、佛道双修,涉猎“诸子百家”的实修笃学之士。
内容提纲1、“天钟轻鸣”功效:集中心神,健齿、缓解情绪压力,为下面的各节动作打基础。
2、“拨云见日”功效:健发、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祛风明目,提神醒脑。
3、“两耳轻弹”功效:健耳,有益听力,提神醒脑,缓解情绪压力。
4、“手抱昆仑”功效:保健颈椎、增长精神,增强一身气血循环、美容。
5、“玉掌抚面”功效:增长精神,预防感冒、美容、减少皱纹、防治眩晕。
6、“太极跑步”功效:活动全身血脉,放松情绪压力,加强四肢协调性,平衡能力。
7、“双手托天”功效:保健颈椎,腰椎,开心、解郁闷、缓解压力,有益心脏。
8、“白鹤亮翅”功效:有益肩、颈、腰、有益心肺,促进五脏气血循环。
缓解压力。
9、“双掌排山”功效:锻炼“上焦”,保健颈椎、视力、腰肾、肩部、心脏,缓解情绪10、“摘星换斗”功效:调理脾胃、舒理肝胆、保健颈椎、去两肾积聚邪气。
11、“犀牛望月”功效:调理脾胃、舒理肝胆、促进消化、强腰固肾,保健颈椎,腰部。
12、“金龙绕柱”功效:去心火,健腰肾、保健颈部、缓解情绪压力13、“双手攀足”功效:强腰固肾,保健腰部、颈部14、“三盘落地”功效:强壮一身气血,增加肺活量,增强一身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引术导引:古代的一种养生术。
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
古代的一种健身方法,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
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体育疗法。
亦作“道引”。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意思。
指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使血气流通,促进健康。
常与服气、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进行。
俗称医疗保健体操,又有俗称肢体导引为外导引、内气运行为内导引者。
一、导引术的起源导引术起源于上古,原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非常流行,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
后为道教承袭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并使之更为精密,使“真气”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径和次序进行周流。
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重要方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此段文字说明呼吸吐纳和熊经鸟伸等活动是导引的基本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养形、益寿等。
如呼吸吐纳属导引之列,则有关导引的文献记载就更久远了。
如先于《庄子》的《老子》第二十九章就有“或呴或吸”等属于呼吸吐纳类字句。
再往前的《山海经》中也有“无骨子食气”等载述,而所谓“食气”即是吐纳导引法之一,类似的还有“咽气”、“服气”等等。
此类方法又往往与“辟谷”相联系,“辟谷”就是不食五谷,后世有“辟谷食气”之说。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帛书》中除“导引图”等内容外,还有“却谷食气”一篇,其中载“食气者为呴吸”,表明食气即呼吸吐纳的意思。
肢体动作类导引的起源,则可上溯的更为古远。
有文献可作佐证的,如《吕氏春秋?古乐篇》:“昔陶唐之始,阴多郁滞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閼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所谓“舞”,即手舞足蹈,是肢体活动的代称,其目的是宣导肢体气血郁滞,此处“宣导”一词,实为“导引”的同义词。
再如宋?罗泌《路史?前记》第七卷载:“阴康氏之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源,阴凝而易閟;人既郁于内,凑里滞着而多重膇,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
”《帝王统录》引《教坊记》亦有类似记载:“昔阴康氏,次葛天氏,元气肇分、灾诊未洱,民多重膇之疾,思所以通利关节、是始制舞。
”由此可见,古人这些“舞”是肢体导引之源。
导引“舞”大多是从模仿多种动物形态动作开始的。
随着生活、生产活动内容的丰富,逐渐增加了模仿劳动或搏击格斗动作等内容,在实践、流传中不断演化成各种肢体导引术式,其形态变化多端,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类似舞蹈,其二类似健身操,其三类似武术。
除此以外,另有一部分肢体动作类似按摩、拍打等,若追溯其起源,至少在殷商时代就已作为治病保健的手段之一。
实际上,按摩、拍打是人类本能,早在文明产生之前就已具备,试观鸡鸭猫狗等常见动物,当其体痒时自会抓搔,受伤后自会舔啄。
飞禽走兽尚且如此,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类。
由此可以推论,按摩拍打应当是导引术的最早形式。
实践或实验都证明,按摩拍打可以引导气血流向,这也是导引养生的本意。
后世所出的诸多导引法,大多伴有按摩或拍打,也有单纯按摩或拍打独立成法的。
古代,按摩与导引往往混称,而唐?释慧琳《一切经意义》中更直截了当地说:“凡人有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因此有些导引法常以“按摩”冠名,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所载:“老子按摩法”,“天竺按摩法”等,名曰“按摩”,但内容多为肢体导引动作。
传统导引术的最早专著当推1984年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汉简《引书》。
其中“引”是导引之简称,恰如王冰注《素问?血气形志篇》:“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故《引书》即导引之书。
从该书内容看,其中有论述四季饮食起居、房事等养生理法,还有六十余种导引术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四十多种病症的导引对治方法等,涉及内、外、眼、耳、鼻、口腔、精神病等多科。
综观全书,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前后呼应,既有养生导引理论阐发,又有具体操作描述,确系一部完整的导引专著。
从书中所载六十余种导引术式中,肢体动作导引占多数,包括徒手操作、按摩,借助器械、双人合作导引等,其余还有不少吐纳行气、意想导引等方法,甚至闭气闭息导引法。
从《引书》所载内容看,传统导引术的基本方法皆已具备。
后世流传的诸多导引术,包括著名的“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中的具体术式,皆可从中找出其雏形。
在“引书”出土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导引图》成书年代相距“引书”不远,该帛图中绘有四十余幅导引术,每图式旁皆有简略文字说明,帛图虽残缺不全,能看出文字者不足四分之一,但仍被视为导引术发展史上之至宝。
现在看来,从系统完整性,内容丰富性来说,《帛书?导引图》远非《引书》可比。
但“导引图”中的某些图式名称与《引书》中所载某些导引术式名称相同或相近似,尤其是其中许多仿生类肢体导引术式,两者可互相印证,而图画更为实观,一图可胜过数十乃至数百文字的描述。
在未见《引书》前,学术界一直视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所载“养生方导引法”为传统导引疗法之首部著作。
目前看来,此桂冠当让位于《引书》,前者只是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从《引书》的理法系统看,传统导引术与养生之道是紧密相关的。
汉代养生家张湛则明确把“导引”归为“养生”十大方面之一。
如南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引张湛《养生要集》:“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中、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张湛所谓“养生”已包括“世行”与“道行”两端。
“世行”即世俗之行,“道行”则是“修道”或“修真”者之行,故道行有时直称修道或修真。
导引术基本属于“世行”。
从导引术起源来看,导引术原先是为治病而设,后来从实践中逐渐发现其兼有防病养生保健益寿等功效。
二、导引术的衍变前面已推论,按摩拍打等活动是肢体动作类导引术的最原始形式。
这种按摩拍打是自我操作、自身受益的,符合导引的基本意义。
然而按摩拍打也可施之于人,从原理上说是替或让别人导引,也该属导引范畴。
但后来随着手法的发展、细化,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专业——推拿学。
故推拿学科源自导引术,是导引术衍变之一。
推拿只是从导引术中最原始、最简单的一部分衍变而来,现在都已成为堂堂正正的独立学科。
肢体动作导引除按摩拍打类之外,主要还有类似于舞蹈、体操和拳术等内容。
前述原始“舞”作为防病治病的手段,是肢体类导引术的较早形式,(晚于按摩拍打类)。
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舞”转用于社交、娱乐、宗教仪式等各种活动,并逐渐向艺术化发展,而其原始防病治病的功能渐让位于效果更好、更专业化的导引形式。
以后的宫廷舞蹈乃至现代舞等当属导引术原始舞之衍变。
形体类导引术起初是独立的、分散的术式。
前述《引书》和《帛书?导引图》中的导引术式皆如此。
后来,精于此道者于众多散在的导引术式中精选编排、甚或综合创造,形成了各种导引术套路。
其中最早面世的导引套路当推“五禽戏”,据文献记载,系汉末名医华佗所创编。
其后,相继面世的有“灵剑子导引法”、“赤松子导引法”、“八段锦”、“十六段锦”、“二十四节气导引图”等,其中以“五禽戏”、“八段锦”等最为著名,且各自衍化出数十种同名不同内容的套路。
虽然导引套路层出不穷,但仍以散在导引术式为多,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收载导引散式达二百来种。
事实上,所谓导引套路只是导引散式的组合而已,大多套路包括“五禽戏”、“八段锦”等,其中各式皆可分可合,并非一气呵成、缺一不可。
如《后汉书?方术列传》载华佗对其亲子说:“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可见,五禽戏不必全套皆作,有病痛不适之时,有针对性地选作一戏也可,习练“八段锦”、“十六段锦”同样如此;而练习“五脏导引法”可以根据辩证选练一、二脏,“二十四节气导引图”则据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依次而行,每个节气只选其相应一式。
这种可分可合的导引套路有别于后世的武术或拳术套路。
徒手乃至持械搏击方法起先也是肢体动作类导引术所模仿的内容之一。
后来社会的分工出现了专业武士,精于此道者逐渐编创了各种既有强身健体功能,又有攻防技击功能的拳术或武术套路。
其后养生家又取武术套路之健身功能而将其转化成导引术套路,虽然形似武术,但其原有的技击功能渐渐淡去。
随着枪炮等热兵器的日益进步,武术的搏击功能更趋淡化,“易筋经”是此类导引术的代表之一。
顾名思义,所谓“易筋”是改易筋骨之意。
据有关文献及行家秘传,“易筋经”原是练武者强身壮体过程的初步功夫,后续部分还有“洗髓经”等,整个练功过程要数年而达到“脱胎换骨”,是独特的技击和抗击打的基本功。
类似的情况还有“太极拳”。
太极拳起初是武术家模仿道家太极门修炼过程中自发出现的“九宫太极手”外架的一些动作并加以艺术化、赋予技击意义而编成的套路。
在原理上,太极拳从一开始就类同于导引术。
近代太极拳日益普及,但大多注重外在肢体动作而忽略其技击意义,因而更接近于导引术。
肢体动作类导引原先有相当部分是单纯的肢体运动,类似于现代体操。
有学者认证,由欧洲兴起的现代体操,其真正源头即是中国传统导引术。
从现有的文献、文物中可看出,现代体操的所有要素皆早已出现于传统肢体导引术中。
因此可以说,现代体操也是导引术的衍变之一。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从事导引术的研究者发现以意念活动配合肢体动作远较单纯肢体导引效果明显,于是人们更注重于运用心理调节来导引,所谓“以意引气”即属此说。
用意念作用于肢体导引的倾向至少在汉代已初见端倪,这在前述汉简《引书》所载导引术式中已可证实。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
仍以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例,其中所载二百来种导引术式中,不注明用意念的单纯肢体导引占58种,有意念倾向明显的“行气”导引36种,其余为肢体动作配合吐纳、意念等的综合导引法。
至明?曹士洐《保生秘要》所载导引法则已是用意念导引者为多。
意念活动包括集中注意力(即称“意守”、“意注”等)和想像(即故称“存思”、“存想”等),其作用可以引导气血流向,改善人体内部状况,所谓“意到气到”。
总之,传统导引术包含了肢体动作(含按摩拍打)、呼吸吐纳、行气意想等一系列方法,包含了当代健身气功的主体内容。
三、导引术之精髓中华传统导引术如此丰富多彩,其精髓究竟何在?对此,古代研究者有不少论说,其中以唐代李颐之说较为中肯。
其注释“导引”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此处“导气”之“气”,应该指内气,而非呼吸之气。
因为本文前面已论证,呼吸吐纳是导引的组成部分,或是导引的方式之一,目的就是为了使内气和顺,内气和顺则康健、益寿,内气不和则有害健康。
这种内气之“气”与气功之“气”当属同一概念,都要调动人体内气,当然调动内气的方法多种多样,呼吸只是调动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