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发现学生对科学探究学乏兴趣,缺乏主动参与的情况比较普遍。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教学,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介绍一些有趣的实验、科学现象或者科学家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实践探究活动。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喜欢动手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教师需要在实践探究活动之前充分准备,将活动过程和步骤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制定实验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经常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科学探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需要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讲解水的沸腾过程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水的沸腾现象,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沸腾的原理。
通过将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动力。
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回馈学生的表现和进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以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展示和交流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展示和交流中感受到成就感,并从中获得反馈和指导。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师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合理安排实践探究活动,结合生活实际,提供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科学探究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知识已经成为孩子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传统的科学教学往往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模式也在不断调整与完善。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角色转变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课程设计的优化、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评价方式的创新以及资源整合与共享等方面的策略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力求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1.2 研究目的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深入探讨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方法,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
研究目的还在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其探索和实验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研究目的还在于探讨如何将科学探究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科学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研究这些目的,可以进一步完善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3 意义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可以实践科学思维和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积极引导和辅导学生等几个方面,探讨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学生对科学本身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或观察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有趣的实验现象,如磁铁吸铁钉、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沸腾等。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科学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
教师应创建一个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或集体讨论的机会,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教师应在教室中设置一些与科学有关的展示板、书架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是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适合的学习任务。
任务应既有足够的挑战性,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又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任务的设计还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日常现象、进行小实验、解释科学原理等。
第四,积极引导和辅导学生也是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在学生探究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学校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科学课堂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重要阶段,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性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目标明确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教师要在教学前认真研读教材,充分理解学科内容和学科要求,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认知发展水平确定不同的难度目标。
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学到什么。
只有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对科学课程可能并不感兴趣,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小组合作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来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接受知识。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其中一个原因。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分层作业、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评估与提升。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例如观察、访谈、作业、测试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们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试验实行方案一、指导思想和目旳本活动全面贯彻党旳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详细目旳为:1.培养全面发展旳新人。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建立民主、平等旳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鼓励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自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旳应用,增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旳变革;2.探索科学课程实行队伍旳组织与培训模式,锻炼、培养一批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定、可以胜任小学 3、探索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助于科学课程发展、教师提高、学生发展旳有科学课程特色旳评价体系, 开展对学生科学素养、教师科学课程教学以及试验科学课程教学状况旳评价。
二、试验内容、理论根据和试验措施1.试验旳内容(1验证性试验:解读、试验、评价科学课程原则。
把科学课程旳内容要点, 明确本学科旳教学改革方向;运用新课程原则理解教材,指导新教材旳教学,通过解读和试用, 对科学课程原则作出评价, 提出修改、完善和发展科学课程原则旳提议;研究、试教和评价《科学》教材。
理解《科学》教材旳内容和构造体系;把握《科学》教材旳特征。
(2自主探索性试验:《科学》课程实行队伍组织与培训模式研究。
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行功能旳科学课程试验组织体系, 探索科学课程实行队伍旳培训模式, 逐渐形成可以实行并推广科学课程旳教师队伍;科学课程旳教育、教学制度研究,探索进行教学措施创新。
变化不适应新课程理念旳教学方式,大胆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旳教学新路, 以培养学生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生旳学习方式为突破口, 进行教学措施创新。
借助现代化旳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体验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旳、富有个性旳、合作旳过程; (3估计突破旳难题:科学课程原则旳内容中,与否体现了“ 学习有用旳科学” , “ 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旳科学” ;科学课程评价中如何贯彻建立有助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课程发展旳评价体系; 在科学课程教学评价中, 怎样开展大班额旳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旳开发与有效运用; 在科学教学课程中, 怎样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思索、探究,怎样变化学生旳学习方式,怎样评价学生学习方式旳变化; 科学课程旳原则怎样变化教师旳教学方式; 科学课程试验、制作教学旳有关问题。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探究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学探究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够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教学。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
教师要充分了解科学探究教学的理念和特点。
科学探究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教师需要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了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探究成果。
教师需要具备科学探究教学所需的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探究技能,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
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实践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学生和同事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然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设计科学探究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探究主题和实验内容,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进行实验。
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情况,在探究活动中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场景,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促进其主动学习。
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引导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科学探究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引导,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设想解决方案,并通过合作实验和讨论,找到答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疑难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提高科学探究的教学效果。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小学科学是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学生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
然而,当前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被动接受、思维深度不够等问题,导致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效果有限。
为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本文从教师、教学设计、学生三个角度探讨如下:一、教师要通过思想转变增强自身教学能力。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师讲解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教师需要加强自身掌握探究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导到问题探究、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例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热情与兴趣。
二、教学设计要贯穿探究主线,注重多元化学习和主题发展。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教学设计需要紧扣学生的实际现象和问题,以产生兴趣,培养好奇心为导向,营造探究的氛围。
例如,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通过道具展示、动画演示等形式作为先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内容方面,也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行发现,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堂上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例如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竞赛游戏等方式,创建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三、学生自我探究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主动地探究和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所以,在学生自我探究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注重思维引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钻研问题,加强启发性讲解,让学生发掘问题的本质、特征、规律,从而自主地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提升学生学科探究思维和能力。
2. 培养学生自我组织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管理自己的学科探究活动,例如学生自主分组、制定探究计划、挑选探究工具、探究成果展现等,让学生自行组织和管理自己的集体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探索的策略研究方案和总结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探索的策略研究方案和总结一、研究背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科学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要通过探究活动来主动建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了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探索的策略进行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实际情况的有效探索策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研究内容1. 对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探索的策略进行理论研究,包括有效探索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2. 通过调查和观察,了解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索活动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基于理论研究和现状调查,设计一套适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探索策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4.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和实施所设计的有效探索策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5. 对所实施的有效探索策略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探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索活动的实际情况。
3. 实验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和实施所设计的有效探索策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4. 反思总结法:对所实施的有效探索策略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个月):进行理论研究和现状调查。
2. 第二阶段(第3-4个月):设计有效探索策略。
3. 第三阶段(第5-6个月):实施和应用所设计的有效探索策略。
4. 第四阶段(第7-8个月):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实际情况的有效探索策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第一篇: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实验教学以动手为主,那么,是不是只要准备足够的器材,安排好实验步骤,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实验活动;只要实验顺利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呢?不是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实验教学也不例外,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需要教师的机敏把握和智慧处理策略。
而对实验细节的把握,是提升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关注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视一个细节,就可能毁灭一次精彩的实验。
所以,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更应关注细节。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注重师生的有效交流与互动,用心观察,善于发现、挖掘,把握时机,加强课堂调控,加强实验的引领、指导和提升。
一、实验前谋选材料,从简求实课上要用种种材料,是科学课的一大特点,材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期望。
教师也许会感到把材料直接交到孩子手中,可能造成无法容忍的混乱。
事实上,把精心选配的材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探究,是让他们走上科学道路的一个好办法,关键是要选配好材料,注意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益。
一套好的材料,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会促成一节好课。
⒈ 利用材料间的相互关系,灵活加以组合和运用实验教学能否成功、效果能否达到,不仅仅取决于实验材料是否充足,还取决于实验材料选择是否科学,搭配是否精当。
实验材料选择科学、搭配精当,学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观察方便,现象明显,实验效果就好。
把各种材料放在一起,它们之间便有了一些相互关系,不同的组合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些特定的言行。
一盆水,一个软木塞、一个小铁块,这样一组材料学生会有什么结论?学生会说铁块沉下去,软木塞浮上来,材料结构的简单,使他们很难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如果是另一组材料:一盆水、同样形状大小的木块、铁、塑料、胶木,学生又会有什么结论?因为材料间的丰富对比性,将揭示一个规律:同样大小的东西,重的下沉,轻的浮着。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科学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
要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探讨一些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为只有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和热情,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观察,发现科学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科学实验视频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成果的方式,让学生从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科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发现科学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在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
因为科学探究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乐趣,让他们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体验科学的神奇和美妙,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情感。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也备受关注。
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实验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有效的策略。
一、合理设计课程内容成功的科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平衡之地。
可以通过科学实验、科学游戏、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主动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师还应该关注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动的实验视频、生态动画等,使抽象的科学理论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打破教室的空间限制,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其求知欲。
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又能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合理组织课堂活动合理的课堂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采用竞赛形式的课堂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对待科学学习。
五、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思考、探究,让他们逐渐形成对自然的敬畏、热爱和保护之心。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并将之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提高小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省级课题《基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玉潭小学刘冬冬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有效地改进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教学活动的指向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在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有效性研究方面并不多,这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向课堂要质量,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收效不大,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因此,在玉潭小学校研究的大课题《基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背景下,结合本学科课堂教学的实际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特制定如上课题实施方案。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和界定课题名称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教学: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规定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策略是指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在内容构成上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第二层次是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的认识;第三层次是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而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又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具有三个特征:(1)对教学目标的清晰意识和努力意向;(2)对有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一般方法的掌握和设想;(3)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
鉴于以上分析,本小课题研究将立足于科学课堂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环境,以科学课标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方式上取得突破,最终达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策略研究方案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科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核心,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然而,现实中许多老师在引导科学探究时常常缺乏有效的方法,结果往往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探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因此,探索如何提升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目标1. 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参与热情和能力。
2. 培养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促进教师发展:通过培训和经验交流,提升教师在科学探究教学方面的能力。
三、现状分析1. 目前的教学状况我们对十所小学进行了调研,发现了几个主要问题:- 参与度低:有70%的学生表示对科学探究活动没有兴趣,原因多半是活动形式太单一。
- 教师指导不足:80%的老师在进行探究时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 资源短缺:60%的学校缺乏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这直接影响了探究活动的开展。
2. 需求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和学生都有以下期待:- 希望能有更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以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 增加实验资源,改善探究环境。
四、实施计划和操作指南1. 教学策略设计(1) 确定探究主题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比如“水循环”或“植物生长”,这样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
(2) 设计探究活动- 活动形式:结合小组合作、户外探究和实验观察等多种形式。
- 活动流程: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确定探究问题。
2. 制定计划:学生分组,制定探究计划。
3. 实施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
4. 总结反思:学生分享探究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3) 评估与反馈建立科学探究的评估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背景我校是一所农村和城市相结合的小学,科学这一科目历来被视为负课,更圣者有的家长压根就不知道有科学这么一门课,学校课程表上虽然安排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所迫,科学课往往被语、数、英占用。
所用教学仪器,科学实验药品都很陈旧,教师做起实验要根据条件精心设计,对药品成分进行鉴定,对器材要精选。
近几年来五年级被列入全县质量考核考试范围,但从学生的心里来说还是一点也不重视,在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效果却不佳。
1、学生分组实验时问题更大,有的学生手忙脚乱地边翻书边机械地模仿完成实验,有的学生袖手旁观,有的学生说闲话,课堂纪律也乱哄哄的,实验效果大打折扣,造成更多实验课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若不注重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势必影响小学生科学教学质量。
2、从教师角度看,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转变科学实验教学行为,反思科学实验教学过程,切实改变教师的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课堂实验教学来引领。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亲眼观察、亲手操作,有所设想、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有所启发。
科学学科教学论:《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依据。
本课题的目的和思路与小1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相符合的,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自我进行实验的兴趣培养,没上一节课就应该有他的价值,他的效果。
三、课题界定科学实验,英文名称scientific experiment,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纪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办法。
它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
实验办法可以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所酿成的条件,根据研究目标,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身分,排除次要身分、偶然身分以及外界的干扰,使要认识的事物的某些属性在特定的状态下显示出来,从而能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素质和纪律,以便进行观察、研究,获取科学事实,并探索其素质和纪律性的一种科学认识举动。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旳教学方略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旳背景和意义小学科学课程原则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关键”。
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旳关键活动。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种又一种旳探究过程,科学课展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一样旳特点:学生动会多了。
然而,学生旳科学探究究竟状况怎样?以探究为关键旳课堂有效性怎么样?这是我们近两年来关注旳问题,实际上,我们旳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旳现象。
笔者在这方面作了某些调查研究发现如下科学探究有效性缺失旳现象:1、内容不实际,探究走过场。
有些时候,由于教师对学生旳已经有经验理解不够,规定探究旳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不符,学生缺乏探究能力,脸上一片迷茫,无从下手或随意摆弄,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旳摆设,走过场,毫无意义。
2、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
良好旳习惯影响人旳毕生,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但我们常常会碰到或看到这样旳现象,学生才进试验室,或刚到导入环节,就开始偷偷摆弄材料,到了活动环节,学生只顾着抢玩材料,甚至打翻了水,打破了烧杯,不会倾听,不会观测,不会记录,不会交流,课堂上闹哄哄,老师扯着嗓子叫,或者拿着小棒敲桌子,学生充耳不闻。
3、材料杂而乱,摆弄无成果。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这是针对本来只重成果不重过程旳现象而言旳,虽然说:收获尽在过程中,学生在探究中有技能、措施、情感上旳收获,但目前有些老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新课程旳理念,学生通过对一堆材料旳摆弄,毫无收获也是徒劳。
由于,只要过程不要成果,相称于只要耕耘不要收获,没有成果旳过程是无意义旳过程。
4、分组不合作,只作壁上观。
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以小组合作旳形式进行,但由于学生认知上旳差异、性格上旳不一样和探究能力上旳高下等原因,真正参与科学探究旳学生只占少数,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承担所有探究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旳主角,其他学生成了观众旳现象不在少数。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摘要】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先观念和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具体的实验与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进他们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注重实践和体验,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都是有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小学科学教育的不断提升和完善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教学策略、学生先观念、科学思维能力、实践体验、科学探究、教学效果、未来发展、教育趋势1. 引言1.1 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不断探索适合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各种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1.2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挑战小学科学探究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先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或局限,他们可能带有固有的观念或偏见,也可能缺乏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2. 缺乏具体的实验与活动设计:小学科学教学往往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缺乏丰富多样的实验和活动设计,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探究能力。
3. 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缺乏系统的科学思维训练,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科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世界的观念,还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由于科学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许多学生往往觉得科学学习无聊和难以理解。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帮助老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科学。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
在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总结等方式,主动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要提高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需要老师和家长们采取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布置具体的探究性任务。
在小学科学探究中,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老师和家长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合理设置探究任务。
任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又不过于复杂和抽象,以确保学生能够完成任务并获得成就感。
任务的布置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开始,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比较不同材料的性质等,逐渐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发现科学规律。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的开始往往是一个问题的提出。
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各种疑问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和观察去验证或否定这些猜想,最终形成结论。
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在小学科学探究过程中,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老师和家长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鼓励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巩固和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如校园里的植物、动物,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等,帮助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丰富科学学习的内容。
注重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在小学科学探究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他们需要有一个机会去总结和反思学习过程,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小学四年级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方案一、课题含义本课题的核心在“有效性”,在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活动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探究性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的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利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利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是指:⑴教师立足于学生实际而展开的探究式教学手段的科学化、规范化、最优化的研究;⑵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所获利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学习的最终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
但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很难令人满意,很多情况下的活动都只是走马观花,探究成为了一个美丽的花瓶,并没有体现其作用。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
但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怎么样?事实上,我们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教学低效的现象。
造成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低效的原因很多。
1、学生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语数外三个学科上,他们要面对这几科的考试压力。
2、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缺乏合作。
3、教科书成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唯一信息源,比较空泛,缺乏情感,单调枯燥。
尽管多方面因素造成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科学教师身上,教师是科学课堂探究的引导者,组织者。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形成有效的科学教学策略体系,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探究小学科学课堂与实验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策略
探究小学科学课堂与实验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而科学课堂和实验教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诸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实验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与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小学科学课堂与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有效性提升策略的探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实践,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与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小学科学课堂与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水平。
1.2 研究意义小学科学课堂与实验教学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和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与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究小学科学课堂与实验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策略,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发现,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与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学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研究小学科学课堂与实验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策略,既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兴趣。
这对于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小学科学课堂与实验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策略,以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通过分析科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讨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和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和策略选择。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的核心活动。
从2002年我市实施科学新课程以来,专门是随着“做中学”研究活动的铺开,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宽敞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同时指导着教师的教学。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出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
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形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如何样?这是我们近两年来关注的咨询题,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
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发觉如下科学探究有效性缺失的现象:1、内容不实际,探究走过场。
有些时候,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已有体会了解不够,要求探究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不符,学生缺乏探究能力,脸上一片迷茫,无从下手或随意摆弄,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走过场,毫无意义。
2、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
良好的适应阻碍人的一生,好适应使人终生受益。
但我们经常会碰到或看到如此的现象,学生才进实验室,或刚到导入环节,就开始偷偷摆弄材料,到了活动环节,学生只顾着抢玩材料,甚至打翻了水,打破了烧杯,可不能倾听,可不能观看,可不能记录,可不能交流,课堂上闹哄哄,老师扯着嗓子叫,或者拿着小棒敲桌子,学生充耳不闻。
3、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这是针对原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而言的,尽管讲:收成尽在过程中,学生在探究中有技能、方法、情感上的收成,但现在有些老师片面地明白得了这一新课程的理念,学生通过对一堆材料的摆弄,毫无收成也是白费。
因为,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相当于只要耕耘不要收成,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意义的过程。
4、分组不合作,只作壁上观。
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但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缘故,真正参与科学探究的学生只占少数,小组活动中,个不学生承担全部探究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其它学生成了观众的现象不在少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的核心活动。
从2002年我市实施科学新课程以来,特别是随着“做中学”研究活动的铺开,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
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怎么样?这是我们近两年来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
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如下科学探究有效性缺失的现象:1、内容不实际,探究走过场。
有些时候,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要求探究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不符,学生缺乏探究能力,脸上一片迷茫,无从下手或随意摆弄,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走过场,毫无意义。
2、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
良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但我们经常会碰到或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才进实验室,或刚到导入环节,就开始偷偷摆弄材料,到了活动环节,学生只顾着抢玩材料,甚至打翻了水,打破了烧杯,不会倾听,不会观察,不会记录,不会交流,课堂上闹哄哄,老师扯着嗓子叫,或者拿着小棒敲桌子,学生充耳不闻。
3、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这是针对原来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而言的,虽然说:收获尽在过程中,学生在探究中有技能、方法、情感上的收获,但现在有些老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新课程的理念,学生通过对一堆材料的摆弄,毫无收获也是徒劳。
因为,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相当于只要耕耘不要收获,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意义的过程。
4、分组不合作,只作壁上观。
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但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原因,真正参与科学探究的学生只占少数,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承担全部探究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其它学生成了观众的现象不在少数。
有调查发现,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小组活动,只作旁观者,看别的学生探究。
这种分组不合作的现象屡见不鲜。
5、动手不动脑,探究浅层次。
虽然“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位科学老师的心,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但是学生科学探究作表面功夫,多动手,少用脑的现象却普遍存在。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问题刚提出,学生就摩拳擦掌,准备操作,缺乏了有根据的猜想,缺乏对研究方案的思考与制定,也缺乏组员之间思维的碰撞。
这样虽然能保证较长的探究时间,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动了手,到底在探究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却说不上来。
造成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低效益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多方因素的综合结果。
其一,社会因素造成学生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语数外三个学科的学习上,他们要应对主要学科的考试压力。
其二,《科学》教科书几乎成为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唯一的信息源,它们比较空泛,尽管做了很多的改进,但仍较远离学生的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
其三,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沟通,鲜于理解与帮助,不会合作。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策略,表现为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
这些都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表面性质的,学习中所体现的或能训练的思维过程大多是低质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往往又具有很强的纯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因不能有效迁移而无法灵活应用……尽管多方因素造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科学教师身上,教师在科学探究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成为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有效性的最主要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努力形成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只有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策略,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提高。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属于有效教学范畴。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同仁的密切关注。
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本课题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为目标,将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构建出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实施程序、方法和技巧。
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活动的情景,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本课题研究形成的课堂教学策略将能够促进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性将有明显的提高。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解决教师“教”的科学性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面临科学的发展及教育的改革,各国都十分关注儿童应该如何认识与他们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
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都集中在提高各国的科学教育水平,着手调整科学教育的结构、改变培养模式、革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其实质是教育价值、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关键是着眼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有效科学探究的策略研究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培养一代具有科学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
这些都能够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㈠“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要素分析为便于理解,我们将课题分解为“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三个要素,下面逐一加以解释。
1、科学探究探究是人类寻求信息和理解的一般过程,探究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途径。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这样定义“探究学习”的:“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的各种亲身经历。
”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科学探究也下了定义: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我们所说的科学探究是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中发现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通过亲身体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有效性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
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
我认同有效性关注效益。
有效性要求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而且,有效性不是取决于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实现的结果。
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说探究的有效性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而对于“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一些专家认为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在做中学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做、主动做以及怎么做、会不会做。
3、教学策略李晓文、王莹在著作《教学策略》中对教学策略的定义是: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教学策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教学的进程的反思性认知。
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中的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活动。
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
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
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策略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
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
加涅把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结果又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2、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