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近年来中国周边环境的变化
浅谈中国周边环境
![浅谈中国周边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c1dcec1ac5da50e2524d7f8a.png)
浅谈中国周边环境当今,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世界风云瞬息万变,今天的大国明天可能解体,今天的政权明天可能垮台,一切的一切都将变化。
话说中国周边那是重重叠障,下面由我从几个方面说道说道。
1.台湾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就十分看重统一的价值。
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这是中国人民所绝对不能接受的。
但目前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仍顽固地坚持错误的立场,并且越来越明显地走着“渐进式台独”的道路。
统一与分裂的矛盾斗争,在台湾岛内、在海峡两岸、乃至在更大的范围内不断地进行着。
如果分裂势力一意孤行、越滑越远,激化矛盾,就等于是在逼迫我们作出最后的选择。
这种选择,其实是两岸同胞都不愿意看到的。
真的发生,无异于中华民族的一场灾难。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他国染指和插手。
但是,台湾问题的解决,事实上又与世界大局联系在一起。
它是中美矛盾的焦点、亚太局势的晴雨表,还是中国全球战略环境的调节器。
牵一发而动全身。
处理得好,局势缓和,能够保持或改进中国的全球安全环境;弄得不好,矛盾激化,就会影响甚至破坏中国的全球安全环境。
所以,台湾问题直到解决之前,都将一直是影响中国安全的最大因素。
2.南海问题自古以来,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无数考古证据和相关文献均可证明这一点。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主张是一贯的、明确的,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并一贯保持了克制、谨慎。
中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建设性主张,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南海问题争端再起,并不再仅仅局限于周边海域国家,而成为了多个域外国家炒作的话题。
自2011年6月以来,围绕南海问题的争端再起,越南、菲律宾等国均以军演、“喊话”等不同方式主张自己在南海的所谓“利益”。
对于某些国家的频频动作,声称南海问题关切其国家利益,并欲以此为跳板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扩大化以及复杂化,中国方面予以积极应对,使得阶段性争端渐渐得以平息。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98ee40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8.png)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涵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并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量也急剧上升。
这导致了严重的雾霾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
由于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人们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此外,空气污染还对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提高燃煤电厂和工厂的煤改气等。
此外,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也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政府还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
二、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另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尽管我国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人口多、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许多地区常年面临着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此外,水污染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不少地区的水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用水需求。
要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力度,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分配。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非法取水行为。
此外,应该推广节水技术,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也是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扩张,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遭到了破坏,导致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同时,非法的狩猎和盗猎行为也给我国的野生动植物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此外,要加强对非法狩猎和盗猎行为的打击,加大对侵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处罚力度。
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增强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认识。
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近况及如何面对
![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近况及如何面对](https://img.taocdn.com/s3/m/7e110f395727a5e9856a6166.png)
浅谈中国周边环境近况及如何面对摘要:近年来中国迅速崛起,周边战略环境的能力增强,与此同时,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向好的因素在增长,但是,也要清醒看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的局面,目前正在经受强烈冲击,同时也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针对未来周边安全环境的新特点,我们无疑应当改变“最好时期”的固有观念,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夸大困难,实事求是地从容应对,采取有力的对策。
关键字:中国迅速崛起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情况认识和处理对策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rapid ris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ability enhancement, meanwhile, Chinese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factors in the growth to good, but also to awake, China's overall stability of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currently has strong impact, also faces increasingly severe challenges. Forewarned is forearmed unprepared ness spells failure. According to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we should change the "best" intrinsic idea, set up the strong sense of anxiety, neither optimistic blindly, also do not magnify difficulties, realistically, adopt powerful calmly.Keywords: China's rapid rise China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conditions Understanding and processing countermeasures一、中国迅速崛起,周边战略环境的能力增强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15亿元人民币,合约1.65万亿美元。
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1b7294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f.png)
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探索我国环境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一、环境发展现状1.1 水污染问题我国水污染问题严重,湖泊、河流、地下水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污染已经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存环境。
1.2 大气污染问题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尤为严重,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雾霾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工业排放,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聚集形成雾霾,对空气质量和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1.3 土壤污染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工业、农业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土壤的污染问题没有足够重视。
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大量积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4 生态破坏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森林过度砍伐、湿地消失和物种灭绝等问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的恶化。
二、环境发展趋势2.1 提高环境意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的环境意识正在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环境保护,购买环保产品和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以减轻对环境的负担。
这种环境意识的提高将推动环境发展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2.2 推行绿色发展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
加大绿色产业、清洁能源和环境友好技术的发展力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良好状况。
2.3 强化环境监管为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我国政府加强了环境监管力度。
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
加大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追求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友好型,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中国的气候与环境变化
![中国的气候与环境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6ef03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4.png)
中国的气候与环境变化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面积辽阔的国家。
然而,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原因以及对中国人民和全球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的原因1. 工业化与能源消耗中国的工业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消耗。
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而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依赖于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来源,这也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的原因之一。
2.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的增加导致了更多的土地被开发和改造。
大量的建筑工地、道路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土地的破坏,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人口和城市的增长也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3. 水资源短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的需求,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水资源压力。
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不合理的使用方式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1. 变暖的气候中国的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例如,暴雨和洪水事件在中国的许多地区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同时,气候变暖还导致了植被覆盖的变化,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水资源危机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给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挑战。
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枯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3. 生物多样性丧失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气候变化正在加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极端的气候事件、栖息地的破坏等因素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
这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和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三、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包括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推广电动汽车和改善工业排放标准等。
浅析我国周边环境及对策
![浅析我国周边环境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5f10b5cbe23482fb4da4c35.png)
浅析中国的周边环境极其对策摘要: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日见凸显出来。
发展到现阶段,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溶入了国际社会,更是在政治上与国际政治形成了互动。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而大周边环境变化对中国发展以及战略定位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周边环境对策正文:中国面临的周边环境并不容乐观,中国所处的亚洲地区正是世界热点汇聚之地。
亚洲成为当今世界热点的高发地区,亚洲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在明显增加。
中国作为一个后兴大国,在和平崛起道路上势必面临重重困难与障碍,在此情况下,中国应当考虑如何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塑造一个有利的大周边国际发展环境。
一、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一)、中国与邻国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大周边环境现状处在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与近邻的关系总体上来说处在一个和睦共处的好的历史水平。
自2004年10月14日,中俄双方就边界上的黑瞎子岛和阿巴该图洲诸地段边界线走向达成正式协定,显示出两个大国加强睦邻友好、维护边境安宁的坚定信念和决心;2005年中印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美关系经历了“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和“中国南海撞机”事件时期的低谷,自“9.11”恐怖事件后,美国改变了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发展为战略竞争伙伴关系,恢复到正常友好关系。
胡锦涛主席也先后成功实现了对东南亚、欧美、非洲等地各国的互访,建立了良好互动关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未来大周边环境不容过分乐观,发展趋势向正反两个方向延伸。
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这样一个文明、繁荣的社会。
然而透过这繁荣的表象,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战争的阴影,恐怖活动四处横行。
由于摆脱不了冷战思维的影响,国际上一些国家总是以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态看待和应对中国目前的快速发展,他们视中国的强大为最大的潜在威胁,于是又通过各种方式和政策进行遏止。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d901c4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7.png)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辽阔领土的大国,其周边安全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和变化,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首先,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性安全问题。
比如,东海、南海等海域的主权
争端,以及朝鲜半岛的局势不稳定,都给中国的周边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这些地区性安全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在维护自身安全的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和周密。
其次,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也给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美国一直将亚太地区视为自己的战略重点,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和联合军演,这无疑给中国的周边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同时,美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加强军事合作,也使得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更加复杂。
此外,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也给中国周边安全带来了威胁。
恐怖主义势力的存
在和活动,不仅给周边国家的稳定带来了威胁,也给中国的周边安全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同时,跨国犯罪活动的频繁发生,也给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也需要我们做出相应
的应对。
我们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沟通,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国防建设,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等威胁。
总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复杂多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和思考,做出相
应的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周边安全,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国周边环境分析
![我国周边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0a7844852458fb770b56ec.png)
我国的地缘环境可谓“先天不足”,有“后天难补”的一面,但也有“后天可塑”的一面。 我国拥有世界第二长的边界线,陆地边界线是 2.2万公里,海疆线是1.8万公里,而且邻国众多,强邻不少,情况复杂。 因此,地缘环境是影响我国家安全的长期性因素,“先天不足”的特点警示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做到未雨绸缪。
其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周边不少国家与我国交往很深,接触很广,历史上的一些恩恩怨怨现在仍有影响;第三,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集聚在我国周围;第四,我国周边也是世界各主要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冷战时期曾形成不少热点,有些至今仍没彻底解决。
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及面临的主要威胁
2、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三大方向和一个重点地区”。
三大方向:东北亚、中亚和海洋,既紧密联系,又相互交叉。
(1)、东北亚方向:影响我安全环境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朝鲜半岛问题,二是日本问题。
如果说朝鲜半岛在我周边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仅次于台湾海峡的话,那么日本对我国家安全的威胁就仅次于美国。
(2)、中亚方向:对我国安全来说,中亚方向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三股恶势力”的威胁;二是中亚五国未来的政局走向。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势力正积极插手中亚国家的事务,企图发动一连串的所谓“颜色革命”,大力扶持那里的亲西方反对派通过“合法程序”的选举夺取政权,使独联体面临解体的危险,也使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被大大削弱。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有利于西方的重大变化。这对以中俄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特别对我国的西部安全环境来说,无疑是新一轮的巨大冲击。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警惕。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精选资料】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精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ecfa96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9.png)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它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和国防政策的依据。
新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周边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邻国众多,我国仍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近期,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朝鲜半岛风云突变,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
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诱发了极其紧张的局势,“弃核”和实现半岛无核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即便重启“六方会谈”,要解决的难题将会更多。
中国面对这种极为棘手的局面,既不能介入太深,也不能抽身而退,处于左右为难境地。
如果爆发战争,中国将面临是否参战问题,此举势必牵动全局。
如果回到谈判桌前,中国的外交斡旋难度极大,前景也难以预料。
第二,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
事实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
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第三,中印领土争端悬而未决。
作为同属于新兴经济体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双方的合作也有所加强。
然而,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领土要求,近年来在边境地区不断采取动作,宣示主权,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战”的言论,这些现象都不是好兆头。
印度现在不仅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而且在海空军力量上也丝毫不逊于中国,其实施高技术战争的能力决不能小觑。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的应对措施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的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6ba018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a.png)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的应对措施近年来,中国周边环境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措施。
本文将围绕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土壤污染这三个问题,详细介绍中国的应对措施。
首先是空气污染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空气质量最差的国家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中国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
此外,中国还制定了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
中国还在一些城市实行了机动车限行,以减少尾气排放。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国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其次是水资源短缺问题。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是加强水资源管理。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法规和政策,实行了水资源配额制度,并对超标准开采和污染水源地进行了严厉打击。
中国还加大了对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合理利用水资源。
另外,中国还加大了对水资源的调配力度,通过水库和运河等工程来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最后是土壤污染问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
为了应对土壤污染问题,中国制定了《土壤环境保护法》,明确了土壤污染的防治责任和措施。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工业废弃物的排放监管力度,并对污染土地进行了整治和修复。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农业生产的管理,鼓励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降低对土壤的污染。
总之,中国在应对周边环境现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未来,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政策,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区域环境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我国城市的环境变化趋势
![我国城市的环境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30d5f1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e.png)
我国城市的环境变化趋势
我国城市的环境变化趋势可以总结如下:
1.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面积不断扩张,以及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变化趋势显著。
2. 空气质量恶化:由于工业化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城市空气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大城市和工业化地区。
雾霾和PM2.5等污染物的存在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3. 水资源短缺:城市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水资源供应相对有限,导致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
一些城市由于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资源质量下降。
4. 垃圾处理问题:城市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使得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垃圾处理成为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些城市面临着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饱和。
5. 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
水源减少、土地退化、生物物种消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动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实施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等。
同时,也提倡可持续发展
理念,鼓励绿色建筑、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未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我国城市环境有望逐渐得到改善。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演讲稿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8170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a.png)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演讲稿
尊敬的主持人,亲爱的观众们:
大家好!我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中国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威胁。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周边国家对于中国的崛起感到担忧,他们可能采取一些挑衅性的行为来试图保护自身利益。
例如,南海争议就是一个例子,中国与周边国家在这个争议中存在着一些摩擦和矛盾。
此外,一些恐怖分子和非法组织也可能利用中国周边地区的复杂局势来渗透和发展。
其次,中国积极采取措施来维护周边安全。
中国倡导睦邻友好政策,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建立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的关系。
中国还积极参与地区和平与安全机制,例如通过东盟等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安全对话与交流,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中国通过加强自身国防能力来应对潜在的威胁,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
最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地区的和平稳定。
中国从来都是和平的建设者、贡献者和维护者。
中国一直坚持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来解决国际争端,倡导通过和平对话和谈判来解决问题,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还积极参与到一些
重要的国际安全事务中,例如通过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
尊敬的观众们,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国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
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建设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
谢谢!。
近年来中国的环境现象
![近年来中国的环境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2d97bf9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7.png)
近年来中国的环境现象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轻污染,保护环境。
然而,在实现经济繁荣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近年来中国面对的环境现象,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的措施。
食品污染食品安全是中国民众生命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压力也加剧了食品污染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有毒有害物质被发现在常见食品中,例如瘦肉精在家禽中的使用,霉菌在面包面点的使用,毒素在海产品中的存在等。
此外,农药、化肥和兽药在农作物中的使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因此,政府制定了《食品安全法》,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空气污染与食品污染类似,城市空气污染也成为中国的重大环境问题。
中国许多城市都受到空气污染的困扰,其中的PM2.5、PM10和O3是目前污染最为严重的。
PM2.5的浓度越高,人体对健康的影响也就越大。
这些污染物或来自工厂、汽车尾气、建筑施工等活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实施了限制汽车的行驶,控制空气中颗粒物和化学物质的浓度、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妨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还是全球第三大耕地面积国家,因此需求量巨大。
水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开发,导致了中国的许多河流乃至地下水流域面临严重的短缺。
政府当局已经制定计划,确保向公众提供足够的清洁水,例如投资于节水措施、建立水资源监管和管理机构等。
生态破坏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宝贵的生态系统。
例如,许多地区的水质污染、海洋污染、土地沙漠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政府和企业当局已采取措施避免这些破坏。
例如,禁止在特定区域开发、采伐、污染等活动,推广可持续林业和水稻种植、保护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
总体而言,中国已经采取了大量措施,以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和建立可持续的经济模式。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7c2514c16fc700aba68fc43.png)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美国是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加紧在中国周边布置棋子.(1) 美国实施军事前沿部署,对我国构成现实的军事压力. 美国在亚太地区分三线部署兵力。
第一线前沿驻扎部队,如驻日韩,美军和在太平洋执勤的海上第三,第七舰队:第二线是前沿基地部队,如夏威夷,阿拉斯加,关岛和其在太平洋上的部队。
第三线是美国本土部队。
(2) 调整了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部署。
美国强化了与日韩澳等号称亚洲“小北约”的军事盟国关系:提升关岛美军的军备水平和战略威慑能力,形成日本和关岛两大地区兵力投掷中心。
美国军事进入中亚,进入阿富汗,伊拉克等。
其军事基地驻我国西北地区最近只有200 多公里,将对我国安全产生。
直接影响:美国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调整,逐渐形成了以前沿军事存在为核心双方军事同盟为基础,以多边军事合作为补充的亚太军事安全体系,对我国形成完整的C 型战略包围圈。
二、台湾局势错综复杂,祖国统一任重道远。
(1)台湾是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战略枢纽。
不仅扼守中国南北海上交通要冲,而且是控制西太平洋地区的第一咽喉要点。
台湾问题事关祖国统一,美国的插手无疑将增大台湾回归的风险。
(2)当前台湾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但反台独斗争依然任重而道远。
2008 年以来随着马英九的上台,大陆和台湾交往频繁,并举行了四轮制度化谈判和事务性协商,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但是以为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是中国的统一变得错综复杂。
三、海权问题争端遭遇严峻复杂的挑战。
(1)东海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东海领土主权问题是中日问题发展道路上的三大障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
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
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主权归我,合作开发”是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2)南海权益争端问题。
日本拟立法保护冲鸟礁和南鸟岛海岸线,日本政府在 1 日本拟立法保护冲鸟礁和南鸟岛海岸线, 日本拟立法保护冲鸟礁和南鸟岛海岸线号的例行国会上提交一项新法案,要求保护日本最南端的冲之鸟岛(我月18 号的国称为冲鸟礁)和最东端的南鸟岛的海岸线,因为有这两岛的存在,日本就可以保护自己主张的专属经济区的权益。
中国地理环境的持续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理环境的持续变化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fbd246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f.png)
中国地理环境的持续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地理环境也面临着持续的变化和挑战。
这些变化不仅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了影响,也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理环境。
首先,中国地理环境的持续变化主要表现在气候变化方面。
近年来,中国连续发生了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暴雨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气候变化政策,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地理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中国地理环境的持续变化还体现在土地利用和城市化方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田被转化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
这导致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同时也给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限制土地开发、推动城市绿化和建设生态城市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保护土地资源和改善地理环境。
此外,中国地理环境的持续变化还涉及到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国家之一,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
干旱、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生态系统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保护水资源和改善地理环境。
最后,中国地理环境的持续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中国政府已经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些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我国周边国际形势的新变动及其应对
![我国周边国际形势的新变动及其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84004d72f242336c1eb95e2c.png)
我国周边国际形势的新变动及其应对(一)我国周边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倾向继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事件频繁,使中国所处的周边国际环境出现了日益复杂化的趋势。
首先是美国明显加强了在我们周边的存在,加大了投入,而且不断增强对东亚次区域合作以及对中亚的影响。
其次是日本"倚美制华"倾向日益突出,中日关系困难增多。
第三是俄罗斯和印度对我们的战略需求上升,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中俄、中印的战略协作逐步上升。
但同时俄罗斯、印度也比较矛盾,对中国的疑虑始终存在,对中国的警惕性和戒备心也在加强。
第四是东盟国家重视对华合作,但对中国疑虑有所增加,试图借外部力量平衡中国的一面在上升。
第五是中亚方向上局势变幻,继格鲁吉亚、乌克兰之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政局发生突变,美国插手条件下难以预测的因素在增加,而且对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和能源安全都有重大影响。
第六是东北亚方向上,朝鲜"拥核自保"意图日显,朝核半岛局势趋于严峻,中国推进六方会谈的难度在增加。
但是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力量的上升使我们的积极影响在发展,包括:(1)亚洲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中国与周边各国的经济关系不断加深,外部发展环境良好。
(2)亚洲国家开展地区合作积极性较高,区域合作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3)周边传统热点问题多有降温,中国与菲、越在南海落实"共同开发"取得突破,印巴关系明显改善。
(4)中国快速发展和周边政策得当,加深了与邻国的利益交融,塑造周边环境的能力增强,各国加强对华合作仍是其政策的基本面。
(二)要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我们所面临的周边国际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中、美、欧三角关系中,美欧之间无论有什么矛盾,其战略同盟难以打破,但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模糊性在增强。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是不是因为大国关系存在模糊性才给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我们对"发展战略机遇期"的估计是不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界定和判断的基础上?这种所谓复杂性和模糊性也表现在亚洲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
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21135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e.png)
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
然而,我国在环境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分析我国环境发展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环境发展现状1. 空气污染我国的空气质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重工业和汽车等排放污染物的增加导致大气污染加剧。
雾霾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减少工业排放、限制汽车使用以及加强环境监测等。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治理。
2. 水资源短缺我国的水资源也面临着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许多河流和湖泊被污染,供水安全受到威胁。
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政府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工作。
但要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仍需更多努力。
3. 生态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大量土地开发和过度的资源利用导致了生态系统退化和物种灭绝。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网络,加大了生态修复力度。
然而,生态破坏问题依然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
二、环境发展趋势1. 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环境投入,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增加环境保护力度。
通过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我国将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加快推广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培育和引进高端绿色技术人才,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能力。
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我国环境变化的趋势
![我国环境变化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52c1c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e.png)
我国环境变化的趋势我国环境变化的趋势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气候变化是我国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我国将面临更加频繁和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次,空气质量问题是我国环境变化中的明显特征之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改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第三,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环境变化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水资源却相对匮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一些地区已经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干旱情况更为明显。
第四,土壤污染也是我国环境变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长期的过度耕作、化肥农药的滥用、工业废弃物的乱排等原因导致了我国许多地区土壤的严重污染。
这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威胁,还会影响人民的健康。
最后,生态环境破坏是我国环境变化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如湿地、森林等,正面临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这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环境变化。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如颁布实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其次,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动绿色发展,扶持环保产业。
同时,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动态,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我国环境变化的趋势是复杂的。
气候变化、空气质量问题、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是我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中国周边环境的新变化与对策
![中国周边环境的新变化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c9e181559eef8c75ebfb303.png)
斯 以及 越 南 划 定 了 陆 地 边 界 ,还 与 越 南 完 成 了北
部 湾 海 域 划 定 ,并 与 印 度 就 边 界 问题 开 始 进 行 积
极 的磋 商 。 第 二 是 积 极 构 建 非 对 抗 、 非 结 盟 的 战 略 伙 伴 关 系 ,加 强 了 以 经 济 关 系 为 基 础 的 全 面 关 系 的发 展 。 建 立 伙 伴 关 系 是 中 国 的 一 大 创 新 之 处 ,它 具 有 新 关 系 的 特 点 ,不 同 于 传 统 的 结 盟 关
局 面 ,把 主要 精 力 集 中 到 构 建 发 展 和 平 稳 定 的 国 际 环 境 方 面 。 首 先 是 我 们 改 善 了 与 西 方 阵 营 国 家
的关 系 。 从 特 征 上 看 ,当 时 中 国 实 行 对 外 开 放 , 主 要 是 对 西 方 国 家 开 放 ,以 吸 引 和 利 用 他 们 的 市 场 、资 金 和 技 术 来 发 展 自 己 , 而 要 做 到 这 一 点 ,
南 战 争 等 , 中 国 都 是 被 迫 卷 入 其 中 。究 其 原 因 ,
就 在 于 当 时 的 形 势 发 展 危 及 到 了 中 国 的 政 权 安 全 、 国 家 安 全 ,而 且 ,长 期 以来 中 国 安 全 威 胁 也
以后 的 一 个 重 大 的 转 变 。
利 用这 种新 的有利 形势 ,中国采取 了三个措
周 边 环 境 。 对 此 , 中 国应 该 对 自 己 目前 的 周 边 环 境 有 一 个 清 晰 的 认 识 和 准 确 的 判 断 , 并 进 行 积
极 应 对 , 维持 一 个 稳 定 、和 平 的 周 边 环 境 。 关 键 词 : 中 国周 边 环 境 ;新 变化 ;判 断 ;对 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近年来中国周边环境的变化
摘要: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总量稳步上升,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但同时伴随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在近几年不断遇到来自周边环境的压力,中国基本国情:经济上,超过日本世界二大经济体。
同时,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世界第二股票资本市场。
特别的,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展现更重要的作用。
和周边国家的贸易中,中国已经是蒙古,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经济影响力对周边国家呈上升趋势。
据资料显示,中国国防开支占GDP已超过百分之十八,居世界第二位.。
(1)本文将重点介绍周边国家的变化及美国干预对此的影响。
1,中国周边基本情况
中国基本国情:经济上,超过日本世界二大经济体。
同时,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世界第二股票资本市场。
特别的,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展现更重要的作用。
和周边国家的贸易中,中国已经是蒙古,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经济影响力对周边国家呈上升趋势。
据资料显示,中国国防开支占GDP已超过百分之十八,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四,陆上邻国多达14个,海上与7个国家相邻,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同时,周边国家既有俄罗斯,印度这样的大国,又有尼泊尔,缅甸这样的小国。
既有因为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发全球安全和外交的争议国朝鲜,也有最近进行一系列改革的越南。
不仅如此,我国还和诸多国家就边界发生争议和摩擦,是世界上边界最复杂的国家。
目前国内没有实现统一,台湾还未收回,新疆西藏仍不时有不法分子煽动分裂国家,国内形势并不稳定。
更严重的是,中国经济实力虽有所提高,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政治实力,文化实力,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像有的西方国家鼓吹的,中国即将取代美国,中国将对世界造成威胁的论调描述的那样,中国仍然面临着深刻的转型问题,国内的统一成为国家整体发展的牵绊。
2,近年主要周边国家的变化
一,朝鲜。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于2011年12月17日去世,朝鲜易主,迎来后金正日时代,新主金正恩上台后采取一系列举措,巩固政权,前几日以反革命处死其姑父张成泽,又引起国际一片舆论。
朝核问题持续发酵,六方会谈充满变数。
朝鲜问题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难题之一,既要稳住朝鲜,又要保持与各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统一,对中国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朝鲜半岛的局势近年来持续紧张,各方没有明确的对话意向,朝鲜半岛的安危和我国密切联系,朝鲜问题不可轻视。
二,日本。
近年来,日本不断掀起抢岛风波,在钓鱼岛问题上一次一次挑战中国底线,国内因此也爆发了强烈的反日情绪。
在关于中日历史问题的认知上,日本方面一直在挑衅中国方面,针对日本方面的态度,我国一直保持克制,近日,外交部发言人针对中日关系表明中方立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
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中日关于钓鱼群岛的对立以及对历史态度的摩擦,近年来没有转和迹象,相反越演越烈,日本重要人物一直不停止拜访靖国神社,不顾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人民的愤怒,日本对于侵略历史的态度,也成为中日民众不断产生间隔的原因。
三,菲律宾。
菲律宾近年来,不断非法进入我国岛屿,非方军舰和我方南海军舰的对抗一直持续。
菲律宾一直采取强硬态度,声称就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法庭,抗议中国侵占菲律宾岛屿,开始以“文斗”代替“武斗”,改变对中战略。
菲律宾对中国近几年不断强硬的态度,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美国重返亚太的体现,有美国的撑腰,菲律宾才敢在南海岛屿问题上与我国纠缠不断。
四,缅甸。
缅甸推进民主改革和经济开放,国内发生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和中国渐行渐远,2一向友好的盟国变脸,中缅面临多种潜在风险。
同时,中国盟友阵营的减少,3无疑给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特别是周边环境问题的处理,又增加了2
(2)周一凡《三联周刊》三联书店 2006年第18期
难度。
因此,中国周边环境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联系紧密的同时,摩擦也不断增加,中国的周边环境走向一个更加多元,复杂的过程。
3,中美双方的博弈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争议,或者冲突,实质上是美国将手插入亚洲事务的体现。
美国在确定重返亚洲战略后,美方的外来干预对中国十分不利,特别是一些和中国存在复杂利益的国家,如日本,菲律宾等,都因为美国的介入,和中国的关系更加复杂。
众所周知,虽然中美经贸关系频繁,政治上也保持着正常的联系,但是一方面,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呼吁放弃意识形态上的冲突,美国国内相当一部分政客还是拿一种单纯的“共产危险论”来衡量中美关系。
另一方面,美国虽然远远的位于太平洋东岸,与中国隔海相望,看起来和中国没什么厉害冲突,但实际上这位“远邻”很是“关心”中国,其通过日本,韩国,关岛,台湾,东南亚各国的控制,建成了一条封锁中国的太平洋岛链。
(2)美国的意图十分明显,遏制中国的发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阶段,给中国带来更多的阻力,以便达到保持控制亚洲局势的优点。
中美双方的博弈,更多的体现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问题上,因此,中国更加需要谨慎处理,以迎接挑战的姿态,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4,挑战与机遇并存
近年来,我国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在东北亚整体的安全与稳定,还是在南海岛屿的争端与冲突,不管是面对美韩,美日持续的军事演习,还是朝鲜炮轰半岛的举动,不管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各方更密切的联系,还是更复杂的争端。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中国对待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有效的解决办法,中国国内也在面临深刻复杂的转型问题,因此,周边外交的重要性无需赘述,妥善,谨慎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又要不置于对外战争的泥潭里,发展才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事,因此对待某些争议性问题上,保持
尊严和态度是必要的,同时,稳住国内外环境来发展更重要,这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相信,中国一定能顺利并且成功的度过难关。
参考文献
(1)摘自《形势与政策》网络教学《中国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外交》4
(2)摘周一凡《三联周刊》三联书店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