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的分离精制技术工艺对比

合集下载

乳酸提取和精制技术研究进展

乳酸提取和精制技术研究进展

7 4食 品 安 全 导 刊2 0 1 5 年 5 月
科 技 文 苑I
酸, 只能 得 到乳 酸 盐 或 者 乳酸 衍 生物 的温度下将其分离, 特 别适用于高沸点、 类. 致使 该技 术 难以 工业化应 用。目前 热 敏性及 易氧化物 系的分离。目前 河南
7 结 束语
随着食品、 医药、 化工、 新材料等行
进乳酸 制造 企业采用色谱分离法取代乳 学纯度 方面可达 到世界领 先。 该技术 的 正丁醇 三正辛基 氧化膦 、 磷 酸三丁酯 酸酸解后的脱色和离交工艺 现就近年来 乳酸收 率约为6 O %, 尽管结晶分离出的 以及 胺 类 物 质等 均 已有 报 道 但存 在 乳酸 最新提取和精制技术的主要进展和 母 液 可 以循 环 再 制 成 普 通 乳酸 , 但 成 本 收率低 、 萃取 剂残 留等 问题 , 特 别是这 新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仍是该 技术面临的主要难题 。 在高端 乳 些报 道 的反 萃取 过程 不能 直接 得 到乳
有研 究 采用 复合 萃 取剂 提取 乳酸 酸 解 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功实 业对乳酸 产品的品质要求越 来越高 尤 料液 中的乳 酸 . 反 萃 取 通 过 热 水可 以 现分 子蒸馏工业化生产 乳酸 其设备的 其是聚 乳酸材料 的应用和 发展 , 对其单 直接 提 取 出乳 酸 , 该 技 术 若 能成 功 实 极 限真空度 达到绝压 1 0 p a( 负载 时的真 体 原料乳酸的品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施 工业 化 , 将 是 我 国乳 酸提 取 技 术 的 空度 ) , 整体设备达 ̄ l J / J \ 于0 . 1 mb a r L / S 乳酸行业迫切需要对产品的提取和精制
现有乳酸生产技术多为发酵法生产乳酸发酵料液蒸发一酸解一脱色一离交一浓缩一成品这一提取工艺一直在乳酸提取技术中占据主流地位为提高乳酸产品质量满足使用需求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分子蒸馏膜过滤等方法对乳酸成品进行再加工国外先进乳酸制造企业采用色谱分离法取代乳酸酸解后的脱色和离交工艺现就近年来乳酸最新提取和精制技术的主要进展和新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L-乳酸的提炼工艺简述

L-乳酸的提炼工艺简述

L-乳酸的提炼工艺简述金陈斌; 甘恬; 金晓; 许峰; 陈翰驰; 陆跃乐; 陈小龙【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60)010【总页数】5页(P1859-1863)【关键词】L-乳酸; 发酵; 分离; 生物质提炼【作者】金陈斌; 甘恬; 金晓; 许峰; 陈翰驰; 陆跃乐; 陈小龙【作者单位】浙江新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天台 317200; 浙江工业大学发酵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2.3L-乳酸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乳酸于1780年由瑞典科学家在变质的牛奶中发现[1]。

从结构上来讲,乳酸存在L-乳酸和D-乳酸2种对映异构体。

由生物体内直接产生的乳酸都为L-乳酸,它由微生物或动物细胞通过无氧呼吸(糖酵解)生成[2]。

由于人体内只含有L-乳酸脱氢酶,因此,只能代谢L-乳酸,一旦过量摄入D-乳酸,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尿液酸度过高。

世界卫生组织声明,人体每日的D-乳酸摄入量应在100 mg·kg-1以下,且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食品中不应含有D-乳酸[3]。

目前,在世界L-乳酸总消费中,食品工业约占60%[3]。

比如常见的发酵类食品——酸奶、泡菜中就富含L-乳酸,该类食品还含有丰富的L-乳酸菌,能够起到维持人体胃肠道健康、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4]。

L-乳酸本身还可用作调味剂和防腐剂。

此外,L-乳酸在医药行业和化妆品行业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L-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其杀菌能力是柠檬酸、酒石酸和琥珀酸的好几倍;L-乳酸盐,如L-乳酸钙、L-乳酸铁、L-乳酸钠都易于被人体吸收,是补充矿物元素的良好药品;聚L-乳酸可被用作可降解手术缝合线、注射用胶囊等。

同时,L-乳酸还具有很强的保湿抗皱作用,可用于护肤品行业[5]。

L-乳酸还是化工行业最重要的平台化合物之一,可以代替轻质油气通过脱羧、脱水、还原等过程得到乙醛、丙烯酸、丙酸等化学品[6]。

乳酸及乳酸钙生产工艺

乳酸及乳酸钙生产工艺

乳酸及乳酸钙生产工艺乳酸及乳酸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其他工业领域的重要化学品。

乳酸是一种有机酸,可以通过发酵法或化学合成法生产。

乳酸钙是乳酸与钙盐反应得到的盐类化合物,具有补钙、增强食品保存性和酸度调节等功能。

乳酸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

发酵法是通过利用乳酸菌或其他乳酸产生菌将碳源转化为乳酸的过程。

首先,在发酵罐中加入发酵培养基,然后加入具有乳酸发酵能力的菌种,如乳杆菌。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代谢碳源,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当乳酸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终止发酵过程,通过过滤、浓缩和结晶等步骤提取乳酸产品。

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乳酸的过程。

最常用的方法是氰化氢法和水合丙烯腈法。

氰化氢法是将氢氰酸和乙烯氰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乳酸酯。

然后,在水中加入碱,使乳酸酯水解生成乳酸。

水合丙烯腈法是将丙烯腈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乳酸。

乳酸钙是将乳酸与钙盐反应得到的产物。

乳酸钙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乳酸中和法和化学反应法。

乳酸中和法是将乳酸与氢氧化钙或碳酸钙反应,生成乳酸钙沉淀。

化学反应法是将乳酸与其他钙盐如硫酸钙反应,生成乳酸钙沉淀。

乳酸及乳酸钙生产工艺的选择取决于产品的要求和应用领域。

发酵法生产的乳酸通常被认为是天然和无污染的,适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

化学合成法生产的乳酸成本较低,适用于工业领域。

乳酸钙的生产工艺通常与乳酸的生产工艺相结合,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和操作参数来控制产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总之,乳酸及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乳酸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乳酸钙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乳酸中和法和化学反应法。

选择合适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乳酸及乳酸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学品,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其他工业领域。

乳酸钙具有补钙、增强食品保存性和酸度调节等功能,因此在各种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继续讨论乳酸及乳酸钙的生产工艺和相关应用。

乳酸的生产工艺

乳酸的生产工艺

乳酸的生产工艺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在食品、制药、化妆品和环境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乳酸的生产主要包括两个工艺: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

微生物发酵生产乳酸的工艺是利用乳酸菌对含有易于发酵的碳源(如糖类)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乳酸。

常用的微生物包括乳酸菌属的乳酸杆菌、乳酸球菌等。

该工艺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过程简单、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主要工艺流程如下:1. 提取菌种:从自然界中分离乳酸菌,经培养、筛选等步骤得到适合生产的菌种。

2. 激活菌种:将菌种转移到适合生长的培养基中,进行激活。

3. 培养菌种:将激活的菌种转移到大规模培养罐中,通过控制温度、pH等条件培养增殖。

4. 发酵:将培养好的菌种与含有易于发酵的碳源的物质混合,通过控制温度、pH等条件进行发酵。

5. 分离纯化:将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去除杂质、提取乳酸。

化学合成生产乳酸的工艺主要适用于无法通过微生物发酵得到乳酸的特定情况,如高浓度、高纯度的乳酸。

化学合成工艺主要通过氧化反应和非氧化反应来合成乳酸。

常用的化学合成工艺有以下几种:1. 二氧化碳法: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通入含有金属盐的溶液中,反应生成乳酸。

该工艺需要高压氧化器和脱碳装置。

2. 氧化法:将含有氧气的空气通入含有金属盐的溶液中,反应生成乳酸。

该工艺需要氧化反应器和乳酸蒸馏装置。

3. 甲醇法:将甲醇和含有盐酸的溶液反应生成氯乙酸甲酯,再通过水解反应生成乳酸。

该工艺需要甲醇反应器和水解装置。

以上是乳酸的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工艺来生产乳酸,能够满足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乳酸的生产工艺将进一步优化和提高。

发酵法生产乳酸的提取与精制研究进展

发酵法生产乳酸的提取与精制研究进展

$
$%$
乳酸的提纯与精制技术
乳酸钙结晶—— —酸解工艺
目前我国多数厂家采用此工艺提取和精制乳
5+&6#%$ 778 56>$4+#3$ ?5— < 三丙胺 ((@5) A(B5 三辛胺 ((B5)三Βιβλιοθήκη 基甲基氯化胺(B5A(E@
9:;<= 97= 9C= 9D= 98= 9F=
酸, 其流程如图 : 所示。
食品工业科技
!"#$%"$ &%’ ($")%*+*,- *. /**’ 0%’1234-
发酵法生产乳酸的 提取与精制研究进展
(武汉化工学院化工系, 武汉 !"##$") 吴宇琼 李定或 吴元欣

要 乳酸发酵液的分离提取技术,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收 率。 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报导, 详述了提取与精制乳酸的 各种新技术: 溶剂萃取法、 液膜法、 离子交换法、 电渗析 法、 吸附法、 双水相萃取法、 双蒸馏法, 并指出了各种工艺 的优缺点。 关键词 乳酸 提取与精制 有机溶剂 液膜 离子交 换 电 渗 析 吸附
:G8
!""# 年第 $ 期
!"#$%&’("$)’%**+
7 所示。
食品工业科技
位体积内的有效膜表面积比率高,该膜不需要 支 撑 材料, 寿命较长, 是一种效率高、 稳定性好的膜。如图 中空纤维膜的缺点:不能处理含 悬 浮 固 体 的 料 液, 反萃困难。
$%&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树脂具有吸附选择性强 , 易 于 工 业 化
$%#
也有浓缩液不结晶而直接用硫酸酸解 乳 酸 钙 提 取乳酸的工艺。该工艺虽具有易于控制、 工艺成熟的 优点, 但流程长, 硫酸及活性炭的用量大, 副产物石 劳动强度高, 特别是产品收率低, 国 膏 I&!BC 量 大 , 内厂家的乳酸收率一般在 CGH;CDH 之间。

膜分离技术应用于乳酸的分离精制

膜分离技术应用于乳酸的分离精制

膜分离技术应用于乳酸的分离精制
发酵液中乳酸的分离精制应用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在膜两侧一定推动力的作用下,实现发酵液中不同组分的分离,达到提纯、浓缩乳酸的目的。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有微滤、超滤、纳滤及电渗析等。

超滤主要用于脱除发酵液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或粒径大于
10nm的颗粒,如菌体、蛋白等。

采用超滤膜脱除发酵液中的蛋白,比较了两种膜的膜通量衰减系数和蛋白脱除效率,发现503脱蛋白的效果更好,并考察了膜压差、温度、pH和物料浓度对超滤效果的影响。

在适宜条件下,通过503膜蛋白质的去除率为92.85%。

考察了6种超滤膜的分离性能,发现5U3和6U2两种膜对菌体、蛋白等杂质的截留率分别为96.7%和97.8%,并对各操作参数对膜性能的影响及膜的持续运行情况进行了考察。

超滤是一种有效的从发酵液中脱除菌体及大分子蛋白的方法,在工业化生产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纳滤主要是用于脱除乳酸发酵液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的物质,如大部分的糖类、部分色素和二价离子等。

将纳滤作为双极电渗析精制乳酸的第一个步骤,用DK纳滤膜可以脱除乳酸发酵液中的64%±7%和72%±7%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并能脱除近40%的硫酸盐和磷酸盐,几乎全部的色素脱除,回收率也较高,故纳滤亦可作为精制过程的最后一步。

也可将其与膜集成混合生物反应器系统相结合。

纳滤可有效脱除小分子有机物及部分盐类,但是膜成本较高,易污染,随着膜使用时间的增加,膜通量衰减。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乳酸发酵工艺

乳酸发酵工艺
一、乳酸发酵微生物
1、种类——细菌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菌种有干酪乳杆菌、嗜热乳杆菌、唾液乳杆菌、清酒乳杆菌、嗜 酸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嗜淀粉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等。
链球菌属(Streptoccoccus)有嗜热链球菌、乳脂链球菌、唾液链球菌等。
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主要是凝结芽孢杆菌。
3、溶剂萃取法
异丙醚常用于乳酸萃取,并与吸附、离子交换法结合使用
发酵醪
加热 80℃
酸化
过滤
萃取
浓缩
离子交换
脱色
4 减压蒸馏法
乳酸在常压下的沸点为 190 ℃ 真空精馏 乳酸蒸馏温度﹤130 ℃ ,才无明显分解
5、锌盐法
乳酸盐在乳酸中是最容易结晶的,能用于检验乳酸存在 在乳酸钙溶液中加入 ZnSO4
CaL2 + ZnSO4
2、常用细菌
(1) 德氏乳杆菌 细胞杆状 单个或短链 革兰氏阳性 不运动 能利用糖类 发酵生成 D-和 L-乳酸 能利用麦芽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糊精等碳源,发酵产生 D-乳酸,少数菌株 产生 DL-乳酸。最适生长温度为 45℃,50℃仍能旺盛发育并产酸,最高耐受温度为 55℃。 (2) 赖氏乳杆菌 能利用麦芽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海藻糖产酸;利用半乳糖、甘露醇和α-甲基配糖体 生成微量酸;不发酵乳糖、棉子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糊精和菊芋糖。能耐受 13g/l 的 D乳酸,最适生长温度为 36℃。 (3) 植物氏乳杆菌 异名:阿拉伯糖乳杆菌 细胞杆状,3~8×0.7~1μm,单个或呈短链,末端变圆。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在琼脂斜 面培养基上生长不旺盛。明胶酵母膏葡萄糖穿刺呈丝状生长,不液化明胶。硝酸盐还原试验 阴性。 能利用麦芽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阿拉伯糖、乳糖、和棉子糖产酸;利用甘露 醇、山梨醇、甘油、木糖和糊精生成微量酸;不发酵鼠李糖、淀粉和菊芋糖。一般产 DL乳酸,能耐受 13g/l 的 D-乳酸,最适生长温度为 30℃。

乳酸菌分离

乳酸菌分离

学校代码:__11059__学号:1302021005Hefei University下游处理技术XIAYO UCHULI JI SHU论文题目:乳酸菌分离学位类别:本科学科专业:生物技术作者姓名:方婷导师姓名:于宙完成时间:2016.4.23乳酸菌分离摘要:乳酸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有机酸,可应用于食品、制药、生物降解性塑料生产等领域.发酵法是生产乳酸的主要方法,发酵液中的乳酸可以通过萃取、吸附等方法与发酵液分离.乳酸发酵液的分离提取技术,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收率。

本文介绍了乳酸发酵生产和分离提纯的工艺,详述了提取与精制乳酸的各种新技术: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并指出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

关键词:乳酸菌;分离;萃取;离子分离乳酸菌简介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

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

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

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

这类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它们不仅是研究分类、生化、遗传、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的理想材料,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在工业、农牧业、食品和医药等与人类生活相关的重要领域应用价值也高【1】。

乳酸菌发现及提取历程1856年夏天,巴斯德从那些变酸的酒的酒桶内壁上,取出一团团黏黏的东西,又从好酒桶内壁上取些类似的样品。

在显微镜下,他发现有小椭圆的酵母菌。

就是这些酵母菌依靠糖液生长,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而从酸酒桶中取得的样品中没有发现酵母菌,而是小杆状体。

反反复复观察,得出结论是产生乳酸【2】。

在传统工艺中多采用培养基分离乳酸菌,乳酸菌为兼性厌氧菌革兰氏染色呈性,生长繁殖时需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分离培养相对困难.通常采用滇甲酚蓝(BLG)牛乳营养琼脂平板从酸奶中分离乳酸菌,乳酸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时,由于分解乳糖产生乳酸,使菌落呈黄色,菌落周围的培养基也变为黄色,所以较容易鉴别。

乳酸提取工艺

乳酸提取工艺

乳酸提取工艺一、酯化法提取乳酸的研究乳酸或乳酸钙在有催化剂(硫酸等)存在条件下,即使在比较低的浓度下也容易与低级醇(甲醇、乙醇等)形成酯,这些酯遇到水蒸汽也易于水解。

通过酯化和水解可得到纯乳酸的水溶液。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所示:CH3CHOHCOOH十ROH===CH3CHOHCOOR十H2O1.从注满陶瓷片的反应器顶端,沈入浓度在26%以上的粗乳酸和少量硫酸的混合液,从下端通入甲醇蒸汽,再将馏出的水、甲醇和酯的混合物引入分馏塔。

经过这次分馏,甲醇被完全分离出来,而水和酯的共沸混合物则导入水解器中,通入水蒸汽进行水解,即可得到纯乳酸的水溶液。

甲醇可回收利用。

在较大的催化剂用量下,通入甲醇蒸汽与乳酸反应,乳酸甲酯的收率可达97%以上。

2.从发酵乳酸铵开始,酯化形成乳酸酯,然后脱氢酯化生成丙烯酸。

从该工艺的中间体和回收的乳酸酯都可以得到纯的乳酸。

酯化的工艺是,30%的乳酸铵和醇(甲醇、乙醇等)充分混合,以CO2气催化生成乳酸酯水溶液,温度100~200℃(160~180℃较合适),醇:乳酸铵(1:1~10),CO2的分压在0.1~20MPa,反应时间1.5h左右。

反应完毕,进行分馏和水解,得到纯乳酸。

二、离子交换法提取乳酸的研究发酵液用铵中和后,先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粗乳酸。

粗乳酸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杂质离子,阴离子交换树脂达饱和后,用硫酸或盐酸洗脱,洗出纯净稀乳酸溶液,稀乳酸经过浓缩、脱色得到乳酸产品。

三、溶液萃取法发酵结束,发酵液不进行碱化处理,升温至80℃左右用硫酸酸化,过滤除去沉淀。

然后活性炭脱色,离子交换除去重金属离子、钙离子和氨基酸等杂质,浓缩一定浓度后,进行逆流萃取,得到乳酸异丙醚溶液,再用水逆流萃取乳酸异丙醚溶液,得到乳酸溶液,根据需要再进行进一步的精制。

四、分子蒸馏法将预处理过的发酵液先经降膜式薄膜蒸发器脱水脱气,使其中乳酸的浓度达到60%~80%,得到粗乳酸发酵液。

然后将粗乳酸发酵液在一定预热的温度下进入分子蒸馏设备进行乳酸的提纯与精制。

工业化学合成乳酸流程

工业化学合成乳酸流程

工业化学合成乳酸流程
工业化学合成乳酸主要可以采用乳腈法和丙烯腈法。

以下是这两种方法的详细流程:1.乳腈法:
•将乙醛和冷的氢氰酸连续送入反应器生成乳腈(或直接用乳腈作原料)。

•用泵将乳腈打入水解釜,注入硫酸和水,使乳腈水解得到粗乳酸。

•将粗乳酸送入酯化釜,加入乙醇酯化,经精馏、浓缩、分解得精乳酸。

1.丙烯腈法:
•将丙烯腈和硫酸送入反应器中水解。

•把水解物送入酯化反应器中与甲醇反应。

•把硫酸氢铵分出后,粗酯送入蒸馏塔,塔底获精酯。

•再将精酯送入第二蒸馏塔,加热分解,塔底得稀乳酸,经真空浓缩得产品。

乳酸制备与提取实验报告

乳酸制备与提取实验报告

乳酸的制备和提取玉米原料液态发酵制备乳酸(一)1.实验目的了解乳酸发酵原理及发酵过程,掌握乳酸液态深层发酵及分析、提取方法。

2.实验原理乳酸细菌(干酪乳杆菌)发酵法生产乳酸的代谢途径被认为是: 同型乳酸发酵,在同型乳酸发酵过程中,乳酸是葡萄糖代谢的唯一产物,采用的是糖酵解(Embden-Meyerhof-Parnan Parthway, EMP)途径,如图所示。

经过这种途径,1moL葡萄糖可以生成2moL乳酸,理论转化率为100%,但由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有其它生理活动存在,实际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一般转化率在80%以上者,即视为同型乳酸发酵。

C6H12O6 EMP途径2CH3COCOOH 乳酸脱氢酶2CHCHOHCOOH + 2ATP 2(ADP+Pi) ANDH+H3.实验装置及流程(1)实验装置与材料:①实验装置:恒温培养箱,高速离心机(4000~6500r/min)。

②菌种: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rhamnosus)CICC 6013③材料:玉米粉,淀粉酶。

MRS培养基。

④器皿:15mL试管,50mL三角瓶,200mL烧杯,离心管若干。

⑤试剂:葡萄糖50g,蛋白胨l0g,酵母膏10g,乙酸钠0.5g,柠檬酸二铵0.2g,, K2HPO4 0.2g,, MgSO4·7H2O 0.2g,MnSO4·4H2O 0.01g,FeSO4·7H2O 0.01g,蒸馏水1L,灭菌前pH6.5;CaCO3 ;硫酸;43g/L NaOH;0.05mol/L EDTA;钙紫红素指示剂;无水硫酸钠;滴定管。

(2)实验流程:保藏菌株→活化菌株(液体试管)→50mL三角瓶恒温培养液体发酵。

4试验步骤及方法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接种环挑取1接种环的菌体,接入10mL的液体MRS培养基内,37℃厌氧培养24h。

用无菌吸管,吸取5mL培养好的菌体接入50mL液体培养基内,37℃培养48h。

乳酸提纯浓缩系统处理乳酸优势显著

乳酸提纯浓缩系统处理乳酸优势显著

乳酸提纯浓缩系统处理乳酸优势显

乳酸,是世界上应用广泛的三大有机酸之一,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乳酸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化工等领域。

1)具有有很强的防腐保鲜功效,在果酒、饮料、肉类、食品加工、贮藏上,具有调节pH值、抑菌、延长保质期、调味、保持食品色泽、提高产品质量等作用;
2)在医药行业可广泛用作防腐剂、载体剂、助溶剂、药物制剂、pH 调节剂等;
3)乳酸在发酵工业中用于控制pH值和提高发酵物纯度;
4)光学纯度高达99%以上的乳酸,在农药方面可用于生产缓释农药,例如除草剂,具有对农作物和土壤无毒无害且高效的特点。

传统乳酸的生产工艺:
采用发酵法制取乳酸主要途径是糖在乳酸菌作用下,调节pH值5左右,保持大约50或60dm,发酵三到五天得到粗乳酸。

一般以玉米、大米、甘薯等淀粉质为原料。

传统的生产工艺为:
传统工艺采用死端过滤处理乳酸发酵液,只能部分去除发酵液中的不溶性固体,无法去除可溶性的蛋白、色素等大分子物质及小颗粒固体,因此滤液质量差、纯度低;加入的大量变性剂、助滤剂普遍存在于滤渣中,处理难且处理成本高。

膜分离技术精制乳酸的优势

膜分离技术精制乳酸的优势

膜分离技术精制乳酸的优势
2020年8月13日
乳酸有很强的防腐保鲜功效,可用在果酒、饮料、肉类的保存中。

调味料方面,乳酸独特的酸味可增加食物的美味,在调味品中加入一定量的乳酸,可保持产品中的微生物的稳定性、安全性。

膜分离技术精制乳酸的优势:
1、提高了过滤效果和速度,且操作简单、可长期稳定运行;
2、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发生相变和添加助剂;
3、膜法处理工艺,既省去了后续繁琐的处理工艺,又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减轻环保负荷;
4、膜过滤系统为全自动过滤控制,可实现连续运行,使用寿命长,大大降低企业生产、维护成本。

膜分离技术在乳酸精制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发酵液的除杂和乳酸精制,前者主要采用超滤和微滤过程,后者则采用纳滤、反渗透或电渗析过程。

减轻了工艺的负担,提高回收率,以此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德兰梅勒利用膜分离技术为生物制药、食品饮料、发酵行业、农产品深加工、植物提取、石油石化、环保水处理、空气除尘、化工等行业提供分离、纯化、浓缩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高度差异化需求。

帮助客户进行生产工艺的上下游技术整合与创新,帮助企
业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减少单位消耗、提供产品质量、清洁生产环境,助力企业产业升级。

我国乳酸的生产技术及研发状况

我国乳酸的生产技术及研发状况

・ *)・
我国乳酸的生产技术及研发状况
刘! 喆
(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 郸城! "##$%& )
摘! 要: 介绍了我国乳酸行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和研发状况, 综述了乳酸的主要生产方法 ( 化学合成法、 酶法合成、 发 酵法) , 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点评, 详细点评了乳酸发酵法生产, 并对乳酸发酵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乳酸 ;发酵法 ;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近年来随着发酵技术的飞速发展乳酸新的发酵技术和分离技术不断涌现如糖清液高浓度发酵技术低温酸解管式连续反应技术膜萃取分离乳酸技术双极膜电渗析等这些新技术使得乳酸生产的方法研究不断更新极大地推动了乳酸行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技术虽然效率较高但往往需要与其它技术相集成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第D 期 ( 上) ! ! ! ! ! ! ! ! ! ! ! ! ! ! 刘喆: 我国乳酸的生产技术及研发状况
・ 3$・
河南化工 # # # # # # # # # # # # # "&!& 年# 第 "’ 卷 04565 10478169 85:;<=>?
合应用于 ! ! 乳酸的研究中, 以提高 ! ! 乳酸产量、 降低成本。 ! " "# 国内 !" $ 乳酸、 " $ 乳酸的生产现状 #$$% 年以前, 我国 " ! 乳酸规模化生产技术尚 未获得突破, 生产的乳酸主要为 !" ! 乳酸, 生产工 艺采用间歇发酵法, 主要以玉米和薯干淀粉为原料, 多数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 产品档次低、 光学纯度不 高。自 #$ 世纪 &$ 年代初, 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和企 业开始致力于 " ! 乳酸的研究, 大部分都是采用霉 菌为菌种。自然界中可产生乳酸的微生物很多, 但 产酸能力强, 在工业上能广泛应用的主要有霉菌中 的根霉属、 细菌中的乳酸菌类、 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 菌。其中一些科研单位在细菌法和霉菌法生产 " ! 乳酸的研究中获得了一定的突破, 但研究多处于实 验室小试或中试阶段。#$$% 年河南金丹乳酸科技 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先实现了 " ! 乳酸规模化生产, 产量达到 ’$ 万 ( ) *, 采用细菌法生产 " ! 乳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酸的分离精制技术工艺对比
传统乳酸的分离精制工艺与膜分离技术的对比如下:
在传统的工艺中,两次采用了板框过滤进行料液中固液的分离。

板框是典型的死端过滤过程,主要是靠在滤布上形成的滤饼层进行过滤,只能部分的去除料液中的不溶性固形物(菌丝体、原材料、变性蛋白等),而对于可溶性的蛋白、色素等大分子物质及部分微小的固体,不能去除。

因此,滤液质量差,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蛋白等杂质,由于可溶性的蛋白的存在会在后续的工艺产生大量的乳化,给产品的分离纯化带来一定的困难。

根据乳酸的原有工艺,结合膜过滤的特点,技术改良后生产工艺为:
发酵→中和→板框过滤→超滤膜→酸解→板框过滤→纳滤膜脱色提纯→浓缩→成品
能够彻底去除蛋白和大分子的色素,使滤液澄清,减轻后续工艺的负担,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后续工艺的收率,并提升产品的质量。

采用UF超滤工艺后,发酵液不需要添加絮凝剂和助滤剂,降低生产成本。

UF超滤浓缩液因不含絮凝剂和助滤剂,干燥后可做成饲料,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效益。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乳酸的分离精制技术工艺对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