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布置好数学课堂作业
合理布置数学作业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合理布置数学作业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537a8c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0.png)
合理布置数学作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布置数学作业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合理布置数学作业,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明确作业的目标和要求合理布置数学作业的第一步是明确作业的目标和要求。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每个作业的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作业要求应该具体明确,要求学生进行正确的计算、分析和判断,同时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数学作业应该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巩固和拓展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作业的难度应该适中,既能够挑战学生,又不至于过于困难,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三、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应该注意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题型和题量。
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提高要求,以挑战他们的能力;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巩固性的题目,帮助他们温故而知新。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调整题目,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数学作业不仅可以是学生进行个体学习的机会,还可以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合作探究的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及时批改和反馈数学作业完成后,教师应该及时批改和反馈。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个别讲评,指出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集体讲评,给全班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启发。
及时的批改和反馈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https://img.taocdn.com/s3/m/6ead39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1.png)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数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教师日常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掌握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数学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目的、要求以及具体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建议。
一、数学作业布置的目的与要求数学作业布置是为了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应该明确以下目的和要求:1.巩固知识:数学作业应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旨在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点,并提供一定的练习机会。
2.培养能力:数学作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3.合理安排:数学作业的内容和难度应适当,不宜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安排,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1.合理安排数量:数学作业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兼顾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能力水平,合理安排每次作业的数量。
2.注意多样性:数学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包括基础练习题,也可涉及综合性问题,如应用题、拓展题等。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设置合理截止日期:数学作业的截止日期应合理设置,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作业,并可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
三、数学作业批改的原则与方法数学作业批改是对学生完成的数学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反馈:数学作业应该及时批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2.全面评价:数学作业批改不仅要关注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解题方法、逻辑思维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3.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或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提高能力。
4.鼓励与激励: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应注重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树立自信。
小学数学作业要怎么科学布置
![小学数学作业要怎么科学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f584e87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4.png)
小学数学作业要怎么科学布置作业是学校教学的有效延伸环节,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是反馈有效教学和实施因材实教的重要参照,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重要手段。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科学布置批改小学数学作业一、作业布置要做到以下五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
教师布置作业内容必须依据“新�n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针对性原则。
布置作业应根据学生情况和存在问题,适当设计,有针对性的布置,要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促使他们认真、积极、创造性的完成作业,要通过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层次性原则。
作业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层层递进,逐步提高。
另一方面,可以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分层布置作业,即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难度梯度布置作业。
4.多样性原则。
要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发挥个人才智的快乐,必须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经常变换作业的性质和形式,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完成作业的兴趣。
5.互动性原则。
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念:作业必须学生独立完成。
变部分独立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作业布置的要求1.内容要精选。
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
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明确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
小学数学要明确提出作业书写格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要求要明确。
教师布置的作业,应明确规定完成时间,对较难的题目应向学生作适当的提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但不能越俎代庖。
布置作业要有全局观念,严格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
3.数量要适当。
作业的难易要适度,主要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提倡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的题目,所有学生应统一要求;选做题、提高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鼓励他们冒尖。
合理布置数学作业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合理布置数学作业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f01f7b5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c.png)
合理布置数学作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布置数学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将从数学作业的布置、要求和反馈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合理布置数学作业。
一、数学作业的布置1.合理分配时间:数学作业不应该太多或太少。
太多的话会负担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太少的话不利于巩固知识。
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准确估计学生需要的时间。
一般来说,初中生每天应该花费至少30分钟,高中生每天应该花费至少1小时。
2.有目的性:数学作业应该有清晰的目的和方向。
要让学生知道这次作业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布置。
3.差异性:学生的差异性需要考虑到。
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他们需要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
最好的方法是,标识出作业的难度(简单、中等、困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化布置作业。
二、数学作业要求1.关注思维过程:在作业要求中,除了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还应该着重强调思维过程,例如,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进行证明等。
2.关注学习方法:不仅仅是学生自学数学的方法,还应该让学生在作业中探索方法。
例如,如何利用图形、表格、公式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如何利用一些技巧和规则解决求和、求积、求极限等数学问题。
3.关注反思和总结:作业要求应该包括反思和总结。
让学生评估自己的做题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补充知识点和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在不同的问题中进行应用。
1.及时反馈:及时反馈非常重要。
老师应该在作业布置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反馈作业成绩,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解释和讲解。
时刻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成绩,有助于学生养成一种好习惯。
2.详细反馈: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详细的反馈。
对于做错的题,老师要解释为什么做错了,并讲解正确的解题思路。
对于做对的题,老师应该对学生正确的方法予以确认和强调。
课堂布置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与布置的方法与要点
![课堂布置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与布置的方法与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1e39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c.png)
课堂布置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与布置的方法与要点数学作业的布置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布置数学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布置方法和要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工作。
一、与课堂内容相符在布置数学作业时,首先需要确保作业与当天课堂内容相符。
作业应该与教学目标一致,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作业的内容可以是课堂练习题、课后习题或者拓展题等形式,但都要求与当天所学内容密切相关。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适度难度与数量作业的难度和数量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一方面,作业的难度不能太低,否则学生不能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无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作业的难度也不能太高,以免学生无法完成,导致学习动力下降。
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负担,合理安排作业的数量,避免给学生过多的压力。
三、多样性与综合性数学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布置,可以培养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的形式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等,既有计算题也有理论题,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
此外,作业还可以涉及到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明确要求与目标在布置作业时,教师需要明确作业的要求和目标。
作业的要求应该清晰明确,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去做,避免产生困惑。
同时,教师还需要说明作业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这个作业的重点是什么,应该着重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及时反馈与检查作业布置完成后,教师需要及时对作业进行检查并给予反馈。
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检查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结课堂布置小学数学课堂作业需要考虑作业与课堂内容的相符性、适度的难度与数量、作业的多样性与综合性、明确的要求与目标以及及时的反馈与检查。
数学作业布置策略
![数学作业布置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392b37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2.png)
数学作业布置策略一、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布置数学作业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
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作业表现以及诊断性考试等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掌握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基础,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二、合理设置作业难度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需要合理调整作业的难度。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基础性较强的题目,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
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作业的难度,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确定作业的类型数学作业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
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需要明确作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作业类型。
例如,在学习数列时,可以设计计算题来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学习几何时,可以设计一些证明题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注重作业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些与绘图、建筑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五、鼓励学生互助合作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将一些较难的题目设计成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思考题或讨论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六、定期布置课外拓展作业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以定期布置一些课外拓展作业,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或者通过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文章,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需要及时批改作业并给予反馈。
可以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给予适当的解释和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正。
同时,对于作业完成得好的学生,也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激励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技巧与方法
![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技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750b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a.png)
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技巧与方法在教学工作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对学生的学习非常关键。
因此,掌握一些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技巧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技巧与方法,帮助教师在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过程中更高效地指导学生。
一、数学作业布置的技巧与方法1.明确目标与要求:在布置数学作业之前,教师应该明确作业的目标与要求,确保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
同时,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合理安排时间:布置作业时,教师需要合理安排作业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
同时,可以提前告知作业的截止日期,以提醒学生合理规划时间,不要出现拖延或临时抱佛脚的情况。
3.综合素材与案例:作业的布置可以从教材中选取相关的练习题,也可以结合教学案例,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创新:在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挖掘问题的多种解法。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设计新颖的数学游戏、编写有趣的数学小故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数学作业批改的技巧与方法1.分析评价:在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时,教师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答题过程、答案的准确性以及解题思路的合理性等因素。
同时,可以在作业上批注错题的具体原因和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及时反馈:批改作业后,教师应尽快将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
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讲解、面对面的辅导或是书面的反馈等方式进行。
及时的反馈可以让学生及早了解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避免错误的扩散和定型。
3.设立奖惩机制:为了激励学生的积极上交作业,可以设立一定的奖惩机制。
例如,采用班级作业完成率竞赛、作业得分排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4.积极引导:在批改作业时,教师要注重积极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对错误进行反思,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
![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74f4fe5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f.png)
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新旧知识的勾联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反馈了课堂教学效果是否理想。
而目前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仅仅“为布置而布置”,出现课后作业与教学目标脱节、题量太多或太少、内容偏难或偏易等现象,让学生对课后作业产生“不想做”的厌烦心理及“不会做”的畏难情绪。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从课堂教学实情出发,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认知特点,同时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认识不足,以及没有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布置作业。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布置小學数学课后作业。
一、布置层次化的作业大教育家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而课后作业布置的层次化正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有效体现: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不同。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班级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根据学生所在层次对其布置层次化的作业,确保全体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比如,针对基础比较薄弱且学习兴趣不强的学生,可以在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以知识巩固为主的基础类的作业的同时,略微布置一些在其学习水平之上的课后作业,让其在巩固好课堂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能力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成绩偏中上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具有综合性的课后作业,同时布置部分相应知识拓展类的题目,从而培养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而对于那些不需要教师“操心”的学生,则可以布置诸如思维训练、能力强化等题目,并要求这部分学生能对课后作业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方案,从而让其学习能力达到飞跃提升的目标。
二、布置多样化的作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道: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7efbda9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1.png)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数学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培养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成为了每位老师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数学能力。
一、明确任务目标在进行数学作业布置前,老师首先需要明确任务目标。
数学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明确任务目标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制定相应的作业内容和要求。
例如,确定作业的主题、难度适度、涉及到的知识点等。
二、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作业时间的合理安排是进行有效数学作业布置的重要环节。
过长的作业时间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和无聊,而过短的作业时间则可能不能充分巩固知识。
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可以考虑将数学作业分成几个阶段,逐步展开,以便学生可以适应并完成作业。
三、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单一的作业形式可能导致学生对作业缺乏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作业布置时应尽量多样化作业形式。
可以包括课后习题、练习册中的题目、实际问题应用等。
同时,也可以引入游戏、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作业。
四、提供明确指导和解答方式对于一些较难的作业题目,学生可能会遇到困惑或不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老师可以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解答方式。
可以在作业布置中给出一些参考答案或解题思路,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
此外,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数学工具或软件,以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五、定期检查和反馈数学作业布置完成后,老师需要及时进行作业的检查和反馈。
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并针对性地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进一步巩固的知识点。
定期检查和反馈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又可以激励学生努力提高。
六、积极鼓励和激励学生在进行数学作业布置时,老师应积极鼓励和激励学生。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https://img.taocdn.com/s3/m/c3eaff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1.png)
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地布置数学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
一、明确目标和要求在开始布置数学作业之前,教师应该明确作业的目标和要求。
作业的目标可以是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拓展。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合理设定作业要求,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
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果。
二、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数学作业的核心是练习题,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应该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布置。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集中精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习效果。
三、合理安排作业的难度和数量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应该合理安排作业的难度和数量。
作业的难度和数量应该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让学生感到过于轻松,也不能给他们增加过多负担。
作业的难度和数量应该根据班级整体情况和学生个体的特点来确定,确保对每个学生都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四、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和解题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作业,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和解题方法。
这些资料和方法可以是教材上的相关知识,也可以是教师自己整理的辅助材料。
通过提供参考资料和解题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五、及时批改和反馈数学作业完成后,教师应该及时批改和反馈。
批改是对学生作业的认真检查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及时改正。
反馈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评价和指导,可以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相应的建议和解释。
及时批改和反馈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作业布置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一些题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数学作业布置方式
![数学作业布置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993ef1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9.png)
数学作业布置方式数学作业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布置数学作业成为一项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数学作业的布置方式,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明确目标布置数学作业前,教师应明确作业的目标。
数学作业既应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
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目标,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数学作业。
二、结合教学内容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引入新知识时,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细化题目数学作业题目应尽量细化,避免过大、过广的题目。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同时,细化题目还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四、区分难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可以有意地设置难度不同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挑战性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适当减少一些难题,并提供更多的辅导。
五、注重思维训练数学作业布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了传统的计算题,还可以设计一些思维性较强的问题,鼓励学生动脑思考。
例如,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增加趣味性数学作业的布置应尽量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故事等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合理安排时间数学作业的布置应合理安排时间,避免给学生过多的负担。
学生课后已经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在课堂上,应给予他们适当的休息。
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进度,不宜延长作业时间过长。
如何布置数学作业
![如何布置数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92679b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0.png)
如何布置数学作业布置数学作业是一项需要仔细计划和组织的工作。
通过合理的布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关于如何布置数学作业的一些建议:1.明确作业目标:在布置作业之前,需要明确作业的目标。
作业的目标应该与学习目标和教学大纲相符合。
确定目标可以帮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完成什么,也使教师能够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适量和合理选择题型:在选择作业题型时,应考虑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
题型可以多样化,例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等。
同时,要确保题量适中,既要挑战学生,又不让他们感到过于困难。
3.考虑学生背景和兴趣: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背景和兴趣。
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分步和渐进设计:根据难易程度和复杂度,将作业分为几个部分,逐步增加难度。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布置作业前要确保学生已在课堂上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考虑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开始作业,以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寻求帮助。
6.注重练习和应用:数学作业应着重练习和应用。
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解题能力。
应用题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7.留有适当的时间:要合理安排作业布置和截止日期。
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来完成作业,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思考和解答问题。
同时,要及时检查和评价作业,及时反馈给学生。
8.个性化辅导:对于一些需要额外辅导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作业。
这些作业可能更具挑战性,也可能更加深入地涉及其中一知识点。
通过个性化的辅导,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促进整体学生群体的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布置数学作业应考虑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注重练习和应用,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并提供个性化辅导。
老师要如何布置小学数学作业
![老师要如何布置小学数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400a7a5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2.png)
老师要如何布置小学数学作业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和理解的学科,通过布置恰当的数学作业,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老师布置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方法。
一、设计多样化的作业题目作业题目应该涵盖课堂所学知识的不同方面,如基础概念、运算能力、逻辑思维等。
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以提供更丰富的练习机会。
此外,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思考题或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二、明确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在布置作业时,老师应当明确作业的要求和目标。
作业要求可以包括完成题目的数量、所需时间、使用工具或方法等。
此外,老师还应给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为学生合理安排作业完成的时间,并避免过分延长作业时间,造成学生的疲劳和消极情绪。
三、提示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当布置较难的作业题目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例如,可以给出一些相关的例子或提示,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四、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数学作业也可以成为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互相讨论,比较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差异,从中学习和借鉴。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作业,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学习彼此的方法和答案。
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在批改作业时,老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可以明确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建议。
此外,老师也可以将一些学生的优秀作业在课堂上展示,给予表扬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六、布置适量和有针对性的作业数学作业的量应当适当控制,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太多的作业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和疲劳,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太少的作业则难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作业也应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进行差异化布置,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的机会。
如何科学地布置数学作业
![如何科学地布置数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0221838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49.png)
如何科学地布置数学作业作业设置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避免布置机械、重复、乏味、低效的数学作业,优化数学作业的设置。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一、课堂作业的内容要少而精。
1,家庭作业的量要少。
一题、两题,课余练一练起到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2、内容要精。
布置的作业每一题都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也就是说要练到点子上,不做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做的练习都要有代表性。
3、要有针对性。
既要针对课堂的重点、难点布置家庭作业,又要针对学生掌握得不太好的内容加强训练。
在作业布置时,我经常把作业的形式设置为三类题目。
第一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第二类是基础题,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第三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扎实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在多层次的作业里,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使每位学生都是成功的实践者。
二、家庭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家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养成认真、独立、珍惜时间等好习惯),一些创造性的作业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老师可以透过家庭作业反馈教情、学情,对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科学合理地布置和对待家庭作业对巩固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终生发展意义重大。
以往一说到作业,人们便想到了用笔在作业本写书面作业。
而今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作业形式上也可谓“百花齐放”了,作业本、写字等已不是作业的象征了。
需要作业本的作业只是作业的形式之一。
低年级数学课后作业布置方式
![低年级数学课后作业布置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ed6d5d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9.png)
低年级数学课后作业的布置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基础练习:针对课堂所学内容,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实践应用: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3. 小组合作: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4. 个性化拓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设计一些个性化的拓展任务,让学生在拓展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布置低年级数学课后作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作业量要适当,不要过多或过少。
2. 作业难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3. 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不要单一枯燥。
4. 作业评价要及时、客观、公正,不要拖延或敷衍。
5. 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不要忽略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6. 作业订正要及时、全面,不要让学生留下疑问和困惑。
7. 作业辅导要耐心、细致,不要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无助。
8. 作业奖励要合理、公正,不要让学生感到不公和失望。
综上所述,低年级数学课后作业布置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所学知识,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教师也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份作业,及时评价、批改和辅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如何布置好数学课堂作业
![如何布置好数学课堂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2e8d947dd36a32d737581b8.png)
分钟里,分钟,要在这4040 在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以及课堂作业的练习与反馈,时间是很紧张的。
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天天布置数学作业,又要及时批改,这样一来,学生陷入了作业的海洋中,教师一天也陷入作业堆中,苦不堪言。
课堂作业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环,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课堂作业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
合理的联系生活实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因此,设计好课堂作业可以为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平时的教学,结合新课标,课堂作业应做好以下几点:一、突出层次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活动发展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教师作为作业设计的策划者,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做自己的“练习” 。
实践证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于相同的练习都能承受。
因此,练习设计需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以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得到主动发展。
例如在四年级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设计了这样一组有层次性的课堂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45 X 28+28 X 55;25X (40+4)。
第二层次(变式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125X 88;99X 101-99 ; 134X 26+134X 25+134X 49。
这一层次中的第一题需要学生将数先进行合理分拆;第二题属于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的,需要将题补充完整后再进行简便计算;第三题利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推广。
第三层次(提高题)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13X 36+12X 36)X 4; 53X 64+37X 53。
数学课堂作业如何有效分层布置例子
![数学课堂作业如何有效分层布置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c7bdf55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6.png)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效的数学作业分层布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以下是数学课堂作业如何有效分层布置的例子:1. 知识点明晰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巩固的知识点进行分层布置。
针对初中生学习二次根式时,可以将作业分为求二次根式的值、化简二次根式、加减乘除二次根式等不同的难度层次。
2. 难度递进有效的分层布置作业需要考虑到难度的递进性。
对于学习代数方程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一步方程开始布置作业,逐渐增加到两步甚至多步方程,让学生逐步提高解题的能力。
3. 充分巩固分层布置的数学作业应该充分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学习几何的学生可以通过练习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来巩固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些涉及到几何相关定理证明和推理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拓展延伸除了巩固基础知识外,分层布置的数学作业还应该设置一定数量的拓展延伸题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学习概率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应用题,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概率知识进行解答。
5. 合理时间安排在分层布置数学作业时,老师应该合理安排作业的时间,使得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留有一定的复习和自主学习时间。
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作业负担,避免设置过多过难的作业。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分层布置数学作业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作业布置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各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重视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让学生在解题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的热情。
6. Differentiated AssignmentsAnother effective way to implement layered assignments in mathematics class is through differentiated assignments. Differentiated assignments involve providing different tasks or activities based on students' varying abilities, learning styles, and interests. For example, for a topic like fractions, teachers can provide different levels of problems and activities for students to choose from, catering to both struggling learners and those who need a more challenging task.7. Peer Tutoring and CollaborationLayered assignments in mathematics can also incorporate opportunities for peer tutoring and collaboration. Students who grasp concepts quickly can be encouraged to help their peers who may be struggling with cert本人n topics. This not only 本人ds in reinforcing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but also creates a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8. Self-assessment and ReflectionIn the context of layered assignments, self-assessment and reflectio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Afterpleting their assignments, students can b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reflect on their work and self-asses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This encourages students to take ownership of their learning and provides insights for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on areas that may need further reinforcement.9. Formative AssessmentFormative assessment is an essentialponent of effective layered assignments in mathematics. Through formative assessment, teachers can evalua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concepts and identify areas that require additional support. This allows for timely intervention and the adaptation of future assignments to address specific learning needs.10. Real-world ApplicationsLayered assignments in mathematics can incorporate real-world applications to make learning more meaningful for students. For instance, when teaching about proportions, teachers can design assignments that require students to apply the concept to practical scenarios, such as cooking recipes or scale models. This not only enhances students' engagement but also illustrates the relevance of mathematical concepts in everyday life.11.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Utilizing technology can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layered assignments in mathematics. Teachers can incorporate online platforms, educational apps, and interactive software to provide additional practice and resources based on individual student needs. This allows for a more person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can cater to diverse learning paces and styles.12. Ongoing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and Parents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layered assignments in mathematics also involves ongoing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and parents. Teachers can provide feedback to students regarding their performance on layered assignments and discuss areas for improvement. Furthermore, m本人nt本人ning openmunication with parents allows for a collaborative effort in supporting students' learning at home.13.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Fo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layered assignments,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is essential. This includes providing teachers with tr本人ning and resources on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formative assessment techniqu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to support layered assignments effectively.By implementing the aforementioned strategies and considerations, educators can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layered assignments in mathematics. This approach not only supports students in mastering mathematical concepts at their own pace but also fosters a positive and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caters to the diverse needs of students.Ultimately, effective differentiated and layered assignments in mathematics empower students to develop a deeper and more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al concepts, fostering their confidence and enthusiasm for the subject. As educators continue to refine and implement these strategies, they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mathematical proficiency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mong their students.。
合理布置数学作业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合理布置数学作业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ac436f1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3.png)
合理布置数学作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作业是教师和家长交流的桥梁,也是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合理布置数学作业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合理布置数学作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明确作业目的和要求合理布置数学作业首先要明确作业的目的和要求。
作业目的可以是巩固学习内容、拓展学习思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作业要求可以包括完成时间、必做题目数量、正确率要求等。
明确作业目的和要求可以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精确完成作业,同时也使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区分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的数学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分不同层次的作业。
对于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拓展题和思考题,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对于掌握较弱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巩固题和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区分不同层次的作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思维方法和解题过程数学不仅仅是记忆公式和进行运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过程。
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路和方法,而不仅仅看重答案的正确与否。
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题、分析题和解决思路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思维方法和解题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保持作业的连续性和适量性数学作业应该有一定的连续性和适量性。
连续性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节奏,促使他们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跟前面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或复习题,使学生能够不断复习和回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适量性则是指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和难度,避免过多作业对学生的负担过重,影响学习效果。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作业量,确保作业的质量和学习效果。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数学作业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技巧与方法
![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技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a337c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a.png)
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技巧与方法数学作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布置和批改数学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技巧与方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一、数学作业布置的技巧1. 明确目标和要求:在布置数学作业之前,教师应该明确作业的目标和要求。
这可以通过与教学大纲和教材对齐来实现。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进度,合理确定作业的难度和数量。
2. 清晰明了的指导: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清晰明了的指导。
这包括提供必要的范例和解题策略,解释作业的要求和预期结果,以及强调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3. 多样化的题目类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题目类型。
这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等。
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4. 合理安排时间:数学作业的布置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时间安排。
教师应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作业,避免作业过多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
二、数学作业批改的技巧与方法1. 及时反馈:数学作业的批改应该及时进行,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和评价。
这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
2. 给予积极的评价:在批改数学作业时,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3. 指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在批改数学作业时,教师应该准确指出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适当的改正方法和建议。
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4. 注重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不同的困难和问题。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注重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5. 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批改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何科学布置批改小学数学作业
![如何科学布置批改小学数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ef0357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8.png)
如何科学布置批改小学数学作业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每天需要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
有时候,我发现只是匆忙地将一串得分和错题标在纸上并不足以帮助学生真正解决问题。
我开始意识到,科学的布置和批改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我在布置和批改小学数学作业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一、布置数学作业1. 明确作业目的:在布置数学作业之前,我首先要明确的是每个作业的目的。
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还是为了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或者是为了让他们体验数学的乐趣?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更好地选取内容和进行布置。
2. 精选习题:在布置作业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阶段选取一些精选的习题。
这些习题必须符合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并且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作业任务。
如果习题太过难易度太高,学生可能会感到挫败甚至失去信心。
相反,如果习题太过简单,学生就会觉得浪费时间,那么作业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3. 多样化题型:我会在作业中添加多样化的题型,比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应用题等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题型,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适量数量:我认为作业的数量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作业量太大,学生可能会感到厌烦和疲惫,做作业的兴趣就会降低。
相反,如果作业量太少,学生就会觉得没有意义。
因此,我会根据不同的作业目的适当安排作业数量,一般不会超过20道题。
5. 定期点评: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我会定期进行点评。
这个点评可以是上课时的简短讲解、在课余时间与学生单独沟通或者在班级内定期公布好的作业答案。
我希望学生通过这个点评,能够对自己的错误得到深入理解并予以修正。
二、批改数学作业1. 及时批改:一个好的批改工作应该在学生提交作业后2-3天内完成。
这种及时的批改能够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也能让学生接受指导的时间更长,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2. 着重定位:当批改学生作业时,我们要着重定位错误的位置,而不仅仅是圈出一个数字或表示“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要在这40分钟里,
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以及课堂作业的练习与反馈,时间
是很紧张的。
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天天布置数学作业,又要及时批改,这样一来,学生陷入了作业的海洋中,教
师一天也陷入作业堆中,苦不堪言。
课堂作业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环,是课堂教学的继
续和延伸,课堂作业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
的高低。
合理的联系生活实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
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因此,设计好课堂作业可以为
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平时的教学,结合新课标,课堂作业应做好以下
几点:
一、突出层次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活动发
展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的核
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教师作为作业设计的策
划者,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
做练习的主人,做自己的“练习”。
实践证明,并不是每
一个学生对于相同的练习都能承受。
因此,练习设计需考
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的设计
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以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
引
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每一位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得到主动发展。
例如在四年级
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设计了这样一组有层次性的课堂
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45×28+28
×55;25×(40+4)。
第二层次(变式题)简便计算下列
各题:125×88;99×101-99;134×26+134×25+134×49。
这一层次中的第一题需要学生将数先进行合理分拆;第二
题属于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的,需要将题补充完
整后再进行简便计算;第三题利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推广。
第三层次(提高题)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
(13×36+12×36)×4;53×64+37×53。
这两题都是需要
进行两次简便计算题,第一题中就需要先在括号内进行乘
法分配律再结合乘法结合律进行第二次简便计算;第二题
就需要先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到101×53,第二次利用乘法分
配律简便计算。
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在新授课后的课堂练
习中,夯实基础,灵活掌握新知,尝到了成功的欢乐。
作
业有了层次,学生就有了选择,有了知识的坡度,教学也
就有了针对性,因材施教也就可以落在实处。
二、突出多样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单一的练习设计很容
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
因此,在作业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学
生的兴趣,进行多样练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业设计
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
使操作演示,还可以是展示创作成果等。
如在学生学习了
长方形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根据特征填空,也可以让学
生摆长方形、画长方形等。
三、突出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的。
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培养
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加
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所谓开
放性练习,指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需要接替者
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勇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
一些知识点上。
所以开放性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
向创新。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了长方形的周长后,设计了
这样的练习: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00米,宽80米,沿边
线铺设了一圈跑道。
如果让你在跑道上跑步,你想怎么跑?能跑多少米?由于学生是问题情境中的主角,给了自己自
主选择的空间,学生兴趣浓厚,思维积极主动,解题的策
略自然丰富多彩。
四、突出实践性
新课标明确规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
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
学的没有任何情景的学习。
应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情境
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习数学,
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再者,“纸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为此,数学练习设计
应突出实践性,如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就应让学生想
办法算一算书本、课桌、板凳面等的面积。
总之,数学作业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实
际生活环境,使“数学生活化”。
但是有时由于时间不多,教师要学会变通,突出作业的多样性,开放性与层次性,
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