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
《资本论》选读教学效果分析
分析
汇报人:
2024-01-14
• 《资本论》选读教学概述 • 学生对理论掌握程度分析 • 课堂互动情况分析 • 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 结论与展望
01
《资本论》选读教学概述
《资本论》简介
• 《资本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经济、政治和社会历 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和系统阐述的 重要著作。它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运行 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和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提 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方法。
对教师来说,他们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此外,他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方法。许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方法,无法 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从而影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措施和建议
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内容设计。在《资本论》选读课程中增加 实践教学内容,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应用所学知识。
加强教师实践经验的培训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师需要 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 实际问题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资本论》选读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资本论》的基本理论
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资本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其精髓和核心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资本论》选读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引 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G'-- D.WG-W'-- C.GG-W- B.WW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3.举例说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4.《资本论》全书的结构..5.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要从商品开始6.马克思是怎样从交换价值这一现象出发揭示出其中隐藏的价值的秘密的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8.马克思是如何分析简单价值形式的9.怎样理解交换过程的矛盾10.马克思是如何回答“困难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11.《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与第二章的区别与联系..12.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与价格标准职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3.如何理解价格形式所包藏的量和质的矛盾14.为什么说GW 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15.《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的中心内容及理论结构..16.《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货币理论..17.货币与资本的区别..18.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19.劳动过程作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具有什么特点..20.资本各要素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21.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22.什么是超额剩余价值它同相对剩余价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3.为什么只关心生产交换价值的资本家总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换价值24.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25.怎样理解剩余价值的自然基础与社会条件26.马克思是怎样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27.什么是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有什么作用28.怎样理解资本主义人口规律29.马克思是怎样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的30.资本原始积累同资本积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五、论述1.试述《资本论》的方法及现实意义..2.试述《资本论》的现实意义..3.试述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4.试述《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5.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6.试述《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7.试论述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8.试述《资本论》中关于资本张力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9.试述《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内容..10.试述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二部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②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社会使用价值;它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劳动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①使用价值是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二因素之一..②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使用价值;因此受到人的主观评价..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有质和量的规定;不同质的使用价值由具体劳动创造并体现着社会分工..④使用价值构成人类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①不同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商品价值的必然的表现形式..②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③一个商品的价值不能自己表现出来;而只能通过交换由一定量的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来间接表现;即通过交换价值来表现..④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之一;具体劳动的对称..②撇开或舍象了各种具体劳动形态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③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一种属性;它创造商品的价值..5.①价值实体是凝结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②不同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交换;表明它们有等量的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如果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各种劳动也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在商品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是抽象人类劳动凝结所形成的价值..③因而;抽象人类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6.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7.①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②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商品的价值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地表现出来..因此;价值表现的两极实际上是价值被表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的外部表现..③价值形式从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开始;经过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8.①商品价值表现的两极之一;或在价值表现中;价值被表现的商品所处的地位..②商品的价值对象性完全是社会的;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这样;在价值表现中;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就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其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9.①商品价值表现的两极之一;相对价值形式的对称..②即作为其他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能够和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商品所取得的特殊价值形式..③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即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的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10.①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②商品的价值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在交换中;充当价值现材料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是等价物;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其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共同构成价值表现形式..最初的价值形式是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随着交换关系的扩大;形成了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当交换发展到将一种商品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材料时;就形成了一般价值形式..被分离出来的商品是唯一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因此成为一般等价物..③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当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成为货币..11.①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在进入交换过程之后就表现为交换过程的矛盾..②一方面;商品生产者要通过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因此交换对他是个人过程;但另一方面;他又要通过交换实现自己的商品的价值;使其为社会所承认;因此交换对他又是一般社会的过程..但同一过程不可能同时对一切商品所有者既是个人的过程;又是一般的社会的过程..③这就是交换过程的矛盾;它表明商品世界缺少一个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从而使一切商品的全面交换成为不可能..12. ①货币的职能之一;为商品界提供表现价值的材料..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这是货币的第一个职能;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货币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有价值..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是物化的人类劳动;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因此能够用一个特殊商品来计量自己的价值;这个特殊商品就成为它们共同的价值尺度或货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或货币形式..商品的价格或货币形式;同商品的物体形式不同;只是观念的或想象的形式..13.①商品内在矛盾借以实现和解决的运动形式;即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再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的过程;公式为W-..②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是第一形态变化;再由货币形态转化为W-G商品形态是第二形态变化..③商品形态的总变化表现为商品流通..商品形态变化是由商品内在矛盾引起的..这个矛盾的发展最终外部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于是商品交换便采取了商品形态化变的形式..14.①决定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②按这一规律;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由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决定..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如果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不变;则流通中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③在信用关系普遍化的条件;需要用货币来媒介的商品价格总额是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减去廷期支付的总额;加上到期支付的总额;再减去互相抵消的债务总额..④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纸币的发行量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属货币的实际流通量..15.①商品生产条件下;人的社会生产关系通过商品价值关系而得到表现的形式..商品内在矛盾之一的一个方面..②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即表现为商品的价值关系;从而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16.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商品内在矛盾之一的一个方面..②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以物化形式表现为商品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承担者;从而成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者;这就是物的人格化..17.①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质和商品生产者社会关系颠倒地表现为物的属性和物与物的关系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②在商品经济中;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用劳动联系起来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③于是;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不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物化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商品拜物教..可见;只要存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就必然存在商品拜物教..18.①指私人劳动的社会有用性和社会等同性..②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到即转化为抽象一般劳动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③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反映在商品上就是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19.①作为买卖对对象的劳动力;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产这种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廷所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③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剩余价值的源泉..劳动力只有在劳动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并具有人身自由的条件下;才不得不将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使劳动力成为商品..20.①不变资本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②由于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会改变其原的有价值量;所以称为不变资本..21.①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②资本家为进行生产;必须将其资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用于购买于劳动力..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不会改变..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中被活劳动所替代;活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它使用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因此;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是一个可变量;能增殖自身的价值;所以称之为可变资本..③从全部资本中划分出可变资本;揭示出不是全部资本而只是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22.①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②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转化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才会增殖;带来剩余价值..这部分资本就是可变资本..既然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可带来的;因此;考察资可增殖程度就只需考察剩余价值与可变资可的关系;这就是剩余价值率..③它是雇佣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23.①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②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③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的条件下;工作日愈长;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就愈多;剥削程度也就愈高..资本家总要尽量延长工作日以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相对剩余价值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的..24.①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由于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形成的差额..②剩余价值动机和竞争压力会迫使个别资本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然后按社会价值出售便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③超额剩余价值实际上是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④个别资本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现象;当竞争使劳动生产力普遍提高以后;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必要劳动时间就会普遍缩短;从而形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5.①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②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为此必须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则是个别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③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日益成为资本家加强对工人剥削的主要方法..26.①人数众多的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进行协同劳动的劳动形式;它的规模取决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积聚与集中的程度..②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市场、为了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或利润;它一开始就采取了大规模协作的形式..③因为大规模的协作、分工和机器的使用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为实现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采用机器体系的大规模协作;使资本主义真正获得了适合自身技基础;使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充分显示出来..④一切大规模协作都需要统一管理;一旦这种协作劳动从属于资本;则对它的管理就具有两重性..27.①生产劳动是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②它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③但是;上述从简单劳动过程来看的生产劳动对资本主义来说是不够的..对资本主义来说;一方面;由于劳动过程协作性质的发展;形成了总体劳动者;从而生产劳动的概念扩大了..另一方面;生产劳动必须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从而生产劳动的概念又缩小了..因此;只有直接、间接实现在商品中、并为资本的增殖服务的劳动;。
《〈资本论〉选读》习题集和答案(完整版)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A.B.C.D.22.商品价格由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B.C.D.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A.B.C.D.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论选读
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1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 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 4.几种同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无关 但决定积累量的情况: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 动生产力;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之 间差额的扩大;预付资本的量
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第十一章〖HT〗:协:作 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1.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 2.局部工人及其工具 3.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混成的工场 手工业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 4.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 5.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首先是一种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 世界上的商品千千万万,种类繁多,它们各有 各的自然属性,这些自然属性使它们具有各种 各样的用途,可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有 的当作生活资料直接满足人们的需要,有的当 作生产资料间接满足人们的需要。 商品作为一种有用物,它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 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每一种有用物 都不只有一种自然属性,而是包含多种的自然 属性,从而也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但是这多 方面的使用价值人们不是一开始都知道,它们 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陆续地发现的。
B总和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Z量商品A=U量商品B 20码麻布=1件上 衣 或=V量商品C 或=10磅茶 =W量商品D =40磅咖啡 =X量商品E =2盎司黄金 与简单价值形式相比,价值表现的范围 扩大了,但就全体商品来说,价值的表 现形式不统一,不能解决交易过程中价 值表现不统一的矛盾。
4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第二章:〖HT〗交换过程 第三章:〖HT〗货币或商品流通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a)商品的形态变化 (b)货币的流通 (c)铸币价值符号
《资本论》选读试题(卷)合集(附答案解析)练习题集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10.一般等价物11.交换过程的矛盾12.价值尺度13.商品的形态变化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15.人格的物化16.物的人格化17.商品拜物教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19.劳动力商品20.不变资本21.可变资本22.剩余价值率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25.相对剩余价值26.大规模协作27.生产劳动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35.资本集中36.资本的技术构成37.资本的价值构成38.资本的有机构成39.相对过剩人口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B货币C抽象一般劳动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 D.W-GW'--G'GWW- B.WG-- C.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商品 2。
使用价值 3。
交换价值 4。
抽象劳动 5.价值实体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
价值形式 8.相对价值形式 9.等价形式 10。
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
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
商品拜物教 18。
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
不变资本 21。
可变资本 22。
剩余价值率 23。
绝对剩余价值24。
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
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
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
资本积累34。
资本积聚 35。
资本集中 36。
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
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
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
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B。
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B。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D。
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B。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D。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
《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
从具体到抽象 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 B。
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 D。
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
资本论选读
第一章 商品
本章包括四节。 第一节讲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通过交换价值分析价值,说明价值的实体是抽 象劳动和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二节讲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说明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第三节讲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着重运用逻辑 的方法,从价值关系的发展中,说明货币的起 源和本质;第四节讲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揭露人与人的关系采取物与物的关系的根源。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首先是一种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 世界上的商品千千万万,种类繁多,它们各有 各的自然属性,这些自然属性使它们具有各种 各样的用途,可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有 的当作生活资料直接满足人们的需要,有的当 作生产资料间接满足人们的需要。 商品作为一种有用物,它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 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每一种有用物 都不只有一种自然属性,而是包含多种的自然 属性,从而也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但是这多 方面的使用价值人们不是一开始都知道,它们 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陆续地发现的。
第七章:剩余价值率 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 4剩余产品 第八章:工作日 1工作日的界限 2对剩余劳动的贪欲。工厂主和领主 4日工和夜工。换班制度 5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十四世纪中叶至 十七世纪末叶关于延长工作日的强制性法律 7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英国工厂立法对 其他国家的影响 第九章: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50斤谷 3件上衣 }=1盎司黄金 2把刀 特殊的商品 贵金属以它特殊的自然属性取得其他作 为等价物的商品,固定充当一切商品的 价值表现材料,货币就产生了。货币的 产生是商品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
商品拜物教
通过商品与货币关系的分析,揭示货币的本质,和物 外壳掩盖的商品所有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A.产生及其性质:生产商品的劳动特有的社会性质, 商品形式把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为劳动产品的天然属 性,把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反映为物物之间的社会 关系。好象交换关系是由物支配的。 B. 产生的根源:也产生于生产商品劳动特有的社会 性质。私有劳动把劳动的社会关系替换为物物交换关 系;劳动产品分裂为有用物与价值物,社会关系表象 为物物关系;货币成为价值的代表,难以理解货币是 抽象劳动的本质;交换价值的变动本来是社会必要劳 动的变动,但表现为物物比例的变动。 C.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社会特有的现象 D. 古典经济学虽然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但 没有分析劳动为什么创造价值,劳动量为什么表现为 价值量,而把这看成是永恒的自然现象。
《〈资本论〉选读》习题集和答案(完整版)
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
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 D.互利、互惠关系
30.必要劳动时间是
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 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
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
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 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
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 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
32.商品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
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
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 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
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
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
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
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 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
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 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
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
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
14.为什么说 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15.《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的中心内容及理论结构。
(完整word版)《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G'-- D.WG-W'-- C.GG-W- B.WW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10.一般等价物11.交换过程的矛盾12.价值尺度13.商品的形态变化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15.人格的物化16.物的人格化17.商品拜物教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19.劳动力商品20.不变资本21.可变资本22.剩余价值率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25.相对剩余价值26.大规模协作27.生产劳动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35.资本集中36.资本的技术构成37.资本的价值构成38.资本的有机构成39.相对过剩人口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B货币C抽象一般劳动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 D.W-GW'--G'GWW- B.WG-- C.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 量商品A =y 量商品B 是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A.G W G --B.W G W --C.G W G '--D.W G W '--22.商品价格由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三、判断并说明理由1.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论选读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资本论选读》试题及参考答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本题共计 20 分)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使用过程中()A、能够转移自身的价值B、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能够创造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D、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2、资本积聚是指()A、个别资本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扩大资本规模B、个别资本靠吞并其它资本来扩大资本规模C、个别资本靠剥夺小生产者来扩大资本规模D、个别资本靠组织股份公司来扩大资本规模3、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可变资本是()A、资本家腰包里掏出来的B、工人活劳动的吸收器C、工人前一生产过程所创造的D、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品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流通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预付资本5、假定出现Ⅰ(1600V+1600m)>Ⅱ3000C,这时社会资本()A、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B、有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C、既不能进行简单再生产,也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D、再生产只能在萎缩状态中进行6、资本流通的公式是()A、G—GB、W—WC、W—G—WD、G—W—G′7、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在于()A、劳动者B、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C、劳动对象D、生产什么8、在几个社会制度中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C、按劳分配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9、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因为它()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B、是劳动的价值C、是劳动力的价值D、是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10、在资本的各种具体形态中,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11、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A、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B、年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C、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D、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1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A、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B、不变资本的产物C、可变资本的产物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1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提高为条件A、个别劳动生产率B、社会劳动生产率C、部门劳动生产率D、资本有机构成14、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土地所有权的垄断C、土地的等级差别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15、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A、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剩余价值B、在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C、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实现的剩余价值D、在必要劳动时间里实现的价值16、《资本论》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是在()A、第一卷B、第四卷C、第三卷D、第二卷17、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商品价值等于()A、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劳动力价值B、旧价值+新价值C、旧价值+剩余价值D、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剩余价值18、下述论断哪个是正确的?()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有价值B、有价值的东西都有使用价值C、有价格的东西都必然有价值D、价格的变化都反映价值的变化19、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A、不能比较B、在创造价值的数量上没有区别C、前者可以还原为多倍的后者D、后者可以还原为多倍的前者20、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是指()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C、工作日D、个别劳动时间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本题共计 10 分)1、《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10.一般等价物11.交换过程的矛盾12.价值尺度13.商品的形态变化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15.人格的物化16.物的人格化17.商品拜物教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19.劳动力商品20.不变资本21.可变资本22.剩余价值率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25.相对剩余价值26.大规模协作27.生产劳动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35.资本集中36.资本的技术构成37.资本的价值构成38.资本的有机构成39.相对过剩人口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B货币C抽象一般劳动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 D.W-GW'--G'GWW- B.WG-- C.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 2 . 使用价值 3. 交换价值 4. 抽象劳动 5. 价值实体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 价值形式 8. 相对价值形式 9.等价形式 10. 一般等价物 11. 交换过程的矛盾12. 价值尺度 13. 商品的形态变化14. 货币流通量的规律15. 人格的物化16.物的人格化17. 商品拜物教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19.劳动力商品 20 .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22.剩余价值率23.绝对剩余价值24. 超额剩余价值25.相对剩余价值26.大规模协作 27. 生产劳动28.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32 . 资本主义积累规律33. 资本积累 34. 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38. 资本的有机构成 39 . 相对过剩人口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CA. 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 AA.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 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 BA. 从具体到抽象B.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 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 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 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 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 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 分析商品开始C. 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A.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 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 AA. 商品的使用价值B货币C抽象一般劳动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AA.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 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 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 成正比B. 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 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 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 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 量商品 A= y 量商品 B 是 AA.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 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 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 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 AA. 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 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CA.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 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 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BA. 货币B. 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 BA.G W GB.W G WC.G W GD.W G W22.商品价格由 DA. 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 商品价值决定D. 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 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 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B.G GC.W G WD.W G W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 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 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 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 劳动B.劳动时间C. 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 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 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 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 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 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 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 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 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 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 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 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 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 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 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A.v mB. m vC. m c vD.m v v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 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 成正比D.成反比37. 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 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 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 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 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 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 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 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 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 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 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 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 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 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 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 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 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 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 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 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 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 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 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 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 资本积累的产物B. 工资提高的产物C. 工资降低的产物D. 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 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 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 资本是A. 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 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G'-- D.WG-W'-- C.GG-W- B.WW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资本论选读的内容重点
《〈资本论〉选读》(第一卷)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资本论〉选读》(第一卷)学分: 3 总学时:48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的主要经济学著作。
它阐述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运行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抽象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社会实践,培养新世纪经济理论人才和实际应用人才,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继承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研究商品货币及其内在矛盾活动形式和规律,使学生领会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确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前提条件及其运动的规律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的形式一、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价值理论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三、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的形成过程第二节《资本论》中的商品价值理论一、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三、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四、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五、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六、导致李嘉图学派解体的两个难题第二章货币理论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对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考察和分析,说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教学内容第一节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一、简单的价值形式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四、货币形式五、商品的交换过程与货币的产生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二、流通手段三、货币第二篇剩余价值理论第三章货币转化为资本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使学生领会马克思剩余价值的源泉。
明确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前提条件。
认清资本的本质。
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一、商品流通形式和资本流通形式二、剩余价值、资本、资本家三、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第二节劳动力的买和卖一、劳动力及其成为商品的条件二、劳动力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三、所谓“自由、平等、所有权、边沁”的实质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资本和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资本和剩余价值问题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动力商品问题第四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对资本主义一般生产过程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考察分析。
《资本论》原著选读
一、名词解释: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他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原有的价值量并没有改变。
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在使用过程中,不经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常战友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表现。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工资:是指雇主或用人单位依据法律法规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本质上市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马克思:“作为价值尺度并因而从自身或公国代表作为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的商品,是货币。
”固定资本:是指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耐用的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不变资本的一部分。
流动资本:是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部分不变资本。
社会总资本: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个别资本总和。
利润: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他表现为商品价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等于商品价值中包含的全部价值。
利息:马克思认为利息实质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在本质上与利润一样,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反映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土地转给他人而获得的收入,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是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来自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体现两者之间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资本论〉选读》习题集和答案(完整版)
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
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 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
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 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
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
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
二、选择题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资本论》的目的是
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
21.商品流通公式是
A. B. C. D.
22.商品价格由
A.供求关系决定 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
C.商品价值决定 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
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为什么说 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15.《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的中心内容及理论结构。
16.《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货币理论。
17.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18.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
19.劳动过程作为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20.资本各要素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21.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
《资本论》选读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10.一般等价物11.交换过程的矛盾12.价值尺度13.商品的形态变化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15.人格的物化16.物的人格化17.商品拜物教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19.劳动力商品20.不变资本21.可变资本22.剩余价值率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25.相对剩余价值26.大规模协作27.生产劳动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35.资本集中36.资本的技术构成37.资本的价值构成38.资本的有机构成39.相对过剩人口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B货币C抽象一般劳动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 D.W-GW'--G'- C.GG-W- B.WGW-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A.mm+ D.()vm+cv B.vm C.)v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 与资本主义地租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 与资本主义地租 • 4、地租与租金的区别 • 农业资本家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 地租,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地租, 而是租金。租金除了包括地租外, 还包括其它的成分。
二 的 、 级 资 差 本 地 主 租 义
二、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
1、级差地租的形成和特征 •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在 等面积的土地上所产生的不 同生产率形成的,是由个别 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 差额构成的超额利润转化的 地租形式。
实 际 的 思 考
五 、 联 系
联系实际的思考(一)
第一,地租是使用土地的 代价,它可以调节土地资源 的合理配置。政府可以利用 地租量的变动,引导其它生 产要素的流向,以达到培植 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的。
联系实际的思考(二)
•
第二,土地所有制是地租 产生的前提。只有完善的土地 制度,才能产生地租,进而引 导土地的流转和促进效率的提 高。所以,改革和完善现有土 地制度是当前农村改革的重要 任务。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 与资本主义地租
2、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基本特征 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 “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 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 个人意志的领域。”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特征: ①土地所有权只拥有纯粹的经济权利 ②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完全分离
• 3、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征 • 本质: 资本主义地租体现着土地所有 者、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 人的关系。 • 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地租,……是超 过平均利润即超过每个资本在社 会总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中所 占的比例部分而形成的余额。”
三 的 、 绝 资 对 本 地 租主 义
三、资本主义的绝对地租
• 绝对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另一 种基本形式。它是由土地所有权 的垄断直接产生的、一切租用土 地都必须支付的地租。 1、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三、资本主义的绝对地租 2、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 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资 本有机构成将会等于或高于社会资 本平均构成,农产品的价值不再可 能超过它的生产价格,这时,上述 意义的绝对地租会随之消失。在土 地所有权还存在的情况,租种土地 仍需交纳绝对地租,但这将是另外 一种意义的绝对地租。
1、级差地租的形成和特征(续) ①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和原因 • 产生的条件: 土地的肥力、位置等因素的差 别,使得同量资本投在面积相等的 地块上所形成的收益有差别。 • 产生的原因: 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1、级差地租的形成和特征(续)
②级差地租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级差地租以生产价格的存在为前提; 级差地租总是与较高生产率相联系; 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只是超 额利润形成的自然基础。 土地所有权是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 租的原因。 地租的存在产生了土地价格。
地租额
• •
•
土地价格=—————— 利息率
土地价格虽然是一个不合理的范畴,但它 却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
地租理论归结
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和地租的特征。 级差地租。这是由土地生产率的差别而 形成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 润。 绝对地租。这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 所有权的垄断而取得的地租。 非农业用地地租。 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
四、非农业用地地租和土地价格
3、真正的垄断地租 • 所谓真正的垄断地租是指由 于对特殊的自然条件的垄断 而形成的地租。
四、非农业用地地租和土地价格
4、土地价格:在论述级差地租的特征时曾 指出,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它实际 上是用利息率计算的地租的购买价格,由 地租量和利息率的高低决定。其计算公式 是: •
联系实际的思考(三)
第三,利用级差地租可以 获得城市建设的“第二财政”, 它可直接促进城市经济环境的 不断优化和城市建设的全面进 步。
谢谢同志们!
再见!
二、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 • 2、级差地租的形式 • 级差地租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级 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 级差地租Ⅰ是等量资本投在等量土 地上,由于土地肥力和距离市场位 置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生产率而形 成的地租。 • 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 续投入等量资本产生不同的生产率 形成的地租。
• 1、建筑地段地租 建筑地段的地租,是资本家为 了修建各种建筑物,向土地所有 者租用土地而交纳的地租。 • 特点:第一,位置对级差地租具 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二,垄断价 格在许多情况下,占有明显优势 。 建筑地段地租会随着经济的发 展,有提高的趋势。
四、非农业用地地租和土地价格
•
2、矿山地租 矿山地租是资本家为向土地所 有者租用矿山而支付的地租。 真正矿山地租的决定方法,和 农业地租是完全一样的。它也 包括地租的各种形式。
内容提要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 与资本主义地租 二、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 三、资本主义的绝对地租 四、非农业用地地租和土 地价格 五、联系实际的思考
一 资土、 本地资 主所本 义有主 地权义 租与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 与资本主义地租
• 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是 资本主义地租产生的前提 •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 上借以实现的形式。
《资本论》选读 第九讲 地租理论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石 霞教授
《 资 本 论 》 第 三 卷 第 六 篇
资 本 主 义 地 租 理 论
地租理论概述
• 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主义地租 的不同形式、形成条件以及产 生原因,说明了超额利润是怎 样转化为资本主义地租,土地 所有者是如何参与剩余价值瓜 分的,从而揭示了这一领域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四 土用 、 地地 非 价地 格租 农 业 和
四、非农业用地地租和土地价格
• 非农业用地地租主要包括建筑地 段地租和矿山地租。由于土地所 是开采矿藏,都必须支付 地租。非农业用地地租也分为级 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四、非农业用地地租和土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