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检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供水管网漏水是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管道基础造成破坏,也可对其附近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公用设施带来潜在威胁。所以,供水管网漏损的控制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造成管网发生漏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接口材料、管材、管径、敷设深度、服务年限、温度、地质条件、外部荷载、管网工作压力、施工质量、管道腐蚀等。造成管道漏损可能是其中一种或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通过分析这些特性,预测管网的漏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检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且可增强检漏和治漏的主动性。
管网漏损的检漏
管网发生漏损是不可避免的,但漏损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漏损控制就是在区域漏损评价的基础上,主动地、有计划地对管道进行检漏。加强漏损控制的目的就是尽早发现漏点,减少漏点的漏损时间,降低漏损量。目前,常用的漏损控制方法有被动检漏和主动检漏。
1、被动检漏法
传统意义上的检漏方法,即被动检漏法,是一种最原始的检漏方法,它是一种主要以发现明漏为主的方法。主要靠专门的巡检人员据管线图巡查及居民的报漏来发现漏点,它虽然投入资金少,管理费用低,但是对暗漏和漏水点不是冒水点的明漏很难发现和判断。因此,此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单凭此法并不能将漏水率控制在一个较好的水平。
2、主动检漏法
由于暗漏的检测难度大,而以往检漏工作只注意明漏,所以检漏工作一直停留在被动检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供水企业逐渐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管网的漏水量已成为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检漏,特别是暗漏的检查工作已引起供水行业的高度重视。要做好暗漏的检查工作,需要变以往的被动检漏为主动检漏。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加大投入人力和物力,以及建立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检漏队伍提供了条件,目前多数供水企业已采取了主动检漏措施。
自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管道漏损的检测和定位研究,取得的许多研究成果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应用。目前,管道漏损的检测和定位方法主要有:基于磁通、超声等技术的管内探测法,热红外成像、探地雷达、气象成像、嗅觉传感法、放射性示踪剂检漏法、负压波法、压力梯度法、神经网络法、光纤检漏法、质量或体积平衡法、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声波检测法、压力波检测法等管道外检漏法。管道漏点的精确定位往往需要多种检漏方法的同时应用。
如: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管网信息管理中,使管理水平产生了巨大的飞跃。若把管网的各种信息如管材、口径、安装年代、爆管原因、性质、次数等输入计算机,可对管网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对管线老化程度进行判断,对供水安全可靠性进行评估,为今后如何进行管网维护提供了辅助决策,并可对爆管事故进行预测,为规划、设计及管网维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更新、维修方案,确保安全供水。
造成管网漏损的原因很多,且相互作用。管网漏损量直接关系到供水
企业的效益,这就需要加大治漏、降漏的力度。管网安全使用期、漏点数、漏失频率的预测,以及漏损优化检测周期的确定为管网维护、管道更新提供了依据,并提高了工作的预见性,从而减少漏点的漏水时间,降低漏损量,达到化被动检漏为主动检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