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
抗菌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
简介
抗菌剂是医生在治疗细菌感染时常用的药物,但过度和不正确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为了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抗菌剂,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
1. 合理使用抗菌剂: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剂进行治疗,并遵守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应规定。
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菌剂,应优先选择狭谱抗菌剂进行治疗。
2. 谨慎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抗菌剂,应注意谨慎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同时,应避免使用与患者过敏史相关的抗生素,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3. 注意联合用药:合理选择联合用药的时机和方法,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4. 合理使用剂量和疗程: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确定抗菌剂的剂量和疗程,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以及疗程过长或过短,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5. 针对特殊人群: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医生应根据其特殊情况,合理选择抗菌剂和治疗方案,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结论
本指导原则旨在帮助医生合理应用抗菌剂,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医生在实践中应严格遵守本指导原则,并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只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
对于病原无明确证据的患者,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
另外,对于轻度的自
限性感染,也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根据细菌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确定了
感染菌株后,应该依据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选择。
同时,要尽量避免广
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3.重视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有明确的
适应症,并遵循禁忌症的原则。
对于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要根据其适应
症和禁忌症的差异进行合理的选择。
4.合理用药剂量和疗程:抗菌药物的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进行调整。
疗程应根据感染类型、严重程度、疗效评估等因素,
个体化选择。
5.避免多重联合治疗:多重联合治疗的使用需慎重,仅在特殊情况下
使用。
6.抗生素的计划停药和连续应用:当患者病情好转后,应适时停药,
并严格按疗程规定进行连续用药。
7.孕妇、儿童和老年患者的用药特点: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
需谨慎,需要结合妇幼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进行调整。
8.监测和报告细菌耐药情况: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耐药监测与报告
体系,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情况的监测和报告。
以上是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能够更好地应用抗菌药物,保护公众健康,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4
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引言: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抗菌药的应用已成为临床中的关键问题。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保证患者疗效和防止细菌耐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包括药物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达到最佳疗效。
概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应基于患者个体情况、病原体特性以及药物特性进行判断和选择。
考虑到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滥用,医疗机构需制定相应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以减少不必要的使用,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提高治疗效果。
正文内容:一、药物选择1.根据病原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如药敏试验结果、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性情况等。
2.考虑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选择具有广谱或特定靶标作用的抗菌药物。
3.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免疫状态等,选择适用的抗菌药物。
二、剂量1.个体化治疗原则下,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以及药物的药动学参数进行调整。
2.根据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以及病原体的MIC值,选择合适的剂量。
3.考虑药物的蛋白结合率、组织分布特性等,调整药物的剂量。
三、给药途径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给药、皮下注射等。
2.考虑药物的吸收率、分布情况以及患者的肠道功能状态等,选择最合适的给药途径。
3.在特殊情况下,如肠道感染、骨髓炎等,可以考虑局部给药途径,以提高药物的浓度。
四、疗程控制1.根据病原体的类型、感染部位以及患者的临床反应来确定治疗的疗程。
2.临床医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疗效,根据需要进行疗程的延长或缩短。
3.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五、监测与评估1.对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病原体培养和药物浓度的监测等。
2.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评估治疗的疗效和细菌耐药性情况。
3.定期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评估,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指导原则。
总结: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参考依据。
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是指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药物选择、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原则,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以下是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详细讨论。
1.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根据致病菌的敏感性结果,选择对致病菌敏感、具有良好组织渗透性、能达到治疗药物浓度和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的抗菌药物。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肾功能、肝功能、年龄等因素,并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计病原菌进行合理的药物选用。
2.合理确定用药剂量:用药剂量的确定要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肝功能等因素来确定,以达到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剂量的选择需要额外慎重,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者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3.合理选择用药途径: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局部使用等。
对于不需要立即起效的疾病,可以选择口服给药,而对于需要迅速起效或者无法口服的疾病,可以选择静脉给药。
同时,还应注意用药途径对药物浓度的影响,不同途径的用药剂量可能有所不同。
4.合理确定疗程: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致病菌的类型、患者的耐药性等因素,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疗程。
对于急性感染,一般建议用药7-14天。
对于慢性感染或复杂感染,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
同时,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要监测疗效并及时调整疗程。
5.注意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以增强治疗效果。
例如,在治疗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时,联合用药可以提供广谱的覆盖,减少耐药菌的机会。
但是,需要注意合理选择联合用药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合使用。
6.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抗菌药物使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肾脏损伤、肝脏损伤等,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新华医院曹玉凤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内容提纲抗菌药物的概况《指导原则》起草的背景《指导原则》的具体内容我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指导原则》涉及的范围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一、抗菌药物概述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的概述磺胺类(百浪多息)1935年Domagk发现百浪多息对链球菌感染的小鼠有保护作用,后者成第一个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应用于临床。
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得到控制。
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1928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1941年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抗生素时代按照2022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的大爆发1928年青霉菌。
1935年百浪多息1940年提纯青霉素,并用于临床。
1940~1950年链霉素(1944),氯霉素、多粘菌素(1947),金霉素(1948),土霉素(1950),红霉素(1952),卡那霉素(1957),利福霉素(1957)1959年分离提纯出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
1960~1970年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竹桃霉素、螺旋霉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等问世。
1970~1980年半合成青霉素问世,推出酰脲类青霉素,头孢菌素迅速发展。
硫霉素被发现,同时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问世1980~1990年第三代头孢菌素,新型ß-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迅速发展。
1980~2000年新型ß-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ß-内酰胺酶抑制剂,口服高效头孢菌素等问世。
最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最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由于滥用和过度使用,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制定旨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最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确定合理的使用指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确定需要给予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同时要根据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来选择初始抗菌药物。
2.根据细菌药物敏感性选择药物:应尽可能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避免无效的抗菌治疗。
对于常见的致病菌,临床常规的药敏试验结果可以作为参考,但要注意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和不同科室中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可能存在差异。
3.个体化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个体化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抗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优先选择狭谱抗菌药物:狭谱抗菌药物能够对感染菌种产生更好的杀菌作用,同时减少对人体正常菌群的影响。
广谱抗菌药物应该作为备用药物,临床应避免过度使用。
5.合理的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对于临床疗效不佳、细菌定植或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抗菌药物序贯疗法。
即在初始治疗无效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更换抗菌药物。
6.避免滥用抗菌药物的组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合并使用不仅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还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应在必要时选择经验证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避免滥用。
7.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和用药时间:要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尽可能采用最短疗程、最小剂量的原则。
治愈患者后要及时停药,避免延长用药时间和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总之,最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核心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减少滥用和过度使用的现象,以降低耐药性的风险。
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掌握药物敏感性监测数据,遵循预防与控制感染的原则,保证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更为科学和准确。
202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总结了目前临床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和方法,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确认或排除病原体感染为基础。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2.经典抗感染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满疗程",即早期使用适当剂量的抗菌药物,在有效抑制病原体的同时,尽可能缩短疗程,确保治疗的彻底。
3.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应根据病原体的病原学特点、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4.优先选择经济有效的抗菌药物。
应考虑到患者的经济状况,尽量选择价格低廉的药物。
二、合理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1.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局部给药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2.根据药品特点和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案。
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时间等,应根据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和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案。
3.注意给药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药物的药效学特点,将给药时间合理安排,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
4.关注药物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合理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感染。
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已知或疑似的耐药菌感染,包括加强手卫生、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适当的隔离措施等。
三、合理应用特殊类抗菌药物:1.对于耐药菌感染,应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情况选择敏感的特殊类抗菌药物。
2.利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选择合适的特殊类抗菌药物。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帮助选择药物有效治疗感染。
3.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时要注意用药适应症和禁忌症,根据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机选择合适的特殊类抗菌药物。
最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最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国内外制定了一系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医生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首先,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是“明确诊断、恰当用药、合理选药、短程治疗”。
明确诊断是指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必须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感染的种类和致病菌的敏感性。
恰当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合理选药和确定给药途径、剂量和频次。
合理选药是指根据细菌的敏感性和患者的特点,选择对致病菌具有高效杀菌作用且副作用较小的抗菌药物。
短程治疗是指在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并具备停药条件时,应随时进行停药评价,尽早停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其次,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是“口服优先、局部优先、静脉滴注控制推荐”。
口服优先是指对于轻、中度感染或无严重合并症、无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首选口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局部优先是指对于未扩散的局部感染,如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等,优先选择局部用药如外用抗菌药膏、滴眼剂等。
静脉滴注控制推荐是指对于重症感染、需要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的情况,可以使用静脉滴注给予抗菌药物。
此外,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是“适应症明确、剂量个体化、监测评估”。
适应症明确是指根据感染的类型和致病菌的敏感性,合理选择适应症的抗菌药物。
剂量个体化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机体状况、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次,以达到最佳疗效和最小副作用。
监测评估是指抗菌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病原学、药动学和药效学监测评估,以及监测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是“联合治疗、预防合理、改良药物”。
联合治疗是指对于一些复杂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可以选择两种或以上的抗菌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和减少耐药性。
预防合理是指对于高危患者,如手术前、免疫抑制状态患者等,可以使用一次性的预防性抗菌药物,但需要注意适应症和用药时机。
2024抗菌药物指导原则最新版
2024抗菌药物指导原则最新版2024抗菌药物指导原则是根据当时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成果,由专家们制定出的指导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从而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
这些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并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况确定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
临床医生应该在临床实践中积极遵守这一原则,并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调整。
2.非抗菌药物治疗。
在一些情况下,抗菌药物不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因为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副作用或对身体的其他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应该选择其他非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在必要时监测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
3.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在一些情况下,联合应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然而,联合应用也可能增加治疗的副作用和成本。
因此,医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并合理选择联合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4.抗菌药物的选择。
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和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做出选择时,应该考虑到药物的抗菌谱、耐药性情况、制剂的可行性和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并权衡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
5.遵循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
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指导,包括准确的诊断和监测标准、药物的正确给药途径和剂量、疗程的准确计算和质量的控制等。
此外,医生还应该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评估,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2024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主要是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和选择给出了指导和建议。
这些原则的目的是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并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医生和患者应该共同遵守这些原则,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指在医疗实践中,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给予的指导。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以下是最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临床医生应在明确诊断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应尽量选择狭谱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2.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明确感染部位和菌株的敏感性。
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定期监测菌群耐药性的变化。
3.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肾功能和肝功能等因素来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
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剂量的个体化调整。
4.应遵循联合用药原则,对于严重感染和多种致病菌同时存在的情况,可采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加治疗效果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5.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定期评估疗效。
如果疗效不佳,应进行调整治疗方案,并重新评估菌株的敏感性。
不应盲目延长治疗时间,以免增加耐药风险。
6.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在遣送患者之前,应严格按照用药周期完成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得提前停药或者随意调整剂量。
同时,患者自行购买抗菌药物也是不推荐的行为。
7.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推进医疗质量的重要一环。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努力,以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正确掌握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注意合理使用药物联合治疗、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预防、合理应用重要神经系统抗菌药物、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大规模使用、建立合理的药物管理制度等。
首先,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首要原则。
根据病原体的特点以及耐药情况选择具有良好疗效、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的抗菌药物。
对于未明确定性病原体的感染,可以根据感染部位、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经验性抗菌治疗。
其次,正确掌握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是确保抗菌药物疗效的重要原则。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病原体的敏感性,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次,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从而达到抗菌治疗的效果。
同时,应注意合理使用药物联合治疗。
在治疗需要时,将几种抗菌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疗效,延迟细菌的耐药性产生。
但应注意不同抗菌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
另外,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耐药情况和药物过敏史都不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必要的。
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抗菌治疗。
另外,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预防也是抗菌药物应用的重要原则。
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还应注意过敏反应和抗菌药物引起的耐药性等问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同样重要的是,合理应用重要神经系统抗菌药物。
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感染,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但是,神经系统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应慎重使用,应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选择,并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此外,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大规模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会增加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副作用的发生,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本
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 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 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 限)。
精品课件
(1.轻三症)给药途径
服)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
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 应一日多次给药。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 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精品课件
(五)抗疗菌程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
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 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 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 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 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 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 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 防止复发。
精品课件
给药方法:
清洁手术: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 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 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 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洁手术, 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清洁-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 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 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 用而定。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 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 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 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 者调整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疾病。
但是,不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以下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1. 根据细菌药敏试验选择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当进行细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感染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2. 严格掌握用药途径和剂量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掌握用药途径和剂量。
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用药过量或过少导致疗效不佳或药物副作用。
3. 观察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疾病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如出现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不耐受的情况,应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加重或产生严重后果。
4. 合理选择疗程时间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疾病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合理选择药物的治疗疗程时间。
避免过短或过长的治疗时间导致疗效不佳或提高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5. 防止滥用抗菌药物为了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应避免滥用。
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应谨慎选择,并避免在治疗不需要的情况下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6.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抗菌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导致疗效降低或药物副作用增加。
因此,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结语总的来说,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必须严格按照指导原则合理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要慎重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不必要的使用,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医疗实践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感染疾病,还可以减少药物滥用、抗药性产生等问题。
以下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1. 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原体类型、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患者的个体特征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应选用对感染病原体敏感的药物,同时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2. 合理确定抗菌药物剂量在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情况。
剂量过低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剂量过高则可能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
3.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是双刃剑,过长或过短的使用时间都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者药物滥用。
一般情况下,感染性疾病在治疗48-72小时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病原体的耐药性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抗菌药物。
4. 定期评估疗效和药物耐受性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治疗的疗效和药物的耐受性。
如出现治疗失败或明显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
5. 强调多学科合作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中,需要医生、药师、微生物学家等多学科专家的密切合作。
只有多学科的合作团队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并减少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包括选择适宜的药物、合理确定剂量、控制使用时间、定期评估疗效和药物耐受性、强调多学科合作等几个方面,希望医疗工作者在实践中遵循这些指导原则,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4年版
1.选择抗菌药物的原则: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药物的安全性和病患的使用经验等因素进行选择。
要选择能有效杀灭或抑制病原菌生长和复制的药物,且要尽量避免使用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2.指征的判断:根据不同感染部位和病情轻重等因素,判断是否需要应用抗菌药物。
一般来说,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或极有可能是细菌感染时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如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给药方法。
要注意合理调整剂量和给药时间,以达到良好的药效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5.抗菌药物的时机和疗程:治疗细菌感染需要在感染早期应用抗菌药物,避免延误治疗。
治疗疾病的疗程要足够长,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不得过早停药。
6.养护使用抗菌药物:为了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临床医生要严格按照药物的法定使用范围和用药原则,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要注意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过频、过量的应用。
7.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的处理:在应用抗菌药物期间,要及时对药物浓度进行监测,以保证疗效。
同时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加以预防和控制。
8.社区抗感染共识:医生要积极参与社区抗感染工作,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并推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政策,减少感染的发生,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
以上是2024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通过遵守这些指南,医生可以更加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健康。
202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主要针对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了指导。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内容:1.抗菌药物的选择:选择抗菌药物时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易感菌种的流行病学、药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革兰阳性菌感染,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对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首选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适度因子类等;对于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等。
应尽量选择经验疗法和靶向治疗以减少跨过敏环境。
2.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应尽量遵循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的原则,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和传播,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3.联合治疗原则:对于重症感染或病原菌耐药的情况,可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更多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
但要避免盲目联合应用,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4.剂量调整原则: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年龄、体重、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应特别注意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剂量调整,以避免药物的蓄积和肾毒性。
5.预防和控制抗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应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例如,应监测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血液学指标等,及时调整剂量和停药。
6.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规定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使用时的监测要求等,以避免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
总之,202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出了合理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旨在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抗菌治疗的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3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3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3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根据当前抗菌药物的应
用情况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的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和指南。
该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抗菌药物的选择:根据细菌的种类、耐药性情况、患者的病情和临床实践经验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指导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剂量、频率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滥用和过量使用,防止耐药性的发展。
3.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于某些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可以考虑联合应用多种不同机制的抗菌药物,以增强疗效。
4. 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定期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抗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5. 促进合理用药:加强医生和患者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了解和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这些指导原则旨在帮助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同时也提醒医生和患者注意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指导原则的意义和目的抗菌药物的应用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滥用和不合理应用却导致了耐药菌的增加和药物治疗效果的下降。
因此,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对于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保护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原则的内容1.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的特点、患者的病情、药物的特性等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抗菌治疗方案。
应当根据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状况以及其他病情特点,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2.优先选择狭谱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应尽可能选择狭谱抗菌药物,以减少对肠道菌群和正常微生物的影响。
广谱抗菌药物应作为治疗失败或存在高风险的患者的选择。
3.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案对于复杂感染或需要特殊抗生素覆盖的患者,联合用药可能是必要的。
但是,应根据目前抗菌药物的特性、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以及临床治疗的需要,合理选择联合用药方案。
4.根据病情动态调整用药方案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监测结果,动态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无菌体液或组织的感染,应在48小时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5.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疗程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疗程,避免长期或不必要的使用。
对于有明确感染证据的患者,应根据疾病的进展和病情变化,尽快停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6.加强药物监测与评价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价,包括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代谢和药物浓度等方面进行监测,为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更具指导性的依据。
三、指导原则的具体实施1.加强药物合理使用教育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应加强合理用药的教育,提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
2.建立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3.促进多学科间合作临床医生、药剂师、微生物学家等多学科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监测患者的疗效和药物浓度,并动态调整用药方案。
抗菌治疗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
抗菌治疗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1. 引言- 抗菌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抗菌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给患者和公共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合理的抗菌治疗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于保护患者和社会大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2. 目的- 本文旨在提供针对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的规范和指导,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有效治疗。
3.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根据病原学信息和药物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 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耐药性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潜在风险。
-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谨慎考虑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4. 抗菌治疗指导原则- 对于不同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抗菌治疗方案。
- 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感染程度,确定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
- 重视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防控抗菌耐药性- 提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 加强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
- 积极开展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随时了解耐药性情况。
6. 其他注意事项- 注意个体差异和特殊人群的抗菌治疗原则。
- 加强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和教育。
- 不断更新指导原则,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调整。
7. 结论- 抗菌治疗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滥用和不当使用,推动抗菌治疗的合理化和有效性,以保护患者和公众的健康。
我们呼吁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共同遵守和实施指导原则,为抗菌治疗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请注意:本文旨在提供一般性的指导,具体的抗菌治疗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测试题:
1. 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T,F)
2. 应用头孢菌素前应进行皮内试验(T,F)
3. 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T,F)
4. 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不宜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T,F)
5. 两性霉素B静滴容易发生发热、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等不良事件(T,F)
6. 头孢唑啉可用于治疗MSSA、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T,F)
7.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未成年人(T,F )
8. 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万古霉素(T,F )
9. 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无需合并抗厌氧菌药物(T,F )
10. 治疗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T, F)
11. 两性霉素B静滴时较少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T,F )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T, F)
13. 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较大剂量使用时可有出血倾向(T,F)
14. 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肺炎(T, F)
答案
1. F,
2. F,
3. F
4. T,
5 F
6 F
7. T
8. F
9. T
10. F
11. F
12. F
13. T
14. T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测试题——题型来源于:宁夏远程网__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
1、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因为耐药尽量不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A:大环内酯类药;B:头孢菌素类;C:青霉素;D:喹诺酮类药
2、以下不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是():
A:红霉素;B:庆大霉素;C:阿奇霉素;D:克拉霉素
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最突出的原因是()
A:患者药物知识的欠缺;B:药品不合理的销售方式;C:医院现行的体制;D:医务人员知识的欠缺
4、据调查我国住院患者中大概有多大比例的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A:40%;B:60%;C:80%;D:95%
5、所谓合理用药是指()
A:选择正确的药物和给药途径;B:要以最小的社会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C:安全;D:以上都是
6、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必须要加强哪方面的管理()
A:选择正确的药物和给药途径;B:要以最小的社会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C:安全;D:以上都是
7、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最常见的是()
A:有适应症却没有用;B:该用高剂量的时候的剂量不足;C:没有适应症却用了,或使用抗菌药物剂量过大、疗程过长;D:选用对病原体不敏感的药物
8、在我国一些大城市,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占所有药物的()
A:10-30%;B:30-40%;C:40-50%;D:50-60%
9、抗菌药物的使用状态在人体内构成了哪三方面的关系()?
A:药物和细菌、药物和人体、人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B:抗原和抗体、抗原和补体、抗体和补体之间的关系;C:药物和细菌、药物和人体、药物和抗体之间的关系;D:药物和细菌、药物和人体、抗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
10、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有()
A:有适应症却没有用;B:该用高剂量的时候的剂量不足;C:没有适应症却用了,或使用抗菌药物剂量过大、疗程过长;D:以上都是
答案:1:A
2;B
3:C
4:C
5:D
6:D
7:C
8:B
9:A
10:D
1. 下列哪项临床适应症不需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A.治疗混合感染B.治疗肠球菌性心内膜炎C.治疗结核D.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E.治疗淋病
2. 磺胺类药物存在新生儿核黄疸的危险是因为()
A.减少白蛋白的产生B.促进红细胞的循环C.抑制胆红素的代谢 D.竞争血浆白蛋白的胆红素结合位点E.抑制骨髓
3. 下列哪种病人最不需要接受个体化的抗菌药物治疗()
A.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B.患有肾疾病的病人C.老年人 D.高血压病人E.患有肝疾病的病人
4. 下列抗菌药物中不属于特殊使用管理的是()
A.头孢吡肟注射剂B.氟康唑胶囊C.伊曲康唑注射剂D.美罗培南注射剂E.万古霉素注射剂
5.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下列哪种感染无效()
A.大肠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B.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C.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D.卡他莫拉菌导致的AECOPD E.军团菌所致的肺炎
6.氟喹诺酮类不建议用于()
A.肠道感染 B.社区获得性肺炎 C.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D.经直肠前列腺活检 E.青霉素过敏的冠状动脉搭桥术
7.眼科手术属于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但因涉及重要脏器、有异物(人工晶体)植入等因素,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以()为主,如存在感染倾向,需要全身用药用药时间不应超过()
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E.72小时F.局部用药 G.全身用药
8.32Y/F,计划剖宫产,青霉素试敏(+),此手术属于(),可以选择的预防应用抗生素()
A.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B.克林霉素C.氨曲南 D.头孢哌酮舒巴坦 E.甲硝唑F.清洁手术 G.清洁-污染手术
9. 下列药物中属于窄谱抗菌药物的是()
A.四环素B.环丙沙星C.厄他培南 D.两性霉素B E.异烟肼
10. 48Y/M,诊断为蛛网膜囊肿,全麻下行幕下开颅后颅窝减压术,术后7天,出现发热(最高39.6摄氏度)、意识模糊,如何选择抗菌药物()
A.头孢吡肟B.亚胺培南西司他丁C.万古霉素+氨苄西林 D.万古霉素+头孢他啶 E.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
参考答案:
1.E
2.D
3.D
4.B
5.C
6.E
7.F,D
8.G,B
9.E 10.D
测试题一(单选题)
1. 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①患者感染病情②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③抗菌药作用特点④以上3项
2. 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
①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②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③隐球菌脑膜炎④化脓性腹膜炎
3. 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①慢支急性发作②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③急性肾盂肾炎④急性细菌性肺炎
4. 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①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②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③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5. 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
①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②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
③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6. 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①昏迷②中毒③上呼吸道感染④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7. 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①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②长期用药预防
③晚期肿瘤患者④风湿热复发
8. 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①手术开始前24小时②术前60分钟内
③手术开始后2小时④手术结束后2小时
9. 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①切口感染②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③肺部感染④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10.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①手术后3天②术后24小时③术后1周④用至患者出院答案1.④2. ③3.②4.③5. ①6.④7.④8.②9.④10.②
1. 应用头孢哌酮时应给患者补充
①VitA ②VitB1 ③VitC ④VitK1
2. 肾功能减退时,必须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①糖肽类②克林霉素③利福平④大环内酯类
3. 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①氯霉素 ]②庆大霉素③红霉素酯化物④利福平
4. 厌氧菌感染不可以选用:
①亚胺培南②氨基糖苷类③甲硝唑④克林霉素
5. 治疗肠球菌属感染首选
①氯霉素②氨苄西林③左氧氟沙星④头孢唑林
6. 下列药物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者有:
①氨苄西林②头孢曲松③头孢他啶④头孢呋辛
7. 有神经肌肉阻滞不良反应的药物为:
①青霉素②氟喹诺酮类③氨基糖苷类④头孢菌素
8. 新生儿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①环丙沙星②头孢曲松③青霉素④头孢曲松
9. 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
①青霉素②头孢呋辛③环丙沙星④磷霉素
10. 氨基糖苷类对以下那种细菌抗菌活性差:
①大肠埃希菌②肺炎链球菌③铜绿假单胞菌④肺炎克雷伯菌答案1.④2.①3②4.②5.②6.③7.③8①9.③10.②
测试题三
(前8项目为选择题单选题,9、10为判断题)
1. 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
①克林霉素②亚胺培南③庆大霉素④青霉素
2. 老年感染患者一般不宜选用:
①青霉素类②克林霉素③氨基糖苷类④头孢菌素类
3. 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①克林霉素②利福平③红霉素④头孢他啶
4. 属于FDA妊娠期分类B类,孕妇可使用的抗菌药为:
①环丙沙星②庆大霉素③青霉素④四环素
5.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适用于以下何种病原菌感染:
①肺炎链球菌②厌氧菌③革兰阴性菌④以上都是
6. 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①阿奇霉素;②SMZ/TMP;③氨苄西林/舒巴坦;④环丙沙星
7. 下列哪个药物的皮疹发生率最高:
①头孢唑林②红霉素③氨苄西林④磷霉素
8. MRSA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下列哪一种抗菌药耐药:
①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②万古霉素③利福平④氯霉素
9.大环类酯类(除酯化物和克拉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可妊娠全过程应用(T,F)
10.治疗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新氟喹诺酮类(T,F)
答案1 ①克林霉素2. ③氨基糖苷类3. ④头孢他啶
4. ③青霉素
5. ③革兰阴性菌
6. ①阿奇霉素
7. ③氨苄西林
8. ①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
9. T,10.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