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教学实施方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教学实施方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名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类型:综合性课型教学材料: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教师:段瑞敏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2、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表现。

3、学会与同学正确相处,懂得以诚相待的道理。

能够处理同学之间的简单矛盾,学会彼此谅解。

4、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劳动。

.形成尊重老师的情感,体验融洽的师生关系5、培养学生养成尊重各种职业的态度,懂得感激从事各种劳动的人们。

6、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材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儿童期,这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温暖的家”,教学内容以家庭生活为中心,从儿童的出生、成长切入,引导学生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增进对父母的感激和爱。

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形成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责任感。

三年级道德与法制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与法制课程纲要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道德与法制学科《课程纲要》年级三年级制定人徐恒勤明珠路小学2018年9月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明珠路小学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设计教师徐恒勤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数20设计日期2018年9月教材分析(包括本册教材在本门课程和年级段的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道德与法治》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祖国、社会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重点:清楚的认识自己与别人,学会扬长避短,懂得感恩,要为父母排忧解难。

学会一些自救知识,远离伤害,谨防上当,遇险不惊。

难点:了解家乡的美食、乡音乡情,想想自己能为学校做点什么平安度过每一天。

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初步时期。

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但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很高。

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对自己、社会、家乡、学校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协作、有责任感的品质。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但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还有些模糊,对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还有一定的困难。

课程目标(4—6条)1.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 .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协作、有责任感的品质。

3、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初步具有开放的意识。

4、了解家乡的节日,风俗,学会感恩,在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枣庄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编写要求一、编写意义道德与法治“学期课程纲要”是对一个学期中主要的教学指标进行专业预算,以确保课程的健康、有序实施,确保课程设计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素养。

因此,教师在编写道德与法治“学期课程纲要”必须考虑到课程的目标、相应的课时、学生背景分析、课程组织、实施的条件、学生评价以及各方面的总体协调等情况,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以规范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

制订学期课程纲要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课程观,拥有“大观念”,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就像是一张认知地图,可以让我们随时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哪里。

学期课程纲要可以让教师的教学从原本的散点走向连续,解决知识碎片化的问题。

学期课程纲要可以改变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被动学什么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知道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活动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真正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教师编制“学期课程纲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本学期学科教学实施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的过程。

也是对实施教学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的审视过程。

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

二、内容及编写要求(一)《学期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1.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2.课程元素: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3.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二)《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写流程1.教研组长组织本教研组的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编制课程纲要的方法。

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课程的地位和价值;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与整个课程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处理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课程元素。

2.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教师要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和学情,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独立编写“学期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会:1. 掌握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2. 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加强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及行为;4. 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1. 道德1. 什么是道德,道德的重要性;2. 研究尊师重道的典型案例;3. 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要求及礼仪惯;4. 了解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爱与宽容。

2. 法治1. 什么是法治,法治的重要性;2. 研究守法守纪的典型案例;3. 了解如何正确维权,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 了解如何正确应对突发事件以及法律风险。

3. 健康成长1. 认识自我,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缺点;2.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理性、健康地面对压力;3. 学会正确应对网络与游戏等虚拟世界;4. 培养健全的生活惯,养成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社会公德心。

4. 课外拓展1. 研究并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2. 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与;3. 了解乡村、城市环境保护知识;4. 学会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技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 讲授法律常识和道德标准等基本知识;2.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3. 创设情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小组合作和展示。

四、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取多元评价,包括:1. 日常考勤、课堂表现;2. 课堂作业、小组讨论;3. 期中、期末考试;4. 实际表现、综合评价。

五、教材及参考书1. 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 参考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与实践》。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单元:认识道德;研究尊师重道。

学时:10课时。

2. 第二单元: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要求;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学时:12课时。

3. 第三单元:什么是法治;如何正确维权。

学时:10课时。

4. 第四单元:如何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研究基本的生命救护知识。

2024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2024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可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压力,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同时,节约资源也有 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生活实践
绿色生活是一种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生活方式。它包括减少能源消耗、 节约用水、减少废弃物产生、选择环保产品、鼓励再利用和回收等方面。通过践行 绿色生活,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友善相处
鼓励学生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共 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建立友谊
引导学生认识友谊的重要性,学会 与同学建立友谊,维护友谊。
校园安全知识普及
校园安全常识
向学生普及校园安全常识,如防 火、防盗、防溺水、防触电等。
应对突发事件
教育学生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应 对,如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的
逃生方法。
安全标识识别
02
第一单元:家庭与亲情
家庭成员及角色认知
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 包括父母、祖父母、 兄弟姐妹等。
了解家庭成员的职业、 爱好和特长,增进彼 此之间的了解和尊重。
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 角色和地位,培养责 任感和归属感。
亲情培养与感恩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 的感激之情,培养感恩之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 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第一单元:家庭与亲情 • 第二单元:学校生活与规则意识 • 第三单元:社会交往与公共秩序 • 第四单元:国家认同与爱国情怀 • 第五单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概述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思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版授课时数:28课时授课教师:张旭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教材简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祖国、社会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课程目标: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1.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2.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第二课:我们爱学习教学目标:1.认识和感受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2.增进对学习的自信第三课:我们的班集体教学目标:1.初步形成集体概念,知道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2.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班集体及集体中的成员3.增进热爱班集体的情感第四课:我们遵守规则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三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纲要课程名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类型:综合性课型教学材料:人教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授课时间:24课时学校名称:设计教师:设计日期:2019.9.20使用年级:三年级上学期课程背景: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

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课程内容:本册书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快乐学习”本单元以“快乐学习”为核心,讲述了“学习伴我成长”“我学习我快乐”和“做学习的主人”三个主题,始终贯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不怕挫折、克服困难、快乐学习、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等教学要求。

本单元首先通过展示学生学习中比较典型的事例,引导学生懂得在成长过程中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

接着从“我学习我快乐”的角度,引导学生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学习。

最后从“做学习的主人”角度,引导学生通过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来提高学习效率,并做到善于沟通、善于分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本单元的主题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的内容在教材的各个年段都有所体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学校的空间环境和组织机构,增进对学校的归属感,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体会教师对学生的爱,体会学校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提高积极参与学校公共生活的意识。

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本单元的学习针对学生阶段各种层出不穷的安全伤害事故,本册教材将安全问题及早引入,设计了“安全护我成长”单元,本单元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技能的教育,更是帮助他们树立安全意识,珍惜生命。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本单元的学习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尊老爱幼、孝亲敬长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构成部分。

三年级道德和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和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思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版授课时数:28课时授课教师:张旭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教材简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祖国、社会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课程目标: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应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单元分析 单元备课 课程纲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单元分析 单元备课 课程纲要

一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我的健康成长”第3条“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以及“我们的学校生活”第3条“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作弊”。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要,教材特别设置了本单元的教育主题,教材编写时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行为表现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有一定的拓展。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特点与成长需要:三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低年段两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并形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这为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

但升入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学习任务与学习难度的加大,学习烦恼和学习困难也相应增加。

若不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学生就可能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厌学心理,严重的还会出现品行问题。

因此,三年级孩子的学习动机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也需要加强,非常需要设计“学习”单元,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教学目标:1.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每个人都是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

2.懂得学习不只是局限在课堂中,还有多种途径和多方面的内容。

3.懂得学无止境,人应该不断的学习,初步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新的学习观”。

一要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

即从人的自然属性上看,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学习,学习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从学习的本质特征来看,学习本身包含了学习空间的多重性、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和学习时间的终身性,课堂之外还有多种学习途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二要注意拓展学习的概念。

(帮助学生懂得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内的知识学习,要广泛地学多途径的学,特别要引导学生懂得玩耍也是一种学习途径,与小伙伴的交往也是一种学习途径,这是本课的一个创新点。

三年级道德法制教学大纲

三年级道德法制教学大纲

三年级道德法制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三年级道德法制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

二、课程内容1. 道德与行为1.1 尊重他人学生应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1.2 诚实守信通过故事,学生应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2. 道德与生活2.1 环保意识通过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惯。

2.2 健康生活学生应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法律与社会3.1 认识法律学生应学会基本的法律知识,知道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3.2 遵守法律学生应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他们的同理心。

3.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四、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

2. 课堂参与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评价他们的研究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结果,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以上就是三年级道德法制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学生能够在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纲要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课程纲要【背景分析】(一)课标分析本册教材主要围绕学生熟悉的,直接的生活领域而设计,涉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三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主题一“我的健康成长”,第3条“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以及“我们的学校生活”第3条,“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作弊”。

主题二“我们的学校生活”,第1条“能看懂学校和学校周边的平面图,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平面图以及上学路线图”,第2条“了解学校主要部门的工作和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第5条“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

参加集体活动,维护体容易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第7条“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体会民主、平等在学习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主题三“我的健康成长”第6条“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知道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意识,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以及“我们的社区生活”第5条,“了解本地区交通情况,知道有关的交通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

主题四“我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围绕学生熟悉的,直接的生活领域而设计,拒绝儿童健康成长中的学习问题和安全问题,同时承接的年段关于家庭,学校两个生活领域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生活的认识和体会。

本册教材根据“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安全成长”’家庭生活”四个学习主题,设计了“快乐学习”,“我们的学校”“安全护我成长”,“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快乐学习”,主要包括全面的学习观、多种学习体验、学习自信心、学习好方法的内容。

部编版品德与法制三年级(上)单元分析 单元备课 课程纲要

部编版品德与法制三年级(上)单元分析 单元备课 课程纲要

部编版品德与法制三年级(上)单元分析单元备课课程纲要1. 单元概述该单元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法制意识,增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学生将研究到以下主要内容:- 品德及其重要性-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社会规范和法律规则的关系- 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 基本的生活法律常识和技能2. 研究目标在研究本单元内容后,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 了解品德和法制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规则的意义和区别- 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包括遵守法律的义务和权利- 掌握基本的生活法律常识和技能,例如交通规则和消防安全等3. 教学内容本单元将通过以下内容的教学来实现研究目标:3.1 品德教育- 品德的定义和重要性- 品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品德与个人发展的关系3.2 法制教育-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社会规范和法律规则的区别与联系- 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3.3 生活法律常识与技能- 交通规则的基本要求和意义- 安全和防火意识的养成- 社区安全和环境保护等4. 教学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引入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真实场景,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法律意识。

-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到社区法院、交警队等地参观,让学生了解法律实践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互动。

5.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 期末测试:通过期末测试检验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枣庄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编写要求一、编写意义道德与法治“学期课程纲要”是对一个学期中主要的教学指标进行专业预算,以确保课程的健康、有序实施,确保课程设计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素养。

因此,教师在编写道德与法治“学期课程纲要”必须考虑到课程的目标、相应的课时、学生背景分析、课程组织、实施的条件、学生评价以及各方面的总体协调等情况,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以规范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

制订学期课程纲要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课程观,拥有“大观念”,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就像是一张认知地图,可以让我们随时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哪里。

学期课程纲要可以让教师的教学从原本的散点走向连续,解决知识碎片化的问题。

学期课程纲要可以改变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被动学什么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知道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活动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真正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教师编制“学期课程纲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本学期学科教学实施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的过程。

也是对实施教学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的审视过程。

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

二、内容及编写要求(一)《学期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1.一般项目:学校名称;课程类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课时;2.课程元素: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3.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二)《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写流程1.教研组长组织本教研组的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编制课程纲要的方法。

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课程的地位和价值;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与整个课程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处理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课程元素。

2.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教师要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和学情,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独立编写“学期课程纲要”。

最新道德与法制课程纲要----三年级上册道法课程纲要

最新道德与法制课程纲要----三年级上册道法课程纲要

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设计教师:样案适用年级:三年级授课时间:36课时学校名称:样案【课程背景】2.本册教材中编排的内容本册教材根据“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安全成长”“家庭生活”四个学习主题,设计了“快乐学习”、“我们的学校”、“安全护我成长”、“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快乐学习”包括“学习伴我成长”“我学习我快乐”和“做学习的主人”三个主题;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涉及的主要内容是“说说我们的学校”“走进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主要内容有“生命最可贵”“安全记心中”“心中的“110””;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共有“父母多爱我”“爸爸妈妈的爱”“家庭的记忆”三个主题。

3.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教材聚焦儿童健康成长中的学习问题和安全问题,同时承接低年级段关于家庭、学校两个生活领域的内容,一方面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不自信,学习不得法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从学习观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学习观,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学生的安全问题在三年级仍较突出,需要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安全问题构成了本册教材两个主要的学习主题。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对家庭生活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情感体会,但还需要增进学生对家庭情感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同时也增进学生对父母的爱,并在行动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对父母的爱现实化、具体化。

这一注重家庭关系的主题,构成了中年级家庭教育的完整内容,也为四年级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生活内容作铺垫。

4.学习能力(1)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根据“学习主题”的提示,课前进行信息搜集,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多数学生能主动参与,但有少数学生积极性不高。

(2)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学习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生经常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尝试提出某种解释问题或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方式。

三上道德与法治纲要

三上道德与法治纲要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合作中,既有共同的目标,又有明确的分工,在合作的过程中分享成功,体验快乐,但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问题解决学习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生经常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尝试提出某种解释问题或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方式。

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实事,学生能提出问题、查询资料、访问调查,但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些欠缺。

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价值观和人的行为方式的思考与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教材与课标分析<1>本册教材根据“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安全成长”“家庭生活”四个学习主题,设计了“快乐学习”、“我们的学校”、“安全护我成长”、“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快乐学习”包括“学习伴我成长”“我学习我快乐”和“做学习的主人”三个主题;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涉及的主要内容是“说说我们的学校”“走进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主要内容有“生命最可贵”“安全记心中”“心中的“110””;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共有“父母多爱我”“爸爸妈妈的爱”“家庭的记忆”三个主题。

<2>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教材聚焦儿童健康成长中的学习问题和安全问题,同时承接低年级段关于家庭、学校两个生活领域的内容,一方面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不自信,学习不得法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从学习观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学习观,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体会学习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终身学习观;知道学习具有多空间、多途径和多方式的特点。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体会每个人都蕴含学习的潜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上愿意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年级道德与法制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与法制课程纲要

结束语2、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大家以勤为径.每个人都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了吗?4、珍惜时间就等于珍惜生命。

让我们每个热爱生命的人都去珍惜每分、每秒.好吗?5、同学们.大家想过吗?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而没有3分、4分、6分、7分呢?这虽然是个小问题.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研究出大学问!6、同学们.生活中时时刻刻有数学.事事有数学.因此.我们应该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7、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谁来帮她解决?8、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你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有心人吧.你会成长得更快!9、同学们.与数学王国的人交朋友吧.它会让你领略到宇宙的神奇与奥妙!10、同学们.我们好多知识都是前人经过无数次实验总结出来的。

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获取更多知识.好吗?1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老师相信.下节课同学们一定会表现得更出色。

12、这节课有许多知识是通过同学们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好地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学好数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3、只要同学们善于动脑筋.敢于创新.也完全有可能利用这个特性来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快行动起来吧!成功总是青睐于那些善于思考的头脑。

我相信.用你们的聪明和智慧一定会获得成功!14、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自己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大家自己要学会总结.学会回顾.同学们自己想一想.一起来总结一下。

15、同学们通过操作实验推导出了圆锥体的计算公式.我们学的好多知识都是前人经过无数次实验总结出来的.老师希望你们像科学家们那样.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实验.就一定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将来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单元分析 单元备课 课程纲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单元分析 单元备课 课程纲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单元分析单元备课课程纲要XXX采用“活动化”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成长需要。

在本单元教材分析中,教材内容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特别设置了“我的健康成长”和“我们的学校生活”两个主题,以拓展学生的行为表现和生活经验。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研究经验和好的研究惯,但也面临新的研究挑战和难度。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研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新的研究观念,具备终身研究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新的研究观念,认识到研究不仅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研究,还有多种途径和多方面的内容。

同时,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的成长离不开研究,需要拓展研究的概念,让学生懂得玩耍和与小伙伴交往也是一种研究途径。

本单元的研究目标是从学生与老师交往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情感,用具体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感恩教师、理解教师,并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学会处理和教师之间的小矛盾、小误会。

本课时注重激发情感,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恩教师。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校的空间环境、学校的组织结构和教师的工作。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理解教师的辛苦和对学生的关爱,感受到学校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学校是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所,学生在学校中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

因此,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空间环境和组织结构,认识到自己在学校中的成长和学校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学校的空间环境和组织结构,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理解教师的辛苦和对学生的关爱,感受到学校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学校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行动来参与解决,培养儿童责任感和民主意识。

在这篇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或需要删除的段落。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思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版授课时数:28课时授课教师:张旭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教材简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祖国、社会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课程目标: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应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2018版)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授课课时:29课时设计教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日期:2019年11月课程背景本册教材主要围绕学生熟悉的、直接的生活领域而设计,涉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三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聚焦儿童健康成长中的学习问题和安全问题,同时承接低年段关于家庭、学校两个生活领域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生活的认识和体会。

进入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学习水平已出现分化。

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学习主题的内容,一方面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不自信、学习不得法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从学习观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学习观,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儿童的安全问题在三年级时仍较突出,各种意外事故以及不良分子对儿童的伤害仍不少见,需要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儿童的学习问题和安全问题构成了本册教材的两个主要的学习主题。

三年级学生已入学两年多,对学校的人、事、物有初步的认识和体会,但缺乏对学校历史以及构成的系统认识,对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鲜有思考,也较为缺乏学校主人翁意识,不能自觉为学校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学生对学校工作人员,尤其是教师工作的认识,比较表面化。

针对这些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学校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师工作,对教师的辛苦付出有感激之情。

由此,构成了本册教材“学习生活”的学习主题。

本册教材除了深化学生学校生活的内容,还设计了深化学生家庭生活的内容。

在低年段的学习中,学生对家庭生活已有了初步认识和情感体会,但还需要增进学生对家庭情感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同时也增进学生对父母的爱,并在行动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对父母的爱现实化、具体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思品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版授课时数授课教师适用年级
28 课时
张旭
小学三年级
教材简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祖国、社会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课程目标:
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分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应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习惯。

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本册书共有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温暖的家”
本单元以学生的家庭为切入点,借助学生儿时的物品和回忆,让他们体验自己成长的过程和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了解父母的工作和劳动,理解成长的含义,知道自己家庭应尽的责任,懂得感激,并以力所能及的自理和家务劳动来分担父母的劳动。

其次,从文明礼貌、节约和安全三个不同角度,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养和生活习惯,懂的简单的安全意识,并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本单元共有4课:
第一课. “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1. 全面了解长大的含义。

2.感悟长大丰富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全面了解长大之后应该为父母分忧解难。

第二课“我懂事了”
教学目标:
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自己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第四课“我爱我家”
教学目标:
1.具有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

2.乐于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3.知道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文明举止。

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校生活内容。

内容涉及同学之间,学习活动,班集体,师生之间以及学校生活的规则等方面。

通过讨论活动认识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如何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诚实做人;通过体验和比较,认识不同的学习方法,懂得学习是一个克服困难的过程,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的道理,通过体验活动学会合作,懂得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集体的荣誉要靠大家维护,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规则的意义,并通过自我反省,养成遵守规则的态度和习惯,最后,通过观察调查和访问活动,认识老师和在学校工作的其他人的劳动,并通过为老师做贺卡的活动培养尊敬,爱戴老师的情感。

本单元共有5课:
第一课:我和小伙伴教学目标:
1.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2.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3.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第二课:我们爱学习教学目标:
1.认识和感受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增进对学习的自信第三课:我们的班集体教学目标:
1.初步形成集体概念,知道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2.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班集体及集体中的成员
3.增进热爱班集体的情感第四课:我们遵守规则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等学校规则内化。

第五课:我们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劳动
2.形成尊重教师的情感,体验融洽的师生关系。

3.从个人的真实经历出发,认识和理解教师对自己成长的作用。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
本单元的学习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

范围由家庭,学校拓展到了社会生活领域,包括邻里和不同群体的任。

首先,通过对不同生活环境下的邻里之间的关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发现人们生活在一起时可能产生的矛盾,进而理解道德在生活中的意义;其次,通过对自己生活周围各种职业和劳动者的观察,懂得他们劳动与之间生活的关系,进而学会尊重人,尊重人的劳动。

最后,通过模拟,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尊重和爱心,并在更大的范围,关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自己的同龄人,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本单元共有5课:
第一课: 我们生活在一起教学目标:
1.感受并认识邻里之间的交流,交往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性。

2.形成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意识。

3.了解一些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基本要求。

4.乐于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

第二课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教学目标:
1.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2.体验他们工作的艰辛。

3.养成尊重这些人及其工作的态度。

第三课爷爷奶奶好教学目标:
1. 了解爷爷,奶奶曾经和正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的贡献。

2. 培养学生收集和发表的意识和能力。

3.增进对爷爷,奶奶的尊敬和孝敬之情。

第四课友爱残疾人
教学目标
1. 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 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第五课我们都是同龄人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地区同龄人的有关情况。

2. 开阔眼界,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三年级的品德课。

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有个别班级的个别学生自律性不强,上课容易开小差,期待通过本学期品德课的学习能提高他们的组织纪律性。

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教师观察记录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
并用小思徽章记录,占比40%。

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评价,占比30%。

作品评价
根据学生在“我的成长”区域展示的完成与完整进行评价,占比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