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6讲寒凉药

中药学第6讲寒凉药
中药学第6讲寒凉药

中药学第6讲寒凉药

第六讲寒凉药

本讲主要介绍具有辛寒、甘寒、苦寒、咸寒、酸寒以及

辛凉、甘凉等性味的常用清热药。其中包括清热泻火、清热

解毒、清热解暑、清热燥湿、清热化痰、清热凉血等药物。

白头翁

白头翁味苦,性寒。能泻胃与大肠邪热,常用于治疗痢疾。并有解毒作用。

由于肠胃热毒积滞而致大便带脓血,血多脓少,里急后重,腹痛便频等症。可用本品清大肠邪热,通利大肠积滞。常与黄连、黄柏、秦皮、木香、槟榔、白芍等同用。

本品配地愉、槐花炭、黄芩炭、炒槐角等,可用于大肠有热而致的大便下血,痔疮下血等症。

黄连、白头翁均能治疗痢疾,但黄连清热兼能燥湿,对湿热痢效果较好,白头翁主清大肠血热,对热痢下血效果较好;黄连对细菌性痢疾效果较好,白头翁对阿米巴痢疾疗效较好。

用量一般3~9克。

虚寒久痢忌用。

白薇

白薇味微苦,性寒。本品主要作用是清热、凉血、益阴。常用于治疗虚热低烧,例如:

1.热病伤阴的低热:温热病恢复期,高热虽退,但因高热期中伤耗阴津,正气不易立即恢复,故常有余热未尽的低热出现,症见口渴、夜热早凉、下午低热、食欲不振等,可以本品配合地骨皮、知母,青蒿、丹皮、沙参、花粉等同用。以上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般方法。另外,白薇也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分、血分证的高热。因为白薇主入阳明经(兼入冲、任二脉),能凉血清热,益胃、生津,是治温热病的良药,可与生地、元参、生石膏、赤芍、知母、丹皮、大青叶、连翘、广犀角等同用。即使是温病初起,兼见舌红、口干,伴有头昏、怕风者,也可用本品配入辛凉解表剂(如金银花、牛蒡子、薄荷、菊花等)中应用。

2.胎前、产后的烦热:妇女妊娠烦热、遗尿、小便热痛等症,本品能入冲、任二脉,清血分之热,故可用本品配合白芍、黄芩、黄柏等同用。产后因失血过多而致血虚发热,烦乱、呕吐者,可用本品配竹茹、藿香、青蒿、陈皮等同用。根据本品能入任脉的经验,我对于血热尿赤淋痛、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加用本品,每收良好效果,请作参考。

青蒿清肝胆虚热,退无汗的骨蒸,治热在骨间,可将邪热由阴分引至气分而使其外出。白薇清肌胃虚热,治原因不明的低热,兼清冲任血热。

白薇除血热,偏用于解毒治疮,并能敛合疮口。白薇除血热,偏用于退虚热。用量一般为4.5~12克。重病可用至15克。

血分无热及肠胃虚寒、大便泄泻者勿用。

白鲜皮

白鲜皮味苦,性寒。主要功用是祛湿、利关节。

本品最常用于治疗湿热郁滞所致的皮肤痒疮、湿疹、阴囊湿疹、疥癣、风疮等。常配合银花、连翘、荆芥、黄柏、苍术、苦参、红花、赤芍、炙山甲、茯苓等同用。我常以白鲜皮30克、苦参15~30克、荆芥9克、防风9克、连翘12克、赤芍15克、红花9克、蝉衣6克、茯苓9克、蛇蜕0.3克、炙山甲6克,结合具体情况,随证加减,用于治疗顽固的荨麻疹,可取得一定效果,仅供参考。白鲜皮也可用于由湿热引起的关节肿痛,常与威灵仙、黄柏、木瓜、苍术、防己、苡米、松节等同用。

妇女湿热下注所致的阴部湿痒、阴中湿痒、赤白带下等。可与茯苓、泽泻、苍术、黄柏、苦参、牛膝等同用。

根据前人对本品可治风黄、急黄的经验记载,我曾用本品配合柴胡、黄芩、泽泻、车前子、黄柏、秦艽、焦三仙等随证加减,治疗经用大量茵陈未能见效的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表现为湿热郁蒸而致深度黄疸的患者,疗效很好,请参考试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浸出液有解热作用。

用量一般3~9克;重症也可用到15~24克,甚或30克。

下部虚寒者不应用。

败酱草

败酱草味辛苦,性微寒。有活瘀、消肿、排脓的作用。对肠痈(阑尾炎)可配合连翘、生大黄、牡丹皮、冬瓜子、赤芍、元明粉等同用。对血瘀而致的腹痛、腹胀、腹部有硬块等症,也可用本品配当归、赤芍、红花、元胡、木香、五灵脂、桃仁、三棱等同用。我曾用本品配合生苡米、银花、连翘、制附片、乌药、白芍、当归、五灵脂、桃仁等,治疗阑尾破溃后,形成脓肿,时日较长者。

蒲公英长于治乳痈,败酱草长于治肠痈。

用量一般9~15克,重症也可用到30克。

寒证腹痛忌用。

板蓝根

板蓝根味苦,性寒。主要有清热凉血、解毒利咽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大头瘟:风热瘟毒,侵入血分而致头部红肿、发热、咽喉肿痛,甚至神昏谵语,可用本品降心火、清胃热、凉血、解瘟毒,常与黄连、牛蒡子、元参、连翘、黄芩、柴胡、马勃等配伍同用。

2. 时疫斑疹:时疫(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热病)传染,瘟毒入血,营血热炽,出现身热、烦躁、口渴、头痛、咽痛、鼻衄、出疹、发斑、舌绛紫暗等症。可用本品配合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元参、生地、丹皮、生石膏、广犀角等同用。

3.咽喉肿痛:风热毒火上犯咽喉而致头痛、发热、口渴、便秘、咽喉红肿热痛、单双乳蛾(单侧或双侧扁机体肿大)等症,可用本品清热、凉血、解毒。常与黄芩、栀子、生地、元参、薄荷、牛蒡子、射干、锦灯笼、连翘、银花、生大黄等同用。

大青叶、板蓝根均能清热、凉血、解毒,但大青叶凉血、解毒、化斑的作用胜于板蓝根;板蓝根利咽喉、治大头瘟(温毒的一种,又称“大头风”或“大头伤寒”。

是由于感受风温时毒,入侵肺胃而发病,以头面红肿或咽喉肿痛为特征)的作用胜于大青叶。

用量一般4.5~9克或12克。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据实验研究及临床报导,板蓝根对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良好效果(每次用生药粉或压成片,每服8~10克,温开水送服,每四小时一次,连用三、四天);用板蓝根6~9克煎服,每两小时一次,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满意效果;对流感及麻疹均有疗效;板蓝根注射液用于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效果。

草决明

草决明味咸、性微寒。是常用的清热明目药。

本品能清肝胆郁热,对于肝胆郁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症,可用草决明配菊花、蔓荆子、黄芩、白蒺藜、青葙子、木贼草等同用。

草决明久服,有明目作用。我常以草决明配生地、石斛、当归、白芍、黄芩、潼蒺藜、白蒺藜、地骨皮、菊花、枸杞子、生石决明、夜明砂等,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而致目昏、视力减退、目干涩发抽等症(包括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每收良效,仅供参考。据近代研究,本品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

以本品捣碎,每次用二钱左右,水煎服或沏水代茶饮,每日一次,经常服用,对于高血压病而兼见目昏、目赤、大便干者,有一定帮助。或配菊花、夏枯草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降血压的作用。蔓荆子治两侧头痛,以疼痛近于颞颥部者效较好,偏于散风明目。草决明治两侧头痛,以疼痛近于太阳穴处者效较好,偏于清肝明目。木贼草退目翳而明目,草决明清肝热而明目。

用量一般为3~9克。捣碎煎服。

大青叶

大青叶味苦,性大寒。主要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

本品最常用于温病、瘟疫、瘟毒所致的高热神昏、咽喉肿痛、头痛牙痛、口舌生疮、出疹发斑、吐血衄血以及丹毒、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等。可配合元参、生地、生石膏、知母、黄芩、银花、连翘、荆芥、薄荷、丹皮、广犀角等同用。例如《证治准绳》大青汤(大青叶、元参、生石膏、知母、木通、甘草、地骨皮、荆芥穗),可用于热毒发斑等证。我常用大青时15克、黄芩6~9克、板蓝根9克、元参9~12克,随证加减,用于腮腺炎有效。对于温病血分毒热炽盛而发斑、衄血、吐血等症,我常用化斑汤(生石膏、知母、元参、广犀角、甘草、粳米)加大青叶、生地黄、丹皮、赤芍、炒栀子、大小蓟等同用,可收比较满意的效果,谨供参考。

据近代研究报导,大青叶有抗病毒和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对金黄色、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用量一般6~15克;重症有时用到30克。

脾胃虚寒者忌用。

代赭石

代赭石味苦甘,性寒。功能镇逆、降火、平肝、养血。分述如下:

1.镇逆:由于胃气上逆而致呕吐、噫气(比呃逆轻些比嗳气重些)、胃满气逆上冲、脘间痞闷不下,甚至反胃、噎膈等,可用代赭石配旋复花、半夏、生姜、大枣、槟榔、公丁香、苏梗等同用;年老、久病或胃气较虚者,可去槟榔加党参。噎膈可加沙参、贝母、山茨菇、杵头糠等;反胃可加附子、肉桂、刀豆子等。2.降火:本品有降火凉血、止血的作用。对火热迫血妄行而致的鼻衄、吐血、咳血以及便血、子宫出血等症,可以本品配合生地、丹皮、栀子、元参、阿胶、白茅根、大小蓟等同用;便血可加槐花炭、地榆炭;子宫出血,可酌加棕炭、艾炭、川断炭等。

3.平肝:由于肝阳上亢而致的头痛、眩晕,可用本品配菊花、白蒺藜、勾藤、黄芩、天麻等同用。因肝火上冲或肝气郁滞、郁久化热而出现急躁易怒、头胀胸闷、不眠、甚或吵闹、骂人、打人等症,可重用本品以重镇、平肝、清热,常配合黄芩、黄连、天竺黄、胆南星、生香附、生牡蛎、生铁落等同用。对惊痫抽搐等症,都可加入应证汤药中使用,以平肝、重镇,有很好效果。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

4.养血:本品能入肝经(肝藏血)、心包经(心主血)血分,性味甘苦而寒,能清热而养血。对因血热而吐血、衄血、咳血而致血虚心慌、面黄等症,可用本品配白芍、当归、生地、熟地、沙参、玉竹、龙眼肉、陈皮等同用,有养血生血的作用,此时用量不可过大。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含有铁质,内服后能收敛胃肠壁、保护粘膜面;吸收入血后有促进红细胞和血色素新生的作用。

旋复花入气分,降肺胃之气,除痰浊,止呕逆。代赭石入血分,镇降肝胃气逆,清热养血,止吐衄。

赤石脂温涩而止久利、便血、崩漏,偏用于下部出血。代赭石苦寒重镇而止吐衄、疗崩漏,上、下部出血皆可用。

磁石坠少阴(肾经)炎上之火,引肺气入肾,为补肾纳气之品。代赭石镇厥阴(肝经)之逆,除血脉之热,为养血镇肝之品。

代赭石生用降火、平肝、镇逆、凉血、清热的效果好。锻用则兼有收敛之性,可用于止血、止泻。目前临床多用生赭石,遇有须用生赭石而患者又有便溏者,可用煅赭石。生赭石用量可大些,煅赭石用量须小些。

用量一般9~30克,重症可用至60或90克(生者);煅赭石一般6~15克。肠胃虚寒者及孕妇忌用。

丹皮

丹皮原名牡丹皮,味辛、苦,性寒。有两大主要作用:

1.凉血:在凉血作用中,又有两种不同的用途,(1)凉血止血:可用于血分有热而致的吐血、衄血、咳血、尿血、月经过多、出疹发斑等症。可与生地、元参、广犀角、赤芍、知母、生石膏、大青叶、茅根、仙鹤草、地榆炭、棕炭等同用。(2)凉血除蒸:因阴虚血热而致骨蒸痨热、无汗,口渴、经闭等症,可用丹皮清血中伏热以凉血除蒸,常与青蒿、鳖甲、地骨皮、桑白皮、元参、秦艽等同用。

2.活血:在活血的作用中,也有两种不同的用途:(1)活血化瘀:对血瘀停滞而致月经闭止,腹中癥块等症,可用本品散瘀血,化癥块。常与归尾、赤芍、元胡、牛膝、三棱、莪术、桂心、红花等同用。例如《妇人良方》牡丹皮散。(2)活血消痈:肠痈(急性阑尾炎)初起尚未化脓而出现发热、呕吐、右下腹疼痛等症,可用本品散瘀血、消痈肿。常与大黄、芒硝、桃仁、冬瓜子、赤芍等同用。例如《金匮》大黄牡丹皮汤。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试卷1 2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试卷1-2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化痰药治痰证时最常配伍 (分数:2.00) A.平肝、安神药 B.健脾、泻下药 C.健脾、理气药√ D.补气、消食药 解析:解析:“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不归正化而聚湿生痰,故常配健脾燥湿药同用,以标本兼顾。又因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同用,以加强化痰之功。 2.善治脏腑湿痰的药物是 (分数:2.00) A.白前 B.禹白附 C.半夏√ D.白芥子 解析:解析:半夏辛湿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故正确答案是C,而A、B、D项药物则无此特点。 3.具有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功效的药物为 (分数:2.00) A.半夏 B.胆南星 C.天南星√ D.白芥子 解析:解析:天南星性温而燥,有较强的燥湿化痰之功,且入肝经,走经络,善祛风痰而止痉厥。而胆南星为天南星用牛肝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性味苦、微辛,凉,归肝、胆经,功能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而无燥湿化痰之功。A、B、D 均非正确答案。 4.能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的药物为 (分数:2.00) A.半夏 B.天南星 C.旋覆花 D.皂荚√ 解析:解析:皂荚辛能通利气道,咸能软化胶结之痰,味辛性窜,入鼻则嚏,入喉则吐,又能开噤通窍,另外用可治皮癣,有祛风杀虫止痒之功。 5.善治头面部疾患,祛风痰解痉的药物是 (分数:2.00) A.半夏 B.皂荚 C.禹白附√

解析:解析:禹白附既祛风痰,又能止痛,其性上行,尤擅治头面部诸疾。 6.白芥子的功效为 (分数:2.00) A.温化寒痰,解毒散结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B. C.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D.温化寒痰,消肿散结 解析:解析:白芥子辛温,能散肺寒,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遂水饮,温通经络,又能消肿散结止痛,故正确答案当为B。 7.桔梗可用于治癃闭、便秘,主要是因其 (分数:2.00) A.有利尿通便之功 B.有通淋润肠之功 C.有开宣肺气之功√ D.有肃降肺气之功 解析:解析:肺主宣发而司二便,桔梗性散上行,可开宣肺气而通二便。故答案应选C。 8.川贝母与浙贝母药性功效的主要区别是 (分数:2.00) A.川贝母偏于甘润,浙贝母偏于苦泄√ B.川贝母能润肺化痰,浙贝母能理气散结 C.川贝母益气润肺,浙贝母化痰散结 D.川贝母质优效佳,浙贝母质次效逊 解析:解析:川贝母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浙贝母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 9.治疗痰热咳嗽兼有便秘者,宜首选 (分数:2.00) A.川贝母 B.浙贝母 C.瓜蒌仁√ D.前胡 解析:解析:瓜蒌仁甘寒而润,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且又能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故答案应选C。 10.竹茹治呕吐最宜者为 (分数:2.00) A.胃阴虚呕吐 B.胃气虚呕吐 C.食积呕吐 D.胃热呕吐√ 解析:解析:竹茹微寒能清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故治胃热呕吐最宜。故答案应选D。 11.既能消痰软坚,散结消瘿,又能清热解毒,治疮疡肿毒及肿瘤的药物为 (分数:2.00) A.海藻 B.昆布 C.海浮石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5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5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杀虫、利尿的药物是 A.黄连 B.龙胆 C.秦皮 D.苦参√ 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龙胆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秦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的功效。 2.天花粉的药用部位是 A.花粉 B.根茎 C.根√ D.花蕾 天花粉来源于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3.赤芍的归经是 A.肝经√ B.肝、肺经 C.肝、胆经 D.肾经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 4.黄芩和黄柏都具有的功效是 A.除骨蒸 B.清热泻火√ C.安胎 D.止血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的功效。 5.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割取地上部分入药 A.龙胆草√ B.穿心莲 C.鱼腥草 D.青蒿 龙胆草来源于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滇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鱼腥草来源于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新鲜全草;青蒿来源于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穿心莲来源于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6.紫草具有而水牛角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凉血 B.活血消肿√ C.定惊 D.清热解毒 紫草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消肿,解毒透疹的功效;水牛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的功效。 7.治疗疔毒宜选用的药物是 A.紫花地丁√ B.金银花 C.黄柏 D.知母

紫花地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血分,故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消痈散结,为治疗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 8.连翘的归经是 A.肺、大肠经 B.肺、心、小肠经√ C.肝、胆经 D.心、肺经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9.疏散风热、清泻里热宜用生品,热毒血痢宜用炒炭品.热暑烦渴多用露剂的是 A.板蓝根 B.金银花√ C.大青叶 D.连翘 金银花生品可用于疏散风热、清泻里热,炒炭品可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热暑烦渴。 10.下列关于药物主治病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败酱草治疗肠痈腹痛 B.白头翁治疗热毒血痢 C.射干治疗咽喉肿痛 D.白鲜皮治疗肝火头痛√ 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11.下列各药中除哪项外均不能与乌头类同用 A.白蔹 B.苦参√ C.半夏 D.天花粉 “十八反歌”记载有:“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12.有毒不宜过量服用的药物是 A.射干 B.鱼腥草 C.芦根 D.山豆根√ 山豆根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痛、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 二、 B1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 A.清热解毒 B.清热燥湿 C.清透虚热 D.清肝明目(分数:4.00) (1).野菊花、菊花功效的共同点是 A. √ B. C. D. (2).胡黄连、黄连功效的共同点是 A. B. √ C. D. 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菊花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胡黄连具有退虚热,清湿热,除疳热的功效。 A.白薇 B.青蒿 C.山豆根 D.石膏(分数:4.00) (1).治疗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可选用的药物是

中药学题库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 一、填空题: 1.化痰药以____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____。 2.姜半夏长于____,法半夏长于____。 3.竹茹____用长于清热化痰,____后偏于止呕吐。 4.瓜蒌主归____,____经。 5.旋覆花因有____,故入煎剂宜____。 6.除清热化痰外,瓜蒌壳还长于____,瓜蒌仁还长于____。 7.黄药子的功效是____,____。 8.因白芥子对皮肤有____作用,故____者忌用。 9.半夏与生姜配伍可以增强____功效;半夏配伍橘皮可以增强____功效。 10.天南星对于____及____忌用。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化痰药要与行气药配伍。 2.简述半夏的主治病证。 3.天南星的主治病证有哪些? 4.简述白芥子的功效与使用注意。 5.浙贝母的功效,主治是什么? 6.简述半夏与橘皮的配伍意义。 7.瓜蒌壳与薤白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8.简述瓜蒌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9.旋覆花的功效与使用注意是什么? 10.半夏与生姜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述化痰药的功效.主治病证及主要配伍应用。 2. 试比较浙贝母与川贝母功效及主治病证方面的异同。 3.试比较半夏与天南星在功效与应用方面的异同。 4.试比较瓜蒌壳与瓜蒌仁在功效与应用方面的异同。 5.试述桔梗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使用注意。 四、选择题: 1.半夏不具有的功效是() A.燥湿化痰 B.祛风止痉 C.降逆止呕 D.止咳 2.天南星.禹白附共同具有的功效是() A.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B.燥湿化痰,润肺 止咳 C.燥湿化痰,祛风 止痉 D.燥湿化痰,温肺 化饮 3.白芥子的功效是() A.温肺化痰,通络 B.润肺止咳,杀虫 C.温肺化痰,止呕 D.温肺止咳,通便 4.旋覆花的功效是()

中药学第26章驱虫药

第二十二章驱虫药 【学习要求】 1.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掌握使君子、槟榔、苦楝皮、贯众的性能、功效和应用,熟悉其配伍和应用特点,了解其来源和现代研究。 3.了解其他驱虫药的功效特点。 一、含义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肠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肠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主要驱绦虫、蛔虫,主要作用是驱,让虫体麻醉,不能附在小肠而排出。这一章药,基本都是驱虫的,杀虫的是极少数,在中药中,杀虫药主要指外用时对皮肤的寄生虫或局部一些虫,如阴道滴虫,皮肤上的疥虫、螨虫有杀灭作用。如果我们不分,笼统的说某一味药杀虫,就搞不清是口服对肠道寄生虫有效还是外用有效,如果改为驱虫,就把外用杀虫作用和内用驱虫分清了。前面的苦楝子,即驱虫又杀虫。如果对那一种虫作用好,就加在功效中,如驱蛔虫,驱绦虫。如果对绦虫、蛔虫都有效,就写驱虫。对于小的蛲虫、姜片虫不分。西药的驱虫作用很好。达到驱虫效果的用量时,这类药都有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二、功效与主治 驱虫。治疗蛔虫证、绦虫证,虫干扰了胃肠的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物质而引起绕脐腹痛,不思饮食等。原因是:因为小肠里有虫,干扰了胃肠功能,出现腹胀腹痛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二是虫藏在小肠里和人争夺营养,造成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浮肿,三是虫在体内排泄或死亡在肠道中,产生有害产物,人体吸收后中毒、过敏或变态反应。如皮肤瘙痒,风团块等。 驱虫药的驱虫(或杀虫)功效,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蛲虫等)所致的疾病。患肠道寄生虫病的患者,每因寄生虫干扰胃肠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之物,而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耳、鼻搔痒,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只在查验大便时才发现患有肠虫病。对此,均当服用驱虫药以驱杀肠内寄生虫,以求根治。 三、性能特点 驱虫药的性味与其杀虫功效无明显相关性,其药性多结合兼有功效而确定,其味多与滋味有关。因主治肠道寄生虫,故其归经以大肠及脾胃为主。部分药物为有毒之品。 偏温、偏寒都是通过兼有功效反映出来的,与驱虫无关。 四、配伍应用 寒热虚实可考虑,但无意义。有寒热虚实可先改善后驱虫,或先驱虫后改善。关键的是配伍泻下药不能少。为了助驱虫,还有利于排除肠道残存的驱虫药,避免人体受伤害。 应用驱虫药时,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病员体质强弱、证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用恰当的药物;服用驱虫药后,常配伍泻下药以促进虫体及残存驱虫药的排除;治虫证一般宜单用驱虫药,其力专效佳;亦可适当配伍,如有积滞者,配消积导滞药;脾胃虚弱者,配伍补益脾胃药;体质虚弱者,可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五、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一般宜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 2.应用毒性较大的驱虫药要注意用量、用法,以免中毒或损伤正气;同时孕妇、年老体弱者亦当慎用。 3.蛔虫串动而腹痛剧烈者,不要驱虫,通常以安虫为主,避免引起胆蛔虫,有的把小肠穿透,所以在腹痛剧烈时、发烧时,要先安虫,后驱虫。 4.对发热患者,亦宜先治其发热,待症状缓解或消失,再使用驱虫药物。

中医综合-中药学收涩药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药学收涩药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8,分数:8.00) 1.五倍子的全部功效是 A.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B.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 C.敛汗固表、缩尿止遗、固崩止带 D.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涩精止遗 E.敛肺平喘、涩精固肠、敛汗止血 2.下列哪味药无收涩敛疮作用 A.乌贼骨 B.孩儿茶 C.乳香√ D.炉甘石 E.龙骨 3.功能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药物是 A.瓦楞子 B.牡蛎 C.乌贼骨√ D.赤石脂 E.禹余粮 4.固精缩尿兼能涩肠止泻的药是 A.金樱子√ B.桑螵蛸 C.覆盆子 D.赤石脂 E.乌梅 5.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树脂类药材 A.乳香 B.没药 C.苏合香 D.五倍子√ E.血竭 6.具有止血制酸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海蛤壳 B.瓦楞子 C.乌贼骨√ D.延胡索 E.白芷 7.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都具有的功效是 A.芳香化湿 B.涩肠止泻 C.温中行气√ D.醒脾开胃 E.调气畅中 8.乌梅具有的功效是 A.固表止汗

B.固精缩尿 C.涩肠止泻√ D.收涩止带 二、B型题(总题数:4,分数:12.00) ?A.卵鞘 ?B.虫瘿 ?C.孢子 ?D.种子 ?E.菌核 (1).桑螵蛸的药用部位是(分数:1.50) A. √ B. C. D. E. (2).海金沙的药用部位是(分数:1.50) A. B. C. √ D. E. ?A.诃子 ?B.乌梅 ?C.五味子 ?D.五倍子 ?E.龙骨 (1).主治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自汗盗汗,崩漏下血的药物是(分数:1.50) A. B. C. D. √ E. (2).主治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自汗盗汗,心悸失眠的药物是(分数:1.50) A. B. C. √ D. E. ?A.止泻固肾 ?B.敛肺止咳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非

中药学 第二十三单元 收涩药练习题

中药学第二十三单元收涩药练习题 一、A1 1、麻黄根和浮小麦共同的功效是 A、止汗 B、止泻 C、止痛 D、止血 E、止遗 2、糯稻根须的功效是 A、退虚热,清湿热 B、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C、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D、固表止汗 E、益气养阴,除烦止渴 3、功效固表止汗,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的是 A、麻黄根 B、浮小麦 C、五味子 D、白术 E、麦冬 4、浮小麦的功效是 A、固表止汗 B、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C、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D、固表止汗,敛肺止咳 E、固表止汗,涩肠止泻 5、下列哪项不是金樱子的功效 A、缩尿 B、止带 C、敛肺滋肾 D、固精 E、涩肠止泻 6、莲子与芡实的共同功效是 A、固崩止带 B、养心安神 C、固表止汗 D、敛肺止咳 E、益肾固精 7、既能健脾止泻,除湿止带,又能益肾固精的药物是 A、白术 B、五倍子

C、秦皮 D、芡实 E、乌梅 8、既能涩肠止泻,收敛止带,止血,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A、石榴皮 B、莲子 C、赤石脂 D、椿皮 E、黄连 9、能够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药物是 A、赤石脂 B、禹余粮 C、罂粟壳 D、山茱萸 E、桑螵蛸 10、桑螵蛸与海螵蛸共同的功效是 A、固表止汗 B、固精 C、益脾止泻 D、敛肺止咳 E、止血止带 11、五倍子和五味子的共同功效是 A、清肺降火 B、益气生津 C、宁心安神 D、敛肺止汗 E、理气止痛 12、都具有涩肠止泻作用的药物是 A、五味子、桑螵蛸 B、肉豆蔻、麻黄根 C、莲子、覆盆子 D、乌梅、肉豆蔻 E、罂粟壳、芡实 13、可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药物是 A、肉豆蔻 B、白豆蔻 C、草豆蔻 D、砂仁 E、佩兰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石榴皮和明矾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石榴皮和明矾 石榴皮【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石榴科植物石榴树的果皮。【性味与归经】酸、涩,温。入胃、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杀虫。 【临床应用】1. 用于久泻,久痢等症。本品有收敛涩肠作用,适用于久泻、久痢等病症,常与诃子、肉果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虫积腹痛等症。本品能驱虫,用治蛔虫病、绦虫病等,常与摈榔、鹤虱等药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石榴皮(洗净,晒干,切碎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石榴根皮:即石榴树根的外皮。性味、功效均同石榴皮,但杀虫力较强,主要用于虫积腹痛。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三钱。有毒性,不可大量应用。 【方剂举例】黄连汤《千金方》:石榴皮、黄连、黄柏、阿胶、甘草、干姜、当归。治赤白久痢。 【文献摘录】《别录》:「止下利、漏精。」《本草拾遗》:「煎服下蛔虫。」《本草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明矾 药用】本品为二方晶系明矾石精制而成的结晶品【性味与归经】酸,寒。入脾经。 【功效】止血,止泻,袪痰,外用燥湿止痒。

【临床应用】1.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等症。本品收敛涩肠, 能治泻痢日久不止,可单用小量吞服;或配五倍子、诃子等药同用。对便血、崩漏,也可配合收敛止血药同用。 2.用于风痰壅盛,或癫痫等症。明矶有袪痰作用,可与半夏、猪牙皂角、甘草等配伍,用治风痰壅盛,喉中声如牵锯;又可配郁金,治风痰痫病。 3.用于湿疹瘙痒。本品用外敷,有收敛燥湿止痒之功,如治牛皮癣可配石榴皮同用;治聤耳可配黄丹同用。 【处方用名】明矶、白矶(打碎用)。枯矶(主要外用于湿疹等)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分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皮湿1号膏《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地榆、煅石膏、枯矶。外治湿疹。 【文献摘录】 《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 《本草纲目》:「矶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病、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利、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阴疽、中蛊、蛇虫伤鳖, 取其解毒也。」 《本草经疏》:矶石,味酸气寒而无毒,其性燥急收涩,解毒除热坠浊。盖寒热泄痢,皆湿热所为,妇人白沃,多由虚脱,涩以止脱故也。阴蚀恶疮,亦缘湿火,目痛多由风热。除固热在骨髓坚齿者,髓为热所劫则空,故骨痿而齿浮,矾性入骨除热,故亦主之。去鼻中息肉者,消毒除热燥湿之

《中药学》学习笔记:驱虫药之槟榔和苦楝皮

中药学》学习笔记:驱虫药之槟榔和苦楝皮 槟榔 《名医别录》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L. 的干燥成熟种子。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即大腹皮),取出种子,切片或捣碎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 1.驱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对绦虫、钩虫、蛲虫、蛔虫、姜片虫、鞭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尤长于驱杀绦虫,常与南瓜子同用。合牵牛子制成片剂,治姜片虫病有良效。用治蛔虫证,多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 2.消积行气,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本品消食积兼能行气滞,饮食积滞而兼泻痢不爽者宜之。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肿痛。治水肿,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同用,如疏凿饮子。治寒湿脚气肿痛,常与木瓜、吴茱萸、橘皮等配伍,如鸡鸣散。 此外,本品能截疟,与常山同用可治疟疾,能降低常山的毒副作 用法用量】煎服,6~15 g ;单用大剂量60~120 g

【处方用名】槟榔、大槟榔、大腹子(晒干,打碎用) 治寸白虫:槟榔二七枚.治下筛.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纳末频服暖卧虫出.出不尽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服之. (《千金要方》) 治小儿寸白虫久不愈:槟榔二枚(为末)猪牙皂角三梃(烧)苦楝子五枚(为末).上件药同研为散.每服空心煎苦楝根皮汤调下半钱.(《圣惠方》槟榔散) 《本草新编》:槟榔,味辛、苦,气温,降,阴中阳也,无毒。 入脾、胃、大肠、肺四经。消水谷,除痰癖,止心痛,杀三虫,治后重如神,坠诸气极下,专破滞气下行。若服之过多,反泻胸中至高之气。善消瘴气,两粤人至今噬之如始。古人疑其耗损真气,劝人调胃,而戒食槟榔。此亦有见之言,然而非通论也。岭南烟瘴之地,其蛇虫毒瓦斯,借炎蒸势氛,吞吐于山巅水溪,而山岚水瘴之气,合而侵人,有立时而饱闷晕眩者。非槟榔口噬,又何以迅解乎。天地之道,有一毒,必生一物以相救。槟榔感天地至正之气,即生于两粤之间,原所以救两粤之人也。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及气虚下陷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能麻痹猪肉绦虫的全体,对牛肉绦虫则仅能麻痹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对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姜片虫等亦有驱杀作用。水浸液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 苦楝皮

中药学清热药习题简答论述

《中药学》清热药习题(简答、论述) 三、简答题 1.简述清热泻火药的含义、药性、功效。 答案: 清热药中,清热力较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甚的病证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这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此外,因各药归经的差异,还分别具有清肺热、清胃热、泻心火、泻肝火等功效。 2.简述石膏的功效。 答案: 石膏入药有生用、煅用之分。生石膏的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石膏清热泻火力弱,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功效。 3.比较石膏与知母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 石膏、知母均具有甘寒性味,均主归肺胃经,同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可用治温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味兼辛,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知母味兼苦而质润,兼入肾经,泻火之中长于清润,善生津润燥,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肠燥便秘多用。 4.简述芦根、天花粉的功效的异同点。 答案: 芦根、天花粉的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渇。芦根还能清热除烦、清胃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还能消肿排脓。 5.简述芦根、淡竹叶的性能、功效的异同点。

芦根、淡竹叶的性味甘寒,同归胃经;芦根甘味大于淡竹叶,主归肺经;淡竹叶味甘淡,主归心经,兼入小肠经;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利尿。芦根还善生津止渇、清胃止呕。 6.简述栀子的功效。 答案: 栀子入药有生栀子、焦栀子之分。生栀子偏走气分,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入血分而功偏凉血止血。 7.简述清热燥湿药的含义、药性及功效。 答案: 清热药中,燥湿力强,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因其苦寒降泄、清热力大,故多并有清热泻火作用。 8.简述黄连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的区别。 答案: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善清胃热、和胃止呕,多用于寒热互结及湿热中阻之痞满、呕吐;萸黄连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9.简述黄芩、黄连、黄柏的性味、功效的异同。 答案: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苦寒,黄连为苦寒之最,黄柏次之,黄芩较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黄柏偏泻下焦相火,能除骨蒸。 10.简述龙胆的主治证。

中药学 第十五单元 驱虫药练习题

中药学第十五单元驱虫药练习题 一、A1 1、槟榔的功效为 A、杀虫消积,行气,止咳化痰 B、杀虫消积,止咳,利水,截疟 C、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D、杀虫,疗癣 E、杀虫消积 2、既能够治疗蛔虫、蛲虫证,又善于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是 A、使君子 B、苦楝皮 C、鹤草芽 D、南瓜子 E、槟榔 3、川楝子、槟榔皆具有的功效是 A、杀虫行气 B、杀虫利水 C、行气利水 D、行气疏肝 E、行气健脾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槟榔主治病证的是 A、疟疾 B、水肿 C、胆结石 D、食积气滞 E、肠道寄生虫病 5、南瓜子的用法用量为 A、煎服,30~50g B、煎服,10~15g,捣碎 C、研粉,60~120g,冷开水调服 D、煎服,9~12g,捣碎,取仁炒香嚼服 E、研末服,每次20~30g 6、驱蛔要药指的是 A、苦楝皮 B、使君子 C、槟榔 D、南瓜子 E、地榆 7、驱虫药的服用时间是 A、饭前服 B、饭后服

C、空腹服 D、睡前服 E、定时服 二、B 1、A.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B.本品有一定的毒性,不宜过量或持续久服 C.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 D.与热茶同服,亦可引起呃逆 E.本品与乌头相反 <1> 、使用苦楝皮时应注意的是 A B C D E <2> 、使用槟榔时应注意的是 A B C D E 2、A.绦虫病、蛔虫病、便秘、水肿 B.蛔虫病、疥疮、头癣 C.蛔虫病、小儿疳积 D.绦虫病、钩虫病、温热斑疹 E.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1> 、使君子应用的病证是 A B C D E <2> 、苦楝皮应用的病证是 A B C D E 3、A.炒香嚼服,小儿总量不超过20粒 B.驱杀绦虫,宜入丸散,用冷开水调,饭后服 C.研粉,60~120g,冷开水调服。 D.驱杀姜片虫,宜文火久煎 E.煎服不超过9g,外用适量 <1> 、使君子的用法是 A B C D E <2> 、苦楝皮的用法是 A B C D E

《中药学》_清热药

《中药学》_清热药 第二章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清热药都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当忌用。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石膏【药用】本品为单斜晶

系的硫酸钙矿石。【性味与归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收敛生肌。【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2.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温病发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在临床上遇到此种症候,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板蓝根等同用。 3.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于肺热咳嗽、气喘。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 5.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石膏煅后研末外用,治疗以上诸外科病,有清热、收敛、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黄柏、青黛等同用。【处方用名】生石膏(生用,清热泻火)、熟石膏、?石膏(?用,收敛生肌,专作外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二两,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按语】1.石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要药,凡热在气分而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来洪大者,都可用寒凉的石膏以清热泻火。如与清热凉血药同用,尚能用治热盛发斑、神昏谵语等气营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驱虫药)-试卷1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驱虫药)-试卷1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下列药物中,最适用于小儿蛔虫病的药物是 (分数:2.00) A.使君子√ B.苦楝皮 C.槟榔 D.南瓜子 解析:解析:尽管苦楝皮、槟榔可用于小儿蛔虫病,但苦楝皮有毒,槟榔最善治绦虫,二者治疗小儿蛔虫病,一般均需配伍使用。南瓜子主要治绦虫,使君子可单独炒香,令小儿嚼服,一来小儿宜于服用,二来使君子驱杀蛔虫疗效确切,故答案应选A。 2.具有疗癣作用的药物是 (分数:2.00) A.使君子 B.苦楝皮√ C.槟榔 D.南瓜子 解析:解析:备选药物中,只有苦楝皮具有疗癣的功效,故答案应选B。 3.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功效的药物是 (分数:2.00) A.使君子 B.苦楝皮 C.槟榔√ D.南瓜子 解析:解析:槟榔的功效是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4.下列哪组药物常配伍治疗绦虫病 (分数:2.00) A.使君子、苦楝皮 B.槟榔、南瓜子√ C.鹤草芽、雷丸 D.鹤虱、榧子 解析:解析:备选药物中,常用治绦虫的药物有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但常配伍使用的药物是槟榔、南瓜子。 5.鹤草芽研粉吞服的每日用量为 (分数:2.00) A.5~10g B.10~15g C.15~20g D.30~45g √ 解析:解析:鹤草芽因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常研粉吞服,其每日用量为30~45g。 6.雷丸用治下列何种虫病最佳 (分数:2.00) A.蛔虫病 B.钩虫病 C.蛲虫病 D.绦虫病√

解析:解析:雷丸含蛋白酶能使绦虫虫体蛋白质分解破坏。 7.驱虫药中,兼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的药物是 (分数:2.00) A.榧子√ B.鹤草芽 C.雷丸 D.鹤虱 解析:解析:榧子的功效是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8.服用驱虫药是,宜配伍使用的药物是 (分数:2.00) A.行气药 B.泻下药√ C.消食药 D.清热解毒药 解析:解析:配伍使用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体外。 9.鹤草芽治绦虫病时,宜使用 (分数:2.00) A.研粉吞服√ B.煎服 C.膏剂 D.包煎 解析:解析:鹤草芽所含有效成分鹤草酚几乎不溶于水,遇热易破坏,故不入煎剂。 10.槟榔治绦虫时,其用量为 (分数:2.00) A.5~10g B.10~15g C.15~20g D.30~60g √ 解析:解析:槟榔煎服,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 11.使用驱虫药时,为使药力较易作用于虫体,宜 (分数:2.00) A.饭后服用 B.空腹时服用√ C.睡前服药 D.发热时服药 解析:解析:驱虫药一般在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 12.苦楝皮的功效是 (分数:2.00) A.杀虫疗癣√ B.杀虫行气 C.杀虫消积 D.杀虫止痛 解析:解析:苦楝皮的功效是杀虫疗癣。 13.槟榔的功效是 (分数:2.00) A.杀虫疗癣 B.杀虫行气 C.杀虫消积√ D.杀虫止痛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五味子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五味子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收涩药。本类药物大多是酸涩之品,有敛肺、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等作用,适用于体虚正气不固所致的之久咳虚喘、久泻久痢、自汗盗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及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证候。在运用收涩药时,须与补虚药配合。因滑脱证病本是正气虚弱,收涩药只是治病之标,敛其耗散,以防正气衰竭,变生他证。收涩药有敛邪之弊,凡表邪未解,内有湿滞以及郁热未清,均不宜用。 五味子 《本经》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 【性味归经】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与应用】 1.敛肺滋肾,用于久咳虚喘。本品上敛肺气,下滋肾精,常用于肺虚及肺肾两虚的久咳虚喘。治肺虚久咳,每与罂栗壳同用,即《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治肺肾两虚喘咳,常与熟地、山药、山茱萸等同用,如都气丸。合细辛、干姜等品,又可用治痰饮咳喘,如小青龙汤。

2.敛汗生津,用于津伤口渴、阴虚消渴。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多与知母、天花粉、山药等同用,如玉液汤。 3.涩精止泻,用于遗精滑精及久泻。治肾虚遗精,可以本品熬膏服,或与龙骨、金樱子、桑螵蛸等同用。治脾肾阳虚之久泻,常与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同用,即四神丸。 4.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可与远志、麦冬、酸枣仁、丹参等配伍,治心肾阴血亏损所致等,如天王补心丹。现代临床用治神经衰弱及精神病有效。 【用法用量】煎服,3~6 g。研末服,每次1~3 g。 【处方用名】北五味、五味子(蒸熟用)。 五味子味酸收敛,性温而不热不燥,临床上常用它敛肺、止汗、涩精、止泻,都是取它收涩的功效,故凡表邪未解而有实热者,不宜应用。至于素有寒饮,而又外感风寒,出现咳嗽喘急、痰多稀薄等症,可用本品与温肺散寒的干姜、细辛等配伍,一收一散,一方面可防肺气耗散太过,一方面又可防止敛肺遏邪的弊害。近年来本品应用范围有所发展,临床上常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等症;对于肝炎恢复期血清转氨霉超过正常数值而久不恢复者,应用本品有降低作用。 【方剂举例】肾泻丸(原名四神丸)《内科摘要》:五味子、补骨脂、肉豆寇、吴茱萸。治脾肾虚寒泄泻。 【文献摘录】《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酸,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中医(专长)-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练习题

第十七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A1 1、治疗风热咳嗽、痰热咳嗽均适宜的药组是 A、前胡、浙贝母 B、瓜蒌、天竹黄 C、竹茹、桔梗 D、白前、荆芥 E、旋覆花、半夏 2、既能清热化痰,又能除烦止呕的药物是 A、生姜 B、陈皮 C、竹茹 D、贝母 E、旋覆花 3、用治肺虚久咳、痰少咽燥之证,宜选的药物是 A、浙贝母 B、川贝母 C、陈皮 D、黄芩 E、半夏 4、与乌头相反的药物是 A、贝母 B、海藻 C、天南星 D、礞石 E、昆布 5、川贝母与浙贝母都具有的功效是 A、清肺养阴 B、温肺化痰 C、润肺化痰 D、燥湿化痰 E、清肺化痰 6、白前与前胡都具有的功效是 A、宣散风热 B、发散风热 C、降气化痰 D、祛痰利咽 E、祛痰宽胸 7、旋覆花的用法入煎剂应 A、先煎 B、后下

C、冲服 D、包煎 E、另煎 8、药性微温,善降肺胃之气而消痰止咳的药物是 A、半夏 B、旋覆花 C、陈皮 D、砂仁 E、枳实 9、外敷有发泡作用,皮肤过敏者忌用的药物是 A、半夏 B、天南星 C、白附子 D、白芥子 E、皂荚 10、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散结消肿的药物是 A、天南星 B、蝉衣 C、胆南星 D、防风 E、蕲蛇 11、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药物是 A、枳实 B、半夏 C、莱菔子 D、芦根 E、全瓜萎 12、半夏与天南星均可治疗的病证是 A、热痰 B、风痰 C、瘿瘤 D、痰核 E、湿痰 13、下列具有利尿作用的药物是 A、苏子 B、莱菔子 C、决明子 D、白芥子 E、葶苈子 14、桑白皮与葶苈子都既能泻肺平喘,又能 A、利水渗湿

B、利水通淋 C、利水消肿 D、利水止泻 E、利水退黄 15、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的药物是 A、百部 B、桔梗 C、紫菀 D、款冬花 E、杏仁 16、下列何药治肺痨咳嗽最宜 A、白前 B、百部 C、紫菀 D、麻黄 E、苏子 17、紫苏子既能用于肠燥便秘,又能用于治疗何种病证 A、肺燥咳嗽 B、肺虚久咳 C、肺热咳嗽 D、百日咳 E、痰壅咳喘 18、既能够治疗咳嗽气喘,又能够治疗肠燥便秘的一组药物是 A、苦杏仁、紫苏子 B、苦杏仁、胖大海 C、苦杏仁、火麻仁 D、苦杏仁、柏子仁 E、苦杏仁、郁李仁 19、被誉为“诸药之舟楫”,能载药上行的药物是 A、桔梗 B、柴胡 C、升麻 D、白前 E、葛根 20、桔梗与贝母都能够治疗的病证是 A、肠痈 B、乳痈 C、疮痈 D、肺痈 E、瘰疬 2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桔梗的主治证

《中药学》学习笔记:驱虫药之贯众和南瓜子

《中药学》学习笔记:驱虫药之贯众和南瓜子 贯众 《本经》 为鳞毛蕨科植物贯众CyrtomiumfortuneiJ.Sm.、绵马鳞毛蕨(绵马贯众)DryopteriscrassirhizomaNakai、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japonicaThunb.等的带叶柄基部的根茎。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与应用】 1.杀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如合槟榔、雷丸等同用,可驱杀绦虫;合榧子、槟榔等同用,可治钩虫病;合使君子、苦楝皮等同用,可治蛔虫病;单用煎汁,临睡时洗肛周,可治蛲虫病。 2.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及痄腮等。单用或配桑叶等可治流感,并有预防作用;合板蓝根、大青叶等同用,可治温热斑疹及痄腮。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本品炒炭,能凉血止血,可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尤善治崩漏。常与侧柏叶、仙鹤草、陈棕炭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止血炒炭用,余皆生用。 【处方用名】贯众、贯仲(生用,用于杀虫与清热解毒)、贯众炭、贯仲炭(炒焦黑用,用于止血)

【方剂举例】下虫丸《证治准绳》:苦楝根皮、槟榔、鹤虱、贯众、使君子、干虾蟆、芜荑、木香、桃仁、轻粉。治虫积腹痛。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现代研究】绵马酸、黄绵马酸有较强的驱虫作用,对绦虫有强烈毒性。紫萁贯众能驱钩虫、蛔虫、鞭虫等。贯众能抑制流感病毒、乙脑病毒及腮腺炎病毒,对离体子宫有较强的收缩作用。 番瓜子(南瓜子) 【药用】葫芦藤本植物番瓜子CucurbitamoschataDuch的种子。番瓜就是南瓜,岭南一带叫番瓜,番瓜子即“南瓜子”,市场上卖的“白瓜子”就是南瓜子炒制而成。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 【临床应用】用于线虫病,血吸虫病。番瓜子有杀虫作用,药性平和,毫无毒性,用于线虫,配合槟榔同用,其功更显;又能用治血吸虫病,对急性期及晚期之血吸虫病均有一定作用,尤宜于不适合锑剂治疗者,对改善症状,增强体力具一定作用。可以单味生用,连壳研细,冷开水调服,或配合其它驱虫泻下之品煎服。 【处方用名】番瓜子(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两至四两,连壳捣碎入煎或和蜜糖调服。 【方剂举例】驱线汤(《方剂学》上海中医学院编):番瓜子肉、槟榔。治线虫病。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 一、 A1 型题 (1) 治疗疟疾寒热兼感暑邪者的最佳药物是: A柴胡 B青蒿 C黄芩 D白薇 E鸦胆子 答案 B (2)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是: A 银柴胡 B秦艽 C地骨皮 D青蒿 E白薇 答案 D (3)连翘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 A除湿止痒 B利尿消肿 C活血止痛 D清肺利咽 E消痈散结 答案 E (4)鱼腥草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功外,还能: A祛瘀 B下乳 C利尿 D除痹 E通便 答案 C (5)蒲公英除消痈散结外,还能: A生肌敛疮 B杀虫止痒 C利湿通淋 D泻肝胆火 E凉血消斑 答案 C (6)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功效共同点是: A泻火解毒 B凉血止血 C清热安胎 D清热利湿 E清泻相火

答案 A (7)既能泻实火,又能退虚热的药是: A黄芩 B秦艽 C黄柏 D生地 E山栀 答案 C (8)鸦胆子的用量用法是: A 3-10克,先煎 B 3-10粒,煎服 C 0.5-2克,吞服 D 1-15粒,后下 E 10-30粒,吞服 答案 E (9)功能清热解毒,既可治疗肠痈,又可治疗肺痈的药是:A红藤 B鱼腥草 C败酱草 D丹皮 E桃仁 答案 C (10)功能清热解毒而长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是: A山慈 B败酱草 C四季青 D半边莲 E白花蛇舌草 答案 C (11)善治冷积久痢,对阿米巴痢疾有良效的药是: A白头翁 B秦皮 C马齿苋 D鸦胆子 E黄连 答案 D (12)银柴胡的功效是: A清血热,退虚热 B除湿热,清疳热 C退虚热,清肝热 D退虚热,清疳热 E清实热,除虚热 答案 D (13)生地黄除能清热凉血外,还能: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石榴皮和明矾

《中药学》学习笔记:收涩药之石榴皮和明矾 石榴皮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石榴科植物石榴树的果皮。 【性味与归经】酸、涩,温。入胃、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久泻,久痢等症。本品有收敛涩肠作用,适用于久泻、久痢等病症,常与诃子、肉果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虫积腹痛等症。本品能驱虫,用治蛔虫病、绦虫病等,常与摈榔、鹤虱等药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石榴皮(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石榴根皮:即石榴树根的外皮。性味、功效均同石榴皮,但杀虫力较强,主要用于虫积腹痛。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三钱。有毒性,不可大量应用。 【方剂举例】黄连汤《千金方》:石榴皮、黄连、黄柏、阿胶、甘草、干姜、当归。治赤白久痢。 【文献摘录】《别录》:「止下利、漏精。」 《本草拾遗》:「煎服下蛔虫。」 《本草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明矾 【药用】本品为二方晶系明矾石精制而成的结晶品。

【性味与归经】酸,寒。入脾经。 【功效】止血,止泻,袪痰,外用燥湿止痒。 【临床应用】1.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等症。本品收敛涩肠,能治泻痢日久不止,可单用小量吞服;或配五倍子、诃子等药同用。对便血、崩漏,也可配合收敛止血药同用。 2.用于风痰壅盛,或癫痫等症。明矾有袪痰作用,可与半夏、猪牙皂角、甘草等配伍,用治风痰壅盛,喉中声如牵锯;又可配郁金,治风痰痫病。 3. 皮癣可配石榴皮同用;治聤耳可配黄丹同用。 【处方用名】明矾、白矾(打碎用)。枯矾(主要外用于湿疹等)。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分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皮湿1号膏《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地榆、煅石膏、枯矾。外治湿疹。 【文献摘录】 《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本草纲目》:「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病、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利、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阴疽、中蛊、蛇虫伤鳖,取其解毒也。」 《本草经疏》:矾石,味酸气寒而无毒,其性燥急收涩,解毒除热坠浊。盖寒热泄痢,皆湿热所为,妇人白沃,多由虚脱,涩以止脱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七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概念: 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二、分类 1.温化寒痰湿痰药。主要用于寒痰、湿痰所引起的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白腻等证;以及痰湿阻关于经络所致的肢节酸痛、肢体麻木、眩晕、呕恶、阴疽流注,瘰疬等证。 第一节温化寒痰湿痰药 半夏 辛,温。有毒。 ①燥湿化痰:性温燥,为治湿痰之要药。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②降逆止呕: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胃气上逆,恶心呕吐。用于多种呕吐,主治寒饮呕吐。 ③消痞散结: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用法:法半夏长于燥湿,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清半夏长于化痰;竹沥半夏长于清热化痰。生半夏外用。 天南星 苦、辛,温。有毒。 ①燥湿化痰:性温而燥,有较强的燥湿化痰之功。顽痰咳嗽。

②祛风止痉:善祛风痰。用于痰饮眩晕、半身不遂、癫痫、破伤风等。 ③散结消肿:痈疽肿痛,瘰疬痰核。 用法: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宜制用,散结消肿宜生用。 白附子 ①燥湿化痰,息风止痉:中风痰壅,破伤风,惊风癫痫,偏正头痛。 ②解毒散结:毒蛇咬伤,瘰疬痰核等。 附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又称“禹白附”。历代本草中所用的白附子均为今之“关白附”。关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性热而毒性较大,当别。 芥子 ①温肺化痰:辛散利气豁痰,性温而化寒痰。应用:寒痰喘咳。悬饮胁痛 ②利气散结:搜剔内外痰结。应用: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③通络止痛:通行甚锐,可除关节、经络之痰。应用:痰滞经络肢体关节疼痛麻痹。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功效:主治病证: 1)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 2)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旋覆花 ①消痰行水: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痰饮蓄结之胸膈痞闷。寒痰咳喘。 ②降气止呕: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噫气等。 用法:包煎。 瓜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