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参考资料
一、地质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莫霍面: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
2、矿物:天然形成的屋脊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相对均一、固定。
一般为结晶体,少数为非晶体(胶体)。
3、胶体:一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4、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5、矿物的相对硬度(10度):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 4 萤石5磷石
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6、晶形:在一定条件下(如晶体生长较快,生长能力较强,生长顺序较早,或有允许晶体生长的空间——晶洞、裂缝等),矿物可以形成良好的晶体。
7、类质同象: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8、同质多象: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9、显晶质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用肉眼或放大镜即可看出晶体形态。
分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
10、隐晶质结构:晶粒小于0.1MM,岩石呈致密状,矿物颗粒用显微镜才能辨别。
11、层理构造: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层状构造。
12、碎屑结构:母岩风化和剥蚀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胶结而成的岩石的结构,由碎屑物质和胶结物质组成。
13、变晶结构:变质岩是原岩重结晶而成的岩石,具有晶质结构,这种结构统称为变晶结构。
14、片理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
15、矿床:指可开采有用矿物的富集体。
16、地壳运动:
狭义:指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的隆起、拗陷和形成各种构造形态的运动。
广义:指地壳内部物质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学的运动,其中包括地壳的变形、变质和岩浆活动等。
17、变形椭球体:压、张、剪应力中的一种可使圆(球体)变为椭圆(椭球体)。
18、逆掩断层与冲断层:
逆掩断层指断层面倾角小于45度的逆断层。
冲断层指高角度的(倾角大于45度)的逆断层。
19、飞来峰与构造窗:
如果在推覆构造的上盘岩块中,由于差异侵蚀局部露出下盘的较新的原地岩块,这种构造称为构造窗。
相反,如果由于强烈侵蚀,上盘的外来岩块只局部残留于较新的原地岩块之上,这种构造称为飞来峰。
构造窗表现为新岩层的周围都是老岩层,飞来峰则是老岩层周围都是新岩层
20、地堑与地垒:
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两侧为上升盘而形成的断层组合。
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上升盘,两侧为下降盘而形成的断层组合。
21、节理:节理是一种断裂构造,是沿着断裂面没有位移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面。
22、沉积相:是指沉积物或岩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
它是通过沉积物或岩石的沉积特征、生物特征等综合判别和划分的。
沉积相按自然地理环境可分为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三大类。
然后再分相、亚相及微相等
23、构造期:进行剧烈的构造运动的阶段,以最早发现该构造运动的所在地命名,
如“喜马拉雅构造运动”
24、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
上下岩层发生沉积缺失、但产状角度平行,表明该地区曾发生垂直运动
上下岩层发生沉积缺失,且上下岩层角度相交、产状不一致,表明该地区曾发生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25、海洋磁条带:1963年瓦因(Vine)和马修斯(Mathens)推断磁条带是玄武岩浆在洋脊涌出冷却时,在地磁场中磁化所获得的热剩磁而形成的,即当新的熔岩继续涌出和被磁化时,老的熔岩向两侧推移,因此,洋脊两侧的玄武岩就会像录音带那样保存地磁场转向的正、负记录。
26、转换断层:
在岩石圈上既不生长,也不消亡,只有剪切错动的边界
a、沿断层两盘的位移是由于洋脊的继续扩张,运动方向与洋脊错开的方向相反,而一过洋脊轴,两盘位移方向如错即改为同向以至同步。
b、在断裂持续发展时,两盘位移增加,被错开的洋脊之间的距离不一定增加,可以保持不变。
27、地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相向移动,它们的前缘因碰撞而强烈变形,形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个板块愈合起来,其出露地表的接触线称地缝合线
28、大陆裂谷:由大断层围限的规模巨大的断陷谷地
29、地槽:地槽是地壳中强烈活动的地带,多呈狭长带状。
地槽区垂直运动速度快、幅度大,沉积作用、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都十分强烈。
30、地台:地台是地槽经回返上升后转化而成的相对稳定所谓地区,即是有褶皱带经准平原化以后转变而成的构造稳定区,以大面积缓慢的升降运动为主,多为平坦原大的地块
31、磨拉石建造:地槽普遍回返之后,在山前、山间、和边缘凹陷中形成一套快速堆积的、以陆相为主、巨厚的、沙、砾岩为主的沉积岩层
32、复理石建造:一种主要由砂、泥质层交替组成的、具有明显韵律的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岩层
33、构造体系:构造体系是由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和不同序次,但是具有成生联系的各种构造形迹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和地块组合而成的一个总体,叫做构造体系
34、地层层序律:地层是按时代先后层层沉积下来的,如果它的顺序没受过扰动,下面的地层较老,上面的地层较新。
35、标准化石:演化最快(地层中垂直分布距离短)、水平分布最广的化石,才是鉴定地质年代最有价值的化石,称标准化石
36、绝对地质年代与相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的绝对年龄,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定(钾—氩法、铀—铅法、热释光法、C—14法),用Ma、Ka、a、B.P表示
相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年代
37、矿床(37)
38、矿床和矿石
矿石:指金属矿石和非金属矿石两类货物。
(二)、问答题或简答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有哪些特点?与相关学科有什么关系?
2、“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这两种思想方法在地质学的研究中是如何体现的?
3、试述固体地球的圈层构造。
陆壳分为几层,各有什麽物质组成?
答:固体地球的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陆壳分上下两层,上部陆壳-沉积岩分布面积较大,不超过3KM,其下成分与花岗闪长岩相近,偏基性;下部陆壳—是化学成分接近中性、变质程度较深的变质岩
4、试用地壳均衡学说解释大陆和大洋的成因。
5、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应鉴定哪些物理特征?主要的造岩矿物有哪些?
答:1、解理2、硬度3、透明度和光泽4、颜色和条痕
5、比重和密度
6、磁性
7、熔点
6、什么是矿物?什么是岩石?二者有什么区别?
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矿物的种类很多,但常见的只有几十种,其中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不过二三十种,如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岩石主要按成因分为三种:一、岩浆岩(也称火成岩),它是通过火山喷发等原因形成的,简单一点说就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之后形成的岩石。
二、沉积岩是岩浆岩经过风化、水蚀等形成小颗粒,在地面堆积成一层,在经过一系列的地壳变动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三、变质岩是沉积岩在火山喷发是与岩浆相互融合、变质冷却后形成。
区别:
岩石:是在天然地质作用下各种矿物的集合体。
矿物:是由某种元素或多种化学成分在天然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固体
7、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三大类岩石在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答:矿物成分:岩浆岩以硅酸盐矿物为主,包括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其中最多的是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沉积岩中最常见的矿物包括:
(1)碎屑矿物,失迎、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等;
(2)黏土矿物,高岭土、铝土等;
(3)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方解石、白云石、铁锰氧化物、石膏、磷酸盐矿物、有机质等。
变质岩的矿物一部分与岩浆岩和沉积岩相似,一部分是鉴别变质岩的标志矿物,包括:石榴子石、蓝闪石、绢云母、绿泥石、红柱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硅灰石、蛇纹石、石墨等。
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分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相对大小、晶粒形状。
沉积岩的结构分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
变质岩的结构分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变余结构。
构造:
岩浆岩: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
沉积岩: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化石。
变质岩:片理构造、块状构造、变余构造
8、岩浆岩是如何分类的?每一类有哪些代表性的喷出岩和侵入岩?
9、沉积岩和变质岩各有哪些特有构造,如何认识?
答:沉积岩特有层理构造。
一般在两层岩石中间都有一层极薄的物理化学界面,将其分为两层,每一层的顶、底面称为层面。
变质岩特有片理构造。
表现为片状矿物(如云母等)或柱状矿物(如角闪石等)按一定平面,即片理面定向排列。
10、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它具有哪些不同于岩浆岩的显著特征?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几个互相衔接的阶段。
但这些作用有时是错综复杂和互为因果的,如岩石风化提供剥蚀的条件,而岩石被剥蚀后又提供继续风化的条件;风化、剥蚀产物提供搬运的条件,而岩石碎屑在搬运中又可作为进行剥蚀作用的“武器”;物质经搬运而后沉积,而沉积物又可受到剥蚀破坏重新搬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11、何谓“沉积分异作用”?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各有什么规律,有何意义?
12、碎屑岩由哪两部分组成?沉积碎屑岩与火山碎屑岩的特征有何不同?
13、如何区分下列各组岩石:粉砂岩与凝灰岩;页岩与片岩;石灰岩与白云岩、大理岩;薄
层石灰岩与板岩;花岗岩与片麻岩、砂岩;石英砂岩与石英岩。
14、何谓构造运动?何谓构造变动?构造运动有哪些基本形式?如何运用岩层接触关系分析方法确定构造运动?
答:1、水平运动:又称造山运动,是相对短期的剧烈运动,作用时间较短。
2、垂直运动:又称造陆运动,将广大区域隆起上升的运动,上升-形成高原,下降-形成凹陷盆地。
造陆运动是相对长期的缓慢运动,它常发生于两场强烈的造山运动之间。
确定构造运动:看岩层是否整合。
1) 整合岩层:在一定时间内沉积地区的构造运动的方向没有显著的改变,古地理环境也没有突出的变化。
2) 不整合岩层
平行不整合:在一段时间内沉积地区有过显著的升降运动,古地理环境有过显著的变化
角度不整合:在一段时间内,地壳有过升降运动和褶皱运动,古地理环境发生极大变化
15、构造运动有什么特点?新构造运动又具有什么特点?
16、岩石受力状态下的构造应力场中,各种应力有何分布规律?受构造力作用的岩石变形分为哪几个阶段?岩石性质对岩石变形有什么影响?
17、简述地层的海进超覆和海退退覆现象及其沉积物的特征。
并说明这两种现象是在何种地壳运动背景下发生的。
答:海进:地壳下降时,海水逐渐侵入大陆,这时所形成的地层,从垂直剖面上看,自下而上沉积物的颗粒由粗变细,新岩层分布面积大于老岩层。
海退:地壳上升时,海水逐渐退出大陆,这时所形成的地层,从垂直剖面上看,自下而上沉积物的颗粒由细变粗,新岩层分布面积小于老岩层。
这两种现象是由于地壳的垂直升降运动形成的
18、飞来峰和构造窗是怎样形成的?
19、在野外,根据哪些标志可以确定断层的存在?
20、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其空间分布具有什么规律?
21、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有哪些证据?
答:1)大陆边界的拼合(大西洋两岸陆地轮廓具有相似性);
2)岩石和构造拼合(挪威苏格兰间的一条加里东褶皱带没入大西洋后重现于加拿大与美国);
3)生物学证据(某些动物种属相同,非洲与南美洲发现同一种古生物化石);
4)古地磁证据();
5)古气候证据(C-P的冰川堆积物)
22、海底扩张学说提出洋壳不断更新的论点,通过那些证据被证实?
答:1)海洋磁条带成因的推断与证实
a、地磁极曾有多次反转,即磁南、北极调转;
b、海洋磁条带的证实
2)深海钻探和洋底年龄的证实
3)转换断层的推断和证实
2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全球可以划分为几个大板块?
答:(1)岩石圈可以理解为由若干刚性板块拼合起来的层圈,板块内部是稳定的,板块边缘和接缝地带则是不稳定的,是发生构造运动、地震岩浆及变质作用的主要场所
(2) 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并以水平运动占主导地位。
板块在漂移过程中,或分散裂开,或碰撞爆合,或平移错动,——这些不同的运动方式以及相应的各类活动带的产生,转化和消失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24、简述大陆裂谷形成发育和海洋形成-封闭的演化旋迴。
答:大陆裂谷→红海型海洋→大西洋型海洋→太平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缝合线
25、比较板块构造学说和地质力学学说关于地壳运动驱动力的来源的相同与不同?
答:1)、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a、浅对流模式
b、深对流模式
c、热点模式
2)地质力学认为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是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26、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地层生成的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确立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7、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经历了几个纪(包括代号)?距今年龄是多少?地球形成以来的主要构造运动发生在哪个时代?
答:(单位:Ma)
新生代第四纪Q 距今2.60 新近纪N 距今 2.60 古近纪E 距今23.3 中生代白垩纪K 距今65 侏罗纪J 距今137 三叠纪T 距今205 古生代二叠纪P 距今250 石炭纪C 距今277 泥盆纪D 距今320 元古代志留纪S 距今410 奥陶纪O 距今438 寒武纪Э距今490 震旦纪Z 距今543 南华纪Nh 距今680 青白口纪Qb 距今800
蓟县纪Jx 距今1000 长城纪Ch 距今1400 滹沱纪Ht 距今1800
28、简述地质历史上植物界的演化历史。
答:植物界的演化与发展
1) 元古代藻类空前繁盛,海洋中出现很多菌藻植物和叠层石——称为藻类植物时代;
2)早古生代海生藻类植物继续发展;晚古生代,陆地的扩展,为植物从海到陆提供了条件,从S-D,陆上植物是以孢子繁盛的孢子植物,如裸蕨、鳞木、封印木、芦木、大羽羊齿等极为繁盛的时代――晚古生代又称孢子植物时代;
3)中生代,以种子繁殖的裸子植物迅速发展,其种子裸露没有果实包裹,苏铁、银杏和松柏类是其代表――称为裸子植物时代;
4) 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种子为果实所包裹,如杨、柳、桦及各种果树,其繁殖和生长更能适应陆地上不同的气候和多变的地形。
29、简述地质历史上动物界的演化历史。
30、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有哪些主要特征?
31、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引起地面塌陷、沉降或环境污染等问题,分析在矿产资源开发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2、城镇规划与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建设主要面临哪些地质问题?需要应用哪些地质知识协助解决。
二、地貌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在构造运动影响下形成的地貌,它的作用力主要是内力、故又称为内力地貌
2、侵蚀地貌
3、丹霞地貌: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4、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5、风化壳: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6、山麓剥蚀面:在风化、重力、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山坡不断后退,在坡麓形成基岩上覆盖薄层松散堆积物的缓倾斜(3°~5°)剥蚀平面。
7、夷平面:崎岖的山区地面,在地壳长期稳定状态下,侵蚀和剥蚀作用吧山地夷平为起伏不大的地面。
8、单向环流:由于水流在弯曲河道偏转产生离心力,水流流速随水深增大而减小,离心力
也随之减弱,受较强离心力作用的上层水流就会朝向受较弱离心力作用的下层水流方向排挤,产生向下水流。
凹岸水流随着下降水流沿河床底部向凸岸排挤,以维持水流的连续性,靠近河面水流则由凸岸流向凹岸,形成单向环流。
9、双向环流:
1)底部汇合型:浅水时,平直河道河床中部的水量比靠近两岸的增加快一些,因此浅水期河床横向水面呈上凸形,表层水流从河床中部流向两岸,构成两个横向环流系统2)底部辐散型:枯水时,平直河段河床中部流速较大,水面呈微微下凹形,两岸表层水流流向河床中部,构成表层汇聚,构成底部辐散型环流
10、河漫滩:河漫滩是在河流洪水期被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平坦部分
11、河流阶地:阶地,是分布于谷坡上的阶梯状地貌,属谷坡一部分,因它高出河漫滩,并以最大洪水也不能淹到而与后者区别开来。
阶地由阶地面、阶地坡组成。
12、二元结构:
下部为河床相堆积(推移质),代表河床发育早期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悬移质)堆积,表示河床发育的晚期堆积。
河流冲积物在垂直剖面上的结构,河流沉积分为河床相和河漫滩相两大相,前者由河床水流形成,因水流动力较强,其沉积颗粒一般较粗,从主流带向两侧,颗粒由粗变细。
河床不断摆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河漫滩,因滩面上水深很小,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粗颗粒物质(细砂、粉砂、粘土等细粒物)沉积下来,形成河漫滩相沉积,覆盖在粗颗粒河床沉积之上的河漫滩相沉积与河床相沉积在垂直剖面上形成了下粗上细的特殊结构,即二元结构
13、三角洲平原:三角洲是河口区堆积的平原,形态像希腊字母“Δ”,顶点向河流上游,底边靠海而得名。
14、河流平衡剖面:河流发育过程中,河床在某一时期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所出现的纵剖面。
15、岩溶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过程(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16、风沙作用: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17、雪线与成冰作用:
雪线:大气固态降水的年收入等于支出的界线,称为雪线。
它是一个高度带。
成冰作用: 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作用而形成冰川冰
18、羊背石:羊背石是冰床上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常成群分布。
19、冻土与冻融作用:
冻土:指处于0℃以下,并含有冻结冰的土(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多年冻土、瞬时冻土。
冻融作用:冻融作用:随着冻土区温度同期性地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水分相应地出现相变与迁移,导致岩石的破坏,沉积物受到分选与干扰,冻土层发生变形,产生冻胀、融陷和流变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它包括融冻风化,融冻扰动和融冻泥流作用。
20、马兰黄土:因附近清水河右岸有马兰阶地命名。
21、离石黄土:典型剖面,呈浅红黄色,分布在山西离石县。
22、午城黄土:土壤呈暗红色,分布在山西省隰具午城镇的昕水河支流柳树沟内砾石层之上。
23、中立点:
24、深水波:发生在水深大于一个波长的海岸上,水质点圆形运动,波形对称
25、浅水波:发生在水深小于一个波长的海岸上。
水质点椭圆运动,前陡后缓不对称。
26、沿岸流:当波浪传播方向与海岸斜交时,尤其是波浪向较平直的海岸推进时,在波浪破碎后,破浪带与岸线之间产生一股与岸线平行的水流,在风浪推动下沿海岸一定方向流动。
27、海岸平衡剖面:指在波浪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最终使水下岸坡上的组成物质从发生。
28、海啸:由突发的海底断层错动、海底滑动、海底火山喷发或滑入海洋中的陆上滑坡引起的巨型海浪
29、山地海岸
1. 岬湾海岸
2. 沙坝—泻湖海岸
3. 溺谷海岸
4. 峡湾海岸
5. 纵海岸
6. 横海岸
7.斜交海岸
8.断层海岸。
30、平原海岸
1.三角洲(湾)海岸
2.淤泥质海岸。
31、生物海岸
(1)红树林海岸。
(重点)概念;地貌特点。
(2)珊瑚礁海岸。
32、滑坡
1)滑坡壁和滑坡台阶;2)滑坡洼地与滑坡湖;3)滑坡台和滑坡谷丘;4)滑坡裂缝33、泥石流
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灾害,它是由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相混合组成,沿山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其中固体物质的体积含量大多超过15%,最高可达80%左右。
34、允许侵蚀量:
又称为临界侵蚀量或正常侵蚀量,指陆地倾斜地面产生侵蚀的量与陆地表面产生的新土壤的量的代数和为零的侵蚀量,反之即为不允许侵蚀量,各地土条件不一,允许侵蚀量也不一致。
35、荒漠化与沙漠化(33)
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1)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2)盐渍化、冻融荒漠化;
3)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4)自然植被长期表失。
沙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亚湿润干旱区,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
(二)、问答题或简答题
1、地貌有哪些基本性质?
答:1 地貌的物质性由岩石和松散土壤构成的地球表面形态
2 地貌的界面性三维空间上具有复杂连续的面,是地球上水、土、气、生的分界,物质和能量在此界面进行交换
3 地貌的动力性形成地貌的作用,受外营力和内营力共同影响
4 地貌的天然性地壳的天然表面(进入文明时期以来,人类成为塑造地貌的重要营力)
5 地貌的变化性地貌总在不断变化(因变而变、因时而变)
2、简述地貌形成的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地貌是构造(岩石和构造)、营力、发育阶段(即时间)三者的函数。
内因是岩石与构造,外因是营力,以及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必然经过不同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