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一、森林培育学概念及发展历史(一)森林培育学的相关概念森林培育是森林经营活动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

森林培育学/造林学(Silviculture)是关于森林营造和培育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其对象是人工林和天然林。

森林培育学原名造林学,是中国引用的日本从德文翻译出的词语,后改为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研究的主要范畴在两个方面:一是涉及培育全过程的理论问题,如森林立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等基本理论问题;二是全培育过程各个工序的技术问题,如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

由于不同林种的培育目标不同,技术体系也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

而关于一些特定林种的培育科技问题,由于事业发展需要和培育特点明显,已陆续独立为单独的课程,如经济林学、防护林学等,它们统属于森林培育学科群,成为其三级学科。

(二)我国森林培育学/造林学的发展历史以林木培育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林业科学技术有着光辉的历史,在相当长一个时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从秦汉时期南方的古越人创造的“萌条杉”、插条杉等繁殖技术到西汉的《汜胜之书》和东汉的《四民月令》中提出一套完整的植树技术再到北魏的《齐民要术》,首次提出农林间作和林木轮伐法。

我国古代有关林木培育的知识和经验尽管对推动林业生产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处于零散无系统的状态,没能形成一门学科。

近代森林经营思想和理论,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其发源地始终在德国。

我国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社会生产事业发展的滞后,包括森林培育学在内的整个林学的形成发展都比较晚,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陆续由一批从欧、美、日归国的留学生对林学各个学科做了系统介绍。

最后,在引进国外先进知识的基础上,许多先辈努力探索与国内实际结合,逐步形成了我国的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体系。

二、森林立地(一)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森林立地的立地环境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2015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2015

《森林培育学》课程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环境。

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种子安全含水量: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含水率。

林分密度:是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主伐: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的过程。

适地适树:使培育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达到培育目标。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数。

纯林:把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混交林: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生理成熟(physi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morph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

生产上多以形态成熟做为确定采种期的标志。

生理后熟:还有少数树种,如银杏的种实,虽然在形态上已呈现出成熟的特征,但种胚还未发育完全,只有采收后经过层积处理,种胚才逐渐伸长至正常的大小而具有发芽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生理后熟。

防护林(protective forest):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用材林(timber forest):以生产木材为目的的森林。

经济林(economic forest):以生产除木材之外的其他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薪炭林(fuel forest):以生产木材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森林培育学》试题解析

《森林培育学》试题解析

《森林培育学》试卷一、名词解释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5、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7、千粒重:是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

8、营养繁殖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

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

18、森林潜在生产力: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长力。

19、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20、种子催芽: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称~。

21、直播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的造林方法。

22、直苗造林: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23、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二、填空题1、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含水量是决定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展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时机,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题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开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开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效劳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开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开展。

目前在兴旺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根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展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森林培育学资料

森林培育学资料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1 森林:以木本为主体,包括各种生物成分的具有一定高度和一定面积的集合体,有与周围环境明显区别的内部环境。

2 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3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全过程(含林木种子、苗木培育、造林、抚育间伐与更新)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4 森林培育范畴:包括森林培育全过程(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改造、森林主伐与更新)。

5“三项作业”A. 人工造林:在无林地或原来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进行的植树活动。

B. 人工更新: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上(包括火烧迹地和采伐迹地)进行植树活动。

C. 低价值林改造(简称低质林改造):采用人工造林的方法,用价值高的树种对价值不高的林分进行改造,从而代替低价值的树种。

6 人工林: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起来的森林称为人工林,包括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和低价值林改造形成的森林(凡是有人工劳动而形成的森林均属人工林)。

7 天然林:自然演替或天然更新形成的森林,包括原始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

A 原始天然林:完全通过自然演替形成的林分。

B 天然次生林:经过人为砍伐或自然灾害后,由天然更新形成的森林。

特点是由强阳性树种组成、价值低、林相不整齐或病虫害严重的林分。

8 立地: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9 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10 生境:包含地理位置以及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的综合。

11 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12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13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森林培育是指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按既定培育目标,遵照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区域性都很强的特点。

《森林培育学》原来称为《造林学》。

“造林学”这个词是从日文借用过来的,而日文的造林学又是从德文“waldbau”直译过来的(德文wald 为森林,bau为建造的意思)。

“造林”这个词虽然在中国沿用很久,但很多学者认为其词义不很贴切。

因为“造”字在中文是从无到有的“制作”或“建造”的意思,这样就容易把造林理解为纯粹的人为过程,从而疏漏了依靠自然力来培育森林的内容。

这是与“waldbau”的本意不符的,也是与国际上现在通用的英文名词“silviculture”的概念不符的。

英文词“silva”意为森林,“culture”则有栽培或培育的意思。

过去由于受前苏联造林学体系的影响,把人工林和天然林培育划分开来,把人工林局限在人工郁闭前的培育活动,把天然林培育划规《森林经营学》,并包括了《森林学》的部分内容。

1977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林业教学会议上,多数造林学者俞发感到“造林学”这个词的不贴切与内涵的不稳定搅在一起,建议在《造林名词》修改工作中,与国际通用名词接轨,把与英文“silviculture”相对应的名词定为《森林培育学》。

在90年代指定学科分类方案中,把“森林培育学”正式替代“造林学”作为林学的二级学科。

“森林培育学”是涉及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它的内容必然包括基本理论问题如森林立地和树种选择、森林培育与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等理论体系,也包括培育过程中各个生产工序的技术问题,如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培育几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实践技术。

“森林培育学”是一门生产应用学科,它的发展必然是与森林培育事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森林培育是把以树木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作为生产经营对象,它的活动必须在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相协调统一的基础上来进行。

森林培育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名词解释

绪论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以前叫造林学)属于应用学科。

是林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第一章森林立地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简称立地。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主导因子:立地组成因子众多,其中一些因子对树木的生长起主要作用,这些因子即主导因子。

立地分类:是根据组成立地各自然因子以及立地生产力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立地进行归类的过程。

(也叫立地类型划分)。

地位级:林分达到标准年龄时的平均高。

立地指数:标准年龄时上层木(优势木或亚优势木)的平均高。

生长段法:用胸高以上连续5年高生长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1.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立地质量?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简称立地。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概念包括两层含义:(1)空间位置;(2)这一空间内存在的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立地质量与树种是相关联的,同一立地,不同的树种,其生产能力可能不同。

2.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有什么意义?其目的是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3.什么是立地类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哪种途径?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

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通常采用综合分析下的主导因子法划分4.采用综合因子途径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有哪些流派?乌克兰学派德国巴登—符腾堡的立地分类系统加拿大的生物物理分类系统5.进行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的立地因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6.什么是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各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立地质量评价:是对立地质量高低进行的评价。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林种: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

森林生产力:指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森林所生产的生物量。

森林潜在生产力(气候生产力):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森林现实生产力:现实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

立地(site):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物的总和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的综合。

森林立地: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物生产潜力,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及生物因素。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生产力进为判断或预测。

立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多用立地指数(site index)。

立地指数(site index):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立地分类(site classification):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成的单位称为立地。

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site type),立地类型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森林立地条件类型(植物条件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的构成:主要是指与林木生长发育相关的立地因子(site factors),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主导因子:对造林成活及林木生长起主导作用的因子。

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条件的一致性,社会经济条件的一致性,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和林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的划分。

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是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的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期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人工林:在无林地或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造林,在林地上人工更新,在低产低效林地上人工改造所营建的森林次生林: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人工林产量构成:立地条件,抚育管理,遗传品质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与树种相关联(气候、土壤、生物因素)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立地类型: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立地指数:林分在基准年龄尚峰的优势木高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力而不相连的地段组合起来划分为一类,按类型选用造林树种,设计营林措施林木分级:将林分内林木的生长状况差异分为若干个小组。

林分改造:不符合经营要求的产量低、质量差的林分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使其转变为生产优质木材和其他多种产品并发挥多种生态效益的优良林分。

抚育采伐: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变的伐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木材的一种技术措施适地适树:使森林树种的特性(生态学)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混交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总数自然稀疏:由于对光、水和营养等条件的个体间的竞争,随着生长的进行,个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处于劣势的个体逐渐枯死,随着群落的生长而个体的密度逐渐降低自然整枝:幼林郁闭后,处于树冠基部的枝条因光照不足逐渐枯落的现象种植点配置:是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极其排列方式主伐:是对成熟林分进行的采伐作业混交类型:是将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人为搭配而成的不同组合。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安全含水量:种子贮藏期间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最低限度的水分百分率。

千粒重:气干状态条件下,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

平均发芽速: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一般用日表示,发芽快的种子可用小时表示。

立地指数:一定基准年龄条件下,某种树种优势木的平均高。

是评价立地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压条育苗:将未脱离母株的枝条压入土中,或用其它湿润材料包裹,促使被压部位生根后,再从母树上切断,使之成为独立苗木的方法。

初植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的栽植株数或播种点数,也称造林密度。

采穗圃:是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为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插穗或接穗而建立的良种种条繁育基地间作:是指在造林后的前几年,利用幼林行间空隙种植各种作物,既可合理利用土地,做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总产量,又可起到以耕代抚,降低造林成本的作用。

花芽分化:林木每年形成的顶端分生组织,开始时不分叶芽和花芽,到了一定时期,它的芽要分成叶芽和花芽。

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生理成熟:当种子内部的营养物质已经积累到一定数量,种子胚已经具备发芽能力时候的种子,称之为生理成熟。

发芽率:发芽率是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与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发芽率高的种子质量好。

轮作:是在同一块苗圃地上,轮换种植不同树种的苗木或其它作物的栽培方法。

立地类型:也叫立地条件类型。

把立地条件和生长效果相近似的造林地所归并的类型,以便于按类型总结推广造林技术经验、按类型设计实施造林技术措施。

植生组混交:是种植点为群状配置时候,在一小块状地上密集种植同一树种,与相距较远的密集种植的其它树种的小块状地相混交的方法。

伴生树种:在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并为其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

人工整枝:指人为地去除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的抚育措施。

树种潜在分布区:指树种可以分布但目前尚未分布的区域。

种子批:同一树种、同一来源、同一采种时间、同一处理和同一贮藏方法的一批种子,称为一个种子批。

无性繁殖:利用树木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如根、枝、芽、叶等,培育出苗木的方法。

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

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

森林培育学一、名词解释1、种源:是指某一批种子的产地及其立地条件。

2、种子的休眠:是指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暂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自然现象。

3、花芽分化: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以后,成花诱导激素和外界条件的作用下,顶端分生组织就朝成花的方向发展,开始形成花原基,再逐渐形成花,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4、轮作:是用生物的方法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肥力状况措施。

5、假植:是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以防根系干燥,保护苗木活力。

6、立地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7、适地适树:就是指将树木栽植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

即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林学特性与该立地条件相适应的造林树种。

8、种子的成熟:就是指受精后的合子发育成具有种胚和胚乳的过程(胚根、胚芽、胚茎和子叶)。

9、人工林:是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10、森林潜在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可称为气候生产力。

11、种子园:由人工选择的优良无性系(从一共同的细胞或植株繁殖得到的一群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细胞或植株)或子代家系(经过子代测定后所选择出的优良子代)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而建立起来的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林木种子的场地。

12、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来表示。

13、半活期:指种子群体中50%种子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14、现实生产力:是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它往往低于潜在生产力。

15、安全含水量:在贮藏期间,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最低限度)的含水量称为安全含水量。

16、千粒重:在气干状态下,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

17、催芽:通过机械擦伤、酸蚀、水浸、层积或其它物理、化学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

森林培育的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的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的名词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听到关于森林培育的词汇,但对于这些词语的确切意义和涵义却不一定了解。

本文将对森林培育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森林培育,顾名思义,是指对森林进行种植、管理和保护的过程。

它是一系列措施和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促进森林的健康生长、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

森林培育是一门科学,它结合了生态学、林学、土壤学和气候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

首先,森林培育的目标是增加森林的生产力。

通过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合理配置树种组合和林分结构,可以提高森林的木材和非木材产品的产量。

同时,适当的林木疏伐和补植措施也可以有效地调整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更新。

其次,森林培育还注重森林的生态功能。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护土壤、净化空气、调节水文循环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通过合理的森林培育措施,例如种植乔灌木混交林、保护林下植物和生物多样性,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

另外,森林培育也包括对森林的保护和恢复。

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对森林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植树造林、森林火灾防控和病虫害监测,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并加速森林的恢复过程。

保护和恢复森林不仅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还可以有效地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最后,森林培育也涉及到社会经济因素的考虑。

森林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资源,它们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因此,在制定森林培育计划和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例如,通过开展可持续林业和生态旅游,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综上所述,森林培育是对森林进行种植、管理和保护的综合过程,旨在增加森林的生产力、维护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森林,以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通过科学的森林培育措施,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命线——森林。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一、名词解释1.种实的调制: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2.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原产地理区域。

实际就是指一批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产地及其立地条件。

3.种子批:是指同一树种或品种,其产地的立地条件,母树年令或令级,采种时间和方法大致相同,种实在调制和贮藏方法相同,重量不超过一定限额的种子4.催芽:通过人为措施,使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打破休眠状态,促进种子发芽。

5.生理成熟:种子成熟过程中,当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胚具有发芽能力时,即达到生理成熟。

6.形态成熟:体内营养物质积累结束,外观具备成熟的特征。

7.生理后熟:有些树木的种子形态达到成熟,但胚还未成熟,需经过一段时间胚才达到成熟的现象。

8. 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使种子一时不能萌发的现象9. 发芽势:发芽测定中在公认的最适条件下,发芽过程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粒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10.发芽率:是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与供测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指在发芽测定中在公认的最适条件下,到发芽过程基本结束时正常发芽粒数占供试粒数的百分比。

11.安全含水量:贮藏时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含水量12.千粒重:通常用气干状态下的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13.茎根比:是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重量或体积) 之比反映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

实际上就是苗木水分、营养收支平衡问题。

14.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15 间作:不同植物相间种植在同一地块上。

17.种子园: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的穗条和种子培育的苗木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生产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场所。

18.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即使用品质)两个方面都优良的种子。

19. 采穗圃: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为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种条和种根而建立的良种繁殖场所。

20. 母树林:又称种子林、采种母树林,是在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划定,加以去劣间伐等培育措施,以采种为目的的林分。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简介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植被生长发育的学科,旨在探讨森林植被的培育方法,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通过培育和管理森林植被,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脆弱生态系统的风险,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从森林培育的意义、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意义森林培育学对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保护土地资源,促进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森林培育还能够调节气候,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

此外,森林培育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标森林培育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培育措施,实现森林植被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森林的吸水保持能力,防止水土流失;2.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和更新,增加森林资源的供给量;3.优化森林结构,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4.保护和恢复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5.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气候变化缓解。

方法森林培育学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森林培育的目标,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1.森林更新:通过人工造林和天然更新等方法,引进和培育新的植物个体,提高森林植被的数量和结构。

其中包括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优良品种的育种和繁殖等。

2.森林抚育:对已有的森林植被进行管理和栽培,提高森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包括修剪、疏伐、施肥、灌溉等措施,防治病虫害,保证森林植被的健康生长。

3.森林保护:采取措施保护森林资源,防止非法砍伐、盗采等行为,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同时,通过建立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措施,实施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和观光,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4.森林监测: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对森林植被生长和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监测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森林培育工作的决策和实施。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规 律 所 进 行 的 综 合 培 育 活 动 。
中 按 既 定 培 育 目 标 和 客 观 自 然
木 成 林 、 成 熟 的 整 个 培 育 过 程
从 林 木 种 子 、 苗 木 、 造 林 到 林
动 的 基 础 和 主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内 涵 : 森 林 培 育 是 森 林 经 营 活
现阶段的几大主要举措: 现阶段的几大主要举措
• • • • •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 业基地建设工程 • 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四、森林培育学的发展趋势
造林规模不断扩大 造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造林的综合配套技术 生物技术(组织调节剂的应用 稀土元素的应用 保水剂的应用 工厂化育苗技术
• 民国期间 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植树造林, 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植树造林,提出防止水灾与 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 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 的森林,并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森林法》 的森林,并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森林法》。 • 建国60年历史 建国60年历史 60 恢复及发展阶段(1949~1957) 恢复及发展阶段(1949~1957) 打基础并调整巩固阶段(1958~1966) 打基础并调整巩固阶段(1958~1966) 缓慢发展阶段(1966~1978) 缓慢发展阶段(1966~1978) 稳步提高阶段(1978年以后 年以后) 稳步提高阶段(1978年以后)
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 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
工业用材林的定向培育 大目标、 个技术环节) (6大目标、5个技术环节) 特困地造林(退耕还林) 特困地造林(退耕还林)
优先领域发展

森林培育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名词解释森林培育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和管理,促进森林的生长和发展,以达到保护和改善森林资源的目的。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森林管理方法,旨在提高森林的生产力、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森林培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森林更新:森林更新是指通过人工或自然的方式,使已经老化或受损的森林重新生长和发展。

人工森林更新通常采用栽植或播种的方式,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补植。

自然森林更新则依靠自然环境中的种子和幼苗,通过调整人为因素,促进森林的自然更新。

2. 林木育苗:林木育苗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培育树木的幼苗,为森林更新和造林提供良好的种苗资源。

育苗包括选种、播种、育苗和管理等环节,通过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促进幼苗的健康生长。

3. 造林和抚育:造林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在原本没有森林的地区种植树木,建立起新的森林生态系统。

抚育是指对已经建立的森林进行管理和保护,包括修剪、疏伐、施肥等措施,以促进森林的生长和发展。

4. 灌溉和排水:灌溉是指在干旱或缺水地区,通过人工方式向森林提供水源,保证森林植物的正常生长。

排水则是指在湿地或多雨地区,通过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水分过多对森林植物造成危害。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森林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森林的健康生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病虫害防治包括预防、监测和治理等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森林的健康。

6. 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火灾是对森林生态系统最严重的威胁之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

森林火灾防治包括预防、监测、扑救和恢复等环节,通过加强火灾预警、提高扑救能力和进行火灾后的恢复工作,减少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7. 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保护与恢复是森林培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保护和改善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

通过保护特殊物种、保护生境、修复退化地区等措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8. 经济效益:森林培育不仅关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改善,也注重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森林培育学整理复习1

森林培育学整理复习1

名词解释: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立地质量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立地质量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

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地理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人工林:凡由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林种:依据造林的目的及人工林的效益不同划分成不同种类。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同龄林:林分中全部林木的年龄处于一个龄级围异龄林:林分中不同树种的年龄大于一个龄级围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林分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通常指某一树种株数占全林分株数百分比表示。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一、名词解释1.森林培育学: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2.森林培育: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3.林木个体生长: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

通常描述林木生长的指标有生长过程曲线、生长速率和生长量。

4.林木个体发育: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发生质变的过程。

5.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个体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6.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

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

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7.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

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8.立地: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9.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潜力。

10.立地指数:标准年龄时上层木的平均高。

11.立地级:标准年龄时林分的平均高。

12.立地主导因子:立地组成因子众多,其中对树木生长起主要作用的一些因子即主导因子。

13.林种:根据森林发挥的功能不同可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4.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森林。

15.树种生物学特性:与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相联系的各种特性的综合称为树种生物学特性。

16.树种生态学特性:树种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要求的特性,是树种生物学特性的一个方面。

17.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随着发展的需要适地适树的树已不是停留在树种的水平,可扩展到种源、品种、无性系。

18.造林密度: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或播种穴数。

通过影响劳动力、种苗等影响人工林经济效益。

19.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株数,通常以株/公顷或株/亩表示。

森林培育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名词解释

绪论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以前叫造林学)属于应用学科。

是林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第一章森林立地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简称立地。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主导因子:立地组成因子众多,其中一些因子对树木的生长起主要作用,这些因子即主导因子.立地分类:是根据组成立地各自然因子以及立地生产力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立地进行归类的过程。

(也叫立地类型划分)。

地位级:林分达到标准年龄时的平均高.立地指数:标准年龄时上层木(优势木或亚优势木)的平均高.生长段法:用胸高以上连续5年高生长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1.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立地质量?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立地条件(Site):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简称立地.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概念包括两层含义 :(1)空间位置;(2)这一空间内存在的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立地质量与树种是相关联的,同一立地,不同的树种,其生产能力可能不同.2.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有什么意义?其目的是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3.什么是立地类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哪种途径?立地类型: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

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通常采用综合分析下的主导因子法划分4.采用综合因子途径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有哪些流派?乌克兰学派德国巴登—符腾堡的立地分类系统加拿大的生物物理分类系统5.进行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的立地因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6.什么是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各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立地质量评价:是对立地质量高低进行的评价。

名词解释(1-10)

名词解释(1-10)

名词解释(1-10)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它的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3.种子:凡在林业生产上可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不论它由什么部分发育而来,也不论它在形态掏造土简单或复杂,只要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都统称为种子。

4.良种:必须是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或定义为: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5.种源(provenance):是指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6.种子区:是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也是造林用种的地域单位。

7.种子亚区:是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同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的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8.良种基地:是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9.母树林(seed production stand)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按照母树林营建标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10.种子园(seed orchard)是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11.采穗圃(cutting orchard):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

12.形态成熟(morph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

13.种子调制(seed processing)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技术措施的总称。

14.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保持生命活动的期限(种子生命力所能维持的年限称为种子的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安全含水量:种子贮藏期间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最低限度的水分百分率。

千粒重:气干状态条件下,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

平均发芽速: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一般用日表示,发芽快的种子可用小时表示。

立地指数:一定基准年龄条件下,某种树种优势木的平均高。

是评价立地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压条育苗:将未脱离母株的枝条压入土中,或用其它湿润材料包裹,促使被压部位生根后,再从母树上切断,使之成为独立苗木的方法。

初植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的栽植株数或播种点数,也称造林密度。

采穗圃:是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为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插穗或接穗而建立的良种种条繁育基地
间作:是指在造林后的前几年,利用幼林行间空隙种植各种作物,既可合理利用土地,做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总产量,又可起到以耕代抚,降低造林成本的作用。

花芽分化:林木每年形成的顶端分生组织,开始时不分叶芽和花芽,到了一定时期,它的芽要分成叶芽和花芽。

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生理成熟:当种子内部的营养物质已经积累到一定数量,种子胚已经具备发芽能力时候的种子,称之为生理成熟。

发芽率:发芽率是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与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发芽率高的种子质量好。

轮作:是在同一块苗圃地上,轮换种植不同树种的苗木或其它作物的栽培方法。

立地类型:也叫立地条件类型。

把立地条件和生长效果相近似的造林地所归并的类型,以便于按类型总结推广造林技术经验、按类型设计实施造林技术措施。

植生组混交:是种植点为群状配置时候,在一小块状地上密集种植同一树种,与相距较远的密集种植的其它树种的小块状地相混交的方法。

伴生树种:在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并为其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

人工整枝:指人为地去除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的抚育措施。

树种潜在分布区:指树种可以分布但目前尚未分布的区域。

种子批:同一树种、同一来源、同一采种时间、同一处理和同一贮藏方法的一批种子,称为一个种子批。

无性繁殖:利用树木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如根、枝、芽、叶等,培育出苗木的方法。

种子园:是指经过选择的优树无性系或家系建成的林木良种生产基地。

皆伐:皆伐是指将伐去上的林木在短期内一次全部伐光或几乎全部伐光,并于伐后采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恢复森林的一种作业方式。

种子休眠:指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在或外界环境的制约,暂时不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

人工林组成:指构成林分的树种组成及其所占的比例。

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好的种子。

抚育采伐:抚育采伐又称抚育间伐,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

假植:为了保持苗木内部水分平衡,在造林前临时将苗木根部植入湿润的土壤中,从而保证苗木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种源:是指某一批种子的产地及其立地条件。

同一树种分布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上便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种源。

形态成熟: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积累已经终止,内含物质由易溶状态转变为难溶状态,含水量下降,种皮致密坚硬,并随树种呈现不同的色彩,在外观上具有完全成熟的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

母树林:母树林是以生产林木种子为目的的林分。

通常是利用现有天然林和人工林,经过留优去逆的疏伐改造,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建立起来的采种林。

种实调制:又称为种子的处理,其目的在于获得纯净、适于储藏和播种用的种子,包括脱粒、净种和分级等工序。

催芽:指通过人为措施,使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打破休眠状态,达到促进发芽的目的。

种植点配制:是在一定造林密度的基础上,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排列形式。

造林地上种植点的配制通常采用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三种配制形式。

种子寿命:是指种子生活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的期限。

当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从收获后降低到半数种子存活所经历的时间,即为该批种子的平均寿命,也称半活期。

人工林:是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以及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立地现在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二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的综合。

生境:林学上的立地与生态学上的生境的内涵趋于相同。

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立地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立地指数法:森林生产能力,树高生长就可反映出来,同树种同年龄的林木,山顶者低矮、山腹地中庸,愈向下林木愈高,原因----土地生产力有差别。

立地指数-----在林业上用地位级表示生产力的等级。

分成5级:高低,Ⅰ、Ⅱ、Ⅲ、Ⅳ、Ⅴ表示用某个树种的立地指数来说明林地的立地条件,立地指数只能说明立地的生长效果,但不能说明原因。

同一地位级所代表的立地条件是不一致适地适树: 指将树木栽植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

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