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如何理解马原中的适度原则.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复习-适度原则解题技巧

考研政治复习-适度原则解题技巧

考研政治复习:适度原则解题技巧
考研政治复习:适度原则解题技巧,更多考研政治大纲、考研政治复习指导、考研历真题及答案等信息,请及时关注查看汇总:考研政治复习:各种解题技巧汇总
 适度原则是是马原三大规律中常考常新的重要考点。

虽然这个考点理解起来并不难,但如果结合材料综合考查,同学便未必能很快做好习题。

下面以适度原则为例,解析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重要考点
1.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

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一物和他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

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

2.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认识量的意义: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只有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

马克思认为,一种科。

马原章节练习(二)答案

马原章节练习(二)答案

马原章节练习(二)答案章节练习(二)一、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说,应该这样解释:锁就像是一个问题,钥匙就是一个答案,这个世界有这个问题,那么就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指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要求。

2、凡物莫不相异。

矛盾的特殊性。

凡物莫不相异,即世间一切事物间都存在着差异性。

这里说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是说矛盾的特殊性。

3、凡物有生必有毁。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

事物发展是个过程,所谓过程,是指一个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过程无论多么长,都是有始有终的,是有限的。

无数有限的具体过程构成无限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凡物有生必有毁,凡是在历史上发生的东西,都将在历史上灭亡,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不变、永世长存的。

4、互相排斥的东西可以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辩证法的观点。

此观点包含了事物一分为二的合理思想。

也就是说它们具有这样的共同点——任何事物都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统一。

5、失败乃成功之母。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运动充满着矛盾,而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着的统一,即它们是相互对立的,但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成功与失败就是这样一对相反相存的矛盾。

没有失败,无所谓成功。

没有失败,也不会有成功。

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失败就可以转化为成功。

同样,成功了,骄傲了,成功又会转化为失败。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告诉我们,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入的,总是逐渐接近真理的。

谬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许多的失误获得的。

1、领导工作要学会“弹钢琴”,不搞“单打一”。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质、量、度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质、量、度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质、量、度1、质、量、度及其认识意义:⑴、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律性;⑵、量:是事物所固有的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⑶、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是质的量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做到“胸中有数”,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2、量变的基本形式:包括单纯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的变化。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原理: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⑴、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即量变不仅是质变的前提、基础,而且决定质变的性质和方向;质变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体现和巩固量变结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⑵、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包括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⑴、在理论上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反对把量变和质变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形而上学观点;⑵、在政治上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⑶、在实践上既要重视量变又要重视质变。

5、规律的含义:规律即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6、规律的特点:⑴、本质性的特点;⑵、必然的联系;⑶、稳定的联系;⑷、客观的,不能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7、人的自觉活动与规律的关系:⑴、规律是客观的;⑵、规律是人可以认识的;⑶、规律是可以为人所利用、驾驭的;人们虽然可以利用规律,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实现的形式,但决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8、必然和偶然是揭示和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的关系。

9、必然和偶然的定义:必然: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适度性原则的名词解释

适度性原则的名词解释

适度性原则的名词解释适度性原则,也被称为适度规则或者中庸之道,是一种重要的准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起到统一和调节的作用。

适度性原则的基本概念是在各种相对立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之间寻求平衡和调和,确保不走极端,维持一种合理的状态。

适度性原则是人类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旨在在多样性与和谐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适度性原则的核心思想是“无极端”,它认为过度和不足都会带来问题,因此应该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恰到好处的位置。

适度性原则建议的是不要过度追求某一方面的利益,而是要考虑整体的利益,并在不同的需求之间平衡和调整。

例如,在经济领域,适度性原则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需要保持平衡,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社会生活中,适度性原则提倡公正与效率之间的平衡,既要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又要保障个体的权益和自由。

适度性原则是一种灵活和变通的原则,在不同的背景和情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适用方式。

它强调的是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避免机械地套用一种固定的模式。

适度性原则允许不同的利益和意见都有表达的空间,通过平衡各种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适度性原则的应用可见于各种领域。

在政治中,适度性原则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避免过度的政策变动和极端的行为。

在经济中,适度性原则鼓励合理的竞争和公正的分配,避免垄断和不公平竞争。

在环境保护中,适度性原则呼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在教育中,适度性原则提倡注重知识与品德的培养,追求全面发展,避免过度强调应试教育和狭隘的评价方式。

适度性原则也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在饮食上,适度性原则指导我们保持均衡和多样化的饮食,避免过度沉迷于某种食物或者摄入过多的不健康食品。

在工作与休闲的平衡上,适度性原则提醒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和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或者过度消遣。

总而言之,适度性原则是一种寻求平衡和调和的准则,可以应用于各个方面。

适度原则文档

适度原则文档

适度原则什么是适度原则?适度原则是指在各种行为和活动中寻求适当的平衡和度量。

它强调了在处理事物时要避免极端和过度,并倡导对事物的适度评估和适度处理。

适度原则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经济、环境保护、健康、人际关系等等。

适度原则的应用领域1. 经济领域适度原则在经济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活动中,适度原则要求我们避免过度消费和过度生产,维持资源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适度原则也提倡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贪婪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2. 环境保护适度原则在环境保护中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保护环境需要平衡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污染。

适度原则要求我们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满足人们的需求。

3. 健康适度原则对于保持身体健康也非常重要。

适当的饮食、适度的锻炼、适度的休息都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适度原则要求我们不要过度食用不健康的食物,不要过度劳累,保持适度的生活方式。

4. 人际关系适度原则在人际关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

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保持适度,不要过度要求别人,不要过分依赖他人。

适度原则还要求我们在与他人互动中保持平衡和公正,不要过于自私或过于牺牲。

适度原则的益处适度原则的应用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益处。

首先,适度原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过度和极端的行为,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其次,适度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过度消耗,我们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适度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保持适度的要求,不要过分依赖他人或过度要求他人,可以建立平等、公正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适度原则还可以帮助我们平衡家庭、朋友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实现身心的平衡和幸福。

如何实施适度原则实施适度原则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适度原则的重要性。

了解适度原则的益处,认识到过度和极端行为的危害,这样才能在行动中更好地贯彻适度原则。

2016年考研政治:单选题出题中规中矩,没超纲

2016年考研政治:单选题出题中规中矩,没超纲

Born to win2016年考研政治:单选题出题中规中矩,没超纲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政治科目考试已经结束,纵观今年题目,难度一般。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科目来看,难度适中,考点全在之前跨考教育政治教研组老师讲课的重点范围之内。

单选题题目中规中矩,与大纲解析契合度较高,没有超纲题目。

但并不是说这样的题目大家就容易得到分数,反而,这样的题目对大家审题和解题的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家做题时更加认真仔细。

例如单选第一题,《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

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题目询问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是适度原则,由题干少加盐味美,多加盐味苦,说明加盐该应适当,加多了反而不好,过犹不及,这正是我们在讲“度”这个原理时,涉及的它的方法论意义——适度原则。

因此应该选择“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单选第二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题目问这两种“自由”的观点是分别是什么观点。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自由”是认识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为一定目的服务,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由自”指随心所欲,认为意识指导一切,这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单选第三题,题目是“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

马原简答题题(含答案)《1》

马原简答题题(含答案)《1》

1.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意义。

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认是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内涵:第一,思维、精神和自然界、现实世界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第二,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第三,怎样达到、怎样实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3.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意义。

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和条件;而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体”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这两方面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 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5. 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考研政治冲刺马原重要考点解析(五)

考研政治冲刺马原重要考点解析(五)

考研政治冲刺马原重要考点解析(五)十二、适度原则1.原理内容: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质和量的统一为度。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2.方法论: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3.【真题测试】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越长越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4.【适用范围】(1)关键词:````比较好,比较合适,是最优选择,最合适。

极端···,做法很死板,或者其他一些极端和矫情的行为(例如:05年材料分析),分寸,适可而止,超过了···(2)相关材料:穷寇莫追,事不过三。

适可而止。

注意分寸。

距离产生美。

十三、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详解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详解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B 本题考查适度原则,少加盐味美,多加盐味苦,说明盐应适当,过犹不及。

2.A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自由”是认识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为一定目的服务,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由自”指随心所欲,这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3.D 题考查剩余价值率。

可变资本v=10万,剩余价值m=120 万-100 万=20 万,因此m’=m/v=20万/10 万=200%。

4.D 本题考查金融资本。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5.C 本题考查的是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

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立足点,哲学原理是矛盾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内涵,与题干无关。

6.B 本题比较简单,是对《论十大关系》基本内容的考查,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论十大关系》是一篇比较重要的政治报告。

A 是1956 年周恩来提出来的,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C 是党的八大1956 年9 月份提出来的,《论十大关系》的时间是1956 年4-5 月份。

D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1957 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政治报告中提出的。

7.D 本题的干扰项比较多,但其实考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A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是进入21 世纪提出来的,而初级阶段在1987 年党的十三大上已经系统阐述了。

BC 本身表述没有错误,但与题干无关,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在不同社会形态中都可以出现和应用。

8.B 这是一道与时政紧密结合的问题,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 周年,比较简单,是直来直去的题目。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B。

ACD 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9.B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0.C 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并没有涉及政治法律思想和制度层面。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来源:河南文都教育一、单选题1.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适度原则。

AC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无关。

D表述错误,现象表现本质的。

只有B与题干相符,所以答案为B。

2.B【解析】前一句话"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体现的是辩证法的思想。

后一句'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体现出来的是唯意志论,所以正确答案为A。

3.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部分。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来表示:m′=m/v。

此题中资本家投资100万,一轮生产后总资本达到了120万,说明剩余价值是20万。

购买劳动力支付10万,也就是指可变资本是10万。

所以剩余价值率为20/10=200%。

4.A【解析】这是2016年考纲的新增考点“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推动者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金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面对激烈竞争,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导致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

金融资本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也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社会实践中的“适度”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社会实践中的“适度”原则


持其自己液体的物理性质的
度就是0℃—100℃。这个度
0C
的两端,即0℃和100℃就是

关节点或临界点。
理解度应注意的问题:事物的度也是多方 面的。不同方面的质有着不同方面的度。
(1)掌握度的重要意义 只有掌握度,才能有助于我们划清不同
事物的界限,并准确把握事物。
只有掌握度,才能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 坚持适度原则。
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量的规定是多方面的。
(3)事物的度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 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 围或幅度。
二·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
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
100C
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

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
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
黑格尔
50C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保
一、质、量、度
(1)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 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 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 就在于人是有语言、能思维、 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 劳动的高级动物。
(1)事物的质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 在规定性。
军队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社 会组织,就在于军队是执行特 殊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质的特征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事物的质往往是多方面的。
一支步枪,既有材料方面的质,也有功能 方面的质,还有工艺方面的质。一个战士,既 有健康状况方面的质,也有政治思想方面的质, 还有军事技术和科学文化方面的质。
(2)事物的量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 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 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 现的规定性。

•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做过 了头而结果适得其反的事情?(吃的过多、 喝的过多等等)。

如何理解2016考研政治马原中的适度原则?

如何理解2016考研政治马原中的适度原则?

如何理解2016考研政治马原中的适度原则?第一篇:如何理解2016考研政治马原中的适度原则?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是考试频繁的考点,但是要理解好这个规律,必须先把握一个考点即适度原则。

今天,北京文都考研政治辅导老师就给2016考研的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适度原则如何理解,如何备考。

要理解适度原则,需要先理解什么叫质、量、度。

1.质事物的质是通过它的内在属性表现出来的。

既然质是决定事物的东西,那么就决定了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统一的。

有质,就有这个事物。

没有这个质,这个事物就不存在了。

人活着的时候,具备人的质,能直立行走,会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人死了以后没了生命,就只是没有生命的物质而已,不再是人了。

认识质的意义:认识任何事物,首先要认识事物的质。

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前提。

2.量光认识质还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

还必须认识事物的量,不区分不同的身高,怎么量体裁衣。

量是事物质的外在表现的东西。

同样一种东西为什么不同,它们的外在表现不同。

作为外在表现的东西,量和事物是不直接同一的。

事物的量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光认识质不足以准确地把握事物,还要具体到量,只有达到质和量的统一,才能准确地界定这个事物。

认识量的意义:一认识量是我们认识事3.度理解质和量都是为了理解我们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度。

内在的质和外在的量是相统一的。

质和量是怎么统一的呢?要维持一个事物质的存在,是不是要有一个量的范围呀。

度就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度不是一个点,是个范围。

这个范围的极限,也就是这个范围的两极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成为了他事物,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在度的范围内活动,才能保证我们做的事情不变质。

这就是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即是度的方法论意义。

意义: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过”和“不及”都是不对的,都没有坚持适度原则。

掌握适度原则知识点总结

掌握适度原则知识点总结

掌握适度原则知识点总结适度原则,顾名思义就是指适度的原则。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适度原则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针和准则。

适度原则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至孔子的“中庸之道”,后来在西方哲学中也有相似的思想。

适度原则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适度原则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的原则。

一、适度原则的理念适度原则是一种理念,它强调的是平衡和谐的状态。

适度原则认为,任何事物都应该在适度的范围内运行,不可过度也不可不足。

适度原则的核心就是平衡两个极端,让事物处于一个合适的状态。

这种理念贯穿在各个领域中,比如在政治上,适度原则呼吁政府应该平衡各方利益,不应过于倾向任何一方;在经济上,适度原则则要求企业要适度发展,不能一味地追求利润而牺牲环境和社会责任;在教育上,适度原则倡导学生要适度的学习,不能过分压力而忽视身心健康。

二、适度原则的实践适度原则的实践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因为要平衡各种不同的因素需要综合考虑。

但是,适度原则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避免极端,减少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政治实践中,适度原则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经济实践中,适度原则可以指导企业进行可持续经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适度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避免过度压力和焦虑。

总之,适度原则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各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适度原则的意义适度原则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它不仅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还能指导行为和决策。

在政治上,适度原则可以指导政府进行公正管理,保障人民的权益。

在经济上,适度原则可以引导企业进行健康经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育上,适度原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总之,适度原则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6考研政治真题解析

2016考研政治真题解析

2016考研政治真题解析一、题目设置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是政治老师刘源泉,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关于真题的解析,我有几点感触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今年的风格和去年保持了一致。

第一,时政基本上都覆盖到了。

第二,题目比较灵活,敢于创新。

第三,多选题有点难度。

第四,分析题相对偏容易。

所以整体来说,稳定居中。

这是我对本套卷子的整体看法。

二、单选题1、马原部分第1题按照选项的情况就可以判别题干,大家会发现适度原则肯定没问题,但是如果只是量变是有漏洞的。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选项的判断可以做出来,包括现象和本质,现象一定反映本质。

第2题,少有的出现了非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之间的辨析,表面上看是非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辨析,实际上考的是今年马哲中新增考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3题出现了计算题,计算题无非几个公式,政治经济学的公式是比较少的,我们把这几个公式理解透彻了,对付这类问题没有多大问题。

第4题考到了关于金融资本这个比较灵活的问题,现实性很强。

摆脱了过去政治经济学仅从概念来出题的思路。

2、毛中特部分毛中特的单选题我个人觉得还是三分天下的原则——基础考点、理论难点和社会热点。

单选题部分,很多还是书本的基础知识为核心。

第5题考的是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6题论十大关系的主要思想,我们知道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7题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理论当中的基础性问题。

第8题是西藏问题,西藏作为时政问题考的是核心,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3、史纲部分第9题,今年是马关条约签约的整数年,所以考的是甲午海战。

第11题考的比较细。

这题考的是忻口会战,是超纲题,这个题是考察我们对抗战史料细节的了解程度。

史纲部分的其他题我总体觉得难度值并不大。

4、思修法基思修考爱国主义,我们经常说爱国主义问题是经典考点,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我们保家卫国,反对帝国主义,在和平年代我们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都是爱国主义的内涵不同。

辨析题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辨析题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辨析题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标题:辨析题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性一、引言辨析题作为一种特殊的题型,在考试中常常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对于辨析题,掌握适度原则尤为重要,即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适度原则。

二、适度原则的内涵适度原则是指在各种活动和事物中都要尊重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不做过分的要求,不越过规定的界限。

在辨析题中,也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做过度的解释和分析,不离题,不偏离主题。

三、适度原则的重要性1. 避免主观臆断和肤浅理解在辨析题中,如果不遵守适度原则,很容易陷入主观臆断和肤浅理解的陷阱。

过度解释和分析可能导致题目偏离原来的意图,无法得到正确答案。

2. 增强全面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恰当地掌握适度原则,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进行全面理解和综合运用。

适当掌握事物的度,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完成辨析题。

3. 防止题目的走神和离题在考试中,如果不遵守适度原则,可能导致走神和离题,影响答题的质量和得分。

适度原则在辨析题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看来,适度原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循的一种原则。

在辨析题中,更是如此。

适度原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过度解释和主观臆断,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全面理解和综合运用题目的内容。

五、总结与展望在本文中,我们就辨析题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适度原则在辨析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本文的分析对读者有所启发,进一步提高对适度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根据您指定的主题文字,充分探讨了适度原则在辨析题中的重要性,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也按照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了撰写,确保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清晰明了。

希望本文能够满足您的需求,期待得到您的反馈和补充。

适度原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在饮食、运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遵循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的本质是尊重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不超过事物的度,不做过分的要求,不越过规定的界限。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审题思路答题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审题思路答题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审题思路答题规律审好马原的分析题,答好它,我们的考研政治试卷答案才会显得好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审题思路答题规律,供大家参阅!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答题规律马原的答案是很简练的,判卷的时候也是踩点给分,这点可以通过研究真题标准答案来体会。

比如说梅兰芳这题的真理与谬误对立统一关系,只需点明对立统一,相互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即可。

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提问相对是比较开放的,如果感觉到关键句不够,或者原理找得不是很明确,至少应该用自己的话结合题目来进行改写。

比如还是以2010年真题为例(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这里比较明显可以想到的原理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促成矛盾转化,使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同学们可以通过研究真题的标准答案来学习如何组织语言。

真题答案:“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促成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这些话毫无疑问不是教材上可以死背的现成知识点,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这种答题模式,实际上有一定作文功底的话是完全可以发挥出来的。

政治这门课在考试的时候必然是要多写一点的,这种编话的方法是应该结合真题研究的。

启示类提问这种提问是开放性很强的,比如2014年真题(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这一问一定要结合第(1)问中涉及到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回答(提问中要求的“上述事例”)。

那么肯定要提到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此外,需要同学们研究真题来体会和学习的,就是这一问的后两个得分点,“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这就是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积累的经验,前面我讲过,“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都是很好的应对启示类提问的“套话”。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考研政治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考研政治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上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4.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没有鼓励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间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5.因果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6.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也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该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8. 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9.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该原理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理论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依据.①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②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下0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即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02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03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0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05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达到理论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06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多变易失,凭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二者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所以我们要想认识事物就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0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所以我们要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08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原理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应当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逐步深化,不断扩展.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09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原理分析与综合二者是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的分析.所以我们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1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1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1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1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原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社会发展制约个人活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发展.1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人生价值的含义是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15理想与现实的辨证关系理想与现实是辨证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奋斗中实现理想.1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它要我们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利益二奋斗;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走与人民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考研政治如何理解马原中的适度原则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是考试频繁的考点,但是要理解好这个规律,必须先把握一个考点即适度原则。

今天,北京文都考研政治辅导老师就给2016考研的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适度原则如何理解,如何备考。

要理解适度原则,需要先理解什么叫质、量、度。

1.质
事物的质是通过它的内在属性表现出来的。

既然质是决定事物的东西,那么就决定了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统一的。

有质,就有这个事物。

没有这个质,这个事物就不存在了。

人活着的时候,具备人的质,能直立行走,会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人死了以后没了生命,就只是没有生命的物质而已,不再是人了。

认识质的意义:认识任何事物,首先要认识事物的质。

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前提。

2.量
光认识质还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

还必须认识事物的量,不区分不同的身高,怎么量体裁衣。

量是事物质的外在表现的东西。

同样一种东西为什么不同,它们的外在表现不同。

作为外在表现的东西,量和事物是不直接同一的。

事物的量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光认识质不足
以准确地把握事物,还要具体到量,只有达到质和量的统一,才能准确地界定这个事物。

认识量的意义:一认识量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深入和精确化;二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同质的事物因为数量不同,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不同。

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3.度
理解质和量都是为了理解我们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度。

内在的质和外在的量是相统一的。

质和量是怎么统一的呢?要维持一个事物质的存在,是不是要有一个量的范围呀。

度就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度不是一个点,是个范围。

这个范围的极限,也就是这个范围的两极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成为了他事物,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在度的范围内活动,才能保证我们做的事情不变质。

这就是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即是度的方法论意义。

意义: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过”和“不及”都是不对的,都没有坚持适度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说要把握分寸,要掌握火候。

质、量、度一直以来考研唯独考过度。

举例:鲁迅说要表现刘备的忠厚,写得让人都不相信了。

为了显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尽显些妖术。

诸葛亮要搞定别人,三招必定致敌人于死地。

这就没有把握好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在过去的考研政治考试中出过选择题。

因此,2016考研的考生也是备考选择题即可,根本无需背诵,只需理解即可。

祝各位考生复习顺利!取得好成绩!
别走,大家都在看这些,给你加特效,Duang...搞定2016考研***热点推荐***
文都2015考研高分骄子颁奖盛典圆满闭幕
免费课:文都2016考研全科复习规划
文都2015考研高分骄子颁奖盛典视频汇总
文都2015考研高分学员复习经验汇总
***复习必看***
2016考研政治考点汇总
2016考研政治复习:5月时政热点解析汇总
何凯文每日一句:2016考研英语
2016考研英语阅读高频词汇(汇总
2016考研高数大纲考点和常考题型汇总
2016考研数学二历年真题详解(汇总
2016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汇总
2016考研政治一二级重点(汇总
2016考研政治时政热点:2015年5月汇总
2016考研英语阅读热点(汇总
2016考研英语:经典长难句训练与解析汇总
2016考研数学一历年真题详解(汇总
2016考研数学一客观题简化求解汇总
2016全国名校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汇总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本所有,任何媒体、站或个人未经本协议授权不得、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文都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