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内容和形式
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解析:先验论和反映论的历史发展
我们在学习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时,会遇到先验论与反映论的对⽴,这两个观点都是之前所学知识的延续。
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同⼀性问题的时候,产⽣出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论是先验论还是反映论,都属于可知论。
先验论唯⼼主义认识论的⼀种表现形式。
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
其认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它是先天就有的。
就⽐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们的经验是⽆法认识理念世界的。
⼈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的⼼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激活。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赋予知识以普遍性必然性的范畴形式,是主体先天具有的,它是先于经验⽽存在的。
在中国的哲学史中,也有先验论的⼏个代表思想,例如孔⼦思想中有“⽣⽽知之”的“圣⼈”;孟⼦⿎吹“不学⽽能”的“良能”和“不虑⽽知”的“良知”;王守仁宣扬“⼼外⽆物”,“⼼外⽆理”……这些思想都讨论了⼈们终极理念的来源,都可以认为是先验论的代表。
⽽反映论中也包括直观的反映论和能动的反映论,现在甚⾄有⼀种观点认为,能动反映论就是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也叫做⾏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S-R刺激叶反应”)。
然⽽这种观点就混淆了能动与直观的区别。
所谓“S-R(刺激⼀反应)”公式,是美国⾏为主义者华⽣于20世纪初提出来的。
华⽣认为,意识⽆法直接观察,只有通过⾏为才能了解。
他主张抛弃所有诸如感觉、知觉、情绪、想象、意识和意志等⼀类的“⼼理主义”概念,⽽代之以“刺激反应”,如“辨别反应”、“内脏反应”、“语⾔反应”、“动作反应”等,来说明⼈的⼼理活动。
这就完全否定了思维、意识的能动作⽤,是⼀种极为明显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华⽣对⼈的感应的研究有被成为⼼理学历的第⼀次⾰命。
但很显然这种观点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有很⼤的区别。
⽽在直观反映论的发展历,还有以下⼏种观点:列宁认为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存在的;⽽古代唯物主义者以直观的形式对此有所发展。
2017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这个知识点中的重中之重。
人的认识过程经过了两次飞跃才能完成一个周期,其中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前提和准备,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目的和归宿。
要掌握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首先要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个概念有所理解。
感性认识是指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属于“生动的直观”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具体的、生动的认识形式,知觉则是指人们在感觉的基础之上所获得的对事物整体形象具体的、生动的认识,表象则是对感觉和知觉的联想、记忆和再现的过程。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属于“抽象的思维”阶段,主要包括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是人们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认识;判断则是人们运用概念对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关系的判定或说明;推理则是指人们从已知的判断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
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首先,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只有进一步发展到理性认识,才能使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 物质与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 辩证唯物主义-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二、政治经济学1.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的作用与表现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积累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 经济危机理论- 危机的根源与周期性- 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 过剩生产危机三、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2. 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 -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与任务 - 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3. 共产主义社会- 消灭阶级和国家- 全体成员的自由发展-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 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1. 实践的本质和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2.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矛盾论与实践论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世界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世界的永恒发展2. 方法论- 辩证法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实践的方法以上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复习和理解。
考研政治马原的范畴和原理
考研政治马原的范畴和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在考研政治中,马原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范畴和原理。
一、范畴:
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
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认识实践。
实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也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2. 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
发展是事物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发展是普遍规律,无处不在,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二、原理:
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以及对实践的重视。
2.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观,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经济基础变革引起的。
3. 实践性原理。
实践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强调实践在认识过
程中的决定作用,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明。
以上是考研政治中关于马原范畴和原理的基本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2017考研:政治考试要点分析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2017考研:政治考试要点分析考研政治的不同科目,可根据考点的不同来规划自己的复习重点。
下面小编为考生总结一下几门考试的主要特点,希望可以对考生的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过去曾经是考研政治的主要理论依据,因此在2010年以前,基本上毛概邓论的分析题内容凡是涉及哲学的几乎都可以用马原的知识点来回答。
近几年毛中特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后,这个策略就逐渐没那么合适了,但是在答题时并没有非常严苛的区分。
此外,马原的“硬”知识点这几年出题越来越少,而根据材料分析和判断类型的“适用”型题目则逐渐增加,由此可见,马原知识点的活学活用是这一科目的复习主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中特这门科目涉及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现状、历史、时事分析和理解等内容,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分值也越来越高,同时,毛中特还是有一定“政治性”的学科,有很多知识点是不容置疑的。
在这门学科的复习中,同学们要注意严格按照考纲内容,重要的“硬”知识点要知道,而其逻辑内涵也要深刻理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纲复习的要点在于,不要把史纲看做一般的历史学科,死记硬背。
对于史实,可以依据“什么时间谁为什么发生了什么,造成了什么结果”这一线索来理解,其中“结果”或者意义部分往往比时间、人物和事件更容易出题。
在史纲复习中,要注重其中的重点内容与毛中特知识点的结合,而考试的分析题也很容易出现两者交叉的题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法基的硬知识点往往出现在法律部分,但是法律部分的分值并不高,在复习时要注意记忆,但不要在上面花费太多的精力;思修的内容可以用常识来理解,但是要注重整体逻辑安排和线索。
对于一些需要深入了解的知识,考生可以着重复习;对于一些需要理解的知识,考生可以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避免花费太多精力,希望以上总结可以为考生的复习做一个参考,预祝考生可以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
第1页共1 页。
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知识点总结
2017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知识点总结马原唯物史观是2017年考研政治命题的重点,当然,命制选择题的可能性大,还有可能命制分析题。
这一部分内容考点多而杂,考研同学想突破所有的考点有难度。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中短期突破马原唯物史观的重要法宝。
下面老师对这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学习技巧,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帮助。
一、马原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构成及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的性质和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人的本质;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二、马原唯物史观的学习技巧点拨1.线索法学习这里的线索法,指的是需要掌握唯物史观部分的标题结构,也就是框架结构。
有的同学可能不断地发出疑问问,线索法真的很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线索法学习的确很重要。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假如2017年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唯物史观的选择题或分析题,你对这一部分的考点没有框架感的话,你得高分的几率就比较低。
原因很简单,因为阅卷是采点给分,你毫无目的的东写一句、西写一句,很显然没有层次感、条理感。
2.习题法学习我们经常说,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具体运用到马原唯物史观的学习中,不仅指的是及时复习掌握学习的考点,更重要的是不断地通过练习习题巩固考点。
我们反对漫无目的的做海量的习题,而忽视了对重要考点的掌握。
其实,我们应改变由“多而滥”向“少而精”方式的转变,这才是通过练习习题有效巩固考点的正确做法。
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精讲:实践主体和客体
实践是⼈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类的存在⽅式。
正是在⼈类实践过程中,世界被⼆重化了,成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世界和⼈类世界的统⼀。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现实践观是统—的。
⼀般来说,主体: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客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1,实践主体 (1)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具有(⾃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他担负着提出实践⽬的、操纵实践⼯具、改造实践客体,从⽽驾驭和控制实践活动的多种任务。
实践的主体⾸先具有(A)能⼒结构,在主体的能⼒结构中存在着三种基本要素: 第⼀、“⼈本⾝的⾃然⼒”是实践主体能⼒结构中的物质基础。
第⼆、进⼊主体实践活动领域为主体所实际掌握、运⽤的知识和经验,是实践主体能⼒结构中的智⼒技能因素 第三、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能⼒结构中的精神动⼒因素,它对主体实践活动的发动与停⽌、对主体实践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
(B)实践的还有⾃⼰的社会结构。
从社会构成来看,实践的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类主体四种形式。
个⼈有相对独⽴的实践范围和形式,在这个意义上,个⼈成为独⽴的主体,即个⼈主体。
集团主体指以⼀定的集体、团体、群体形式进⾏主体活动时所形成的主体。
社会主体指⼀定地域的⼈所形成的社会整体。
⼈类主体只指发展着的⼈类整体。
(2)对主体社会结构的分析表明,在实践活动中,具体的主体不但同⼀定的客体发⽣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且主体与主体之间也必须结成⼀定的社会关系,发⽣相互、相互影响和相互作⽤。
具体的实践主体, ⼀⽅⾯:要受到整个⼈类历史和其他主体的制约和影响。
另—⽅⾯:⼜以其能动的活动在不同的⽅⾯和不同的程度影响历史。
2,实践客体 (1)在实践活动中,客体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是进⼊主体对象性活动的领域,并同主体发⽣功能性关系,或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因此,对于实践的客体要从两⽅⾯去理解:⼀⽅⾯,客体⾸先是⼀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是客体⾃⾝的客观⽅⾯。
2017年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总结
2017年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总结考研政治马原复习要按照一条主线、二个基本理论、三件大事、四个基本问题、五大建设进行,下面带大家一起来梳理梳理知识点框架。
1.一条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2.二个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三件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4.四个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科学发展观)5.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首先必须了解的重要名词。
这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一条主线。
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厘清这15章内容的脉络。
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足够重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重点掌握提出的时间、人物、会议。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背景,有助于加深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顾名思义,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中国具体实际。
重点记住一个数字——3。
也就是说,内涵具体包括3各方面,即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至于对内涵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在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
主要掌握两个数字——2和4。
2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也即两大理论成果。
就是我们这门课程的题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指的是两大理论成果中的具体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017考研政治大纲解读之马原历史唯物主义
2017考研政治大纲解读之政治经济学8月26号考研政治大纲公布,马原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一些结构性的调整,整体知识并没有发生变化。
下面,我们对大纲中的一些知识点的变动做出陈述,并提出备考策略。
删除知识点无。
改述知识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构成及作用改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改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改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改述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改述为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仅仅是表述方式发生了变化,内容并无实质变化,完全不影响复习。
新增知识点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当下中国的深化改革,是由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基本矛盾,这也是我们进行改革的哲学理论依据。
总的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并没有做出调整和变化,只是一些表述的变化。
历史唯物主义虽然在我们的考试中所占分值并不高,在选择题和分析题中命题可能性都不高,但这并不能降低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视。
因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同时也是我们党分析社会问题指导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理论工具。
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学习毛中特、近现代史纲要、思修法纪以及当代经济与政治课程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只有深刻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才能更好地学习其它几门课程。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考研马原复习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考研马原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马原,取得好成绩。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包括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重要观点。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第一,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在考研中,要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
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非常重要。
在考研中,要深刻理解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四、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非常重要,也是考研马原中的重点内容。
五、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考研中,要理解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实现路径,把握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深刻理解共产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结,以上就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为考研政治的复习提供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认识,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考研政治科目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部分,通常称为“马原”。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马原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供考生参考。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社会的变革是必然的、客观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阶级斗争,而阶级斗争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了若干基本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这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
2.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矛盾:事物发展的质变和量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否定之否定: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们会经历由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过程。
三、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但同时也会经历周期性的波动。
2.事物的特殊规律:不同类型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具备不同的规律性。
3.显性与潜性: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有些特定因素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有些则是次要的。
四、唯心主义与物质主义的辨析唯心主义与物质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流派,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不同。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能创造物质,而物质主义则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认为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终究受物质的制约。
五、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由于生产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它是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群体。
2017考研马原知识点否定之否定之规律深度总结
2017考研马原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深度解析来源:智阅网在考研政治考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原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出现在考研试卷中的概率很大,而且由于这类题难度较大,是困扰同学的一大难点。
下面请参考2017考研马原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深度解析。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三大规律之第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首先从重要性来说,它不及前两个重要,考察形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其次从难度上来说,很多同学觉得这个版块的难度系数较大,较难理解,其实站在严格考试的意义来说,这个规律的整体考察难度并不高,为此我们不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下面我们详细看一下这个规律需要注意的点。
首先,关于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其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一个事物想实现突破,最根本的就是着手自身的矛盾,实现转变。
其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前面我们讲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它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环节就是通过否定。
所以其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而且这个否定不是全盘否定,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
所以其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上面可以作为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内容,相应地方法论是我们对一切事物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在否定中看到肯定,在肯定中看到否定。
不能走极端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
与辩证否定观相对应的是形而上学否定观,它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是绝对的否定,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的,是和不是作为一对矛盾,二者具有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分离,但与此同时,是和不是作为一对矛盾,二者也具有同一性,即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即现在是的,未来可能转化为不是,现在不是的未来可能转化为是。
所以形而上学否定观就是走了极端、片面的路线。
上面讲的是辩证否定观及其对立面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
首先,从内容上看,事物的发展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
2017考研政治 马原必过知识点总结(十六)
2017考研政治马原必过知识点总结(十六)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的矛盾规律已经复习完毕,今天文都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复习2017考研政治马原中第二个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质: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上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接线,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至于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时间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其中,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只有认识量,才能更深刻的把握质。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的持续下去,到达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方法论意义:它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它是我们分析社会发展形势的基本理论工具,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它是指导我们从事一切时间活动的重要思想原则。
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演示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三、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就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实践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2017考研政治 马原知识点解析矛盾规律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考研政治方面的建议,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对立统一规律”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内核和线索,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扬弃”(aufheben)思想并加以唯物主义的改造,形成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之一。
恩格斯在其著作《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将“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起作为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三大规律”,初步形成了“矛盾”理论的原生形态。
毛泽东在其哲学著作《矛盾论》中将“对立统一规律”明确阐述为“矛盾”,并给出了矛盾的定义,比较准确地探讨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分析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学说的重要基础,也决定了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教科书体系中对矛盾阐释的方式和呈现的面貌。
提醒同学们在学习“矛盾”规律时一定要首先紧扣概念,准确把握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本真内涵;其次要注意前后联系,尤其是与前面的“联系”和“发展”的联系,以及与后面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联系;再次是注重联系实际,提高辨识材料关键词的能力,灵活运用矛盾规律解答分析题。
学习“矛盾”规律,必须要把握的重要考点有:1.矛盾的定义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要注意,矛盾是一种关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是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即事物究竟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既对立又统一),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促使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矛盾作为一种关系而不是一个实物,总是成对出现的,即一对对矛盾。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一、内容和形式原理:(1)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2)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
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4)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在把握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时,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二、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原理:(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中的辩证法,即认识和思维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亦称为概念辩证法。
(3)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方法论:第一,唯物辩证法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第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到思维和工作中就成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其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分析方法。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二)一、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原理:(一)主体和客体是反映被反映、改造被改造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体是反映者、改造者,客体是被反映者、被改造者。
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即主体作用于客体;同时客体也作用于主体,即主体在改造客体时能动地反映客体。
2017考研政治 马原知识点解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考研政治方面的建议,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我们在学习辩证法的时候会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在这里详细的阐述一下。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
内容包括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运动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
形式服从内容,内容需要适合的形式,任何内容都需有一定形式来包装,任何形式都必须有内容方成实体,空洞或低劣的内容,形式再好也无意义,也不会引人入胜,内容精彩,没有适合内容的形式或形式极其一般,会影响内容的宣扬,因此,内容是重要的,是核心,形式服从内容,内容有求于得体的形式,两者相互依赖联系,相互补充,互相依赖而存在。
就比如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的产生,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为生活中的某件事而激动,产生了创作欲望,确定了作品的内容,最后根据内容的需要去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
比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了突出即将受难的耶稣,因而画面用上了对称的构图,将众人分为两个小组安排在位于画面中心耶稣的两侧,使其成为中心人物。
因而这幅画的形式是由它的内容所决定的。
但是要注意,形式也是可以反作用于内容的。
形式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反作用于内容。
比如齐白石画虾非常有名,而他在构图的处理上,让人感觉到虽不画水但却有水的奇妙,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以形写神的境界。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具体的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形式都渗透着内容,任何内容都通过形式显现。
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和虚无主义两种偏颇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是孤立而又片面的看法。
考研政 治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总结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把握整个政治理论体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以下是对马原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作本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事物的形式往往有两种:一是和内容不相关的非本质的外在形式(一本书可以是精装的也可以是平装的),二是和内容密切相关的本质的内在的形式(一本书或一部作品的体裁、结构、风格、语言等等)。
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
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在把握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时,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范畴反映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普遍本质联系,是人类认识世界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是人们分析和思考事情、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思维工具。
学习和掌握这些范畴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与能力。
【知识点讲解】
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
内容和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无内容的形式或无形式的内容都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同一历史内容往往可以有多种形式加以表现,同时历史上也有许多形式相同、内容不同的历史现象。
2.案例或记忆方法
(1)手工作坊这一经济形式对应的内容是手工作坊主剥削帮工、学徒,体现了封建剥削关系,而与手工工场这一经济形式对应的内容是手工工场主剥削雇佣工人,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这说明内容和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2)同样在农村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农业资本家,在英、德、美、日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英国是新贵族,德国是容克地主,美国是种植园主,日本是新兴地主。
这说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同一历史内容往往可以有多种形式加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