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逻辑关系图(一)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逻辑关系图(一)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

律逻辑关系图(一)

在2017考研政治中,由于马原学科的特殊性,因此马原部分是考生需要在寒假中多做准备的科目之一,下面就从逻辑关系图入手,帮考生分析各个知识点所处的位置,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这一重要的知识点。

●逻辑关系图

2017考研政治马原寒假复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范畴时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物质的唯一性质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同一性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及其客观性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事物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应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马原复习

马原复习

第一章

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注意: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联系的含义、特点;发展的含义、实质等)

联系的含义: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发展的含义: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3.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量变质变规律(质、量、度等范畴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矛盾是反应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问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2017年考研政治分析题:马原之唯物论

2017年考研政治分析题:马原之唯物论

2017年考研政治分析题狂背:马原之唯物论

来源:智阅网

2017考研初试还有不到20天的时间,各位考生都在进行紧张的冲刺复习。政治一直是考生复习的重点之一,那么临考前应该重点复习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的2017考研政治最后10天分析题狂背:马原之唯物论,大家可以参考进行复习。

唯物论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新发展理念——绿色、生态文明、环保)

原理

(1)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矛盾是由于人类的思想观念或者实践活动方式不当造成的。

(3)人类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活动并不必然违背客观规律。关键是在人的活动中采取正确的活动方式,尽量的避免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方法论

(1)坚持唯物辩证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2)遵循自然规律。人类需要改造自然以创造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更好条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时候要遵循客观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的

实践活动必然导致自然的报复,而遵循自然规律的实践则导致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3)转变实践方式。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2.意识的能动作用(长征精神、女排精神)

原理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马原 主观能动性

马原 主观能动性

• 毛泽东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按其特征及表现形态的不同可分为:
• 早期萌芽阶段(1920年以前) • 中期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20~1956年) • 晚期曲折演化阶段(1956~1976年)
毛泽东——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历史发展浅析
• 早期萌芽阶段(1920年以前)

青年毛泽东强调“心之力”,看到了主体意识结构中“知”和 “意”的能动性,充分肯定思想变革、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强 调从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入手,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这 对推动五四前期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有着积极意义。但他 将这种能动性过分夸大为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因素,缺乏对历 史主体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的深入了解和思考,因而是从唯 心主义方面抽象地去理解人的能动性。只有在接受了马克思 主义之后,毛泽东才将变革民主、改造社会的理想从思辨领 域转向了实践领域,树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
主观——人的一 种意识、精神, 与“客观”相对。 能动性 ——对 外界或内部的刺 激或影响作出积 极的、有选择的 反应或回答。
为什么要在客观规律面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
第二
展示出我们认识世 界的能力
展示出我们改造世 界的能力
为什么要在客观规律面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
展示出我们在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 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毛泽东——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历史发展浅析

马原第一章第一节(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马原第一章第一节(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 (一)规律及其客现性 •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 (一)规律及其客现性 • 1、规律: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 (一)规律及其客现性 • 1、规律: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2、客观性: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 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规律的客观性
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 但它永远烧不死“日心说”。 日心说
布 鲁 诺
人因思想而伟大
----帕斯卡尔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 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 命。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 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 ,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 无所知。 • 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我应该追求自己的 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 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 宙便囊括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 括了宇宙。
不扶不行
说 你 行 , 你 就 行 , 不 行 也 行 说 不 行 , 就 不 行 , 行 也 不 行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ﻫ(2)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ﻫ(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ﻫ(4)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ﻫ(5)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同上。

第一章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

(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PS: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中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方法论,是回答世界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是联系的还是静止的。是否唯物与是否为辩证法没有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马原复习题(2)(1)

马原复习题(2)(1)

马原复习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分为哪两个方面?书P2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其二,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能否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书27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最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书P35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

非必定如此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两者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是什么?书P40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把握规律知识点的“规律”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把握规律知识点的“规律”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把握规律知识点的“规律”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把握规律知识点的“规律”

在考研政治的马原版块中,规律这个概念是经常出现和考察的,也是同学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版块的一条重要线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规律的相关概念在大纲中出现的次数以及考研政治真题对这个知识点如何考察的。

首先,同学们需要把握的是规律的概念,同学们要把这个概念放到整个辩证法的体系中加以理解,“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换句话说,规律首先是一种联系,但不是一般的联系,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第一,本质,规律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属性,要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任何规律都是实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规律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规律是本质的或本质之间的联系。第二,就是必然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第三,规律是稳定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接下来的,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所以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所以在考研政治的真题中经常是利用人与规律的关系给同学们制造做题的.障碍。首先,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规律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藐视、创造、消灭改变,”这几个词只要和规律搭配,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就一定不能选择。可以和规律搭配的是“认识、发现、利用、遵守”,但是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同时,理论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错误的思维会走向真理的反面。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通过客观规律性的发展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和促使;反过来,主观能动性也要遵循客观规律性,从而形成共同的辩证统一关系。下面将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一、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万物发展的前提:万物的变化都是在客观规律的驱动下进行的,没有客观的规律性就没有了物质的变化;

2.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客观规律性的根本动力:主观的活动才能突破客观规律的桎梏,才能有效的利用客观规律,实现物质变化。

二、客观规律性如何激发和促使主观能动性

1.客观规律性提供发展的前提条件:客观规律性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让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发展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性约束:客观规律性不仅提供发展的希望,而且也约束着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它的随意发展。

三、主观能动性如何遵循客观规律性

1.客观规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根基:主观能动性追求的是客观规律性的实现,因此要继承客观规律性,并从中寻求发展的依据和发挥作用;

2.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规律性的炎黄子孙:主观能动性要严格遵守客观规律性,这样可以保证物质变化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主观能动性发展的空间。

四、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客观规律性为变化提供条件,而主观能动性又借以发展,形成一种具有客观特征的物质变化的统一。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客观规律性是物质变化的前提,主观能动性是物质变化的根本动力,它们之间同时拥有互为约束和促进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一种辩证统一的变化形式。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一、概念

客观规律就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与必然的趋势。主观能动性就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与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与作用。

二、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认识、掌握与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就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与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就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就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与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与物质手段。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

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与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意义

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就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与“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与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与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论文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论文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摘要:主观能动性也是意识的能动性,充分地、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但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这便是二者的辩证关系,正确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十分重要。

关键词:意识规律辩证关系

一、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1]。

能动性的主体是意识,而意识的本质又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在其漫长的发展中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应与心理,再到人的意识,在这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意识逐渐形成;其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当人类开始从事不同于动物活动的劳动时,人类开始学习抽象思维,而在劳动中产生的语言也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人类的意识在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再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就是意识,人的意识过程也是一种生理活动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其实,也就是说,人类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这一特点表明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认识作用,能使人们了解事物之间和事物内各部分的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根据自己的判断而有计划地去选择做什么;意识具有创造性,人类在把握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同时也能动地创造着;意识还可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以及指导和控制人们行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得辩证关系

一、概念

客观规律就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得本质得联系与必然得趋势。主观能动性就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与能动地改造世界得实践能力与作用。

二、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前提与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得惩罚.

2、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就是认识、掌握与利用客观规律得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就是隐藏在事物内部得.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得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就是相辅相成得,辩证统一得。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与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就是人与动物得重要区别。尊重事物发展得规律与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就是辩证统一得。实践就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得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与把握事物得发展规律;坚持实践得基本途径;具备一定得物质条件与物质手段。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

得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与处理社会发展得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得关系.

三、意义

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得原理就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得与“左"得错误思想得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得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得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与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得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得“左”得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得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得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与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得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得倒车,犯“右”得错误。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2017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注:这16大原理,唯物论部分有2个,辩证法部分有6个,认识论部分有6个,唯物史观部分有2个。

一、唯物论原理

原理1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主观能动性):①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②能动创造性。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有时在第二问出现)

【方法论意义】

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原理2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方法论意义】

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辩证法原理

马原大题基本原理

马原大题基本原理

马原大题基本原理

马原大题基本原理

唯物论

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

1.总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一切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还可以能动的改造世2.相互区别

物质不依赖与人的意识,只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具有客观实在性

意识不是客观存在的不等同也不能代替物质

3.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

意识与物质的对立,超出一定的范围,物质与意识就是相对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根源是物质

意识能能动的反映物质

意识和物质能相互转化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内容:

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一元论

世界统一于物质,客观实在性

是多样性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

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1.相互区别:

从定义上讲: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和普遍存在方式

静止是物质运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

从特点上讲: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相互联系:

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相互统一

(工作与休息的关系)

四.主观能动作用原理

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为:

1.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2.能动的创造

3.能动的对客观物质改造

4.对其他生理活动的调节控制

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1.正确估计能动性: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物质,意识的能动性有限

2.前提: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

考研政治(马原)

一、政治考试的特点:

1、考察重点:再认、再现、理解、掌握、运用;

2、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见教材理论体系图);

3、试卷形式:

单选16%,多选34%,分析题50%;其中,

马原(22%),毛中特(30%),近现代史(14%),

思修法基(18%),形势政策(16%)。

二、唯物论知识梳理:

1、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精神谁是老大;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王阳明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休谟、苏格拉底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英美分析哲学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

时间的一维性与空间的三维性。

三、辩证法知识梳理:

1、辩证法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与发展观

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发展:前进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一个过程。

2、辩证法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指矛盾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两者相互连接,相辅相成。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方法:内外因相互作用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发展过程的始终。特殊性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个矛盾各方面的特点。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C.“两点论”和“重点论”: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

一、内容和形式

原理:

(1)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

式的关系范畴。

(2)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

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

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

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4)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

用于内容。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

在把握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时,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二、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

原理: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

本身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中的

辩证法,即认识和思维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亦称为概念辩证法。

(3)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

的反映。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方法论:

第一,唯物辩证法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第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到思维和工作中就成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分析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列宁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所以,我们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知识点讲解】

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

(1)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注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

(2)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人却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自然。

2.案例或记忆方法

美国某肉类食品公司的老板看到一篇报道——墨西哥发生了畜类瘟疫。于是,他断定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了瘟疫,必然会很快传到相邻的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政府必然会下令禁止这两个州的肉类食品外运。这位老板立即从上述两州购买牛肉和生猪,并火速运往美国东部。几天后,正如其所料,美国市场因肉类食品短缺而涨价,而这家肉类食品公司却因此获利9000万美元。所以,规律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案例中的这位老板就是自觉运用了价值规律中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最终赚了个盆满钵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