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六》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4《练习六》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4《练习六》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4《练习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4《练习六》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概念,提高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清晰地区分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激励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练习题: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

3.黑板:用于板书运算过程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遇到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耐心解答,确保他们能够掌握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决。

通过这一环节,检验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分数加减法运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百分数的应用。

重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小明的妈妈要给小明买一套新衣服,原价1000元,现在打8折,问小明妈妈实际需要支付多少钱?2. 例题讲解(1)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a. 小红有一块巧克力,吃掉了这块巧克力的1/3,剩下的巧克力是多少?b. 一桶水有20升,如果用这桶水的2/5浇花,实际用了多少升水?(2)百分数的应用a. 一家商场举行打折活动,原价500元的商品打7折,现价是多少?b. 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有30%的学生参加了数学竞赛,问有多少名学生参加了数学竞赛?(3)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a.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b. 一个圆的半径是4cm,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3. 随堂练习(1)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百分数的应用(3)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百分数的应用3.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1)一块正方形的田地,边长为6米,问这个正方形田地的面积是多少?(2)一件衣服原价120元,打9折后的价格是多少?答案:(1)36平方米(2)108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数学思维。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课题练习六(1)第4教时授课老师授课内容教科书第43页练习六1-5题。

个人加工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2.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

3.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点名让学生回答。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2.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让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课堂作业:(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

第6单元第4课时练习六(1)(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新征程》(苏教版)

第6单元第4课时练习六(1)(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新征程》(苏教版)

第6单元第4课时练习六(1)(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新征程》(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的第4课时练习六(1)。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准确计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

2.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例如,妈妈买了一个苹果3元,又买了一个香蕉2元,问一共花了多少钱?2. 讲解例题:出示一道加减法的练习题,如:45 + 27 = ?,引导学生按照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3. 随堂练习:给出几道类似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互相出题,进行加减法运算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加法运算规则:加数 + 加数 = 和2. 减法运算规则:被减数减数 = 差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六(1)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答案:(1)63;(2)72;(3)81;(4)9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数学知识,如购物时自己计算价格,家庭作业中运用加减法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1. 语言语调:我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语调进行讲解,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榆中县双店了学校侯孝前教学内容:教材第25例4,练习六第1~2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加法验算的方法: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二、探索新知。

1、学校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

①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

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

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②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 100÷7=14 (2)③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2、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100÷5=20验算:①20×5=100 ②5×20=100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秒的认识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练习六数学教案设计

练习六数学教案设计

练习六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性质和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分数的性质以及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
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如分蛋糕、分苹果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25分钟)
(1) 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含义。

(2) 解释分数的性质,如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等。

(3) 讲解分数的运算规则,包括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教师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集体讨论答案。

(2) 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谁最快算出结果”,增加课堂趣味性。

4. 总结与作业(10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2) 分配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分数的理解程度和运算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本次六年级数学教案的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案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案

《商中间有0的除法》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例5、例6以及相关练习题。

例5是教学有关0 的除法,用“想乘法做除法”的方式,推导出0÷5=0的结论,再通过多个例子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例6创设了购书情境,引出“商中间有0的除法”,一种是被除数中间有0;另一种是被除数中间没有0的。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中掌握算法,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二)核心能力经历尝试、探究、讨论的学习过程,理解数学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通过对简便写法的讨论,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培养学生追求简洁的意识。

(三)学习目标1.通过计算、举例、交流,知道并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理解“商中间有0 的除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能熟练运用简便竖式计算,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四)学习重点学习重点: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学习难点:理解0在商中的占位作用。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商中间有0的除法》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你知道哪些关于0的计算,并举例说明。

(二)课堂设计1.复习引入课前同学们回忆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关于0的计算,谁能举例说明,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在除法中,0又有什么特殊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除法中关于0的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交流关于0的相关计算,唤起学生对0这一特殊数的认识,明确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探究新知(1)学习有关“0的除法”①创设唐僧师徒四人吃西瓜的情境。

孙悟空找到四个西瓜,他们师徒四人平均分,每人能分得几个西瓜呢?结果猪八戒一个人把四个西瓜偷吃完了,那剩下的人每人平均能分到几个西瓜?师:0÷3该怎么计算呢?结果是多少?为什么,你能做出解释吗?预设1:想乘法做除法,要知道0÷3等于几,就要知道谁乘3等于0,只有0×3=0,所以0÷3=0。

练习六数学教案设计

练习六数学教案设计

练习六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初中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这部分可约200字)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六年级数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如代数、几何、数据处理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
(这部分可约200字)
根据六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例如:整数的运算、分数和小数的转换、简单的方程、图形的认识等。

三、教学策略
(这部分可约400字)
1. 教学模式:采取问题导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模型、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

3. 教学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
(这部分可约600字)
详细描述每一节课的教学流程,包括引入新课、讲解新知、组织活动、总结归纳、布置作业等环节。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这部分可约100字)
在每次教学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便于下一次的教学改进。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教案设计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充和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精品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精品教案《练习六》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精品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到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第六章《分数乘除法》中“练习六”。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乘除法基本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分数乘除法运算,以及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分数乘除法能力。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速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数乘除法运算,理解运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分数乘除法实际故事,引发学生对分数乘除运算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教材中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并强调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答疑解惑(5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消除疑惑。

5.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法运算规则2. 分数除法运算规则3. 混合运算顺序4. 实际问题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教材练习六相关题目。

(2)应用题:根据实际问题,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答案:见教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应关注学生学习反馈,解学生对分数乘除法掌握程度。

对于学习有困难学生,要进行课后辅导,提高他们运算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除法在生活中应用,搜集相关实际问题,进行课堂分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答疑解惑4. 小组讨论二、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需要巧妙地设计一个与分数乘除法相关实际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六》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练习六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认识,巩固千米和米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体现。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落实乐学善学的核心素养。
重点
2.直接写得数。
20×4= 6×9=
200×4= 60×9=
2000×4= 600×9=
练习课
1千米=1000米
方法:
反思
以及
改进
措施
中间行驶了几个小时?
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1.建立长度概念。
2.掌握长度之间的进率。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连线?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条件,理解含义。
列式解答和同桌交流解法。
自由说一说是怎样求出的?
全班交流讨论。
和同桌说说你是行怎么想的。然后指名汇报。
1.行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把出行方式和相应的时间连接起来。
2.在())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四)合作学习
1.完成练习六第8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跑道一圈长400米。小帅跑了5圈,他一共跑了几千米?谁能列式解答?
2.完成练习六第10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难点
清楚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准备
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集体备课
二次梳理
一、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

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流程】一、导入回顾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以便更好地独立完成练习。

二、学程第一学程1.自学先让学生调查自己的教科书的单价,再应用学过的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从小到大排列这些数据。

2.互学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所调查的教科书的单价并说说小数的大小怎样排列。

3.展学全班同学交流,并进行补充或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能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从而真切的感受到小数在身边,数学就在身边。

第二学程1.自学(1)先读懂统计表,然后根据表中的已有数据,利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填写未知数据。

(2)调查父母一个月的电话费支出情况,并计算出一共花了多少钱。

2.互学同桌小组互相交流。

3.展学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预设答案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乐乐父母的电话费支出情况的有关问题,巩固了小数加减法,这样既可以应用学过的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对家庭的收支情况有所了解。

第三学程1.自学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互学同桌互相交流。

3.展学全班交流预设答案:(1)6.5+3.4=9.9(元);(2)15-9.9=5.1(元)或15-10=5(元),够了。

设计意图: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三、总结通过做题,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设计完成课本第91页9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练习六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练习六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练习六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

- 能够使用尺子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 能够解决与长度测量相关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长度测量方法的掌握。

- 长度测量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 准确、快速地测量物体长度。

-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教学准备- 尺子- 测量对象(如铅笔、书本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长度测量知识。

2. 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测量的方法?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练习六的内容。

2. 提问:练习六中有哪些测量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三、小组合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测量问题进行讨论。

2.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并记录测量结果。

3.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测量对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3.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与同学分享。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六中的测量问题。

2. 收集生活中的测量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了长度测量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操作”环节。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六》教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六》教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1-20的大小关系。

2.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并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数字1-20的大小关系。

2.学会利用自然数数轴作为辅助工具,快速找到一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破解简单的口算难题,如加减法等。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练习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数字1-20的大小关系在这个部分,我们会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字1-20的大小关系。

这不仅仅是粗浅的数字认知,更是将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通过细致而有趣的学习设计,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让他们记住20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2. 利用数字轴找出数值大小数字轴是数学知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这个部分,我们会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数字轴来准确判断数值的大小关系。

这项技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快速找出大小关系,更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说明的有力工具。

3. 优化口算能力除了在数字1-20的大小关系以及数字轴上进行的训练之外,我们还将利用课时中的一部分时间,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运算,如加减法,是整个课程的重要部分。

破解口算难题是学生成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关键。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相关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2.分组合作法:通过分组,帮助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在合作中快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3.情境教学法:运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使抽象概念具有可操作性。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数字游戏让学生了解数字1-20的大小关系。

例如,让学生在纸上写下1-20的数字,并按大小顺序排列。

2. 授课在课程中,通过数字轴和口算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快、更准判断数字大小。

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逐渐熟练掌握。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晋城市第二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六认识分数第五课时比大小教案北师大版

晋城市第二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六认识分数第五课时比大小教案北师大版

第五课时 比大小教学目标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分母不大于10)。

教学重难点1、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借助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

1、读出下面各分数:61 72 8670322、写出下面各分数:五分之一 七分之四 十分之九 十六分之十一 二、新授1、比大小:谁大?34 14 14 122、试一试(1) 填分数,比大小。

(2) 按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

310 710 18 14三、练一练1、按分数涂上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1 63 61 31 61 91 62 53 52、在下面的图形中,涂出它的四分之一。

3、怎样才能平均分呢?4、数学游戏我说你拿。

四、小结课后反思:借助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让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及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教材提供的例题出发,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明白意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口算出结果,再生成列式600÷3。

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将过去掌握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上来。

先通过口算的题组练习,为下面的笔算埋好伏笔。

在笔算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尝试练习,为了更好地理解算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借助小方块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986除以2的过程。

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从而把观察与分析结合起来,从具体的操作上升到抽象的算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最后的练习环节中,紧紧抓住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了闯关游戏。

先练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再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例题的学习运用到练习中去,有利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年、月、日课题:练习六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学生填写表格。

年()个月大月小月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

通常每()年里有()个平年,()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

引导猜测: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

(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

(2)追问: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还没有过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

(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3)你还想说些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50页“动手做”。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

(1)要求: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阿里地区三小四年级数学下册 六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5课时 练习六教案 北师大版

阿里地区三小四年级数学下册 六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5课时 练习六教案 北师大版

第5课时练习六教材第93~95页的内容。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条形统计图和平均数的相关知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验统计的现实意义。

重点:认识条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难点:在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回答一些数学问题。

多媒体课件、直尺、投影仪师:在第六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大家先进行整理,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

学生独立整理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补充。

师巡视指导,指名投影展示,点评后补充完善,再用课件出示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1题鼓励学生用1格代表多个单元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从图中获取信息。

第2题是运用平均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

第3题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讨论交流,感受平均数的特征。

第4题先让学生回顾完整统计过程的基本环节: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再说说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如画“正”字统计数量的方法。

最后完成画统计图及回答问题。

第5题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画出条形统计图,再交流分享。

第6题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并交流讨论,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第5课时认识垂线教材第89~90页例6、例7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建立相交和垂直的概念,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理解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课件、三角尺。

师:老师给你们批改作业时,你们喜欢看到“×”吗?可是今天老师却要重点来介绍这样的形状,因为这里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知识。

师:看,这两条直线交叉着,我们可以说这两条直线相交,或者说成这是一组相交的直线;相交的这一个点,叫交点。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这种相交的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相交现象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6.练习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6.练习六》教学设计

《6.练习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认识小数及计算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问题。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具体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小数加减法算法的过程中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在探索小数加减法算法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巩固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算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学习卡片、人民币等学习素材教学流程:
一、独立完成书中题目
出示书中题目,用小数表示人民币。

用元,角,分表示物品的价钱。

3.比较小数的大小,把符号填在括号里。

4.说一说物品的价格是多少。

表示什么意思。

二、小组交流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5.算一算。

1.8元+3.6元= 8.3元+6.5元=
三、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1.调查一下你的各种书的价钱是多少元,用小数怎么写。

怎么读。

2.帮助妈妈看一看,本月家庭水,电支出是多少元。

四、独立探索竖式的计算方法
1.出示“探索竖式”学习指南。

2.巡视学生竖式完成的情况。

五、小组交流竖式计算方法
了解各组交流中出现的情况并及时指导。

六、全班交流竖式计算方法
组织全班交流,介绍不同写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学设计

课题:练习六授课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内容。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材分析:练习六共安排了15道题,每题均配有直观图,巩固学生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单位的换算。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授课类型:练习课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点(一)检查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强化长度单位的应用。

(二)各单位之间的互换,加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11.300厘米=( )米 4千米=( )米300厘米=( )米 300厘米=( )米二、巩固练习(1)第3、8、10题,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2)第3、4题是估计型题目。

对长度单位了解及应用,让学生对长度有一定掌握。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第12、13、14、15题是星号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加强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应用及对时间进行巩固。

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练习六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1000米=1千米10分米=1米10毫米-1厘米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六》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一、基本练习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并且进行验算。

148÷2676÷4791÷7
249÷8343÷5514÷3
2、按要求把下列数正确的填入圈内
907258512026778
被2除余数为0的被3除余数为0的被5除余数为0的3、在□内填上正确的数
29×3=90-□12×3=□÷3
□+63=25×4150÷3=□×2
4、经过刚才的练习,现在我们来个比赛
p275
校对答案
二、综合练习
1、p262学生独立完成
2、p264读题思考,小组讨论,看看谁的方法好
3、p276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小结
四、分层作业
1、p277(成绩好的学生做)
2、找出相同的除数
61÷□=□ (5)
68÷□=□ (5)
75÷□=□ (5)
3、找出相同的被除数
□÷4=□ (3)
□÷5=□ (3)
□÷6=□ (3)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