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排采知识点

合集下载

煤层气排采知识点

煤层气排采知识点

煤层气排采知识点绪论瓦斯主要由高等植物经烷基化作用形成。

以高等植物为主的成煤原始质料在沼泽中细菌参与下经生物降解作用形成活泥炭,泥炭经成岩作用形成褐煤,再经变质作用有机质发生热裂解形成烟煤和无烟煤。

瓦斯的基本特征1、瓦斯储层是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结构微孔体系:大孔体系:吸附量占80-90%,游离瓦斯量占10-20%。

2、瓦斯的赋存状态3、瓦斯的运移方式微孔-大孔-微裂纹-裂隙-裂缝煤体是由若干尺寸小于极限颗粒组成,在尺寸小于极限粒度的煤粒中,瓦斯流动是扩散运动,符合菲克定律。

煤粒在尺寸大于极限粒度的煤粒中,瓦斯的流动是渗流运动,符合达西定律。

煤储层渗透率大小受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其中地应力是最主要的因素。

基质收缩:煤层气的产出,钻孔周围的瓦斯含量与压力下降,煤体会发生收缩变形,使得煤层中的裂缝张开,增大钻孔周围的煤层透气系数。

如天府矿务局刘家沟煤矿,抽放瓦期前,瓦斯原始最高压力是4.6MPa,抽放后压力下降到0.5MPa,透气性增大到原来的60倍。

国际精细应用化学联合会分类:大孔>50nm;中孔2-50nm;微孔<2nm。

微孔:就是指在相当于滞后回线开始时的相对压力下已经被完全充填的那些孔隙,它们相当于吸附分子的大小。

微孔容积约为0.2-0.6cm3/g,而其孔隙数量约1020个,表面积500-1000m2/g。

中孔:是那些能发生毛细凝聚使被吸附液化而形成弯液面,从而在吸附等温曲线上出滞后回线的孔隙。

大孔在技术上是不能实现毛细凝聚的。

孔洞、裂隙孔洞:气孔、植物残余组织孔、溶蚀孔、铸模孔、晶间孔、原生粒间孔、缩聚失水孔裂隙:内生和外生孔:通孔、盲孔、封闭孔、开式孔不同形态的孔对于瓦斯运移作用是不同的,孔的通道是构成煤体中流体渗流的主要通道,盲孔虽然与孔的通道相连接,但对流体的渗流没能贡献,其中的流体以扩散的开工运移达到孔的通道,敞开孔与自由面相通,其中的流体扩散至自由空间中,敞开孔对流体渗流没有贡献,由于封闭孔与其他孔不连通,其中的流体处于封闭状态。

煤层气排采

煤层气排采

煤层气井排采一般包括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保持高导流能力的人工裂缝。

若压裂后井口压力未扩散完,可先装油嘴或针形阀控制放喷,油嘴大小根据产量和井口压力、煤层情况而定,保证井口不出大量煤粉和压裂砂前提下,排液量一般控制在2~4 m3/h。

待井口压力降为零后,溢流量不大的情况下,下人已选择好的泵。

此时,地面流程及地面排采设备应提前安装好。

排采初期,关闭套管阀门,油管以适当泵送能力排出水,同时要监测环空液面,适时调整排采设备的工作制度,使液面最好每天下降2o~40 m,这一阶段时间尽可能长一些,其目的是保持压裂后形成一个稳定的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如果套管出现高真空,应暂时打开套管阀门,使压力趋于平衡。

在这一阶段,随着排水,首先表现出一部分游离气和溶解气产出,过一段时间后,环空液面降低,井底附近储层压力降低到解吸压力,吸附气开始解吸。

当储层压力接近解吸压力时要特别注意,这时易产生一个突变,一般表现为气产量突然增大,套压增大,有时气会将环空水带出,造成环空液面突然下降。

这一突变,对于比较疏松的煤层,极易出大量的煤粉,可能造成填砂裂缝的堵塞。

对于较软的煤层,可能由于储层孔隙压力突然降低,造成割理关闭,从而影响煤层渗透性。

当接近解吸压力时,适当放慢降液速度,控制套压,并使储层压力仍然缓慢下降。

第二阶段——合理地控制井底流压。

在排采初期,由于液面降低,有效应力增加,导致割理间隙减小,孔隙度降低,渗透率减小。

当吸附气开始解吸后,煤层割理收缩,孔渗性增加,继续降低流压,有利于弥补应应作用造成的割理闭合。

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控制环空液面来控制井底流压。

套压升至约1 MPa左右,可用套管针形阀或较小油嘴控制开始产气。

由于继续排水,液面缓慢下降,同时逐步加大油嘴使套压降低,减小套压利于储层中更多的水进入井筒并疏干井筒附近的水,目的是在环空液面降低到泵的吸人口后,地面压力长期保持在正常工作的范围(O.05~0.1 MPa)。

第三阶段——稳定生产阶段。

煤层气开采相关知识

煤层气开采相关知识

煤层气开采的主要流程是-钻井、压裂、排采,排采主要采用小型磕头机,4型抽油机,或者是采用螺杆泵抽采。

煤层气排采技术中最关键的三个控制是:液面控制、套压控制、煤粉控制。

摘要:近几年,随着煤层气开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煤层气的排采提液就成了人们很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在南川南煤层气区块进行螺杆泵排采工艺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造成检泵周期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延川南煤层气螺杆泵应用及问题从2008年起,中石化华东石油局开始探索新能源领域,进入河东煤田南部区块(延川南区块)开展以煤层气为主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河东煤田南部区块(延川南区块)煤层总厚度达16m,含气量11-23.4m?/t,含气饱和度76.5-90.8%,具有高压、高渗、高含气量、高饱和度等特征,是煤层气开发的理想区域。

结合该区域煤层储层特性在开采过程中广泛应用了螺杆泵排采工艺。

一、螺杆泵组成及工作原理:由四部分组成(如图1-1)。

电控部分:包括电控箱和电缆;地面驱动部分:包括减速箱和驱动电机、井口动密封、支撑架、方卡等;井下泵部分:包括螺杆泵定子和转子;配套工具部分:包括专用井口、特殊光杆、抽油杆扶正器、油管扶正器、抽油杆防倒转装置、油管防脱装置、防抽空装置、筛管等。

螺杆泵的转子、定子副是利用摆线的多等效动点效应,在空间形成封闭腔室,并当转子和定子作相对转动时,封闭腔室能作轴向移动,使其中的液体从一端移向另一端,实现机械能和液体能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举升作用。

二、螺杆泵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螺杆泵在该区域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该区域内目前应用螺杆泵排采工艺的煤层气井共14口,仅仅9个月就累计修井次数高达26井次,平均每口井每年修井次数超过两次以上。

主要修井原因详见表2-1。

综合分析泵堵死所占检泵比例31%,是该区域内检泵重点关注的类型;经分析造成堵泵的主要类型有两种,其中煤泥堵泵的比例最大,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正常生产的中断引起的,由于正常生产中,使井内煤泥被输送至螺杆泵以上未出井口时,突然中断使煤泥沉积至泵腔内堵死,重新启动后负载过大螺杆泵不能正常运行造成检泵作业。

煤层气开发——第6章 煤层气开采工程

煤层气开发——第6章 煤层气开采工程

(3)产水量
煤层水的产出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煤层水的产出,给气体的解吸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保证了气体持续解吸;
②煤层水的产水降低了煤储层的孔隙压力,使之低于解吸压力,为气体解吸提供了先 天环境。
第一节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原理
3.煤层气井排采类型划分
1)单井排采 单井开采的产气机理是:开井排水形成压降漏斗,在井底压力大于临界解吸 压力而小于原始地层压力时,只有水的单向流动。
第一节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原理
(2)煤层气的排水降压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 于煤基质的微孔隙中,其生 产过程就是先排水,后采气。 煤层气的生产一般可分为 三个阶段:从煤基质孔隙的 表面解吸、通过基质和微孔 隙扩散到裂隙中、以达西流
方式通过裂隙流向井筒运移。 煤层气井周围气水分布及流动状 态径向剖面示意图
• 煤层的出水量和井口产水相平衡时,形成稳定的压力降落漏斗,降落漏 斗不再继续延伸和扩大,煤层各点储层压力也就不能得以进一步降低, 解吸停止,产气也就终止。
第一节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原理
1、煤层气排采基本理论
(1)煤层气的储层特性
煤层气是一种介于常规天然气与煤层之间的非常规性天然气 资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在地层压力作用下,煤层中的 甲烷分子大部分以单分子形式吸附于煤基质表面,只有很少 部分以游离气的形式存储于孔隙或裂隙中,或以溶解气的方 式存在于煤层水中。
第一节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原理
• Ш饱和水单相流 压力在煤层和围岩共同传递阶段。排采继续进行,围岩中 压力影响半径增加,煤层中压力梯度逐渐等于甚至大于围岩中的压力梯度, 压力将在煤层和围岩中共同传递,直到煤层中排采影响半径范围内压力达到 临界解吸压力以下时,气体开始解吸,即进入非饱和两相流阶段。 • Ⅳ非饱和流阶段 排采继续进行,当煤层排采影响范围内压力达到临界解吸 压力以下时,一定数量的煤层气开始解吸,并形成气泡,阻碍水的流动,水 的相对惨透率开始下降,但此时气体的量较小,无论在基质孔隙中还是在裂 隙系统中,气水都是孤立的,没有互相连接,不能流动,此阶段称为非饱和 单相流阶段。

煤层气排采技术(共71张PPT)

煤层气排采技术(共71张PPT)

WeatherFord公司地面驱动螺杆泵示意图
电缆
油管 导流罩
螺杆泵 吸入口
其中柔性轴、减速器保护 器、减速器、电机下保护
器、电机、电机上保护器
出口等部件均在导流罩里 面。
Progressing Cavity Pumps
The Progressing Cavity Pump (PCP) is a 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 that consists of a single external helical rotor that rotates
排采设备简况
设备类型
梁式泵 (有杆泵)
型号
CYJY31.5
-6.5HB
理论排量
3
m/d
5.963.85963
8
优点
泵的价格 便宜
缺点
维护量大, 防砂、 粉能力差
螺杆泵
GLB30021
维护量小、 15.2-50 防砂、
煤粉能力强
换泵的价 格
较高
电潜泵
QYB101Q YB101-5050--500S
24-65
水动力联系较弱或无联系时,仅排采煤储层中的 水时,压力更容易传递。〔越流补给;无越流补
给〕 5.储层压力梯度
储层压力梯度是煤储层压力与煤层埋深的综合
反映。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地层能量的大小。
假设储层压力梯度较大,说明地层原始能量较高,
在同样的排采强度、供液能力情况下,压力更 容易传递,更容易降压。
排水采气要求
径。
煤层富水性直接关系到压力降低的难易程度。富
水性过强,无疑将增加排采的强度,使煤储层压
力很难降低;
假设煤层富水性弱,那么需根据围岩与煤层的连通状

煤层气排采技术

煤层气排采技术
➢ C、禁止井底压力、套压、气水产量等大幅度波动,防止造成产层伤 害,保障渗流通道畅通 。
一、煤层气排采的工艺技术
2、煤层气井排采的关键
控制井底流压、控制煤粉的产出。
压力管理 降压的连续性 产水量 产气量 套管压力
煤粉管理 及时性 可控性 设备维护 储层保护
引导地质过程
生产连续性、及时性、可控性 获得最大产量
井底流压
气量下降,地面放气阀堵塞
上涨
套压不变 地层新的裂缝开始产水
敲击放气阀,放气
先做观察,待井底流压稳定后 继续降压生产
套压下降 两相流水相大于气相
加大排水量
井底流压 不变
套压上涨 套压不变 套压下降
液位下降,抽排过快 达不到降压要求 液位上涨,抽排慢
先降转速,然后做放气操作 加大排水量,然后放气 加大排水量
一、煤层气排采的工艺技术
各阶段的生产特点及核心目标
⑤控压稳产阶段:根据单井的生产能力确定合理的产能指标进行稳定 生产。产液量和产气量相对稳定。排采控制的重点是尽可能维持排采 作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不追求峰产 ,尽量控制井底流压,以延长 稳产时间,实现煤层气井产量最大化。 核心目标:控制流压在一定值,稳定产量。
套压上涨 转速过高
适当放气
井底流压 套压不变
------------------------
下降
套压下降
气量上涨,做完放气操作 气量下降,地层通道堵塞
调整排量,稳定液面 降低排量,稳定井底流压
正确的理解生产参数的变化,是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对 不同单井由于开发层位不同,即使同一层位的井也由于煤储层的非均 质性及工程等因素,排采过程中会出现多种情况,需做出合理判断并 及时调整,做到单井精细化管理。

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及排采制度制定

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及排采制度制定

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及排采制度制定煤层气是一种储存在煤层内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于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煤层气的排采阶段划分和排采制度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保障煤层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一、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1. 煤层气开发阶段煤层气开发阶段是指从确定煤层气资源、确定可采储量,到建设开采工程,实际开始生产煤层气的整个过程。

这一阶段通常包括前期勘探、中期评价和开发建设三个环节,在勘探过程中需要对煤层气的地质储层特征、地表地质特征、地下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煤层气资源的丰度和可采储量。

在中期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勘探中得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价,确定煤层气资源的商业可采性和地质储量,以为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在开发建设阶段,需要对煤层气的地下开采条件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并建设相应的采气设施和输气管道,最终实现煤层气的商业开发。

煤层气排采阶段是指煤层气勘探开发阶段之后,进行煤层气的采收和排放阶段。

这一阶段通常包括煤层气的排采设备和工艺的建设、煤层气的产量逐步增加和排放逐渐增多。

在排采阶段,需要对已开发的煤层气井进行稳产作业,保证煤层气的稳产和排放。

此时煤层气产量开始增加,对煤层气排采设备和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逐步提高排采效率,加强煤层气的排放管控,确保煤层气的有效排采和利用。

二、煤层气排采制度制定煤层气资源的排采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对煤层气的排采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这一制度可以明确煤层气的排采责任主体和监管部门,在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加强对煤层气排放和利用的管控,确保煤层气排采的安全和环保。

还可以建立煤层气排采的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公开煤层气排采的监管数据和结果,增加排采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2. 煤层气排采技术标准制定煤层气的排采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技术标准制定,完善煤层气排采设备和工艺的技术标准,确保煤层气排采设备和工艺的安全可靠。

煤层气排采工艺

煤层气排采工艺

煤层气排采工艺:排水→降压→采气
煤层气排采工艺

煤层气排采就是排水采气,煤层气在煤层中主要有溶 解气,游离气和吸附气三种形态存在。所谓溶解气就是少 量溶解在煤层水中煤层气,游离气就是游离状态存在的气 体,我们目前在做的采气,就是采煤层中的吸附气。要把 吸附于煤层内吸附气最大限度的开采出来,首先就是要不 断降低煤层的液柱压力而排水工作就是在降压,因为吸附 气的解析与压力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压力越低越容易解析 ,反之相反。
煤层气排采工艺 • 动液面的测试
• 检查和准备 • 1、仔细察看原始数据 (音标、泵深、吸入口 、煤层及完井数据)和 近期套压及动面深度记 录。 • 2、选择合适的测试仪 ,认真检查校对好测试 仪、井口连接器等相关 配套设施。 • 3、认真检查测试区域 、判断是否具备测试条 件。
煤层气排采工艺
• 动液面的测试 • 1.侧身将套管和井口连接器连接好,并拧紧。缓慢将套管 阀门打开,严禁正对闸门操作。 • 3.用通讯电缆将井口连接器与记录仪相连接。 • 4.打开记录仪电源,选择液位测试,调节闭记录仪开关,拔下连接电缆。 • 7.关闭套管阀门。 • 8.打开放空阀,释放压力。 • 9.将井口连接器卸下。 • 10.液面测试完成
煤层气排采工艺
• 煤层气的开采方式: • 一是地面钻井开采;二是井下煤层气抽采。 • 地面钻井开采的煤层气和抽放瓦斯都是可以利用的,通过 地面开采和抽放后可以大大减少风排瓦斯的数量,降低了 煤矿对通风的要求,改善了矿工的安全生产条件。
原始条件煤层气地面开发
煤矿区煤层气开发
煤层气排采工艺
• 煤层气的排采
煤层气排采工艺
• "贾敏效应"
• 解吸产气后,发生长时间 停抽,近井地带地层压力 逐渐恢复,煤储层裂隙被 再次填充,使得煤层喉道 处的流动空间变下,甲烷 气体流动阻力增大,在喉 道处发生“贾敏效应”, 致使气体不能顺利通过喉 道,阻止煤层气继续向井 筒运移,造成供气能力不 足,产气量下降。

煤层气排采

煤层气排采

三、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煤层气井的生产过程
• 煤层气井生产阶段
煤层气井的生产排采是一个长时间排水降压采气过程,煤层气单井生产 年限一般为15~20年。从煤层气井生产过程中气、水产量的变化特征可把生 产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排水降压阶段:主要产水, 随着压力降到临界解吸压力以下, 气体开始解吸,并从井口产出。这 一阶段所需的时间取决于井点所处 的构造位置、储层特征、地层含水 性、排水速度等因素,持续时间可 能是几天或数月。
三、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3.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主要因素
排采强度的影响:煤层气排采需要平稳逐级降压, 抽排强度 过大带来的影响有:(1) 易引起煤层激动,使裂隙产生堵塞效应, 降低渗透率;(2) 降压漏斗得不到充分的扩展, 只有井筒附近很 小范围内的煤层得到了有效降压和少部分煤层气解吸出来,气井 的供气源将受到了严重的限制。(3) 对于常规压裂的直井在排采 初期 如果在裂缝尚未完全闭合时, 排采强度过大, 导致井底压差 过大引起支撑砂子的流动, 使压裂砂返吐, 影响压裂效果;(4) 煤粉等颗粒的产出也可能堵塞孔眼, 同时出砂、煤屑及其它磨蚀 性颗粒也会影响泵效, 并对泵造成频繁的故障, 使作业次数和费 用增加。我国大多数煤层属于低含水煤层, 因此抽排速度一定要 按照煤层的产水潜能, 进行合理排水。
m3/t。
一、瓦斯储层的基本特征
• 达西定律 渗流模型-Darcy定律
Vl
Kl ul
Pl L
Kl = K Krl
式中: Vl为l相的渗流速度,m/s; l 为l相的粘滞系数,Mpa·s; Pl为l相的压差,MPa; L 为渗流途径的长度,m;
Kl为l相的有效渗透率,×10-3μm2; K 为多孔介质的绝对渗透率,×103μm2;

煤层气开采技术

煤层气开采技术

煤层气开采技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关注。

煤层气是一种在煤层内形成并被吸附的天然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

煤层气的开采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对环境的污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其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煤层气的开采原理煤层气是在横向和纵向上被煤层裂隙或孔隙中的水吸附,同时由于煤层下方的地质压力,煤层内的天然气在煤层顶部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使煤层内的天然气产生自然游离现象。

因此,引导煤层内的天然气排出来是煤层气开采的基本原理。

二、煤层气开采技术煤层气开采技术根据采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地面采气和井下采气。

地面采气需要通过钻井设备和管道将煤层内的气体排出,井下采气则是通过井下钻机和煤层凿岩来直接挖掘煤层内的气体。

1. 煤层抽采技术煤层抽采技术是以减少煤层中水的压力来形成煤层动压力,从而通过孔洞将天然气排出。

其主要包括开挖排水井和煤层瓦斯水平钻探井。

2. 爆破松动煤层法爆破松动煤层法需要通过在煤层内进行爆破,使煤层内的天然气得到释放。

其主要包括预削裂爆破法、高压喷射爆破法和空气喷射爆破法等。

3. 气力破碎技术气力破碎技术是通过高压气体喷射,将煤层进行轻微的破碎,从而使煤层内的天然气更容易释放。

其主要包括弹力冲击和气流冲击等。

4. 地层水热裂解技术地层水热裂解技术是通过在煤层中注入高温高压的水,使煤层裂隙和孔隙变得更加通透,从而使天然气能够更加顺利的排出。

其优点是可以提高煤层气提取率,但需要高温高压的流体。

三、煤层气开采的优点和不足1. 优点(1) 煤层气开采可以取代传统的石油、煤炭等能源,避免大量的矿山和工厂污染,具有很强的环保性。

(2) 煤层气可以提供稳定的能源,不受气候和季节限制,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储备。

(3) 煤层气钻探和开采成本低,可以大量释放能源,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缺点(1) 煤层气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层瓦斯,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煤层气开采方法

煤层气开采方法

煤层气开采方法
煤层气开采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地面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方式。

1.地面开采。

地面开采是通过钻井采取煤层气,具体可以分为直接出气和抽采两种
方式。

直接出气:直接从钻孔中引出煤层气,不需要进行泵送。

这种方式适
用于煤层气产量较高的地区。

抽采:通过人工或机械泵将煤层气抽出钻孔,这种方式适用于煤层气
产量较低的地区。

2.井下开采。

井下开采可以分为煤层气压裂和井壁自裂两种方式。

煤层气压裂:通过井下注水和压力的作用,使煤体发生裂隙,从而释
放煤层气。

这种方式适用于煤性好、透气性差的煤层。

井壁自裂:通过在井壁钻孔后注入水泥或其他混凝土材料,从而使煤
体发生裂隙,从而释放煤层气。

这种方式适用于煤性较差、透气性较好的
煤层。

总的来说,煤层气开采方法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开采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保证安全高效达产。

煤层气开采原理与方法

煤层气开采原理与方法

煤层气开采原理与方法煤层气开采是指将煤层中积聚的天然气开采出来,并利用它作为能源。

该过程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来确保提取的天然气质量好、产量高且环境友好。

本文将介绍煤层气开采的原理与方法,包括采气方式、采气工艺和采气设备等。

一、煤层气采气方式煤层气采气方式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抽采法:也叫常规法采气,通过在煤层上钻井并深入到煤层中,然后利用钻井杆将煤层中的天然气吸到地面。

2. 瓦斯抽采法:采用煤层的瓦斯后期回收的方式,通常在开采期结束时才开始运用。

3. 瓦斯抽放法:也称瓦斯抽采前点火排放法,主要用于瓦斯爆炸危险的采矿地点。

采用钻孔上深入开采工作面,从而将瓦斯提取到地面进行处理。

4. 水力压裂法:采用高压水把煤层内部压裂,从而提高煤层透气性,增加天然气产出。

二、煤层气采气工艺煤层气采气的工艺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钻井:使用特殊的钻机和杆道在地面上钻出井眼,然后逐步加深到煤层所在的位置,直到可采气位置。

2. 钻孔装置:将钻机转移到所选定的位置上并安装好各种包括管柱、液体输送装置在内的设备。

3. 注水:通过钻井机将水注入钻孔中,将煤层内部的天然气推出,然后将天然气运输到处理设备。

4. 煤层气净化:使用煤层气净化设备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份。

5. 煤层气输送和储存:利用管道将净化后的天然气运输到目的地,并储存备用。

三、煤层气采气设备1. 钻头:钻头通常用于钻井和采气的过程中,通过钻孔有针对性地深入到煤层中,以便对煤层进行采气和控制。

2. 采气管道:将从煤层中采集出来的天然气输送到采气站或输送管道上进行处理和存储。

一般采气管道使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

3. 采气压缩机:将天然气向输送管线输送时,必须将其进行压缩。

采气压缩机可以将天然气压缩到高压。

4. 膨胀机:将高压气缸中的天然气膨胀到低压下。

5. 处理设备:将采集的天然气进行净化、脱水和除尘等工序以确保天然气的质量。

煤层气开采是通过特殊的技术将煤层中蕴藏的天然气采集出来,使其成为可再生的能源资源。

排采培训

排采培训

排采培训-井下设备简介
5)回音标:
测动液面的标深工 具,其直径以遮住环形 空间的50%-70%为准。
6)筛管:
筛管是目前最常用 的工具,井液通过筛管 微孔流入抽油泵。排液 时常有压裂砂排出,目 前常用筛管进行防砂。
排采培训-井下设备简介
7)沉砂管和尾管
沉砂管:进入筛管压裂砂、煤粉沉落空间 ,防止堵塞抽油泵和筛管。 尾管:提高泵效,保护泵。 8)丝堵:封闭油管底部,防止砂、粉直接进 入泵筒。
刹车不 灵 驴头工 作不正 常
l、刹车片未调好。2、刹车片 l、调整刹车片间隙。2、更换 磨损。3、刹车片或刹车毂油污。 刹车片。3、擦干油污。 l、钢丝绳缺油发干。2、抽油 机不平衡。 1、减速器超载运行。2、抽油 机不平衡。3、润滑油牌号不符 合说明书规定油品。。4、油品 变质。5、齿轮齿面磨损或制造 质量不良。 1、给钢丝绳涂油。2、更换钢 丝绳 1、按规范要求运转。 2、调整平衡状况。3、按规定 油品加油。4、排干润滑油,洗 净并更换油品。5、将减速器送 厂大修或更换零件。
斜 井 泵 工 作 原 理 视 频
排采培训-井下设备简介
2)抽油管
通过井口油管挂 (萝卜头),连接井 下泵及其组合,将储 层水抽排到地面的排 水设备。 种类:目前采用平式油 管或外加厚油管。 型号:保德区块采用 φ73mm和φ89mm抽 油管。
排采培训-井下设备简介 3) 光杆:是抽油机上部一根特殊的抽油杆,主要
齿面损 坏
点蚀严重
排采培训-排采设备简介
抽油机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故障性 质 连杆拉 断
征 象 拉断前连 杆可能发 生震动 发生周期 性急剧跳 动
故 障 原 因 l、连杆销被卡住。2、曲柄销 上担负的不平衡力太大。3、连 杆上下接头焊接质量。 l、曲柄键压碎。2、曲柄与被 动轴连接松驰。3、轴上键槽损 坏。

煤层气抽采总结2.0版

煤层气抽采总结2.0版

1 兰氏曲线Langmuir吸附等温线物理意义:V L:煤岩的最大吸附能力(这时P→∞),简称兰氏体积.P L:吸附量V达到V L/2时所对应的压力值,简称兰氏压力.影响吸附等温线的形态参数,反映煤层气解吸的难易,值越低,脱附越容易,开发越有利.•V1:当前地层压力下的煤岩理论含气量. P1:储层压力,即当前煤储层压力.•V2:当前地层压力下的实际含气量. P2:临界解吸压力,甲烷开始解吸的压力点.•V i:排采过程中含气量. P i:排采过程中的储层压力.•V n:煤层残留含气量. P n:煤层气井的枯竭压力.Langmuir吸附等温线生产中的意义:V2/V1—含气饱和度. (V2-V n)/V2—理论最大采收率.(V2-V i)/V2—生产过程中动态采收率.根据临界解吸压力和储层压力可以了解煤层气的早期排采动态.•若煤层欠饱和(V2<V1),气体的解吸和流动受到抑制,煤储层压力P1须降低至临界解吸压力P2时才开始解吸.•当V2≥V1时,为过饱和状态,这时C点位于B点的正上方, 当煤层压力降到接近P1点时就有气体产出.随着枯竭压力P n的降低,最大采收率增加;因此排采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枯竭压力,以获得更高的采收率.但枯竭压力的确定要受到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另可通过注气增加储层能量,驱替置换煤层气来提高采收率.2 垂直压裂井排采排采系统1 井下设备:螺杆泵、梁式泵、电潜泵。

2 动力系统设备:发电机、控制柜3地面系统:排液系统:抽油机+井口油管出口+气水分离器+水计量表+排水管+ 排污池。

采气系统:抽油机+井口油、套环空出口+分气缸+气流量计+放喷管线+点火装置排采易导致的问题非连续性排采的影响:煤层气井的排采生产应连续进行, 使液面与地层压力持续平稳的下降。

如果因关井、卡泵、修井等造成排采终止, 给排采效果带来的影响表现在:1.地层压力回升, 使甲烷在煤层中被重新吸附;2.裂隙容易被水再次充填,阻碍气流;3.贾敏效应4.速敏效应排采强度的影响:煤层气排采需要平稳逐级降压, 抽排强度过大带来的影响有:(1)易引起煤层激动,使裂隙产生堵塞效应,降低渗透率(2) 影响泄流半径。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技术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技术

煤层气开采方法与技术煤层气开采是指通过对煤层内固定存着的天然气进行开采与利用的一项能源开采技术。

煤层气与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相比,具有开发潜力大、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等特点,因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煤层气开采的方法与技术。

首先是煤层排水与降压。

由于煤层中常含有一定程度的地下水,所以开采前需要将地下水排出。

煤层气开采时,将煤层内的地下水通过井筒排至井上并降压,可以有效降低煤层中水压,增加煤层气的渗透性和释放性。

煤层排水与降压的方法主要包括抽水法、抽采法和水平井法等。

其次是煤层裂缝刺激。

煤层气主要储存在煤层的孔隙中,而煤层的孔隙率较小,渗透性差。

为了增加煤层的渗透性和裂缝网络,需要进行裂缝刺激。

常用的刺激方法有压裂、爆炸、化学刺激等。

其中,压裂是最常用的裂缝刺激方法,通过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井孔内,增加孔隙压力,使岩石裂缝扩大,提高煤层气的渗透性。

最后是煤层气抽采。

煤层气主要通过抽采的方式采出。

传统的抽采方式主要是通过抽水和降低井筒压力来驱使煤层气从煤层中释放出来,然后通过气体收集装置将气体收集起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煤层气抽采技术,如真空抽采技术、泵吸式抽采技术等。

除了上述的方法与技术外,煤层气开采还经常采用一些辅助工艺,如注水压裂、人工堵水、注气增压等。

这些辅助工艺可以提高煤层气的开采效果,并降低开采成本。

综上所述,煤层气开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与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煤层气开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为我国能源开采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希望在未来,煤层气开采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能源。

煤层气产出机理及控制

煤层气产出机理及控制
一、煤层气排采的内涵—赋存形式
游离气
水溶气
吸附气
气体组分:CH4、CO2、N2
煤层气排采方式:排水→降压→采气 煤层气排采过程:解吸→扩散→渗流
一、煤层气排采的内涵—排采方式
一、煤层气排采的内涵—过程原理
一、煤层气排采的内涵—增产技术
煤层气勘探技术的发展
3、定向水平井、羽状水平井 2、洞穴完井(空气钻井) 1、常规钻井、套管射孔(井组井群)
五、储层参数与产能的敏感参数分析
20
井间距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0
日产气量(104m3/d)
250×200m 350×300m 500×400m
1000
2000
3000 时间(d)
4000
5000
6000
不同井间距日气产量预测对比曲线
六、排采分析目标——产能预测
日产气量(m3/d) 累计产气量(104m3)
2005-11-7 2005-11-17 2005-11-27
2005-12-7 2005-12-17 2005-12-27
2006-1-6 2006-1-16 2006-1-26
2006-2-5 2006-2-15 2006-2-25
2006-3-7
产水量m 3 / 日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800
1000 1200 1400
时间 /d
PZ-4井累计气产量历史拟合曲线图
五、储层参数与产能的敏感参数分析
日气产量(m3/d)
厚度
30000 25000 20000
煤厚=5.5m 煤厚=6.5m 煤厚=4.5m

煤层气学习总结

煤层气学习总结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因为缺乏科学的工具,早期对煤层气排采动态分析预测是很困 难的。大多数煤层气井初始排采时气、水产能较高,经过一段
时间(如数月)的抽排后,出现产量衰减甚至被迫关闭,对后 续产能缺乏系统的预测,极大地制约着煤层气产业的发展。通 过近几十年发展,国内外诸多学者对煤层气井的排采动态分析 预测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讨。当前在国外对煤层气井煤层气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采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是产量递减法及数值模 拟法。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是当前煤层气产能预测最为成熟可靠的方法。它 是在计算机中利用建立数学模型或者采用专用软件(称为数 值模拟器如Comet-Ⅱ、COALGAS、CMG、ECLIPSE)对 己获得的储层特性和早期的生产数据(或试采数据)进行匹 配拟合,最后获取气井的预计生产曲线和预计可采储量。该 方法比较适合于煤层气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其预测结果通 常比较可靠,可以指导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部署。
煤层割理密度大于500条/m,用单项注入/压降法测得的原始 渗透率大于0.5×10-3μm2; 可采煤层埋藏深度为500~1500m最佳,要避开强水循环甲 烷风化带和低解吸率的煤层低渗透带;
区域性岩浆作用热变质区煤阶高、含气量大且割理发育,是 有利勘探区;
处于承压水区的水压封闭气藏和压力封闭的高压气藏为最佳 勘探目标。
张宝生、罗东坤等在大量收集煤层气资源基础资料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从地质背景、煤储层、资源以及开发基础等4个因素出发,确定了煤层 气矿区评价参数选择标准,建立了煤层气目标区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 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个参数的权重。下表为两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有利区优选
煤层气选区评价需要考虑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参数包括煤层埋深、含气量、 含气饱和度、渗透率、厚度、资源丰度等。这些因素关系到煤层气的可采性 和经济性。以下为中国煤层气选区关键参数评价标准简表:

煤层气井排采讲稿

煤层气井排采讲稿

1、吸附的概念:吸附(adsorption)是指在固相-气相、固相-液相、固相-固相、液相-气相、液相-液相等体系中,某个相的物质密度或溶于该相中的溶质密度在界面上发生改变(与本体相)的现象。

几乎所有的吸附现象都是界面浓度高于本体相(正吸附);也有些电解质水溶液,液相表面的电解质浓度低于本体相(负吸附)。

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

吸附量与气相压力或液相溶质浓度和温度有关,是吸附剂的基本性质。

在温度一定时,吸附量与压力(气相)或者浓度(液相)的关系称为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 isotherm)。

在压力一定时,吸附剂量与温度的关系称为等压线(adsorption isobar)。

吸附量一定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称为吸附等量线(adsorption isostere)2、煤层气赋存状态通常情况下,90%以上的气体以吸附气的形式保存在煤的内表面,游离状态、吸附状态和溶解状态处在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中,其中吸状态可占70%-95%,游离状态约占5%-20%,溶解状态极小,因此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煤基质表面,煤基质表面分子与甲烷分子间的作用力属于范德华力,主要为物理吸附。

煤层气在煤储层中的吸附方式为物理吸附。

煤层气之所以能吸附于煤基质的微孔隙和显微裂隙中,是因为煤表面上的力场是不饱和的。

这种不饱和力场的存在,使甲烷气体与煤分子之间存在德拜诱导力和伦敦色散力,由此形成吸附势阱。

当甲烷气体碰撞到煤体表面,分子运动的动能小于吸附势阱时,气体分子则会被煤分子捕获,从而与煤分子结合在一起,并放出吸附热。

由于不同变质程度煤体核心的芳香环数、孔径、力场饱和度等的不同,导致吸附势阱、捕获气体分子能力吸附距离的差异,随着气体分子不断被吸附,煤表面力场不饱和度减小,煤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气体分子碰撞的位置离煤体核心的距离变远,被煤分子捕获的可能性减小,直到吸附势阱与气体运动的动能相等时,达到吸附平衡。

排采总结

排采总结

排采煤层气排采是煤层气井的最终目标。

煤层气排采强度和参数的制定是煤层气井的关键,直接决定产气量的大小和最终采收率。

煤层气的开采是靠排掉储层内的水,使地层压力降低并低于气体的解析压力,气体解析产出。

煤层气井大多是通过有效连续排液才能达到和维持最佳的产气量。

煤层气井排水最常用的是梁式泵法和螺杆泵法,在井筒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选用螺杆泵法排水采气。

本区块煤层气产水情况不明,并且不同煤层产水能力也不尽相同,建议选择泵型满足3-40 m3/d可调,通过动液面、产水量、产出液固体颗粒含量来调整螺杆泵参数(主要是转速)。

第一阶段:打开井口观察,如无气体产生,则关闭套管闸门并观察套管压力。

记录井下传感器压力及温度,并用综合探测仪测试静液面深度,与传感器压力进行核对校正。

初始按照液面降幅10-15m/天,并认真计量,分析液量上升还是下降。

观察产出液的颜色、水质变化。

如果产液量增加,则保持第一阶段如果产液量下降,则改为降幅8-10m,同时观察套管压力变化。

直至有游离气产出。

当井口套压达到0.05Mpa时,降低排采强度10%,防止煤粉突出,堵塞渗流通道。

第二阶段:当有游离气产出,产气量大于100m3/d时,开始控制套管压力保持在0.2Mpa左右,液面降幅改为5m/d。

继续观察产出水量,产气量。

绘制水量、气量跟踪曲线。

第三阶段:当产气量大于400m3时,开始控制套管压力保持在0.3Mpa 左右,保持液面稳定一段时间(5-7日),逐步释放套管压力落零。

稳定5天,液面降幅3m/d(为了准确的找到煤层气解析点)。

当产气量出现大幅度增长,产气量跟踪曲线出现明显拐点时,被认为开始出现解析,保持液面稳定3-5天后,每天液面降幅1-2m/d。

期间观察并产水量、气量变化,绘制水量、气量跟踪曲线。

第四阶段:当产气量大于1000m3时,开始控制套管压力,套压逐步升至0.3Mpa时保持稳定。

期间重点观察水质、煤粉含量变化;水质透明,液面降幅保持1-3m/d;含少量煤粉,排采强度降低30%;含有大量煤粉,液面降幅不超过1m/d;当液面接近煤层顶部时,逐步释放套管压力,降幅不超过0.05Mpa/d,直到套管闸门不控制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瓦斯主要由高等植物经烷基化作用形成。

以高等植物为主的成煤原始质料在沼泽中细菌参与下经生物降解作用形成活泥炭,泥炭经成岩作用形成褐煤,再经变质作用有机质发生热裂解形成烟煤和无烟煤。

瓦斯的基本特征1、瓦斯储层是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结构微孔体系:大孔体系:吸附量占80-90%,游离瓦斯量占10-20%。

2、瓦斯的赋存状态3、瓦斯的运移方式微孔-大孔-微裂纹-裂隙-裂缝煤体是由若干尺寸小于极限颗粒组成,在尺寸小于极限粒度的煤粒中,瓦斯流动是扩散运动,符合菲克定律。

煤粒在尺寸大于极限粒度的煤粒中,瓦斯的流动是渗流运动,符合达西定律。

煤储层渗透率大小受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其中地应力是最主要的因素。

基质收缩:煤层气的产出,钻孔周围的瓦斯含量与压力下降,煤体会发生收缩变形,使得煤层中的裂缝张开,增大钻孔周围的煤层透气系数。

如天府矿务局刘家沟煤矿,抽放瓦期前,瓦斯原始最高压力是4.6MPa,抽放后压力下降到0.5MPa,透气性增大到原来的60倍。

国际精细应用化学联合会分类:大孔>50nm;中孔2-50nm;微孔<2nm。

微孔:就是指在相当于滞后回线开始时的相对压力下已经被完全充填的那些孔隙,它们相当于吸附分子的大小。

微孔容积约为0.2-0.6cm3/g,而其孔隙数量约1020个,表面积500-1000m2/g。

中孔:是那些能发生毛细凝聚使被吸附液化而形成弯液面,从而在吸附等温曲线上出滞后回线的孔隙。

大孔在技术上是不能实现毛细凝聚的。

孔洞、裂隙孔洞:气孔、植物残余组织孔、溶蚀孔、铸模孔、晶间孔、原生粒间孔、缩聚失水孔裂隙:内生和外生孔:通孔、盲孔、封闭孔、开式孔不同形态的孔对于瓦斯运移作用是不同的,孔的通道是构成煤体中流体渗流的主要通道,盲孔虽然与孔的通道相连接,但对流体的渗流没能贡献,其中的流体以扩散的开工运移达到孔的通道,敞开孔与自由面相通,其中的流体扩散至自由空间中,敞开孔对流体渗流没有贡献,由于封闭孔与其他孔不连通,其中的流体处于封闭状态。

排采时间越长,排采有效半径越大,其影响范围逐渐增加。

抽放30个月有效半径达到40米,抽放8个月有效半径可达到20m。

煤孔径分布与煤阶关系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是指煤的孔内达到饱和吸水状态的水分,或是煤在饱和水蒸气的气氛中达到平衡时除去外在水以外的水分。

褐煤(Cdaf<75%)有着最发达的孔结构,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孔隙率逐渐变低;到无烟煤阶段(Cdaf<90%)孔隙率开始增加,这主要由于煤芳香片层的秩理增加使孔隙增多。

丝质组>稳定组>镜质组太原组(海陆交互相)和山西组(陆相)同属一个含煤地层,在几乎所有煤阶中,太原组煤的气孔都比山西组发育。

低变质煤(Ro=0.5-0.9%)中,各种类型的孔隙都很丰富,其中粒间孔和植物胞腔孔占绝对优势,长焰煤中有气孔。

中等变质煤(Ro=0.9-2.0%)中,镜下可见孔大大减少,低变质煤中极为发育的粒间孔已不常见,且其孔径大大减小,出现了较为丰富的气孔,什物组织孔仍然是这个阶段主要的孔隙类型。

高变质阶段(Ro>2.0%),镜下所见孔隙基本上和中等变质孔相同,孔径变小,可见孔隙极为稀少。

煤裂隙分类裂隙是煤层中流体运移和产出的通道,瓦斯地质和煤层气地质工作者对煤的裂隙研究非常关注。

煤中裂隙的宏观分类主要基于发育规模,巨型裂隙、大型裂隙、中型裂隙、小型裂隙、特小型裂隙。

内生裂隙:失水裂隙、浓缩裂隙、静压裂隙。

成因:煤化作用过程中,成煤物质体积均匀收缩产生内张力,从而产生张裂隙,主要出现在镜煤条带中;垂直差异压实作用产生内生裂隙;双重成因,即煤体积收缩作用和差异压实作用重叠产生内生裂隙;因煤中气的生成及驱出,引起孔隙压力的提高而产出内生裂隙。

煤化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煤层内部发生不同的变化,形成成因不同的裂隙。

按煤化阶段和力的来源,内生裂隙还可进一步分出失水裂隙、缩聚裂隙和静压裂隙,内生裂隙属于张性裂隙。

裂隙发育程度与煤岩有关,不同煤岩组分的裂隙,其密度由大到小是:镜煤>亮煤>暗煤。

外生裂隙的成因及特征煤层形成后,受各种地质构造应力作用而产生的裂隙为外生裂隙,或称之为构造裂隙。

按力学性质,外生裂隙可分为张性裂隙、压性裂隙、剪性裂隙、松驰裂隙。

3.6煤裂隙与煤体渗透性关系3.6.1煤体的渗透性与煤体的裂隙数量之间也具有确定的正比关系。

3.7煤化程度与煤的物理性质3.7.1煤的宏观组成煤岩的宏观组成是用肉眼方法观察煤的光泽、颜色、硬度、脆度、断口、裂隙、形态等主要特征而能区分出来的组分。

3.7.2煤的显微硬度与煤的宏观强度构成煤体中流体通道的有孔隙通道和裂隙通道。

煤体的孔隙通道决定于煤体的孔隙度,煤体具有较大的孔隙度时,流体的通道畅通有利于煤体中的瓦斯的流动。

从煤化程度与孔隙度的关系可知,低变质程度的褐煤和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具有较大的孔隙度,而变质程度中等的肥煤和贫煤具有较小的孔隙度,不利于流体的流动。

张性裂隙处于张开状态,有利于流体的流动;压性裂隙区的裂隙处于闭合状态,不利于流体的流动。

裂隙的张开度与裂隙处的地应力有关。

在地应力作用下,裂隙被压缩、闭合,阻止了流体的流动。

地应力越大,裂隙的渗透性越差。

第4章煤层瓦斯赋存与运移的基本理论煤体中瓦斯由于赋存的特殊性以及煤与瓦斯之间的吸附作用,使得煤体中的瓦斯运移变得极其复杂。

达西定律:Q=KFh/L式中Q为单位时间渗流量,F为过水断面,h为总水头损失,L为渗流路径长度,I=h/L为水力坡度,K为渗流系数。

关系式表明,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多孔介质的渗流量与渗流路径长度成反比,与过水断面面积和总水头损失成正比。

从水力学已知,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Q等于流速v与过水断面F的乘积,即Q=Fv。

菲克定律:菲克就提出了: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称为扩散通量Diffusion flux,用J表示)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成正比,也就是说,浓度梯度越大,扩散通量越大。

吸附:瓦斯分子由气相扩散到煤体表面;扩散到煤体表面的瓦斯分子被煤体吸附;被吸附的瓦斯分子与煤体表面发生反应,生成被煤体所吸附的产物分子。

煤体表面对不同的气体的吸附量的大小和气体凝聚性有交,凝聚性越强的气体,被煤吸附的量就越大。

朗缪尔方程:正是由于吸附相的存在,才使煤的表面张力下降、煤的表面能降低,使煤的固体骨架发生相对的膨胀,导致煤的强度的降低,使煤易以碎。

解吸瓦斯后,其强度就会上升,也就是基质收缩。

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气体扩散的本质是气体分子不规则运动的结果。

煤是一种典型的多孔介质,根据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机理的研究,可以用表示孔隙直径和分子平均自由程相对大小的克努森数将扩散分为Fick型扩散、过渡型扩散和Knudsen型扩散。

在煤体的大孔和裂隙中,瓦斯流动是以压力梯度为动力,其运移遵循达西定律;而在微孔结构中,瓦斯流动是以浓度梯度为动力,运移遵循菲克定律。

分子在互相碰撞前所走的一段直线距离称为分子自由程。

气体压力越大,其扩散能力越强。

煤体中甲烷以过渡型扩散为主。

煤体发生变形的原因:瓦斯压力驱使瓦斯分子进入了煤中裂隙或孔隙空间乃至煤体胶粒结构内部,且使更多的吸着层楔开了与瓦斯分子直径大小相近的微孔隙或微孔隙。

煤的表面张力减小也是导致煤体发生变形的原因,煤吸附气体越多,煤的表面张力下降也越多,导致煤的变形值也越大。

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煤体的膨胀变形加大。

当瓦斯压力下降时,煤体中瓦斯发生解吸,煤体即产生收缩变形,且这种收缩变形通常情况下不能回到原点,即存在一定量的残余变形;煤吸附气体所表现的吸附性越大,其残余变形量越大。

当发生解吸时,一部分瓦斯将人煤体结构内部释放出来,会引起煤体微孔隙和微裂隙的闭合,从而引起煤体发生收缩变形。

一方面依靠与煤中碳分子的强大吸引力而结合在一起的吸附瓦斯还残留在煤胶粒结构内部,另一方面原来借助于气体压力楔入微孔隙和微裂隙中的部分瓦斯,因煤体在瓦斯压力下降时的收缩效应,而被禁锢在这些微孔隙和微裂隙中。

煤体膨胀就会产生附加应力,降压排采解吸时,煤体应力就会相应降低,煤的强度就会提高,同时煤体还会发生部分收缩,对于改善渗透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1、随着煤体中瓦斯的释放,煤体孔隙压降低,则煤体裂隙在地应力作用下逐渐闭合,从而降低了煤体的渗透性。

2、随着瓦斯的解吸,煤体收缩变形,降低了煤体的吸附瓦斯产生的附加应力,进而降低煤休珠渗透性。

3、由于瓦斯的解吸,煤体的中纬度逐渐增加,煤体抵抗地应力变形的能力增强,从而抵消应力变化对渗透性的影响。

在瓦斯解吸、流动过程中,伴随着煤体与瓦斯的相互作用,其作用反映为煤体有效应力的变化,并以煤体渗透系数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煤体的渗透率是变化的。

要改变低渗透煤层的渗透性,增加连通的孔隙与裂隙是唯一办法。

天然岩石发生逾渗转变的逾渗阈值远远低于理想均质多孔介质的逾渗阈值。

强化排采抽放应该从增大孔隙率入手。

创造更多的裂隙、孔隙通道,降低瓦斯压力,是煤层气开采的关键步骤。

如何在低渗透煤储层中创造更多的裂隙,并有效地保持其连通性是进行低渗透煤储层改性的关键。

三维应力场对裂隙渗流有显著的影响,不仅仅是作用于裂缝的法向应力对裂缝渗流有显著影响,而且平行于裂缝的两个侧向压应力也同样使裂缝渗透系数显著衰减。

如阳泉3号煤层,埋深400m比埋深100m的煤层渗透系数低近90%。

因此得出三维地层压力是导致煤储层渗透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压裂在岩体中产生的裂缝数量仍然很少。

由于水力压裂并添加支撑剂,在煤层压裂裂缝周围会形成一高应力区,高压力区较大幅度的降低了裂缝周围煤体的渗透性,尽管通过裂缝形成了一条较好的渗流通道,但在裂缝周围反而形成一个屏障区。

以上二者是水力压裂改造低渗透煤层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所在。

水力压裂适用于那些相对坚硬的裂缝性储层的资源开采,对于较软的储层,水力压裂的作用十分有限。

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煤样的瓦斯极限排放量减小。

深度每增加200m,煤样的最大瓦斯排放量减小17%以上。

在瓦斯排放的中后期,由于裂隙的慂生大于基质块体,裂隙内的游离瓦斯完全依靠基质块体内解吸的瓦斯给予补充。

裂隙处的瓦斯压力衰减趋势与基质块体内的瓦斯压力衰减趋势趋于一致而低于基质块体。

当埋深增加时,渗透性也变差。

5.4.4瓦斯排放过程中煤体应力的变化规律从瓦斯压力的变化超势看,在排放初期,裂隙处的瓦斯要比基质块体内的瓦斯流动速度快,瓦斯压力衰减迅速。

这一情况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裂隙处的煤体有效应力同样比基质超导体内的有效应力增加迅速。

由于基质块体内部的瓦斯渗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效应力的增加相对平稳,而裂隙处的瓦斯渗流速度快,有效应力在排放初期迅速增长,在排放后期,裂隙内的瓦斯压力趋于平衡,裂隙与基质块体内的瓦斯解吸速度相当,有效应力变化趋势趋于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