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下大发现巨大空间
(全国通用)初中地理必备识图速记手册与变式演练专题:板块构建学说图例(附答案)
专题05 板块构造学说读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这六大板块分别是A____板块B____板块C____板块D____板块E____板块F____板块(2)红海在不断____(扩张、缩小),原因是板块____(挤压、张裂)(3)地中海在不断____。
(扩张、缩小),原因是板块____(挤压、张裂)。
(4)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是____。
(5)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____,____。
解题技巧: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上;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亚洲,但属于印度洋板块。
1、海陆变迁的原因:自然原因——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2、海陆变迁的证据:(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地壳变动,(2)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海平面升降(3)荷兰围海大坝,日本、澳门填海造陆——人类活动3、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的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后来人们根据他的大陆漂移学说,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4、板块构造学说:(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
(3)板块是处在不断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5、板块运动方式:(1)碰撞挤压:在陆地形成山脉。
例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2)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
例如: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张裂运动,促使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6、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及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及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新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4《海陆变迁》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仁爱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同步训练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B.喜马拉雅山地区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C.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壳运动长期作用的结果D.岩层在运动过程中会引起火山活动和地震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其中有缓慢的变化,也有剧烈的变化。
地表形态的变化既可以是较为缓慢的,如喜马拉雅山脉抬升,也可以是较为剧烈的、短时间的,如火山喷发、地震导致的地表形态变化。
总之,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两种作用在不断地进行,永不停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海陆的变迁的原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要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
2、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答案:C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表形态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即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和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逐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
其中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欧大陆漂移分离,形成了大西洋。
目前,这种运动仍在进行,所以大西洋是在不断扩张。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明确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3、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日本国土狭小B.日本经济发达C.日本人口太多D.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答案:D解析:分析: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而跟日本的国土大小、经济发展情况及人口多少毫无关系。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火山与地震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特别要搞清楚火山与地震发生的原因,再结合日本所处地理位置及其情况进行分析。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土壤的形成是个漫 长的过程土壤剖面可发现 4层: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
我们知道的
用途
土壤
告诉我们的故事
哪里找到
公园里、 大树旁、 花盆里、 田野里、 马路边等
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儿百到数万年 的时间。
关于岩石和土壤:我们知道什么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2.岩石和土壤的用途。 通过网上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我们可以知道岩石和
土壤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可以用来盖房子、铺路等; 是重要的生活、生产材料, 可以雕刻、绘制成各种工 艺品;也是重要的工业原 料……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2)土壤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空 间、食物及生长发育所需的养 料;可以制成各种工艺品;也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 有机质和微生物分解后得到的 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 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 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 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 相联系,互相制约,为植物提 供必需的生长条件,是土壤肥 力的物质基础。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1.你认为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从哪里发现它们?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3 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 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 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图片
我们知道了什么
魔鬼塔: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告诉我 们它们的形成年代。地球的年龄约是 45.6亿年,就是用这种方法测定的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海陆的变迁》 说课稿
《海陆的变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陆的变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海陆的变迁》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海陆分布之后,进一步探讨海陆的变迁。
这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板块运动、火山地震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展示海陆变迁的现象,如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遗迹,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思考。
然后介绍了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海陆变迁的原因和机制。
最后讲述了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未知,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1)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海陆变迁的现象。
当心去西藏会有野人出没
当心去西藏会有野人出没西藏“野人”之谜是“世界四大谜”之一,历来被各界人士所关注。
早在1784年,我国就有西藏野人的文献记载。
近年来,在喜马拉雅山区不断有人目击野人活动,并发现有女性野人抢走当地男人婚配生子之事。
据看见野人的人说,野人体格健硕,2米多高,女性长有丰满的乳房,男性拥有雄壮的身体,浑身长满黑色或棕色长毛,不会说话但会直立行走。
关于野人的传说,因为没有实际的证据来证明它的存在,更没有捕获过真正的“标本”。
不管西藏野人到底存不存在,但它的传说带给世人一个又一个神秘而诱惑力十足的故事。
神秘的墨脱野人墨脱县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我国境内最后的一个县,也是西藏东南部最为偏远的一个县。
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面积约为1万多平方千米,境内居住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
墨脱,在经典中称“博隅白玛岗”,意为“隐藏着的莲花”,相传9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遍访仙山圣地,到了这里发现此处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有圣地之象,遂在此修行弘法,并取名“白玛岗”。
又传墨脱的地形极像一幅女神多吉帕姆的仰卧图,因此又有说法这里是金刚亥母多吉帕姆用自己的身躯幻化出的,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
在墨脱这个藏传佛教信徒向往的莲花胜地,有美丽的传说,有迷人的景色,有奇怪的动物,墨脱野人就是这片土地上最神秘莫测的一个。
墨脱的门巴人称野人为“则市”,据他们说,野人特别高大,有2米多高,身有黑色长毛,能直立行走。
在墨脱生活的人,平时的肉食、油等生活必备的物品主要靠打猎来获取,一个健康的男人一生有四十几年的时间都是在打猎中度过。
由于他们在山中呆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在当地的几个村里,野人的存在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
当地人看到的野人身高比人高,头比人的大,额头比较突出,耳朵和嘴非常大,鼻子却很小。
它们的头发比较长,可以垂到眼睛上,颜色为黑红、紫红和棕红色。
野人的肩很宽,背比较驼,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野人手指和脚趾也像人一样可以分开,它们的脚很大,并且脚掌前宽后窄。
海陆变迁地理教学设计
海陆变迁地理教学设计海陆变迁地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
情感目标通过从材料到总结分析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名人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要求: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了解大陆漂移假说以及其形成的条件教学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地质现象教学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教学方法:材料演示由现象到推理总结出的本质原因的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海陆是变迁的师: 世界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陆地和海洋也不例外。
"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就是古人的智慧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生:大海变成田地,田地变成大海。
比喻万事多变化大。
师: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
古人久已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图片活动。
(观察、分析、讨论)提示:1、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2、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3、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古井等人的总称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已往是什么状态?)4、荷兰的国土面积在已往的百年中为何在不停扩大?师:请同学们总结海陆变迁的方式?(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更;2.海平面升降;3.人类的活动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是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阅读《魏格纳与大陆飘移假说》。
生:阅读。
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及其合理性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生:是否就能验证假说,分组讨论师:结合学生学生所观察的作出评价。
事实表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
要认真求证,不能想当然。
谁来介绍1个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生:(简单介绍)魏格纳终身为科学而献身。
海陆变迁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 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分布的,而且至今尚在及其缓慢的变化之中。那 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
读图分析:(P43)
板块的运动
1、 地球表层可以分成几大板块?除什么板 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他板块包括大陆, 也包括海洋?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全球大致划分为 六大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的;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 的地带比较活跃。“内稳边活”.
主要内容:
1、全球由 六 大板块组成。 2、板块是不断 运动的。
活跃 3、板块交界处地壳 , 多 火山、 地震 。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⑴ 六大板块: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⑵ 不断运动: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⑶ 内稳外活: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 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南 美 洲
大 西 洋
非 洲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观察南美洲和非洲的的轮廓,你能发现什么?
南美洲大陆的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的 凹进部分几乎是吻合的!两块大陆就 象撕破的一页纸,可以拼合在一起。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 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 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 “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 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他的脑海再也平静不下来: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 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 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 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 的?”
巩固练习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地壳的变动 、 海平面的升降 ,除此之外 人类活动 也可以引起 海陆的变迁,如:填海造陆。 2、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学以致用——解释下列现象: (1)红海不断扩张; (2)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必须掌握的典型题选择题1、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A.京杭运河、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C.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D.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答案:B世界上两大著名的运河都是大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其他的京杭运河全部全中国境内,阿尔卑斯山全部位于欧洲,霍尔木兹海峡全部位于亚洲,也不是大洲分界线,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大洲分界线。
2、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A.三分之二是陆地B.各占二分之一C.四分之一是海洋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答案:D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提示: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状况。
3、依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将地球分为不同的半球。
以下四幅半球图中,依次表示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的是()A.④①②③B.③②④①C.①④③②D.④①③②答案:A读图可知,图中①中心的南极洲,为南半球;②图中主要有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是东半球;其中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③图中主要有南北美洲,是西半球;④中心为海洋,是北冰洋,为北半球。
故A正确,BCD 错误,故选A。
4、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的是A.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B.两极冰川在不断融化,将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C.我国东海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答案: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是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与海陆变迁无关,A错误;两极冰川在不断融化,将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说明全球气候在变暖,不能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B错误;我国东海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现在的海洋,曾经是一片陆地,体现海陆变迁,C正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因为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与海陆变迁无关,D错误。
第6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教案与反思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情境六:(实验)用两本书来设计一个碰撞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观点。
情境七:(实验)当胶纸断裂时,你感受到了什么?情境八:(读图)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火山和地震的世界分布图,思考: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因为板块之间会发生在什么地方教学过程教学感悟情境一:(活动)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现在你们的面前有一些图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图片当中,有两张原来是合在一起的?(教师拿几张被撕开的、印有照大幅照片和文字的报纸。
)生:尝试合拼。
小结:学生找出其中的两张,并举证说明。
(请你说说它们合在一起的依据是什么?)A.两张合并起来,拼合得很紧密;B.这两张的文字和照片是连续一体的。
情境二:(读图)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他30岁那年,有一天,他意外的从一张世界地图上面发现了什么?生:小结:新问题探究: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提出问题: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很相似,觉得很奇怪,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生:熟记。
情境五:(思考)同学们,现在通过对六大板块示意图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哪些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生:我们发现地球的岩石圈好像是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
师:对,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
那我们再观察一下,地球的岩石圈被分成几个板块分别是什么板块生: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思考:在这些板块中,哪一块的面积几乎全为海洋的板块————太平洋板块师:很好,同学们的观察非常细心,那再来观察下,这些板块是被什么分割而成。
生:这些各大板块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师:各大板块交界处因移动方向不同而分为: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如: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美国西海岸、东南亚、东亚(注意图中不同的界线和箭头方向。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海陆变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海陆变迁》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重要内容。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海陆分布等基础知识,而本章内容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海陆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以及变化过程。
通过对海陆变迁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动态的角度认识地球表面的形态,理解地球的演变历史,为后续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火山地震等知识奠定基础。
同时,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材内容结构教材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如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遗迹等,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现象的思考。
接着介绍了大陆漂移学说,阐述了魏格纳提出该学说的依据和主要观点。
然后引入板块构造学说,讲解了板块的划分、运动方式以及对地形地貌的影响等知识。
教材内容按照从现象到理论,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以及地理课的前期学习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海陆分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海陆变迁这种宏观且抽象的地理现象,他们的认知还比较浅显。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听说过一些地震、火山等灾害,但对于这些现象与海陆变迁之间的联系缺乏深入理解。
(二)认知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直观、生动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不过,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究新鲜事物,如果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
他们喜欢在互动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对于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更易于接受,例如利用身边的地理现象来解释海陆变迁等内容,会让他们更有学习的成就感。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03 海陆变迁(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3 海陆变迁知识梳理一、海陆变迁1.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以及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
2.海陆变迁的证据: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石中有海洋生物化石;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址和古河道;华北平原的形成(华北平原7000多年前是一个大海湾,山东丘陵原为海中一个大岛)。
二、大陆漂移学说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即:大约2亿年前,各个大陆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周围是一片海洋,其后大陆分裂成几块,并向着不同方向漂移分离。
2.论据:南美洲东北部和非洲西南部轮廓形状基本吻合;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南美洲东南部和非洲南部发现了2.3亿年前的相似的植物化石。
三、板块构造学说1.定义: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内容: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3.认为:一些裂谷是板块分离而形成的,一些山脉是板块相向移动并碰撞挤压形成的。
4.火山地震带(1)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地壳变动与海平面升降B.人类填海造陆C.全球气候变暖D.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解答】解:“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造成的。
初一地理海陆的变迁试题
初一地理海陆的变迁试题1.魏格纳是从哪两个大洲的轮廓吻合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A.亚洲与大洋洲B.非洲与南美洲C.北美洲与南美洲D.南美洲与南极洲【答案】B【解析】魏格纳对大陆漂移的研究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正在向两侧不断扩张的大洋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答案】C【解析】大西洋位于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板块间张裂拉伸,使大西洋面积不断扩大,专家预言,几千万年后大西洋面积将将超过大洋.故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3.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澡等生物化石,这说明()①青藏高原总是处于陆地环境②青藏高原曾经处于海洋环境③地壳发生了变动④人为遗弃于此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由于地壳运动,原先是海洋的地区逐渐升起变成今天的青藏高原,所以在青藏高原地层中能发现鱼和海螺的化石,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证明大陆漂移的证据。
4.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答案】D【解析】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能证明海陆变迁,其它三个都是海陆变迁的直接证据,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海陆变迁的证据。
5.近一百多年来,澳门的面积不断扩大。
澳门半岛的面积从2.7平方千米扩大到5.7平方千米,凼仔岛与路环岛也分别扩大到4.1平方0千米、6.6平方千米。
整个澳门陆地面积由原来的10.39 平方千米增加到29.7平方千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检测题
16.由于(______)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______),形成(______)。
17.(______)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在(______)中生长的(______)。
11.矿物的条痕
【详解】
条痕是矿物原本的颜色,而矿石表面由于在自然界中暴露的时间较长会发生颜色的改变。一般条痕的颜色与矿石表面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把矿物放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这种矿物的条痕。条痕是矿物原本的颜色,而矿石表面由于在自然界中暴露的时间较长会发生颜色的改变,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6.土壤的形成是一个(______)的过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______)的时间。
7.岩石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科学家用于辨别与描述岩石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3.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详解】
矿物透明度是指矿物对光吸收性的强弱。受矿物颜色、裂隙、放射性物质含量等影响,也与化合物化学键类型有关。我们可以采用将其他物体对准矿物的边缘进行观察的方法来判断矿物的透明度。可以将矿物的透明度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个等级。
14.不知名采集地、采集时间编号
【详解】
在地球内部蕴藏着一些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叫矿产,它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之一。如果得到的是不知名的矿物和岩石,可以先记录下它们的采集地、采集时间等相关信息,并给它们编上号。矿物具有固定的物质组成和结构;而岩石是由多种矿物组成,成分不固定。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综合能力训练___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含参考答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导学引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地球水球——世界海陆分布任何两个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大洲和大洋大洲、大陆、岛屿、半岛七大洲名称、分布和轮廓七大洲和四大洋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大洋、海、海峡四大洋名称、分布和轮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分布,距离生活较远,直接观察不到,需要阅读地图、地球仪及大量图像资料或多媒体录像片,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建立直观形象,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
对“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概念,可通过读图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想象、尝试描述等方法步骤理解记忆,摆脱靠背诵定义文字记忆概念的方法。
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和轮廓特点,除阅读有关信息材料和大洲、大洋分布图外,还可采用“看、画、剪、拼”等多种方式。
“看”就是观察大洲和大洋的轮廓特征;“画”就是动手绘出大洲和大洋的轮廓简图;“剪”就是用硬纸片或塑料胶片剪出大洲和大洋的轮廓模块;“拼”就是将各大洲和大洋轮廓拼成正确的世界地图,并注出其重要的纬线。
经过多次的拆拼练习,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就很容易掌握了。
【综合能力训练】一、填空题1、从地球仪或地球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世界和的分布,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2、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占的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3、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
4、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是。
5、世界上的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大西洋、和北冰洋。
6、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7、海峡是;请举出两个海峡的名称:。
8、苏伊士运河是洲和的分界线。
二、选择题1、自印度尼西亚开始沿赤道自东向西经过的大洲依次是A、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B、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C、大洋洲、亚洲、非洲、南美洲D、大洋洲、北美洲、非洲、亚洲2、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A、欧洲B、亚洲C、北美洲D、大洋洲3、纬度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南美洲D、南极洲4、下列大洲中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A、非洲B、南美洲C、亚洲D、北美洲5、被北美洲、亚洲和欧洲围绕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6、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A、太平洋和大西洋B、太平洋和印度洋C、印度洋和大西洋D、太平洋和北冰洋7、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8、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A、欧洲和非洲B、亚洲和非洲C、欧洲和亚洲D、亚洲和北美洲三、综合题1、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回答(1)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洋名称A、 B C D(2)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
《海陆变迁》教学反思十四篇
《海陆变迁》教学反思十四篇《海陆变迁》教学反思1课后反思本节内容较少但比较抽象,涉及的时空尺度大,学生对具体的地理分布知识掌握不多,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形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能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洲大洋的知识,对他们的分布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为板块的分布起到不错的知识铺垫,因此,我减少教师讲述,增多学生活动,通过分析案例,结合课件,提供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令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单一刺激有助记忆,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对记忆的帮助更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活动、读图、拼图、分析、想象等多种活动形式和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的头、手、口、眼、耳动员起来,让学生多想、多做、多说、多看。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实目前效学习。
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拼图等操作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但这恰巧会推动学生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
同时,在上课过程中,力求让自己去组织、引导、启发和激励学生,成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学习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案例分析过程中如何准确地找到问题的关键,如何对活动时间的适时控制,如何保证课堂秩序活而不乱,拼图时其他学生的活动怎样安排更合理,小组内部的合作互助学习如何才能更充分有效,如何针对不同班级学情进行适度调整等都是令我疑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摸索、健全。
《海陆变迁》教学反思21.“沧海桑田”教学过程。
让我联想到本地区以前出现的大量海洋生物贝壳,正好与网上找到的天津“塘沽发现2500岁的牡蛎礁群”图片中的贝壳非常相似,导入教学中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再通过提示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的三幅图,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以前世界上的一些海洋变成了陆地,也有一些陆地变成了海洋,并且激发了进一步探索原因的兴趣,教师再加与适当的启发,下面的教学过程就能水到渠成。
七年级上册地理晨读晚默小纸条
七年级上册地理晨读晚默小纸条Day1晨读地图三要素1.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如右图所示,箭头指向为北经纬网地图: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比例尺比例尺=————形式:请选择一个适合在20*20cm的纸上画出教室(长9m宽9m)平面图的比例尺并分别用以下形式表示。
比较:线段式略比例尺范围内容详略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5厘米大小详细数字式1:45小大简略量算:010002000km请用左侧线段式比例尺算出图上距离5.4cm,实际距离为5400km 1:10000000请用左侧数字式比例尺算出图上距离2cm,实际距离为200km 3.图例和注记→图例长城→注记七年级上册地理晨读晚默小纸条Day1晚默地图三要素1.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如右图所示,箭头指向为北经纬网地图: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比例尺比例尺=————形式:请选择一个适合在20*20cm的纸上画出教室(长9m宽9m)平面图的比例尺并分别用以下形式表示。
比较:线段式略比例尺范围内容详略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5厘米大小详细数字式1:45小大简略量算:010002000km请用左侧线段式比例尺算出图上距离5.4cm,实际距离为5400km 1:10000000请用左侧数字式比例尺算出图上距离2cm,实际距离为200km 3.图例和注记→图例长城→注记Day2晨读地球和地球仪1.请画出地轴。
2.请用黑笔画出任意一条纬线,用红笔画出任意一条经线。
3.请标注出特殊的纬线。
(用箭头指示标明在空白处即可)4.经纬度的判读。
①从0°起,度数北增为北纬(N )南增为南纬(S )东增为东经(E )西增为西经(W )。
注:()里填代表字母5.半球的判读。
①南北半球:度数北增为北半球,南增为南半球。
②东西半球:20°W 往东至160°E 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
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26
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2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联合国总部设在()A. 美国的纽约B. 美国的华盛顿C. 瑞士的日内瓦D. 比利时的布鲁塞尔2、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据“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完成第1-3题。
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A. 北冰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太平洋3、我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A. 陆地B. 海洋C. 平原D. 高原4、读“日本经济结构图”;完成第9~10题.下列四位日本人的经营之道,根据日本国情,你认为哪种不合理了()A. 把工厂建在国外B. 进口原料,出口产品C. 以海外市场为主D. 以国内市场为主5、以下重要经、纬线没有穿过亚洲的是( )A. 北回归线B. 赤道C. 北极圈D. 本初子午线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降水的特点是()A. 西岸降水多。
B. 沿海降水多。
C. 东岸降水多。
D. 内陆降水少。
7、“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多样,除犹太教外,世界三大宗教中,还有哪两种宗教将耶路撒冷作为“圣城”()A. 佛教B. 道教C. 伊斯兰教D. 基督教8、北美洲和亚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有()A. 太平洋B. 印度洋C. 大西洋D. 北冰洋9、关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位于北海道的关东平原是其最大的平原B. 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C. 气候四季分明,很少受到台风侵袭D. 富士山海拔3776米,山顶白雪皑皑,终年不融化10、日本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A. 森林资源。
2.1.2演绎推理-(2)
新课讲授
一、演绎推理的定义: 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 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 演绎推理.
新课讲授
二、演绎推理的模式:
三段论
1.喜马拉雅山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推理过程:
新课讲授
二、演绎推理的模式:
三段论
1.喜马拉雅山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推理过程: 大前提:鱼类、贝类、鱼龙,都是海洋生物, 它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海洋里
课堂练习
1.请分别说出下列三段论的大小前提和结论? (1)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 铀是金属, 所以铀能导电.
(2)太阳系的大行星都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天王星是太阳系的大行星, 因此天王星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课堂练习
1.请分别说出下列三段论的大小前提和结论? (1)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 铀是金属, 小前题 所以铀能导电.
复习引入
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上,一座座高山高 入云天,巍然屹立。西藏高原南端的喜马拉雅山横 空出世,雄视世界。珠穆郎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登上珠峰顶,一览群山小。谁能想到,喜马拉雅山 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高耸山峰的前身, 是深不可测的大海。
地质学家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人们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发现高山的地层中有 许多鱼类、贝类的化石。还发现了鱼龙的化石 ,地 质学家们推断说,鱼类贝类生活在海洋里,在喜马 拉雅山上发现它们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 海洋。
新课讲授
二、演绎推理的模式:
三段论
1.喜马拉雅山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推理过程: 大前提:鱼类、贝类、鱼龙,都是海洋生物, 它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海洋里
(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新课讲授
二、演绎推理的模式:
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手抄报
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手抄报(一)"为什么火碰到水就会灭?”“为什么面包里会有小孔?”带着满腹疑问,我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想解开我的疑问。
这里有的试式验真的让你不可思议,有的让你震惊,还有的却非常有趣。
在书中,我被一种东西的威力吸引往了,它是什么呢?就是水。
水的威力能炸萌一座山。
因为每到秋天,会有很多水通过岩洞渗进山里,等到寒冷的冬天,流进去的水就结成了冰,冰比水的面积大得多,所以需要的空间也会随之而变大。
它就会不断挤压,山就支撑不住,就会崩掉了。
大自然虽然会带来可怕的灾难,但同时也会带来神奇的现象。
大家应该知道冰刀吧。
那大家知道它为什么只能在冰上滑行而不能在地上滑吗?因为冰刀滑过的那一层冰会因为冰刀的压力融化,变成水,这些水不就会像润滑剂一样,所以冰刀才能在冰上滑而不能在陆地上滑。
啊!《十万个为什么》它就是我的小百科,它让我知道了世界的危险与安全,让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喜怒哀乐,同时它也带着我们在科学奇幻的世界中旅行。
虽然科学高深莫测,但是它就潜在我们的身边,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莱特兄弟观察鸟儿发明了飞机…只要你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并细心观察、思考,那你就一定能发现找到这个奇妙而有趣的朋友一一科学。
(二)我记得小时候很喜欢一首儿歌,里面唱道:“到底恐龙去哪儿了?去宇宙了吗?去北极了吗?”然后歌里就解答了恐龙灭绝的三大原因,让我知道了很多知识。
但是我还有很多很多别的问题,它们像无数个免子一样,不受控制地一个接一个在我脑袋里蹦出来。
通过读《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我找到了答案,增加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书的作者对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一一解答,我读完这本书都用了半个月,这个作者可太厉害了。
比如我们都知道,水可以灭火,我们古时候的人是认为水火不容,水克金。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告诉我们,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火才然不起来了,同样用沙子、用衣服把火苗盖住了,也是可以灭火的。
这不仅仅告诉我们水能灭火的原理,还告诉我们其它能灭火的方法,真是太有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马拉雅山下大发现
中国这下发达了
发帖时间:2016-11-25
青藏高原是空心的,在它的地表层下存在一个极为广缈的地下世界。
”这一胆大而又离奇的学说发表后,引起了科学界的震惊。
多国科学家探测发现,青藏高原下存在神秘地下空间。
据了解,二战前后纳粹党卫军头子希姆莱亲自组建了两支探捡队,他们深入西藏,寻找“地球轴心”,最后很显然,希特勒没能如愿。
就算西藏真的存在“地球轴心”,也不是希特勒这种魔头配拥有的。
自1995年始,一个国际科学小组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沿东西方向布置了4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对青藏高原的地壳结构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阿尼玛卿山之下,存在一个面积约10-15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地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