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见易混易错知识点分析
哲学选择题中经常会考查到一些易错易混点点,命题人会挖一些小坑,考生如果审题不仔细就会掉进陷阱,下面按单元整理了必修四中常见的易错易混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错误的:1、人人都有世界观,世界观是自觉形成的。
(自发不等于自觉,自觉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2、世界观是做的,方法论是想的。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不是做的。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是想的)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理想信念对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夸大意识作用)4、正确的世界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5.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枯萎)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删去辩证)7.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8.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之为半截子唯物主义,是指它在自然观上是唯心的,历史观上坚持群众观。
(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历史观上是唯心的)10. 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不一定)11. 唯心主义都主张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客观唯心主义)12. 在本原问题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还存在着二元论这第三个基本派别。
(在本原问题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历年备考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大全1.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纠错: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自然现象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关注。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纠错: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因为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纠错:夸大了哲学的作用,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但可以说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之母。
4.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纠错: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5.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纠错: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6.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纠错:不一定,因为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7.哲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哲学促进实践的发展。
纠错:哲学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正确的哲学会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哲学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8.哲学是一种物质力量。
纠错: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
9.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纠错:违背了可知论,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纠错: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为辩证关系既包括物质决定意识,也包括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而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不包括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1.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及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平等的。
纠错: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是基础的,是根本的,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居于从属地位。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
纠错: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纠错: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14.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纠错: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15.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纠错: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绝对精品: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但是,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此外还要注意真正的哲学≠马哲,在不同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不同的,而在当下,马哲就是真正的哲学,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哲”说法错误,说“马哲是真正的哲学”说法正确。
完整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兴盛武器。
(注意: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兴盛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详尽科学的总和。
(注意:哲学不是详尽科学的简单相加。
近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广泛规律的学科)P3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虑和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虑)P48、哲学可以令人们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切的哲学可以令人们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令人们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P6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详尽问题的看法。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广泛的问题的看法和看法)P7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表现。
(注意:不是相互决定,只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可以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也不是相互表现,方法论表现世界观)P8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看法取代旧看法。
(注意:哲学的发展是对旧看法的扬弃)12、哲学是详尽科学的基础,详尽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详尽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详尽科学的指导)P913、哲学对社会改革拥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改革拥有反作用,人民民众对社会改革拥有决定作用)P1714、只有哲学才是令人聪慧的学识。
(注意:学习哲学可以令人聪慧,但令人聪慧的学识除了哲学还有详尽科学)P6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绝对精品: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但是,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此外还要注意真正的哲学≠马哲,在不同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不同的,而在当下,马哲就是真正的哲学,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哲”说法错误,说“马哲是真正的哲学”说法正确。
政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误之分)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错,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4方法论决定世界观(错,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之处;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但唯心主义从本质看是错误的)2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标准)4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的基本派别。
(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是才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3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发生作用有条件的)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2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人脑想象的结果。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3物质和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
)4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类的能力无限)5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4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1.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
2.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3.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
4.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或科学之母。
5.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哲学能够提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或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统一。
7.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综合科学。
8.生活源于哲学。
9.正常的人都具有哲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10.人人都有智慧。
11.哲学是关于人与外界的关系的学问。
12.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13.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14.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5.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科学。
1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哲学。
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18.哲学对实践有积极的作用,任何哲学都是时代变革的先导。
19.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0.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21.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22.规律是可以改造、消灭和创新的。
23.人们可以改变和认识规律。
2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5.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
26.错误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7.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8.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29.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意识根源于人脑。
30.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
31.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3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3.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3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利用和创造规律。
35.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同时产生的。
36.客观实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37.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38.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9.意识是生物特有的能力。
40.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41.一切观念都是对现象的模仿。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及易错点总结
二、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一)唯物论部分●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4、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
4、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要求: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7、物质和运动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要求: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运动和静止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绝对精品:高中政治必修4易错易混
高中政治必修4易错易混第一课1.哲学决定生活。
分析: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2.哲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哲学促进实践发展。
分析:分析关系要注意辩证,既要注意哲学产生于实践,又要看到哲学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一双向关系;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哲学才能给人智慧,才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分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分析:概括和总结不同于总和或相加。
要区别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分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二者不可颠倒。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分析:不能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混淆。
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分析: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源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基本问题的观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哲学基本问题之一)展开的。
4.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及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平等的。
分析:两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
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汇总
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学问点汇总一、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人们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留意:马克思主义哲学)2、哲学是详细科学的总和(留意:概括和总结)3、详细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留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留意:不肯定是科学的关系)5、详细科学学问揭示的是世界变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留意:哲学)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留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把它改造为中国哲学.(留意:现阶段的"中国哲学",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包括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哲学家的哲学理论,他们并不都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另外一些海外华人的宗教哲学家也并不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留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留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0、承认物质确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留意:承认物质确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肯定是辩证唯物主义)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留意:应当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二、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更之中(留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肯定是显著的变更)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更,运动和变更也是一种发展(留意:运动和变更不肯定是一种发展)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肯定的,无条件的(留意:颠倒了二者)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留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人们可以发觉,相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建,歼灭和变更规律(留意:规律不行以制定,废除,创建,歼灭和变更)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留意: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7、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留意: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留意: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9、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留意: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更而变更,即详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10、规律有好坏的.(留意: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11、思维规律是主观的.(留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相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12、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留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靠肯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恒久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13、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留意:是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不一样.)14、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留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15、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留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6、物质与意识不行分别,相互依靠(留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靠,意识依靠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7、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留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8、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留意: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9、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干脆的推动作用(留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干脆作用)20、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留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21、人类可以完全依据自己的须要去改造自然(留意: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22、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留意:反作用的大小不是由意识的正确与推翻定的)2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留意:不肯定是正确反映)24、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动身点(留意:客观实际是动身点)25、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胜利的确定性因素(留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26、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需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留意:规律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27、决策者要避开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留意:关键是要敬重客观规律)28、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胜利(留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9、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相识和利用规律(留意:还要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30、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留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31、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相识(留意:相识来源于实践,不肯定要经验失败)32、相识既来源于干脆阅历,又来源于间接阅历(留意:实践是相识的唯一来源,干脆阅历,间接阅历是相识的两种途径)33、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相识(留意:不肯定是不同的)34、人的相识必需符合终极真(留意:不存在终极真理)35、相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留意:是根本任务)36、间接阅历不如干脆阅历牢靠(留意:不肯定)37、正确相识只有在同错误相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留意:不肯定)38、实践确定于相识(留意:确定不等于确定于)39、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留意:改造客观世界)40、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相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留意:实践是唯一标准)41、错误相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相识才来源于实践(留意:不论相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42、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唯一动力(留意:根本动力)43、实践是相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学问就要亲自参与实践(留意:获得相识的途径包括干脆阅历和间接阅历)44、实践是相识的重要来源(留意:唯一来源)45、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留意: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46、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留意: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47、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留意: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48、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留意:实践才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9、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留意: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50,"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留意:"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详细运用和发展.)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留意:联系是有条件的)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变更(留意:人们可以依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建条件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留意: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4、凡是具有先行后续特点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留意:因果关系是先行后续的,但先行后续的不肯定是因果关系)5、世界上事物总是互为因果,彼此制约的都处于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留意: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6、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留意:还包括其发展的全过程)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留意:不肯定)8、关键部分对整体起确定性作用(留意:必需在肯定条件下)9、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留意: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肯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靠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10、任何变更都是发展.(留意:并非任何变更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更才是发展.)1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留意:推断新事物的标准三个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推断)12、目前力气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留意:推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用现状标准来推断是错的)13、科学算命是科学与传统算命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留意:推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来推断新旧事物是错的) 1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留意:错,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15、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全部的质变都是发展(留意:质变不肯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16、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留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更也能引起质变)17、量变必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留意:量变必需达到肯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18、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留意:总趋势是前进的)19、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留意:新出现的事物不肯定是新事物)20、冲突就是构成冲突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留意:双方既对立又统一)21、冲突可以调和,不行以缓和(留意:冲突可以缓和,不行以调和)22、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留意: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23、冲突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留意:还有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普遍性与特别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24、冲突就是斗争(留意:说法片面,简言之,冲突是对立统一.)25、冲突越少越好.(留意:冲突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冲突的多少为标准来推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冲突越少越好.)26、冲突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恒久不以解决的.(留意:冲突并不是恒久不能解决的,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冲突,揭露冲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冲突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冲突.)27、冲突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留意:冲突也包括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28、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冲突,所以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地"制造"冲突.(留意:冲突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29、冲突的普遍性包含特别性,特别性寓于特别性之中(留意:普遍性寓于特别性当中,不能认为冲突的普遍性包含特别性)30、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留意:个别是普遍存在的前提)31,普遍性是特别性的总体(留意:普遍性是从特别性中抽象出来的)32、普遍性与特别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留意:是共性和特性的关系)33、主要冲突就是急需解决的冲突(留意: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别的状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冲突,才能解决好主要冲突.)34、只要解决了主要冲突,办事情就能取得胜利(留意: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还要留意次要冲突)35、冲突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留意:有影响)36、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冲突确定(留意:主要由主要冲突的主要方面规定)37、抓住了主要冲突,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留意:片面理解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38、解决主要冲突是解决一切冲突的前提(留意:有时候要先解决次要冲突)39、事事有冲突,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冲突.(留意:事事有冲突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冲突,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全部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冲突.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冲突,只有在肯定条件下,当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冲突关系.40、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冲突.(留意:事物有简洁事物和困难事物之分.简洁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冲突,冲突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困难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冲突,有主次冲突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冲突的主次方面,但不肯定都有主要冲突.)41、冲突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冲突越多越好.(留意:冲突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冲突多少,冲突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确定的.因此,并非冲突越多越好.)42、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留意:是辩证否定或称"扬弃")43,扬弃就是抛弃.(留意:错误,不符合辩证否定的原理,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事实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44、在肯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确定作用(留意: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起确定作用)45、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留意:不肯定是促进,也可能是延缓)46、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先有内因后有外因(留意:内外因无先后之分)4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的事物发展.(留意:是否承认冲突,是否承认冲突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8、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和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没有必定联系(留意: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四、相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留意:历史唯物主义才是)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行割的,社会存在依靠于社会意识(留意:社会存在不依靠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留意: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4、社会存在的变更和社会意识的变更是同步进行的(留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5、社会存在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留意: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6、我国的基本冲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须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冲突. (留意:这是我国的主要冲突.社会基本冲突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冲突.)7、社会基本冲突的解决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同.(留意:错,社会基本冲突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冲突,都是通过实践加以解决.但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解决的详细方式也不同,在阶级社会里,冲突是对抗性的,通过阶级斗争去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冲突是非对抗性的,通过改革来实现.)8、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留意:起推动作用的人们)9,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留意:颠倒了二者关系)10、改造客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留意: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1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留意:这是群众路途的基本内容.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信任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12、所谓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主动意义(留意:事物对人的主动意义)13、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留意:价值观不肯定都是正确的)14、集体主义已成为我国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留意:不符合事实)15、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留意:不能将二者划等号)16、集体主义能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留意:夸大了集体主义的作用)17、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样的,实现了集体利益也就实现了个人利益(留意: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实现了前者不肯定就能实现后者)18、先进人物只贡献不索取,因而人生价值大(留意:不能将奉献和索取对立起来)19、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牺牲个人利益(留意:实现人生价值不等于牺牲个人利益)20、要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留意:二者不存在先后关系)21、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看他的物质贡献,因为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留意:哪个更重要要依据详细状况而定)22、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就能实现人生价值(留意: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23、贡献越多,索取越多(留意:贡献与索取不是对等关系,因为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始终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是我们应当大力提倡的精神.)24、只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境界,我们的事业就肯定能胜利(留意:艰苦奋斗是胜利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25、志向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必定能转化为现实(留意: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26、最高志向是实现共同志向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志向,必需以共同志向为根本方向(留意:颠倒了二者关系)27、志向对人生,社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留意:志向有科学,不科学之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之一。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易错易混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部分内容。
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生活与哲学是相辅相成的,生活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则是生活的指导。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哲学,而哲学也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生活与哲学割裂开来,只注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这样不利于全面理解和掌握该部分内容。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区分各种哲学派别的根本问题。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其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混淆,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不然。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混淆,认为它们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对世界和事物的看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要用孤立和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混淆,认为它们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其特点在于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其与历史唯物主义混淆,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实不然。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中的易错易混知识点较多,需要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认真梳理和理解。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和其他哲学相关的考试。
在生活中运用哲学思维,也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的智慧无处不在。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和误解。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些易错易混点,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生活与哲学的知识。
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易错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实际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理解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但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物质,而是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易混点:把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混淆。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来界定的。
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易错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忽视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他人的经验、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对我们的认识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易混点:把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目的混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认识的目的则是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三、真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易错点:认为真理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真理具有客观性,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但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随着条件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真理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易混点:把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混淆。
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在真理的判断标准上人人平等,即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四、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易错点:认为联系是普遍的,就可以随意建立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意建立联系。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篇: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完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解析
2019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解析【判断并修改】第一单元1.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惊异。
[矫正]哲学与人类对世界惊异后的思考有关,但不是哲学产生之源。
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就是世界观。
[矫正]哲学是一种世界观,但二者不能划等号。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矫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同时,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矫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总和强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矫正]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不能颠倒两者之间的关系。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矫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而不是两者的辩证关系。
7.对某些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无法定论的过程。
[矫正]观点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没有看到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同一性,没有看到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矫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而唯心主义也有一些局部的可借鉴之处。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另外两个基本派别。
[矫正]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10.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本质区别。
[矫正]各种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升华,都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
只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意研究以后的应用。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巅峰。
[矫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重大成果,但它不是哲学发展的巅峰,因为它还需要不断地向前发展。
12.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点拨(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点拨: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点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点拨: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点拨: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
(×)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点拨: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点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8、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点拨: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9、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点拨: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点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正确认识,而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2、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点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点拨:从根本观点上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根本观点上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但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因而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大哲学派别。
(×)点拨:关于什么是世界本原的问题,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回答外,还有一种二元论的观点,即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
二元论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要么走向唯物论,要么滑向唯心论。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点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点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就存在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即使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历史观上也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开始出现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点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科学性。
(×)点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点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点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点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
5、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点拨: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并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
6、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点拨:本说法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想问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8、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
(×)点拨: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表现形式。
9、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但规律会随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
但是,如果商品经济被产品经济所取代,价值规律就会被其他经济规律所替代,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点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2、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点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3、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点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主观的。
(×)点拨: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点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错误的反映。
6、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点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离不开物质。
7、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点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8、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点拨:意识的反作用无法比较大小。
9、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点拨:客观实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点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
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点拨: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是一种主观活动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虽然受主观意识的指导,但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生产工具,都是客观的,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3、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点拨: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认识为指导的实践。
4、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点拨: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当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5、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点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6、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点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客观的。
(×)点拨: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8、真理是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点拨:真理是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的说法错误。
9、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点拨:既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真理具有客观性,不管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谁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谁就掌握真理。
10、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点拨: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位置不能颠倒,否则就会犯唯心主义错误。
11、认识过程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点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12、认识是有限的。
(×)点拨: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的;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
13、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