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用冰取火》的主要内容,了解冰取火的故事背景和科学原理。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和动脑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用冰取火》的主要内容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冰取火的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的难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用冰取火》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冰取火的科学原理(1)教师讲解冰取火的科学原理。
(2)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解释冰取火的原理。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学习收获。
(2)学生自由发挥,谈谈自己对冰取火的看法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用冰取火》的主要内容。
(2)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话题,进行调查研究,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反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语文《用冰取火》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用冰取火》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用冰取火》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科学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科学原理理解。
2.学生合作探究的引导。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冰块,引导学生思考:冰块能取火吗?(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科学家如何用冰取火。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冰取火》,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合作探究a.课文中的科学家是如何用冰取火的?b.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c.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科学家用冰取火的过程,那么他们在实验中是如何克服困难的?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如凸透镜、聚焦等。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科学原理。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用冰取火的实验方案。
2.将实验方案写成报告,下节课分享。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用冰取火》一文,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理解科学原理,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课堂讲解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因此在课后我进行了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
在合作探究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发言过于频繁,其他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用冰取火教学教案设计
用冰取火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冰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如何利用冰来实现取火的目的。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冰的性质和特点,掌握用冰取火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章:冰的性质和特点2.1 冰的定义2.2 冰的性质2.3 冰的特点冰在常温下易融化、易挥发、具有冷却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
第三章:用冰取火的方法3.1 准备工具和材料准备冰块、放大镜、阳光、火柴等物品。
3.2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冰块放置在阳光下,让冰块慢慢融化。
步骤二:将放大镜正对太阳,调整放大镜与冰块之间的距离,使太阳光线聚焦在冰块上。
步骤三:观察冰块表面,发现有小火星出现。
步骤四:用火柴轻轻吹拂火星,直至点燃火柴。
3.3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冰块平稳放置,避免放大镜偏离太阳位置,要注意安全,避免眼睛直视阳光。
第四章: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4.1 创新思维培养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冰取火,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新的想法。
4.2 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冰的性质和特点,掌握了用冰取火的方法,并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2 评价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创新思维方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第六章:扩展讨论冰火科技的原理与应用6.1 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冰火科技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冰火科技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冰火科技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制冷技术、太阳能聚焦等。
探讨冰火科技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
6.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并分享研究成果。
第七章:实践操作冰火科技小制作7.1 制作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冰火科技的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冰火科技应用产品。
《用冰取火》教案设计
《用冰取火》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冰的性质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冰来取得火。
1.2 教学内容介绍冰的定义和性质。
讨论冰在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冰有什么了解?”1.4.2 讲解:介绍冰的定义和性质,如冰是水在低温下的固态形式,冰是冷的等。
1.4.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淇淋、冰块等。
1.4.4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冰来取得火。
第二章:探索冰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冰的熔点和沸点。
引导学生探索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2 教学内容介绍冰的熔点和沸点。
探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介绍冰的熔点和沸点,解释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4.2 实验:让学生进行冰的熔化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的变化。
2.4.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第三章:利用冰取火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利用冰取火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利用冰取火的方法和原理。
探讨利用冰取火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演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介绍利用冰取火的方法和原理,解释利用冰取火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4.2 实验:让学生进行利用冰取火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4.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利用冰取火的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四章:总结与评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并归纳利用冰取火的方法和原理。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2 教学内容总结利用冰取火的方法和原理。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用冰取火》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用冰取火》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篇1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
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
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一、教学目的: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4、会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会写八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民、难点: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凸透镜与南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在这么寒冷的地方,我们的科考队员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如果在没有火的前提下,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用冰取火的故事。
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
读通句子。
2、抽读。
3、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这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南极的寒冷以及在那里火的作用之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火那么会出现的结果。
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用冰取火》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学生可以从文章的内容、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描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制作一张以“冰与火”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剪贴、文字等形式,展示冰与火的特点、关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引入新课《用冰取火》,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分析《用冰取火》这篇文章,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2.教学过程:
(1)逐段分析文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理解。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如冰与火的相互依存、自然界的神奇等。
(3)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共同学习。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2.教学过程:
(1)设计填空、选择、简答等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鼓励和表扬。
(3)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3.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冰与火的科学实验,如制作简易的冰灯、探索冰融化过程等。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并写出实验报告,家长签名确认。
4.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与冰或火相关的自然现象,如冰雹、火山等,进行调查研究。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观察生活等方式,了解所选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并制作成PPT或小报,进行课堂分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通过学习《用冰取火》,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感受课文美好的同时,学会关爱自然、珍惜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温度升高。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的理解和运用。
(2)实验操作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火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热源,你们知道火是如何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特殊的方法——用冰取火。
2.探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1)让学生观察凸透镜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实验步骤:①将凸透镜放在阳光下,观察凸透镜下的光线。
②移动凸透镜,观察光线的变化。
③用手感受凸透镜下的热量,观察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3.应用凸透镜取火:(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用冰取火的方法。
(2)让学生进行实验,运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取火。
实验步骤:①将冰块磨成凸透镜的形状。
②将凸透镜放在阳光下,对准目标物。
③观察并等待火种的产生。
(2)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冰取火,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吗?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并能运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进行实际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操作,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的深化理解: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凸透镜可以会聚光线,那么这个会聚点温度升高,是如何被应用来取火的呢?”学生:“可能是通过凸透镜聚焦太阳光,将其能量集中到一点,使得那里的温度升高,从而点燃易燃物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用冰取火》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用冰取火”的意义,体会作者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题《用冰取火》,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讨论“冰”和“火”的联系。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巩固。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情节。
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点火?他为什么选择用冰来取火?他最终成功了吗?为什么?4.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各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你认为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具备哪些品质?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尝试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6.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课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反思附:课文《用冰取火》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旅行者迷失在森林中。
他已经两天没有吃到东西,身体疲惫不堪。
此时,他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冰块,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冰块取火。
旅行者找来了一些干柴,放在冰块上。
然后,他用冰块制作了一个透镜,将阳光聚焦在干柴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干柴终于燃烧起来,旅行者成功地取到了火。
火光温暖了旅行者的身体,也给他带来了希望。
用冰取火教学教案
用冰取火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冰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冰的性质和特点。
2. 冰取火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 冰取火的操作步骤。
2. 观察和分析冰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1. 冰块。
2. 放大镜。
3. 火柴。
4.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冰的性质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冰的性质探讨:教师提问:“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状态的?摸起来感觉如何?”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冰是无色的,固态的,摸起来感觉冷。
3. 冰取火的原理讲解:教师讲解冰取火的原理,即利用冰的融化吸热特性,使火柴头温度降低,达到取火的目的。
4. 冰取火操作步骤:教师演示冰取火步骤,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1) 将冰块放在火柴头上。
2) 使用放大镜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
3) 等待冰块完全融化后,取出火柴头。
4) 吹灭火柴头上的火焰。
5. 观察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以及火柴头取火的效果,并总结感受。
6. 拓展思考:教师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用冰取火吗?”学生思考后,分享自己的答案。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冰的性质和冰取火的原理。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尝试利用冰取火,并描述操作过程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冰的性质和特点。
2. 学生能理解并解释冰取火的原理。
3. 学生能独立完成冰取火的操作步骤。
4. 学生能观察和分析冰融化的过程以及火柴头取火的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教师也应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方法或增加实践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 邀请科学家或专家来讲解冰的科学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冰的特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冰实验,如冰融化实验、冰熔化速度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冰的性质。
用冰取火教案
用冰取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用冰取火的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用冰取火的原理,即凸透镜的聚焦作用。
(2)掌握用冰取火的具体操作步骤。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凸透镜的聚焦原理。
(2)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确保学生能够成功地用冰取火。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用冰取火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2、演示法: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过程。
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用冰取火。
四、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冰块、透明塑料袋、水、火柴、干草等。
2、教具准备:凸透镜、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没有打火机和火柴的情况下,如何生火吗?”(2)展示一些在野外生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火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介绍凸透镜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凸透镜能够将光线聚焦的原理。
(2)讲解用冰取火的原理:将冰块削成凸透镜的形状,也能起到聚焦光线的作用,从而产生高温点燃易燃物。
3、教师演示(1)教师现场演示用冰取火的步骤:选取一块较大且透明的冰块。
用小刀或其他工具将冰块慢慢地削成凸透镜的形状,尽量使其表面光滑。
将削好的冰凸透镜对准阳光,调整角度,使光线通过冰凸透镜聚焦在干草或火柴头上。
当干草或火柴头处出现明显的热点并开始冒烟时,小心地吹气助燃,使其燃烧起来。
(2)在演示过程中,强调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如削冰的技巧、调整角度的方法等。
4、学生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用冰取火的实践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5、总结交流(1)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
(2)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用冰取火的原理和关键步骤。
6、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除了冰块,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成类似凸透镜的工具来取火?(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探索其他取火的方法。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1.1 设计理念1.1.1 通过学习《用冰取火》,使学生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1.1.2 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1.3 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剖析,使学生领悟到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重要性。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解析2.1.1 讲解课文《用冰取火》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1.2 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如智慧、勇敢、团结等。
2.1.3 解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目标3.1.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冰取火》。
3.1.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3.1.3 学习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理解课文《用冰取火》的基本内容,了解古人用冰取火的智慧和创造力。
4.1.2 学会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1.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课文《用冰取火》中的一些生字词和难句。
5.1.2 领悟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主题思想。
5.1.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5.2 教学重点5.2.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冰取火》。
5.2.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5.2.3 学习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课件6.1.1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用冰取火》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6.1.2 在课件中插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6.1.3 课件中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如问题抢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学习资料6.2.1 准备与课文《用冰取火》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介绍、历史知识等。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用冰取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用冰取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用冰取火的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实验器材(如冰块、火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展示课文图片或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互动练习。
(3)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讨论用冰取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3.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选出代表进行答案分享,互相学习。
4.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用冰取火的原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谈谈在本次课堂中的收获。
(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冰取火,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取火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用冰取火》的主要内容,了解冰取火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用冰取火》的主要内容。
(2)生字词的掌握。
(3)冰取火的实验步骤及原理。
2. 教学难点:(1)冰取火的实验原理。
(2)如何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用冰取火》的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实验器材:冰块、放大镜、纸张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用冰取火》。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冰取火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用冰取火吗?想知道是如何进行的吗?(2)引入新课《用冰取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查阅的资料,了解冰取火的原理。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2)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动手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2)实验结束后,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用冰取火》的主要内容和实验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冰取火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3. 预习下节课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细致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行为反思:(1)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用冰取火的故事,理解故事中的科学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原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用冰取火的故事,理解故事中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冰取火的科学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原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用冰取火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完成生字词卡片的相关练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讲述的用冰取火的故事。
(2)分析故事中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原理。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进行口头练习。
(2)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完成相关练习。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家庭作业:运用所学的科学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用冰取火》三年级语文教案
《用冰取火》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冰、取、火”等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用冰取火的科学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的认读与理解。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用冰取火的科学原理。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科学原理。
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冰块和火柴,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冰和火有什么关系吗?”2.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研讨交流教师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你们认为用冰取火可能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学习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正确认读。
教师讲解生字的意义和书写方法。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5.拓展活动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用冰取火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用冰取火有什么新的认识?”7.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用冰取火的原理,并尝试用冰制作凸透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用冰取火》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了用冰取火的科学原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冰取火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生字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生字的认读与理解: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含有生字的句子,如:“小明拿着冰块,想用它取火。
《用冰取火》教案设计
《用冰取火》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引入《用冰取火》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冰与火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用冰取火》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冰与火的矛盾特性,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冰与火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探究。
1.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评估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和兴趣。
第二章:冰的特性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冰的特性,包括冰的凝固点、冰的热容量等。
2.2 教学内容:介绍冰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冰的热容量较小,冰的融化需要吸收热量等特性。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冰的特性,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探究。
2.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过程,评估学生对冰的特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火的特点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火的特点,包括火的温度、火的燃烧过程等。
3.2 教学内容: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火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探究。
3.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过程,评估学生对火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冰火相容的可能性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思考和探讨冰火相容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冰火相容的可能性,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进行交流和讨论。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4.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和思考过程,评估学生对冰火相容的可能性的理解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反思《用冰取火》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用冰取火》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进行交流和讨论。
关于《用冰取火》公开课教案
关于《用冰取火》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冰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冰的性质:冰的密度、冰的融化点、冰的比热容等。
2. 冰的应用:冰袋、冰敷、冰雕等。
3. 用冰取火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冰实验,引发学生对冰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冰的性质和特点,讲解冰的应用。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用冰取火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5. 总结:总结冰的性质和应用,强调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冰的性质和应用。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冰的性质和特点。
2. 学生能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4. 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六、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冰块、放大镜、酒精灯、火柴、铁丝等。
2. 教学课件:冰的性质和应用的相关课件。
3. 参考资料:关于冰的科普文章、实验报告等。
七、教学环境:1. 实验室:设有实验桌、实验器材等。
2. 多媒体教室:用于展示课件和视频资料。
3. 安全设施:灭火器、急救箱等。
八、教学安全:1.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伤害。
2. 使用火源时注意防火,保持实验室整洁。
3.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管,确保学生安全。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冰雕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参观冰雪景点,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冰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十、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科学家用冰取火的故事,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实验过程。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科学家用冰取火的故事,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难点:(1)冰如何取火?(2)课文中提到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板书课题《用冰取火》,引导学生思考:冰能取火吗?如何取火?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冰如何取火?(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实验过程。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冰取火的科学原理。
(2)强调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兴趣,调查其他科学实验,下节课分享。
2. 拓展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尝试用冰取火?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中所讲述的科学家用冰取火的故事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创新思维、沟通能力等。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如家庭作业和拓展作业的完成质量。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用冰取火》教案设计《用冰取火》这篇文章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考察时,打火器找不到了,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绒,挽救了大家生命的事。
文章表现了探险队员坚韧的意志、不放弃的精神、以及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慧与才智。
在初读课文时,学生明显就能够初步感受到探险队员的聪慧、感受到探险队员那种不放弃的精神。
但这种感受是浅薄的,学生能够知道他怎样聪慧吗?能够答复出《开卷有益》中“怎样才能成为有才智的人?”这个问题吗?为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用冰取火的过程,放在年轻队员的几个简洁的动作之上。
由于这几个看似简洁的动作恰恰是年轻队员对外部条件的运用、对自身学问的运用,恰恰是才智与坚韧品质的化身,基于以上的理解,进展了此番教学设计。
1.语言文字的品尝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本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但情感的熏陶要落实到语言文字当中。
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来感受年轻探险队员的才智与坚韧。
如:教学探险队员取火过程时,教师通过想象画面、动作比照、词语辨析来感受年轻队员的动作“刮”、“摩挲”,然后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轻轻地刮?为什么用手摩挲?为什么举?为什么向着太阳?使学生从探险队员的动作之中领悟到这是对外部条件的利用,是对自身学问的运用,从而感悟到遇到困难要运用学问积极想方法的道理,感受到才智的真谛。
紧接着再结合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从“轻轻地刮”、“暖和的双手不断摩挲”中体会那种坚韧的品质,从而到达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熏陶的统一。
2.注意学生的情感参加情感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殊注意学生的情感参加,力争使学生的`情感与和文章中的仆人公在思想情感中产生共鸣。
如:在体会火的重要时,我通过上下文、通过对南极的渲染使学生感受到南极的严寒,近而感受火的重要。
在体会取火过程中大家的心情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火的重要,再提出“你就是探险队员,你是怎样的心情?”这个问题,使学生进展角色换位以到达“心理相融”。
(三年级语文教案)《用冰取火》教案
《用冰取火》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教材简析]《用冰取火》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讲的是一个探险队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过程中,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一个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挽救了大家的生命。
文章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有决不放弃的信心,运用知识和智慧,就会战胜困难。
这也是文章的教学重点。
文章渗透了凸透镜聚焦及光的折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用冰透镜取火的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并结合实际,谈谈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
[教学重点]1.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2.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与智慧,懂得遇到困难要运用知识与智慧去解决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用冰取火所蕴涵的凸透镜的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南极风光、重点句子)。
学生:查找有关南极的资料,观察放大镜。
●一、导入: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用冰取火》●二、授课:汇报任务一: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冰取火?汇报任务二:为什么用冰取火?从哪儿看出打火器丢了?打火器丢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出示课件:南极气候图片出示课件:没有火就没法工作;没有火就没法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危胁。
感情朗读。
汇报任务三、1、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其他队员是怎么想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2、一伙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却陷入了深思。
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课件出示:课文6、7小节,并指导朗读。
小结:正是靠着这份执着、顽强、不放弃的精神,他才创造了用冰取火的奇迹,这不能不令人感动,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读6、7小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用冰取火》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材简析]
《用冰取火》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讲的是一个探险队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过程中,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一个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挽救了大家的生命。
文章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有决不放弃的信心,运用知识和智慧,就会战胜困难。
这也是文章的教学重点。
文章渗透了凸透镜聚焦及光的折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用冰透镜取火的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并结合实际,谈谈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2.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与智慧,懂得遇到困难要运用知识与智慧去解决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用冰取火所蕴涵的凸透镜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南极风光、重点句子)。
学生:查找有关南极的资料,观察放大镜。
一、导入: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用冰取火》
二、授课:
汇报任务一: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冰取火?
汇报任务二:为什么用冰取火?
从哪儿看出打火器丢了?打火器丢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出示课件:南极气候图片
出示课件:没有火就没法工作;没有火就没法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危胁。
感情朗读。
汇报任务三、1、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其他队员是怎么想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2、一伙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却陷入了深思。
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课件出示:课文6、7小节,并指导朗读。
小结:正是靠着这份执着、顽强、不放弃的精神,他才创造了用冰取火的奇迹,这不能不令人感动,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读6、7小节。
3、这伙年轻的队员用他的智慧,用冰点燃了生命之火,引读:这团红红的生命之火……
4、此时此刻,你就是探险队员的一员,我是记者,采访一下:看到茫茫冰原上这团红红的生命之火,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四、回顾全文,课堂检测
这篇课文讲的是南极探险队员做“_____”取火的故事,赞扬了探险队员_____的顽强意志和使自己绝处逢生的智慧。
五、课外拓展
大家从陷入绝境的无奈到欢呼跳跃的激动,是什么挽救了大家的生命?仅仅是火吗?是智慧,是不放弃,是坚持不懈,正是靠着这些,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课件出示:南极成就。
六、写话练习
看完这些,我们心里一定涌动着一种感动,让我们把心中的话倾注笔端,倾泻下来,留
在记忆深处。
我想对智慧的探险队员说:____;
想对恶劣的南极说:____;
想对自己说:______。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