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领域重要的国家级科研基地——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聚苯硫醚纤维的制备及改性技术现状与展望
质量分数及挥发物质量分数在 0. 1% ~ 0. 3% [8] 。
在 PPS 熔融纺丝过程中,在纺丝喷丝板下方
第 3 期 彭梓航等. 聚苯硫醚纤维的制备及改性技术现状与展望
采用环吹风冷却技术,可使熔体冷却、丝条拉伸细
术的研究重点,也是提升 PPS 纤维制备技术、改
善产品性 能 的 关 键。 肖 为 维 等
[14]
研 究 发 现, 随
PPS 熔体在 305 ℃ 下停留时间增长,大分子会发
生交联,挤出细流的黏弹性增大,拉伸性能下降,
可纺性逐渐变差;PPS 树脂熔融真空处理和控制
是采用该技术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20 世纪 90 年代,主要是针对 PPS 纤维纺丝工艺
PPS 纤维的应用前景。
有限公司成功引进 PPS 短纤维生产的相关专利
备方法、改性技术做了详细的综述,并总结归纳了
和性能开展了系列研究。 2006 年江苏瑞泰科技
技术,并建成了国内首条 4 kt / a PPS 短纤维生产
1 PPS 纤维的发展概况
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5)
摘 要: 简述了国内外聚苯硫醚( PPS) 纤维的发展历史、生产现状及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 PPS 纤维的制
备方法及改性技术现状,并对今后我国 PPS 纤维的发展及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 目前,PPS 纤维产品以常
规短纤维为主,日本几乎垄断了 PPS 短纤维的生产技术和全球市场,日本 PPS 短纤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多温区加热松弛 / 紧张热定型技术,可使 PPS 大
分子链取向趋于完善,提高 PPS 纤维的取向、结
晶度。 P. L. CARR 等
为创新建好孵化器——中国纺织教育学会会长贾成文谈28+10项目
科 技学院也都建有省级重 点实验室 以
科研 活动和成果为例 .东华大 学在纺织 领域科研 工作方 面, 年中获科研经费4 5 5 亿元 . 获国家授权专利9 余项 获国家 0 科 技进步 奖3 项.天津工业大学近3 年来 完成 了 国家 8 3 6 ”等各类科研项 目4 0 6 余项。西安工程大学 近年来 共承担各类 科研项目6 0 8 多项 ,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 步奖5 项 . 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7 1 其 项; 北京服装学院近年来 获国家发明奖 重
三项技术上已具备技术基础
本. 欧美社会占据了纺织品高技术链端 . 慢慢进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纺织品时代 美 国麻 省理
工大学 已经将诸如 电脑等产 品研 制到特 殊材料上 . 穿在士兵身上 用于军 用+ 显示
器就像 眼镜一样戴在头上 韩 国也即将
生产 音乐服装
大科技成果奖等省 部级以上奖励 6 6项 研发的分形涤纶 纳米抗静 电和导 电纤
会在绍兴召开 了纺织科技中
高校 平台独特优 势
纺织服装领域 的基础研究不同于
般学科性的理论研究 .而是与纺织服装
有关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座谈 会。 在会上 各高校根据各
自的条件 优 势 就今后要 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进
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 的应用型 .实用型 研究 , 如智能纺织品 仿生学 人体工程 学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等。 贾成 文认为 纺 织服装领域基础研究 的应用性特征使得
面料技术重点 实验 室 数字化纺织服装
—
速流 动等特 点 .高校在创新体 系中重要 地位毋 庸置疑 相比起企业科研 的单打 独斗 , 急功近利 , 资金投入 , 人才缺乏等 问题 高校具有资源丰富 科研实力强的 优势 而目前科研院所的研究也往 往采 取效益优先原则 相对来说 高校更适合 进行长 期的基础应用研究 而进行 基础 应 用研 究也提升了高校的科研和 教学水
守正理论之“种”,绽放创新之“花”
高训班学员实地探访,参观学习。
实地探访
走进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
实验室和标准测试机构通常是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
理论学习之余,学员们还深入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东方国创先进纺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研发趋势。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源于我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是我国纤维和纺织材料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走进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果实验室,学员们就被那一个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闪光”纤维吸引:粘胶基碳纤维、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它们不仅展示着中国的科技成果,更代表了该实验室在纤维材料改性领域的荣耀。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巨安奇为学员们讲解了纤。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要实验室(东华大学)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及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版)为促进国内外学术合作和交流,扩大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中心的作用,提高所在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实验室发展规划,特设立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开放课题基金,支持与本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项目,并鼓励应用基础和交叉学科研究。
一、实验室简介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2年建立以来,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八字方针,在凝聚学科人才、促进科研发展、构筑研究平台、扩大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2008、2013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
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2)功能纤维与低维材料;3)环境友好与生物纤维材料。
二、开放课题申请对象开放课题基金主要资助对象应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或博士学位,并在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中获得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
为了鼓励年青人才脱颖而出,优先资助4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业人员作为课题负责人的研究项目,鼓励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紧密结合、有助于提升实验室产业基础的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申请。
申请人应以本实验室的一个研究组为依托,受到资助后与依托课题组合作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
三、开放课题申请程序和管理办法1、申报受理时间依据申请指南发布时间。
2、课题申请根据资助的主要研究方面(见本指南第四部分)填写“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申请书”一式二份(同时提交电子版)。
经所在单位同意盖章,向实验室提出申请。
申请课题应符合本实验室研究方向,与实验室在研课题有密切联系,有前沿性、开拓性、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新颖的研究内容。
建议研究期限为2年。
3、课题审批完全或部分由实验室资助的课题,课题资助额度为5-15万元/项。
具体经费额度经专家组初审,主任办公会审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定。
_时尚硅谷_系列报道之一走进上海_时尚硅谷_淑华
88中国,和世界时尚的距离有多远?很少有人可以做出自信的回答。
不过,那是在位于上海的时尚硅谷问世之前;走进时尚硅谷,也许您会明白,自己已经踏上中国通往国际时尚的产业地标。
时尚上海 时尚松江纺织服装产业的产品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都市产业,它不但需要信息、人才的丰富、充足,直接接触时尚的消费群体,感觉时尚生活氛围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重要作用。
所以,一个服装企业可以在偏僻的小城里生存、成长,但绝不可能在同样的地方起飞壮大,发展成国际化品牌。
上海,举世瞩目的国际经济中心、金融贸易中心、资讯中心、技术人才中心,也是中国的时尚中心,她在中国纺织服装史上有着特殊地位,是国内各大城市中纺织服装产业氛围最浓厚的城市之一,如今她正在为打造世界第六时尚之都而努力。
近年来,上海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迁都”的热门城市,有不少纺织服装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将总部迁到这里。
松江,上海本地的时尚名片。
历史上的上海松江区,在明清时期即为全国纺织业中心,曾享有“苏松税赋半天下”和“衣被天下”之称。
如今的松江,拥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和市级工业区,是上海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重点推进建设的三个新城之一,曾荣获全球“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全国“绿化模范城”称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松江大学城,聚集东华大学、外国语大学、外贸学院、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工程技术大学等7所高校。
尤其是作为国内最高等的纺织院校,东华大学有10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如国家染整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产业用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据专家分析,美国硅谷、日本筑波、英国剑桥、我国台湾新竹等一些城市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科研气氛浓厚的大学城,不仅能促成以它为中心的科技园区的形成,更会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并能以此为中心兴起一座发展力强劲的城市。
石墨烯纤维:引领创新落地应用推进发展——“石墨烯+健康”功能
石墨烯纤维:引领创新落地应用推进发展——“石墨烯+健康”功能纺织品创新发展论坛召开作者:孙晓霞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7年第7期随着《“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出台,石墨烯已成为“十三五” 期间重点开发的新兴材料之一。
凭借其优异的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力学等性能,石墨烯纤维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它在功能纺织品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人们健康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得“石墨烯+健康” 的主题备受青睐,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石墨烯功能性纺织品逐渐走进了百姓生活。
2017年6月3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济南市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智慧体育创新研究中心、中国石墨烯改性纤维及应用开发产业发展联盟联合主办,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泉集团” )承办的“石墨烯+健康” 功能纺织品创新发展论坛在济南隆重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调研员陈新伟,中国工程院孙晋良院士、蒋士成院士、俞建勇院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张慧琴,国家体育总局智慧体育研究中心主任李祥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一林,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山东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等单位的专家领导,以及来自纤维、织造、家纺、装备制造等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代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引领创新:成功实现生物基石墨烯材料的成果转化在此次论坛上,唐一林对“生物基石墨烯宏量制备及石墨烯在功能纤维中的产业化应用” 进行了成果发布。
该项目由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青岛大学、黑龙江大学共同承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
由中国工程院孙晋良院士等权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发明了以玉米芯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石墨烯材料的新方法,突破了生物基石墨烯配位组装析碳、催化热裂解、精制分散关键技术;研发了石墨烯表面改性及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技术,解决了石墨烯在再生纤维素纤维、涤纶短纤维与锦纶6纺丝过程中易团聚、品质控制难等问题;开发了专用组件过滤技术,制备了石墨烯改性再生纤维素纤维、涤纶短纤维和锦纶6长丝;开发了石墨烯改性纤维高效纺纱系列加工技术、织造与染整技术,建立了石墨烯功能纺织品成型加工技术体系。
支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军民两用纤维材料与制品推荐目录》发布
纤 维FIBER 094 中国纺织 2024支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军民两用纤维材料与制品推荐目录》发布弹性回复率、色牢度以及特别柔软的手感,是锦纶领域的创新纤维。
星宇呈阳新材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张宝华介绍了可用于军民领域的最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纱线产品。
据悉,星宇呈阳拥有高强力、导热、凉感、轻量化、高强高模、耐酸耐碱耐日晒、超高防割的纤维丝,集多种复合功能的纱线等,产品具有全球专利,市场认可度高,可用于劳动防护、军警防护、户外运动等领域。
浙江启宏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戚宇峰介绍了胶原蛋白改性再生纤维素纤维。
该产品使用皮革工业的边角料,生产过程尽可能地保持胶原蛋白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发生大范围的变性及降解。
其生产工艺采用新型湿法纺丝工艺,多种条件协作,提高了胶原蛋白纤维的物理性能,同时具有优异的抑菌、防霉、消臭等性能。
目前已开发出服装床品、卫生巾、尿不湿、面膜等产品,市场认可度高。
焦 点近年来,中国纤维行业自主创新,构建了品种齐全的高技术纤维制造平台,满足军用纺织品、战略武器和装备等军工需求,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涵盖行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和需方单位的高水平纤维新材料军工配套体系,在单兵防护、装备配套、伪装抗干扰武器生产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日前,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新兴际华(北京)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军民两用纤维产业链论坛暨目录发布会”召开。
会议发布了《2024军民两用纤维材料与制品推荐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围绕部分最新的军民两用纤维进行了探讨。
自2018年起,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面向国内纺织化纤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单位,重点围绕航天航空、信息工程、海洋工程、医疗救援、应急抢险、智能服装、作战装备、军用纺织产品等领域,组织信息采集、审选,编制成《目录》。
2022年起,协会与新兴际华(北京)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进一步结合军队需求,针对具有明显优势的相关技术与产品列入《目录》中,作为军民两用产品开发、产业对接、项目推介推广的重要参考。
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华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单位东华大学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重点立项、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
东华大学科技园依托东华大学强大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已发展成为我国大学科技园中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创新要素资源汇聚和产学研结合的基地之一。
东华大学科技园现已成为国家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上海市长宁区五大科技园区之一以及“上海市青年孵化器”和“上海市孵化器网络会员”单位。
◆基本现状东华大学科技园前身是中国纺织大学校内产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1997年1月,“中国纺织大学产业园区”成立;2000年4月,经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更名为“东华大学科技园”;2003年7月,东华大学科技园正式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华大学每年要完成一大批国家和市部级重点科技项目,其中有一批高新技术成果通过东华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功能转化为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孵化基地有新华路校区1.4万多平方米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及占地4.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5万多平方米的虹桥东华产业化基地,两基地入驻率都达到100%,彼此遥相呼应、共同发展。
虹桥东华园区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OLOGY I N DUS TRY OF IN 6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C E C E E C H C H A17◆环境条件东华大学科技园位于上海市长宁区。
长宁区处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发展主轴线的西段,是上海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区内有虹桥国家经济技术开放区、上海航空港虹桥国际机场、涉外高级居住区古北新区,既是人口导入区,也是涉外经济区。
目前,长宁区已把服装服饰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通过政策引导和一系列鼓励性措施,使园区得到了迅速发展。
区政府提出的从区属经济转变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区有关部门的配套服务与政策措施,为东华大学科技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
纺织工业是消费品工业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国际优势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服务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有关要求,推动纺织工业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扩大市场需求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强化软硬协同,增强创新引领发展能力,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深入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巩固纺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实质进展,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稳中有增,发展质量效益保持良好水平,纺织工业国际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3%。
智能制造加快推进,70%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性能纤维、高端纺织装备、战略性产业用纺织品自给率基本满足需求。
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形成20家全球知名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时尚引领力进一步提升。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得到健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水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质量和规模不断提高。
三、重点任务(一)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面向重大需求加强关键技术突破。
鼓励企业围绕纤维新材料、功能性纺织品、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加快研发创新,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成果。
2.集聚行业力量培育科技创新平台。
加强先进功能纤维、先进印染技术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建设。
文献检索作业范例
文献检索作业送给需要的人,绝对原创【特别是化学类专业】新型纤维素溶剂的设计开发/溶解机制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完成时间:2010年11月08日目录1.课题分析 (3)2.检索策略 (3)2.1 选择检索工具 (3)2.2 选择检索词 (4)2.3 拟定检索式 (4)3.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 (4)3.1 谷歌搜索引擎 (4)3.2 超星电子图书 (5)3.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6)3.4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9)3.5 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 (11)3.6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 (12)4.检索效果评价 (13)5.文献综述 (15)1.课题分析我国正处在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工程化研究的关键时刻,但尚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国家虽然已经把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列入了纺织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但其重大意义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要完成这样重大的攻关项目需要多个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但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严重缺乏合作机制,虽然涉足此项工作的单位不下20个,但多数属于重复劳动,很少触及到工程化放大的研究,尤其缺乏对大型关键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研究,尚未形成成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技术。
此项工程投资大,风险高,目前真正从事工程化研究的单位得不到有效的政策支持,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将影响产业化的进程。
一种新工艺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落后工艺的淘汰,目前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还没有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同,有观点认为粘胶纤维路线只要利用最新的技术就能处理好废气和污水,因此还一直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Lyocell纤维不可能替代常规的粘胶纤维。
这种观点在粘胶纤维生产厂中仍有很大的影响,但在长远规划上阻碍了新技术的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粘胶纤维生产的整体技术还是废气处理的技术都出白发达国家,且粘胶纤维产量骤降的也恰恰是这些国家,其中的规律和道理一目了然。
废气和污水处理技术是无奈之举,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引领纤维学科发展--走进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
纤 维 素、甲 壳 素、PLA 等 生 物 源 高 维、Lyocell 纤维、中空纤维膜、PBO
分子纤维材料的基本科学问题,纤 纤维等多条试验生产线,可以进行
维材料的仿生制备及组织工程用纤 扩大试验。科研创新研究平台包括
维材料,纤维及复合材料废弃物处理 NMR400、FTIR、SEM、TEM、AFM、
未 来 纤 维 材 料 发 展 是 一 场“功 能性、集成化、智能化、电子化、响应 性”的 革 命,作 为 国 家 级 科 研 基 地,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引 领我国纤维材料科学技术与产业发
86 航空制造技术·2021年第64卷第11期
APPROACHING SCIENCE
展,对接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战略性
和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培养了一批 700 余项,其中国家级任务近 200 项、
学术与行业领军人才,有力促进了纤 省部级科研 100 余项、横向合作项
维材料产业的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 目 400 余项。重大工程水 纤维材料学科发展和化纤产业的技
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术创新,在航空航天国防急需的高性
实验室根据研究方向和学科发
展的需要,注重高层次创新研究队伍
建设,重视人才队伍引育结合,在高
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功能纤维与低
维材料、环境友好与生物纤维材料方
向汇聚和培养了一批优秀学者,积极
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赵银桃;田明伟;张宪胜;曲丽君;朱士凤【摘要】电子束辐照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环境友好等特点,在纺织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作用.文章从纤维改性、纺织品后整理、污染物处理三方面介绍了电子束辐照加工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期刊名称】《山东纺织科技》【年(卷),期】2018(059)006【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电子束辐照;纤维改性;纺织品后整理;污染物处理【作者】赵银桃;田明伟;张宪胜;曲丽君;朱士凤【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1.31 引言纺织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其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进一步促进纺织行业稳步高效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
有“人类加工技术的第三次革命”之称的辐照加工技术,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加工方式的资源节约型加工技术,能大幅节约成本和时间,几乎不产生污染,因此也是环境友好型加工方式[2-3]。
电子束加工作为辐照加工中的重要方式,目前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纺织加工生产中,对纺织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主要就电子束辐照技术在纤维改性[4,13]、纺织品后整理[5]及纺织生产废弃物处理[6]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2 电子束辐照技术简介20世纪90年代起,电子束辐照技术开始迅猛发展,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9]。
电子辐照是以电子加速器为辐射源,电子束经过高压电场的加速发生聚集并作用于被辐照物质,引起该物质电离,电子束与被辐照物之间产生活性粒子,在体系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直至新的热力学平衡出现为止[10-11]。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于1956年,原属国家纺织工业部,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型企业,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
我院是纺织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和实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
全院现有职工3450余人,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开发队伍和较为完备的实验仪器设备及中试车间。
是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纺织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工程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纺织标准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依托、建设单位,是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开发基地。
2008年,我院被国家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命名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我院形成了院企两级研发体系和以化纤纺织成套设备、纺织新材料、纺织化工及生物技术等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18家全资或控股企业,业务范围涉及纺织、化纤、机械制造、生物化工、机电自动化、进出口贸易等领域。
欢迎2012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加盟我院!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延静里中街3号
邮编:100025
注:投递简历时请以“岗位名称+求职者姓名+毕业学校+学历”的邮件标题格式进行投递。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2012年度应届生招聘计划。
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
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1. 引言1.1 概述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纺织行业也在持续创新与改革中迎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为了推动我国纺织业的转型升级并引领未来发展趋势,建立一个具有前瞻性、开放性和高效性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势在必行。
本文详细介绍了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旨在为相关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促进纺织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1.2 研究背景近年来,全球纺织行业呈现出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迅速崛起的趋势。
尤其是纳米材料、功能性纤维以及智能纺织品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纺织品产业面临着巨大变革的挑战。
同时,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环境友好性以及智能化要求的提高,对纺织品质量和性能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产业竞争力,我国纺织行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推动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因此,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平、完善设施和优秀团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势在必行。
1.3 研究意义建设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该实验室将促进纺织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创新驱动机制,实验室可以推动纺织企业进行技术更新与产品改良,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实验室将培养和引进一流人才,并推动人才队伍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通过开展各类科技交流活动、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吸引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到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领域的研究中来。
第三,实验室的建设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纺织行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
基于国际合作和交流平台的构建,实验室可以与其他顶级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建设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通过该实验室的运作和推广应用,我们可以为纺织行业开辟一片新天地,并引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周存: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天
“纺织之光”教育基金教师奖《纤维增强材料助剂》;《天津市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工程中心建设》和《新型大容量涤纶短纤维油剂》。
作为项目第2负责人参加在研项目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滨海新区项目1项,分别为:《天津市纤维界面处理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和《高等级公路用短切聚酯纤维增强材料的开发及应用》。
成绩的背后,是他默默的付出与执着的坚守。
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对接科研的最终目的,莫过于能将科研成果顺利产业化,并替代国外进口产品。
这是科研人员的使命,也是周存孜孜不倦的使命和责任。
多年来,周存先后开发出涤纶可分散短纤维助剂、丙纶拒水拒油纤维、纤维增强材料助剂、聚酰亚胺纤维助剂、碳纤维原丝油剂及上浆剂、功能性聚醚、新型涤纶短纤维油剂、涤纶高速纺油剂、耐高温锦纶原油型帘子线油剂等科技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和工业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年均收入4000多万元。
不仅如此,由周存主持开发的科技产品还替代了进口的同类产品,打破了我国纺织纤维助剂市场一直被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在多个品种上迫使进口产品降价,为相关化纤与纺织企业节支节汇,实现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在推进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助剂、化纤油剂、纤维改性与界面处理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与市场化运作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科研成果产业化率低,研究成果市场推广困难是一个众所周知,也无法忽视的难题。
”谈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中面临的问题时,面带笑容的周存也严肃了起来。
“现在的科研人员已经在积极地与企业对接、合作,但是行业内的企业还是比较青睐成熟的、拿来即可使用的技术和设备。
而这种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没有企业的参与合作,仅凭院校的设备和仪器是无法实现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更有前瞻性,目光更长远一些,从研发的初始阶段就参与进来,这对缩短产业化时间,提升研发效率是极为有利的,也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让行业内的企业在国际上更具有竞争力,建设纺织强国指日可待。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申请和管理办法2009年4月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重点实验室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推动高水平学科建设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行访问学者制度的意见》、《关于在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结合本实验室具体情况,制定本条例。
一、实验室简介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2年开始筹建,1996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向国内外开放,2003、2008年两次通过国家评估。
多年来,实验室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八字方针,以高分子科学为基础,以纤维材料为特色,瞄准纤维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学科前沿,凝聚学科人才,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
目前周其凤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坚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0名,其中教授34名,副教授14名,50岁以下研究人员占64%。
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2)功能纤维与低维材料;3)环境友好和生物纤维材料。
2003年以来实验室共承担国家、部市委和合作科研400余项。
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发表学术论文1440篇,申请专利396项,授权129项。
“211”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工程进一步赋予了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新的活力。
作为国内纺织领域重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将为建设成国际纤维研究和交流中心而努力,为纤维材料学科的发展和实现我国纺织工业新的发展战略,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重大需求做出新的贡献。
实验室设有科研工程和测试技术平台,包括:工程技术平台:拥有熔体纺丝、复合纺丝、湿纺、干纺、冻胶纺丝、液晶纺丝、双螺杆共混挤出机、注塑机、聚合釜、反应挤出机、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复合材料模压成型、树脂转移模压成型、刮膜成型、喷雾干燥等一系列纤维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试验设备,同时建有碳纤维、芳纶、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Lyocell纤维、中空纤维膜、PBO纤维等多条试验生产线,可以进行扩大试验。
国内外纺织研究院所发展现状
国内外纺织研究院所发展现状一、国内纺织科研院所发展现状(一)国内纺织科研院所概览在中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中,除重庆、湖南、贵州、宁夏、江西、广东、海南、西藏、香港、澳门外,基本均设有省级纺织行业相关科研院所。
其中,广东省在两个城市设有纺织研究院所、海南设有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分院。
1、北京: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于1956年,原属国家纺织工业部,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是纺织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和实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
全院现有职工3 300余人,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开发队伍和较为完备的实验仪器设备及中试车间,是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纺织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的依托单位,也是纺织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在50多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与全国各地的纺织企业、高等院校有着密切的合作和广泛的联系,与联合国有关组织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及公司建立了交流与合资、合作关系,实现了多方的共赢和互动发展。
2、上海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6年,原为中国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1959年更名为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隶属于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全院下辖六所三中心: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上海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市服装研究所、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上海市色织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纺织节能环保中心、上海纺织新产品开发中心和上海纺织科技发展中心。
该院研发手段齐全,配套完整;纺织研发精英汇萃,成果丰硕。
50多年来不断致力于纺织产品、工艺、设备和材料的开发应用研究,研究领域延伸至环保、医药、建筑、冶金、家电、汽车、航空航天等相关产业,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纺织专业设置最齐全的综合性纺织研发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 9年 ,纤维材 料改性 国家重点实 验室正式 立项 的重 要研 究项 目 8项 ,投入 总经 费 6 0万 元 。于 20 8 0 8年立 项 的
时 , 验室 瞄准 国际前 沿 ,进一 步 拓 宽研 究 领 域 ,在 绿 色 实
高分子 材料 、生 物医用 高分 子 材料 、智 能材 料 、纳 米 纤 维
及其成 型技 术等 领域 取得 重 要 进展 。在 这 一 时期 ,实 验 室
的高导湿涤纶纤维 、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和高强高
模聚 乙烯纤 维研究 与产 业化 项 目分 别 获 得 国家 科技 进 步 二
等奖 。 纤维材料改 性国家重点实验 室 门厅
自 20 年 以来 ,实 验室共承担 包括 93 03 7 计划 ( 项 ) 6 计 划 ( 项 ) 4 、83 9 、国防重 点项 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重点项 目等国家 、省市 部委 ,国际合作 和企业合作科 研 项 目 50 项 , 研 经费 达 23亿 元 。获 国家科技 进 步二 等奖 6 , 5余 科 . 项 省部 级科技进步 一等奖 5 ,二等 、三等奖 l 。发 表学术论 文 23 余 篇 ,申请 发 明专 利 54项 ,已授 权 19 。 项 2项 00 0 7项
4
学科 基 础 为“ 维 材料 ” 纤 学科 ,从 15 由 国 内著名 的化 学 纤 维 专 家钱 宝钧 、方柏 容 先 生 在 94年
l
东华 大 学前 身 原华 东纺 织 工学 院创 建 我 国第 一 个 “ 学 纤 维 ” 业起 ,纤 维 材 料 学 科 历 经 5 化 专 0
余 年 的积 淀 和发 展 ,成 为 国家首 批 重 点学 科 和 “ 五 ”、“ 九 十五 ” 十 一 五 ” 2 1工 程 ” 、“ 、“ 1 重 点建 设学 科 。纤 维材 料 改性 国家重 点 实验 室也 伴 随着东 华 大学 纤维 材 料学 科 的发 展而 成长 。
纤 维 材料 改性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大楼
2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纤 维材 料 改性 国家 重 点实 验室 前 1 余 年 的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仿 真 与 超 真纤 维研 究 ;高性 能与 功 能 型 纤维 材 料 0
研 究 ;新 型化 纤材 料成 形 加工 工程 和 理论 研 究 。近年 来 ,随着 国 内外高 分子 材料 和 纤维 材料 领 域 研究 热 点 和研 究 前 沿 的发 展 ,实 验室 通过 对 研 究 方 向 的 衍 化 和 凝 炼 , 目前 的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 ( ) 性 能 纤 维 与 复 合 材 料 研 究 ; 1高 ( ) 能化 纤 维 与低维 材 料研 究 ;( ) 境友 好 和生 物纤 维 材料 研 究 。 2功 3环
优 势 ,积 极 跟 踪 国际 研 究 前 沿 ,在 纤 维 材 料 仿 真 超 真 改 性 、高 性 能纤 维及 功能 纤 维 材 料 、纤 维 材 料 成形 新 技 术 与
成 形理 论 等 重 大 研 究 方 向 上 开 展 工 作 。 已取 得 了多 项 成 果 ,例 如 在化 学纤 维 的仿 真超 真研 究 方 向上 研 发 的多 孔 涤
周 其 风 院 士 担 任 ,徐 坚 研 究 员 任 实 验
室主 任 ,王 华 平 、余 木 火 教 授 任 实 验
室 副 主 任 。实 验 室 现 有 固 定 人 员 5 0
名 ,其 中 院 士 1名 ( 有 双 聘 院 士 3 另
名) ,教 授 3 3名 ,副 教授 1 4名 ,助研 2名 ,另有 技术 和管 理 人员 5名 。
高 聚物结 构性 能和成 纤机 理 、高 性 能纤 维 及 复合 材 料 等基
础 理论研 究及科 研成 果产 业 化 方 面取 得 了重 大 突破 ,为 国 家经 济建设 和 国防军 工产 业 进步 提 供 了关 键 技 术 ,得 到 国 内外 广泛认 同 ,并获得 了很 好 的经 济 效益 和 社会 效 益 。 同
纶 纤维 、多功 能 系列共 聚酯 与 改 性 涤 纶纤 维 ,以及 航 天 级
纤 维材 料 改 性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成 果 展 示
粘胶 基 碳纤 维 的研 制 与产业 化 等项 目均 获 得 了国家 科 技 进
中 国材 料进 展
步 二等 奖 。
第 2 卷 9
近年来 ,实 验室在 改 性纤 维 及 多相 高 分子 材料 、成 纤
第 2期
中国的 国 家 级 科 研 基 地
纤 维 材 料 改 性 国 家 重 点 实验 室
1 实 验 室 简 介
纤维 材料 改 性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依 托 东华 大 学 ,于 1 9 9 2年 立 项 建 设 ,1 9 9 6年通 过 国家 验 收 ,2 0 0 3年 与 2 0 0 8年 两 次通 过 国家评 估 ,是 国内 纺织 领 域 重 要 的 国家 级科 研 基 地 。实 验 室
纤 维 材 料 改 性 国 家 重 点
实验 室 主 任 徐 坚
实验室被批 准筹建是 国家发展 我 国纺织
产业 科技 的 战 略决 策 。近 2 0年 来 ,实 验室坚持 “ 开放 、流动 、联合 、竞 争” 的 八 字方针 ,紧密结合 国 民经济 建设 和 国 家战略需求 ,为推动 我 国纤维 产业 科技 进 步和 国防建设 作 出了重要贡献 。 目前 ,实 验 室 学 术 委 员 会 主任 由
3 科 研 成 果
3 1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自纤维 材 料改 性 国 家重 点 实 验 室 建 立 以来 ,科 研 工 作 的主 导 目标 是服 务 于我 国 的纺 织 产 业 ,同时 面 向国 民经 济
中支柱 产业 和其 它高新 技 术 产 业 ,利 用 跨 学 科研 究 的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