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
广西在中国-东盟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广西在中国-东盟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dc27b0816fc700aba68fc06.png)
准 轨 铁路 可 以直 达东 盟 国 家前 沿— —越 南 首都 河
内。 广西 已经拥有 南宁吴圩 机场 、 两江机场 、 桂林 北 海 福成机 场3 国际机 场 , 宁 、 个 南 桂林 已经 开通 到东 南亚 主要 国家重 点城 市如新加 坡 、 吉隆坡 、 雅加 达 、
宁一河 内一万象一 曼谷 经济走 廊 , 以把 中国华南 可
泛珠 与大 湄公河 次 区域合 作 的桥梁 。 广西地 处 中国
域 经济 合作 是推 进 中 国与 东盟 经 贸 合作 的重 要措
施 ,这是 中 国实行对 外开放 政 策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 也是落 实西部 大开 发战 略的重要措 施之 一 。 于 中 位 国西南 部 地 区 的广 西 和 云南 是 中 国与 东盟 国家 开
地 区 和大 湄 公 河 次 区域 5 国从 经 济 上 紧 密联 系起
来, 直接 沟通 中国 、 南 、 越 老挝 、 国等4 国家 , 泰 个 从
而促进 中 国东部 和华南 地 区粤港澳 的资 本 、人才 、 技术、 贸易 、 旅游 等经 济 优势 与 大 湄公河 次 区域 的 资源 、 市场 优 势实 现互 补 , 动 大 湄公河 次 区域 合 推
合作 的高度 概括 。
条件 , 中 国对 外开 放 、 向东 盟 、 向世 界 的重要 是 走 走 门户 和前沿 。因此 , 中国一东 盟合 作框 架下 广西 在 参 与次 区域 经济 合作 具 有 优越 的条 件并 发 挥 着 重
要作 用 。
一
、
中 国一 东 盟 次 区域 经 济 合 作 与 中 国
参加 了大 湄公河 次 区域合作 ,并 取得 较好 的成 果 , 中 国与邻 近 的东 盟 国家 开 展 次 区域 经济 合 作 已 经
次区域合作发展思路
![次区域合作发展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9bd7332e192e45361066f5f8.png)
次区域合作发展思路一、合作发展宗旨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以澜沧江—湄公河为纽带,以“同饮一江水、共建幸福家园”为理念,以推进次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开发和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合作为突破口,坚持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机制,按照WTO和次区域合作总体框架及各项协议的要求,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沟通次区域陆上大通道,实现次区域与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市场的对接;营造一个适合国际贸易与投资发展的环境;通过对话确定共同实施的项目,建设经济走廊、产业带,使次区域合作得到扩大和发展,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尽快形成;把次区域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示范区和陆域经贸区;创造条件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改善次区域生态环境,实现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顺应世界经济大潮,增强次区域国际地位和市场竞争力,共建次区域一体化经济,建立稳定而长久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计划时间和年限计划编制基准年为2002年,计划年限为2004—2008年,2008年后作远期展望。
三、次区域预期发展目标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阶段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
近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东南亚国家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和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预计2004年—2005年,次区域国家GDP和对外贸易额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相互投资稳步增加,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基本实现已有或新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信息通讯的畅通,为货物进出口和人员往来提供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地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与自由贸易区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争取“泛亚铁路”东线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将大通道建设上升为联合国促进次区域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加大投入,促进大通道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中期:次区域国家的GDP、外贸进出口额和外资利用率继续稳定增长,境外投资力度明显加大,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三产业的比重有较大增长,各国产业结构趋向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大提高;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重要口岸和城镇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提高城镇化水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次区域各国一些重要沿边结合部,即泰国北部清莱府与缅甸交界地区、中国西双版纳磨憨与老挝么丁交界地区、中国河口与越南老街交界地区、中国德宏瑞丽与缅甸木姐交界地区等,建成重要的经济园区和生产基地;争取泛亚铁路中、西线开工建设。
中国-东盟“10+1”机制
![中国-东盟“10+1”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634aff204431b90d6c85c787.png)
64K eywords t o U nderstand C hinaEstablished in 1997, the China-ASEAN (10+1) Cooperation Mechanis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los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ie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members, and has become a major forum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China-ASEAN dialogue was launched in 1991. The first China-ASEAN (10+1) summit convened in 1997 and announced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a-ASEAN partnership of good-neighborliness and mutual trust.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was created in January 2010, which has come to represent a milestone in China-ASEAN bilateral relations after launching the process of China-ASEAN economic integration. China was the first non-ASEAN country to join the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and establish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ASEAN as well as the first major country to build a free trade area with ASEAN.Necessary platforms for dialogue are in place to ensure successful and effective bilateral cooperation including the ASEAN-China Summit, ministerial meetings and working group meetings. The ASEAN-China Center is a permanent body for promoting bilateral cooperation.T 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forum is the highest-level mechanism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ith 21 member economies and three observers—the ASEAN Secretariat, the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uncil and the Pacific Islands Forum—it covers an extensive part of the world and wields significant influence.The forum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November 1989 at a ministerial meeting in the Australian capital of Canberra, attended by Australia, the U.S., Japan, South Korea, New Zealand, Canada, and the then-six ASEAN countries.As an economic forum, APEC focuses on glob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issues such as 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 tion, connectivity, economic structura l reform a nd innova tive development, globa l multila tera l tra de systems,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nd capacity building. Its primary goal is to safeguard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its member economies in the Asia-Pacific, increase their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create an open multilateral trade system and reduce reg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barriers.APEC operates at five institutional levels: meetings of economic leaders, ministerial meetings, meetings of senior officials, committees and working groups and the Secretariat. China hosted the 2001 and 2014 APEC economic leaders meetings in Shanghai and Beijing respectively and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free and open reg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and stimulating regional and global economic growth.中国–东盟”10+1”机制中国—东盟“10+1”机制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的合作机制,自1997年成立以来,双方合作不断扩大与深化,现已发展成一个密切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主要机制之一。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相关规划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相关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4814ad6a5e9856a571260aa.png)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相关规划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有助于降低区域内外各类商务往来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降低又会反过来促进互利互惠的商业活动。
鉴于加强互联互通已经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各国、各地区日益重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
中国、东盟国家以及与东盟国家相毗邻的中国省区均是如此。
彼此间的互联互通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
从区域、次区域层面到中国中央和地方层面,均有发展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相关规划,这些规划为具体联通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蓝图和指导,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建设。
(一)区域、次区域层面的互联互通规划1.GMS合作下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从一开始,交通上的连接就被视作GMS合作的重要内容。
在1992年的第一届GMS合作部长级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以交通为主的“一条铁路,两条公路,一个机场”,即1—2—1的合作建议,该建议被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纲要》附件。
1993年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把发展交通运输业确定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先项目。
1994年的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正式确定交通等6个领域的合作框架,并通过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倡议走向实施》的会议文件。
有47个合作项目被列入这项文件,其中包括8个公路项目、8个铁路项目、8个水路和港口项目、6个机场项目。
因此,可以说中国与东盟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从GMS合作开始的。
随着GMS合作的深入推进,次区域的交通互联互通规划也不断调整、完善。
1998年第八次GMS部长会议首次提出了“经济走廊”概念。
GMS经济走廊以次区域“三纵两横”交通通道建设为基础,建设成产业、贸易和基础设施为一体的、经济较快发展的“三纵两横”经济带。
按照交通运输网络的总体布局,GMS经济走廊分为南北经济走廊、东西经济走廊和南部经济走廊。
南北经济走廊分为东、中、西三线,东线走向为南宁—越南河内;中线走向为昆明—红河—越南河内—海防;西线走向为昆明—西双版纳—老挝—泰国曼谷。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2912eed055270722192ef7da.png)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从2000年11月,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为双方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利益。
也为东亚、亚洲、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过在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区域合作的动力来源问题:政治主导下的经济驱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合作,究竟在多大成分上是出于经济考虑的,如何平衡经济与政治、外交利益是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双方之间的经济竞争性与互补性来看,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使东盟担心失去自身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以新加坡为例,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在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再加工制造的(该类产品结构与新加坡极为类似)。
中国与东盟单个国家的制造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果与整个东盟相比,双方的制造业结构非常相似。
机电设备是中国和东盟中发达成员最大的制造业产业,服装、制鞋等轻工业产品则是东盟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新成员国的主要制造业。
原有的东盟发达成员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领域与中国竞争,新加入的成员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与中国竞争。
东盟的中等发展水平的成员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都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对国际出口市场的争夺上。
因为中国与欧盟各成员均无一例外的高度依赖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市场。
(二)区域合作的主导权问题:中国主动但不主导1.东盟牢牢把握住区域合作的主导权。
东盟国家由于市场狭小,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实现区域经济资源的整合。
聚焦“周边外交”: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
![聚焦“周边外交”: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98933d3df111f18583d05a31.png)
出 了 建 立 中 国一东 盟 自由 贸 易 此 同时 . 中国还 同东盟 签署 了落 区的倡 议 2 0 年 l 月 . 《 动计 划 》 行 ,
互信 、 惠互 利 、 作共 赢 ” 互 合 的原 济 合 作 框 架 协 议 》 签署 , 动 了 启
则. 不断 拓展 和深 化 区域经 济合 自贸区建设进程 2 0 0 3年 l O月 ,
作 的领 域 和 内 容 19- 19 在 第 七 次 中 国一 东 盟 领 导 人 会 9 1 96
维普资讯
聚 焦 “ 边外交 " 周
俗话 说 : 亲不如 近邻 。 边外 交在 我 国外 交全局 中始终 占有 重 远 周
要位 置 。 国坚持 与邻为善 、 我 以邻 为伴 , 强 区域合 作 , 加 就能更 好地推
动 经济 社会 发展 , 更有 效地 维 护 国 家安 全 、 民族 团结和 社会 稳 定 , 从
西亚 、 莱 、 文 菲律 宾 、 南 、 挝 、 7月 ,中国 国务委员兼 外 交部长 越 老
28o圜 1 0. 0 5 5
维普资讯
钱 其 琛 应 邀 出 席 在 马来 西 亚 吉 次 中 国 一 东 盟 领 导 人 会 议 上 . 双 隆 坡举行 的第 2 4届东 盟外 长 会 方 就 未来 l O年建立 自 由贸 易 区
年 间 .中 国分 别 同东 盟 l O个 成 国 与东 盟 全 面 经 济 合 作 框 架 协
员 国 签 订 了 《 励 和 相 互 保 护 投 议争 端解 决 机制 协议 》 鼓 两份 重要
资协定 》 0 0年 ,在第 四次 中 文 件 . 志 着 中 国一 东 盟 自 由 贸 。2 0 标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b3c72da5e9856a56126093.png)
国 际 经 贸
中国一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 的障碍 因素分析
一陈 悦 浙江工商大 学
[ 要 ]中国和 东盟 区域合 作正在 如 火如茶 的进 行之 中,不管是 东盟各 国还 是我 国,在 贸易 区 内都将 受益 。 尤其是今 年 中 国和 东盟 摘
进入 “ 关税 时代 ” ,双 方 贸易在今 年必将 有 突破性 的进展 。但是 双 方之 间的经济 合作要 想健 康的发 展 下去还是 存在 诸 多的障碍 ,本 文就 零 深入 分析 对 阻碍 中国一 东盟 经济 区发 展 的障碍性 因素。
创 造一 个 拥 有 1 亿 消 费 者 、近 6 亿 美元 国 内 生产 总值 和 12 亿 劳 动力 成本 方面 与我 国相 比 ,这 几个 国家 的成 本更加 低廉 ,这 在无 9 万 .万
美 元贸 易总量 的经 济 区。这 个 巨大市 场 ,将给 中国和 东盟 的未来 发 形 之 中对我 国 的部 分 劳动 密集 型产业 会有 很大 的冲击 。经 济 同构造 展创 造 无穷 的商机 。就 经济 方面 来看 ,据 有关 资料显 示 , 自中国一 东 成 的贸易 竞争 必然成 为合 作发展 的 障碍。 盟 自贸 区 货物 贸 易协 议 实施 以来 , 中国 已从 东盟 第 六大 贸 易伙 伴 上 升 为第 三大 贸 易伙 伴 。虽 然饱 受经 济 危机 的影 响 ,但是 在 2 0 年 , 09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性合作的方略研究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性合作的方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78a356358fafab069dc02a4.png)
流 的重要载体 , 也是双方多层次教育合 作
的基础 , 从 长远看 , 语言教 学今后 依 旧是
中 国~东盟教育合作 的主要 内容 , 双边 教 育合作 在很 大程度 上取决 于语 言教学 的 发展 , 以语 言教学为 区域教育合作机制构 建的桥梁 , 并 以此推动区域教育合作的深
和发展 离不开 它所处 的社会 环境 和生存
空间 , 它 的存在 正是适应 环境的结果 。随
着 世界知识 经济的增长 , 区域文化软 实力 及 区域 文化认 同已成 为 国际区域 一体化
竞争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一 东盟 高等
位 优势 也催生 了新 的多层 次 的双边 高等 教育合作模式 。 合作模式 由短期培训 向学 历教育 拓展 , 包 括专 科 、 本科 、 研究 生学历
语言教 学为平 台 , 不 断拓展 中 国一 东盟教
育合作新 内涵; 以文 化 认 同 为教 育 合 作 的
体化 , 实现各种知识要素的合理流动与合 理配置 , 在 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上 平衡区域经济结构 , 为提升区域发展力
和竞 争力创造 良好条件 , 为深化双方贸易 投济 全 球 化 的纵 深 发 展 和 中 国一 东盟合作 的深入 , 高等教育合作 逐渐 成 为推动 中国~东盟双边合 作的助推器 。
需求的层 次提出了新 的更高的要求。 培养
更 多的既懂外语 , 又具备深层次专业 知识
中国一 东盟 高等教 育合 作是 在经 济全球
临着 内部复 杂 的经 济 、文化和 政治等 差 距 。因此 , 根据中 国~东盟合作 的现 状与 发展趋 势确立双边教育合作 的战略内涵 ,
的教学 内容成为深 化双边 教育合 作 的战
2024年东盟合作的新战略
![2024年东盟合作的新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56df5c7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8.png)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推动人文交流发展 加强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加强环保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加强数字经济合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汇报人:XX
加强人文交流,促进 民心相通
加强安全合作,维护 地区和平稳定
促进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加强东盟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推动东盟国家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提升东盟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壁垒,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合作,提升区域竞争力 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区域人民友谊 应对全球挑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 促进区域和平稳定:加强政治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加强维和行动合作,共同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加强教育合作,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 推动旅游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科技合作,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促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增强区域认同感
经济全球化: 加强区域合作, 应对经济全球 化带来的挑战
资源共享:通 过区域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效率
共同市场:建 立共同市场, 促进贸易和投
资自由化
政治安全:加 强区域合作, 维护地区和平
与稳定
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日益重要
目的:加强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提高地区竞争力 制定过程:东盟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参与,经过多次讨论和协 商 成果:制定出符合东盟国家共同利益的新战略,为未来合作指明方向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220fe9ddaef5ef7ba0d3ce4.png)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朱丙梅经济研究院国际贸易专业201302110270从2000年11月,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为双方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利益,为东亚、亚洲、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做出突出贡献。
不过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纵观对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客观的角度去系统的深入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中国经济的现状分析并提出对策。
目前,研究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完善的对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展望。
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祤永明(2010)认为: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双方正在金融、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等方面逐步展开合作。
不论是在贸易投资方面,还是在合作机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进展,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
在双方经济合作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赵银亮(2003)认为: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东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方面明显滞后。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东亚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范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框架之上的有益探索。
全力塑造东亚经济圈的努力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东亚经济一体化将在艰难中曲折前进。
陈德照(2005)认为:近几年,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从单一的双边合作发展到双边合作与不同范围的地区合作相结合;从单纯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发展到贸易、投资和货币、金融多领域相结合;从非机制性合作发展到非机制性同机制性合作相结合的多种性质合作并存的局面。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及主要障碍分析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及主要障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5f7313c5da50e2524d7f13.png)
众所周知 ,经济安全 的重要条 件是基 础设施及 经济方 面 的 建设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同 时 也 是 一 个 国家 或 地 区 的 优 秀 一 面 的 表 现。基础设施可推 进经济建 设对 国民经济增 长 ,同时也 可 以开 放的市场经济 思想 的确 立 ;改变保 守经济落 后地 区概 念。 中国 与各 国加强 区域 经济合 作 ,c类 国家资金 ,提升基础 设施 建设 是基 本 保 证 区域 战 略 实 施 。 4 .2加 强 对企 业信 息化 的 建 设
特别是在服装 ,纺织 ,鞋类 ,箱包 等产 品生产及 出 1 2 1 ,中 国应 依靠 自身 比较优 势 ,发展具 有 国际竞争 力产业 ,避 免 区域 产业 融合 与趋 同导致 恶性竞 争产 品。目前 ,产业 结构 与外 贸结 构非常类似 的是东 盟和 中国接近发 展水平 ,在 国际分工体 系 中 处 于 同 一 水平 。
2 .3东盟 与 中 国部 分 省 市形 成 新 的合 作 增 长 区
目前科技飞速发展 ,信息是决 定一个地区竞争力关键要 素 , 所以 ,中国和东盟 区域 经济合作 的重要保 障 战略的实施 就需要 加强信息化建 设。宏观层 面 ,政府信 息都属 于信息化 建设 ,同 时也 包 括 :区域 开 放 政 府 信 息 ,信 息 交 换 平 台建 设 。 信 息 的 快 速流通企 业 ,企业在 电话通 讯 ,网站 ,电子商务 ,客户 资源管 理 ,质量管理体 系的构建 同样也是 属于微 观层面 。加强 在信息 化建设 ,加快信息 平 台建设 对 区域经济合作 ,提 高获取信 息 的 能力 ;区域互信 息交换 平台建设 ,对 信息 网络传播 的实现 ,分 布载荷 ,在 国内及 国外 贸易 ,结算 和融资 ,技术转 让和提 供信 息支持 ;建立快 速 的方 便 的信 息传输 ,处理 系统 ,以及 配套 的 中介服务 体系 ,更新信 息 ,完善 信息 网络 ,以保 证公 平 ,透及 时 信 息 和透 明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战 略 实 施 重 要 保 证 是 政 府 机 构 中 的水 平及垂直 障碍沟通 中国与东盟 区域经济合作企业 。 4 . 3完善 中 国 与 东盟 利 益 关 系与合 作 机 制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fb92de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5.png)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一、概述二、东盟国家的经济现状三、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四、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可行性五、中国在东盟次区域合作中的应对策略六、案例一:中国与泰国的经贸关系分析七、案例二: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经贸关系分析八、案例三:中国与越南的经贸关系分析九、案例四:中国与菲律宾的经贸关系分析十、案例五: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分析一、概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而在东盟国家中,由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组成的东盟次区域更是吸引了中国的目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进行分析,并列举五个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二、东盟国家的经济现状东盟国家总人口超过6亿,经济总量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是全球主要市场和重要制造业和农业基地之一。
其中,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是东盟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五个国家,也是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重点对象。
三、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必要性中国是东盟次区域的最大投资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经济全球化遇到了一些阻力,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机会对于这种局面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中国与东盟次区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有望进一步发展。
另外,东盟次区域地区内的市场规模、人口和资源,也是中国进行投资和扩大出口的重要市场和基础。
四、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可行性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合作潜力很大。
首先,东盟次区域地区的政治和安全环境相对稳定,商业环境也相对较好。
其次,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地区具有互补性优势,双方的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都互相补充。
最后,中国与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也有一定的基础,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紧密度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五、中国在东盟次区域合作中的应对策略中国在东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中需要在不同方面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首先,中国需要更广泛和深入地参加东盟地区的合作机制,如东盟自由贸易区等。
我国周边次区域经济合作背景、现状与对策
![我国周边次区域经济合作背景、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36745f1770bf78a65295448.png)
济合作框架协议 以来,“0 1 1十 ”合作向实质性合作稳步
推 进,2 0 年 中国加 入 东南亚 友好合 作条约 0 4 03 ,20 年 4 2日,中国 与新加坡 草签 了海运海 事合 作谅解 备忘录 , 月
俄罗斯有关租借波谢特港和扎鲁 比诺港 的磋商短期内还不
可能 取得 实质 性 进展 。 ( 4)两岸 四地 的 经济合作
1 9 ,中俄朝 韩蒙 5国在联合 国总 部签署 了关 于 图们 江 9 5年
定位,特别是在金融经贸的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东亚各
国对 洲金 融危机 造成 的严 重后果有切 肤之 痛, 对共 同防 范 金融货 币风 险的愿望 十分 强烈 。因此 ,20 年 5 00 月在 泰
国清迈举行的第一 “03 财长会议所发表的 清迈倡议 1+ ” ,
分重 要 的作 用 。港 资 、台资 火量涌 人, 为祖 国大陆 的经济
中国对东 盟早期 收获 的J百 项农产 品实 施关税 下调 ,未来 L
发展 注入 了活力 ,两岸 四地 的经济 关 系也 由于 投资 和 贸易 98 Fra bibliotek维普资讯
2008年 第 8期
( )“0 3 1 1+ ”合作 框架 的 发展 “03 1+ ”合作 即是 东盟 1 国加 上 中 口韩 3 0 国,共 1 个 3 东 国家之 间 的合 作 ,这 一合作 是在 1 9 年东盟 成立 3 " 9/ 0 周 年时 发起 的 ,发 展的 方 向是 东亚 一体 化 。综观 “0 3 1+ ” 合 作框 架发 展进 程 ,迄 今为 止 ,已取 得多 方而 成 果, 如, 初 步形成机 制化 的行动 框架 ,明确 了 “03 1+ ”合 作框架 的
货币互换协定。中国已完成与泰国的双边货币互换协定的
探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
![探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783029351e79b89680226fa.png)
东亚合作的阶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亚合作的阶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https://img.taocdn.com/s3/m/255ea303763231126edb119e.png)
注 。紧接 中 国之后 ,日本 与 东盟 开始 了有 关建 立 东盟 一日本 自由 贸
易 区的 研究 。 国也 表示 要考 虑研 究 东盟 一 国 自由贸易 区 的可能 韩 韩
性 。 预示 着今 后 有可 能要 出现 3 “ 0 1 。 3 “ 0 1 这 个 1+ ” 个 1 + ”相 互交
维普资讯
东 亚
经 合 济 作
难 。 果 按照 各 国 ( 区 ) 如 地 的情 况,把东 亚地 区分成有 共 同特 点 和
利益,地 域 接近 的若 干小 组,在 这 些小 组 内进行 合 作,则 会有 效得
多 。之后 再 由次 区域 合作 演进 到 区域合 作 。 东盟 是一种 次 区域 合作 , 东盟 和 中 日韩 之 间的分 别合 作也 是一
在 世。 经一 进更的由 自 易 区 的 亚区 化济最 建济 之 当 界 域济世 程多 力立由 开 区 体 代 , 地是 经中 是的 区 始东 界 有 经 贸 活 域
一
中日韩模 式 , 即东 盟和 东北 亚分 别 进行 合作 , 达到 一定 程度 后再 等 在这 两 个贸 易区 的基 础上 进行 东 亚 自由 贸易 区的建设 ; 还有 ,两 岸 与香 港进 行 合作 ,随后再 和 日韩 、东盟 进行 经 济合 作 。 以说 这几 可 种方 案 都是可 行 的 。 中国 与东盟 拟 建 立 自由 贸易 区 的举 动 , 引起 了 日韩 两 国的 关
融有 可 能成 为东 亚走 向 自 由贸易 区 的一种 模式 。 按 照 G P的大 小排列 的前 3 个 国 家和地 区 中, 和其 它 国家没 D 0 有缔 结 自 由贸易 协定 的 国家 和地 区只 有五 个,依 次 为 日本 、中 国 、 韩 国 、台湾 、香 港 。这存 在着 开展 国际经济 合 作 的必 要性 。
中国-东盟合作(1)
![中国-东盟合作(1)](https://img.taocdn.com/s3/m/afad8bc658f5f61fb736664d.png)
1产业合作的优势
1.1区位优势
广西沿海、沿江、沿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 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
1.2资源优势
广西与东盟各国多属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光照充足,降雨 充沛,十分适宜各种植被的生长,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药材资源。
1.3技术优势
广西中药工业在全国也占有较为突出的位置,行业产品销 售收入、利税均在全国10名左右。
3加强产业合作的措施建议
3.1进一步促进东盟中医药市场开放
3.2加快建设中药现代化基地和中药进出口集散地
3.3扩大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投资规模 3.4加快中医药产业现代化进程
3.5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2产业合作的方向
2.1打造广西与东盟中医药产业合作平台
中草药材以其良好的质量和独特的药效在东南亚尤其是越南医药市 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广西与越南的药材资源和市场互补性很强,广西 中医药产业首先考虑开发越南市场,并以越南为跳板,辐射对中医 药的认同度较高或具有丰富药用植物资源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 亚、缅甸、老挝等国,进一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开发合作。
广西与东盟合作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探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西中医药产业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基 础和特色的产业。据统计,2007年广西中医药规模以上企业 实现销售收入约53亿元,利税总额约24亿元,与2000年销 售收入约22亿元、利税总额约5亿元相比,分别增长了1.4倍 和3.8倍,经济总量明显提高。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中医药产业开发资源、 扩大市场、加快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经济技术合作
第一节 中国与东盟经济技术合作现状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经济技术合作现状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主要领域与成果
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436aa67b453610661ed9f49b.png)
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作者:任晶晶来源:《领导文萃》2008年第10期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10个成员国,是当今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1991年7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应邀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开启了中国同东盟对话、合作的序幕。
中国—东盟开启合作进程以来,双方按照“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拓展和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和内容。
1991—1996年,中国同东盟6个老成员国(新、马、泰、印尼、文、菲)及当时还未加入东盟的越、缅、柬、老4国的双边经贸合作不断发展,为后来中国同东盟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7年,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承诺并坚持人民币不贬值,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向有关国家及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度过了难关。
1999—2000年间,中国分别同东盟10个成员国签订了《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
2000年,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议。
2001年11月,在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就未来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计划达成协议,实现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
2002年11月,在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启动了自贸区建设进程。
2003年10月,在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作为地区大国率先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同月,中国同东盟有关国家的“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实施。
2004年11月,在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两份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合作发展的亮点、问题、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合作发展的亮点、问题、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6d7ed0abed5b9f3f90f1cd2.png)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合作发展的亮点、问题、对策[摘要]: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11月正式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这个亚洲最大、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把与东南亚接近、经济关系密切的中国西南地区推到了东盟合作的战略前沿,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与东南亚的全面经济合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对西南地区大开发和新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关键词]:建设、西南区、合作、问题、建议对策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对双边的经贸交流目前已形成明显带动。
今年1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14.8亿美元,同比增长80%,中国对东盟出口105.5亿美元,同比增长52.8%,自东盟进口109.3美元,同比增张117.3%。
其中,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就实现了14多亿美元,同比增长80.5%;山东口岸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分别进出口分别为5.8 亿美元、5.3亿美元、4亿美元和 1.4亿美元,分别增长 1.7倍、1.1倍、 1.3倍和1倍;福建省对东盟贸易总额达9.9亿美元,同比增长77.7%,较同期全省对外贸易整体增速高出39.9个百分点。
1.双边货物贸易高速增长。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东盟继续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与第三大进口市场。
2.服务贸易方兴未艾。
目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务贸易数额及比重都比较小,处于较低水平,仅旅游业已形成较大规模,中国与东盟已达成的《服务贸易协议》,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3.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
工程承包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工程承包项目的建设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项目所在国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双边相互投资具备相当规模。
目前已从以东南亚投资中国为主转向双边投资趋向于平衡,而且具备了相应实力,东南亚地区正在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东南亚国家也要求、期待中国有更多的投资,双方投资正在从以东盟对中国投资为主,转向趋于平衡。
广东—东盟次区域经贸合作大有可为
![广东—东盟次区域经贸合作大有可为](https://img.taocdn.com/s3/m/a0b15d79d1f34693dbef3e36.png)
广东—东盟次区域经贸合作大有可为发表时间:2010-01-21T16:05:16.733Z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0月上供稿作者:伍晓文[导读] 中国一东盟自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向东盟出口将在现在基础上增加55%,进口将增加48%伍晓文(广东省委办公厅综合二处 510082)[摘要]中国一东盟自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向东盟出口将在现在基础上增加55%,进口将增加48%。
对广东这样一个与东盟有着传统经贸往来的外贸大省来说,意味着迎来深化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巨大拓展空间。
强化广东—东盟次区域合作,应结合广东和东盟各国的实际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东盟贸易资源开发利用据预测,中国一东盟自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向东盟出口将在现在基础上增加55%,进口将增加48%。
对广东这样一个与东盟有着传统经贸往来的外贸大省来说,意味着迎来深化与东盟次区域合作的巨大拓展空间。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欧美市场难以短期复苏,广东以欧美为主要外贸出口市场的产业结构遭遇严峻考验。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原有的产业布局与供销格局出现断裂,近期无暇顾及东盟市场,并且品牌与资金信誉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市场重新洗牌。
这正是广东企业抢占东盟市场的最佳时机。
广东加强与东盟合作将非常有利于广东利用新兴国家市场和资源,科学利用自身资源和空间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型。
特别是将省内成本不断上升的制造业生产线转移到存在资源成本优势的东盟相应国家,不仅有利于延长产品与设备的生命周期,还有利于利用东盟对发达国家的出口配额,规避国际贸易壁垒。
同时,东盟各国商界对广东需求甚殷,尤其从广东进口大量的轻工业制成品。
东盟各国也希望广东加大产业转移投资,如越南欢迎造纸、纺织、水泥、机电、电子类产品投资设厂,尤其欢迎设组装厂,目的可以增加就业;新、马、泰等较发达国家希望广东游客不断增长,尤其新加坡希望更多的广东企业将新加坡作为上市地,刺激当地资本市场活动;印尼、菲律宾等国非常希望广东以BOT形式投入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广西与东盟在次区域合作中进行工业产业对接的研究
![广西与东盟在次区域合作中进行工业产业对接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16781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2.png)
广西与东盟在次区域合作中进行工业产业对接的研究
杨永红
【期刊名称】《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9)006
【摘要】广西在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的独特的区位优势,是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过程中经济交往最邻近、最便捷的地区,中越"两廊一圈"的构建使北部湾三角经济区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广西与东盟沿海国家在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工业产业对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产业对接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的具体表现,是产业价值链及其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与整合.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杨永红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南宁,5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
【相关文献】
1.院校层面的广西—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 [J], 张艳红;黎佳
2.CAFTA进程中广西与东盟能源产业对接研究 [J], 孟懿靖;袁涛
3.CAFTA进程中广西与东盟物流产业对接研究 [J], 孟懿靖;袁涛
4.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对广西利用外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J], 杜远阳;林震
5.东盟经济圈合作现状、趋势及其给广西在区域合作中的启示与思考 [J], 古惠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介绍及合作发展对策[论文摘要]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10+1模式)这一经济课题研究已经过了十多年的历程,有必要对次区域合作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对次区域合作的十年的历程进行回顾,对次区域合作的成就和阻力进行总结,对次区域合作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其中主要是次区域合作的对策探讨,分别为政府对策、企业对策、“桥头堡”对策和次区域局部自由贸易区对策等。
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主要包括合作范围、合作方式、应采取的合作对策等。
一、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一)规模经济理论所谓规模经济,实际上就是机会成本递减的情形。
简单地说,就是单位要素投入量所耗费的成本比由这种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量或收益少。
规模经济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外部规模经济,另一种是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来源于产业或行业的规模大小。
即当一国的某个产业或行业规模比较大时,相互在技术方面的影响和节约成本方法上的影响比较容易传播和推广,因而可以起到规模经济的作用,其结果是在同样单位要素投入的情况,得到更多的产出。
内部规模经济则产生于某个企业内部的生产规模的扩大。
在中国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主要指的是外部规模经济。
加强区域合作尤其是是自由贸易区后,可以使产业或行业规模大大扩大,产生外部规模经济。
同时由于国际分工的细化和比较优势的作用,也可使某国的某一强势工业或某一企业大大扩大内部生产规模,产生内部规模经济。
(二)区域相互依赖理论这一原理的基本点是:(1)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2)这种相互依赖、日益扩展到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扩展到各个方面,而不只是哪两个国家、哪两个民族的相互依赖,也不是在某一领域内的相互依赖,既包括物质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3)这种依赖是相互的、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单方面的;(4)经济上这种相互依赖的纽带,把各个极不相同的民族联结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促进了某些民族隔阂和民族利益对立的消灭,有利于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
相反,孤立的状态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处于落后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互依赖的本质原因是:(1)生产力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力;(2)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冲破分散、狭隘、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格局,在广阔的空间内代之以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3)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各自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形成各自的经济社会特色;(4)在加速率的作用下,技术的空间推移规模大大扩大,推移的速度大大加快,技术的更新期大大缩短;(5)资本的国际化。
(三)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经历了斯密的绝对成本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等一系列的演变阶段。
马克思主义地域分工理论要如下几个要点:(1)社会生产专业化以至商品生产各个阶段的专业化,在空间上就表现为地区专门化,导致地域分工。
地域分工是在广阔的区域内,按商品分工实行生产的专门化。
这种分工,把一定的生产部门固定在一定地区;(2)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地域分工的性质及其进步意义;(4)地域分工的作用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变革。
二、中国与东盟次区域各国的经济合作现状中国和泰国的贸易与投资合作——中泰贸易泰国是我国在次区域最主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
1998、1999、2000年中泰贸易总额为36.7、42.2、66.2亿美元,年增长幅度为15%和56.9%。
从双边贸易的商品构成看,泰国输往中国的商品主要是大米、天然橡胶和糖等农产品,工业品所占的份额还不大,但是近年来已经崭露头角,其中较重要的有珠宝饰物、服装、化妆品、布匹、金枪鱼罐头、家具、电器等生活消费品,以及人造纤维、化学品等原材料工业品。
泰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绝大部分是工业品,其中石油机械设备、钢铁和化学品居主要地位。
其它数额较小的工业品和农产品,主要有建材、化肥、石腊、煤炭、棉花、生丝、原皮等。
——中泰投资泰国是较早到中国投资的国家,现在泰国投资的中小项目,尤其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正从原先的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大型项目则大多设在经济发达、交通运输方便、市场容量较大的沿海地区。
泰国在中国的投资主要有食品、纺织、服装、塑胶、电力、交通机械等工业项目,饲料、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业等农业项目,以及房地产开发等。
规模较大项目的投资者全部都是泰国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集团,绝大多数采用与中方合资、合作的形式,泰方投资比例较高,占50%以上投资比例的企业居多数。
大型合资企业的合作年限与泰资所占比例的大小成正比,泰资占不到50%的合作年限较短,一般为10~30年;泰资占50%以上的合作年限较长,一般都在30~50年。
中国在泰国投资的行业主要有二种类型,一种是利用泰国原料的加工业;另一种是泰国薄弱的工业,如化工、机械等制造业。
大多以设备、技术和劳务折价投资。
中国投资占泰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不大。
二、中国和缅甸的贸易与投资合作——中缅贸易中缅贸易总额基本在10亿美元左右,其中国贸约占60%。
1998、1999、2000年中缅贸易总额(国贸)分别为5.8、5.1、6.2亿美元,我国向缅甸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80%左右。
——中缅投资我国对缅甸的投资至1997年达到9亿美元,占缅甸外资的13%左右。
中国企业赴缅承包开发森林与水利资源,种植甘蔗、烟草、棉花,修建电站、公路和桥梁,并开展技术经济合作。
中缅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邦朗电站目前正在建设之中,近年中缅在公路和桥梁建设、卫星电信等方面的合作也很有成效。
三、中国和越南的贸易与投资合作——中越贸易越南是我国在次区域最主要的贸易伙伴。
1998、1999、2000年中越贸易总额分别为12.5、12.2、24.7亿美元,中国已成为越南第六大贸易伙伴。
中国向越南出口约占双边贸易总额的60%。
越南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原材料、农产品及水产品、消费品等,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成套设备、机械及运输工具、原材料、食品类及日用消费品、药品等。
——中越投资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中国大陆对越南投资排名为第20位。
中国在越南投资的项目涉及轻工机械、化工、建材、制糖、饮料、造纸、电力、交通设施等。
中越最大的合资项目是位于胡志明市的灵中出口加工区。
中国公司在越南承包的工程项目不算太多,主要有:哈尔滨电站工程公司承包的协福电厂、中国海外工程公司承包的一号国道河内至若西段公路、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包的清化省拜尚水坝工程、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承包的海防市供水工程等。
四、中国和老挝的贸易与投资合作——中老贸易中国与老挝间的贸易额在逐年上升,1998、1999、2000年中老贸易总额分别为2573、3172、4084万美元,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3.3%和28.8%。
进出口总额中,中国出口占80%以上。
中国出口老挝的产品有有日用工业品、文化用品、纺织品、食品、日用五金、中成药、家用电器、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工具、农机、发电机组、各种机械及零配件等,部分中国产品转销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中国从老挝进口主要有动植物药材、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天然橡胶等。
——中老投资中国是老挝的第8大投资国。
中国在老挝的经济技术合作主要以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咨询设计、经济技术援助为主。
中国为老挝援建的较大项目包括地面卫星电视接受站、南果河水电站及输变电工程、文化设施、水泥厂、公路的改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工程、机场改建工程等。
老挝国家文化中心工程,是我国援助老挝的最大项目。
云南援建的年产7.3万吨的水泥厂及中、老合资建设的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等项目规模也较大。
目前双方合作投资开发万象地区的钾盐矿资源。
五、中国和柬埔寨的贸易与投资合作——中柬贸易从1993年以来,中柬贸易额逐年增加。
1998、1999、2000年中柬贸易总额分别为1.62、1.6、2.24亿美元,2000年比1998年增长38.3%。
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为顺差。
柬埔寨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有:轻工机械、建筑材料、日用百货、加工食品等。
中国从柬埔寨的进口品种单一,数额也较小,主要是木材等几种资源性产品。
——中柬投资中国大陆是在柬埔寨的第三大投资者,第一是马来西亚,第二是中国台湾。
目前在柬埔寨的中资公司已有50多家,投资领域涉及建材、橡胶加工、胶合板生产、打井、公共工程、电力、筑路、造纸、纺织、成衣、农业、水产养殖等领域。
四川省电力局与柬埔寨签约,为金边铺设了110千伏,长23公里的电网。
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也在金边市建立了中端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与阻力(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1.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多边贸易谈判的艰难推动了开放性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2.经济发展多样性和互补性,推动了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3.APEC的阶段性成功,推动了开放性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4.社会文化上的亲和和联系以及地缘关系促使不同国家或地区结成区域市场。
(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阻力1.目标定位的模糊。
东盟合作首先是从政治层面上起步的,至今为止,仍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上,但“10+1”却要求从经济层面上展开合作。
2.社会制度等的差异。
在东盟内部和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存在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甚至对立。
3.主导力量的错位。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必须有经济上占优势的强势国家或联盟来主导,但“10+1”模式框架下,因为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上,却在相当程度上由东盟来主导,但东盟各国却经济上和中国有相当的差距。
4.政治关系的滞后。
在中国东盟的合作中,政治关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经济上的迫切要求合作却遇到政治上的领土纠纷、“中国威胁论”等的阻挠。
5.美国、日本等的干扰。
东盟的联合和发展,影响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控制以及日本在东亚的优势地位,东盟和中国的合作更加会削弱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并会加剧与日本在资源争夺、产业扩张方面的对立和竞争。
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来(一)区位优势大湄公河次区域处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大西南的结合部。
次区域涉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贯穿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中国境外段称为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
大湄公河次区域涵盖了多种气候类型,又兼具多种地理特征,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