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滞水、潜水与承压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

上层滞水、潜水与承压水

徐智敏

上层滞水、潜水与承压水

含水介质

条件埋藏条件

孔隙水

(疏松岩石空隙中

的水)

裂隙水

(坚硬基岩裂隙中

的水)

岩溶水

(岩溶化岩石中的

水)

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

层上的水,季节性

存在。

坚硬基岩风化壳中

季节性存在的水。

垂直深入带中的季

节性及经常存在的

水。

潜水坡积、洪积、冲积、

湖积沉积物浅部。

的水

坚硬基岩上部裂隙

带中的水。

裸露岩溶化岩层中

的水。

承压水

松散沉积物构成的

向斜和盆地中的水;

松散沉积物构成的

单斜和山前平原汇

总的水。

构造盆地、向斜中

基岩以及单斜岩层

中层状裂隙水;构

造断裂带及不规则

裂隙中的深层水。

构造盆地、向斜中

盆地以及单斜岩层

中岩溶化岩层中的

水。

各含水层及其隔水层在

地质剖面中所处的位置

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类型综合分类表

上层滞水

潜水承压水

1、上层滞水

概念: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下渗;

排泄:蒸发、沿隔水层边界下渗;

特征:水量小,季节性存在,变化显

著,易污染;包气带中唯一具

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水源,一般

作为小型供水水源。

概念: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或位于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且有一定规模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下渗;

排泄:泉,河,蒸发;通过含

水层厚度变化储、释水;

特征:水量小,季节性存在,变化显

著,易污染;包气带中唯一具

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水源,一般

作为小型供水水源。

特征:

◆分布区与补给区经常一致;

◆具有自由水面,不承压;

◆动态变化大,资源调节性差,随季节性调节明显;

◆潜水在重力作用下,始终由高水位向低水位不断运动;

◆埋深浅、无隔水顶板,易受地面污染的影响;

潜水等水位线图:

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程称为该点的潜水位,将潜水位相等的各点连线后获得,可反映潜水流的向、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等。

潜水与地表水的补给排泄关系

如右图所示:含水层的

透水性由弱增强,或厚度由

小增大时,潜水面的坡度由

陡变缓,等水位线由密变疏;

反之,水面坡度由缓变

陡,等水位线由疏变密。

含水层岩性或厚度变化

与等水位线的关系

概念:埋藏并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特征:

◆不具自由水面,承受静水压力;

◆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

◆动态变化不显著,受水文气象要素影响较小;

◆水质不易受污染,一旦污染,治理难度大;

◆规模大的含水层是很好的供水水源;

◆在水头压力下引起基坑突涌,破坏基坑稳定性。

将某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相等的各点连线后获得。等测压水位线反映的是一个虚拟水位线,只有当钻孔揭穿隔水顶板时才能到达的高程。

等水压线图:

等水压线图的应用:

◆确定承压水的流向、水力坡度;

◆判断含水层岩性和厚度的变化;

◆确定测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和承压水的水头大小;

等水压线图的应用:

设计水源井的位置:◆井深最浅

◆施工方便

◆位于自溢区◆。。。。。。

4、承压水与潜水的相互转化

天然条件下,潜水与承压斜地

通过共同排泄区以泉的形式排泄;

人工水井长期抽水后,井周围

测压水位下降,潜水转化为承压

水由开采排泄,而承压水也逐步

转化为潜水。

练习题

1.P 点处承压水的流向是( )

A .自西北向东南

B .自东北向西南

C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东南向西北

2.a 、b 、c 、d 四口水井中,井深最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3.a 、b 、c 、d 四口水井中,为自流井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B B D

小结

01 02

1.基本概念

2.水文地质读图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通过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承压水等

水压线图获取相关水文地质信息

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的特征:1、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2、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3、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4、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1、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板,2、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3、动态比较稳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 6、受污染时难治理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有相对隔水层,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 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 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 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

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有相对隔水层,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潜水面是一个仅承受大气压力的自由水面。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潜水,shallow water;phreatic water 潜水是地表以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承压水(confined groundwater ),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承压水由于顶部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它承受静水压力。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当钻孔打到含水层时,水便喷出地表,形成自喷水流,故又称自流水。人们利用这种自流水作为供水水源和农田灌溉。在中国,承压水的发现和利用始于距今2000多年。汉朝初,中国四川省开始打自流井取卤水生产食盐,井深可达100多丈。 承压含水构造主要有自流盆地和自流斜地两类。含有一个或多个承压含水层的构造盆地称自流盆地。自流盆地有3个组成部分: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补给区在盆地边缘位置较高的地区。由于上面没有隔水层,水不具有承压性质,实际上这里的地下水是潜水。位置较低的边缘为排泄区,这里往往有泉水出露。承压含水层之上有隔水层覆盖的区段为承压区。斜含水层在下端因构造变动或岩性变化而使水流受阻,便构成自流斜地。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 别和联系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的特征:1、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 2、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 3、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 4、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 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 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 1、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板, 2、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 3、动态比较稳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 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 6、受污染时难治理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有相对隔水层,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

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陈庆秋 (华南理工大学南方水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基于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解析解, 讨论了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给水度的物理内涵,指出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是“动态稳定给水度”;探讨了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中延迟指数的物理意义,得出了如下猜想性的定义:布尔顿延迟指数1/α表征潜水含水层在完整单井定流量抽水时,重力疏干迟后性的一个水文地质参数;对于确定的含水层,该参数是抽水流量和抽水时间函数,当抽水流量一定时,在抽水过程中的某一时刻t 的1/α 值等于潜水面从埋深为h(t ’)外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后,在埋深为h(t ’)-1[h(t)坐标向下为正]的单位面积上获得给水度μ大小的水量所需。该文在探讨了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及延迟指数的物理意义后,还提出了一种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的确定方法。考虑到所提出的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的确定方法借鉴布尔顿的第二潜水井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该文还讨论了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适应性。 关键词: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含水层参数;方法 1 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 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确定方法的理论基础 1.1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数学描述 潜水层: ?? ? ? ???==??+??=-===--?0201010)(1 11*11210z z t t t s s s d e s t s b s s K τταμμτα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潜水的特征:12、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 泄流、蒸发等、3、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4、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1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2板,、动态比较稳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 3 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6、受污染时难治理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 上层滞水的形成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有相对隔水层,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 载。.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

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 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水层顶板的距离)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常分布于砂层中的粘土夹层之上和石灰岩中溶洞底部),有相对隔水层(粘性土充填的部位),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由雨水、融雪水等)向下部渗透过程中(渗入时),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被局部隔水层阻滞而形成)。消耗于蒸发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由于接近地表和分布局限,上层滞水的季节性变化剧烈,一般多在雨季存在,旱季消失。上层滞水仅能用作季节性的小型供水,并容易受到污染。上层滞水,简称上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是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潜水有自由水面,地表至潜水面间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层以上没有连续的隔水层,不承压或仅局部承压。降水和地表水通过包气带下渗补给。潜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通常埋藏较浅,分布较广,开采方便。但易受污染,应注意保护 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承压水,充满在两个稳定不透水层(即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 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

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 承压水由于顶部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它承受静水压力。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当钻孔打到含水层时,水便喷出地表,形成自喷水流,故又称自流水。人们利用这种自流水作为供水水源和农田灌溉。 承压含水构造主要有自流盆地和自流斜地两类。含有一个或多个承压含水层的构造地称自流盆地。自流盆地有3个组成部分: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补给区在盆地边缘位置较高的地区。由于上面没有隔水层,水不具有承压性质,实际上这里的地下水是潜水。位置较低的边缘为排泄区,这里往往有泉水出露。承压含水层之上有隔水层覆盖的区段为承压区。斜含水层在下端因构造变动或岩性变化而使水流受阻,便构成自流斜地.

抗浮水位及防水水位的定义及区别 (4)

1.抗浮水位、防水水位和设防水位这三个术语的意义有些不同,抗浮水位是指 抗浮设计时控制浮力的水位,防水水位是地下水防水设计时控制设计的水位,这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对同一个场地而言,有些情况下水位是相同的,但有些情况可能不相同。 2. 设防水位的含义应该更具有严格的内涵,例如抗浮水位与抗浮设防水位都 是提供抗浮设计用的,但严格程度不同,抗浮设防水位应该包含有多少年一遇的水位的内涵,或者讲超越概率是多少,如果没有历史资料可以作概率分析,这个水位没有多少年一遇的内涵,则只能通称为抗浮水位而不能说是抗浮设防水位。对防水水位和防水设防水位的区别,也是这个意思。 3. 由于分析设防水位的超越概率需要长期观测的地下水历史资料,对于没有 建立长期观测地下水位站网的城市和地区,最好不要轻易谈设防水位,只凭勘察时观测的地下水位是得不到设防水位的。 4. 按照楼主说的概念,上面的说法只是指具有地下水位的场地而言,一般说, 潜水和承压水都具有浮力,抗浮设计时应予以充分的考虑。 5. 楼主所说的“无水黏性土”情况,不存在可测的地下水位,勘察报告中也不 能提供地下水位,这就没有抗浮水位和防水水位的问题。楼主说到的施工时没有处理好回填土,由于地表水的下渗,形成了局部滞水,这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利水文条件,在工程勘察中不能预见,不能允许把这种情况作为一种常态出现。在地下室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这种不利情况的发生,如果真的连回填质量控制都无能为力,那只好采取上部的封堵,或者底部的抽泄措施。总之这种情况不能作为抗浮时必然出现的作用来考虑。 地下水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潜水和承压水除了埋藏条件不同外,还有一定的区别。 潜水的补给主要是当地的大气降水和部分河湖水。承压水则是依靠大气降水与河湖水通过潜水补给的。 潜水受重力影响,具有一个自由水面(即随潜水量的多少上下浮动),一般由高处向低处渗流。承压水受隔水顶板的限制,承受静水压力,有一个受隔水层顶板限制的承压水面和一个高于隔水层顶板的承压水位(即补给区和排泄区水位的连线)。承压水是由静水压力大的地方流向静水压力小的地方。 潜水埋藏较浅,受气候特别是降水的影响较大,流量不稳定,容易受污染,水质较差;承压水埋藏较深,直接受气候的影响较小,流量稳定,不易受污染,水质比较好。 潜水以地面蒸发或出露为地表水和泉水的方式排泄;承压水则转化为潜水,主要以泉水的形式排泄。

承压-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公式

承压-潜水非完整井计 算公式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基坑降水、土方、支护工程 降水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计算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其它相关资料。 二、计算过程 本次计算采取如下程序: 本工程采用承压-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基坑涌水量。

公式一: ) R (1lg h -M)M -2H 366.10 2 r k Q +=( 式中:Q ——基坑涌水量(m 3/d) k ——渗透系数(m/d),10 S ——水位降深(m), R ——引用影响半径(m),R=kH s 2=230m r 0——基坑半径(m),F F r 564.0/0==π= F ——基坑面积(m 2),本工程暂取34358m 2 l ——过滤器有效工作部分长度 H ——初始静止水位至井底的距离 h ——基坑底至井底的距离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计算得:Q=d 根据我公司多年施工经验,根据规范所计算涌水量往往比实际小很多,本工程根据经验,按两倍理论量计算涌水量,即涌水量为:×2=5940 m 3/d

公式二: 3 120q k l r s π= 式中:q ——管井的出水量(m 3/d) s r ——过滤器半径(m ) l ——过滤器浸部分段长度(m),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380 计算得:q =182.40m 3/d 公式三: q Q n 1.1= 计算得井数为:n ≈36 公式四: T y Z ir c h L +++++=0 式中:L ——井深(m) h ——基坑深度(m), c ——降水水面距基坑底的深度(m), i ——水力坡度,取 Z ——降水期间地下水位变幅(m),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之令狐文艳创作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令狐文艳 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的特征: 1、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 2、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 3、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4、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 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 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 1、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板, 2、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 3、动态比较稳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 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 6、受污染时难治理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有相对隔水层,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

抗浮水位及防水水位的定义及区别

抗浮水位及防水水位的定义及区别 1.抗浮水位、防水水位和设防水位这三个术语的意义有些不同,抗浮水位是指抗浮设计时控制浮力的水位,防水水位是地下水防水设计时控制设计的水位,这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对同一个场地而言,有些情况下水位是相同的,但有些情况可能 2. 3. 4. 5. 回填土,由于地表水的下渗,形成了局部滞水,这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利水文条件,在工程勘察中不能预见,不能允许把这种情况作为一种常态出现。在地下室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这种不利情况的发生,如果真的连回填质量控制都无能为力,那只好采取上部的封堵,或者底部的抽泄措施。总之这种情况不能作为抗浮时必然出现的作用来考虑。

地下水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潜水和承压水除了埋藏条件不同外,还有一定的区别。 潜水的补给主要是当地的大气降水和部分河湖水。承压水则是依靠大气降水与河湖水通过潜水补给的。 。承压 好。 水位时,承压水会涌出地表,形成自流井。虽有上涌,但不能喷出地面者叫半自流井。 抗浮设计时应注意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一)对施工阶段 需要考虑,在地下结构主体已完成、但基坑尚未回填完成或回填材料的隔水性较差

时,结构主体外围因降雨或其他原因被水淹没,抗浮力仅有地下结构物自重,而浮力则是整个构筑物排空的水体,该种情况非常危险,极易产生地下结构物上浮、偏斜等情况,在工程实际中,这种情况经常容易出现,尤其在南方的梅雨季节或夏季等降水较集中的季节。与此类似的情况还有,建筑物基底位于含水层,且水头有一定的高度,在施工阶段由于施工需要在降水作业,而地下部分主体完成后,自重与 繁。

4潜水井流的运动与承压含水层中径流的运动有哪些不同

4潜水井流的运动与承压含水层中径流的运动有哪些不同? (1) 潜水井流特征:① 流线与等水头线都是弯曲的曲线,井壁不是等水头面,抽水井附近存在三维流,井壁内外存在水头差值;② 降落漏斗位于含水层内部,水位降落漏斗的曲面就是含水层的上部界面,导水系数T 随时间t 和径向距离r 变化;③ 潜水含水层水位下降伴有弹性释水和重力疏干,为缓慢排水过程,抽水量主要来源于含水层疏干,称为潜水含水层的迟后效应。 7地下水流向井的稳定运动和非稳定运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从流量看,稳定井流不同断面的流量处处相等,都等于抽水井的流量;而任一断面非稳定井流的流量都不相等,沿着地下水流向流量逐渐增大,直至抽水井处为最大(抽水井的出水量)。 (2)只要给定边界水头和井内水头,就可以确定稳定井流抽水井附近的水头分布,且水头分布不随时间发生变化;非稳定井流抽水井附近的水头分布是随抽水时间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例如Theis 井流,在抽水初期水头降速快,1/u=1时达到最大,之后降速由大减小,最后趋于等速下降。 1.叙述达西定律并说明达西定律表达式中各项物理意义? 式中:Q ——渗透流量;w ——过水断面;h ——水头损失(h=H 1-H 2,即上下游过水段面的水头差);I ——水力坡度;L ——渗透途径;K ——渗透系数。 利用Theis 公式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配线法的步骤? 1. 答: (1)在另一张模数相同的透明双对数纸上绘制实测的s —t/r 2曲线或s —t 曲线。(3分) (2)将实际曲线置于标准曲线上,在保持对应坐标轴彼此平行的条件下相对 平移,直至两曲线重合为止。(3分) (3)任取一配点(在曲线上或曲线外均可),记下匹配点的对应坐标:W(u)、1/u 、s 、t/r 2 (或t),代入下式求参数:(4分) 导水系数 t=km 储水系数 []()[] []?? ????=????????????= =u r t T r t u T u W s Q T 141442*2*μμπ或

潜水与承压水的特征

地下水作业(二) 1.潜水与承压水的特征? 答: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 潜水的特征: 1、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 2、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 3、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 4、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 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 6、潜水易受污染、 承压水的特征: 1、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板, 2、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 3、动态比较稳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 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 6、受污染时难治理 2. Porosity increases as depth decreases. This is on account of the weight on top of the deeper materials. Porosity also tends to increase with grainsize. Why? 答: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体积的比值,称为该岩石的总孔隙度,以百分数表示。储集层的总孔隙度越大,说明岩石中孔隙空间越大。从实用出发,只有那些互相连通的孔隙才有实际意义,因为它们不仅能储存油气,而且可以允许油气在其中渗滤。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提出看了有效孔隙度的概念。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显然,同一

承压水

百科名片 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典型的承压含水层可分为补给区、承压区及排泄区三部分. 目录[隐藏] 定义形成原因形成分类包含水层主要特征 承压性 分布区和补给区不一致 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 承压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小 承压水水质类型多样 与潜水的区别 定义形成原因形成分类包含水层主要特征 承压性 分布区和补给区不一致 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 承压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小 承压水水质类型多样 与潜水的区别 [编辑本段] 定义 承压水 承压水(confined groundwater ),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承压水由于顶部

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它承受静水压力。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当钻孔打到含水层时,水便喷出地表,形成自喷水流,故又称自流水。人们利用这种自流水作为供水水源和农田灌溉。在中国,承压水的发现和利用始于距今2000多年。汉 朝初,中国四川省开始打自流井取卤水生产食盐,井深可达100多丈。[编辑本段] 形成原因 形成承压水的埋藏条件是上下均有隔水层,中间是透水层,其次是水必须充满整个透水层。下面几种岩层组合,都可形成承压水:粘土覆盖在沙层上;页岩覆盖在砂岩上;页岩覆盖在溶蚀灰岩上;致密不纯的灰岩覆盖在裂隙、溶隙发育的灰岩上;致密溶岩覆盖在多孔溶岩上。承压水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只要有适合的地质构造,无论是松散沉积物,还是基岩, 都可形成承压水。最适宜于承压水形成的地质构造是向斜构造和单斜构造。[编辑本段] 形成分类 形成承压含水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自流盆地和自流斜地两类。含有一个或多个承压含水层的向斜、构造盆地,称为自流盆地,如法国巴黎自流盆地、中国四川自流盆地2倾斜岩层的下端,由于构造错断或由于岩性变化,形成补给区与排泄区相邻而承压区在另一侧的自流斜地。受到隔水顶板的限制,承压水与大气圈和地表水圈的联系较弱,参与水文循环不如潜水积极,动态比较稳定。也不易遭受污染。绝大多数承压水来源于渗入水,是宜于饮用的淡水。自流盆地有3个组成部分: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补给区在盆地边缘位置较高的地区。由于上面没有隔水层,水不具有承压性质,实际上这里的地下水是潜水。位置较低的边缘为排泄区,这里往往有泉水出露。承压含水层之上有隔水层覆盖的区段为承压区。斜含水层在下端因构造变动或岩性变化而使水流受阻,便构成自流斜地。含水层的构造封闭条件下也可能保留古老的、与沉积物同时形成的埋藏水(如四川盆地的地下卤水)。承压水含水层通常规模较大,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但不如潜水那样容易补充恢复。承压含水构造主要有自流盆地和自流斜地两类。含有一个或多个承压含水层的构造盆地称自流盆地。自流盆地有3个组成部分: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补给区在盆地边缘位置较高的地区。由于上面没有隔水层,水不具有承压性质,实际上这里的地下水是潜水。位置较低的边缘为排泄区,这里往往有泉水出露。承压含水层之上有隔水层覆盖的区段为承压区。斜含水层在下端因构造变动或岩性变化而使水流受阻, 便构成自流斜地。[编辑本段] 包含水层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典型的承压含水层可分为补给区、承压区及排泄区三部分。补给区含水层裸露,具有自由水面,实际上分布着潜水,可接受外界补给。排泄区承压水通过上升泉和向浅部含水层越流等方式排泄。承压区含水层所处的位置高程较小,充满着承受压力的水。当井或钻孔揭穿隔水顶板时,井孔中的水上涌到含水层顶面以上一定高度才停止下来。静止水面的高程即承压含水层的测压水位。测压水位高出含水层顶面的距

承压水

承压水 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典型的承压含水层可分为补给区、承压区及排泄区三部分。 1定义 承压水 承压水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承压水由于顶部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它承受静水压力。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当钻孔打到含水层时,水便喷出地表,形成自喷水流,故又称自流水。人们利用这种自流水作为供水水源和农田灌溉。在中国,承压水的发现和利用始于距今2000多年。汉朝初,中国四川省自贡市开始打自流井取卤水生产食盐,井深可达100多丈。 2形成原因 形成承压水的埋藏条件是上下均有隔水层,中间是透水层,其次是水必须充满整个透水层。 下面几种岩层组合,都可形成承压水:粘土覆盖在沙层上;页岩覆盖在砂岩上;页岩覆盖在溶蚀灰岩上;致密不纯的灰岩覆盖在裂隙、溶隙发育的灰岩上;致密溶岩覆盖在多孔溶岩上。 承压水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只要有适合的地质构造,无论是松散

沉积物,还是基岩,都可形成承压水。最适宜于承压水形成的地质构造是向斜构造和单斜构造。 3形成分类 形成承压含水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自流盆地和自流斜地两类。含有一个或多个承压含水层的向斜、构造盆地,称为自流盆地,如法国巴黎自流盆地、中国四川自流盆地、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倾斜岩层的下端,由于构造错断或由于岩性变化,形成补给区与排泄区相邻而承压区在另一侧的自流斜地。受到隔水顶板的限制,承压水与大气圈和地表水圈的联系较弱,参与水文循环不如潜水积极,动态比较稳定。也不易遭受污染。绝大多数承压水来源于渗入水,是宜于饮用的淡水。 自流盆地有3个组成部分: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补给区在盆地边缘位置较高的地区。由于上面没有隔水层,水不具有承压性质,实际上这里的地下水是潜水。位置较低的边缘为排泄区,这里往往有泉水出露。承压含水层之上有隔水层覆盖的区段为承压区。 斜含水层在下端因构造变动或岩性变化而使水流受阻,便构成自流斜地。 含水层的构造封闭条件下也可能保留古老的、与沉积物同时形成的埋藏水(如四川盆地的地下卤水)。承压水含水层通常规模较大,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但不如潜水那样容易补充恢复。承压含水构造主要有自流盆地和自流斜地两类。含有一个或多个承压含水层的构造盆地称自流盆地。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大浅碟形凹陷盆地。又称澳大利亚大盆地,其地下广布着承压水层。东部边缘大致以大分水岭西麓为界,地势较高,西、北、南三边较低。在澳大利亚古陆岩层上,覆盖着基岩不透水层、侏罗纪砂岩承压含水层和白垩纪页岩不透水层,露头在东部多雨地带,形成受水区。地下水流循含水层以每年11~16米的速度流向西部少雨地区。承压水通过钻井或天然泉眼涌出地表,自流盆地因此得名。 4包含水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