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致读者

合集下载

百年党史上的四次新闻改革

百年党史上的四次新闻改革

百年党史上的四次新闻改革
袁鸣徽;李良荣
【期刊名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44)3
【摘要】党的新闻事业历经百年,在不断变革、创新中开拓前进,期间有过四次重大新闻改革。

第一次以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致读者》为标志,着重解决党报和党组织的关系问题,确立党性原则;第二次以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致读者》为标志,着重解决党报与公众的关系问题,提出“满足读者的需求,是报纸的天职”这一著名论断;第三次在邓小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后,着重解决媒体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媒体的“双重属性”论断获得共识;第四次在互联网快速崛起、新媒体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以媒体融合为手段,以“四力”为标准,以“四全”为形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使党的媒体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总页数】6页(P19-23)
【作者】袁鸣徽;李良荣
【作者单位】复旦发展研究院;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党的历史上有关法治建设的四次重要会议
2.试析汽车百年史上生产中心的四次转移
3.新闻巨子铸就党的新闻事业从《百年百位党的新闻巨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编撰谈起
4.英雄城市百年荣光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上的武汉贡献5.百年风雨百年传播百年辉煌
——中国共产党对新闻传播工作的领导回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改版的异同

《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改版的异同

比较《解放》《人民》改版的不同13-25分他们《致读者》的不同相同点1.两次运动开展模式相似。

两次改革都是由一张报纸所指引,有一个根据地解放区发起后到所有的解放区。

新闻整风运动由解放日报引导,1956年的改革由人民日报牵头。

同时两次运动都由一个局部扩展到全国。

新闻整风运动是由陕甘宁边区发起尔后扩展到所有敌后根据地;1956年的新闻工作改革也是由局部向全国,人民日报改版后各地新闻工作也纷纷展开,还引起了当时新华社和广播事业部相继进行了改革。

2.都发表了题为《致读者》的社论。

1942年4.1解放日报发表了《致读者》改版社论,检查了创刊以来的党性、群众性、组织性、战斗性各方面问题们作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版面安排上把抗日根据地的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整风宣传方面,把整风运动作为一个宣传中心来抓,集中进行了突出的宣传,宣传形式多样,有广度也有深度;社论写作方面,注重社论质量;提出了“全党办报”方针,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

1956年7.1人民日报发表了《致读者》改版社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意见: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开展自由讨论,阐明社会言论;改进文风,活泼空气。

3.意义皆深远而重大在改进文风,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新闻理论的重大意义上也有相似的地方。

两次整改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了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联系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同时两报分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前者开辟了无产阶级新闻学道路,后者开辟了社会主义新闻学道路。

不同点1.时代背景不同两张报纸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自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就不相同。

《解放日报》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伊始即承担着重要的政治使命,那就是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团结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

但是该报改版前没有很好的完成使命,存在着缺乏党性的根本问题,主要有内容安排不合理,“重国外轻国内”;文风不正,充斥教条主义。

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改版社论《致读者》

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改版社论《致读者》

成为德 国最著名 的报纸 , “ 首先是马克
思 的洞察力 和鉴 定立 场 ” 。此 时 的 德 国, 没有 一家 报纸像 《 新莱 茵报 》 这 样
马 克思采 取 的坚定立 场 , 其 目的 在 于
“ 鼓 励 处 于 反 社 会 党 人 非 常 法 之 下 的
解 放 运 动 组织 以及 个 人 的有 限 的 资助 。 回顾 《 新莱茵报》 的一年 , 恩格斯在文 中
气 .恩 格 斯还 说 明 了一 家 报 纸 编 辑 部 的力 量 。 他写道 : “ 在整个德 国 , 人 们 感
友。 还具有 现实 指导意 义 。1 8 7 8年 俾
斯 麦 政 府 实 施 镇 压 德 国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的“ 反 社会 党人 非常 法 ” , 德 国社 会 主 义 工 人 党 由 于 对 此 缺 乏 充 分 的 准 备, 在 斗 争 环 境 急 剧 变 化 的情 况 下 , 一
到惊 讶 的 是 ,我 们 敢 于 在 普 鲁 士 的 头 等 堡 垒里 面对着 8 0 0 0驻 军 和 岗 哨 做 出这 一 切 事情 : 但 编 辑 室 内 的 8支 步 枪
和2 5 0发 子 弹 . 以及 排 字 工人 头 上 戴 着
纸。” 《 新莱茵报》 的发 行 量 为 6 0 0 0份 , 居 当 时 德 国各 报 发 行 量 的第 三位 . 这 对

家 对 当权 者 持 批 判 态 度 、 无 资 金来 源 的 日报 来 说 , 是 一 个很 大 的成 就 。 恩 格 斯 还 在 这 篇 文 章 里 谈 到 马 克
的红 色 雅 各宾 帽 . 使 得 我们 的报 馆 在 军 官 们 眼 中也 成 了一 个 不 能 用 简 单 的奇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后的批评报道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后的批评报道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后的批评报道作者:张帆来源:《今传媒》2018年第12期摘要: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拉开了改版的序幕。

此后,该报更加注重批评报道,对边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不良作风、教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大生产运动中的假英雄等负面现象进行了揭露和纠正,推动了党的组织建设和边区社会的发展。

这些批评报道所体现的实事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抓典型等原则和方法对于当今媒体开展舆论监督仍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解放日报》;批评报道;历史动因;内容;特点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12-0125-04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社论《致读者》,正式拉开了改版的序幕。

以出版一张“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为宗旨,党在全力办好《解放日报》的探索过程中,推动了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上的全面进步。

其中,《解放日报》在新闻活动中积极有效地运用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方法,促进了批评报道的开展。

一、延安《解放日报》开展批评报道的历史动因全面抗战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全国新闻界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朝气蓬勃、团结战斗的局面。

广大新闻工作者用自己的报道和评论呈现战况、动员舆论,为全国抗战鼓劲呐喊,激励民心。

因应于加强民主政权建设引领全民族抗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党报党刊的批评指正功能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强调。

(一)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为开展批评报道创造了可能毛泽东在1939年10月4日发布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分析了当时党所面临的战时复杂形势以及党已经“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的实际,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不是一般党报所能胜任的,必须有专门的党报”[1]。

这一论断为党报宣传定下了基调——“为了使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胜利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2]。

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改版社论《致读者》

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改版社论《致读者》

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改版社论《致读者》
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改版社论《致读者》
◎李杰琼王沫
【期刊名称】新闻前哨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2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于第一版发表社论《致读者》,以此开始了该报改版。

社论由社长博古(秦邦宪)执笔,经毛泽东修改定稿,全文10个自然段1972字。

《致读者》一方面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检讨自身的不足;一方面指明报纸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谈到改版的依据时,提出了党报应具备的四个特性,即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引领了后来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框架。

《致读者》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经典文献之一。

《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首任博古任社长,首任总编辑杨松。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份对开、每日出版的党中央机关报,其前身是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新中华报》(4开周报)。

《解放日报》创刊之初为对开两版,四个月后改为对开四版。

毛泽东为该报题写了报名,并撰写了发刊词。

他在发刊词中指出:“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就是本报的使命”。

他着重强调了《解放日报》的党报属性。

创办初期,编辑部虽然意识到《解放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要以党的立场来分析认识世界”(万京华《博古与延安〈解放日报〉》,《采写编》2007年第1期),但在新闻实践中还是暴露出脱离解放区的实际情况、报道充满“洋八股”的情形。

从内容上看,《解放日报》以刊载国际新闻为主,多采用外国通。

改版致读者_解放日报改版致读者原文

改版致读者_解放日报改版致读者原文

改版致读者_解放日报改版致读者原文各位读者伴侣:从本期起,《全国新书目》杂志实施新一轮重大改版,如今,我们就以下几个问题,向读者伴侣作一个汇报。

我们改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书目与非书目内容分开了,把原来一本刊中的这两部分内容分成了两本刊,上、下半月各出一本专刊,上半月的叫《新书导读》,下半月的叫《数据大全》。

为什么这样分还是用一句话来说:细分读者市场,便于各取所需。

多年办刊实践和市场调查都说明,书目读者与书摘、书评读者基本是两个群体,他们在以下两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从构成上看,前者主要是图书馆及图书出版、发行、销售、配送机构的人员,后者主要是社会读者;从需求上看,前者盼望书目数据“全、准、快〞,能当工具书用,看重的是有用性;后者则盼望了解到好书的出版、市场动态,能读到其中的精彩篇章,看重的是可读性。

用书目的很少关注书摘、书评,看书摘、书评的又嫌书目枯燥。

在一本刊物中要同时兼顾这两头,哪头也顾不好,所以不如干脆分开。

《数据大全》变“全〞了自57年前诞生之日起,本刊就独家公布国内书目信息,始终到今日。

多年来,出书数量持续增长,而受多种因素制约,本刊所登书目数据数量与实际数量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欲扭转这种状况,只有下决心改版。

既然叫《数据大全》,数据就要“全〞。

改版后每期公布图书在版编目数据5000条以上,比改版前多出2000条左右,基本可以满足除中小学教材教辅等类别外的全部一版一次图书书目的刊登需要。

《新书导读》好看了说《新书导读》“好看〞,一是说内容更好看了,本期的可读性就大大增添了,只是因为时间紧,没来得及做得更好;二是版式好看了,新的版式比以往更具现代气息,更多阅读愉悦;三是颜色好看,从黑白到彩色,自然艳丽了不少。

欢迎订阅盼望读者伴侣在度过了开心的“十一〞黄金周之后,抽出一点时间翻翻这本杂志。

假如您认为“尚可〞,而且八块五毛钱也物有所值的话,那就请尽快订阅吧,因为时间过得很快,说话就到年底了。

浅谈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及其对现代党报的启示

浅谈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及其对现代党报的启示

浅谈延安《解放⽇报》改版及其对现代党报的启⽰2019-08-09中图分类号:G212 ⽂献标识码:A⼀、《解放⽇报》的创刊及渊源简述延安《解放⽇报》创刊于1941年5⽉16⽇,由原来的中央机关报《新华⽇报》和新华社编发的《今⽇新闻》合并⽽成。

《解放⽇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根据地出版的第⼀份⼤型的中央机关报,是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影响最⼤的报纸,是党报历史上可圈可点的⼀份报纸。

作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作品,《解放⽇报》从1941年5⽉16⽇创刊,到1947年3⽉27⽇停刊,历时近六年时间,先后出版2130期,对宣传党的⽅针、政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其丰富的办报经验和宣传技巧也对中国今后的党报发展产⽣了深远影响。

⼆、《解放⽇报》的改版及其历史意义(⼀)、强调“党性、群众性、战⽃性和组织性”原则在社论《致读者》中,《解放⽇报》社长博古根据和党中央的指⽰,从党性、群众性、战⽃性和组织性四个⽅⾯检讨了报纸的错误,并指出改版的⽬的是使得报纸成为“真正战⽃的党的机关报,报纸的整个篇幅要贯彻党的路线、反映群众情况,加强思想⽃争,帮助全党⼯作改进”。

从事⽆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作⼈员,要具备⾼素质的政治素养,要认识到⾃⼰⾸先是⼀名共产党员,然后才是记者,要与党保持⾼度的⼀致。

(⼆)、从以新闻价值为上到以宣传价值为主《解放⽇报》的创刊,⼀⽅⾯是为了节约资源、集中优势⼒量;⼀⽅⾯也是⾰命根据地集中、统⼀宣传的需要。

⽽对于如何办⼀张⼤报,全党在当时是缺乏经验的。

所以在《解放⽇报》运⾏初期,只能借鉴和学习苏联、国统区报纸的经验。

当时苏联的《真理报》、国内的《⼤公报》、甚⾄是商业性⼤报《申报》、《新闻报》都成为《解放⽇报》的借鉴源泉。

以全世界作为报纸新闻资源的发掘对象,导致整个报纸报道格局呆板。

例如从创刊到1941年11⽉16⽇半年,⼀般的国际新闻与国内新闻条数之⽐为181:4,⽽且⼤部分新闻价值不⼤,如“墨索⾥尼发表演说”(6⽉12⽇)、“德军被阻各线⽆变化”(7⽉21⽇)等。

1942年_解放日报_改版的启示

1942年_解放日报_改版的启示

传媒史话● 梁 艳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的启示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新闻改革。

由“一张不完全的党报”到“完全的党报”,这不仅是一次形式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办报理念的转变。

这是党报生存发展适应传播规律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闻事业认识的逐步深化。

由此确立的办报传统和党报的基本理念,对我党的新闻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今,面对日益紧缩的传媒市场,党报面临的挑战大过机遇,笔者认为,审视整风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对我国党报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无借鉴意义。

改版前《解放日报》的偏位从创刊至改版前10个月的《解放日报》,虽然积极地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报道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介绍了陕甘宁边区的各项成就,但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党性不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具体体现在内容安排上有重国外、轻国内的倾向。

国际宣传占了主要版面,国内的社论和消息少,特别是对抗日根据地的报道不充分。

作为党的“喉舌”,本应以报道抗日战争、宣传党的思想为重点,却在实践中偏离了轨道;其次,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意识薄弱。

③宣传明显不足,自由化倾向严重;另外还有报纸的自采稿件质量差、内容不新、编排技术亟需改进等问题。

这些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党的中心工作,脱离了抗日根据地居民斗争的实际。

“纠偏”——改版势在必行1942年全国开展的整风运动和《解放日报》的改版是密切相关的。

陆定一曾说过,“《解放日报》的改版,是1942年党的整风运动的一部分”。

③党内对报纸出现的各种错误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认为问题之所以存在,一是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人们在思想上还受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的束缚;另一个原因就是报社的编辑、记者受到国外办报和资产阶级办报思想的影响严重;此外,当时全党对党报的认识还严重不足,对如何发挥党报的作用还没有全面考虑,不善于利用报纸指导、推动各项工作。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新闻评论的特色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新闻评论的特色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新闻评论的特色作者:田颂云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6期【摘要】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新闻评论作为旗帜与灵魂,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新闻评论特色表现在:选题具有时代气息;社论多而精;语言文风的群众性及驳论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新闻评论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以下简称《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创办的第一份大型日报,也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

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通知:“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

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传达。

《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

到1947年3月27日停刊,历时近6年,《解放日报》共出2130期,作为旗帜与灵魂的《解放日报》新闻评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确立了党报评论的基本原则,其特色突出,对当下的新闻评论具有指导意义。

一、选题具有时代气息选题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决定着新闻评论的成败。

具有时代气息的选题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才有生命力,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解放日报》新闻评论的选题也在不断变化:1、1941年5月15日——1942年4月1日这一阶段是从创刊到改版之前。

《解放日报》的第一篇社论即《发刊词》,对国内外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其宣传方针,把宣传党的总路线作为自己的使命,这篇社论对以后的新闻评论具有指导意义。

此时的选题侧重于国际问题,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宣战,1941年6月23日,毛泽东针对苏德战争性质和世界反法西斯形势写了党内指示,《解放日报》按照指示精神,分别发表社论《为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斗争》(6月25日)和《世界政治的新时期》(6月26日),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也成为《解放日报》对国际问题反映最迅速、最典型的案例,对以后新闻评论的时代性具有示范作用。

2、1942年4月1日——1945年8月15日这一阶段是从改版之后到日本投降。

解放日报 致读者

解放日报  致读者

解放日报·致读者——《解放日报》改版社论1《解放日报》编辑部【题解】《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最重要的机关报,地位犹如现在的《人民日报》。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后,《解放日报》也随之进行“改版”。

这次改版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由此确立的一系列理论、方针、原则、作风等等,无不深刻影响着后来中国新闻的发展历程。

今天我们的版面以新的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愿乘此机会来总结一下过去十个月来的工作及提出今后本报的方向。

什么事党报?一提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必然会想起“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者和集体的鼓动者,而且还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报纸是我们最锐利和最有力的武器”(斯大林)这一类名言。

但是试问报纸到底如何才能成为集体宣传者集体鼓动者集体组织者呢?究竟怎样才能成为党手中最锐利和最有力的武器呢?那么,必须:第一,贯彻着坚强的党性。

这里不仅要“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列宁),不仅要在自己一切篇幅上,在每篇论文,每条通讯,每个消息……中都能贯彻党的观点,党的见解,而见更其重要的是报纸必须与整个党的方针党的政策党的动向密切相联,呼吸相通,是报纸应该成为实现党的一切政策,一切号召的尖兵、倡导者。

第二,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的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负载他们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愿和呼声。

报纸的任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又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与他们共患难的朋友。

第三,洋溢着战斗性。

党报必须是为着党的革命方针和路线而奋斗的战士;报纸必须根据当前的政治事变而进行热忱的鼓动,而鼓动的成功,则极有1《解放日报》,1942年4月1日。

赖于明朗锐利的揭露一切黑暗和腐败,抨击一切有害于抗日团结的阴谋和企图。

尤其在思想战略上,报纸应进行经常的坚持的思想斗争,宣传共产主义的民主主义的思潮,反对一切反动、复古、黑暗、愚昧。

延安《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历史贡献与深远意义研究

延安《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历史贡献与深远意义研究

媒介观察66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延安《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历史贡献与深远意义研究许睿竹1,范峻豪2(1重庆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大学 美视电影学院,重庆 400044)摘要:20世纪40年代,延安《解放日报》报社曾发表《致读者》《党与党报》《本报创刊一千期》三篇重要社论。

这三篇重要社论是指导《解放日报》成功改版的纲领性文件,开创并奠定了当代报纸版面的基本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和新闻党性原则得以形成、确立和阐发的经典文献。

文章通过剖析《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征,发现这三篇重要社论虽主要由报社负责人执笔,但代表的不仅仅是报社的观点,其中还融入了毛泽东的不少见解与思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中央的意志。

因此,应加强对这三篇重要社论的研究,肯定《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历史贡献,深刻领会其深远意义。

关键词:《解放日报》;党报;社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喉舌中图分类号:G219.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6-0066-03回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程,探究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和新闻党性原则的形成、确立与发展的过程,必然会提及20世纪40年代延安《解放日报》所发表的三篇重要社论——《致读者》《党与党报》《本报创刊一千期》。

这三篇重要社论对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基于此,文章深入剖析《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征,阐释其历史贡献与深远意义。

一、《解放日报》三篇重要社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解放日报》最早创刊于194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也是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

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应作为党内学校内机关部队内的讨论与教育材料”。

社论是《解放日报》的灵魂与旗帜,也是一大特色[1]。

创刊初期,该报每天发表一篇社论,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到1942年4月1日启动改版,共计刊发303篇。

解放日报》社论《致读者》

解放日报》社论《致读者》

解放日报社论《致读者》致读者(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社论今天我们的版面以新的形态呈献在读者的面前,我们愿乘此机会来总结一下过去十个月来的工作及提出今后本报的方向。

什么是党报一提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必然会想起“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者和集体的鼓动者,而且还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报纸是我们最锐利和最有力的武器”(斯大林)这一类名言。

但是试问报纸到底如何才能成为党手中最锐利和最有力的武器呢那末,必须:第一、贯彻着坚强的党性。

这里不仅需要“在估计任何事变的时候必须公开地和直捷地站在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列宁)。

不仅要在自己一切篇幅上,在每篇论文,每条通讯,每个消息……中都能贯彻党的观点,党的见解,而且更其重要的是报纸必须与整个党的方针党的政策党的动向密切相联,呼吸相通,是报纸应该成为实现党的一切政策,一切号召的尖兵、倡导者。

第二、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

报纸的任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与他们共患难的朋友。

第三、洋溢着战斗性。

党报必须是为着党的革命方针和路线而奋斗的战士;报纸则是根据当前的政治事变而进行热忱的鼓动,而鼓动的成功,则极有赖于明朗锐利的揭露一切黑暗和腐败,抨击一切有害于抗日团结的阴谋和企图。

尤其在思想战线上,报纸应进行经常的坚持的思想斗争,宣传共产主义的民主主义的思潮,反对一切反动、复古、黑暗、愚昧。

同时,报纸亦应该是我们党手中的有力的自我批评的武器,对于自己队伍中的错误和弱点,党报应该以实事求是的同志的态度加以批评和指摘,帮助其克服和改正。

第四、响应党的政府号召,或者根据党的方针倡导各种群众运动,经常注视和指导运动的展开,具体的帮助各种群众运动和工农大众的斗争。

党报决不能是一个有闻必录的消极的记载者,而应该是各种运动底积极的提倡者组织者。

延安《解放日报》冬学运动报道的传播学分析

延安《解放日报》冬学运动报道的传播学分析

延安《解放⽇报》冬学运动报道的传播学分析延安《解放⽇报》冬学运动报道的传播学分析1941年5⽉16⽇,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宣传⼯作,《解放⽇报》在延安创刊,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根据地出版的第⼀份⼤型中央机关报。

报纸初期每天出四开两个版,1941年9⽉16⽇改为对开⼀⼤张四个版。

1942年4⽉1⽇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到1944年2⽉16⽇社论《本报创刊⼀千期》发表,整个改版历时1年零10个⽉。

此次改版对《解放⽇报》发展及我国早期⽆产阶级新闻事业建设具有突出的价值和意义,它更加确⽴了党报的性质、任务和作⽤,发展了⽆产阶级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成为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6年11⽉解放战争期间,《解放⽇报》开始第⼀次疏散,11⽉20⽇改为两版,1947年3⽉13⽇,报纸撤离延安,3⽉27⽇,报纸停刊。

延安《解放⽇报》历时5年10个⽉零11天,刊出2130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命战争初期的中央机关报,也是抗⽇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贡献最⼤、影响最深的⾰命报纸。

作为第⼀个在根据地出版的⼤型⽇报,延安《解放⽇报》不仅在团结全国⼈民胜利战胜⽇本帝国主义、揭露并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宣传党的⽅针政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发挥了重要的作⽤,⽽且积极反映并参与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及社会⽂化建设,有⼒促进了根据地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单从对冬学运动这⼀“中国成⼈教育史上重要的⼀页”①的报道便可窥见⼀斑。

⼀、陕⽢宁边区冬学运动发展概述据⽂献记载,冬学这种教育形式最早出现于我国宋代,陆游《剑南诗稿·秋⽇郊居》的⾃注中提到,“农家⼗⽉,乃遣⼦弟⼊学,谓之冬学”。

作为传统教育形式的⼀种,冬学尤其适合北⽅农民的⽣产⽣活特点,有谚语称“天寒地冻把书念,花开⽔暖务庄农”。

②1930年代后期,随着抗⽇战争的爆发和抗⽇根据地的成⽴,冬学在边区发⽣了很⼤的变化,从单纯传统教育的⼀种形式,变为发动群众、扫除⽂盲,⼴泛开展社会教育的全民运动。

论《解放日报》改版及其对党报理论的发展

论《解放日报》改版及其对党报理论的发展

论《解放⽇报》改版及其对党报理论的发展2019-08-11[摘要]《解放⽇报》在改版前的办报实践中,由于党内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路线尚未从思想上彻底肃清,加上资产阶级新闻观念的腐蚀,在宣传报道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的主观主义、党⼋股、形式主义。

1942年,《解放⽇报》在指导下的改版是⼀次成功且意义重⼤的探索,使⽆产阶级党报理论得到了全⾯的改⾰与发展,开了中国党报改⾰的先河,初步奠定了我国⽆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解放⽇报》改版党报理论发展1942年⾄1945年,中国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次以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及反对党⼋股为内容的延安整风运动。

它是⼀场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更是⼀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将全党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伴随着思想路线的纠偏与解放,1942年,《解放⽇报》在指导下正式改版,党报理论得到了全⾯的改⾰与发展,这是⼀次成功且意义重⼤的探索,开了中国党报改⾰的先河,初步奠定了我国⽆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

⼀、改版前《解放⽇报》的状况1941年5⽉16⽇,《解放⽇报》在延安创刊,这是中国在抗⽇根据地出版的第⼀份每⽇发⾏的⼤型机关报。

在《解放⽇报》最初10个⽉的办报实践中,由于党内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路线尚未从思想上彻底肃清,加上资产阶级新闻观念的腐蚀,在宣传报道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的主观主义、党⼋股、形式主义,具体体现在:1、内容上以刊载国际新闻为主,有关国内、根据地的实际报道少⽽且浅,报纸对党的政策和中⼼⼯作宣传不⼒,存在脱离解放区⽃争实际和党的中⼼⼯作实际的严重倾向,“尚未能成为传播党的路线贯彻党的政策与宣传组织群众的锐利武器”[1]。

2、版⾯安排上⼏乎形成⼀个公式:⼀国际、⼆国内、三边区、四本地(即延安),国际新闻占绝对优势,⽽有关陕⽢宁边区和各抗⽇根据地的新闻被放在次要位置;未能对于整风运动加以应有重视,重要的党的消息,放在极不显著的地位,如1942年2⽉8⽇,对于作《反对党⼋股》的演说的重要新闻也只在第三版的左下⾓登了⼀条三栏题的消息。

19420401《解放日报》社论《致读者》

19420401《解放日报》社论《致读者》

19420401解放日报社论《致读者》致读者(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社论今天我们的版面以新的形态呈献在读者的面前,我们愿乘此机会来总结一下过去十个月来的工作及提出今后本报的方向。

什么是党报?一提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必然会想起“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者和集体的鼓动者,而且还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报纸是我们最锐利和最有力的武器”(斯大林)这一类名言。

但是试问报纸到底如何才能成为党手中最锐利和最有力的武器呢?那末,必须:第一、贯彻着坚强的党性。

这里不仅需要“在估计任何事变的时候必须公开地和直捷地站在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列宁)。

不仅要在自己一切篇幅上,在每篇论文,每条通讯,每个消息……中都能贯彻党的观点,党的见解,而且更其重要的是报纸必须与整个党的方针党的政策党的动向密切相联,呼吸相通,是报纸应该成为实现党的一切政策,一切号召的尖兵、倡导者。

第二、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

报纸的任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与他们共患难的朋友。

第三、洋溢着战斗性。

党报必须是为着党的革命方针和路线而奋斗的战士;报纸则是根据当前的政治事变而进行热忱的鼓动,而鼓动的成功,则极有赖于明朗锐利的揭露一切黑暗和腐败,抨击一切有害于抗日团结的阴谋和企图。

尤其在思想战线上,报纸应进行经常的坚持的思想斗争,宣传共产主义的民主主义的思潮,反对一切反动、复古、黑暗、愚昧。

同时,报纸亦应该是我们党手中的有力的自我批评的武器,对于自己队伍中的错误和弱点,党报应该以实事求是的同志的态度加以批评和指摘,帮助其克服和改正。

第四、响应党的政府号召,或者根据党的方针倡导各种群众运动,经常注视和指导运动的展开,具体的帮助各种群众运动和工农大众的斗争。

党报决不能是一个有闻必录的消极的记载者,而应该是各种运动底积极的提倡者组织者。

浅议《解放日报》的改版

浅议《解放日报》的改版

浅议《解放日报》的改版本文介绍了《解放日报》的改版过程,分析了改版后《解放日报》的特点,即要“全党办报”,全力当好我党的“耳目”和“喉舌”;“政治家办报”,能从政治高度上纵览大局,结合政治形势为党的新闻理论做出卓越的贡献。

在目前形势下,我们仍要坚持改变观念,全党办报的宗旨;要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

标签:《解放日报》;改版;意义一、《解放日报》的改版过程1941年3月经过党中央讨论,决定把《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两者归并为——《解放日报》,5月16日委派博古担任社长,杨松担任编辑,至此,《解放日报》正式发刊出版,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组建完成。

但由于当时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报纸版面遵循着一版国际,二版国内,三版边区,四版延安或副刊的模式,这个看不见、不成文的规定死死限制着党报。

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发声、宣传的不是党的重要政策、边区群众的生活生产以及党的工作中心方向等等,更不是根据新闻的即时性、重要性,或党和群众需要来编排版面。

随着整风运动的全面开始,1942年初毛泽东对《解放日报》提出批评,报纸对中心工作宣传不得力,缺乏党报应有的政治敏感,不是一张完全的党报。

之后的整风运动中,毛泽东针对《解放日报》报纸缺乏党性等问题要求开始整顿,通过大量社论、文章来宣传整风的目的和要求,使得《解放日报》改版成为整风运动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开始改版,中共中央宣传部也在这一天刊登了《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发表了重要社论《致读者》,指出了《解放日报》理念和业务上不成熟,最关键是党报应有的政治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

社论里写道,“报纸的版面加以彻底的改革”,《解放日报》改为真正意义上的战斗的党的机关报,“全党办报”成为日后的办报纲领和方针,真正成为有党性、有群众性、有战斗性和有组织性的党报。

改版以后的《解放日报》在版面安排上将国内新闻、人民群众斗争和生活的报道提到了重要位置,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重要新闻上一版。

沟通思想 办好党报——解放日报老总通过电台热线与读者直接交谈

沟通思想  办好党报——解放日报老总通过电台热线与读者直接交谈

沟通思想办好党报——解放日报老总通过电台热线与读者直
接交谈
佚名
【期刊名称】《新闻实践》
【年(卷),期】1993(000)004
【摘要】1993年1月1日起,解放日报每天扩为12版。

扩版一星期以来,引起了
读者普遍的关注。

1月7日,解放日报周瑞金、丁锡满两位老总在上海人民广播电
台《市民与社会》直播室,与读者、听众直接交谈,诚恳征求对该报扩版意见。

《市
民与社会》节目主持人白冰听众朋友,最近一段时间,新闻界成了一个出新闻的地方,我们广播事业局从一个电台、一个电视台扩展为两家电台和三家电视台。

广播竞争、电视竞争,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新年
【总页数】4页(P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新闻热线:党报沟通读者的桥梁-以《克拉玛依日报》新闻热线为例 [J], 张云;
2.办好地方广播舆论监督栏目的思考-以莆田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为例[J], 林庆玉
3.用心办好时事版以情赢得读者心——地市州党报时事报道读者心理引导初探 [J], 唐梓林
4.用心办好时事版以情赢得读者心——地市州党报时事报道读者心理引导初探
[J], 唐梓林
5.党报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办好解放日报的几点思考 [J], 赵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日报·致读者——《解放日报》改版社论1
《解放日报》编辑部【题解】《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最重要的机关报,地位犹如现在的《人民日报》。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后,《解放日报》也随之进行“改版”。

这次改版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由此确立的一系列理论、方针、原则、作风等等,无不深刻影响着后来中国新闻的发展历程。

今天我们的版面以新的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愿乘此机会来总结一下过去十个月来的工作及提出今后本报的方向。

什么事党报?一提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必然会想起“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者和集体的鼓动者,而且还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报纸是我们最锐利和最有力的武器”(斯大林)这一类名言。

但是试问报纸到底如何才能成为集体宣传者集体鼓动者集体组织者呢?究竟怎样才能成为党手中最锐利和最有力的武器呢?那么,必须:第一,贯彻着坚强的党性。

这里不仅要“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列宁),不仅要在自己一切篇幅上,在每篇论文,每条通讯,每个消息……中都能贯彻党的观点,党的见解,而见更其重要的是报纸必须与整个党的方针党的政策党的动向密切相联,呼吸相通,是报纸应该成为实现党的一切政策,一切号召的尖兵、倡导者。

第二,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的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负载他们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愿和呼声。

报纸的任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又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与他们共患难的朋友。

第三,洋溢着战斗性。

党报必须是为着党的革命方针和路线而奋斗的战士;报纸必须根据当前的政治事变而进行热忱的鼓动,而鼓动的成功,则极有
1《解放日报》,1942年4月1日。

赖于明朗锐利的揭露一切黑暗和腐败,抨击一切有害于抗日团结的阴谋和企图。

尤其在思想战略上,报纸应进行经常的坚持的思想斗争,宣传共产主义的民主主义的思潮,反对一切反动、复古、黑暗、愚昧。

同时,报纸亦应该是我们党手中的有力的自我批评的武器,对于自己队伍中的错误和弱点,党报应该以实事求是的同志的态度加以批评和指摘,帮助其克服和改正。

第四,相应党的政府的号召,或者根据党的方针倡导各种群众运动,经常注视和指导运动的展开,具体的帮助各种群众运动和工农大众的斗争。

党报绝不能是一个有风必录的消极的记载者,而应该是各种运动底积极的提倡者、组织者。

如果从这样的观点去检查我们十个月的工作,实在是惶恐的很,应该说,解放日报是没有能够完成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的责任的,它尚未能成为党中央传播党的路线贯彻党的政策宣传组织群众的锐利武器。

我们以最大的篇幅供给了国际新闻,而对于全国人民和个抗日根据地的生活、奋斗,缺乏系统的记载;我们孤立登载着中央的决议指示,领导同志的论文,而没有加以发挥和阐明,对于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形经验检讨则毫无反映;我们以巨大的篇幅登载枯燥乏味的论文和译文,而不能以生动活泼通俗易解的文字解释迫切的问题,对于敌对思想缺乏应有的批评,对于我们工作的缺点,没有严格的揭露和帮助其改正,对于边区中所进行的各种巨大的群众运动,我们至多只记载了一些论断,而没有能够全面的反映,更说不上推动与倡导,我们还没有具备党报所必须的品质: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尤其重大的弱点是,最近中央号召全党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进行思想革命与改造全党工作的时候,党报没有尽其应该的责任。

一方面,党报在这个时期中没有能成为这个巨大的工作的鼓手和先锋;另一方面,在党报本身还未能尽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余毒。

我们在党报上未能对于整顿三风加见应有重视与地位,蔚成风气,形成潮流,重要的党的新闻消息放在极不显著的地位,有些解释的论文评述,或则浮泛空洞,辞严意宽,或则挂一漏万,损害原意,或则夸夸其谈,见八股反
八股。

同时,要成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先锋,本身首先应该成为模范者,唯有模范者方能成为先锋。

而在我们篇幅上,主观主义(如对苏德战争前夜苏土协定的估计等)、宗派主义(如对某些稿件的取舍,未能免除狭隘的观点等)及党八股(如某些社论、专论和副刊)都是俯拾即是。

因此,亦就不能在思想革命改造全党工作中起其应有的功能。

在检讨我们过去的工作之后,我们认为需要使我们的工作,有一个彻底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要达到这个目的主要的环节,就是要使我们整个篇幅贯彻党的路线,反映群众情况,加强思想斗争,帮助全党工作的改进。

这样来贯彻我们报纸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使解放日报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同时也就是要使它成为天下人的报,成为一切愿意消灭民族敌人建立民族国家的人底共同的喉舌。

我们的党是代表人民的党,我们除了人民的利益外没有别的利益;我们愿意将我们的报纸变成全国抗日人民和抗日党派的共同的论坛,我们欢迎一切抗日人士和党派利用我们的篇幅来创造一切有利抗日团结的主张、办法,消灭一切阻害抗建大业的障碍。

十个月来,我们在工作中,曾受到读者的许多鼓励和批评。

鼓励增加我们的勇气,批评促使我们反省,我们统致无限的感谢!当此改革之始,我们愿引一句俄共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报纸的决议,以为自励:
“如果没有办得很好的报刊,那末健康的、巩固的党和苏维埃的建设,便是不可想象的。


并又愿意,模仿地添一句:
“没有广大的读者的赞助和鞭策,则报纸要办得好,是不能设想的。

”我们诚恳地期望着,读者给我们一切援助和批评,使我们的报纸能够成为真正的集体宣传者、集体鼓动者和集体组织者。

(2012级新闻班任华杉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