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历史沿革
我们一起参与上海《解放日报》创刊
76人与事·往事钩沉汉口路309大楼今年,2019年5月28日,是上海《解放日报》创刊70周年。
我们一起参与创刊的同志常被称为“老解放”,这是一段难忘的,幸福的经历。
我们一起参与上海《解放日报》创刊文/丁柯起点在济南市1948年9月,山东省会济南解放。
我一直在新四军野战部队从事新闻工作,因患肺病,忽然吐血,大部队南下,被批准去济南找一家大医院治疗休养。
转介绍信时,正好碰见了新上任的济南市委宣传部长夏征农。
他是我1938年在皖南军部教导队受训时的老师,性格直爽。
他说,大城市就是最合适的休养地,现在形势大好,我们将进入城市,许多大城市正缺新闻工作干部。
夏部长二话不说,写了一张条子,叫我去见恽逸群。
革命军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条,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
我拿了夏部长的条子去找《新民主报》,它在济南新区原国民党中央银行的一座三层的新大楼里。
恽逸群是我们新闻界早就敬仰的前辈。
他刚从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总编辑任上来《新民主报》当社长兼总编辑。
他看了夏老的条子,仔细看了部队的介绍信,就说,你看看,这座国民党的银行大楼,南面全是落地玻璃窗,阳光灿烂,肺病不是要靠阳光1949-2019周年解放日报创刊号庆祝上海解放解放1941938年参加抗日战争,曾先后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战斗报》主编;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前锋报》总编辑;解放初,任上海《解放日报》编委;1956年,被调至上海市委担任《党的工作》和《支部生活》总编兼上海市委办公厅副主任。
“文革”结束后,接任《民主与法制》社社长兼总编。
今年是上海解放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日报》创刊70周年,作为那段历史的亲历者,98岁高龄的丁老回忆往事,仍然如年轻人般心潮澎湃。
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丁老在翻阅了大量原始材料和日记的基础上,连续熬夜5天,亲笔写下了这篇有珍贵历史意义的文章。
丁柯77人与事·往事钩沉吗?不要你做夜班、跑路,就边休息边工作吧!恽老的威望和阳光灿烂的大楼让我只有服从。
延安时期《 解放日报》批评性报道的历史考察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批评性报道的历史考察1. 引言1.1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重要性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宣传工具,是当时具有极大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在抗战时期,由于国共两党的合作,延安地区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也是中国抗日斗争的重要前线。
《解放日报》作为地下党创办的党报之一,承担了在特殊历史时期扩大舆论影响、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和动员群众的任务。
《解放日报》在延安时期不仅报道了战时军事动态和政治斗争,还批评了一些党内外的错误思潮和做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批评性观点。
它是当时延安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抗战胜利、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解放日报》这一宣传工具,党的声音得以广泛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内外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地下党活动中的重要宣传工具,更是当时推动革命事业进步和统一战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报道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影响力深远,是当时中国抗日斗争中的重要媒体之一。
2. 正文2.1 《解放日报》批评性报道的内容《解放日报》批评性报道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批评。
在延安时期,由于解放区处于战争环境下,党的领导机关和《解放日报》在报道内容上更加注重政治指导和把握大局。
《解放日报》的批评性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国民党的批评。
《解放日报》经常针对国民党当局的贪污腐败、独裁统治、投降外敌等问题进行批评,揭露国民党当局的丑恶嘴脸,加强了人民对国民党的厌恶和抵制。
对日军的批评。
《解放日报》报道了日军暴行和侵略行径,揭露日军的战争罪行,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抗日战争的信心和决心。
对社会问题的批评也是《解放日报》的重要内容之一。
报道了工人、农民的疾苦和斗争,对社会不公、不平等现象进行谴责,呼吁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而奋斗。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办刊思想
底的改革 , 不仅使 《 解放 E l 报 》真正成为 也是 人 民大众 的报 纸 ,是党的喉舌 ,也 无 产 阶 级及 其 政党 新 闻事 业 的工作 性
战斗的党的机关报,而且还初步奠定了无 是人 民大众 的喉舌 。与群众联 系程度 如 质 、工作原则和工作 规律的一系列基本
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
是一场全 党范 围内普遍 的马克思列宁 主 出版 《 解放 日报 》等问题的通知 : “ 五 情况反映较少 。许 多人认为初期 的 《 解 义教育运 动 ,更是一场深刻 的思想解放 月 十六 1 3起 ,将延安 《 新 中华报 》 《 今 放 日 报》 “ 对党 的政 策和 中心工作宣传 运 动 。在 延 安整 风 运 动 中 , 《 解放 日
解放 日 《 解放 E l报 》创 刊 时正 值 整 风运 工作都 服务于党 的中心工 作。 《 论 ,如 《 我们对 于新 闻学的基本观点 》 《 报纸是人 民的教科 书 》 《 把我们 的报
共产 党员 的品质就是在 政治上与党保持 动时期 。废除党八股 ,建立新文风成 为 报 》还发表 了关 于新 闻工作的文章和社
际 工作 研 究 出符 合 中 国实 际 的新 闻思
央对报 纸绝对领导 的思想 ,报纸的一切
( 二 )结合 整 风 ,注 重 报 纸 文风 的 想 。同时 ,报社工作人员 时刻 铭记党 中
转 变
“ 为党办 报”就是要求报社 的每一位工 者 、鼓动者和组织者 。”
首先 是一个共产党员 ,然后才是记者 ,
级党报 理论得 到 了全面的改革与发展 ,而且还初 步奠定 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其影响力延续至今。
【 关键词 】《 解放 日 报 》;改版 ;办刊思想
浅谈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及其对现代党报的启示
浅谈延安《解放⽇报》改版及其对现代党报的启⽰2019-08-09中图分类号:G212 ⽂献标识码:A⼀、《解放⽇报》的创刊及渊源简述延安《解放⽇报》创刊于1941年5⽉16⽇,由原来的中央机关报《新华⽇报》和新华社编发的《今⽇新闻》合并⽽成。
《解放⽇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根据地出版的第⼀份⼤型的中央机关报,是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影响最⼤的报纸,是党报历史上可圈可点的⼀份报纸。
作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作品,《解放⽇报》从1941年5⽉16⽇创刊,到1947年3⽉27⽇停刊,历时近六年时间,先后出版2130期,对宣传党的⽅针、政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其丰富的办报经验和宣传技巧也对中国今后的党报发展产⽣了深远影响。
⼆、《解放⽇报》的改版及其历史意义(⼀)、强调“党性、群众性、战⽃性和组织性”原则在社论《致读者》中,《解放⽇报》社长博古根据和党中央的指⽰,从党性、群众性、战⽃性和组织性四个⽅⾯检讨了报纸的错误,并指出改版的⽬的是使得报纸成为“真正战⽃的党的机关报,报纸的整个篇幅要贯彻党的路线、反映群众情况,加强思想⽃争,帮助全党⼯作改进”。
从事⽆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作⼈员,要具备⾼素质的政治素养,要认识到⾃⼰⾸先是⼀名共产党员,然后才是记者,要与党保持⾼度的⼀致。
(⼆)、从以新闻价值为上到以宣传价值为主《解放⽇报》的创刊,⼀⽅⾯是为了节约资源、集中优势⼒量;⼀⽅⾯也是⾰命根据地集中、统⼀宣传的需要。
⽽对于如何办⼀张⼤报,全党在当时是缺乏经验的。
所以在《解放⽇报》运⾏初期,只能借鉴和学习苏联、国统区报纸的经验。
当时苏联的《真理报》、国内的《⼤公报》、甚⾄是商业性⼤报《申报》、《新闻报》都成为《解放⽇报》的借鉴源泉。
以全世界作为报纸新闻资源的发掘对象,导致整个报纸报道格局呆板。
例如从创刊到1941年11⽉16⽇半年,⼀般的国际新闻与国内新闻条数之⽐为181:4,⽽且⼤部分新闻价值不⼤,如“墨索⾥尼发表演说”(6⽉12⽇)、“德军被阻各线⽆变化”(7⽉21⽇)等。
1942年_解放日报_改版的启示
传媒史话● 梁 艳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的启示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新闻改革。
由“一张不完全的党报”到“完全的党报”,这不仅是一次形式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办报理念的转变。
这是党报生存发展适应传播规律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闻事业认识的逐步深化。
由此确立的办报传统和党报的基本理念,对我党的新闻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今,面对日益紧缩的传媒市场,党报面临的挑战大过机遇,笔者认为,审视整风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对我国党报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无借鉴意义。
改版前《解放日报》的偏位从创刊至改版前10个月的《解放日报》,虽然积极地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报道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介绍了陕甘宁边区的各项成就,但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党性不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具体体现在内容安排上有重国外、轻国内的倾向。
国际宣传占了主要版面,国内的社论和消息少,特别是对抗日根据地的报道不充分。
作为党的“喉舌”,本应以报道抗日战争、宣传党的思想为重点,却在实践中偏离了轨道;其次,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意识薄弱。
③宣传明显不足,自由化倾向严重;另外还有报纸的自采稿件质量差、内容不新、编排技术亟需改进等问题。
这些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党的中心工作,脱离了抗日根据地居民斗争的实际。
“纠偏”——改版势在必行1942年全国开展的整风运动和《解放日报》的改版是密切相关的。
陆定一曾说过,“《解放日报》的改版,是1942年党的整风运动的一部分”。
③党内对报纸出现的各种错误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认为问题之所以存在,一是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人们在思想上还受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的束缚;另一个原因就是报社的编辑、记者受到国外办报和资产阶级办报思想的影响严重;此外,当时全党对党报的认识还严重不足,对如何发挥党报的作用还没有全面考虑,不善于利用报纸指导、推动各项工作。
《解放日报》最早报道“温州模式”的经过
《解放日报》最早报道“温州模式”的经过“温州模式”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地方发展模式。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个时候,温州市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
“温州模式”并非一开始就被广泛认可和理解,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解放日报》的报道,才逐渐被推广和引起关注。
《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的积极宣传者和推动者。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正值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温州的地方经济模式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宣传这一有益于全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学者和政府官员希望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推广。
1992年6月,一篇名为《温州模式引领民营经济发展浪潮》的文章在《解放日报》上发表。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温州模式的发展经过和特点。
文章提到,温州市民经济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崛起,通过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灵活机动、自主经营、开拓创新”,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了快速发展。
文章还提到了温州市的多元经济发展特点。
除了传统的制鞋业,温州市还涉足了汽车制造、电机、化工、电子、纺织等多个领域。
这种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温州市在全国范围内独树一帜。
这篇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这篇文章,将温州模式推向全国,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研究。
各地的政府和经济学界也纷纷前往温州进行考察和学习,希望能够借鉴这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州模式逐渐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9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小城镇”的指导方针,这与温州模式的经济发展理念相契合。
这也是温州模式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标志。
通过《解放日报》的报道,温州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它不仅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案例,也为中国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宣传特点研究
M 96文史纵横丨W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宣传特点研究白 璞(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摘 要】 文章概述了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探析了《解放日报》典型宣传的特点,即对正面典型的宣传、对反面典型的批判;《解放日报》大众化的特点,即作品形式、作品内容的大众化。
概括出《解放日报》对当代宣传战线的启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办报理念;要树立“人民公仆”的思想,反对“无冕之王”的观点。
【关键词】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宣传特点;启示一、《解放日报》概述《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创刊,1947年3月27日停刊,期间共创办2130期,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同时也是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报纸。
《解放日报》总结了大革命以来的办报经验,整合了党内优秀的报业人员,在党内地位之高亦是其他报纸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
《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
各地应注意接收延安的广播。
重要文章除报纸、刊物上转载外,应作为党内、学校内、机关部队内的讨论与教育材料,并推广收报机,以广宣传,是为至要。
”[1]毛泽东同志曾经对《解放日报》办报的目的和方针有过明确论述:“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
”[2]这就为《解放日报》的工作重点做了清晰的规划,同时也更加强调了《解放日报》的原则性和党性。
因此,在这种办报理念的指导下,《解放日报》稿件来源丰富,版面充实,极大地提高了报纸的可读性,同时也加强了报纸同实际的结合,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解放日报》最初受到了苏联《真理报》的影响,片面的投身国际事务,将大片的版面用来发布国际新闻。
但是,苏联的这种办报方式运用到中国,尤其是陕甘宁边区那样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均处在萌芽时期的地方时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
《解放日报》在办报的初期虽然担负起了党报的任务,但却没有百分之百的尽到其应有的责任,为此党中央、毛泽东和许多读者都进行过批评。
解放日报与人民日报第一次整改比较分析
解放日报与人民日报第一次整改比较分析延安解放日报(1941.5.16~1947.3.27)和人民日报(1948.6.15至今)分别是党报史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八份和第九份机关报,也是我国党报史上界于新中国成立一前一后的两份十分有代表性的党报。
因而,对这两份党报的第一次整改做一个比较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就有一定的价值。
正如胡绳所言:“认清历史是怎样发展过来的,可以帮助我们去观察现在的问题,帮助我们从现在的许多事实中间看出将来的发展前途。
”两次整改内容1.解放日报整风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5月,整风之前根据地报刊发展中存在缺乏统一领导、分工不明、内容形式单调等问题,1942年2月全党开始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随后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整风精神来检查和改造报纸。
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1942年4月1日起,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进行改版,在报纸宣传中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发扬密切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作风和文风。
在整风和改版的过程中,该报开展关于无产阶级新闻学的讨论,先后发表专论新闻问题的多篇社论和陆定一等人关于新闻观的重要文章,对新闻宣传的性质、全党办报的方针、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新闻观和资产阶级新闻学的界限,以及新闻文风等基本问题,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其他报刊树立了典范,此次整风也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
2.人民日报改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56年7月1日起,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指导下,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进行改版,展开了一场全国意义上的新闻改革,改革的目的仍然是肃清教条主义。
人民日报这次改版的主要内容:一是力求满足受众的多样性需要,扩大报道面,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闻;二是开展自由讨论,可以发表持不同观点的文章,通过群众性的讨论把社会见解引向正确道路;三是杜绝党八股,努力改进文风。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历史反思和现实思考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历史反思和现实思考摘要:创刊于1941年的《解放日报》在创刊之初,以新闻为本,把全世界作为新闻选择的取景框。
1942年进行了改版。
改版后《解放日报》的指导思想、报道方式、内容等发生了重大变化。
通过对《解放日报》改版的反思和现实思考,各级党报应依据目前的新形势,探究党报新闻选择和衡量标准、党报的新闻源、党报的定位,搞好党报的改革,使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解放日报;延安时期;改版;历史反思延安《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是我党在抗日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机关报,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影响最大的报纸。
创办之初,该报参照上海的商业报纸《申报》、《新闻报》和莫斯科的联共(布)机关报《真理报》的办报模式,以全世界作为新闻选择的取景框,以新闻为本位。
但是,这种办报思想和办报方式在实际效果上却经常表现为游离于党的中心工作,难以满足党和群众对党报的要求和期望。
针对这种情况,1942年,党中央掀起了以《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新闻改革。
《解放日报》的指导思想、报道方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并初步奠定了我党的党报工作传统。
这里,本文试就延安《解放日报》改版进行一些历史反思和现实思考,以期为党报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一、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历史反思1.价值取向:从“以新闻为本”到宣传价值为王《解放日报》创办之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报对新闻的重视突出表现在对国际新闻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关注上。
在《解放日报》创刊号上,头版头条新闻是《苏联援华政策坚定不变》,第二条是一则来自德国纳粹的消息《国社党副总裁出奔英国》。
强调中共与联共(布)的特殊关系,这是当时《解放日报》国际上党性的表现;突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又表现了报纸注重世界范围内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这样,毛泽东起草的报纸《发刊词》就只能安排在报纸头版左下方不大显著的位置了。
同样,在整张报纸的版面编排上,头版是国际新闻,二版是国内新闻,三版才是边区新闻,这样的版面编排使得党中央做出的决定,哪怕再重要,也只能安排在三版头条。
毛泽东指导《解放日报》改版整风
毛泽东指导《解放日报》改版整风作者:王建柱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7年第11期1941年5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到最困难的阶段。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决定将延安的《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改名为《解放日报》。
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写了报头并撰写了发刊词。
发刊词开宗明义地指出:“本报之使命如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
”这也是《解放日报》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办报的宗旨。
1942年初,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党中央决定对《解放日报》实行改版,“由不完全的党报改为完全”的党报。
整风应该从宣传工作开始为了办好《解放日报》,由毛泽东提议,任命博古为解放日报社社长,同时兼任新华社社长。
毛泽东曾说过:“博古善于鼓动。
”确实,博古熟读马列论著,说来头头是道。
他用那略带无锡口音的普通话,充满激情地发表演说时,常常会使听众热血沸腾。
他文思敏捷,能著能译,又办过报纸。
正因为这样,毛泽东点将点中了他。
博古从主观上也想尽力把报纸办好。
但是,他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统治全党时,曾在中央负总责,多年形成的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没有彻底丢掉,不时在工作中表现出来,一段时期内,《解放日报》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博古上任以后,从主观上讲,他也很想把这张党报办出大报的样子来。
在编辑部讨论研究如何把报纸办好的会议上,他定的调子是:报纸的每一期必须要有社论、新闻、通讯报道。
他说,缺一便不成为报纸,过去《大公报》和苏联的《真理报》都是如此。
他还主张《解放日报》要像《真理报》那样,每天有一篇社论。
按照博古的意见,总编辑杨松每天写一篇社论,日日夜夜伏案写作,一连写了近30 篇,患了肺病,身体垮了。
后来,博古又让陆定一写社论,还说:“我们要学《大公报》嘛!《大公报》的张季鸾、胡政之等一碰头商量,一篇社论就出来了。
”只是陆定一没有照他说的那样去干。
在报纸栏目的安排上,《解放日报》用了3/4的版面,刊登国际国内新闻,把党的重要文件、方针和政策刊登在不太重要的位置上。
比较分析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与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
比较分析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与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蔡冰玉11300110091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党报,而且二者都曾在中国共产党党报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在中国报业史上是最具有转折意义的新闻变革,不愧是扭转当时新闻时风、提高党报影响力的成功典范。
下面本人就分别从时代背景、改版策略以及深远影响来分析一下这两次改版。
一、时代背景1942年,正逢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曾在1941年《解放日报》发刊词中写道:“本报之使命如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就是本报的使命。
”可见,该报创办伊始就承担着重要政治使命,不仅要通报信息,还要动员和组织民众。
但是该报并没有很好的完成使命,存在着缺乏党性的根本问题。
具体表现在1)内容安排不合理,“重国外轻国内”;2)文风不正,充斥教条主义。
1941年到1945年,整风运动在各地展开,《解放日报》顺应潮流,走在了改革前列进行了改版。
1956年,我国已不是战争年代,而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际,我国把注意力放在了经济发展和科学文化建设上,全国呈现欣欣向荣之景。
然而,我国新闻工作却严重脱离实际,《人民日报》学习“苏联办报模式”倡导的“党报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对苏联的经验照抄照搬,党八股严重,从而造成新闻宣传的公式化。
此时,毛泽东已提出“双百方针”来繁荣中国的文化事业,允许并鼓励不同风格、不同思想自由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日报》开始了它的改版。
二、改版策略《解放日报》改版要将“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的党报”,强调党性。
该报把抗日根据地的新闻报道放到重要地位,把延安军民关心的时事作为报道的重心:一版为各解放区要闻,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三版是国际新闻版,四版是陕甘宁边区新闻和副刊,生动活泼地宣传报道党领导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加强抗日军事报道。
改版当日,《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指出:“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要这样做,才是名副其实的党报。
西安事变期间出版的西安《解放日报》简介
作者: 丁雍年
出版物刊名: 人文杂志
页码: 59-62页
主题词: 西安事变;西安《解放日报》;抗日联军;张学良;论评;东北军;委员;机关报;西北军;杨虎城
摘要: <正> 这里介绍的《解放日报》,不是现在的上海市委机关报,也不是一九四一年五月十六日在延安创刊、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停刊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而是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期间在西安出版的《解放日报》。
它是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联合办公厅领导的三方(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对外的机关报。
社址在西安城内五味什字。
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解放日报》
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解放日报》
何立波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延安整风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主要任务。
抗战时期,以延安《解放日报》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报纸整风改版运动,是全党整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大型机关报,在整风运动中实行改版,成为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新闻改革,推动了由"一张不完全的党报"到"完全的党报",对我党的新闻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得以进步,同时推动了全党整风和根据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何立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解放日报》与新华社
2.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解放日报》与新华社
3.论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笔记制度的形成与推广
4.延安整风运动中"三风"整顿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启示
5.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西北党校改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放日报反映的历史事件
解放日报反映的历史事件
解放日报反映的历史事件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抗日战争期间的宣传报道。
解放日报在抗日战争期间,不断报道日军侵华的暴行和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
该报在抗战期间,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战信心。
2.解放战争期间的宣传报道。
解放日报在解放战争期间,大量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事迹和革命情况。
该报成为了解放区的重要宣传媒体,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全国解放后的社会建设报道。
解放日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报道了大量的社会建设事宜。
针对各个方面的建设,这份报纸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于新中国的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4.政治路线和政策的宣传。
作为一个党和政府机关的喉舌,解放日报报道了党和政府的政治路线和各种政策。
通过这样的宣传,该报成为了中国广大读者获取新政策、新思想的重要渠道。
5.科技与文化的创新报道。
解放日报在科技和文化领域进行大量报道,宣传了各种创新思想和方法。
该报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了解新科技和新文化的信息,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
解放日报历史沿革
解放日报历史沿革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创刊于延安。
是中共早期的政治理论早期刊物。
建国后成为中国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出版的一份日报,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日发行量55万份。
现在发行的《解放日报》于1949年5月28日于上海创刊。
20世纪40年代初,在延安的报纸刊物,虽然发展壮大,但是一方面,中央级刊物刊发日期较长,并且理论宣传较多;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报纸在皖南事变之后处于不利境地,不但不能宣传方针政策,并且发行受到威胁。
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合并现有报刊,创办大型机关报。
1941年5月14日,博古主持召开《解放日报》第一次编务会,杨松、曹若茗、丁玲、张映吾、王揖、杨永直、方紫等人出席。
杨松在会议上报告了办报计划并主持了讨论。
博古围绕《解放日报》的性质和任务、党报工作者的工作和制度做了长篇发言①。
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五月十六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
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向全国传达。
解放日报的社论,将有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②。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日报。
毛泽东题写报名,撰写《发刊词》。
1942年9月起,同时也是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
《解放日报》社址设在延安清凉山。
最初用马兰草纸印刷,为铅印四开两版,中张两版时每份零售国币一角,每月三元,全年三十元,扩充为一张大四版后,价格提高一倍,创刊时赠阅三天。
第一任社长博古,第一任总编辑杨松,次年杨松病逝,陆定一继任总编辑。
博古遇难后,《解放日报》社长和新华社社长由廖承志接任。
①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解放日报》的改版:解放日报在1942年的改版被认为既是整风运动在中共机关刊物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共党报理论形成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创刊后的《解放日报》存在许多问题。
解放日报社纪念上海解放
解放日报社纪念上海解放5月27日,是上海解放68周年纪念日。
1949年,上海解放日报在原申报馆所在汉口路309号创刊;1994年,解放日报在申报馆对面汉口路300号启用新大楼;2011年,解放日报及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子报子刊新媒体,整体迁入莘庄都市路4855号解放大厦;2015年12月解放日报社回搬位于静安区这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内。
汉口路309号申报馆旧址史量才,1912年,这位杰出报人接手之后,新理念、新拓展的申报声誉鹊起,其发行量之大,以至乡间不识字民众,对任何报纸均统称为“申报纸”。
申报巨大影响力的塑造,靠的是对民族和国家重要时光的忠实记录,靠的是一次次关键时刻的不缺位、不失语。
记录历史沧桑,承载光荣梦想,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史量才和他的申报。
而解放日报,就在申报馆创刊。
延安中路816号原严同春住宅…坐落在延安中路北侧,近西摩路(今陕西北路),建于民国22年(1933年),为砖木结构三层楼花园住宅,建筑面积5393.62平方米。
住宅的总体布置为中国传统的两进四合院型,建筑造型和建筑装饰则大都采用西方形式,只是在外观上略加中国图案。
主楼横向布置于基地南面,附楼布置于主楼东北角;主楼设前后院,东侧为一片草坪,并植有花木,筑有水池、曲桥、凉亭、石笋等。
在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走进解放日报社,以参加读书会、参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等形式,一同聆听历史、共话当下、眺望未来。
本次读者见面会暨上观读书会,将邀请上海史研究专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天纲,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学院教授顾铮,以“记录·呈现·前行”为题,从历史、影像、文化等角度,为读者讲解最新问世的丛书第二本《意气风发时(1954-1958)》里那些很多未曾公开发表过的珍贵历史影像。
居高临下拍到完整的5开间为读者讲解最新问世的丛书第二本《意气风发时(1954-1958)》里那些很多未曾公开发表过的珍贵历史影像。
浅议《解放日报》的改版
浅议《解放日报》的改版本文介绍了《解放日报》的改版过程,分析了改版后《解放日报》的特点,即要“全党办报”,全力当好我党的“耳目”和“喉舌”;“政治家办报”,能从政治高度上纵览大局,结合政治形势为党的新闻理论做出卓越的贡献。
在目前形势下,我们仍要坚持改变观念,全党办报的宗旨;要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
标签:《解放日报》;改版;意义一、《解放日报》的改版过程1941年3月经过党中央讨论,决定把《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两者归并为——《解放日报》,5月16日委派博古担任社长,杨松担任编辑,至此,《解放日报》正式发刊出版,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组建完成。
但由于当时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报纸版面遵循着一版国际,二版国内,三版边区,四版延安或副刊的模式,这个看不见、不成文的规定死死限制着党报。
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发声、宣传的不是党的重要政策、边区群众的生活生产以及党的工作中心方向等等,更不是根据新闻的即时性、重要性,或党和群众需要来编排版面。
随着整风运动的全面开始,1942年初毛泽东对《解放日报》提出批评,报纸对中心工作宣传不得力,缺乏党报应有的政治敏感,不是一张完全的党报。
之后的整风运动中,毛泽东针对《解放日报》报纸缺乏党性等问题要求开始整顿,通过大量社论、文章来宣传整风的目的和要求,使得《解放日报》改版成为整风运动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开始改版,中共中央宣传部也在这一天刊登了《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发表了重要社论《致读者》,指出了《解放日报》理念和业务上不成熟,最关键是党报应有的政治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
社论里写道,“报纸的版面加以彻底的改革”,《解放日报》改为真正意义上的战斗的党的机关报,“全党办报”成为日后的办报纲领和方针,真正成为有党性、有群众性、有战斗性和有组织性的党报。
改版以后的《解放日报》在版面安排上将国内新闻、人民群众斗争和生活的报道提到了重要位置,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重要新闻上一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日报
历史沿革
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创刊于延安。
是中共早期的政治理论早期刊物。
建国后成为中国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出版的一份日报,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日发行量55万份。
现在发行的《解放日报》于1949年5月28日于上海创刊。
20世纪40年代初,在延安的报纸刊物,虽然发展壮大,但是一方面,中央级刊物刊发日期较长,并且理论宣传较多;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报纸在皖南事变之后处于不利境地,不但不能宣传方针政策,并且发行受到威胁。
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合并现有报刊,创办大型机关报。
1941年5月14日,博古主持召开《解放日报》第一次编务会,杨松、曹若茗、丁玲、张映吾、王揖、杨永直、方紫等人出席。
杨松在会议上报告了办报计划并主持了讨论。
博古围绕《解放日报》的性质和任务、党报工作者的工作和制度做了长篇发言①。
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五月十六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
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向全国传达。
解放日报的社论,将有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②。
”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日报。
毛泽东题写报名,撰写《发刊词》。
1942年9月起,同时也是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
《解放日报》社址设在延安清凉山。
最初用马兰草纸印刷,为铅印四开两版,中张两版时每份零售国币一角,每月三元,全年三十元,扩充为一张大四版后,价格提高一倍,创刊时赠阅三天。
第一任社长博古,第一任总编辑杨松,次年杨松病逝,陆定一继任总编辑。
博古遇难后,《解放日报》社长和新华社社长由廖承志接任。
①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的改版:
解放日报在1942年的改版被认为既是整风运动在中共机关刊物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共党报理论形成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创刊后的《解放日报》存在许多问题。
1.报纸被认为反映国际消息过多,反映边区内容过少,脱离群众实际生活,如在版面安排上一版为国际,二版远东,三版国内,主要是国统区新闻,边区新闻和根据地新闻被放在四版上半部分,下半部为副刊。
毛泽东在不同场合表示过不满,曾对杨松说:“讲中国历史,要多讲现代,少讲古代,特别是遵义会议以后,党如何挽救危局,要多加宣传,让大家知道正确路线是怎样把革命引向胜利的。
”毛还强调“我们在中国办报,在根据地办报,应该以宣传我党的政策、八路军、新四军和边区、根据地为主③。
”
2.《解放日报》也存在着党性不强的问题。
毛泽东曾在1942年2月1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解放日报》工作问题时指出“《解放日报》没有充分表现我们的党性”,提议让《解放日报》成为贯彻中国共产党政策和反映群众活动的党报④。
3. 还有脱离群众的问题。
《解放日报》曾发社论,认为报纸在办报过程中没有达到列宁关于“报纸是集体的宣传队、鼓动者和组织者”的办报标准。
1942年3月8日毛泽东曾为《解放日报》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⑤。
4.创刊后的《解放日报》,将蒋介石称为“蒋委员长”、不经修改转发中央社新闻等做法,被认中共党内(尤其是毛泽东)为过分强调统一战线。
1942年1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在阐述《解放日报》的工作问题时指出:社论、新闻、广播三者应并重。
重视社论和专论,并出题目分配中央同志写文章,报社要组织写文章的工作。
报社应贯穿党的政策,题材应切实,文字应通俗。
要组织新闻,在新闻中表现党的路线。
广播比三千份报纸更重要,要成为第一位的工作⑥。
③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总第17辑,第13页。
④ 改进《解放日报》工作。
⑤ 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毛还严厉批评了《解放日报》的做法,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两天后,毛在《中宣部宣传要点》中含蓄的指出“某些宣传部门没有肃清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残余”,中宣部随后的通知更明确地称“某些同志过去犯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相当严重,一时没有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把矛头直指博古。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做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标志着整风运动的开始。
时任《解放日报》社长的博古,被认为曾犯过“左倾错误”,整风开始后,博古和《解放日报》便成为整风的重点之一⑦。
1942年2月2日,《解放日报》在第三版右下角不太显著的位置报道了毛泽东关于整风的演说。
2月10日又在三版左下角不显著的位置发表毛泽东《反对党八股》⑧。
1942年2月20日,《解放日报》在编委会上讨论毛泽东的意见。
1942年3月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指出:党报是集体的宣传者与组织者,对党内党外是最尖锐的武器。
要达到改造党的目的,必须首先改造党报的工作……党性是一种科学,是阶级性的彻底表现,是代表党的利益的,无论什么消息都要想想是否对党有利益⑨。
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指出:“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要这样做,才是名副其实的党报。
如果报纸只是或者以及大的篇幅为国外通讯社登载消息,那么这样的报纸是党性不强,只不过是为别人的通讯社充当义务宣传员而已,这样的报纸是不能完成党的任务的⑩。
”
1942年3月31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
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去,就可推动其他部门工作的改造。
我们今天来整顿三风,必须要好好利用报纸11。
”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正式改版。
这一天除了刊登中共中央宣传部《为
⑦ 毛泽东思想年编:1942年2月。
⑧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
⑨ 毛泽东思想年编:1942年3月。
⑩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126页。
改造党报的通知》,也发表了改版社论《致读者》12
改版后,第一版主要是关于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国内的新闻又以抗日民主根据地消息为主;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专论。
解放日报改版从1942年3月开始,至1944年2月结束,两年分三个阶段:
1. 1942年4月—8月,版面改革。
一版成为要闻版,二版是边区和国内,三版为国际,四版是副刊。
2. 1942年8月—1943年3月,确立党性观念。
在此期间,毛泽东指派陆定一担任总编,并参加政治局会议。
毛泽东通过陆进一步传达宣传指示。
博古主动做了检讨。
1942年9月22日,博古撰写社论《党与党报》,明确提出“报纸是党的喉舌”的观点。
陆定一和胡乔木分别撰写《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及《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予以配合。
3.1943年3月—1944年2月,树立“全党办报”观点。
1943年3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关于<解放日报>几个问题的通知》中说:“各地党委对于《解放日报》的帮助和利用,还是不够的,还没有真正达到把它‘当作自己经常业务之一’,还缺乏系统地利用党报来指导自己地区的工作,还缺乏经常地把自己地区的工作方针和动态,及时地在《解放日报》上反映13。
”对此,西北局要求各级党委要经常投稿,地委应加强对报纸通讯处的指导。
1942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谈到“《解放日报》今年四月改版后是有进步的”14。
1944年2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1000期发表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对改版后的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总结,称:“这一年又十个月中间,我们的重要经验,一言蔽之,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
由于实行了这个方针,报纸的脉搏就能与党的脉搏呼吸相关了,报纸就起了集体宣传与集体组织者的作用15。
”这也代表着《解放日报》改版工作的结束。
1946年5月,毛泽东指示《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合并。
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延安,13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出版了最后一期,14日报社人员撤至瓦窑堡继续出报。
12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13《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141-142页。
14毛泽东思想年编:1942年8、9月。
1947年3月27日,《解放日报》停刊。
共出2130期,历时近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