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玛祖卡(波兰语:Mazurek),起源于波兰马索维亚地区的民间舞曲。3拍子,常用的节奏。热情、活泼而有骑士风度。用此体裁写成的作品称“马祖列克”。肖邦曾将此体裁加以发展,作有大量马祖卡舞曲,其中《C大调马祖卡》(Op.56 No.2)常被称为“马祖卡中的马祖卡”。现马祖卡已成为马祖尔和马祖列克的通称。

原为波兰一种民间舞蹈,其形式现在仍保留在许多芭蕾舞舞剧中,其音乐经过肖邦等人的发展后,已成为古典音乐中一种经典舞曲。

玛祖卡,英文Mazurka的译音,它是波兰的一种民间舞蹈,其动作有滑步、成对旋转、女人围绕男子作轻快跑步等。

在波兰舞蹈中,以中部的玛佐夫舍地区的民间舞蹈“玛祖尔”(mazhu’er)最具有代表性,现今在各大芭蕾舞剧中出现的“玛祖卡”舞,就是源于波兰的玛祖尔,已经演变为节奏鲜明、舞步豪迈萧洒、气质高贵典雅的舞台表演形式,与至今流传的民间“玛祖尔”有了很大的区别。

“玛祖卡”是波兰民间舞曲的名称,18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玛祖卡”的音乐节奏为中速的三拍子,重音变化较多,以落在第二、三拍上较为常见,情绪活泼热烈。舞蹈表现为男女双人集体舞。男舞者是一个重要角色,他选择舞步的花样、动作,不断变换着舞步速度;他高傲、带着军人的风度;女舞者则以优美的身姿,被男舞伴领着,舞步轻盈地在舞池中飞跑。舞蹈动作有滑步、脚跟碰击、男子单腿跪、成对旋转、女孩绕男子轻快跑步等。

在芭蕾舞剧《天鹅湖》母后为王子选新娘的第三幕里,就有波兰的来宾为王子献上的一段精彩“玛祖卡”舞。八对男女舞者,合着三拍子的轻快玛祖卡舞曲,在领舞的带领下,做着各种花样、变化着各种舞步;

男演员身着民族军服,以稳健的阅兵步伐,展示着男性高傲、帅气的风度,女演员则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踏着飘逸的轻跑步,展示着女性柔美的身姿;整个舞蹈充斥着异国情调的华彩气息,令人眩目。此外,在歌剧《伊万·苏三宁》、芭蕾舞剧《雷蒙达》中,都有精彩的表现。

“玛祖卡”、“克拉克维亚克”、“奥别列克舞”自18世纪起在欧洲各国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并被芭蕾舞编导们以此为素材运用于芭蕾舞剧之中。

舞蹈:玛祖卡起源于波兰中部玛佐夫舍地区,其名也很可能来源于该地名。18世纪后,玛祖卡舞风靡全欧洲,成为各国宫廷和上层社会舞会中常见的一种舞蹈。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均有关于玛祖卡舞的情节。

玛祖卡是一种男女集体舞,由男舞者占据主导地位,决定舞步种类、轻重和速度,而女舞者则以轻快的舞步围绕男舞者。玛祖卡主要的舞步以滑步、脚跟碰击、双人旋转和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为主,舞步比较复杂。

柴可夫斯基在其芭蕾舞剧天鹅湖和睡美人中均安排了大段的玛祖卡,因此玛祖卡舞步时至今日亦是芭蕾舞者必学的舞步。

玛祖卡音乐类似于华尔兹,为3/4拍,但常在第二拍予以加重。著名作曲家如肖邦、格林卡、亚历山大·鲍罗丁、德彪西等均创作过大量的玛祖卡音乐。

今日的波兰国歌就是一首玛祖卡舞曲。

《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另一个独特的创作领域。在整个钢琴音乐文献中,提起《玛祖卡》,首先想到的就是肖邦。其他作曲家也有《玛祖卡》。但唯有肖邦写了大量的、闪耀着特异光彩的《玛祖卡》。在肖邦本人的作品中,《玛祖卡》也很特殊。一是这批作品,最具波兰泥土的芳香。另外,这是他较少带有戏剧性、悲剧性成分的创作领域之一。

玛祖卡舞,是波兰玛祖维亚地方的民间舞蹈。它的音乐,都是三拍子的,典型的节奏是:此外还有库亚维亚克舞曲和奥别列克舞曲也都是三拍子的。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集合上述三种舞曲的特点创作出来的。玛祖卡舞曲的典型节奏,在肖邦《玛祖卡舞曲》中经常显露,但肖邦是出神入化地应用它,远不是刻板地重复民间节奏。旋律,肖邦是天才地吸取民间音乐的精华,按照高度专业化的艺术标准创造出来的。和声、调式更有肖邦独出心裁的创造。尽管如此,《玛祖卡舞曲》的波兰乡土风格毫不减弱;相反,是以更高雅、更诗意的风度,婷婷玉立于钢琴音乐的百花园之中。评论家们说,《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对故乡、土地、人民和对人民光辉精神的生动感觉,是波兰人民的“整个灵魂”。

由于《玛祖卡舞曲》是这么波兰化的音乐,有位波兰钢琴家说只有波兰人才能弹好。然而,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一件事是,1955年在华沙举行了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国钢琴家傅聪不但获得了第三名,而且还得了《玛祖卡》的最佳演奏奖。

波尔卡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顿的装饰性处理。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者斯美塔那最先将此种舞曲形式用于器乐和歌剧创作。

“波尔卡”一词在捷克语中为“半步”,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脚之间按2/4拍子飞快交替。它本是捷克农民舞蹈,发展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往日的东波希米亚。尽管它应该是由捷克民间舞发展过来的,但波希米亚的史学家们却认为它是一位农家少女在星期日为了自娱而发明的。1833年,波尔卡首次进入布拉格舞厅。1840年,布拉格的舞蹈教师在巴黎表演波尔卡一举成功,从而使波尔卡一下子闯进了巴黎的沙龙和舞厅。一场来势迅猛的波尔卡热唤起了许多与跳舞无缘的青年人。所有的舞蹈院校一齐上阵教授波尔卡,但照样不能满足人们的学舞要求。19世纪中叶,波尔卡传到英美,与华尔兹一道取代了乡村舞和科蒂林舞。波尔卡热使得其它中欧舞蹈也开始流行,如舞步相对比较简单易学的加洛普、波洛奈兹、雷多瓦、玛祖卡、斯科蒂克等。加洛普的舞步与华尔兹、波尔卡相似,但节奏与波尔卡相近,是2/4拍,舞伴们舞步迅疾,只偶尔才有些旋转。波洛奈兹的主要牲是3/4拍,速度适中。它是庄重雄伟的队列舞蹈,常用于化装舞会的开场。但可能正是由于它的队列形式,所以一直没有在以对舞为主的舞厅里流行起来。波希米亚的雷多瓦是由追赶步、普通华尔兹步和两

速华尔兹步三种基本步伐构成的。它的音乐采用的是慢速华尔兹。玛祖卡原是波兰民间舞,使用华尔兹音乐,但第二或第三拍上常有重音。舞步包括跳步、滑步与脚跟相击等三种基本成分,动作组合比较复杂。斯科蒂斯克是德国民间舞,由滑步和跳步两种舞步组成,节奏为2/4和4/4拍子。由于这些舞蹈的流行和普及,舞厅里还出现了一些由上述舞蹈按不同顺序、不同比例组合起来的舞蹈,大大丰富了舞厅舞的品种和样式。

经典曲目:闲聊波尔卡、火车波尔卡、拨弦波尔卡、安娜波尔卡、狩猎波尔卡、无忧无虑波尔卡、电闪雷鸣波尔卡、森林波尔卡、啤酒桶波尔卡、微笑波尔卡、喝吧波尔卡、铁匠波尔卡、伊万波尔卡(即网络名曲“甩葱歌”的肇始)等。

兴衰:任何舞蹈都难免有兴有衰。波尔卡即使是中欧舞蹈中寿命最长者,也难免终有一落。20世纪的拉格泰姆、爵士等新型舞蹈以其崭新的活力和面貌压倒了波尔卡。如今在波兰以外的国土上,我们只能在美国的波兰移民范围中和在一些古典芭蕾舞剧里一睹波尔卡的风采。波尔卡已不再流行于舞厅中了。

布雷:起源于法国的双拍子舞曲,与加沃特相似,但从第4个四分音符(不是第2个二分音符)开始。

帕斯皮耶:流行于法国布列塔尼半岛的舞曲,速度较快,3/8或3/4拍子,起于弱拍。

卢尔:用风袋管伴奏的法国乡村舞曲(卢尔原是17世纪前一种风袋管的名称)。中速,2/4或6/4拍子,第1拍加重。

里戈东: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古老舞曲,17世纪传入宫廷。速度较快,2/4或4/4拍子,起于弱拍。

波洛涅兹polonaise[法]

一译波兰舞曲。原为波兰民间的行列舞曲,16世纪末传入宫廷。相传法国安茹王朝的亨利三世于1573年即位为波兰王,在庆典行列进行时演奏了波洛奈兹。17、18世纪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偶用于组曲中。F.F.肖邦用此体裁作有钢琴曲16首,以寄托其爱国思想。波洛奈兹的特点为:3/7拍子,起于强拍,乐句常结束于第3拍,大都庄严徐缓,或用中等速度;但肖邦的波洛奈兹速度较快,富于热情。

福尔拉纳情趣欢快的意大利古老舞曲。6/7或6/8拍子。18世纪偶用于组曲中,近似吉格。

恰空chaconne[法]

16世纪原为西班牙的古典舞曲,情绪奔放激烈。17世纪起传至欧洲各地,演变成3/4拍,速度徐缓的器乐曲。其主题常为八小节连续和弦的低音,在不断反复的低音主题上进行各种变奏。

帕萨卡利亚passacaglia[意]

意大利舞曲。满速,3/4拍。结构与恰空相仿,速度较慢,常以小调写成,通常采用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