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角度: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
社会学角度: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符号学角度: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
名词解释:
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第一,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第二,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式批评。
第三,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文学是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有着共同规范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的交流工具。
言语: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话语(名词解释):是指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它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文学作为话语的“五要素”:P67
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context(具体的语言环境、社会生存环境)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必考p71)
1、含蓄:P71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例:古典诗歌。篇幅短小:四言、五言、七言。但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却深刻、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唐代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首诗虽写失宠于汉成帝的宫妃班婕妤的痛苦生活,却对此未置一词。而是巧借宫妃的一个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她在寒秋清晨仍舞动着一把合欢团扇,使人感到是在期冀君恩再度降临;她感觉自己的美丽容颜尚不及那带东方日影而来的寒鸦的颜色,表明已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不如寒鸦。诗人直接写出的很少,却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宫妃的无限幽怨之情和深广痛苦。
2、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1.1.1文学作为活动(填空)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
它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基础与前提)
②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非绝对同步)
6.1.3精神生产的特殊性(重点,简答)P101
①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②以符号作为创造观念世界的手段。
③富于个性及自由性。
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文学发展的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的认为是社会风气的变化。有的认为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有的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的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劳动。
文学活动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名解)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世界”是文学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的作品内容;“作家”是创作作品的主体;“作品”是作家的劳动产物或思想结晶;“读者”是欣赏或鉴赏文学接受的主体。
第三,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第四,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成。
名词解释: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4.1.3通行含义(名词解释)
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4.1.4文学含义的不确定性
文学作为惯例
惯例: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意或无意地遵循或建立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
阅读经验:蒋捷《虞美人·听雨》、梨花体诗
4.2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文学的发展。总的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的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1.2狭义的审美含义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意识
人脑的机能
社会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
列宁——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
怎么样反映?“镜子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机械反映
能动反映
艺术反映:文学是对生活的审美/艺术的反映(毛泽东提出)。
五、艺术交往论
文学是语言艺术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言语者—话语系统—听众
人类学角度:文学是人学。
哲学角度:文学是一种反映活动。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名解)文学理论: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
2.含混:P71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藉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杜甫《江汉》诗中有两句:“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虽然其语词和声音是恒定不变的,但却蕴藉着三种意义。
不同的语境,带来不同的含义。
小李,这人真不错。
肯定,确实不错,乐于助人。
否定,表面客套,后面嚼舌头。
有意味的形式
3.作品P32
文学活动成立的中介。
作者的创造对象、读者的阅读对象。
内容与形式:一个故事有五百种写法。
对形式的强调P33①文学性②文学本体论
4.读者P34
文学活动的接受者,归宿点。
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作者创造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成为真正的作品。
读者的再创造(名词解释)
①诗无达诂:本书选取了《诗经》之精华,加以简明的注释和白话今译。《诗经》从成书起,注解就众说纷纭。汉人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的话,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有鉴于此,注释者权衡众说,选取自认为最贴切、最能反映原意的那一种说法,介绍给读者。
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自莎士比亚的一句谚语,英文原文是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即‘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思。
3.2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巫术发生说P37
所谓巫术,就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也可以说是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观。其特点是总要采用一定意识,使巫师由人过渡为神或具有神性的人的表征。巫术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狩猎、战争、生殖/爱情、死亡,等等
第二,劳动产生了文学或哦的那个的需要。
(材料分析)鲁迅:“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到‘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是‘杭育杭育派’。”这一表述形象地说明了劳动中的需要直接促成了文学的产生。
自由自觉性(人的最大特点)
自由:对规律的把握与超越(有一条法律的底线在)
自觉:有意识、有目的(动物:本能无意识)
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二、文学反映论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曹丕《典论·论文》:“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状态。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为官学。
反映文学从广义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确立了自身地位与独特性质。
独特性质:文学具有审美属性。
狭义的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
巫术原理:①相似律;②接触律
如:原始岩画/壁画、祭祀舞蹈《云南印象·祭火》杨丽萍、酒神祭
巫术仪式:逐渐演变为巫术表演,其中美术、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得以形成与发展。
2、游戏发生说
①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②席勒:游戏冲动
生理基础:“精力有余说”
3、劳动说
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的主要原因:
第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
蕴藉:含而不露。品评人物、文学领域
话语蕴藉的含义P69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藉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名解)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作品(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等)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评价的科学阐释活动,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提高。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与任务
理论前提:文学是一种活动,即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三、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知识——价值
是什么——应如何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的多样化
依据:研究对象、视角
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1、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
2、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系统1:创作——作品——接受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
系统2: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
基本形态: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一、文学活动论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游戏说:康德最早提出“游戏说”,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性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识和无意识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席勒认为“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谷鲁斯认为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本质上与游戏相通。
反讽,真不错,就会向领导打报告。
关于阿Q人物形象的解读。
什么是话语蕴藉?怎么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说明。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1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含义P98
①物质生产:指的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1.1.2文学活动的构成
1.世界P30
文学活动的客观基础。
文学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反映方式:①模仿/摹仿论:逼真性②再现论:能动性
2.作者P31(重点)
文学活动的主体,出发点。
文学活动就是作者的表现活动。
作者通过文学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表现方式:
①诗言志《毛诗序》
②心灵的表现
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P32
6.1.4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简答)
①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思维方式、目的、方法与手段)
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科学认识的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