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柴油机电控燃油系统

合集下载

柴油机电控课件

柴油机电控课件
2、分类: 柱塞式喷油泵、转子分 配式喷油泵(轴向和径向)、单体 泵
-柱塞式喷油泵工作过程 进油:柱塞顶部让出
油孔
压油开始:柱塞顶 部将油孔封住
回油:螺旋槽打开油孔
通过油量调节 机构的拉杆转 动柱塞,改变 柱塞与柱塞套 的相对位置实 现油量的调节
有效行程
喷油泵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结构-离心式 装于喷油泵凸轮轴的前端,由主动件、从动件和离心件(飞块) 三部分组成。主动盘与从动盘不是固结的,而是弹性连接。 当发动机转速变化时,使凸轮轴相对驱动轴转动一个 角度达到改变供油时刻的目的
第一代(70年代-90年代):位置控制系统 (在原机械直列泵、分配泵上改装实现)
第二代系统称(90年代后):时间控制系统 (在原机械直列泵、分配泵、泵 喷嘴、单体泵上改装实现) 电控共轨式系统(重新设计系统)
第六章 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和执行器 空气供给
柴油电控燃油供给系统组成
燃油供给 电控系统
传感器
-轴向柱塞分配泵
增压原理:
泵油过程:平面凸 轮盘凸起部分与滚 轮接触时,分配柱 塞边转边右移。进 油孔关闭,柱塞腔 内燃油压力升高, 柱塞上分配孔与柱 塞套上的出油孔之 一相通,高压柴油 即经中心油道、分 配孔、出油阀流向 喷油器,喷入燃烧 室
-轴向柱塞分配泵
增压原理:
泄油过程:柱塞在 平面凸轮的推动下继 续右移,左端的泄油 孔移出油量调节套筒 与分配泵内腔相通时, 柱塞腔内的高压油立 即经泄油孔流入泵体 内腔中,柴油压力立 即下降,供油停止。
第六章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第一节 传统机械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 柴油机电控燃油供给系统
一、柴油机电控燃油供给系统的优点 二、柴油机电控燃油供给系统组成 三、柴油机电控燃油供给系统控制内容 四、柴油机电控燃料供给系统发展历程 五、柴油机电控燃料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柴油机电控系统

柴油机电控系统

柴油机电控系统柴油机电控系统(一)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电控柴油机喷射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开关、ECU(计算机)和执行器等部分组成。

如图2-59所示。

其任务是对喷油系统进行电子控制,实现对喷油量以及喷油定时随运行工况变化的实时控制。

电控系统采用转速、温度、压力等传感器,将实时检测的参数同步输入ECU并与ECU已储存的参数值进行比较,经过处理计算,按照最佳值对喷油泵、废气再循环阀、预热塞等执行机构进行控制,驱动喷油系统,使柴油机运作状态达到最佳。

(二)柴油机电控系统控制原理1.概述图2-59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原理(1)喷油量控制柴油机在运行时的喷油量是根据两个基本信号来确定的,分别是燃油控制旋钾和柴油机转速。

喷油泵调节齿杆位置则是由喷油量整定值、柴油机转速和具有三维坐标模型的预先存储在控制器内的喷油泵速度特性所确定。

在运行中,系统一直校验和校正调节齿杆的实际位置和设定值之间的差异,以获得正确的喷油量,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2)喷油定时控制喷油定时是根据柴油机的负荷和转速两个信号确定,并根据冷却液的温度进行校正。

控制器把喷油定时的设定值与实际值加以比较,然后输出控制信号使定时控制阀动作。

以确定通至定时器的油量。

油压的变化义使定时器的活塞移动,喷油定时就被调整到设定值。

当发生故障时,定时器使喷油定时处在最滞后的位置。

(3)怠速两种控制方式怠速有两种控制方式,分别是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借助于选择开关可选定怠速控制方式。

选定手动控制时,转速由怠速控制旋钮来调整。

选择自动控制时,随着冷却液温度逐渐升高,转速从暖车前的800r/min降至暖车后的400r/min。

这种方法可缩短车辆在冬季的暖车时间。

(4)巡航控制巡航控制是由机械速度、柴油机转速、加速踏板位置、巡航开关传感器和电子调速器的控制来实现。

一个快寒、精密的电子调速器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自动进行巡航控制,使发动机始终处于最母工作状态。

在原有的电子调速器基础上,只需增加几个开关和软件就可实现这项功能。

第四章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第四章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第四章复习题一、填空题1、现代汽车柴油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降低、、、。

2、电控技术在柴油供给系统中的应用,按对供油量、供油正时、供油速率和喷油压力等的控制方式分,经历了、、、或。

3、在起动、怠速、正常运行等各种工况下,ECU根据发动机、和确定基本供油量。

4、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采用或方式,又称为;第二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采用或方式,又称为。

5、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其结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或;第二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它包括和。

6、直列柱塞泵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7、柱塞分泵泵油原理可分为、、过程。

8、柱塞泵常用的油量调节机构主要有和两种。

9、直列式柱塞泵上装用的滚轮体主要有和两种类型。

10、常用的闭式喷油器又可分为和两种结构类型。

11、喷油器主要由、针阀体、顶杆、调压弹簧、及喷油体等零件组成。

12、常用的电子调速器有和两种。

13、直列柱塞泵供油正时电控系统主要由、、柴油机转速传感器、、和ECU等组成。

14、正时控制器按控制液压有路的电控元件不同主要可分为和两种。

15、传统轴向柱塞式分配泵主要由、、分配泵、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等组成。

16、喷油泵轴的转速为曲轴转速的,柱塞随喷油泵轴每转一圈,往复运动的次数与相等。

17、柱塞每往复运动一次,即完成一次和。

18、分配泵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和。

19、分配泵供油量的调节是通过改变油量控制滑套在柱塞上的来实现的。

20、ECU可以通过控制流经线圈的来控制转子周的转动方向,通过控制来控制转子轴转动的角度。

21、ECU主要根据柴油机和传感器信号确定基本供油提前角。

22、采用“时间控制”方式的分配泵电控系统,根据高速电磁阀对分配泵供油的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23、采用“位置控制”方式的分配泵供油结束时刻取决于,采用“时间内控制”方式的分配泵供油结束时刻取决于。

24、利用高速电磁阀的关闭和开启时刻来控制和。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柴油机电控系统概述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柴油机电控系统概述
第4页
二、柴油机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应用背景
• 日益紧迫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对越造越多的汽车进行严格的排放 控制和提出更高的节能要求;
• 每天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这对 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新材料及新工艺等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已使 发动机的结构和性能焕然一新
时和喷油量。 • 独立控制喷油时间 • 燃油喷射能力加强 • 不能独立控制油压
第3页
一、电控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三代,时间—压力控制式 • 利用电磁阀控制喷油正时和喷油量,高压泵控及
控制阀来控制喷油压力。 • 高压油泵供油 • 控制阀控制燃油压力 • 高压柴油存贮在共轨 • 电磁阀独立控制喷油
量、喷油正时和喷油 速率
第一章 认识柴油机电控系统
1.1 柴油机电控技术概述
第1页
一、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一代,位置控制式 • 电子调速器替代机械式离心调速器 • 电机驱动油量控制套筒 • 控制油喷量 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第二代,时间控制式 • 利用高速电磁阀的开启或闭合时间来控制喷油正
第7页
Cx Hy Sz + O2 + N2
CO2 + H2O + N2 + O2 + NOx + HC + CO + SOx + C
柴油 空气
主要排气成分 排气中的微量成分
微粒排放物( PM) 可见污染物排放
柴油机:主要是 NOx, PM 第5页
三、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应用特点
• 电子装置运行精确 • 容易实现自动控制系统 • 电子装置能向车辆提供广泛的信息 • 电子部件比机械部件更容易装到发动机上 • 采用电子电路能够做到更高的集中程度 • 电子部件很少受原材料的限制,从长远看,电控发动机的成本将降

第5章-柴油机燃油供给系

第5章-柴油机燃油供给系

工作原理: (油压) 承压锥面 密封锥面
注意两点:
针阀与针阀体之间的配合间隙应恰 当(0.002~0.003mm)(过大,则漏油 使油压下降;过小则不能自由滑动)
喷油器进油管接头处 防止细小杂物阻塞喷孔
(2) 轴针式喷油器
用于对喷雾要求不
高的分隔式燃烧室
工作原理与孔式的 高
相同,只是结构不同。 压
轴针伸出喷孔外,
油 腔
使喷孔称为圆环状的
狭缝,喷柱呈空心的
柱形或锥形。
★喷油的多少由轴
针的升程和形状决定。
承压锥面
轴针
密封锥面
特点:
1.在针阀密封锥面以下有一段轴针,穿过阀 体上的喷孔稍突出阀体之外,使喷孔成圆 环形,喷出空心油柱;
2.只有一个喷孔,喷孔孔径大(1~3mm), 易加工;
3.喷油特性好,喷油量前后期少,中期多
出油阀体—密封锥面、十字截 面、减压环带
出油阀座—内密封锥面、内圆 柱面
出油阀弹簧
出油阀锥面 (轴向密封锥面)
减压环带 (径向密封锥面)
出油阀座
尾端铣有四个直槽, 作为出油通道
出油阀工况:
出油阀上升:减压环离座孔前,油管内 减容增压,减压环离座孔,达喷油压 力,迅速喷油。
出油阀下落:减压环入座孔,切断油 路,防止燃油倒流,保证下次供油迅 速。减压环落座,管内增容减压,停 油干脆,防止二次喷射和滴漏现象。
3. 喷油泵(高压油泵)
一、功用: (柴油机的心脏)
根据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和气缸工作顺序, 以一定规律定压、定时、定量的向喷油器输 送高压燃油。
二、要求:
1)各缸供油量相等
2)各缸供油提前角相等,持续角一致 3)供油次序与发火顺序一致 4)能迅速停止供油,防止发生滴漏现象。

汽车电控发动机原理与维修图解教程 第六章 柴油机电控燃油供给系统

汽车电控发动机原理与维修图解教程 第六章  柴油机电控燃油供给系统

执行元件
四、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
1.燃油喷射控制
喷油量控制
喷油正时控制 喷油速率和供(喷)油规律的
控制 喷油压力的控制
最高转速控制 柴油机低油压保护 增压器工作保护
2.怠速控制 3.进气控制 4.增压控制
柴油机的增压控制
5.排放控制 6.启动控制 7.巡航控制 8.故障自诊断和失效保护
废气再循环(EGR)控制
第二节 电控直列泵喷射系统
一 第一代电控直列泵
直列式喷油泵的电子控制系统中,在喷油泵方面带有如下电子部件: (1)对喷油量进行电子控制的电子调速器。 (2)对喷油时间进行电子控制的电子提前器。
第一代电子控制直 列式喷油泵的基本 特征,如右图所示。
第一代电控直列式喷油泵
二 第二代电控直列泵(TICS系统)
ECD—V5型分配泵的传感器
(1)电磁溢流阀 电磁溢流阀(如下图):直接控制 喷油量的,是一种耐高压、具有高 度响应特性的直动式电磁阀。 电磁溢流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如 右图所示。
电磁溢流阀(SPV)
电磁溢流阀的结构 电磁溢流阀工作原理
(2)定时控制阀 定时控制阀(TCV)安装在喷油泵内,根据计算机送来的信号,适时开启或关闭喷 油泵压力腔和定时活塞低压腔之间的燃油通道。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
二、典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介绍
典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电控直列泵:如TICS系统,最高喷射压力可达135MPa。 电控分配泵:如VP37、VP44,最高喷射压力可达140MPa。 电控泵喷油器:如博世、德尔福的EUI,最高喷射压力可达220MPa。 电控单体泵:如EUP系统,最高喷射压力可达200MPa以上。 共轨系统:如Caterpillar HEUI系统,博世的CR系统,电装的ECD-U2系统等,最高喷射压力可达180MPa。

国三柴油机燃油系统结构原理电控高压喷油系统演示文档

国三柴油机燃油系统结构原理电控高压喷油系统演示文档

低压油路(黄色)
电控高压泵
燃油计量阀
进油
升程
燃油箱
回油
时间
低压部分:燃油箱、输油 泵、低压油管、燃油滤清 器(粗滤、精滤)、 回油 管、ECU
低压部分作用是为高压部 分提供足够的燃油
高压部分:燃油计量阀、 高压油泵、高压油管、共 轨管、喷油器
高压部分作用是产生高压, 保证燃油喷射压力,燃油 计量
5.6、ECU结构及原理介绍
针阀抬起速度 取决于泻油孔与进油孔的流 量差 针阀关闭速度 取决于进油孔流量 喷射响应=电磁阀响应+液力系统响应 一般应为 0.1ms~0.3ms (喷油速率控制的要 求)
输入信号调理:将输入信号限 制在允许的电压水平。放大、 滤波、电平匹配。
EPROM,FLASH:程序存储 器,MAP表,发动机特性曲 线。
EEPROM:在线匹配数据, 停车装置数据、矫正及制造数 据,运行过程中的错误和不正 常工作数据、故障码。
RAM:运算变量
输出级:功率放大,带有诊断 和保护:过流,短路,断路, 过热,过压,欠压
。。。。。。。
5、高压共轨系统工作原理
5.1、共轨系统发动机外形及机型 (1)潍柴国三发动机外形图
左图为欧曼潍柴
国三发动机外形 图,其配套产品 型 号 有 WP10 和 WP12 两 种 型 号 , 供油系统采用 BOSCH公司技术 电控高压共轨系 统,排放标准达 到国三标准。
(2)上柴国三发动机外形图
PCV (泵控制阀)调节输油 泵的燃油输送量,以便调节 油轨压力。输油泵输送到油 轨的燃油量取决于向PCV 施 加电流的正时。
上柴PCV阀安装在高压油泵上端
PCV泵控制阀的工作原理
a)进气行程 在柱塞下降行程中,

《柴油发动机电控》课件

《柴油发动机电控》课件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传感器
用于检测发动机的工作状 态和参数,如进气压力、 温度、油门位置等。
控制器
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计 算出最佳的喷油量和喷油 时间,并控制喷油器执行 。
执行器
包括喷油器和废气再循环 阀等,根据控制器的指令 执行相应的动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
提高发动机性能
执行器的工作原理
执行器
执行器是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执行机构,负责接收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并驱动相应的部件完成控 制动作。
工作原理
执行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控制器的控制指令,驱动内部的机构或元件产生相应的动作,实现对发 动机的精确控制。执行器的动作可以是调节油量、点火时间等,以实现最佳的发动机工作状态。
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进 步,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将更加 智能化,能够实现自适应控制和
智能故障诊断。
电动化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柴油发 动机电控系统将逐渐向电动化方向 发展,以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 。
网络化
通过与互联网、物联网的结合,柴 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将实现远程监控 、远程诊断和云服务等功能。
工作原理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部的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的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 电信号输出。这些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控制器
控制器是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传感器 输入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控制逻辑输出控制指令。
工作原理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读取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根据预设 的控制逻辑进行计算和判断,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这些控 制指令经过执行器的作用,实现对发动机的精确控制。

柴油机电控技术

柴油机电控技术
(3)提高了发动机的冷起动(低温起动)性能,电控单元可通过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或机油温度传 感器确定发动机是否处于冷起动。
(4)降低发动机的排烟。电控单元根据油门开度、水温、机油温度以及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压力, 精确地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正时,使尾气排放更加理想化。
(5)减少发动机排气污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了喷油器的制造精度,提高了燃油的喷射压 力,提高了发动机各缸喷油量的一致性,可以在电磁阀的标牌上查到校准码,通过仪器向电控单元输 入每个喷油器电磁阀的校准码。
普通柴油机
电控柴油机
电控柴油机与电控汽油机的区别:
电控柴油机:控制喷油时间。 电控汽油机:控制空燃比。
1.2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到目前为止,柴油机电控技术已经历了3代技术变化: 第一代为凸轮压油、位置控制技术。 该技术保留了传统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只是取消了机械控制部件(调速器 等),增加了传感器、ECU、执行器等组成的控制系统,使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得以提高。 其缺点是: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不够高,供油压力不能精确控制。
第二代为凸轮压油、时间控制技术。 该技术基本保留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通过高速电磁阀直接控制高压燃油的适 时喷射。 其缺点是:供油压力无法精确控制。
第三代为共轨蓄压、电磁阀时间控制技术。 高压共轨系统的特点突出: ①高压共轨系统的燃油喷射压力独立于柴油机转速和负荷。 ②高压共轨系统对喷油时机和喷油量的控制非常自由。 ③高压共轨系统对喷油规律的调节能力很强。 ④高压共轨系统能够实现很高的燃油喷射压力。目前已达到160~200Mpa。 ⑤高压共轨系统适应性较强,可以用于多种柴油机机型。
执行元件发出执行令信号。 ①ECU的控制功能。 ②ECU的硬件。 ③ECU的软统的功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七章柴油机电控喷油技术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七章柴油机电控喷油技术

• 1.供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图7-29 供油泵结构
• 驱动轴由发动机驱动,其偏心凸轮有三个凸轮,分别驱 动三组柱塞,驱动轴每转一圈,三柱塞分别上下运动一次。
• 当柱塞下行时,燃油从吸油管经单向阀、进油阀被吸入。 当柱塞克服弹簧上行时,油压将进油阀关闭,由于柱塞与 套的高精度及高速压油,因此,能产生很高的压力。顶开 出油阀,从高压油管压出。柱塞的复位是靠受压弹簧压动 与之镶嵌的弹簧座而实现的。
熄火控制和喷油率控制等。
• 图7-11 ECD-V3时间控制式电控分配泵系统
• 图7-12 ECD-V5时间控制式电控分配泵系统
• 图7-13 ECD-V5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及其位置
• 1.时间控制式电控分配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 (1)内凸轮式泵油装置。ECD—V5型分配泵采用新型内
凸轮压油结构,喷油压力可
速踏板的力量(加速踏板转过的角度)。输出电路有两套,以 确保可靠性。
图7-35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 6.增压压力传感器 • 增压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进气管上,为了对燃油喷射进行最
佳化控制,随时都在监视着增压器提供的进气压力的变化。
图7-26 增压压力传感器
• 7.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汽缸体左前方的上部。为了确保燃
油喷射最佳化,随时都在监视着冷却水温的变化。
图7-37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 8.燃油温度传感器
• 燃油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汽缸上,靠近燃油滤清器的位置。 为了确保燃油喷射最佳化,随时都在监视着燃油温度的变 化。
• 9.大气温度传感器
• 大气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进气管的前部,为了确保燃油喷射 最佳化,随时都在监视着大气温度的变化。
烧彻底,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好。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

第二章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第一节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一、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由信号输入装置、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1、信号输入装置(1)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用来检测加速踏板的位置,此信号输入ECU后与转速信号共同决定柴油机的喷油量及喷油提前角,是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信号。

(2)转速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用来检测发动机转速或曲轴位置,与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共同决定喷油量和喷油提前角,是柴油机电控系统的主要控制信号。

(3)泵角传感器:检测喷油泵凸轮轴转角,与曲轴位置传感器配合共同控制喷油量,并保证在喷油正时改变时不影响喷油量。

(4)着火正时传感器:检测燃烧室开始燃烧的时刻,修正喷油正时。

(5)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测发动机水温修正喷油量及喷油正时。

(6)进气温度传感器:检测进气温度,修正喷油量及喷油正时。

(7)进气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气压力,以修正喷油量及喷油正时。

(8)溢流环位置传感器:检测溢流控制电磁铁的电枢位置,以反馈控制溢流环的位置。

(9)正时活塞位置传感器:检测电子控制正时器正时活塞的位置,将喷油正时提前量信号输入ECU。

(10)控制杆位置传感器:检测电子控制柱塞式喷油泵调速器中控制杆的位置,将燃油喷射量的增减信号反馈给电脑。

(11)控制套筒位置传感器:检测电子控制分配式喷油泵调速器中控制套筒位置,将燃油喷射量的增减信号反馈给ECU。

(12)E/G开关:发动机点火开关信号,向ECU输入发动机工作状态信号。

(13)A/C开关向ECU输入空调工作信号,是怠速控制信号之一。

(14)动力转向油压开关:检测动力转向管路油压的变化,是怠速控制信号之一。

(15)空档起动开关:向ECU输入自动变速器是否处于空档位置信号,是怠速控制信号之一。

2、电子控制单元ECU是一个综合控制装置,具有如下功能:(16)接受传感器或其他装置输入的信息,给传感器提供参考基准电压:2V 、5V、9V、12V。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是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传感器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的传感器主要包括:(1)空气流量传感器:测量进入气缸的空气量,为控制器提供必要的信息。

(2)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检测凸轮轴的位置,以便控制器能够确定喷油时刻。

(3)曲轴位置传感器:检测曲轴的位置,以便控制器能够确定哪个气缸正在进行燃烧。

(4)进气温度传感器:测量进气的温度,以便控制器能够调整喷油时刻和喷油量。

(5)压力传感器:测量燃油喷射的压力,以便控制器能够调整喷油时刻和喷油量。

这些传感器能够将检测到的各种参数,如空气流量、压力、温度、位置等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2.控制器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的控制器主要包括ECU(电子控制单元)和PCM (脉冲控制模块)。

这两个组件的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根据预设的程序和算法处理这些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

这些控制信号可以包括喷油时刻、喷油持续时间、喷油压力等。

3.执行器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的执行器主要包括喷油器和燃油泵。

喷油器负责在正确的时间将精确量的燃油喷射到每个气缸的燃烧室中,而燃油泵则负责提供必要的燃油压力。

执行器接收来自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具体的机械动作,以实现对燃油喷射系统的精确控制。

总的来说,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个主要部分的协同工作,能够实现对柴油发动机燃油喷射过程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为柴油发动机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柴油机电控系统认知—柴油机电控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课件)

柴油机电控系统认知—柴油机电控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课件)
压力调节阀使喷油器喷油压差 保持不变 ; 电磁阀通电开始时刻决 定了喷油的开始时刻,其通电时间 决定喷油量。
电控蓄压式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02
柴油机电控系统基本组成 和工作原理
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般可将电子控制柴油机分 为四个部分,即被控制对象柴油 机、传感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 电子控制单元及执行器。
柴油机理想燃烧状况及改 善措施
柴油机理想燃烧状况
是一个更复杂的动态最优化控制过程,目的是改善燃油经济性、 降低排放和降低噪声。
以 抑 制 NOx 排 放 和 降 低 颗粒排放为例
曲轴转角/(°) 为抑制NOx 排放和降低颗粒排放所希望的燃烧放热率
柴油机燃烧改善措施
要有—个能实现复杂的、 多参量的、高精度的而且能进 行实时控制的以微机为电控单 元的柔性控制系统。
01
组成及工作原理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系统组成
低压油路
高压油路:单体泵、 高压油管、机械喷 油器
电控装置:ECU、 传感器、单体泵电 磁阀
单体泵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结构组成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传感器和控制开关将实时监测的参数输送给 ECU,ECU 与已储存的设定参数值或参数图谱进行对比,经过处理计算后 按最佳值的指令输出给执行器—电磁阀。电磁阀根据ECU指令 (通断电),在规定时刻打开和关闭单体泵出油口通向回油管 路的通道,从而控制供给喷油器高油压的时间和时刻,最终达 到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正时,使柴油机运行状态达到最佳。
可变怠速 仲裁控制
自动监控、安全保护 与自适应控制
据不断修正,使电控系统具
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最高转速控制
根据各种温度、蓄电 池电压与空调请求调节怠 速运行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高压油泵 2—燃油切断阀 3—调压阀 4—柴油滤清器 5—油箱(内有输油泵和粗滤器) 6—ECU 7—蓄电池 8—高压共轨 9—共轨压力传感器 10—燃油温度传感器 11—喷油器 1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13—曲轴位置传感器 14—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15—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16—空气流量计 17—增压压力传感器 18—进气温度传感器 19—涡轮增压器
(2)燃油供给系统
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如图8.17所示, 其主要部件是高压油泵、高压共轨和喷 油器。
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柴油机电控
燃油系统又可分为位置控制方式、时间 控制方式和时间—压力控制方式等。
8.1.3 柴油机电控燃油系统的组成
柴油机电控燃油系统不论其类型如 何,均由传感器、电控单元(ECU)与 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1.传感器
常见的传感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燃油温度传感器 (2)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3)机油温度传感器 (4)空气温度传感器
滑套由供油正时调节器控制作上下移 动,从而达到改变柱塞预行程和供油始点 的目的。
滑套上移,预行程增加,供油推迟; 反之,预行程减小,供油提前。
图8.2 滑套式电控供油正时调节机构
1—柱塞套 2—滑套 3—油量调节齿杆 4—柱塞 5—喷油泵凸轮轴 6—供油正时调节器 7—滑套调节轴 8—电子调速器 9—齿杆位移传感器 10—回油孔
① 宽广的应用领域。小型乘用车、重型
载重车、内燃机车和船用柴油机,都可 以采用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
② 极高的喷油压力,最高可达200MPa。
③ 喷油始点和喷油终点可以根据工况而 改变。
④ 容易实现预喷射和多次喷射,既可降 低柴油机排放污染,又能保证优良的动 力性和经济性。
⑤ 共轨系统中的喷油压力柔性可调,可 根据不同工况实现最佳喷射压力,从而 优化柴油机综合性能。
(1)电控系统
电控系统由各种传感器、ECU和执行 器组成。
其主要的功能是根据传感器的信号, 由ECU计算出最佳喷油时间和最合适的喷 油量,并且计算出在什么时刻、在多长的 时间范围内喷油,并据此向喷油器发出开 启或关闭电磁阀的指令,从而精确控制柴 油机的喷射过程(见图8.16)。
图8.16 电控共轨喷射系统的控制框图
1—分配泵 2—供油正时调节电磁阀 3—油 量调节电磁阀 4—电子停油装置 5—ECU
8.3.2 时间控制式电控分配泵系统
1.时间控制式轴向柱塞分配泵系统
图8.7所示为日本电装(Nippon-Denso) 公司开发的ECD-V3型时间控制式轴向柱塞 分配泵系统。
供油量的改变采用时间控制方式。
当油量调节电磁阀关闭时,柱塞顶
图8.9 电控泵喷嘴
1—滚柱式摇臂 2—球销 3—泵活塞 4—活塞弹簧 5—电磁阀 针阀 6—喷嘴电磁阀 7—回油管 8—收缩活塞 9—供油管 10—喷嘴弹簧 11—针阀缓冲元件 12—缸盖 13—针阀 14—隔热密封垫 15—O形环 16—高压腔 17—喷射凸轮
图8.10 电控泵喷嘴高压腔进油阶段
高速电磁阀关闭,高压腔内压力上升。
当压力达到18MPa时,预喷射开始,如图 8.11所示。
高压腔达到一定油压时,收缩活塞向下运 动,高压腔的容积突然增大,燃油压力瞬间下 降,喷嘴针阀关闭喷油孔,预喷射结束。
图8.11 电控泵喷嘴预喷射阶段
1—泵活塞 2—电磁阀座 3—电磁阀针阀 4—供油管 5—喷油针阀 6—高压腔 7—喷油凸轮
⑥ 由电控喷油器控制喷油,其控制精度 较高,循环喷油量变动小,各缸供油不 均匀可得到改善,从而减轻柴油机的振 动。
8.5.1 电控共轨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1.电控共轨喷射系统的组成
电控共轨喷射系统包括电控系统和 燃油供给系统两大部分,其组成部件如 图8.15所示。
图8.15 电控共轨喷射系统的组成
图8.13 电控泵喷嘴主喷射阶段
1—泵活塞 2—高速电磁阀 3—喷嘴弹簧 4—喷嘴针阀 5—高压腔
8.4.2 电控单体泵系统
1.电控单体泵系统的组成
电控单体泵机械液力系统的结构如 图8.14所示。
图8.14 电控单体泵系统示意图
1—喷油器 2—高压油管接头 3—高压油管 4—螺纹接头 5—行程限止器 6—针阀 7—盖板 8—泵体 9—柱塞顶部高压腔 10—柱塞 11—柴油机体 12—滚轮挺柱销 13—凸轮 14—弹簧座 15—电磁阀弹簧
传感器 13—离合器、制动和排气制动开关 14—操纵板 15—警告灯和故障诊断座 16—车速表 17—ECU 18—进气温度传感器 19—增压压力传感器 20—涡轮增压器 21—电门开关 22—蓄电池
这种系统是对传统的机械式喷油泵
进行的改进,在喷油泵中增设了控制油 量拉杆的电控调速机构,以及控制柱塞 滑套的电控供油正时调节机构。
16—高速电磁阀 17—衔铁板 18—中间板 19—密封圈 20—进油口 21—回油口 22—柱塞导向套 23—挺柱弹簧 24—挺柱体 25—弹簧座 26—滚轮挺柱 27—滚轮
2.电控单体泵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控单体泵系统的供油量与供油正 时均由高速电磁阀根据ECU的指令来控 制,高速电磁阀通过针阀来控制柱塞顶 部空间中的燃油压力。
8.4.1 电控泵喷嘴系统
1.电控泵喷嘴系统的组成
电控泵喷嘴系统核心部件是泵喷嘴。 通常安装在气缸盖上,每缸一个泵喷 嘴,由顶置式凸轮机构直接驱动。
2.电控泵喷嘴的工作原理
(1)高压腔进油阶段
泵活塞在活塞弹簧压力作用下向上移 动,高压腔内容积增大。
喷嘴电磁阀不动作,电磁阀针阀处于 初始的开启状态,供油管到高压腔的通道 打开,使柴油进入高压腔(见图8.10)。
(5)空气流量计 (6)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7)针阀升程传感器 (8)冷却液位传感器 (9)曲轴位置传感器
(10)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11)共轨压力传感器 (12)燃油压力传感器 (13)机油压力传感器 (14)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15)大气压力传感器 (16)氧传感器
8.2 电控直列泵系统
图8.6所示为位置控制式分配泵的工 作原理。
油量调节电磁阀控制调节轴旋转,
拉动油量调节套使其沿分配泵柱塞左右 移动(见图8.5),以改变分配泵的供油 量;供油正时控制电磁阀接在分配泵液 压提前器的旁通油路中,在ECU控制下 改变开度,控制作用在提前器柱塞上的 压力,以改变供油正时。
图8.6 位置控制式分配泵的工作原理
各种传感器将柴油机的运行参数和 驾驶员的操作意图传给ECU,ECU根据 上述信息进行计算后,控制喷油泵中相 关执行机构的工作,使发动机获得最佳 的供油正时和供油量。
8.2.2 电控直列泵系统主要部件的 构造与工作原理
1.电控供油正时调节机构
电控直列泵的滑套式电控供油正时调 节机构由柱塞、滑套、油量调节齿杆、滑 套调节轴、供油正时调节器等组成(见图 8.2)。
1—滚柱式摇臂 2—泵活塞 3—活塞弹簧 4—电磁阀针阀 5—高速电 磁阀 6—供油管 7—高压腔
(2)预喷射阶段
预喷射的目的就是在主喷射开始前, 让少量的燃油在低压下喷入燃烧室。
使燃烧室内的温度和压力上升,可以 减少点火延迟的时间,降低燃烧噪声,减 小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喷油凸轮通过摇臂驱动泵活塞向下移动。
1—供油量控制电磁阀 2—柱塞 3—柱塞顶部空间 4—出油阀 5—供油正时控制电磁阀 6—曲轴位置传感器 7—阀芯 8—低压油路 9—旁通油路
2.时间控制式径向柱塞分配泵系统
图8.8所示为时间控制式径向柱塞分配 泵的结构图。
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径向柱塞取代轴向 柱塞,同样采用时间控制方式。
由于各柱塞在圆周上均匀分布,凸轮 环受力均匀且作用力相互平衡,因此可以 产生较高的供油压力(达170MPa)。
图8.8 时间控制式径向柱塞分配泵系统
1—ECU 2—ECU 3—滑片式输油泵 4—转 角信号传感器 5—径向柱塞高压部分
6—供油量控制电磁阀 7—供油调节装置 8—供油正时电磁阀 9—喷油器
8.4 电控单缸泵系统
电控单缸泵系统有电控泵喷嘴系统和 电控单体泵系统两种。
这类系统每个气缸都有1个单独的喷油 泵,并将喷油泵布置在气缸盖上,可采用 较短的高压油管,甚至取消了高压油管, 具有机械结构刚性较好的特点,燃油喷射 压力高,最高可达200MPa以上,可以满足 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8.3.1 位置控制式电控分配泵系统
图8.5所示为位置控制式电控分配泵的结 构图。
它主要包括调节轴角位移传感器、油量 调节电磁阀、电子停油装置、分配泵柱塞、 供油正时控制电磁阀和油量调节套等。
图8.5 位置控制式电控分配泵的结构
1—调节轴角位移传感器 2—油量调节电 磁阀 3—电子停油装置 4—分配泵柱塞 5—供油正时控制电磁阀 6—油量调节套
第8章 柴油机电控燃油系统
8.1
柴油机电控燃油系统的类型与组成
8.2
电控直列泵系统
8.3
电控分配泵系统
8.4
电控单缸泵系统
8.5
电控共轨喷射系统
8.1 柴油机电控燃油系统的类型与组成
8.1.2 柴油机电控燃油系统的类型
柴油机电控燃料系统在多年的发展过程 中产生了多种结构类型,按照产生高压燃油 的机构不同,可以分为电控喷油泵系统(包 括电控直列泵系统和电控分配泵系统)和电 控单缸泵系统(包括电控泵喷嘴系统和电控 单体泵系统),以及目前广泛应用的电控高 压共轨喷射系统。
8.2.1 电控直列泵系统的组成
电控直列泵系统属于电控柴油机的早 期产品,主要用在载货汽车柴油机上,比 较典型的是电控滑套式直列泵,其组成如 图8.1所示。
图8.1 电控直列泵系统的组成
1—油箱 2—输油泵 3—燃油滤清器 4—直列式喷油泵 5—电子停油装置 6—燃油温度传感器 7—油量调节齿 杆位置传感器 8—线性电磁执行机构 9—转速传感器 10—喷油器 11—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12—加速踏板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