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题集锦ppt课件(3份)全面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题ppt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题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fac7c06f1aff00bfd51e06.png)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个追求者都渴望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结束的。 • ①谁追求不止,谁就青春长在 • ②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追求本身 • ③而不愿是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 • ④是一个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 • ⑤如果说成功是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自己本身 • ⑥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 • A.①⑤④⑥③② B.①⑥③②⑤④ C.②⑥③⑤④① D.⑤ ①⑥④③② 每个追求者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 追求本身。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愿是一个不再追 求的成功者。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青春本 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谁追求不止,谁就青春长在。 一个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结束的。 (周国平)
寻找规律
一、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
一、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 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有以下三种常见的形式: 1.归纳推理 2.演绎推理 3.类比推理
1.归纳推理
即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 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它包括简单枚举法(不 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 简单枚举法往往会犯以下逻辑错误: 有些推断的前提本身是虚假或谬误的,有 的遗漏了所涉其他对象而导致结论片面或偏颇, 有的则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强加因果或颠倒 因果的问题等等。
•逻辑推断题
•目标:1、明确逻辑推断题题型 • 2、注意答题思路和技巧
认识真题
2017全国1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卷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寻找规律
一、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
一、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 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有以下三种常见的形式: 1.归纳推理 2.演绎推理 3.类比推理
1.归纳推理
即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 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它包括简单枚举法(不 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 简单枚举法往往会犯以下逻辑错误: 有些推断的前提本身是虚假或谬误的,有 的遗漏了所涉其他对象而导致结论片面或偏颇, 有的则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强加因果或颠倒 因果的问题等等。
•逻辑推断题
•目标:1、明确逻辑推断题题型 • 2、注意答题思路和技巧
认识真题
2017全国1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卷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 PPT课件 图文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93c149581b6bd97f19eabf.png)
回首过去,文学是我们最深的青春记忆。因为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
简单而美好。坐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和馆前那一排银杏树朝夕相对,只有我才 能印证它们的成长;坐在剑桥大学的图书馆
里,抱着厚厚的《剑桥中国文学史》,深切地体会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纷 纷扰扰的平凡生活中,有了文学,必定能使你的人生更精彩。
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 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导图】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不是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 ③有了文学,不一定能使你的人生更精 彩
5.(2018·遵义检测)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
1.抓标志词。高考考查复句关系时有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的词语。 2.掌握三种条件关系。 充分条件(A→B) 必要条件(A←B) 充分必要条件(A↔B)
【典例剖析】
【例】(2017·全国卷Ⅰ)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 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 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
③出台严管措施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
简单而美好。坐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和馆前那一排银杏树朝夕相对,只有我才 能印证它们的成长;坐在剑桥大学的图书馆
里,抱着厚厚的《剑桥中国文学史》,深切地体会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纷 纷扰扰的平凡生活中,有了文学,必定能使你的人生更精彩。
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 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导图】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不是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 ③有了文学,不一定能使你的人生更精 彩
5.(2018·遵义检测)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
1.抓标志词。高考考查复句关系时有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的词语。 2.掌握三种条件关系。 充分条件(A→B) 必要条件(A←B) 充分必要条件(A↔B)
【典例剖析】
【例】(2017·全国卷Ⅰ)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 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 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
③出台严管措施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理题课件21张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理题课件21张](https://img.taocdn.com/s3/m/b50bfd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6f.png)
“定义”与“概念”密切相关,但有别于“概念”。“定义”是对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 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 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XXX (种概念)是XXX (本质特征)的XXx (属概念)”。比如:无理数(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 特征)的小数(属概念)。
反驳: ①评价大学有很多要素,藏书丰富并不能说明大学就一定是一流的。②书 店里的图书也很丰富,你能说书店是一所一流大学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 的一次宴会上,一个西方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 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 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如果你是冯骥才,该怎样回答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排中律
排中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为假,必有一真,可简述为: A或者非A。排中律要求在矛盾的命题面前,必须做出明确选择,肯定其中一个命题, 违反排中律则会在鲜明的是非面前含糊其辞、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试分析下列例子:
例1 这个说法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分析:“全面”和“片面"是相互矛盾的,这个句子既否定了“全面",也否定了“片 面",这就违反了排中律,变得模棱两可。碰到这种情况,要么说“这个说法不能说 是全面的",要么说“这个说法不能说是片面的",两者不能同时否定。
(三)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亦称“类推” “类比”。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 而推断出它里尚 未发现)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它的逻辑模式可以表述为: A本物具有甲乙丙等属性,B事物具有甲乙等属性,A与B是一类事物,所以B也有丙属性。
反驳: ①评价大学有很多要素,藏书丰富并不能说明大学就一定是一流的。②书 店里的图书也很丰富,你能说书店是一所一流大学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 的一次宴会上,一个西方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 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 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如果你是冯骥才,该怎样回答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排中律
排中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为假,必有一真,可简述为: A或者非A。排中律要求在矛盾的命题面前,必须做出明确选择,肯定其中一个命题, 违反排中律则会在鲜明的是非面前含糊其辞、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试分析下列例子:
例1 这个说法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分析:“全面”和“片面"是相互矛盾的,这个句子既否定了“全面",也否定了“片 面",这就违反了排中律,变得模棱两可。碰到这种情况,要么说“这个说法不能说 是全面的",要么说“这个说法不能说是片面的",两者不能同时否定。
(三)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亦称“类推” “类比”。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 而推断出它里尚 未发现)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它的逻辑模式可以表述为: A本物具有甲乙丙等属性,B事物具有甲乙等属性,A与B是一类事物,所以B也有丙属性。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题集锦ppt课件(3份)正式完美版
![高考语文复习:逻辑推断题集锦ppt课件(3份)正式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86845858fafab069dc02cb.png)
2017全国3卷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 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 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 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 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 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 ③ 。
2017全国2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 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 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 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 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 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 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 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取得好 成绩。 • ③不是有了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 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三、因题学知
• 本题实际上考查了逻辑推理的内容。 • 逻辑,研究思维的规律规则,主要讨论概念、 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表现为一 系列的思维活动。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 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 逻辑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寻找规律
2017年三套全国卷均在第21题 设题考查了“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 点。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 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 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 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 逻辑问题。很多考生被这个新题型唬 住了,其实这只是一只“纸老虎”, 只需两步就可搞定这个拦路虎。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四逻辑推断、仿用句式、修辞手法.逻辑推断课件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四逻辑推断、仿用句式、修辞手法.逻辑推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0038f8ed630b1c58eeb5c5.png)
7
判断与语句,两者关系比较密切:语句是判断的物质外壳和 表达形式,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 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示判断;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 来表达,不同判断也可以用同一语句表达。除了要判定句子是否 有歧义的问题,还应注意句意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 况:一是句子如果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 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就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逻辑 错误;二是使用两组并列短语的句子,其后相对应的部分有错 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句意不照应。
(1)全同关系 事物,但内涵却不完全相同。比如“中国的首都”和
“北京”这两个概念就是全同关系。
并列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重合,具有共同的
(2)并列关系 属概念。“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的概念也属于特
殊的并列关系。如“诗歌”和“小说”。
包含关系,又称为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属种”指
(3)包含关系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如“法 律”与“刑法”;“种属”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在
10
(三)推理的分类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 过程。按推理前提数量划分,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按推理过 程的思维方向划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推 理的语言形式为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具有因果关系的句群。常 用“因为……,所以……”“由于……,因而……”“因 此”“由此可见”“之所以……,是因为……”等作为推理的系 词。这里简单介绍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形式。
殊性的结论。
12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
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
(2)归 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
判断与语句,两者关系比较密切:语句是判断的物质外壳和 表达形式,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 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示判断;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 来表达,不同判断也可以用同一语句表达。除了要判定句子是否 有歧义的问题,还应注意句意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 况:一是句子如果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 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就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逻辑 错误;二是使用两组并列短语的句子,其后相对应的部分有错 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句意不照应。
(1)全同关系 事物,但内涵却不完全相同。比如“中国的首都”和
“北京”这两个概念就是全同关系。
并列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重合,具有共同的
(2)并列关系 属概念。“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的概念也属于特
殊的并列关系。如“诗歌”和“小说”。
包含关系,又称为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属种”指
(3)包含关系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如“法 律”与“刑法”;“种属”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在
10
(三)推理的分类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 过程。按推理前提数量划分,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按推理过 程的思维方向划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推 理的语言形式为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具有因果关系的句群。常 用“因为……,所以……”“由于……,因而……”“因 此”“由此可见”“之所以……,是因为……”等作为推理的系 词。这里简单介绍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形式。
殊性的结论。
12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
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
(2)归 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
《2020年高考新题型逻辑推断》课件(24张PPT)
![《2020年高考新题型逻辑推断》课件(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d730d15a8102d277a22f96.png)
3
从前,一个孤岛上有一个奇怪的风俗:凡是 漂流到这个岛上的外乡人都要作为祭品被杀掉, 但允许被杀的人在临死前说一句话,然后由这个 岛上的长老判定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说 的是真话,则将这个外乡人在真理之神面前杀掉; 如果说的是假话,则将他在错误之神面前杀掉。 有一天,一位哲学家漂流到了这个岛上,他说了 一句话,使得岛上的人没有办法杀掉他。该哲学 家说了什么话呢?
A.你们这样做不合乎理性。 B.我将死在真理之神面前。 C.无论如何我都会死。 D.我将死在错误之神面前。
哲学家成功地运用了逻辑中的矛盾律,使长 老无论怎样选择都会自相矛盾,因而保全了性命。
三、因例学法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
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 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 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 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 哲假学言家 (成条功件地)运判用断了的逻三辑种中类的型矛:盾律,使长老无论怎样选择都会自相矛盾,因而保全了性命。
人美不国犯 国我会,有我些不议犯员人是。狗婊子养的。 美 只国有国学会 习有 成些 绩议 优员 良不 ,是 才狗能婊 做子 三养 好的 学。 生;小吴不是三好学生,所以,小吴学习成绩不是优良。
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 如果说 有的事是物假情话况,A而则未将必他有在事错物误情之况神B面,前A杀就掉是。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①如不果是 没只有有事学物了情工况科A,才则能必激然发没好有奇事心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 特称肯定判断 美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逻辑推断-课件-48张PPT(1).ppt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逻辑推断-课件-48张PPT(1).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9c06e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c.png)
乙和丁的说法是矛盾的,故必有一真、一假。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那么甲和丙则都为假,罪犯是甲。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那么甲和丙则都为真,罪犯是乙。
有趣的逻辑故事:半费之讼
古希腊智者学派著名人物普罗塔哥拉收了一个名叫爱瓦 特尔的学生跟着他学习诉讼。师生两人签订了一个合同,言 明:爱瓦特尔先付给老师一半学费,其余一半到爱瓦特尔结 业后第一次受理诉讼案件获胜时付清。可是爱瓦特尔结业后, 长时间没有替人打官司,所以另一半学费迟迟未付。普罗塔 哥拉决定向法庭起诉,他对爱瓦特尔提出了这样一个逻辑学 中称为“二难推理”的说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 且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没有事物情况B 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下雨了,地面就会湿。 盐放太多,菜就很难吃。
充分条件关联词
①如果……那么…… ②只要……就…… ③绝对化表达,如:
……就…… ……则…… ……一定…… ……离不开…… ④整体化表达,如:所有(凡是/凡/任何/每 一个)……都……
考点探究
2017年三套全国卷均在第21题设题考查了 “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点。 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 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看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 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
学习目标
【重点】探究逻辑推理题的规律和方法
【难点】学会正确分析逻辑关系,提高 解题能力
②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
③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不一定就能避免环境21题来看, 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容易理 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往往涉及 以下复句关系。
条 件 关 系
有趣的逻辑故事:半费之讼
古希腊智者学派著名人物普罗塔哥拉收了一个名叫爱瓦 特尔的学生跟着他学习诉讼。师生两人签订了一个合同,言 明:爱瓦特尔先付给老师一半学费,其余一半到爱瓦特尔结 业后第一次受理诉讼案件获胜时付清。可是爱瓦特尔结业后, 长时间没有替人打官司,所以另一半学费迟迟未付。普罗塔 哥拉决定向法庭起诉,他对爱瓦特尔提出了这样一个逻辑学 中称为“二难推理”的说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 且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没有事物情况B 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下雨了,地面就会湿。 盐放太多,菜就很难吃。
充分条件关联词
①如果……那么…… ②只要……就…… ③绝对化表达,如:
……就…… ……则…… ……一定…… ……离不开…… ④整体化表达,如:所有(凡是/凡/任何/每 一个)……都……
考点探究
2017年三套全国卷均在第21题设题考查了 “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点。 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 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看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 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
学习目标
【重点】探究逻辑推理题的规律和方法
【难点】学会正确分析逻辑关系,提高 解题能力
②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
③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不一定就能避免环境21题来看, 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容易理 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往往涉及 以下复句关系。
条 件 关 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 三种条件关系混淆;
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等。
2.因果关系
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 致另一种事物的产生,其中前者是因, 后者为果。
因果关系常犯的错误有:
原因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
高考中在考查复句关系时往往有 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 的词语。大家要多多留心。
类比推理的常见错误有:前提错误、属性错误
二、明确关系——常考哪些复句关系
从2017年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来 看,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 容易理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 往往涉及以下复句关系。 1.条件关系 2.因果关系
1.条件关系
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 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2017全国3卷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
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
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
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
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
• 1. 马克﹒吐温说:“美国国会有些议
员是狗婊子养的”。美国国会议员大人 们勃然大怒,勒令马克.吐温收回这句 话并道歉,否则司法伺候。马克.吐温 遂公开“道歉”曰:我说错了,说“美 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不对, 所以我现在郑重收回。我宣布:“美国 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 ②__
__。③__
__。
• 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取得好 成绩。
• ③不是有了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 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三、因题学知
• 本题实际上考查了逻辑推理的内容。 • 逻辑,研究思维的规律规则,主要讨论概念、
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表现为一 系列的思维活动。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 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 逻辑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1.金属是导体(大前提),铁是金属(小前提),
所以铁会导电(结论)。
2.共产党领导一切(大前提) , 我爸是共产党(小 前提) ,所以我爸领导一切(结论)。
演绎推理容易犯的错误有:偷换概念、前提错误、 判断矛盾等。
3.类比推理
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 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 例如:
一、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
一、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
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有以下三种常见的形式:
1.归纳推理 2.演绎推理 3.类比推理
1.归纳推理
即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 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它包括简单枚举法(不 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
简单枚举法往往会犯以下逻辑错误: 有些推断的前提本身是虚假或谬误的,有 的遗漏了所涉其他对象而导致结论片面或偏颇, பைடு நூலகம்的则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强加因果或颠倒 因果的问题等等。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就可以 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这句话含有以下推理:
①限制燃放就一定能避免发生火灾;
②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 境优美。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推断的错误:
①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燃放烟花爆竹是诱因之一, 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其他情况也会引发火灾,比如天 干物燥、吸烟、气温过高导致汽车自燃,等等。
②环境污染的原因也很多,不光是燃放烟花爆竹,工厂 “三废”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可见,在遗漏条件信息的情况下,所得结论很可能 出现说法绝对的错误 .
2.演绎推理
即从一个一般的规律到个别的具体现象的 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
常用的演绎推理形式是“三段论”,由大前 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 例如:
真题展示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 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 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 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 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 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杂志对于( )相当于( )对于农民。
A.报纸 果农 B.传媒 农业 C.书刊 农村 D. 编辑 菠菜
我们难以直接从题目中断定两词之间的关系, 只能逐项代入,然后类比两词之间的关系, 进而作出判断。通过代入发现“杂志对于编 辑相当于菠菜对于农民”,两者间都是“产 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是D。
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
③
。
寻找规律
2017年三套全国卷均在第21题 设题考查了“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 点。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 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 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 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 逻辑问题。很多考生被这个新题型唬 住了,其实这只是一只“纸老虎”, 只需两步就可搞定这个拦路虎。
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
③
。
2017全国2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 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 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 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 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 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 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 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高考语文新增题 ——逻辑推理题
认识真题
2017全国1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
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
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
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
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
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 三种条件关系混淆;
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等。
2.因果关系
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 致另一种事物的产生,其中前者是因, 后者为果。
因果关系常犯的错误有:
原因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
高考中在考查复句关系时往往有 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 的词语。大家要多多留心。
类比推理的常见错误有:前提错误、属性错误
二、明确关系——常考哪些复句关系
从2017年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来 看,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 容易理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 往往涉及以下复句关系。 1.条件关系 2.因果关系
1.条件关系
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 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2017全国3卷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
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
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
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
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
• 1. 马克﹒吐温说:“美国国会有些议
员是狗婊子养的”。美国国会议员大人 们勃然大怒,勒令马克.吐温收回这句 话并道歉,否则司法伺候。马克.吐温 遂公开“道歉”曰:我说错了,说“美 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不对, 所以我现在郑重收回。我宣布:“美国 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 ②__
__。③__
__。
• 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取得好 成绩。
• ③不是有了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 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三、因题学知
• 本题实际上考查了逻辑推理的内容。 • 逻辑,研究思维的规律规则,主要讨论概念、
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表现为一 系列的思维活动。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 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 逻辑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1.金属是导体(大前提),铁是金属(小前提),
所以铁会导电(结论)。
2.共产党领导一切(大前提) , 我爸是共产党(小 前提) ,所以我爸领导一切(结论)。
演绎推理容易犯的错误有:偷换概念、前提错误、 判断矛盾等。
3.类比推理
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 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 例如:
一、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
一、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
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有以下三种常见的形式:
1.归纳推理 2.演绎推理 3.类比推理
1.归纳推理
即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 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它包括简单枚举法(不 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
简单枚举法往往会犯以下逻辑错误: 有些推断的前提本身是虚假或谬误的,有 的遗漏了所涉其他对象而导致结论片面或偏颇, பைடு நூலகம்的则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强加因果或颠倒 因果的问题等等。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就可以 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这句话含有以下推理:
①限制燃放就一定能避免发生火灾;
②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 境优美。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推断的错误:
①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燃放烟花爆竹是诱因之一, 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其他情况也会引发火灾,比如天 干物燥、吸烟、气温过高导致汽车自燃,等等。
②环境污染的原因也很多,不光是燃放烟花爆竹,工厂 “三废”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可见,在遗漏条件信息的情况下,所得结论很可能 出现说法绝对的错误 .
2.演绎推理
即从一个一般的规律到个别的具体现象的 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
常用的演绎推理形式是“三段论”,由大前 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 例如:
真题展示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 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 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 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 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 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杂志对于( )相当于( )对于农民。
A.报纸 果农 B.传媒 农业 C.书刊 农村 D. 编辑 菠菜
我们难以直接从题目中断定两词之间的关系, 只能逐项代入,然后类比两词之间的关系, 进而作出判断。通过代入发现“杂志对于编 辑相当于菠菜对于农民”,两者间都是“产 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是D。
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
③
。
寻找规律
2017年三套全国卷均在第21题 设题考查了“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 点。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 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 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 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 逻辑问题。很多考生被这个新题型唬 住了,其实这只是一只“纸老虎”, 只需两步就可搞定这个拦路虎。
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
③
。
2017全国2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 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 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 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 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 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 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 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高考语文新增题 ——逻辑推理题
认识真题
2017全国1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
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
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
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
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