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相关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城市规划基础知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形成:城市是生产发展和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定义: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

特征:1、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历史文化的积淀;社会化、多功能、有机的整体;复杂的、动态的综合体。

发展: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二、城市化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比较集中的用地及较高的人口密度、完善的基础设施。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

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增加;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推动城市化。

城市化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城市化的过程产业革命出现将大量工人集中在一起的工厂工厂附近形成生活居住区和生活服务设施集中村镇村镇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交通、服务、基础设施等发达聚集效应是城市越来越大城市化的三种模式初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大城市连绵区,吸纳劳动力过度城市化现象农村人口过度涌向大城市,超过城市的容量,形成贫民窟逆城市化现象非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接近或超过城市水平,城市人口向郊区发展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与发展一、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城市用地》课件

《城市用地》课件

02
Hale Waihona Puke 促进城市包容性和多元化发展。
实现经济繁荣
03
城市用地利用的效率与可持续性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城市用地开发与利用的创新与实践
土地混合利用模式
将不同功能的建筑物混合在一起,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利用地下空间进行交通、停车、商业等设施 的建设,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
城市用地短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导致城市用地需求急剧增加,而土地资源 有限,使得城市用地出现短缺现象。
供需矛盾
在城市用地供需矛盾方面,主要体现在城市 扩张和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商业用地和住
宅用地之间的矛盾等方面。
城市用地过度开发与环境破坏
过度开发
一些城市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发展和政绩,过度开发城 市用地,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
城市用地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总结词
梳理城市用地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影 响因素,预测未来城市用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详细描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用地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用地 的规模、结构和功能不断发生变化,受到经济、社会、 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 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用地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 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城市用地管理也将 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
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城市用地利用的效率与可持续性
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城市用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用地利用的效率与可持续性

城市用地的评价和分类

城市用地的评价和分类

第五章城市用地的评价与分类一、城市用地及用地规模的概念一、城市用地规模(1)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既指以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2)城市用地规模: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

城市用地规模(A)=预测的城市人口规模(P)×人均建设用地标准(a)与城市用地规模相近的两个名词:城市是人与各种活动的聚集地,各种活动大多有聚集的现象,占据城市中固定的空间位置,形成区位分布。

这些区位(活动场所)加上连接各类活动的交通路线和设施,便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它是研究城市各项主要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在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城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用地布局。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一、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城市用地评价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及用地的经济性评价三个方面。

其中,每一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

进行城市用地评价必须用综合的思想和方法。

二、自然条件的评价(即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自然环境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必需的用地条件,同时也对城市布局、结构、形式、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

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候和地形等方面的内容。

1. 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土质与地基承载力、地形、冲沟、滑坡与崩塌、岩溶、地震)A.建筑土质与地基承载力由于地质构造和土质的差异,以及受地下水的影响,地基承载力相差悬殊,故需全面了解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种地基的承载能力。

特别要注意有些地基土在一定条件下常常因改变其物理性质和形状而出现问题,如湿陷性黄土受湿后结构下陷,易导致建筑的损坏;膨胀土受水膨胀、失水收缩都会带来危害;沼泽地处于水饱和状态,地基承载力较低。

第五章 城市规划管理

第五章 城市规划管理

第五章城市规划管理第一节城市规划管理概述一、城市规划的含义和作用(一)城市规划的含义:是指城市国家机构制定并经上级政府批准的在一定年限内关于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等部署,以及城市用地、建筑和设施布局安排的发展计划。

(二)城市规划的特性:1、政策性2、综合性3、权威性4、地方性5、科学性。

(1)政策性: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我国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编制程序、实施与修改都作了严格规定的法律。

)(2)综合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城市内部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市政业务的综合、学科综合)(3)权威性:城市规划是市民根本利益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反映,它体现了公众的意志,是一种公共事务。

(4)地方性:地方性是指城市的个性。

(地域特色:深圳——现代化,凤凰——古镇)(5)科学性: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城市长远发展的宏伟蓝图。

(规划的方法:不准私自盖房)198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从而将城市规划纳入到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具有指导、控制、调节的作用:1.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依据。

2.城市规划控制着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是城市的特殊功能,决定着城市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

城市规模包括一定时期城市人口规模和占地面积的大小。

)3.城市规划调节着城市内部的各种关系。

(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人口规模和城市设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二、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一)古代城市规划理论(1)古希腊和古罗马代表着古代西方城市文明。

古希腊的建筑师希波丹姆提出把城市分为圣地、公共活动中心和住宅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功能分区思想之一。

古罗马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论述了城市选址、地段划分和广场规模等问题。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 适应性评价
建设条件 评价
经济评价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指组成城市各物质 要素的现有状况与他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 可能以及他们服务水平与质量。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方面
城市各项功能的组合与结构是否协调;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的需要; 城市用地结构是否体现出城市性质、城
市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沉淀的 特色; 城市内外交通体系是否协调等方面。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2、社会经济构成方面 (1)社会构成状况 主要表现在人口的结构及其空间分布
与城市各项物质设施的分布及其容量之 间的适应状况 (2)经济结构状况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相应的就业结构。
思考:城市用地具有哪些与身俱来的 属性呢?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2)社会属性
资料:200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世 界上3/4的土地已确立了明确的隶属关 系,即土地对应有“所有权人”。
土地的隶属关系,所有权关系是土地 社会属性的典型代表。
提问:我国土地的所有权有哪些种类?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 地 绿地 特殊用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
内容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 地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 科教文卫等
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
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
铁路、公路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港口机场用 地等

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第五章城市用地

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第五章城市用地
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第五章城市 用地
2、城市土地的使用
⑴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所有权
全民所有制 —— 城市土地 集体所有制 —— 农村土地 所有权包含使用权,拥有使用权并不一定 拥有所有权。
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第五章城市 用地
⑵ 城市土地的无偿使用
城市土地无偿使用的弊端: 土地使用不合理:
Ⅰ(60.1—75.0)
Ⅰ、Ⅱ
+0.1—+20.0
Ⅱ(75.1—90.0)
Ⅱ、Ⅲ
+0.1—+15.0
Ⅲ(90.1—105.0) Ⅱ、Ⅲ、Ⅳ -15.0—+15.0
Ⅳ(105.1—120.0)
Ⅲ、Ⅳ
-20.0—0
>120m2/人
Ⅲ、Ⅳ
(只减不增)
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第五章城市 用地
⑵ 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与用地结构
二、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
㈠ 地质条件分析: 主要是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包括: 地耐力/地基承载力(R) 不良地质现象分析
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第五章城市 用地
1、地基承载力
一般:≥10t/m2 , 大型工业:15—25t/m2
建筑层数 一
二、三 四、五 五层以上
地基承载力(t/m2)
7.5—10 10—15 15—20
100%
100%
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第五章城市
用地
四、城市土地的使用
1、城市土地的特征 城市土地具有一般土地资源的基本性质: 不可移动性 有限性 差异性 耐久性
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第五章城市 用地
此外,城市土地还具有以下特征:
位置的极端重要性 对交通运输的依赖性 土地价值与建筑价值的分离性 使用固定性 面积限制性

第5章 城市用地构成及规划

第5章 城市用地构成及规划

A52、A53、 A59共计13小类。
3 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
各类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 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内的事业单位用地。

中类:商业设施用地(B1)、商务设施用地(B2)、娱乐康体用地(B3)、公
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其他服务设施用地(B9)等共计5类;
社区附属绿地), 服务设施用地(RX2,住区主要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幼托、文化体 育设施、商业金融、社区卫生服务站、公用设施等用地,不含中小学用地), 其中二类居住用地中类下又设保障性住宅用地(R20), 共计7个小类。
3 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
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 的服务设施用地。
空闲地 其他未利用地
3 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
代 码 R A B M W S U G 居住用地
residential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8大类、35中类、44小类)
范围
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用地
用地类别
公பைடு நூலகம்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 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W)
物资储备、中转、配送、批发、交易等用地,包括大型批发市场以及 货运公司车队的战场(不包括加工)等用地。

中类: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W1)、二类物流仓储用地 (W2) 、三类物流
仓储用地(W3)共计3类;以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程度 划分。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6
5.1.3 Structure ——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的优化 结构即城市各组成部分(功能活动)间的内在联系,与 城市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良好的结构关系是规划目标实现 的保证
如:不好的结构关系如工业区对居住区的污染
城市结构:城市内部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位置关 系、相互作用关系),一种存在于一定秩序的组织体系, 具有有序性和层次性。这种关系包括各要素的空间位置、 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等
18
2、城市形态的主要类型
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必 然的绝对的多样性和大 体上相对的类似性
城市的空间形态同样 是可以转化的
城市规划学术界采用
“图解式分类法” ——直观、简单易行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19
(1)集中团块型(Focal Form) ——最常见的基本类型 子类型:方形、圆形、扇形等 特点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3
例2:英,Development Plan — Structure Plan
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 各类相关机构的协调发展
第一阶段的报告及城市更新的策略 内城开发政策 目标报告 规划说明书草案 进一步的协商与修订 可选择的相关政策
提出结构规划
环境事务大臣审阅结构规划 公众审查 审查专家组审阅并出具工作报告 环境事务大臣修订结构规划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批准结构规划
4
城市总体布局应体现
城市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存在的问题 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分析 城市中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规律的研究 市政工程设施的配置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4)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4)

第五章主要专项17个知识点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对外(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城市交通(道路、轨道和水上)2)城市交通系统:3个系统组成: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道路系统(通道);交通管理系统(管理与控制)。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是与城市用地布局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规划工作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影响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要有利于交通分流。

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道路不超过5条,交叉角不小于60不大于120。

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

(3)满足环境和管线布置的要求道路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应有利于夏季通风、冬季抗御寒风。

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市区、交通性道路穿越生活居住区。

道路规划为工程管线的敷设留有足够的空间。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现状调查,资料准备及图纸;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功能、骨架要求);交通规划初步方案(交通量预测及分配,道路面积密度的预测);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深入研究道路红线、断面、交叉口);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含平面图、横断面图);说明书。

4)城市道路分类按城市骨架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按道路功能分类:交通性、生活性道路。

5)城市干道网类型方格网式道路系统:地形平坦,利于布置,对角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穿越中心区。

环行放射式道路系统:以广场组织城市,利于联系外围,环形干道利于中心外的市区和郊区联系。

放射形干道易把外围交通引入市中心,环行干道使城市呈同心圆扩张。

自由式道路:非直线系数较大,较易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混合式道路系统: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大城市发展后期效果较好。

链式道路网,由一两条主干道作纽带,串联较小范围的道路网,兰州。

6)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让交通,适当分离(公路与城市道路)。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交通性次干道相连。

对于特大城市,可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环路,再由此环路与城市快速路相连。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重点

第一章城市产生与城市发展城市最为本源和最为主要的特征是:聚集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非农人口数量、产业规模和行政管辖的意义。

我国一般按行政建制设立中央直辖(省级)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及县级市四个级别。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并不是与城市同时产生的,它是在区域内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镇体系的构成一般具备以下条件:①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之间在地域上是邻近的,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

②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均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征。

③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中心城市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系统内部的等级序列,而系统本身又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城市的特征:城市发展十分缓慢绵延时间很长,城市结构较为简单,城市成长主要采取有机生长方式,规划成长很少,城市的主要作用是政治的而不是经济的。

现代城市的主要特点:1城市趋向现代化、生态化、宜人化、家园化……2城市地域结构趋向分散,由单中心变为多中心城市;3城市职能倾向两极化:职能叠加和职能分化。

4城市个数继续增多,城市规模空前膨胀。

5城市化波及整个世界,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市发展基本规律:一、城市发展的经济规律二、城市发展的人口规律三、城市发展的区域空间增长规律四、城市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与完善的过程。

它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呈现如下主要特征:1、发展速度快且呈现持续加速的趋势;2、以20世纪中叶为界限,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大城市迅速膨胀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主导地位;我国城市发展政策新趋势: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2.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3.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第二章城市规划与城市开发建设城市规划定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梳理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梳理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梳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城市规划是一个看似熟悉却又常常被忽略的领域。

它悄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出行的道路到居住的小区,从休闲的公园到繁华的商业中心。

那么,什么是城市规划?它包含哪些基础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与目标城市规划,简单来说,就是对城市的空间和土地利用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

其目标是为了创造一个高效、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这不仅要满足当下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需求,还要考虑到未来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能够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提高交通效率,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分配,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

二、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1、土地利用规划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决定了城市中不同用途的土地分布,如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规划居住用地时,要考虑到居民的生活需求,如配套的学校、医院、超市等设施;在规划商业用地时,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和人流量等因素。

2、交通规划交通是城市的动脉,良好的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的运行至关重要。

它包括道路网络的设计、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停车场的布局等。

合理的道路网络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可以鼓励人们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这涵盖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设施。

例如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馆等。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要考虑到人口分布和需求,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享受到这些服务。

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包括绿地系统的规划、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空气质量的改善等。

城市中的公园、绿化带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调节气候、改善生态。

5、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许多城市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是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第五章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工业

第五章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工业

总结:工业用地布置原则(p112)
①符合工业自身要求 ②处理好与居住区的关系 ③不妨碍其他城市功能用地、节约用地 ④注意企业间的协作关系

(二)用地标准 人均:10~25 (㎡/人) 比例:15%~ 30.0 %
三、工业用地的选址(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一类工业用地M1 :城市或居住区中 二类工业用地M2 :城市边缘 三类工业用地M3 :与城市保持一段距离 高新技术园区:大学或科研机构密集地区

四、工业用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城市用地规划布局
第一节 工业用地的规划布局 第二节 物流仓储用地… 第三节 公共设施用地… 第四节 居住用地… 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 工业用地的规划布局
一、工业用地的基本条件
1、用地条件 地形:平坦,坡度0.4—2.0% 工程地质:地质条件好,承载力强, 水文地质:地下水位低 水文条件:不受洪水威胁 面积与形状:面积大,形状适宜 2、供水条件 连续稳定的供水
1、防止废气污染
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宜分散布置 要注意地形、气象条件 设置必要的防护带 采用高烟囱排放废气、集中烟尘
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应摆在主导风下风、最小风 频上风 向


在工业用地周围设置绿化隔离带
A
B
C
D
E
F
G
工业用地
H
其它用地
最佳居住用地 盛行风向 风向旋转方向 最小风频
工业与居住用地典型布置图示
客运站 工业区 工业站 居住区
2、防止废水污染
水源上游不得设置排放有害废水的工业 废水重复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量 污水集中处理 重视建市下游
沿河工业应注意少占岸线

城乡规划实务-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知识点

城乡规划实务-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知识点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用地布局规划1.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自然环境条件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自然条件影响甚至决定了城市功能的组织、发展潜力、外部景观、而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城市发展的变化。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自然环境调查包括自然地理、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等内容。

1)气候条件包括:风向、气温、降雨、太阳辐射2)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3)自然地理条件自然生态条件二城市用地布局我国实行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范围内纷繁复杂的各种用地归纳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10大类城市用地名称分别是: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

在城乡规划中,总体规划用地阶段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分区规划则以种类为主,小类为辅;详细规划需要达到小类深度。

1.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布局的主要原则1)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把城市作为一个点,而其所在的地区或更大的范围作为一个面,点面结合,分析研究城市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将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区与郊区统一考虑,全面安排。

2)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工业用地合理布置好对城市发展及其方向有重要制约作用的工业用地。

并考虑其与居住生活、交通运输、公共绿地等用地的关系。

防止浪费。

处理好工业区与市中心区、居住区、水陆交通设施等的关系。

3)兼顾旧区改造与新区开发的需求旧区改造与新区开发建设融为一体,协调发展,使新区为转移旧区某些不合理功能提供可能,为调整、充实、完善旧区功能和结构创建条件。

处理好开发区与中心城市的关系,完善城市的布局结构4)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合理划分功能分区,使功能明确,面积适当,避免将不同功能用地混淆在一起,但也要避免划分的过于分散凌乱。

旧区的各项功能往往混杂在一起,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符合消防、卫生等情况下可设置综合区,不片面追求单纯的功能分区。

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知识点

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知识点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考试大纲1.掌握城市建设用地分类的标准2.掌握各项城市建设用地间的相互关系及布局要求3.掌握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分布的特征4.掌握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系统的关系一、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城市用地分类参见《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分为8大类,35中类和42小类。

总规阶段以达到大类为主,中类为辅。

用地评价分三个方面: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和用地经济性评价。

1.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1)工程地质条件(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2.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3.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是指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土地的区位、投资于土地上的资本、经济活动状况等条件,可以揭示土地质量和土地收益的差异。

影响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4.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是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对用地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

评定要因地制宜,最突出的主导环境要素进行重点分析和评价。

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一般可分为三类:(1)一类用地:适用于修建的用地,不需或只需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

(2)二类用地: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需要采取一定工程措施改善条件。

(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城市用的的分类与比较:5.城市建设用地选择6.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1)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表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增加了对人均单项建设指标的控制。

表5-3 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例题:下列关于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的表示,错误的是()。

A.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通常控制在65~115㎡/人范围内B.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所在气候区以及规划人口规模综合确定C.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宜在85.1~105㎡/人内确定D.首都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应在95.1~105㎡/人内确定『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城市用地规划讲义课件

城市用地规划讲义课件

城市用地规划讲义课件1. 城市用地规划概述城市用地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和布局的一系列工作。

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空间优化利用。

1.1 城市用地规划的意义•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实现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使不同功能区域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城市结构。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用地规划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城市用地规划的原则•合理布局: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不同功能区的用地。

•综合考虑:在规划城市用地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因素的影响。

•公众参与:城市用地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2. 城市用地规划的内容和步骤城市用地规划包括用途规划和区域规划两方面内容。

其中,用途规划主要规定了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用地类型和用地范围;区域规划则是确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2.1 用途规划的步骤1.调查研究:对城市现有用地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状况等。

城市用途规划的目标和指标。

3.划定用地范围:根据规划目标,按照城市发展的需求,划定不同功能区的用地范围。

4.制定用地政策:制定不同功能区的用地政策,包括用地性质、用地条件、用地限制等。

5.编制规划方案:根据用途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制定用地规划的详细方案,并进行评估和优化。

6.公示和审批:用地规划方案完成后,需要进行公示和审批程序,经过政府的批准后方可实施。

2.2 区域规划的步骤1.调查研究:对城市整体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包括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

城市区域规划的目标和指标。

3.划定发展方向:根据规划目标,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

4.编制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区域规划的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组织结构、交通布局、绿地系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③地形条件 地形地貌,城市一般以平原分布为主,
一方面利于城市的空间布局,另一方面工 程造价较为合理。如:北京、成都、上海 等 平原城市多规矩,山区城市多自由,水 乡城市多个性
高程、高差,城市防洪标准、工程建设的土 石方量、城市道路系统、建筑布局、城市形象等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各种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不同:
工业建筑:15-20T/M2 民用建筑:因层数不同而不同,一层:5-7T/M2;二层: 7-12T/M2,三——四层:12-15T/M2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②地质条件
(滑坡、崩塌、冲沟、岩溶和地震状况)
城市用地的选取应该避免布局在有此类存 在地质灾害的地区。根据地质灾害的状况, 确定是否可以建设;在允许范围内建设的, 应采取必要的防灾措施。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2、水文条件 ①江河湖泊等地面水体的流量、流速、
水位、水质等条件 ②地下水位情况 3、气象条件
气候要素主要影响城市的用地布局、朝 向、间距、排列方式、道路走向。 ①太阳辐射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②温度 热岛效应:城市特有的现象,即市区气温
一时间段各风向出现的次数,计算出各 自的频率,绘制出风向频率图。 风向频率图反映的最大风频即是该地 区的盛行风向,盛行风向的掌握有助于 城市的规划布局。
思考:城市用地具有哪些与身俱来的 属性呢?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2)社会属性
资料:200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世 界上3/4的土地已确立了明确的隶属关 系,即土地对应有“所有权人”。
土地的隶属关系,所有权关系是土地 社会属性的典型代表。
提问:我国土地的所有权有哪些种类?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3)经济属性 城市用地的经济属性,换句话讲即是说城
市用地具有经济效益。
思考:如果大家作为投资者,你会首先考虑 哪些因素?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4)法律属性
商品经济的今天,土地也成为了一种 资产,并且法律规定土地权益中的部分 权益是可以发生转让的,如对土地使用 权的出让、出租、转让等等,都是在法 律许可的范围进行的,因而我们又说土 地具有法律属性。
道路用地、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用地等
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 维修设施用地
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
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等
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 用地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
自然条件 评价
城市用地的 适应性评价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城市用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 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总称。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分土地,包 括城市用地”——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2、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自然属性,顾名思义也就是本身所具
有的一些特性。
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标准》,城市用地共分为10个大类、46个中类、 73个小类。一般而言,城市总体规划以达到大类 为主,中类为辅;分区规划以中类为主,小类为 辅;详细规划应达到小类的深度。
2、城市用地的10大类及其代码
代码
R
C
M W T
S U
G D E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城市范围内一切土地的总称。 (2)从时间序列上分析,城市用地既包括城市
中已建设利用的土地,即现有的各类建筑物、构筑 物、设施等所占用的土地; 还应包括规划区内尚待开发利用的土地。 (3)从呈现出的状态来看,城市用地既呈现出 高度人工化的状态,又呈现出原始自然的状态。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高度、施工、工程 量、成本、用“地基承载力”表示(载荷)
自然地基类别与承载力
类别
承载力 类别
承载力 类别
承载力
碎石
40—70 粗砂
24—34 大孔土 15—25
角砾
30—50 细砂
16—22 淤泥
4—10
粘土
25—50 细砂
12—16 泥炭
1—5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 地 绿地 特殊用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
内容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 地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 科教文卫等
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
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
铁路、公路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港口机场用 地等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3、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 (2)经济价值
4、城市用地的区划
(1)行政区划 (2)用途区划 (3)权属区划 (4)地价区划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二、城市用地的构成 1、城市用地的构成与分类
建设条件 评价
经济评价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1、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①自然条件影响城市选址 ②自然条件制约城市规模和形态
水、土地资源、地形地貌等 ③自然条件的改变影响城市的衰落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1、工程地质条件 ①建筑土质与地基承载力
比郊外的高(解决途径:控制建筑物的密度、 增加空地和绿地,其温差在1摄氏度)。
逆温层:逆温层使有害的工业烟气不容易 扩散,常出现在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地区。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③风象 风是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由风向和
风速两个量表征。 风向一般分8或16个方位观察,累计某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第五章
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地的相关知识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的五线管理
城市规划第五章城市用地的相关基础知识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一、城市用地的基本概念 1、城市用地的含义 (1)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城市用地可以理解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