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是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和应用能力的一门学科。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硬件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应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2. 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性能;3. 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4. 掌握常见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5. 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和网络安全意识;6.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1.2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1.3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应用1.4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 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2.2 常见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管理2.3 操作系统的配置和优化3. 办公软件应用3.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和排版技巧3.2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技巧3.3 幻灯片演示软件的制作和展示技巧3.4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应用4. 网络基础4.1 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4.2 常见网络协议和通信原理4.3 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和应用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巧和网络应用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4. Case Study: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估1. 课堂作业:布置针对每个章节的相关作业,用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参与度等综合评估。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六、教材参考1.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程》2.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3. 《办公软件应用教程》4. 《计算机网络基础》七、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1.2 课程代码:CA1011.3 学时安排:总学时40小时,其中理论授课30小时,实践操作10小时1.4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2.1 理论目标2.1.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1.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2.1.3 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2.1.4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2.1.5 掌握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2.2 实践目标2.2.1 能够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拆卸2.2.2 能够熟练操作不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2.2.3 能够配置和管理计算机网络2.2.4 能够独立完成常用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三、教学内容与安排3.1 计算机硬件基础3.1.1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3.1.2 主机和外设的功能与分类3.1.3 存储设备和存储介质3.1.4 输入与输出设备3.1.5 计算机性能指标3.2 操作系统基础3.2.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3.2.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方法3.2.3 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3.2.4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管理3.3 计算机网络基础3.3.1 网络的概念和分类3.3.2 常见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3.3.3 IP地质和子网划分3.3.4 网络协议和通信规则3.4 应用软件基础3.4.1 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3.4.2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3.4.3 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3.4.4 网页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四、教学方法与评价4.1 教学方法4.1.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1.2 实践操作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4.2 评价方式4.2.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4.2.2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和实际应用场景的模拟进行评价4.2.3 理论知识掌握:通过闭卷考试进行评价本文档涉及附件:1、课程教材列表2、实践操作指导书3、相关课程资料和案例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知识产权:指人们在科学、文学、艺术、技术等领域中创造的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和享有权益。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代码:1001-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总学时:40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为后续课程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4学时)- 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信息的表示、存储与处理- 计算机安全与维护- 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领域-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掌握信息的表示方法、存储单位及进制转换- 了解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的重要性,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木马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操作系统(6学时)- 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教学要求:- 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桌面、任务栏、窗口、菜单、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等- 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命令行操作、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等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8学时)- 教学内容:- 文字处理软件概述- Office 2010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文档排版与打印- 教学要求:-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发展及分类- 掌握Office 2010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文本编辑、格式设置、图文混排等- 掌握文档排版与打印的方法第四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10学时)- 教学内容:-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概述- Excel 2010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 教学要求:- 了解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发展及分类- 掌握Excel 2010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工作表、单元格、公式、函数等的使用- 掌握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的方法第五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6学时)- 教学内容:-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概述- 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 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要求:- 了解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发展及分类- 掌握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幻灯片、母版、动画、音频等的使用- 掌握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技巧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4学时)- 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Internet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应用- 掌握Internet的基本概念、连接方式及常见服务的使用方法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应用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办公软件进行工作和学习。
二、课程目标:1. 熟悉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3. 了解常见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4. 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技巧;5. 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分享。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分类及功能2. 操作系统使用- 常见操作系统介绍(如Windows、macOS、Linux等)-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升级- 桌面环境和文件管理- 常用系统设置和维护操作3. 办公软件应用- 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的基本操作和文档编辑技巧- 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技巧- 幻灯片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演示技巧- 其他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应用(如数据处理软件、图像编辑软件等)4. 互联网与信息检索-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常用网页浏览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 文献引用和资源分享的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的实验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堂讨论,加深理解并培养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评定: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材与参考书籍:(教材)- 鲍尔,周霏,袁珂. 计算机应用基础[M]. 中国: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参考书籍)- 陈十一. 计算机与现代社会[M]. 中国: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Richard G., Dean W., Samil R. 计算机概论(原书第七版)[M]. 中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七、其他事项:无。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本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
掌握办公软件(如 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了解网络基础知识和常用网络服务。
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多媒体软件的使用。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安装和设置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
能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处理、数据分析和演示文稿制作。
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
能够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创作。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任务管理、系统设置等)。
3、办公软件Word 文字处理软件文档的创建、编辑和排版。
表格的制作和编辑。
图片、图形和艺术字的插入与编辑。
Excel 电子表格软件工作表的创建、编辑和格式化。
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和图表制作。
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和美化。
幻灯片的布局和动画效果设置。
4、网络基础网络的概念、分类和组成。
TCP/IP 协议和 IP 地址的概念。
网络连接的设置和网络资源的共享。
常用网络服务(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等)。
5、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处理技术。
常见多媒体软件(如 Photoshop、Audition、Premiere 等)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任务、目的及基本要求1.任务和目的计算机应用已成为当前各行各业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属于计算机知识入门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总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具备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并能更快地适应工作中计算机应用的需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通过对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字表演示文稿等处理软件的操作使用、以及多媒体和网络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应用和组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操作、使用个人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以及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事务处理的能力,从而为将来更深入地学习、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要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本大纲通过“熟悉”、“掌握”两个从低到高的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
其具体含义是:“熟悉”为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为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能在解决简单问题中直接运用它们,并能结合相关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讲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内容:1. 计算机概述2.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4.计算机数据的安全与维护要求:1. 熟悉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工作特点及应用。
2. 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3. 熟悉计算机软件系统、分类及应用。
4. 熟悉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系统配置。
5. 掌握数的各种进位制度及相互间的转换,熟悉字符的编码。
6. 熟悉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及防范措施。
第二讲 Windows的基本操作内容:1.微机操作系统的概述2.键盘与鼠标的使用方法3.中文Windows 2003的基本操作4.Windows 2003的文件操作5.汉字输入方法6.Windows 2003的附件工具的使用方法7.控制面板8.网上邻居要求:1、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面向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a.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和计算机组成部分;b.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d.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安全知识。
2.实践目标:a.能够使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操作、管理和维护;c.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共享;d.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本知识a.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c.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分类和功能2.计算机操作系统a.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b.常见操作系统的介绍和比较c.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d.常见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a. 常见办公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如Microsoft Office套件)c.表格的制作和数据处理d.幻灯片的制作和演示4.计算机网络a.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b.互联网的概念和构成c.常见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d.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范措施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a.讲授理论知识,配合多媒体和演示工具进行讲解;b.提供案例和实例,加强学生对理论的应用和理解;c.进行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操作:a.提供实际的操作环境和软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c.布置作业或实验任务,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堂互动:a.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b.通过小组合作或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c.能够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互动教学。
五、教学评价1.笔试:a.设计课堂小测或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b.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类型,覆盖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
2.实践操作和应用:a.根据学生实际操作的任务,进行实践成果的评价;c.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办公软件等方面的知识。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部制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一、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本原理:介绍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 办公软件:学习常用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套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掌握文字处理、数据分析和演示文稿制作等技能。
4. 网络通信: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网络协议,学习网络的配置和管理,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方法和安全知识。
5. 信息处理与分析:学习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计算机应用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研究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研究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研究、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适用对象适用于计算机基础应用教育、成人教育学生二、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随着世界经济和计算机学的发展,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成为人们越来越迫切的愿望,从而也使得计算机应用成为当代人所必须要掌握的。
本课程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讲起,紧接着介绍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
然后详细讲解了当前广泛使用的办公软件office 2003,包括字处理软件Word2003、电子制表的软件2003、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03。
Office软件介绍完毕,最后简单介绍了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向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介绍了有关因特网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础的网络应用。
相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当前的计算机应用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并且在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当前比较基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比如说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软件和因特网基础知识。
三、教学目的社会发展要求人人都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充分的认识,比如说计算机编码和计算机组成等;对当前广泛使用的办公软件office有一定的掌握,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对风靡一时的因特网有深入的理解,像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基本的网络应用使用等。
我们编写此书的目的即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得没有计算机概念的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对计算机已经有过学习经验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计算机应用软件有熟能生巧的作用。
四、教学及学时安排教材:学时安排:五、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的组装、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攻击和黑客防范技术掌握:数制间的转换方法、计算机的组成应用:数制间的转换方法、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内容要点:1.1 计算机概述1.2 数制与编码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4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1.5 多媒体技术简介1.6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1.7 网络黑客与防范第2章XP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概述、控制面板、磁盘管理掌握:XP的基本知识、XP的基本操作、输入法、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应用:控制面板的使用、XP常用应用程序内容要点:2.1 操作系统的概述2.2 Windows XP的基本知识2.3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2.4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2.5 控制面板2.6 磁盘管理2.7 输入法2.8 Windows XP常用应用程序第3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教学要求:了解:Word 2003 的基本介绍和高级操作掌握:Word 2003的编辑和排版操作、表格处理应用:能够使用Word2003进行基本的编辑操作内容要点:3.1 初识Word 20033.2 编辑与排版3.3 页面设置与打印3.4 高级操作3.5 表格处理3.6 本章小结第4章电子制表软件Excel 2003了解:Excel 2003 的基础知识和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掌握:熟悉Excel 2003的基础操作、表格处理、数据管理与分析应用:能够使用Excel2003进行基本的编辑操作内容要点:4.1 Excel 2003的基础知识4.2 Excel 2003的基本操作4.3 Excel 2003公式和函数的使用4.4 Excel 2003工作表格式化4.5 Excel 2003数据的图表化4.6 Excel 2003的数据管理与分析4.7 页面设置和打印操作4.8 本章小结第5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3教学要求:了解:PowerPoint的基础知识介绍、超链接的制作和使用掌握:PowerPoint 2003 的基本操作和高级操作应用:能够使用PowerPoint2003进行基本的编辑操作内容要点:5.1 PowerPoint 2003概述5.2 制作演示文稿5.3 图像5.4 声音与影片5.5 超级链接5.6 播放演示文稿第6章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重点掌握TCP/IP协议、熟悉连接Internet的方法应用:熟练使用常用网络应用程序,如IE的使用、网上信息检索与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内容要点:6.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6.2 因特网初探6.3 连接Internet6.4 IE浏览器的使用6.5 网上信息检索与下载6.6 收、发电子邮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大纲一、适用对象:适用于计算机基础应用教育、成人教育学生二、主要参考教材:三、考试目的: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使没有进行过计算机基础学习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使已经进行过相关课程学习的学生,能够对计算机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属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通过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础知识及计算机操作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达到以下水平: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如何安全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Windows 2000的基本功能;Word 2000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Excel 2000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PowerPoint 2000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网络初步知识。
掌握:Windows 2000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Word 2000的基本操作方法;Excel 2000的基本操作方法;PowerPoint 2000的基本操作方法;因特网接入和主要应用的方法。
三、教材与参考书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杨明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参考书:《计算机应用基础自学辅导与练习》杨明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议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上机实验相结合。
五、教学内容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0课时)1.1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1.1.1 计算机发展历程1.1.2 计算机的典型应用1.2 计算机系统结构1.2.1 计算机系统结构1.2.2 计算机工作原理1.2.3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1.2.4 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1.2.5 计算机的基本配置和常见外部设备1.3 进位计数制及其数据信息的编码表示1.3.1 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1.3.2 数制间的转换1.3.3 数据信息的编码表示1.4 计算机的维护和安全1.4.1 计算机的一般维护和安全使用1.4.2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消除第2章计算机操作系统(12课时)2.1 操作系统基本知识2.1.1 什么是操作系统2.1.2 操作系统的功能2.1.3 操作系统的分类2.1.4 常用微机操作系统2.2.1 基本术语2.2.2 鼠标器和键盘2.2.3 桌面和窗口2.2.4 菜单、工具栏和对话框2.3 Windows的安装和操作2.3.1 安装和启动2.3.2 桌面和窗口操作2.3.3 菜单、工具栏和对话框操作2.3.4 中文输入2.4 Windows的应用程序2.4.1 安装和删除应用程序2.4.2 启动和切换应用程序2.4.3 退出应用程序2.4.4 强制结束任务2.5 Windows和MS-DOS2.6 Windows的资源管理2.6.1 基本概念2.6.2 启动和退出资源管理器2.6.3 管理文件和文件夹2.6.4 剪贴板的使用2.6.5 我的电脑2.7 Windows的系统环境设置2.7.1 键盘和鼠标2.7.2 显示器设置2.7.3 打印机设置2.7.4 添加新硬件2.7.5 日期/时间设置2.7.6 区域选项2.8 Windows的附件程序2.8.1 记事本2.8.2 画图习题第3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 (22课时)3.1 Word 2000概述3.1.1 Word 2000的功能3.1.2 Word 2000的运行环境3.1.3 Word 2000的安装3.1.4 使用Office 2000的帮助系统3.2 Word 2000窗口组成3.2.1 Word 2000的启动3.2.2 Word 2000工作窗口的组成和功能3.2.3 Word 2000对话框3.2.4 Word 2000的关闭3.3.1 创建新文档3.3.2 打开已有文档3.3.3 输入文档3.3.4 修改文档3.3.5 多窗口编辑技术3.3.6 文档视图3.3.7 文档的保存和保护3.3.8 检查和校对3.4 Word 2000排版技术3.4.1 文字格式的设置3.4.2 段落的排版3.4.3 页面格式的编排3.4.4 文档的打印3.5 Word 2000表格制作3.5.1 表格的创建3.5.2 表格的修改3.5.3 表格自动套用格式3.5.4 表格内数据的排序和计算3.6 Word 2000的图形功能3.6.1 插入图片3.6.2 绘制图形3.6.3 使用文本框3.6.4 插入“艺术字”3.6.5 图文混排习题第4章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00 (26课时)4.1 Excel概述4.1.1 基本功能4.1.2 基本概念4.2 Excel的基本操作4.2.1 工作簿的操作4.2.2 工作表的数据输入4.2.3 编辑工作表4.3 Excel工作表的格式操作4.3.1 对齐4.3.2 字体格式4.3.3 数值格式4.3.4 行高、列宽的调整4.3.5 格式复制和删除4.3.6 常见错误信息4.4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4.4.1 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4.4.2 公式4.4.3 函数4.5 数据的图表化4.5.1 创建图表4.5.2 图表编辑4.5.3 图表格式化4.6 工作表的打印4.6.1 打印预览4.6.2 页面设置4.6.3 打印输出4.7 数据的管理分析4.7.1 建立数据清单4.7.2 编辑数据清单4.7.3 数据排序4.7.4 数据筛选4.7.5 数据分类汇总4.7.6 数据透视表习题第5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0 (26课时)5.1 PowerPoint概述5.1.1 基本功能5.1.2 基本概念5.2 演示文稿的制作5.2.1 创建新的演示文稿5.2.2 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5.2.3 关闭和保存演示文稿5.2.4 演示文稿的输入和编辑5.2.5 演示文稿的格式化5.2.6 演示文稿文字对象的处理方法5.2.7 演示文稿图形对象的处理方法5.2.8 演示文稿的母版5.2.9 演示文稿的模板使用5.2.10 演示文稿的背景和色彩5.3 演示文稿的放映和打印5.3.1 演示文稿的放映5.3.2 演示文稿的打印习题第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0课时)6.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6.1.1 何谓计算机网络6.1.2 数据通信6.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6.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6.1.5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和硬件设备6.1.6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及其作用6.2 因特网(Internet)及其应用6.2.1 因特网概述6.2.2 因特网的网址和域名6.2.3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6.2.4 因特网提供的服务6.3 用IE浏览的相关概念6.3.1 浏览的相关概念6.3.2 浏览器的使用6.3.3 收藏夹的使用6.4 电子邮件的使用6.4.1 电子邮件的概念6.4.2 电子邮件的撰写和发送6.4.3 电子邮件的查找和阅读6.4.4 电子邮件的回复和转发6.5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6.5.1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6.5.2 防范措施六、课时安排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2章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第5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0第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数据管理、网络使用和程序设计等基本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3.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制作;4.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和网络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5.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2.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3.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4.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2.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技巧。
三、教学进度与评估方式(一)教学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6周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进度如下:第1-2周: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第3-6周: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第7-10周: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第11-16周: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2.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占总评成绩的20%;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能。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的理解。
2. 提供学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做好准备。
三、教学大纲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1.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1.3 计算机的软件分类与应用1.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2. 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2.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3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2.4 操作系统的故障处理与维护3. 办公软件应用3.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3.2 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与应用3.3 演示软件的设计与制作3.4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4. 网络基础知识4.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2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4.3 网络交换技术与设备4.4 网络安全与管理五、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2. 评价方式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实验报告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 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2. 参考书目1)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作者:XXX,出版社:XXX3) 《办公软件应用实例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理》,作者:XXX,出版社:XXX七、课程安排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XX学时,安排如下:1. 计算机基础知识:XX学时2. 操作系统:XX学时3. 办公软件应用:XX学时4. 网络基础知识:XX学时八、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XXX2. 助教:XXX九、学生要求1.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英语读写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要求一、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结构的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结构- 计算机硬件: 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声卡等;- 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LAN、WAN、互联网等。
2. 操作系统- Windows操作系统:桌面操作、文件管理、系统配置等;- Linux操作系统:基本命令,文件系统,软件安装等。
3. Office办公软件- Word文字处理:文字输入、编辑、格式调整等;- Excel数据处理:单元格操作、公式应用、图表制作等;- PowerPoint演示文稿:幻灯片制作、图片添加、动画效果等。
4.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互联网基本概念:IP地址,域名,URL等;- 网络安全基础:防火墙、病毒、木马等。
5. 互联网应用- 网站浏览:浏览器使用和常见网站;- 网络搜索:搜索引擎使用和搜索技巧;- 网络媒体:网络新闻、视频、音乐等。
三、教学要求- 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方法;- 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实际操作;-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 定期进行考核,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主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 参考书目:《Windows操作系统详解》、《Linux使用手册》、《Office办公软件基础教程》、《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等。
以上为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XX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24年)

XX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XX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适用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8学时,实习学时28学时)总学分:4学分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地位及类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院各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必修的职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了解计算机文化背景、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操作方法,熟悉OffiCe、了解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帮助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建立起一个完整和清晰的轮廓,更加系统、深入地掌握整个计算机应用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共性技术与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育的目的、要求与方法(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能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参数,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计算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同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1.多媒体教学教师应把教学重心置于学生能力培养上,教师应按照预定目标精心设计课件和选用教学案例,灵活运用分析、引导、讨论、演练、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及能力的主动构建。
2.实习教师应设立目标,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上机来独立完成教学案例或作品,切实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内容采用分模块的项目教学法,共八大模块27个项目,计划学时56,其中授课28学时,实习28学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培养其计算机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为将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2. 掌握不同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功能;3. 熟悉常见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4. 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5. 发展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内容1. 计算机硬件基础-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 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2. 操作系统介绍-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区别-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基本操作3. 办公软件应用-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技巧- 演示软件的使用技巧4. 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常见网络应用的使用技巧- 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和小组讨论等。
教师将提供详细的课程讲义和实践操作指导,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并完成相关实践任务。
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和作业:20%2. 实验和实践任务:30%3. 期末考试:50%参考教材1. 《计算机科学导论》2. 《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3. 《办公软件应用教程》4. 《互联网应用与开发》> 注意:> 本大纲仅为参考,具体课程教学内容和安排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请学生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进行学习和参与课程相关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本专科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计算机的入门课。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学习是为了使用计算机,以适应将来本专业工作的需要,因此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学习有关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工具软件的应用,会熟练地操作使用计算机。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坚持广度为主的原则,使学生有个入门性的了解。
突出计算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从需求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感。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各组成部件的基本功能、主要特点及相关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2)掌握计算机中西文键盘录入方法,了解非键盘输入方法。
(3)了解操作系统概念,掌握当前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的主要使用方法。
(4)掌握当前计算机主要应用软件Word,Excel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要求: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应用。
2、掌握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形式。
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各组成部件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1-1 计算机概述一、计算机的发展概况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1-2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一、计算机的主要特点二、计算机的应用§1-3 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储形式一、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二、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三、数据的单位四、字符编码§1-4 计算机系统概述一、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三、计算机系统四、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1-5 PC系列微型计算机的配置一、主机二、外存储器三、输入设备四、输出设备五、其他外部设备六、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1-6 多媒体技术一、多媒体的基本概念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四、与多媒体有关的名词简介§1-7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一、硬件的维护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教学建议:1、应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中要详细讲解计算机的各部分的组成,及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章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要求:1、了解操作系统概念和汉字操作系统的特点,掌握图形用户界面和字符用户界面的特点。
2、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各种基本操作。
3、掌握Windows中的文件、文件夹和磁盘的操作和管理。
4、掌握Windows中应用程序的使用和管理。
5、掌握Windows系统资源和环境的设置方法。
6、掌握Windows中常用附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2-1 概述一、微机操作系统概述二、中文Windows 98操作系统的特点§2-2 初用中文Windows一、键盘的使用二、鼠标器的使用三、Windows的启动与退出四、窗口的构成及其操作五、对话框及其操作六、菜单及其操作七、运行应用程序§2-3 Windows的文件与文件夹一、文件与文件名二、树形结构的文件系统三、盘符、路径与文件标识符§2-4 Windows的资源管理一、资源管理器二、“我的电脑”的有关操作三、文件及文件夹操作四、查找器五、磁盘操作§2-5 桌面基本操作一、在桌面创建快捷方式二、改变任务栏三、在“开始”菜单中添加/删除项目四、设置系统日期与时间§2-6 多媒体应用一、CD播放器二、媒体播放器三、录音机§2-7 汉字输入一、汉字输入法概述二、汉字输入法的选择与切换三、智能ABC输入法简介四、五笔字型输入法简介教学建议:1、本章概念较多,教师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践,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加强中文Windows的基本操作以及在该系统下的汉字处理技术的教学。
第三章中文Word2000教学要求:1、掌握Word2000的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Word2000中的文件操作。
3、掌握Word文本的输入、编辑、格式编排和文档的打印。
4、掌握图形对象的编排处理。
5、基本掌握Word2000中的一些高级处理技术。
教学内容:§3-1 Word的基本操作一、Word的启动与退出二、Word2000窗口的屏幕特征三、 Word的操作方式四、学会获取帮助§3-2 文档的基本操作一、建立新文档二、打开文档三、保存与关闭文档四、文档内容输入五、编辑文档六、查找与替换§3-3 文档排版一、字符格式化二、段落排版三、项目符号和编号四、样式和模板五、分栏排版六、设置页面§3-4 文档的高级编辑一、视图模式二、窗口操作三、文档合并四、图文混排五、数学公式录入§3-5 表格处理一、建立表格二、编辑表格三、表格的其他功能§3-6 打印输出一、打印预览二、打印三、其他打印方式教学建议:1、本章是全书的重点之一,建议在讲清楚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操作方法后让学生多上机操作演练。
2、讲解本章内容时可通过实例的完成对Word文档的各种基本操作。
3、学习本章内容,必须保证学生的上机操作的时间和加强上机的指导。
第四章中文Excel2000教学要求:1、掌握Excel2000的窗口组成,工作簿的窗口组成,屏幕控制。
2、掌握Excel2000中的文件操作,工作表操作,工作表中数据的输入。
3、掌握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编排。
4、掌握使用Excel公式和函数5、掌握图表的创建和编辑。
6、掌握数据清单中的记录操作,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教学内容:§4-1 Excel的基本概念一、Excel的启动与退出二、Excel2000窗口的屏幕特征三、工作簿与工作表四、单元格、单元地址及活动单元格§4-2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一、工作表的数据类型二、建立工作表三、工作簿的打开和关闭四、新建一个工作簿五、保存工作簿§4-3 工作表的编辑一、选取操作二、重复与撤消操作三、改变列宽和行高四、单元格数据的复制与移动五、单元格以及行和列的插入与删除六、清除单元格中的数据七、查找与替换操作八、工作簿的其他操作§4-4 公式与函数一、Excel2000的运算符二、单元格地址的引用三、使用Excel函数§4-5 工作表格式编排和打印一、格式的编排二、格式的复制三、表格标题的跨列对中四、边框五、工作表的打印§4-6 图表一、建立一个图表二、图表移动及其大小的改变三、改变图表的文字、颜色、图案四、增加和删除图表的数据五、在行或列中绘制的数据系列§4-7 数据库的应用一、数据库的概念二、建立和使用数据库三、排序四、筛选数据五、数据的汇总教学建议:1、讲清楚Excel窗口的组成、基本要素及其文件操作的概念和方法。
2、编辑工作簿主要讲数据输入、修改、移动和复制、删除和恢复的操作方法。
3、必须保证学生的上机操作的时间和加强上机的指导。
第五章中文PowerPoint2000教学要求:1、掌握PowerPoint的启动。
2、掌握演示文稿建立的基本过程。
3、掌握演示文稿格式化和美化的方法。
4、掌握幻灯片的动画技术。
5、掌握幻灯片的超链接技术。
6、掌握放映演示文稿的方法。
教学内容:§5-1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一、PowerPoint2000的启动与退出二、PowerPoint2000窗口的屏幕特征§5-2 建立演示文稿一、新建演示文稿二、利用“设计模板”新建演示文稿三、利用“内容提示向导”新建演示文稿四、利用Word文档建立演示文稿五、演示文稿的打开和保存§5-3 幻灯片的编辑与效果设计一、幻灯片的编辑二、在幻灯片中添加多媒体三、幻灯片格式设计§5-4 幻灯片放映一、幻灯片放映与设置放映方式二、放映的动画效果与切换效果三、幻灯片的超级链接§5-5 演示文稿的打印教学建议:讲解本章内容时可通过实例的完成对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字体、背景、动画以及切换效果等各种基本操作。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2、了解WINDOWS98局域网的功能。
3、掌握进入INTERNET的方法:拨号入网。
4、掌握浏览器IE的使用。
5、熟练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
6、掌握从INTERNET获取信息的方法。
教学内容:§6-1 计算机网络基础一、计算机网络概念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四、网络体系结构五、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6-2 Windows98局域网的应用一、Windows98网络功能的设置二、设置共享资源三、与网络上的计算机连接§6-3 Internet简介一、Internet概述二、TCP/IP协议与IP地址三、Internet的服务四、与Internet连接§6-4 浏览器IE的使用一、与WWW相关的一些概念二、IE浏览器概述三、IE的使用四、快速查找网上资料§6-5 电子邮件一、设置电子邮件账号二、收发电子邮件§6-6 FTP服务教学建议:1、本章主要讲述最流行的Internet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应合理安排实验,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熟练掌握软件的配置和使用。
2、课堂教学中着重讲清Internet的基本概念、地址系统以及拨号连接Internet所需的条件和配置,可安排现场教学,使学生能快速掌握。
三、学时分配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