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代表接待暂行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1.11•【字号】津工信运行〔2016〕1号•【施行日期】2016.0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工信运行〔2016〕1号各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加强医药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23号)精神,保证我市医药用品在发生各种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供应,确保医药储备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依据《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在征询了相关单位的意见之后,我委研究制定了《天津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
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2016年1月11日天津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医药储备管理,确保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时医药用品的及时有效供应,维护社会稳定,依据《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天津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药储备是政府职能。
根据国家医药储备制度的要求,天津市设立市级医药储备制度。
第三条医药储备主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采用以实物、物流、资金等储备形式并以实物储备为主,实行动态储备、有偿调用,以保证储备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市级医药储备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及承担医药储备的单位储备管理活动和储备活动。
第五条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是我市医药储备主管部门,会同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管理我市医药储备和联系国家医药储备工作。
主要职责是:1.会同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编制天津市医药储备计划和调整计划。
2.会同市财政局负责我市医药储备资金的落实、使用、监督、管理工作。
3.负责地方医药储备与中央医药储备部门的联系。
4.负责对承担承储单位的管理、统计等各项工作的检查、监督。
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实施细则的通知

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11.09•【字号】•【施行日期】2018.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质量正文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实施细则的通知各区卫生计生委,委直属有关单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中央驻津医院,部分企事业单位医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设,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要求,我委组织制定了《天津市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实施细则》,请遵照执行。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有关医疗机构应加强解读和宣贯培训,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筑牢医疗安全底线。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实施细则要求,完善本机构核心制度、配套文件和工作流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和考核,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2018年11月9日天津市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实施细则一、首诊负责制实施细则(一)首诊负责制的责任主体是指医疗活动中承担相应诊疗义务和法律责任的医师、科室或医疗机构。
(二)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接受各种诊疗措施时,由每一个诊疗手段的实施者对这个诊疗阶段承担首诊职责,该实施者包括所有医务人员。
(三)患者完成门、急诊挂号并到达相应诊室后,首先接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首位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
不包括医师接诊未挂号患者、患者所挂号与医师、科室不符的情况。
如果就诊患者借用他人信息挂号,医师有权拒绝接诊,不承担首诊负责制的主体责任。
(四)急危重症需抢救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即为首诊医师。
借用他人信息挂号的患者如病情危重,医师应按未挂号患者予以接诊并承担首诊职责。
(五)对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急危重症患者,在尚未明确主管科室之前,首先由首诊科室负责抢救。
天津市药监局关于印发《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试行)》的通知

天津市药监局关于印发《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09.28•【字号】津药监规〔2020〕2号•【施行日期】2020.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市药监局关于印发《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试行)》的通知津药监规〔2020〕2号各区市场监管局,机关各处室、各监管办:《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试行)》已经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9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9月28日(此件主动公开)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试行)第一条为规范我市药品监管行政执法行为,依法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行政处罚裁量,是指药品监管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根据立法目的,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产品风险、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决定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的权限。
第二条天津市各级承担药品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行使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领域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药品监管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合法原则。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依据法定权限,遵守法定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过罚相当原则。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相当。
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依据和作出的行政处罚应当基本相同。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兼顾纠正违法行为和教育当事人,引导当事人自觉守法。
天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工作有关处室责任分工的通知-津卫疾[2014]286号
![天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工作有关处室责任分工的通知-津卫疾[2014]286号](https://img.taocdn.com/s3/m/37d4992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0.png)
天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工作有关处室责任分工的通知正文:----------------------------------------------------------------------------------------------------------------------------------------------------天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工作有关处室责任分工的通知(津卫疾〔2014〕286号)各区、县卫生局,市局各直属单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中央驻津医院,部分部队、企事业医院,局各有关处室: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厅字〔2013〕19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烟履约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宣传发〔2014〕8号)、《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等规定,进一步明确市卫生局各有关处室职责,切实加强对我市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动,《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工作相关处室责任分工》(附件)已经市卫生局局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4年7月2日天津市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工作各有关处室责任分工疾病预防控制处承担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并推动落实,组织开展暗访并通报;卫生执法监督处负责指导市和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将医疗卫生机构禁烟监督执法纳入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开展监督检查,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组织处负责将全面禁烟工作纳入直属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并严格考核;驻局纪检组(监察室)负责对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吸烟造成恶劣影响的,依纪依法给予严肃处理;宣传处负责将全面禁烟工作纳入医疗卫生系统文明单位评选标准,并严格落实。
同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处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医政处负责督促各医院落实首诊询问吸烟史制度,将其纳入病例考核标准,并严格落实。
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快我市三级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的通知-

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快我市三级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的通知正文:----------------------------------------------------------------------------------------------------------------------------------------------------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快我市三级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的通知各区卫生计生委,全市三级医院:为确保2018年底全市三级医院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经2018年7月18日第41次党委会研究,现对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市三级医院实施总会计师制度的通知》(津卫财务〔2017〕461号),做如下补充:一、总会计师的选拔和任用,依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可以按照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三级医院实施总会计师制度的通知》(津卫财务〔2017〕461号)文件规定,采取组织任命的形式;也可以按照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部署,以及着力落实好公立医院经营自主权的要求,采取自主聘任的形式,人选来源为本单位内部聘任、外单位调入或系统内公开招聘等,经单位党委同意,报同级主管部门备案。
二、如公立医院采用社会公开招聘方式安排总会计师人选的,应由医院提出申请,申请内容包括:选聘条件、任职资格、岗位职责、任职期限、工作权限、人事管理方式、考核监督等。
报同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单位组织社会公开招聘。
招聘时,符合任职条件的候选人员原则上不少于3人;评选时,参评评委对拟聘人选同意率原则上不得低于80%;且试用期限不少于1年。
公开招聘结果经单位党委同意,报同级主管部门备案。
三、总会计师享受与工作职责相一致的绩效薪酬,不设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职。
2018年7月21日——结束——。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关于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关于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1.25•【字号】津卫规后〔2021〕40号•【施行日期】2021.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市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关于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关于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9〕42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加大力度消除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天津建设,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以下简称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加大政府支持社会办医力度(一)从规划布局上对社会办医不作限制。
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
对社会办医在区域总量和空间布局上不作规划限制。
对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实行告知承诺制,取消床位规模要求。
在新增和调整医疗卫生资源时,首先考虑利用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有关医疗机构。
支持鼓励社会办医实现连锁化、品牌化、集团化发展。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二)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级各类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举办大型综合性医院,尤其是优质高端型医院;对行政区域内新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也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公建民营”等形式优先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
在本市试点实行诊所备案制,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鼓励连锁经营。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5.18•【字号】津人社规字〔2017〕1号•【施行日期】2017.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生育保险正文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津人社规字〔2017〕1号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单位:现将《天津市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委2017年5月18日天津市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和维护女性职工在生育和实施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根据《天津市职工生育保险规定》(津政办发〔2016〕99号,以下简称《规定》)等相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及所属分支机构(以下简称“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全市生育保险经办服务工作。
第二章参保缴费第三条已经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险的用人单位,按照《规定》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社保经办机构直接办理生育保险登记,用人单位不再另行办理登记手续。
第四条《规定》第十一条第三款中“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无法确定的”,是指在核定缴费基数时,用人单位不能向经办机构提供职工工资相关资料或提供的资料无法确认职工工资数额的情形。
第五条用人单位中断缴纳职工生育保险费,并在三个月内足额补缴费的,从中断缴费之月起计算职工生育保险待遇;超过三个月补缴费的,从办理补缴费手续并正常缴费次月起计算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对于未补缴职工生育保险费的,从中断缴费当月起,停止享受职工生育保险待遇。
对于已参加居民生育保险的,中断缴费期间可按规定享受居民生育保险待遇。
第六条对于同时参加职工生育保险和居民生育保险的参保人员,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优先记入职工生育保险。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10.01•【字号】津政办发〔2022〕48号•【施行日期】2022.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质量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22〕4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0月1日天津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体系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力争到2025年,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天津提供有力支撑。
二、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一)打造国家级和市级高水平医院。
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建综合类、呼吸、心血管、神经、肿瘤、妇产、儿童、传染病等8个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3年7月11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4年2月14日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1月14日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1年11月29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三章生育调节与奖励保障第四章计划生育服务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三条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公民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市和区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市和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及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章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根据全国人口发展规划,区人民政府根据全国和本市的人口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和区人民政府根据各自的人口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1.04.15•【文号】卫规财发[2011]32号•【施行日期】2011.04.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卫规财发〔201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工作,促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维护患者与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我们研究制定了《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的暂行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结合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开展的全国医药卫生服务价格大检查工作,认真组织好医疗机构医药价格自查和卫生系统内部医药卫生服务价格检查工作,并配合各地价格监督检查部门做好此次价格大检查工作。
二○一一年四月十五日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收费行为,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医药价格行为管理,促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维护患者与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及《关于印发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2844号)等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医药价格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
医疗机构价格管理部门具体组织本单位医药价格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根据本办法依职责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医药价格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考核和监督。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有关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立项及其他价格方面的协调和解释工作。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4.01•【字号】津卫规后〔2021〕182号•【施行日期】2021.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卫生健康委,委直属各单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中央驻津医院,部分部队、企事业单位医院:现将《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全市居民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天津市“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期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全面推动,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效。
居民期望寿命连年超过81岁,从2015年的81.33岁提高到2020年的81.91岁。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持续控制在10/10万和6‰以下,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控指挥部坚强领导下,卫生健康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状态,2.5万名医护人员统一编入医疗预备队,建立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并完善防控救治体系,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打赢“一船”、“两机”、“三楼”、武清人民医院、宝坻百货大楼、境外输入阻击6场重点“战役”,做到外部输入“零扩散”,本地疫情无反弹。
坚持“全国一盘棋”,组织13批医疗队、1307名医疗队员及支援抗疫物资几十万件驰援湖北。
天津“一药一方”在抗疫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张伯礼院士获授“人民英雄”荣誉称号;另有4个集体和10名一线医务人员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2021年1月7日 各省医药代表备案相关政策汇总

古
6
辽 宁
2017/8/3
辽政办发〔2017〕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
77号
产流通使用政策的实施意见
吉
7林
-
-
-
2018/11/28
黑卫医规发〔2018 〕35号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处理
办法(试行)的通知
黑
龙 8
对医药代表违反规定、从事药品销售行为的,应 当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制定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办法。
-
做好医药代表登记备案信息公开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医药代表的管理,建 立医药代表登记备案制度,备案信息及时公开。
加强对医药代表的管理,落实医药代表登记备案 制度,备案信息及时公开。
严禁医药代表在门(急)诊、住院部、检验科、 设备科、物资科、药学和信息管理部门等医疗诊 疗重点区域(以下简称“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区域 ”)活动。严禁未经事先备案的医药代表进入医 疗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活动。
2019/9/9
桂卫医发〔2019〕 38号
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纠正医药 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 工作要点的通知
广 20 西
2017/7/11
(桂政办发〔2017 〕97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改 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7/7/16
2017/12/22 2017年第79号 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
四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23 川
2017/7/20
川办发〔2017〕69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进一步改革
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和医师管理的通知-

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和医师管理的通知正文:----------------------------------------------------------------------------------------------------------------------------------------------------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和医师管理的通知各区卫生计生委、行政审批局,委直属有关单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中央驻津单位,部分企事业单位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2号)和《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3号)已于2017年4月1日开始施行,经研究,现就贯彻落实上述两个部门规章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和医师管理提出如下工作要求: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依法执业意识全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行政审批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要高度重视上述两个部门规章的贯彻落实工作,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大局,认清上述两个部门规章的重要意义,持续提高依法执业意识,切实采取措施,保证上述两个部分规章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分工协作机制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要加强对上述两个部门规章的政策研究,做好与原有政策的对比对照,明晰各项新规定、新政策、新变化、新要求,调整各项监督管理和行政审批流程,对辖区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培训,使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领会上述两个部门规章施行的目的、背景、意义和有关具体措施,并向有关机构和人员做好解释工作。
此外,还要做好与医师资格考试、医师定期考核等有关制度的衔接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研判,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医师管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保证医疗安全。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通知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7.09•【字号】津卫规发〔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7.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应急正文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通知津卫规发〔202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7月9日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快速,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管理。
第三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遵循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检验检疫机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有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监测报告主体,发现可能构成或者已经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区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其中,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应及时报告给本机构疫情报告人;对可能构成或者已经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当按照规定报告所在地区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五条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进行管理和报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
第六条责任监测报告主体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辖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传染病1.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发现1例及以上病例。
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3.28•【字号】•【施行日期】2017.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卫生计生委,委直属各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所、市疾控中心: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函〔2016〕1354号)要求,市卫生计生委制订了《天津市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工作,按照方案要求严格遵照执行。
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3月28日天津市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工作要求,2017年3—7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内容(一)《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公布实施以来立法和建章立制情况。
2.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依法履职情况。
主要包括组织领导与协调保障、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控制及相关制度的落实、医疗救治、监督执法等方面。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进一步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意见和建议。
(二)《艾滋病防治条例》1.《艾滋病防治条例》公布施行以来立法和建章立制情况。
2.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依法履职情况。
主要包括组织领导与协调保障、宣传教育、预防控制措施和“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落实、医疗服务和监督执法等方面。
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器械委托贮存配送管理办法的通知-津药监发〔2018〕9号

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器械委托贮存配送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器械委托贮存配送管理办法的通知津药监发〔2018〕9号各有关单位:《天津市医疗器械委托贮存配送管理办法》已经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2018年第三次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2018年12月13日天津市医疗器械委托贮存配送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委托贮存、配送行为,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天津市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若干规定》等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器械委托贮存、配送。
本办法所称的医疗器械委托贮存、配送,是指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委托其他符合条件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为其提供医疗器械贮存、配送服务的行为。
委托其他符合条件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贮存、配送医疗器械的企业为“委托方”;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为“受托方”。
第三条委托方对委托贮存、配送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承担责任。
委托业务开展前,双方应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法律责任和权利义务。
委托方应在委托前、委托业务持续期间定期对受托方储运条件和质量保障能力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意见应建档保存。
第四条受托方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应当是注册在天津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医疗器械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二)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贮存与配送需进行冷藏、冷冻管理的医疗器械的,还应符合《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的规定;(三)应当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载明的经营范围内提供贮存、配送服务;(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包含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相关内容;(五)应当配备与所提供贮存、配送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收货、查验、上架、检查、拣选、出库、复核、包装、运输、送货等岗位的人员,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六)应当配备与所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七)应当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载明的库房地址开展委托贮存、配送业务。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1.07.14•【字号】津医保规字〔2021〕7号•【施行日期】2021.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正文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医保规字〔2021〕7号各区医疗保障局、局属各单位,有关单位:为做好本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工作,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局组织制定了《天津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1年7月14日天津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本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的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医疗保障局令第2号)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遵循保障基本、公平公正、权责明晰、动态平衡的原则,加强医保精细化管理,促进医疗机构供给侧改革,为参保人员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
第三条市医疗保障局负责全市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工作,制定本市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和布局规划,确定医疗机构申请定点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评估规则和程序,组织推动本办法的实施。
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及其各区分支机构(以下分别简称“市医保中心”、“医保分中心”)依职责组织实施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负责拟定本市医保协议文本,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并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保协议,提供经办服务,开展医保绩效考核等工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3.12.26•【文号】国卫办发[2013]49号•【施行日期】2013.12.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反不正当竞争正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国卫办发〔2013〕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属(管)各医疗卫生机构:近期,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群组发〔2013〕23号),明确要求“坚决纠正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严肃查处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严肃纪律,明确要求,针对医疗卫生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以下简称“九不准”)。
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一、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组织广大医疗卫生人员认真学习讨论,深刻认识“九不准”的重要意义和明确要求。
通过编辑学习手册、开展集中培训、举行知识测试等多种形式,迅速传达到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在全行业掀起学习贯彻“九不准”的热潮,学习教育覆盖面要达到100%。
要强化对“九不准”贯彻执行情况的宣传,曝光典型案例,抓好警示教育,努力使遵守和执行“九不准”成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的自觉行为。
二、认真抓好贯彻执行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把贯彻执行“九不准”作为医疗卫生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研究制订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
天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卫生行业普法讲师团工作制度》及《

天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卫生行业普法讲师团工作制度》及《天津市卫生行业法制宣传志愿者工作制度》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津卫政[2012]87号
【发布部门】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天津市卫生局)
【发布日期】2012.02.20
【实施日期】2012.02.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天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卫生行业普法讲师团工作制度》及《天津市卫生行业法
制宣传志愿者工作制度》的通知
(津卫政〔2012〕87号)
各区、县卫生局,市局各直属单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部分部队、企事业单位医院:
为落实《天津市卫生行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做好“六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壮大法制宣传队伍,推进卫生行业普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我局制定了《天津市卫生行业普法讲师团工作制度》及《天津市卫生行业法制宣传志愿者工作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天津市卫生行业普法讲师团工作制度
2.天津市卫生行业法制宣传志愿者工作制度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附件1
天津市卫生行业普法讲师团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落实《天津市卫生行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壮大卫生法制宣传队伍,进一步发挥好卫生法制宣传工作者作用,规范卫生普法讲师团工作,根据《天津市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和《天津市普法讲师团工作制度》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卫生普法讲师团在天津市卫生行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依照本制度开展工作。
第三条卫生普法讲师团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医药生产
经营企业代表接待暂行办法的通知
正文:
----------------------------------------------------------------------------------------------------------------------------------------------------
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代表接待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卫生计生委,委直属有关单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中央驻津医院,部分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卫生计生行业行风建设,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接待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代表的行为,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国卫办发〔2013〕49号)、原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通知》(卫办发〔2012〕45号)等要求,我委制定了《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代表接待暂行办法》,经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5月18日
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代表接待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接待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代表的行为,根据《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接待药品、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的生产、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
机构(以下统称“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医药代表”)的行为适用本暂行办法。
第三条规范管理医疗卫生机构接待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代表工作中,医疗卫生机构负主体责任,医疗卫生机构党政领导负领导责任,相关职能部门负单位管理责任,各业务科室负责人负科室管理责任。
第二章医药代表管理
第四条严禁医药代表在门(急)诊、住院部、检验科、设备科、物资科、药学和信息管理部门等医疗诊疗重点区域(以下简称“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区域”)活动。
严禁未经事先备案的医药代表进入医疗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活动。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药代表的登记备案台账,医药代表需在医疗卫生机构指定部门登记备案企业信息、涉及医药产品信息、相关工作人员信息。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登记备案的医药代表制作标识明显的工作牌,医药代表进入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佩带统一的工作牌。
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药代表的诚信记录档案,主要记录医药代表在医疗卫生机构的诚信守规行为和违规不良行为。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规定接待时间、接待地点、接待人员、有接待记录、接待流程(以下简称“三定两有”),并严格执行。
原则上接待人员为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业务和临床科室行政负责人(至少两人以上同时在场)。
对未提前备案的一律不予接待,或者被接待的医药代表与事先备案人员信息不一致的,应由被接待人说明理由,否则应不予接待并记入诚信记录档案。
第三章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组织相关人员每天不定期巡查,如在规定时间、地点外发现医药代表开展相关活动的,应当立即劝离并保留证据,上报相关管理部门,并记入该医药代表诚信记录档案。
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重点区域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设备,监控录像至少保留90天,及时发现、记录、留存医药代表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动信息。
第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药生产经营企业违规行为举报制度,并公示举报途径。
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设立有奖举报制度,举报经查实的按规定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多措并举,在重点区域张贴标语、标识和举报电话,加大对“九不准”及有关管理规定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行风警示教育。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一)未建立医药代表登记备案制度的;
(二)未建立医药代表诚信记录档案的;
(三)未建立“三定两有”接待医药代表制度的;
(四)未组织保安、职能部门人员每天开展不定期巡查的;
(五)未给备案的医药代表制作标识明显的工作牌的;
(六)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其进行批评并责令改正;对相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通报批评、诫勉谈话。
(一)医药代表登记备案台账、诚信记录档案记录不完整的;
(二)未严格执行“三定两有”接待制度的;
(三)保安及职能部门人员未按规定巡查的;
(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违反“三定两有”规定,擅自接待医药代表,由医疗卫生机构约谈涉事工作人员、涉事科室负责人进行相应处理。
情节严重的,由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理,给予涉事人员所在部门负责人通报批评、调整职务等处理;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相应纪检监察机构依纪依法作出处分决定,或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议相关部门作出处分决定;涉及医师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五条医药代表进入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区域开展推销、为商业目的统方等违规行为,由医疗卫生机构约谈涉事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情节严重的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通报本市食品药品监管、医药集中采购管理等相关部门,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参照执行。
第十七条本暂行办法由市卫生计生委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暂行办法自2018年5月18日起施行。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