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信息技术论文-范文word版 (12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信息技术论文

篇一: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变革

内容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对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

思维定势带来强烈冲击,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变革

(一)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变革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它

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

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

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

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

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

广泛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

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

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阶段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

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

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

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

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

之进行“传道、授

业、解惑”;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不再仅是盛水容器,他们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

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在接受和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作为信息

时代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了改变传统模式,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

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致认为: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

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

的发展与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目前,在国内外,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育技术应用大体有以下四种模式:

1.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①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控制教学过程;②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

媒体有机结合;③通过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策划教学过程、进行学习评价。

2.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其特点是:①教学环境是多媒体计算机及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反映教学策略的教

学软件;②以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内容;③教学信息按超文本(非线性)方

式进行组织,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④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学习者必须

通过一系列交互操作来进行学习;⑤以CD-ROM贮存教学信息,信息量大。

3.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其特点是:①提高信息的传播与利用率;

②学生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主动地进行学习;③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进度、

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

地通过“协商”进行学习。

4.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是多媒体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交互式人机世界,它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

的学习环境。

(二)对教学内容产生的变革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教育内容的改革与革命。现代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

息时代的学生,不仅仅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以及书本

中吸收知识,而且可通过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

息资源中汲取知识。知识资源的拓展,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更广阔的天地,也向

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要求以及授课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性,教师按大纲要求备课,按照规定的授课时间授课,课程与课程之间也缺乏交融,每门课的老师基本上只是讲授本门课的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支离破碎,不能达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会贯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

与课程的要求相应较为灵活,教师借助教学支持系统和备课系统,可以采集到

各学科的大量相关知识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大大地丰富

和生动了自己授课内容,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之

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了整体性和连贯性。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使传统的以纸版等印刷品为主的教材向多样化的信息载体过渡。传统的纸版类印刷教材,虽具有稳定持久、使用方便、容易携带、不需相

应设备等优点,但信息传递单向,不能实现交互;且信息承载量少,也仅能提

供抽象的、静态的信息。传统的音像教材,能通过声音和影像信息使真实再现,却需相应的播放设备或受特定播出时间制约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信息化

教材以CD-ROM教材和Web教材为主,CD-ROM教材包括计算机课件、专业数据

库和信息检索系统等,可依靠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容量,开发功能强大的软件,

兼容了音像教材和纸版教材的功能,不仅能实现真实再现,还能模拟真实过程,使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抽象概念形象化。Web教材则可利用Web传播媒体,以最快速度推出新的教材或对现有的教材不断翻新充实。目前越来越多的

教材实现了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括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

以及三维图像,通过超媒体链接,使得画面、声音、文字融为一个动态的连续

过程,一改过去“活人读死书”的状况,使书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首先,信息时代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人类知识财富需要代代相传,传授前人积

累的知识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信息社会的知识时效性比以往任何

时候都强,知识更新的周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短。因此,知识的拥有不仅止于

对前人积累的知识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新知识的更新。

其次,信息社会不但要求会学习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具有协作能力的人才。人

们通常认为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令人失去情感,失去人际协作能力。由此推出

信息社会中只需要与机器打交道,不需要感情,不需要人际协作的结论。其实

不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减少了人际交流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

降低了人际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工业化中采用机器的结果是以流水线

的集体劳作方式代替了个体劳动方式,从而显示人际协作的重要性,那么,信

息社会中的遥距模式,是以网络化的更为精密的系统协调代替了流水线式的协调。纪律观念、分工合作观念、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协调等都是信息社

会中的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质。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常出

一些题目,分工合作,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在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培养学生的

集体荣誉感。

再次,信息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无论在什么社会,人都必须学会生存。

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能够适应环境。因此,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就是适应环境

的能力。信息技术加快了整个社会的活动节奏,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在信息

社会中生存与发展。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的青少年吸毒率、自杀率、犯罪率上升的现象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可见,技术的高度发达可以提

高物质文明水平,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则非技术之所能及。教育是塑

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

是教育的时代使命。

(三)对教学方法产生的变革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

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

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