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从观测到计算
测量闭合导线计算方法

第二步:计算A:角度闭合与调差1:观测角总和:98。
39,36,,+88。
36,08,,+87。
25,30,,+85。
18,00,, =359。
59,14,,2:闭合差值: 实测值-(N-2)×180=359。
59,14,,-(4-2)×180=-46”(N为测站数)3:闭合调整-(-46)÷4=+(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如有小数,按长边少分,短边多分原则)4:改正后角度:B观测角=98。
39,36,,+12”=98。
39,36”C观测角=88。
36,08,,+11”=88。
36,19”D观测角=87。
25,30,,+11”=87。
25,41”A观测角=85。
18,00,,+12”=85。
18,12”5:求方位角:A(待求点)=A(前一边方位角)+观测角(左角取得正,右角取负)±180(实际计算时,如方位角+转角大于是180时应减去180,小于180,应加180,结果为负时应减360)B方位角=(150。
48,12,,+98。
39,48),,-180。
=69。
28,00”(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C方位角=69。
28,00,,+88。
36,19”+180。
=338。
04,19”(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加180)D方位角=338。
04,19”+87。
25,30,,-180。
=245,30,00”(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A方位角=245。
30,00”+85。
18,00,,-180。
=150。
48,12,,(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B:坐标闭合差与调差1:△X=边长×COS(方位角) △Y=边长×SIN(方位角)AB边长计算值: △X=×COS(150。
48,12,,)=△Y=×SIN(150。
48,12,,)=BC边长计算值△X=×COS(69。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课件

利用几何学原理,通过测量相邻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按照 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从而确定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测量的分类
按照精度要求分类
可以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以 及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导线测量 。不同精度的导线测量对应不同的测 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按照布设形式分类
可以分为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 线等形式。不同的布设形式适用于不 同的测量环境和测量需求。
高程计算方法
高程计算方法包括水准测量、三角高 程测量和GPS高程测量等,其中水准 测量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角度计算步骤和方法
角度计算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各导线边的方位角,然后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各导线边的转折角,最后根据已知点坐标和方位角、转 折角计算出未知点坐标和方位角。
角度计算方法
角度计算方法包括方向法、距离法、导线法和前方交会法等,其中方向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PPT课件
• 导线测量概述 •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注意事项 •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实例分析
目录
01
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量的定义
导线测量定义
导线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测 定一系列点的位置,从而根据这些点的平面坐标推算出某段 直线的长度、某个点的位置以及待测点的坐标的方法。
04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注意事
项
数据检查和校核
01
02
03
数据完整性
确保所有测量数据都已准 确录入,无遗漏。
数据准确性
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核实, 排除可能的错误或异常值 。
数据匹配性
检查各数据之间是否相互 一致,无矛盾。
《导线测量计算》课件

数据校准
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
数据整合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检测并排除异常 值。
数据后处理
01
结果验证
对计算结果进行验
证,确保其准确性
02
和可靠性。
误差分析
分析测量和计算过 程中的误差来源, 提出改进措施。
04
报告编写
根据处理结果编写
03
报告,提供给相关
人员使用和参考。
数据归档
将处理后的数据归 档保存,方便后续
导线测量的应用场景
1 2
3
城市规划与建设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导线测量用于确定地物的位置和地形 图测绘。
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中需要精确测定地块的位置和面积,导线测量是一 种常用的方法。
交通工程
在道路、桥梁和隧道等交通工程建设中,导线测量用于确定 工程的位置和地形。
导线测量的基本原则
先整体后局部
先进行整体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大致位置,再进行局部的详细测量。
案例三:大型工程中的导线测量
总结词
在大型工程中,导线测量用于监测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 稳定。
详细描述
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导线测量是施工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布设控制网和定期进行 导线测量,可以监测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导线测量还可以用于大型工程中
包括闭合导线公式、附合导线公式等 。
坐标计算方法
坐标计算方法概述
坐标计算方法是根据已知的起始 点坐标、转折角和边长等参数, 利用导线测量公式计算其他点坐
标的方法。
手工计算方法
5.1导线测量

§5-2
一、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
1、导线:测区内选定一系列控制点,标定后构成闭合
多边形或折线形。
2、导线点:构成导线的控制点。
3、导线转折角:导线点上的水平角。(左角、右角) 4、导线边长:相邻两导线点间的水平距离。
5、外业观测:所有导线转折角,并测量所有导线
边长,则导线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得
以确定。
1536.86 837.54 B -107.27 -17.89 +30.91 -0.59 -13.00 -64.83 1429.59 772.71 1 +97.10 1411.70 869.81 2 +141.27 1442.61 1011.08 3 +116.42 1442.02 1127.50 4 +155.67 1429.02 1283.17 C D
辅 助 计 算
f 始 测 n 180 终
f 容 60 6
fx fy
f f x2 f y2
K
K容 1 2000
观测角
点 号 A B 205 36 48 1 2 290 40 54 (右角) °´"
改 正 数
˝
改正角 °´"
3、测角 经纬仪测导线的转折角: 附合导线测右角 闭合导线测内角。
4、联测
• 测区内有高级控制点时,应将导线与高级控制
点进行联系测量,简称联测。这样既可以使导
线计算时获得起算方向和坐标,又可使导线和
高级控制点连成一整体,检核导线观测成果。
A 2 4 D
B
3
C
• 附近无高级控制点时, 可用罗盘仪测定导线 2 起始边的磁方位角作 2 为起算方向,并假定 3 起始点的坐标为起算 1 1 坐标,建立独立控制 4 5 网系统。
导线测量及计算..

右角
观测方法:单导线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左角或右角,支导线 观测左右角,导线网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测角。 (二)、测边: 光电测距仪:目前是测距的主要方法,测距仪等级不同对不 同等级的导线测距的技术要求不同。测距仪的等级是按标 称精度划分。 mD=(a+b×D) mD—测距中误差: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 D—测距长度:
f
f x2 f y2
1 K S T f
考虑导线误差与边长有关,衡量导线精度用相对误差表示。
图根导线精度要求:
K
1 2000
3、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
调整原则: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比例分配到各边长的坐标增量 中去。其坐标增量改正数为:
Vxi V yi fx Si S
S
导 线 测 量
要点: 1、导线的布设形式, 各种形式使用条件。 2、导线的外业工作 包括的内容及精度 要求。 3、导线测量计算
导线的布设形式及要求
一、导线的形式: (一)、闭合导线:如图,从一点开始 经过一系列的导线点,最后又回到原来 的起始点形成一多边形。 (二)、附和导线:如图, B βA 1 2 3 βp P B βA A 7 5 6 3 2 Q 4
∆xAB
α
AB
S
∆yAB
x AB xB x A d cos AB y AB y B y A d sin AB
xA o
A yA
yB
y
以上,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出 该边的坐标增量,并计算出另一点的坐标的方法称为坐 标正算。用普通计算机计算坐标增量的方法: 例:已知坐标方位角α 12=24°36′00“ 已知边长231.30m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导线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通常用于测量长线路的长度和方向。
在进行导线测量时,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内业计算,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下面是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1.数据整理:首先,我们需要整理测量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测量仪器的读数、观测时间、观测者的姓名等。
对于每一次测量,都需要有一个对应的测量数据表格。
2.角度观测:导线测量需要测量线路的方向。
我们可以使用经纬仪、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进行角度观测。
在进行角度观测时,需要注意观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观测完成后,将观测到的角度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3.距离观测:导线测量还需要测量线路的长度。
常用的测量仪器有钢卷尺、测距仪或全站仪。
观测距离时,需要注意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观测完成后,将观测到的距离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4.观测纠正:在进行角度观测和距离观测时,会受到很多误差的影响,比如大气折射误差、仪器误差等。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纠正。
纠正的方法有平差、角度和距离的纠正等。
5.计算导线线路:在进行导线测量时,我们通常是根据已知的基准点开始测量。
根据测量到的角度和距离观测值,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测量点的坐标。
通常情况下,第一个基准点的坐标为已知值,我们可以通过逐点计算的方法计算出其他测量点的坐标。
6.线路平差:在计算导线线路时,由于观测误差等原因,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线路平差。
线路平差的目的是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使得测量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
总结起来,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包括数据整理、角度观测、距离观测、观测纠正、计算导线线路、线路平差和编制报告。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正确的内业计算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导线测量

ˆ V i i
1
§6-3 导线测量 • 四、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f x x 测 x 理 x 测 f y y 测 y 理 y 测
导线全长闭合差:
f
f x2 f y2
1
§6-5 交会定点
推导: X X D cos X D cos( ) p A AP AP A AP AB
D AP
sin D AB 则sin( )
sin (cos AB cos sin AB sin ) X P X A DAB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AB cos sin AB sin ) /(sin sin ) X A DAB (sin cos sin cos ) /(sin sin ) D cos ABctg DAB sin AB X A AB ctg ctg ( X X A )ctg (YB YA ) X Actg X B ctg (YB YA ) XA B ctg ctg ctg ctg
1
S12
2 S23
2
3
S34
(XC,YC)
(XB,YB)
观测数据:连接角B 、C ; 导线转折角1, 2, 3 ,4 ; 导线各边长SB1,S12,……,S4C。
1
§6-3 导线测量
• 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
3.支导线 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2个,仅作补点使用。
A、B为已知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
1
§6-3 导线测量
控制测量—导线测量闭合导线(工程测量)

261.87 50.04 166.47 129.26
655.21 419.53 307.99 500.00
154.23 204.27 370.74 500.00
3
4 5 1
2
3352400
2
∑ 5400050 50 5400000
1137.80 0.30 0.09 0
0
辅 f (n 2)180
辅 助 计 算
点 号
观测角 改正 (左角) 数
改正角
坐标 方位角
距离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m ∆x/m ∆y/m ∆x/m ∆y/m
坐标值 x/m y/m
点 号
12
3 4=2+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500.00 500.00 1
2 1082718 1010827083352400 201.60183.30 83.92 183.35 83.90 683.35 416.10 2
前提:fβ≤fβ允 角度观测符合要求 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分配原则:相反符号,平均分配。 角度闭合差改正数:vi=-fβ/n 改正后的角值应为(n-2)180º
(3)根据改正后的角值和已知方位角推算导线边的 坐标方位角值
β为左角取正号, β为右角取负号。
(4)坐标增量计算
x S cos y S sin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分配
坐标增量闭合差:
fx x测
fy y测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限差: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fD fx2 fy2 k fs 1
S S fS
图根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k允=1/2000。
导线测量记录及计算表.doc

观测日期:天气:成像: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测
站
点
测
回
数
照
准
点
水平度盘读数
盘左盘右
°′″°′″
2C
″
2C
互差
″
(左+右)/2
°′″
一测回归零
方向值
°′″
各测回归零
方向平均值
°′″
水平距离
(m)
平均
水平距
离
(m)
备注
(仪
高、镜
高)
观测:记录:复核:
绘制测图区
比例尺1:500()、1:1000()、1:5000()
观测:记录:复核: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表2)
观测日期:读数半测回数值角指标差一测回竖直角
站测点竖盘位置
点(°′″)(°′″)(°′″)(°′″)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观测:记录:复核: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数据计算表(表1)
点号
水平角平均值
°′″
往测距离平均值
(m)
返测距离平均值
(m)
往返平均距离较差
(mm)
往返平均距离
(m)
∑
测角中误差计算:
辅助
计算
测距中误差及相对中误差计算:
观测:记录:复核:
导线测量坐标计算表(表2)
坐标增量坐标增量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
角度
点(m)点
(m)改正数(mm)(m)
号内角观测值
°′″
改正数
测量导线坐标计算步骤

测量导线坐标计算步骤在测量工程中,测量导线坐标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测量导线坐标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导线在现实世界中的精确位置,并为后续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基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测量导线坐标的计算步骤。
步骤一:确定基准系统测量导线坐标前,需要首先确定一个基准系统。
常见的基准系统包括地理坐标系统、工程坐标系统等。
地理坐标系统基于地球的形状和尺寸,由经度和纬度表示位置。
工程坐标系统则使用北方向和水平方向作为参考。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基准系统。
步骤二:准备测量仪器和设备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准备相应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常用的仪器包括全站仪、测距仪、水平仪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测量。
步骤三:设置测量站在测量导线坐标之前,需要确定测量站的位置。
测量站的位置应该选择在地势开阔、视线良好的位置。
然后在测量站上安装全站仪,调整至水平状态。
步骤四:确定观测点观测点是指需要测量的具体位置点。
观测点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工程实际需要,并尽量避免遮挡、不便于观测等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可以利用测距仪或其他辅助工具来确定观测点的坐标。
步骤五:进行观测在确定观测点之后,可以开始进行观测。
观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测量。
全站仪会自动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
步骤六:数据处理观测结束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首先,需要将观测数据导入计算机,然后使用相应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将观测数据转化为坐标数据,并进行进一步的精度分析和校正。
步骤七:计算坐标在完成数据处理之后,可以开始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根据测量原理和计算方法,可以分别计算出观测点的水平坐标、垂直坐标和高程坐标。
步骤八:生成报告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生成测量报告。
测量报告应该包括观测原始数据、数据处理过程、坐标计算结果等内容,并注明精度和测量误差。
总结:测量导线坐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准备仪器设备、确定基准系统、设置测量站、确定观测点、进行观测、数据处理、计算坐标和生成报告。
二级导线测量的步骤和方法

二级导线测量的步骤和方法
二级导线测量的步骤如下:
1. 绘制导线略图,示意导线的走向,只要大小适中,与实际相似即可,方位相似。
并将已知数据正确抄录图上。
2. 先将实测数据填写在导线计算表上,需要填写观测角、边长、起始方位角、起始坐标和点号。
按照要求填写,千万不要写错。
3. 计算角度闭合差,闭合导线由多边折线构成多边形。
因此可求出多边形内角和为∑β理=(n-2)x180°,为多边形角度理论值。
由于观测误差,致使内
角和的观测不等与理论值,称为角度闭合差,计算角度闭合差为fβ=∑β测-∑β理。
4. 计算坐标方位角,通过大致导线图判断观测角的方向,若为左角α前=α后+180°+β左,右角计算为:α前=α后+180°-β右。
若在计算时方位角
超过了360°应减去360°或若干个360°。
至于二级导线测量的方法,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测量人员,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经纬仪导线测量与导线坐标计算

实验四、经纬仪导线测量与导线坐标计算一、实验目的1.学会在地面上用经纬仪标定直线及用普通钢尺精密丈量距离方法。
2.学会导线外业的基本测量工作。
3.学会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的磁方位角。
二、实验计划1. 实验时数4学时。
2. 每实验小组由4到5人组成。
1人观测,1人记录,2人扶尺,依次轮流进行。
3. 每组在实验场地上选定4到5个导线点,组成闭合导线,进行量距、测角。
4. 用罗盘仪测定起始直线的磁方位角,进行导线坐标计算。
雅安地区磁偏角为西偏2度24分。
据此推算起始边方位角。
三、仪器与工具1. 由仪器室借领:电子经纬仪1台、50 m钢尺1把、测钎2根、水泥钉6个、钉锤1把、记录板1个、计算器一个,罗盘仪1台。
2. 自备:、铅笔、小刀、计算用纸、测角与测距记录纸。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指导教师讲解本次实习的内容和方法。
2. 在实习场地上选定比较平坦、相距60 m ~ 80 m的边长的多边形,构成一闭合导线,打入小铁钉(或油漆绘标记)。
3. 进行直线定线。
欲精密丈量直线AB的距离,首先清除直线上的障碍物,然后安置经纬仪于A点上,瞄准B点,用经纬仪进行定线。
用钢尺进行概量,在视线上依次定出此钢尺一整尺略短的A1、12、23……等尺段。
在各尺段端点粉笔绘标记,4.丈量距离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
丈量组一般由5入组成,2人拉尺,2人读数,1人指挥兼记录。
丈量时,拉伸钢尺置于相邻两点,并使钢尺有刻划线一侧贴近标志。
拉平、拉紧、拉直。
两端的读尺员同时根据点位读取读数,估读到0.1mm记入手簿。
每尺段要移动钢尺位置丈量三次,三次测得的结果的较差视不同要求而定,一般不得超过5mm,否则要重量。
如在限差以内,则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此尺段的往测观测成果。
本次实习不考虑三项改正问题,每个尺段相加即为总边长。
每个边应往返丈量。
在记录表中进行成果整理和精度计算。
直线丈量相对误差要小于1/2000。
如果丈量成果超限,要分析原因并进行重量,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导线测量及计算

导线测量一、导线测量概述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附合导线网自由导线网钢尺量距各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表6J-1 图根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技术要求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2.导线边长测量光电测距(测距仪、全站仪)、钢尺量距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它障碍时,可采用作辅助点间接求距离法。
(α+β+γ)-180o改正内角,再计算FG边的边长:FG=bsinα/sinγ3.导线转折角测量一般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用测回法测量,两个以上方向组成的角也可用方向法。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
当与高级控制点连测时,需进行连接测量。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思路:①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α;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 计算坐标增量ΔX 、ΔY;③由坐标增量ΔX 、ΔY,计算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规范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坐标正算(由α、D,求X、Y)已知A(x A,y A),D AB,αAB,求B点坐标x B,y B。
坐标增量:待求点的坐标:(一)闭合导线计算图6-10是实测图根闭合导线示意图,图中各项数据是从外业观测手簿中获得的。
已知数据:12边的坐标方位角:12 =125°30′00″;1点的坐标:x1=500.00,y1=500.00现结合本例说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准备工作:填表,如表6-5 中填入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例:fβ=Σβ测-(n-2)×180o=359o59'10"-360o= -50";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6-5)(2)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公式可查规范)(图根导线)若:f测≤ fβ容,则:角度测量符合要求,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2)对角度进行重测本例:fβ= -50″根据表6-5可知,=±120″则fβ<fβ容,角度测量符合要求3) 角度闭合差fβ的调整:假定调整前提是:假定所有角的观测误差是相等的,角度改正数:(n—测角个数)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余数分给短边构成的角。
导线测量及计算

⊿y4n
3
B X终、y终 (n)
⊿x12
⊿xA1
X起、y起 0
⊿yAB
y
理论值:
x y
理 理
x终 x起 y终 y起
则闭合差为:
f x x测 x理
f y y测 y理
0 0
α
AB
β
α α
BA
AB
C
β左
AB 1800 左
α
B
BC
α
AB
A 若计算出的方位角超过360 0则应减去360 0。 若计算出的方位角小于0 0则应加上360 0 。
α
BA
C
(三)坐标增量的计算和坐标增量调整 1、坐标增量的计算: 坐标增量—相邻导线点坐标之差。 xB 坐标增量的计算方法: x B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要点: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及闭合差的分配原则;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闭合差的分配原则; 3、导线点的坐标计算; 4、利用表格计算方法;
一、闭合导线的计算 (一)、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角度的调整 理论值: ∑β 理=(n-2)180⁰=540⁰00′00″ 实测内角和: ∑β 测=540⁰00′52″ 角度闭合差: fβ =∑β 测—∑β 理=+52″ 图根导线容许角度闭合差:
(四)、结点导线:从三个以上高级控制点开始的导线,在一个 或几个共同点汇合。如图,E、F点称为结点。 (五)、导线网:若干个闭合导线连接在一起,形成导线网。 二、各导线形式的使用条件: (一)闭合导线:适用于宽阔地区,无高级控制点的地区。 (二)附和导线:适用于狭长地带。例铁路、公路。 (三)支导线:无校核条件,适用 B A 于导线数目不足时的测图。在钢 尺量距时由于量距精度低一般不 D 超过两个点。 C (四)结点导线:增加校核条 A A D 件可以提高导线点的精度。 F D E (五)导线网:测区范围较大时, C B B' 首级控制可布成导线网。 C
(完整word版)水准、导线内业计算步骤

1.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f h= Σh测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测: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存在高差闭合差,高差闭合差需满足一定的限差,四等水准限差:fh允=±20√L L:水准路线全长,以KM为单位,不足1KM按1KM计算。
若高差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2.分配高差闭合差、检核测段高差改正数vi为:V i= - f hΣLL iΣ V i=-f h(检核)式中:ΣL——水准路线各测段的总长度,单位为km;L i——某一测段的长度,单位为km。
3.计算各测站改正后高差、检核h 改=h测+V iΣh改=0(检核)4.推算各待定点高程、检核H i=H i−1+h改H已知值=H推算值(检核)1.计算角度闭合差fβ:fβ= Σβ测- (n-2)×180°n:导线测量总测站数导线测量的成果检测:导线测量外业观测数据存在角度闭合差,角度闭合差需满足一定的限差,三级导线限差:fβ允=±24√n n:导线测量总测站数若角度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2.分配角度闭合差、检核测站角度改正数vi为(平均分配,大角多分、小角少分):V i= - fβnV =-fβ(检核)式中:n——测站数;3.计算各边方位角、检核α前= α后+β左±180°或α前= α后- β右±180°α已知方位角=α推算方位角(检核)4.计算坐标增量ΔX= D cosα f x= ΣΔXΔY= D sinαf y= ΣΔY或REC(距离,方位角) f= √ f x2+ f y2K =fΣD5.分配坐标增量、检核坐标增量改正数vi为:V x= - f xΣD L DΣ Vx改=-f x(检核)V y= - f yΣD L DΣ Vy改=-f y(检核)式中:ΣD——导线边长总长度,单位为m;L D——某一边长的长度,单位为m。
一次性搞懂水准测量+导线测量

一次性搞懂水准测量+导线测量施工测量是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块,同样是工程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施工单位中,很多刚到工地的施工人员并不是很熟悉测量工作的相应内容以及相关的计算,很多人只是盲目的跟着师傅拿着杆在工地上到处跑,下面就一起看看什么才是正确的在干测量的“姿势”!一、水准测量一、水准测量原理A、B两点间的高差为hAB =a-b若水准测量前进方向是由A点测到B点,规定:A点为后视点,A点尺上的读数a 为后视读数B点为前视点,B点尺上的读数b 为前视读数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当a 大于b 时,hAB 值为正,B点高于A点;当a 小于b 时,hAB 值为负,B点低于A点。
hAB表示由A点至B点的高差;hBA表示由B点至A点的高差,hAB =-hBA直接利用高差hAB计算B点高程的方法称为高差法。
若已知A 点的高程HA,求未知点B 的高程HBHB=HA+hAB利用仪器视线高程Hi 计算B点高程的方法称为视线高法。
Hi =HA+aHB=HA+(a-b)=Hi-b若A、B两点之间相距较远或高差较大时连续设站水准测量转点起传递高程的作用二、DS3微倾式水准仪一)水准仪的分类1.按精度划分分为DS05、DS1、DS3、DS10等四个等级,“D”和“S”分别为“大地测量”和“水准仪”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下标05、1、3、10表示仪器的精度等级,即“每千米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单位:mm)。
”DS05、DS1称为精密水准仪,DS3、DS10称为普通水准仪。
2.按结构划分光学水准仪;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主要由物镜、目镜、十字丝分划板、调焦透镜、调焦螺旋和镜筒组成。
十字丝中心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视准轴。
2.水准器(1)圆水准器球面中心刻有一个小圆圈,小圆圈的中心称为圆水准器的零点。
通过零点的球面法线,称为圆水准器轴。
当圆水准气泡中心与零点重合时,即气泡居中,说明圆水准器轴处于铅垂位置。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XC=1845.69 YC=1039.98 C C
(3)各边方向角的推算
1803248
8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5)推算各点坐标。
7
3
4 2045430
5
6
1811300
2
B
17821230 1934400
4317AB12
B 1801336
A
XB=1230.88编辑ppt
编辑ppt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fx x测 x理 x测
1
970300
fy y测 y理 y测 484318 A1 A 1122224
2
1051706
➢导线全长闭合差: XA=536.27m
YA=328.74m
1233006
4 1014624
f fx2 fy2
3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617.01 980.86
8 +81.79 -2
+46.70 +2
+81.78
+46.72
1698.79 1027.58
C +146.92 +12.38 +146.90 +12.40 1845.691039.98
4 16 00
D
-9 +12
1119 00 24 1119 01 12
738.33
+614.90
YB= 673.45
表: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点 号
转折角 (右)
改正后 转折角
方位角
边长 D
坐标 增量(米)
改 正 后 坐标(米) 增量(米)
支导线测量与计算学习

1
D1 1
AB
B
(XB,YB)
x D m A
B1 1 cB o 1 2 s . 2 9 c 6 7 7 o 0 0 2 7 5 s 6 . 8 6 34
y D m B1 1 sB i 1 2 n . 2 9 s 6 7 7 i 0 0 2 7 5 n 2 . 6 84 99
已知起始点B点坐Biblioteka :坐标推算的公式:X b= 864.220 m
X前= X后+ X
Y b= 413.350 m
Y前= Y后+ Y
XX x m 1 B B1 8. 2 6 6 2 4 . 8 6 3 9. 4 0 35 14 YY y m 1 B B1 4. 3 1 2 5 3 . 6 8 4 9 7. 9 09 29
3.支导线:
从一个控制点设站,另一个控制点定向。既不附和到另一已知点,也不回到 原来的起始点。
二、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主要工作: 选点:在现场选定控制点位置,埋设导线 点。 测距:测量各导线边的距离。 测角:观测导线连接角和各转折角。
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一般用电磁波测距仪或全 站仪观测,同时观测垂直角将斜距 化为平距。
则起始边方位角为:
AB tan1yxAABB
ta1n8461..234256261..23400
AB
B
1
(XB,YB)
A
测得β1 212°00′10″, D1 297.26 m β2 162°15′30″, D2187.82 m ;
推算各边方位角及计算1、2点的 坐标。
450015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二)
前后左180AB
A
B
1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线测量从观测到计算详细教材目录1前言 32准备工作 32.1收集资料 32.2现场踏勘 32.3技术设计 42.4控制网图上设计 42.5检校仪器 53埋建测量标志 53.1选点 53.2建标 54全站仪控制测量 54.1全站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54.2测站上观测工作顺序 64.2.1安置全站仪 64.2.2角度观测74.2.3距离观测74.2.4记录检查84.3.1导线测量注意事项84.4导线测量精度指标要求 94.4.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94.4.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04.4.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124.5导线控制测量内业计算 124.5.1资料准备124.5.2 下载数据124.5.3数据处理154.5.4 NASEW98平差计算 254.5.4 输出打印计算资料281前言本教材是针对我公司全站仪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常用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
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2准备工作2.1收集资料2.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 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 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 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2.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2.1.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
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2现场踏勘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
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2.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
2.2.4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
2.3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设计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2.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2)测区概况:说明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等情况,并划分测区困难类别。
(3)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说明已有资料的作业单位、施测年代、采用的技术依据和选用的基准;分析已有资料的质量情况,并作出评价和指出利用的可能性。
(4)平面控制:说明控制网采用的平面基准、等级划分以及各网点或导线点的点号、位置、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与联测方案;初步确定的觇标高度与类型、标石的类型与埋设要求;观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
(5)高程控制:说明采用的高程基准及高程控制网等级,附合路线长度及其构网图形,高程点或标志的类型与埋设要求;拟定观测与连测方案,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等。
2.4控制网图上设计依据工程设计意图及其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拟定合理布网方案,利用测区地形地物特点在图上设计一个图形结构强的网形。
2.5检校仪器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
3埋建测量标志3.1选点选点是把图上设计的点位落实到实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边角网点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
视线要避开障碍物。
对于能够长期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点要考虑到图形结构和便于加密。
直接用于施工放样的控制点要便于放样。
3.2建标3.2.1埋设地面标石是将灌制好的嵌有金属中心标志的标石浇筑埋设于地面,其过程是:挖基坑,坑底要整平夯实,再填砂石捣固,浇底层混凝土树标石并浇筑混凝土。
3.2.2基岩层上或坚硬的混凝土路面上,可以直接钻孔,将刻有中心标志的胀锚螺栓打入孔内。
3.2.3标石埋好后要稳定至少15天才能开始观测。
4全站仪控制测量4.1全站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全站仪用于控制测量,可以将测水平角、竖角、斜距一次进行。
同时还可以测量平距、高差用来检核计算,在已知点上还可以测量各观测点的坐标作为平差中的近似坐标。
全站仪测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4.1.1用于控制测量的全站仪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等级控制测量的要求。
4.1.2测量前要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出发前要检查仪器电池的电量。
4.1.3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
4.1.4在等级控制测量中,不能使用气象、倾斜、常数的自动改正功能,应把这些功能关闭,而在测量数据中人工逐项改正。
4.1.5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置,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双轴改正等。
可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
4.1.6角度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观测应在成象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象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4.1.7观测前应凉置仪器30分钟,让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基本一致后才能开始观测。
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宜受日光直接照射;4.1.8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
精确照目标时,微动螺旋最后应为旋进方向。
4.1.9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离值不得超过一格。
当偏移值接近限值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置仪器。
4.1.10观测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成果应做到记录真实,字迹工整,注记明确,观测要求及各项限差均应符合规范规定。
4.1.11观测完后,应立即检查记录,计算各项观测误差是否在限差范围内,确认全部符合规定限差方可离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与重测。
4.1.6内存记录用作数据计算,手工记录以便检核各项限差。
4.2测站上观测工作顺序4.2.1安置全站仪(1)先将脚架安放在测站上,使脚架顶部大致水平,脚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中心;把仪器固定在脚架上,移动脚架的两个脚,使地面测站标志中心与对中器中心大致重合;(2)通过升降脚架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松开仪器连接螺丝,移动仪器,使地面测站标志中心与对中器中心精确重合,拧紧连接螺丝。
(3)用仪器脚螺旋精确整平仪器:先将长水准管与两脚螺旋平行,调整这两个脚螺旋使水泡居中;再使长水准管垂直于这两个脚螺旋的连线方向,调整第三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以上对中、整平过程可能要反复进行,直到精确对中,且旋转照准部在各个方向上,长水准管气泡居中。
(4)量取仪器高度、觇标高度(注意量取的位置)、温度、气压。
4.2.2角度观测角度观测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方向观测法一测回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仪器照准零方向,配置好度盘;(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读水平角数值;(3)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1方向,读数。
继续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观测2、3、4……N 方向,最后闭合至零方向。
以上观测为上半测回。
(4)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读数(重合两次、读数两次)。
(5)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N……3、2、1观测至零方向。
以上操作为一测回,当方向数小于四个时,可不闭合至零方向。
4.2.3距离观测(1)测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以减小折光影响。
(2)测线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窗等)和较宽水面上空。
(3)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应离开高压线5m以外。
(4)测距时避免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
(5)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条件下观测,雾、雨、雪天气不宜观测。
(6)避免爆晒、淋湿仪器,严禁照准头对向太阳。
(7)测站、镜站不准离人;手机、对讲机应远离测线使用。
(8)同时测量干湿温度、气压。
(9)仪器高和棱镜高的量取位置一定要正确。
仪器高是标面至测距仪示高点的高度;棱镜高是标面与棱镜中心(镜框上有标志线)的高度,不是测垂直角(或天顶距)照准的觇牌标志线的高度。
4.2.4记录检查如有需要重测(或补测)的,应马上重(补)测,重测注意事项如下:(1)重测一般应在基本测回(即规定的全部测回)完成以后,对全部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取舍,并尽可能分析出影响质量的原因后再进行。
切忌不加分析,片面地、盲目地追求观测成果的表面上合格,以致最后得不到良好的结果。
(2)因对错度盘、测错方向、读错记错、碰动仪器、气泡偏离过大、上半测回归零差超限以及其它原因未测完的测回,都可以立即重测,并不算重测的测回数。
(3)一测回中2C互差超限或化归同一起始方向后,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超限时,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与原测回相同)。
因测回互差超限重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中2C值最大和最小的测回。
(4)一测回中超限的方向数大于测站方向总数的1/3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5)若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则应重测整个测回。
(6)在一个测站上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测站上方向测回总数的1/3时,应重测全部测回。
(7)基本测回成果和重测成果都要汇总于记簿中,每一测回只取一份合格成果。
4.2.5通知镜站,仪器装箱,清点物品,搬站。
4.3综合导线测量(平面、高程)导线测量的作业包括图上设计、选点、建标、测水平角、测垂直角、测距及检查计算。
使用的是全站仪。
操作具体过程与前面有关测距、测角部分的要求相同。
4.3.1导线测量注意事项(1)导线的边长、两结点间点的个数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2)应在每一个导线点上安置仪器,每一条边都要往返双向观测。
(3)按相应等级水平角测量的测回数和限差要求测量导线点至前、后两点间的水平角,在结点上大于两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