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重点.doc
第七章企业内部控制重点及考点总结
第七章企业内部控制重点及考点总结第七章企业内部控制第一节: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与要素一、内部控制目标●內部控制的定义:內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董事会是內部控制实施的主体之一,此外,董事会、董事长也应受内部控制制约。
董事会是决策者,经理层是执行者,监事会是监督者,他们都是內部控制实施的主体;此外,內部控制还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实施。
●内部控制的目标:(一)促进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二)促进维护资产安全(三)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四)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五)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是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
内部控制能够向企业管理层实现前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但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管理层的逾越和串通舞弊等原因,难以确保每一个企业必定成功。
二、内部控制原则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指针。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5项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三、内部控制要素(一)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更多体现的是约束和规范,但不能把它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因为它超出了企业的控制能力。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1.治理结构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决定公司内部决策过程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办法董事会负责监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2.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总经理层(日常管理机构)这四个法定刚性机构为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但并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内部控制机制的运作还必须在这一组织框架下设立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职能机构。
企业内部控制-自学考-考试重点
第一章内部控制导论♦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P3是一个过程、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只能是合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分类根据企业组织构架,分类治理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治理控制是内部控制最高层次,依次递归,作业控制是第三层次♦内部控制的演进一、控制萌芽期:内部牵制P8实物牵制、物理牵制、分权牵制、簿记牵制二、内部控制发展期:内部会计控制盒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有组织计划以及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
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以及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及记录。
三、内部控制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架构P11重点是: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人员必须能够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
第二章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历史上最著名的欺诈事件之一:庞氏骗局♦企业欺诈的具体行为迹象6 点1:公司在多家银行开立了账户,并且已超出所需2:不负责现金交易的人不会按照惯例核对那些银行账户3:银行账户的收支差额非常大,或者与银行的业务往来非常糟糕4:紧急借款成为常有的事情5:先进的流入与支出不断让公司管理人员大感意外6:短期投资的收益低于市场水平♦欺诈三角理论压力、机会、合理化借口(三者此消彼长)♦薯条欺诈理论欺诈得逞之后会上瘾,不断接着欺诈直至东窗事发♦企业风险可以划分系统风险跟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不可规避,又称市场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风险管理可能采用的策略包括P43 规避、降低(主动的措施,预防与抑制)、分担、承受、专人负责管理风险第三章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内部控制目标分四层P511:企业所有者:安全性(基本目标)、经营效率性和效果性(最高目标)会计信息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作为保障2:企业董事会:运营效率效果(最高目标)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经营信息)可靠性是保障性目标。
3:企业管理当局:企业运营效果(最高目标),查错纠弊、保证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经营信息)有效的目标服务于资产安全和经营安全性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重点一至五章
企业内部控制重点一至五章第一章一内部控制概念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但随着市场经济与企业的发展,内部控制从最初的针对企业管理需要演化到对投资者的保护上。
P2 狭义的企业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目标和过程。
其目标主要是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
P2 广义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P2我国2008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二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P3-4(一)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一整套制度和一系列行为及相应实施的各种管理活动。
(内部控制并不是一个事项或是一种情形,而是渗透到主体活动之中的一系列行为,因此内部控制与制度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
)(二)内部控制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内部控制涉及企业各个经营方面、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各个岗位。
内部控制对象包括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客户关系资源等。
(三)内部控制只能是合理保证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其业绩和盈利目标,防止资源损失。
它可以帮助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且它有助于确保企业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避免对其声誉损害以及其他后果。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分类P5(一)根据企业组织构架,分为治理控制。
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治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层次,具体是指通过对所有权的适当配置,建立合适的委托代理关系,保证企业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够有效维护治理控制主要战略和风险控制,侧重于战略目标的制定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第二层次,主要是企业经营层的职责,是管理者影响组织其他成员以落实组织战略的过程。
作业控制是内部的第三个层次,主要是企业各种具体岗位的职责,侧重于某项具体业务或者某项具体任务的完成,是基层的控制。
内部控制重点
名词解释1、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促进组织中目标不完全一致的个体进行合作,需要企业所有成员参与,向着组织的既定目标努力,对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2、权变理论:它是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即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最合适的控制模式、方案或方法的理论。
3、风险应对:是指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企业的风险容量和风险容忍度,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4、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5、正式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及程序等契约性规范来实现的控制,旨在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6、非正式控制:是指组织根据自主的理解,无须按照正规的或法定的控制制度所进行的控制。
非正式控制具有自发性、广泛性、非强制性等特点,包括企业文化、价值观、信念等隐性契约。
7、人员风险控制:是通过挑选和任命员工、培训、职位设计、权责划分、绩效考核等,达到企业管理目标。
简答题1、为什么要内部控制,建立内部控制的原因:①促使组织成员了解组织的目标,引导其做企业希望做的事,告诉组织成员怎样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②人的行为动机问题,防止组织成员以牺牲企业利益来追求个人利益;③个人能力限制,即使组织成员知道企业的期望,也有良好的工作动机和道德素质,但根据彼得定理,个人能力的限制也会产生控制问题。
④控制环境的不确定性。
2、内部控制的局限性①成本效益权衡,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不得超过预期的效益。
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企业可能忽略某些控制制度。
②例外控制,内部控制一般是为重复发生的业务而制定的,但在制定制度时有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
③内部控制执行人员渎职或串通作弊内部控制可以降低单个员工犯错误的概率,但很难防范数个关键岗位的人员串通作弊。
④管理层滥用授权,如果负有职责的管理层缺乏职业道德,滥用职权,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3、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①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内部控制-重点
名词解释1、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2、风险评估:是指一个潜在事项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
3、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4、组织架构: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5、治理结构:即企业治理层面的组织架构,是与外部主体发生各项经济关系的法人所必备的组织基础。
6、风险承受度:是组织或个人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
7、风险偏好:是指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的数量。
8、不相容职务:是指某些如果以一个部门或一个员工担任,那么该部门或员工既可以弄虚作假,又能为自己掩饰舞弊行为的职务。
9、会计基础绩效考评模式:采用会计基础指标作为绩效考评指标。
10、经济基础绩效考评模式:采用经济基础指标作为绩效考评指标。
11、战略管理绩效考评模式:引用非财务指标并将评价指标与战略相联系。
12、专项监督:是指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13、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
14、内部控制评价: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15、内部控制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简答题1、内部控制发展的五个阶段。
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系统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
2、内部控制与内部环境的关系。
P421)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2)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3)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相互制衡;4)内部控制与内部环境存在互动关系。
内部控制重点整理
八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检查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应对划分为两个层次,公司管理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控制,管理控制分为战略控制、过程控制、任务控制。
每一个层次包括四个部份:控制要素、控制方式、控制过程、控制绩效1) 内部控制本身的成本2)过度的内部控制可能抑制企业创新、引起组织成员抵触情绪3)局限性:成本效益权衡、例外控制、内部控制执行人员亵渎或者串通舞弊4)管理层滥用职权通过管理结构的设计,由公司管理主体实施权责配置、制衡、激励与约束、协调等功能,促使管理人员更好的履责任。
,通过制定绩效目标,对, 由公司管理主体(企业关键资源提供者)实施权责配置、制衡、激励约束、协调等功能,促进管理人员履行责任.它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构成的内部权力机构的权力分配及其相互制衡机制,其关键点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最终保证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流程与任务控制包括:业务流程控制、审批控制、成本控制、现金流量控制、定期或者不定期盘点、质量控制与项目控制等。
7 .(一) “经济人”假说: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对人施以监督、控制。
采用X 理论进行管理的企业,可能会产生抵触经营目标的消极态度,导致伪造预算结果、不传递真实信息或者不良的信息交流(二) “社会人”假说: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社会生活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一致。
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的群体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对成员有很大的影响。
(三)“自我实现人”假说:组织行为研究表明, 以Y 理论为基础的企业和领导风格可带来较大的效益。
企业中各层次的员工都有决定于自身目标的需求: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追求同事的承认;劳动补偿。
认识到个人需求的特点,对控制是很重要的.Y 理论假设人并非懒惰的,如果管理者能提供合适的环境发挥其潜力,员工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四) “复杂人”假说: “复杂人”假说认为,人既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彻底的“社会人”, 更不是纯粹的“自我实现人",而是“复杂人”,出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管理,是具有辩证思想的管理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运营效率和资产安全等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程序。
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能够有效地规范和指导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确保企业运营顺利、风险可控。
下面将重点围绕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核心进行详细的探讨。
1.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1)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之一就是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控等环节。
企业需要识别潜在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健全的监控机制,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内部审计是指为了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效能而进行的独立和客观的审计活动。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检查和发现控制缺陷和风险点,及时提出改善建议,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3)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另一重点。
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向外部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公开提供有关企业财务和业务的信息。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披露的信息准确、完整、及时,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维护企业的声誉。
(4)合规管理合规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需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制度,加强对合规风险的管控,确保企业持续合规经营,减少合规风险带来的损失。
(5)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离职等各个环节,确保企业有足够的、并且有质量的人力资源支持企业各项业务。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控制环境的影响较大,包括企业领导班子的诚信、业务管理的意识、风险管理的态度等。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和合规意识,激励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积极参与。
企业内部控制整体层面和各项循环关键控制点汇总
公司整体层面部控制控制目标控制措施1 行为规公司制定行为规,并使员工充分掌握和严格遵循1 公司制定并经董事会批准后下发"员工职业道德守则"。
2 人力资源部对员工培训,通过调查问卷,考试等形式确保员工充分了解职业道德守则的要求。
3 公司所有员工均签署年度"员工职业道德承诺函",确定已经知晓守则,并严格遵循;对于知晓的违规行为已经报告管理层;各级人事部门负责检查和汇总所有的员工声明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4 定期通过培训等方式向员工强调道德守则和诚信的重要性。
5 将"员工手册"公布于公司供外部人员查阅。
2 人力资源建立规的员工招聘、培训、晋升、考核机制。
1 公司建立健全有关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晋升、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
2 在关键岗位人员的招聘或晋升时应履行必要的背景调查等程序。
3 在员工招聘、培训和晋升时,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对所需人员的技能和学识等组织实施。
4 定期对公司员工进展工作业绩评价考核,并以此作为续聘、晋升等依据。
3 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根据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明确公司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
1 有完整的组织构造图,清晰表述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报告责任。
2 管理层每年审阅公司现有的组织构造。
3 明确关键岗位的职责。
4 授权与审批建立和完善公司主要经济活动的授权与审批权限,并规执行。
1 明确重要经济业务活动〔如资本性支出、资金支付及投融资活动等〕管理与审批等权限的分配。
2 各级管理人员被授予的权限与其所处职位相匹配。
5 防舞弊建立舞弊风险防机制,明确检举举报渠道,防和发现舞弊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或减少损失。
1 制定并下发"反舞弊规定"和"公司举报受理、调查、处理方法"。
2 对员工进展"反舞弊规定"和"公司举报受理、调查、处理方法"的宣传、培训。
3 各部门对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每年定期进展了自我评估及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刘峻摘要为了切实提高大型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为小型企业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实现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财政部门联合相关组织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不但自身的发展前景紧密相关,还可以大幅提高企业防范、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规范市场运行,为大众的利益提供大力保障。
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与实施原则出发,提出了若干完善建议,旨在推动企业管理效率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内部控制组成要素构架重点一、企业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及执行原则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由以下几个因素组成,首先,内部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开展的基础平台,包括了清晰的权责划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条例、治理结构以及内部审计等环节。
其次,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风险评估,有助于企业能及时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预警,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再次,内部监督,企业内控执行是基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监督检查基础之上,并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针对内部控制体系中有待完善与调整的部分进行及时的改进。
最后,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有效、精准的收集企业经营信息数据,并在内部传递与共享,切实实现企业对内或对外部之间的有效沟通。
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五个基本原则,用来促进与强化内部控制职能的充分发挥。
一是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需要贯穿于企业每个经营活动中,并全面覆盖所有项目与业务。
二是重要性原则,基于内部控制的全面性之上,内部控制还要针对性的加强对重要事项与风险高发项目的密切关注与监控。
三是平衡性原则,内部控制机制中的各个环节需要体现出相互监督与制衡,以体现出运作效率与执行效果。
四是适应性原则,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的运作能效,切实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职能,就需要在构建的同时充分结合企业实际运营状况与业务特点。
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为了企业在预期的成本下,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以此为执行与构建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为了达成经营目标、保障企业利益和资产安全,规范内部管理和运作,事先预防和控制相关风险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程序和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核心是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把控,以及对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持续性的建设和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风险管理与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是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内部外部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
为了有效控制风险,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制订风险评估、防范和应对措施,确保企业在面临各种风险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财务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运作和决策流程,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运作管理,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机制,防范和打击各种形式的财务风险和经济犯罪,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和经济效益。
信息化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也面临着各种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风险。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和控制制度,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安全和可靠运行,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和知识产权,防范和打击各种形式的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
四、人力资源管理与控制合规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之一。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加强对市场竞争环境和行业监管的了解和应对,防范和打击各种形式的违法违规行为和合规风险,维护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营合法性。
监督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之一。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明确管理层和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管理层和员工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和完善改进,预防和纠正各种形式的违法违规行为和管理漏洞,维护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组织形象。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规范、监督、评价等各个环节。
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和监督自身的各项经营活动,提高经营绩效,减少风险和损失,保护企业利益。
在内部控制的实施中,有一些重点和核心工作是尤为重要的,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之一就是风险管理。
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内外部风险,在经营活动中需要不断的评估、监控和控制这些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之一就是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企业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项风险的来源、性质、影响和可能发生的概率,针对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受风险的干扰和损害。
内部控制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控制、财务报告等各项内容。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责任分工、流程和制度,规范各项财务活动的进行,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运用,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正确的财务数据和指导。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还包括信息系统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业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和有效运行。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需要着力于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应用和管理,包括对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功能设置、权限管理、数据安全等各个方面的严格控制,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与此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还包括人员管理。
人员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且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资源。
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严格管理人员的行为和活动,规范人员的工作流程和行为准则,保障人员的行为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职责要求。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激励、奖惩等各项内容,以确保企业的员工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公司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与措施,旨在保障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活动符合法律规定、遵守公司内部规定,并确保资产安全和账务准确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核心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识别和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风险管控,企业必须识别和评估风险,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健性。
2.流程管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流程的管控。
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规范、标准化的管理,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流程,并通过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来发现异常交易和活动。
3.内部审核和自我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常常依赖于内部审核和自我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协助公司识别潜在的风险,评估控制的有效性,发现违规行为,并提出建议改进企业的管理方式。
4.信息技术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信息技术控制已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通过加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方式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人员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成功也依赖于有能力和诚信的人才。
企业应建立人员招聘、培训和奖惩等制度,确保员工不会从事违法、违规的行为。
6. 财务监管:财务监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包括财务报表的编制、审计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等。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财务舞弊。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企业应该关注风险识别和评估、流程管控、内部审核和自我监督、信息技术控制、人员管理和财务监管等方面,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安全、合法和诚信。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风险、保护资产以及确保财务报告准确性等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核心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审查等五个要素来达到企业预期目标。
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核心之一。
控制环境是指指导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价值观、道德风险、组织结构、员工素质、领导者行为等。
只有在良好的控制环境下,企业才能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
风险评估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核心之一。
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出对企业目标实现可能产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识别和应对可能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类风险。
其三,控制活动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核心之一。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为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设立相应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报表等。
企业需要确保控制活动的全面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以防止各类风险的发生。
其四,信息与沟通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核心之一。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通过内外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作。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及时向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沟通。
监督与审查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核心之一。
监督与审查是指通过内部和外部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企业需要建立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审计机构,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和不足。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管理、运作和财务方面的一系列制度与制度设计,以及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改善的活动。
它是保证企业运营及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资源有效利用,保障公司利益,预防风险,防范各种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指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关键要点和重要内容,是保障企业运作和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并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的重点所在。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之一是控制环境,即营造健康的管理氛围和组织文化,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理解,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这包括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层廉洁从业环境、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制度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企业文化,树立正确认识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使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从而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之一。
企业应通过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形成全面、系统的风险清单,并据此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找出潜在的风险点,及时制定应对措施,规避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各种内部控制措施和程序,包括合理分工、职责明晰、审批流程、内部审计等,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并有效地监督和控制经营活动,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持续性。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记录和报告机制,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方便上级管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
要加强内部沟通与协调,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和协作互助,共同维护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5. 监督与评价:监督与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企业为了达成业务目标,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而建立的一系列组织、政策和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合理的风险管理和有效的业务运作,它在整个企业的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1.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估和应对与业务目标相关的各类风险。
企业应当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确保对重大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和控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2.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对企业管理和运营活动的审计,评价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流程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3. 合规性管理:合规性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企业面临着法律法规、行业准则等多种合规性要求,如财务报告准则、劳工法规、环境保护等。
企业需要建立合规性管理体系,确保企业所有的业务活动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防范合规风险,避免因违反规定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
4.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程序,确保财务信息的精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企业需要进行定期的财务报告和分析,及时发现财务问题,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
5. 信息技术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业务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管理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之一。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技术管理体系,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防范信息安全风险,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
6.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及其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安全、有效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的整体。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公正、诚信地持续发展的基石,具有重大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对于防范风险、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一、关键点1、内部控制文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是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
内部控制文化是组织内部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信念,影响着员工在工作中如何看待和运用控制手段。
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文化,需要培养员工尊重规则、尊重程序、诚信守法、守业正道的意识。
2、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风险。
企业必须要能够识别风险、评估影响和可能性、制定控制措施、监督控制措施的实施和效果,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3、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它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控需要而系统化地构建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其中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信息流程、控制点和程序规范等多个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是制定和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行为激励:行为激励是落实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业通过行为激励,能够使员工更好地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塑造企业诚信的形象。
行为激励包括惩罚和奖励。
通过惩罚能够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制约,奖励则是推动员工按照规定行事的积极手段。
二、控制1、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控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要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管理者必须给出明确的岗位职责说明,同时制定明确的授权制度,防止权利滥用。
2、信息流程控制:信息流程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信息共享,但信息共享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信息流程控制制度,确保信息传递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安全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通过组织结构、职权与责任、管理制度、信息和反馈控制、内部监督等控制方式,使企业决策与管理、业务、财务状况、规范行为等方面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管理行为。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运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法性,防止和减少经营风险和非法行为的发生。
一、风险评估和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是风险评估和控制。
企业要对自身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控制,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避免对企业造成严重的财务和声誉损失。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评估标准,对风险进行分类、评估和控制,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内部审计和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审计和监督。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部门针对企业各项业务和活动进行的审计,包括财务审计、合规审计、运营审计、风险审计等。
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自身各项活动的规范性、合法性、效率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
企业还应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制度,确保各项制度、政策和规定得到严格执行。
三、信息系统和保护企业内部控制还需要关注信息系统和信息保护。
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基础,它能够为企业的业务提供信息支持和保障。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此外,企业还需要采取措施保护重要的信息和资产,如采取加密措施、规范用户权限等。
四、内部管理和纪律企业内部控制还需要严格的内部管理和纪律。
企业内部管理包括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清晰的职务分工、加强管理监督等。
企业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纪律,保障员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对管理违规、纪律问题进行惩戒。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核心包括风险评估和控制、内部审计和监督、信息系统和保护、内部管理和纪律。
企业需要全面、科学的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不断加强内部监督、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以确保企业稳定经营和良好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资料要点
企业内部控制资料要点1.风险评估与应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是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评估包括对业务环境、内外部因素和相关方面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风险带来的影响。
2.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职权,通过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内控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按照控制措施履行相应的职责。
3.制度与流程: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以规范各项业务活动。
制度和流程应包括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并需要经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4.风险监测与控制活动: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实施一系列的监测与控制活动,旨在规范业务流程,并确保相关操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监测与控制活动可以包括内部审计、内部核算、支付审核、预算控制、关键业务活动的审查等。
5.信息与通信:企业内部控制需要确保内外部的信息畅通和及时共享。
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是实现信息和通信的重要手段,包括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内部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等。
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6.监督与反馈: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以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有效运行。
监督与反馈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管理层的监督以及外部审计等手段进行,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7.人员素质与培训: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内控意识。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内控意识是保证内控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保障财务报告准确性、资产保护和业务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内控措施,并不断完善和修订,以适应外部环境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重点第1章内部控制导论P2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现实控制目标的过程P2 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1)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2) 内部控制需要企业全员参与(3) 内部控制只能是合理保证P4 企业内部控制的分类(1) 根据企业组织构架,分为治理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2) 根据控制对象,分为人事控制.财务控制.会计控制.生产控制等(3) 根据控制依据,分为制度控制和预算控制(4) 根据控制进程和时序,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P8 内部控制的演讲包括(1) 内部控制萌芽期:内部牵制(2) 内部控制发展期: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3) 内部控制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架构(4) 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P9 内部牵制主要包括四项职能:(1)实物牵制(2)物理牵制(3)分权牵制(4)薄记牵制P14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八大要素(相互联系):(1)内部环境(2)目标制定(3)事项识别(4)风险评估(5)风险反映(6)控制活动(7)信息与沟通(8)监控P14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1) 厘清了风险管理流程(2) 将风险管理扩展到战略层面,并将战略与偏好保持一致(3) 明确了企业相关部门的责任第2章内部控制基本理论P20 企业欺诈的定义:由美国司法部定义的企业诈骗,含有下列法律条款:(1)公司伪造财务信息,也称财务诈骗(2)公司内部人的自行交易(3)与非法运作的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有关的欺诈(4)阻碍公证,做伪证,篡改证据,或其它与上述(1)~(3)相关胡其它行为P22 企业欺诈理论包括:(1)欺诈三角理论该理论把欺诈动因主要归纳为三要素:压力机会合理化借口(2)白领犯罪理论白领犯罪理论具有四个构成因素:为社会所尊重者所为的破坏刑法的行为行为人大多拥有较崇高的社会地位说经济地位违法行为是在行为人职业领域中或职业活动中实施的通常情况下违法行为会造成对职责的侵犯(3)薯条欺诈理论薯条欺诈理论是指:一个人进行欺诈后又能逃脱指控,就能够使欺诈者上瘾.(4)烂苹果欺诈理论烂苹果原意是指一个烂苹果最终会影响整筐苹果,这也适用于一个企业(5)冰山一角理论通常我们初次发现欺诈涉及的金额比较少,但是这不能显示出欺诈行为真正的内容,就像冰山隐藏在海面下只露出一角一样P28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制度和机制来协调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保证公司持久平稳的发展,从而达到各方面的利益最大化.P29 公司外部治理是通过资本市场,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等诸多外部制约而产生作用P3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关关系的基础理论:(1)委托代理理论(2)不完全契约理论(3)利益相关者理论(4)受托责任理论P40 企业风险分类(1)根据风险后果划分可划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2)根据风险来源划分可划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3)根据企业经营活动模块划分可划分为人力资源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审计风险,信息披露风险等(4)根据风险是否可以分散划分企业风险可划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市场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股市上所有股票价格的下跌,从而给股票持有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非系统风险又称非市场风险,也称可分散风险,是指某一种特定原因对某一特定资产收益造成影响的可能性P42 风险态度:风险态度是指一个人在承受风险情况下其偏好的特征,它可以用来测量人们为降低所面临的风险而进行支付的意愿.第3章企业内部控制目标P51 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内部控制目标(1) 企业所有者内部控制目标(2) 企业董事会内部控制目标(3) 企业管理当局内部控制目标(4) 企业一般员工内部控制目标P54 美国内部控制目标演进企业内部控制在美国发展较早,主要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四个阶段.P56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胡目标归纳为五个方面:(1) 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2) 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3) 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5)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P57 中美内部控制目标差异比较(1) 可靠性所指的范围不同(2) 我国重点突出安全性目标(3) 我国逐步重视经营目标P58 美国内部控制原则(1) 责任到位(2)充分记录(3)财产保险(4)记录与保管分离(4) 相关交易责任分离(6)实行科技控制(7)定期独立评估P58 中国内部控制原则(1) 全面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3)制衡性原则(4)适合性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P59 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性控制.P62 内部环境具体内容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法律环境等.P64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组织辨认和分析与目标实现有关的风险过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即设置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P65 10.风险应对对策有四种基本类型: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1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P70 1内部控制主要方法包括:(1) 目标控制法(2)组织控制法(3)授权控制法(4)程序控制法(5)检查控制法(5) 风险控制法(7)预算控制法P70 1目标控制法:目标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方法,指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应遵循其创建目标,分期对生产,经营销售,财务,成本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P76 1检查控制法:检查控制法是指对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方法P76 1每个组织必须实行专业检查和自我检查等制度,具体包括:(1) 建立内部检查或内部审计机构,实行专业检查(2) 内部检查机构应独立于业务部门之外,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3) 内部检查机构应事先制订检查监督计划,工作程序,报请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4) 内部检查机构应严格检查和如实报告检查结果,要确保报告的客观性和可靠性1(5) 内部检查结构应根据检查中发现的偏差,建议领导采取纠正措施,并监督有关部门及时改进工作第4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P8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历程如何?(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点(3)内部会计控制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4)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审核与指导作业(5)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完善P88 我国制订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必要性(1)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促进市场经济与盈利模式转换(2)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3)内部控制建设是我国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P97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主要内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主要内容包括评价的原则和组织,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缺认定和评价报告等.根据指引规定,企业应当对与实现整体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评价.应用信息系统加强内部控制的企业,应当对信息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包括信息系统一般控制评价和信息系统应用控制评价第五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P10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要求(1)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2)董事会专门委员会(3)设立董事会秘书P111 制订发展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1) 发展目标应当突出主业(2) 发展目标不能过于激进,不能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不能脱离企业实际,否则可能导致企业过渡扩张或经营失败(3) 发展目标不能过于保守,否则会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P112 实施发展战略(1) 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领导(2) 将发展战略分解落实(3) 保障发展战略有效实施(4) 做好发展战略宣传培训工作P12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1) 安全生产(2)产品质量(3)环境保护(4)资源节约(5)促进就业(6)员工权益保护等方面P129 企业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P132 文化形成:当一种行为能够成功时,这个行为就可能会不断重复,不断重复之后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使我们树立了某种价值观,这时侯一种文化就形成了第六章企业主要业务活动内部控制P141 筹资活动胡主要风险及其控制(1)缺乏完整的筹资战略规划导致的风险(2)缺乏对企业资金现状的全面认识导致的风险(3)缺乏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导致的风险(4)缺乏对资金条款的认真审核导致的风险(5)因无法保证支付筹资成本导致的风险(6)缺乏严密的跟踪管理制度导致的风险P144 投资活动内部控制(1)拟定投资方案(2)投资方案论证(3)投资方案决策(4)投资计划编制与审批(5)投资计划实施(6)投资项目的到期处置P146 投资活动的主要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1)投资活动与企业战略不符带来的风险(2)投资与筹资在资金数量.期限.成本与收益上不匹配的风险(3)投资活动忽略资产结构与流动性的风险(4)缺乏严密的授权审批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的风险(5)缺乏严密的投资资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的风险P155 付款:付款是直企业在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付款审核不严格,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主要管控措施(1)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判断采购款项是否确实予支付(2) 根据国家有关支付结算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遵循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3) 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当定期进行追踪核查,综合分析预付帐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回收风险等情况,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收回款项.P159 仓储保管:仓储保管的主要风险是:存活仓储保管方法不适当,监管不严密,可能导致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主要管控措施(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办理出入手续.(2)存货仓储期间要按照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妥善贮存(3)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4) 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5) 仓储部门应对库存物料和产品进行每日巡查和定期抽检,详细记录库存情况P161 固定资产取得:固定资产取得的主要风险是:新增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不符要求,进而影响资产运行效果.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主要管控措施(1)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2) 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P169 发货:发货是根据销售合同的约定向客户提供商品的环节.发货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未经授权发货或发货不符合合同约定,可能导致货物损失或客户与企业的销售争议,销售款项不能收回主要管控措施(1)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审核后的销售合同开具相关的销售通知交仓储部门和财务部门(2)仓储部门应当落实出库,计量,运输等环节的岗位责任,对销售通知进行审核,严格按照所列的发货品种和规定,发货数量,发货时间,发货方式,接货地点等,按规定时间组织发货,形成相应的发货单据,并应连续编号.(3)应当与运输合同或条款等形式明确运输方式,商品短缺,毁损或变质的责任,到货验收方式,运输费用承担,保险等内容,货物交接环节应做好装卸和检查工作,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由客户验收确认.(4)应当做好发货各环节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设置销售台帐,实现全过程的销售登记制度P169 收款的主要风险是:企业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票据管理不善,账款回收不利,导致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收款过程种存在舞弊,使企业经济利益受损.主要管控措施:(1)结合公司销售政策,选择恰当的结算方式,加快款项回收,提高资金使用率.(2)建立票据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商业汇票的管理(3)加强赊销管理(4)加强代销业务款项的管理,及时与代销结算款项.(5)收取的现金,银行本票,汇票等应及时缴存银行并登记入账第七章企业其它业务活动内容控制P178 工程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1) 编制项目建议书(2)可行性研究(3)项目评估与决策等几个阶段P180 项目评审与决策的主要风险是:项目评审流于形式,误导项目决策:权限配置不合理,或者决策程序不规范,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主要管控措施:(1)企业应当组建项目评审组或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2) 在项目评审中,要重点关注项目投资方案,投资规模,资金筹措,生产规模,布局选址,技术,安全,环境保护有情反面情况,核实相关资料的来源和取得途径是否真实,可靠,特别要对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论证.(3)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必须有完整的书面记录P182 工程招标一般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定标五个主要环节.P185 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是指工程建设实施,即施工阶段.P197 选择承包方:选择承包方:是指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选择承包方.选择承包方的主要风险是:承包方不是合法设立的法人主体,缺乏应有的专业资质,从业人员也不具备应有的专业技术资格,缺乏从事相关项目的经验,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甚至陷入法律纠纷.主要管控措施(1)充分调查候选承包方的合法性.(2) 调查候选承包方的专业资质,技术实力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履历和专业技能(3) 考察候选承包方从事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业界评价和口碑.(4) 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业务外包的人工成本,营销成本,业务成收入,人力资源等指标进行测算分析(5) 引入竞争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公开招标等适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方.(6)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从候选承包方中择优做出选择.第8章企业内部控制支持系统构建P212 预算指标水平可以区分为三种(1)可行的(2)理想的(3)超理想P214 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1) 建立定期会议分析制度(2) 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充分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潜力(3) 对于预算执行差异,应当客观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或建议,提交企业决策机构研究决定.(4) 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实施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方法(1)比率分析法(2)比较分析法(3)因素分析法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P218 合同的编制与审核控制的内容(1) 企业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合同协议正式订立之前的资格审查,内容谈判,文本拟定等流程,确保合同协议的签订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和企业自身利益,防范合同协议签订过程中的舞弊,欺诈等风险.(2) 企业应当根据合同协议内容对标的物的生产商,价及变化趋势,质量,供货期和市场分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掌握市场情况,合理选择合同协议方(3) 重大合同协议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协议,应当指定法律,技术,财会,审计等专业人员参加谈判,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参与(4) 企业应当对拟签约对象的民事主体资格,注册资本,资本运营,技术和质量指标保证能力,市场信誉,产品质量等反面进行资格审查,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对合同协议的履约能力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并查证对方签约人的合法身份和法律资格.(5) 企业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拟定合同协议文本(6) 企业应当建立合同协议会审制度第9章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P231 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P233 设计有效性的根本判断标准是所设计胡内部控制是否能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P234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原则(1) 全面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P240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1) 个别访谈法(2)调查问卷法(3)比较分析法(4)标杆法(5)穿行测试法(7) 抽样法(7)实地查验法(8)重新执法法(9)专题讨论会法P242 运行缺陷:运行缺陷是指现存设计完好的控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者没有获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能力以有效地实施控制.P243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按照缺陷程度把内部控制划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三种等级.第十章企业内部控制外部审计P253 审计的含义审计是为了确认有关行为是否妥当,或者该行为人所给出的信息(陈述、认定)是否可靠,由独立的第三者所进行的一种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