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及其混乱品种之考证

合集下载

白头翁

白头翁

白头翁【摘要】目的关于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的考证和两种药物的比较。

一般资料论据3 讨论药典载白头翁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白头翁系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在春秋两季采挖,将植物表面的泥沙去除干净,干燥;药典载白头翁的形状一般为类圆柱形或圆锥形,形状稍微扭曲,长度一般在6~20 cm ,直径0.5~2 cm 。

植物表面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裂纹,颜色为黄棕色或棕褐色,表皮很容易脱落,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的颜色为黄色,木部的断面木部也可以看到裂纹,横断面木部的颜色为淡黄色12]。

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本药物的质硬而脆。

药典载白头翁的化学成分,根据研究发现白头翁含有三萜皂苷.三萜皂苷分为羽扇豆烷型(苷元:23一羟基桦木酸23一hydroxybetulini.cacid 为主)和齐墩果烷型(苷元:常春藤皂苷元为主)两类数十种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大理市、昆明市 3 个产区采集毛丁白头翁,这些药物经云南中医学院教授鉴定为菊科大丁草属毛大丁草的干枯全草。

然后收集药典载白头翁,这些药物经鉴定为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分别取这两种药物的的粉末适量.分别做出热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

②分别取热水提取液1 m L ,加入碱性硫酸铜试剂,然后沸水浴加热5 m in ,观察是否有红色沉淀生成,证明是否有存在苷及其糖类。

③取二者的热水提取液滴于滤纸,干燥以后,将三氯化铁一铁氰化甲洒到它们的表面,观察是否有酚类,斑点呈蓝色为阳性。

④将二者的乙醇提取液2 m L 置于蒸发皿,用水浴蒸干,用氯仿将残留物溶解,放入小试管,加入浓硫酸。

观察结果,验证是否有三萜及甾醇类,如果硫酸层在紫外线灯下出现绿色荧光并且氯仿层显红色为阳性。

⑤石油醚提取液滴于滤纸片上,室温下观察油斑,如果挥发,不留痕迹为阳性,说明有挥发油。

⑥对其成分进行确定和整理。

1.2.3 比较两者药理作用考证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的药理作用,收集有关二者的药理学作用进行验证,并比较二者异I司。

白头翁

白头翁

白头翁(《本经》)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

主产于华北及内蒙古。

原植物生于平原或山坡草地。

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耐旱、不耐高温,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苦,性寒。

归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临床用名白头翁。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苦,温,无毒。

主治温疟,狂易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治金创。

《名医别录》:有毒。

主治鼻衄。

《药性论》:使,味甘,苦,有小毒。

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疬。

《日华子本草》:得酒良。

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

《本草图经》:俗医合补下药,甚验,亦冲人。

《本草衍义》:性温,止腹痛,暖腰膝。

《药性赋》:味苦,性温,无毒。

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其用有四:傅男子阴疝偏肿,治小儿头秃膻腥;鼻衄血非此不效,痢赤毒有此获功。

《汤液本草》:气寒,味辛苦,无毒。

有毒。

《本草》云:主温疟狂易音羊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鼻衄。

《心》云:下焦肾虚,纯苦以坚之。

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

《本草经疏》:白头翁,《本经》味苦温无毒。

吴绶益以辛寒。

详其所主,似为得之。

东垣谓其气厚味薄。

既能入血主血,应云气味俱厚。

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入手足阳明经血分。

暑伏足阳明经,则发温疟;伏手阳明经,则病毒痢、滞下纯血。

狂阳,鼻衄者,血热也。

寒热也,血瘀血。

癥瘕积聚,瘿气,靡不由血凝而成。

积滞停留则腹痛。

金疮,血凉则痛自止。

苦能下泄,辛能解散,寒能除热凉血,具诸功能故悉主之。

殆散热凉血行瘀之要药欤。

前人所谓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

男子阴疝偏坠,小儿头秃腥膻,鼻衄,无此不效。

毒痢有引获功,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

简误:白头翁苦寒,滞下胃虚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泄泻由于虚寒寒湿,而不由于湿毒者,忌之。

《本草蒙筌》:味苦,气温。

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无毒。

一云味甘、苦。

有小毒。

近根底处,白茸寸余,状类老翁,名由此得。

主温疟阳狂寒热,治癥瘕积聚腹疼。

浅析中药品种混乱现象

浅析中药品种混乱现象

浅析中药品种混乱现象中药是我国医学不可分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中药品种繁多,动、植、矿物基源复杂,加之地区用药习惯不同,以及《本草》记述不详,误传误用和用药发展演变等因素,就逐步形成了“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部分中药紧缺,掺伪作假,乱代乱用情况较严重,更加剧了中药品种的混乱。

这严重影响着用药的准确性,造成疗效低下,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同时,中药品种的混乱也为教学、科研、商品交流、医药管理监督带来一定的困难。

当前常用中药约800余种,绝大多数在历代本草中早已有记载,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使得中药材品种混乱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经分析如下:(一)以伪充真,这是造成品种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不法药商唯利是图,当有些商品供不应求时,就以外形相似或名称相近之物以伪充真,如不加鉴别,就会一直错用下去。

如以紫茉莉、大丽菊、芭蕉竽等冒充天麻,以野豇豆、山莴苣、华山参、商陆等冒充人参,它们根本没有人参大补元气、强心固脱的作用,而且华山参和商陆还有剧毒性。

粉末状药材,则更易作假,如以山药粉、天花粉的粉末充贝母粉,以桂皮、锁阳等粉末充麝香等。

进口药材如熊胆、胖大海中亦曾多次发现伪品。

(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用药经验有所不同,名称也不统一,而且各地沿用历史长久,使中药品种日益复杂,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如白蔹应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

但四川省所售为萝藦科植物隔山消和牛皮消,它是健胃消食的良药,而白蔽的功效为解毒敛疮,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有些习惯商品的处理还十分棘手,比如石菖蒲,药典所载为天南星科石菖蒲的根茎,而近代商品石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并形成大宗药材,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销售。

其形、色、味均与石菖蒲完全不同。

这种商品的处理就比较难办,因为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影响较大,故应慎重行事。

(三)别名过多。

例如常用药物夏枯草,就有灯笼草、灯龙花,九重楼、铁包草等名称。

白头鹎的环境要求,白头鹎的品种简介

白头鹎的环境要求,白头鹎的品种简介

白头鹎的环境要求,白头鹎的品种简介白头鹎的品种简介白头鹎白头鹎(音:bēi)(学名:pycnonotus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

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

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

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中文学名:白头鹎拉丁学名:pycnonotussinensis别称:白头翁、白头婆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鹎科属:鹎属亚种:4种命名人及时间:Gmelin,1789英文名称1:ChineseBulbul英文名称2:Light-ventedBulbul白头鹎的环境要求白头鹎白头鹎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中国分布于西至四川、云南东北部;北达陕西南部及河南;东至沿海一带,分括海南和台湾;南及广西西南等地。

白头鹎是我国常见鸟类,是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鸟类,繁殖季节几全以昆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意义甚大。

目前种群数量还较丰富。

白头鹎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

多在灌木和小树上活动,性活泼,不甚怕人,常在树枝间跳跃,或飞翔于相邻树木间,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

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伴有颤音。

白头鹎的环境要求白头鹎白头鹎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白头翁鸟的资料介绍_白头翁鸟的基本知识

白头翁鸟的资料介绍_白头翁鸟的基本知识

白头翁鸟的资料介绍_白头翁鸟的基本知识白头翁鸟大家有见过吗?你们知道白头翁鸟的一些资料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白头翁鸟的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白头翁鸟的资料:鸟种描述中等体型的橄榄色鹎。

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

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叫声一般为“qiang-ding ding-qiang”,伴有颤音。

白头翁鸟的资料:生活习性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

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

性活泼、不甚畏人。

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

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

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

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

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

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

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桕、葡萄等。

白头翁鸟的资料:经济用途白头翁鸟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为保护鸟类。

白头翁鸟的资料:饲养一般来说,白头翁的成年野鸟胆子比较小,野性也很难消除,是很难驾驭训练的,没有专业的养鸟知识以及专业的驯养人员,是很很难驯服的,驯服的几率是5%-10%左右。

再有就是抓到的野生的白头翁成鸟,身上会带有一些不知名的略带危险的病菌,家里有体质易过敏或者是来人、儿童等,是很容易产生感染的,所以成年的野鸟抓住后要先消毒。

在驯养的时候,要在鸟笼里面保持干净的卫生状况,水管里面的水很容易被白头翁“污染”,我们要每天进行更换。

还要多喂食一些水果以及各种昆虫的幼虫或者蛹。

值得注意的是,每天喂食的水果白头翁是吃不完的,吃不完的水果要清扫出来;每一周要清理一次鸟笼。

中药白头翁的真假鉴别方法

中药白头翁的真假鉴别方法

中药白头翁的真假鉴别方法中药白头翁的真假鉴别方法中药白头翁的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1、白头翁:根长圆柱形或圆锥形,稍弯曲,有时扭曲而稍扁,长5-20cm,直径0.5-2cm。

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或纵沟,中都有时分出2-3支根,皮部易脱落而露出黄色木部,且常朽蚀成凹洞,可见纵向突起的网状花纹;根头部稍膨大,有时分叉,顶端残留数层鞘状叶柄基及幼叶,密生白色长绒毛。

质硬脆,折断面稍平坦,黄白色,皮部与木部间有时出现空隙。

气微,味微苦涩。

以条粗长,质坚实者为佳。

2.细叶白头翁:根较细,长圆柱形,分枝少;皮部不脱落。

3.蒙古白头翁根较细短,圆柱形,直径5-8mm,分枝少。

4.兴安白头翁:根细长圆柱形,长达16cm,直径5-7mm.有少数支根。

5.朝鲜白头翁:根长约8cm,上部直径5-7mm,下部有少数支根;外表黄褐色。

6.钟萼白头翁:根细,直径约5mm,支根细长。

中药白头翁的显微鉴别根横切面:表皮、皮层、内皮层通常已脱落。

韧皮部宽广,外侧细胞棕色,壁木栓化;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直径15-35μm,壁较厚,有的根无纤维。

形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呈圆多角形,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直径25-85μm;木纤维直径至42μm,壁稍厚,非木化。

较粗的根,中央常为薄壁细胞。

粉末特征:灰棕色。

1.韧皮纤维梭形或纺锤形,长100-390μm,直径16-42μm,壁木化。

2.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3-33μm,基都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时可见螺状或双螺状纹理。

3.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72μm。

中药白头翁的理化鉴别取该品粉末4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 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 6ml,放冷,加丙酮适量,则生成沉淀,滤过,速取沉淀少量(约 5mg),置试管中,加醋酐 1ml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 1ml,两液接界处显红色或红紫色环。

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的考证

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的考证

药典 载 白头翁 与 云南地方 用 毛丁 白头 翁的形 、 性 及药 理 ,
见表 1
表1 药典载 白头翁与云南地方 用毛丁 白头翁的形、 性及药理表 项目 药典 载 白头翁 形态 理化性状 药理作用 本品呈 类圆柱形或圆锥形 , 稍扭 曲 , 表面棕 含三萜皂苷分为羽扇豆烷型和 和齐墩 果 对病 原体抑 制作用 : 抗菌 , 抗病 毒 ; 杀虫
3 讨 论
皂 苷及 常春藤 皂苷 元( H e d e r a g e n i ) 、 齐墩 果酸( O l e a n o l i e a c i d ) 等
萜皂 苷元 , 此外 , 构成 药典载 白头翁 的的物质还包 括 白头 翁素 、 白头翁灵 、 白头翁 因 、 豆 甾醇 、 出木脂 素类成分 , 常春藤 酮酸 。 药典载 白头翁的药理作用 : ①抗 菌作用 。用蒸馏法从 白头翁 根部取得到 白头翁素 . 用提纯法得 到把白头翁皂苷 , 用K — B纸片 扩散法对大肠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副伤寒杆菌进行抑菌试验 ,
表面 , 观察是 否有 酚类 , 斑点呈 蓝色为 阳性 。④将二 者的乙醇提
取液 2 m L置于蒸发皿 , 用水浴蒸 干 , 用氯仿将残 留物溶解 , 放入
小试 管 , 加入浓硫 酸 。 观察结果 , 验 证 是 否有 三萜 及 甾 醇 类 , 如 果
硫 酸层在 紫外 线灯 下 出现绿 色荧光 并且氯仿层显 红色 为 阳性 。 ⑤ 石油醚提取 液滴 于滤纸 片上 , 室温下 观察油斑 , 如果 挥发 , 不
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 白头翁 的考证 和两种药 物的 比较, 现将研 究资料进行整理 . 结果报道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从云南省 玉溪 市新平 县 、 大理市 、 昆明市 3个产 区采集毛丁 白头翁 ,这些 药物经云 南 中医学 院教授鉴 定为菊科 大丁草属毛

白头鹎简介

白头鹎简介

有关白头鹎\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 又称“白头翁”,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极为常见的一种小型鸣禽。

白头鹎隶属鸟纲、雀形目Passeriformes、鹎科Pycnonotidae、鹎属Pycnonotus。

全世界共有四个亚种:指名亚种P. s. sinensis、两广亚种P. s, hainanus、台湾亚种P. s. formasae、和琉球亚种P. s.orii。

其中指名亚种分布西至四川、贵州、云南东北部,东达上海,北至陕西、甘肃东南部、河北、山东,南至福建、广东、广西、香港。

近些年来在北京。

大连旅顺,甚至最近在青海西宁都有了新分布记录,该亚种未见于国外。

两广亚种分布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以及海南,国外仅见于越南北部。

台湾亚种仅分布于台湾,琉球亚种分布于日本琉球群岛。

白头鹎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

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

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

性活泼、不甚畏人。

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

形态特征:白头鹎为小型鸟类,体长17-22cm。

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头顶两侧自眼后开始各有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枕部相连,形成一条宽阔的枕环,有的标本枕羽具黑端,有的头顶后和枕全白色(两广亚种无白色枕环,额至枕全黑色)。

颊、耳羽、颧纹黑褐色,耳羽后部转为污白色或灰白色。

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

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

颏、喉白色,胸淡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显的淡灰褐色横带。

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黄绿色,形成稀疏而不明显的黄绿色纵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亦为黑色。

此外,基于已有的研究及野外观察都发现,白头鹎指名亚种枕部白斑的宽窄程度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些个体头顶后部及枕部皆白,有的则白色面积较窄,或杂有黑羽。

白头翁简介

白头翁简介

中文学名:白头翁二名法:Anemonechinensis 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毛茛目科:毛茛科属:银莲花属种:白头翁药用资料【学名】Pulsatillachinensis(Bunge)Regel.【英文名】anemone,woodanemone,wild-flower,pasqueflower【别名】老公花、毛姑朵花【分类】毛茛科,白头翁属。

【形态特征】宿根草本,根圆锥形,有纵纹,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株高10-40厘米,通常20-30厘米。

基生叶4-5片,三全裂,有时为三出复叶。

花单朵顶生,径约3-4厘米,萼片花瓣状,6片排成2轮,蓝紫色,外被白色柔毛;雄蕊多数,鲜黄色;花期3-5月。

瘦果,密集成头状白头翁-原植物,花柱宿存,银丝状,形似白头老翁,故得名白头翁或老公花。

【分布】原产中国,华北、江苏、东北等地均有分布。

多野生,亦可作花卉或药用植物栽培。

【习性】性喜凉爽气候,耐寒,要求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繁殖栽培】播种或分株繁殖。

分株法应用较多,在秋季进行。

4月下旬采种。

种子细小,播种要精细,以盆播为宜。

秋播或春播。

本为野生植物,性强健,栽培管理粗放。

【园林用途】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

花期早,植株矮小,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果期羽毛状花柱宿存,形如头状,极为别致。

【其它用途】根可入药,详见下文。

【食疗作用】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简介白头翁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录》:“白头翁生高山山谷及田野。

四月采。

”《唐本草》:“白头翁,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

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

……根甚疗毒痢,似续断而扁。

”《蜀本草》:“《图经》云,(白头翁白头翁-原植物)有细毛,不滑泽,花蕊黄,今所在有之。

白头鹎的冷知识

白头鹎的冷知识

白头鹎的冷知识白头鹎是一种常见的鸟类,身体小巧可爱。

它们常常出现在公园、花园和树林中,以昆虫和果实为食。

除了这些常见的知识,还有一些关于白头鹎的冷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白头鹎的学名叫Parus major,属于雀形目雀科。

它们的体长约为14厘米,重约18克,雄性和雌性的外貌几乎相同,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白头鹎的头部和颈部呈现出白色,才得名为白头鹎。

2. 白头鹎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类,它们具有较高的智商和学习能力。

研究发现,白头鹎能够记住超过1000个不同的叫声,可以根据叫声来辨别同类或其他鸟类的威胁。

它们还能够学习使用工具,比如用树叶掩饰食物,以防止其他鸟类偷取。

3. 白头鹎是一种善于合作的鸟类,它们常常组成小群体活动。

在觅食时,它们会互相呼唤,协作捕捉昆虫。

当发现食物时,会发出特定的叫声,引起其他鹦鹉的注意,一起前往觅食。

这种群体觅食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觅食效率,还增加了它们的安全性。

4. 白头鹎是一种迁徙鸟类,根据季节的变化会进行迁徙。

它们常常在冬季南迁,到温暖的地区度过寒冷的冬天。

迁徙过程中,白头鹎会形成庞大的鸟群,一起飞行,以减少空气阻力,并提高飞行效率。

5. 白头鹎有着非常独特的筑巢方式。

它们会选择树洞或人造的巢箱作为巢穴,然后用树叶、草、羽毛等材料进行填充。

与其他鸟类不同的是,白头鹎在巢穴中会筑造多个入口,以增加巢穴的安全性。

这种多入口的设计,不仅方便了白头鹎的进出,还能有效地防止其他鸟类或动物的入侵。

6. 白头鹎的叫声清脆悦耳,常常被人们形容为“叮叮”的声音。

它们的叫声非常多样化,可以通过不同的叫声来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警示、求偶和领地宣示等。

7. 白头鹎在繁殖季节会展示出独特的求偶行为。

雄性白头鹎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巢穴,并用鲜艳的羽毛装饰巢穴,以吸引雌性的注意。

当雌性被吸引后,雄性会不停地展示翅膀、跳跃和歌唱等行为,以展示自己的优势和诱惑雌性。

8. 白头鹎在中国广泛分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鸟类。

白头翁同名异物本草考证与鉴别

白头翁同名异物本草考证与鉴别

在 或数 个 成群 ; 纤 维壁 稍 厚 , 木 化 。 ( ) 末 特 木 非 2粉
征 :灰棕色 。韧皮纤维梭形 或纺锤形 ,长 10 0 30 H, 9 I直径 l 4 m, 木 化 。非腺 毛单 细胞 , 6— 2 壁
直径 l 3 m, 3 3 基部 稍 膨 大 , 大 多木 化 , 的可 壁 有

质量和临床疗效。笔者拟对古今文献记载进行整理 比较 , 将正品与 同名异物之间作一对 比 , 以便更好 地鉴别使用。 1 历代 本草 及现 代研 究有关 对 白头翁 功能 的考证 《 神农本草经》 白头翁“ 谓 味苦 , , 温 无毒 。主温 疟 ; 易寒 热 ; 瘕 积 聚 ; 气 ; 血止 痛 ; 疮 。一 狂 瘾 瘿 逐 金 名野丈人 , 一名胡王使者” 别录》 。《 载道 :有毒 , “ 主
内皮层外侧为 1 列石细胞 ; 维管束 : 韧皮部束 1 ~ 6 2 0个 ( 图略 ) 。
4 小 结
[ ] 田宏。 1 王蕾蕾. 湖北麦冬的生药鉴别. 时珍国药研究 , 9 。 6 :2 . 1 78 ) 5 9 ( 5 [ ] 梁渝陵. 2 麦冬与混用品麦冬 的鉴别. 中国药业 。0 0 9 6 : 1 2 0 , ( )2 .
热解毒、 凉血止痢 、 燥湿杀虫的功效。始见于《 神农 本草经》下 品, , 且历代本草多有记载 。由于早期本 草对 白头翁形态描述不明 , 多以“ 近根处有 白茸” 的
植 物认为是 白头翁 , 因此 , 对其功能的认 识也有 了 些差异 , 以至 于不 同地 区出现 与 白头 翁 同名 不 同 物、 作用也不尽相 同的混乱 品种 , 严重影响 了药材
摄影仪技讯
7 4
新疆 中医药 20 年 07

白头翁

白头翁

白头翁《中国药典》:白头翁【拼音名】 Bái Tóu Wēnɡ【英文名】 RADIX PULSATILLAE【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

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

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

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

气微,味微苦涩。

【鉴别】(1)本品粉末灰棕色。

韧皮纤维梭形或纺锤形,长 100~390μm,直径16~42μm,壁木化。

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3~33μm,基部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的可见螺状或双螺状纹理。

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72μm。

(2)取本品粉末4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 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 6ml,放冷,加丙酮适量,则生成沉淀,滤过,速取沉淀少量(约5mg),置试管中,加醋酐1ml 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 1ml,两液接界处显红色或红紫色环。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

【用法用量】 9~15g。

【备注】(1)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

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2)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

【摘录】《中国药典》页首《*辞典》:白头翁【出处】《本经》【拼音名】 Bái Tóu Wēnɡ【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本经》),白头公(《本草经集注》)。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清热止痢白头翁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清热止痢白头翁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清热止痢白头翁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 的干燥根。

又名:白头公、白头草、老公花、老冠花、山棉花根、毛姑朵花、老婆子花、羊胡子花。

原植物白头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河南、湖北、四川,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河北。

本品药材性状: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

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

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

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

气微,味微苦涩。

本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中医临床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阿米巴原虫,抗菌,抗阴道滴虫,杀精子等作用;本品醇提物有镇静、镇痛作用;白头翁皂苷A3有抗肿瘤作用;本品尚可抑制种子发芽,对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分泌IL-6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它药用部位:(1)白头翁花:用于疟疾寒热,白秃头疮;(2)白头翁茎叶:用于腰膝肢节风痛,浮肿及心脏病。

白头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谓“味苦,温,无毒。

主温疟狂易(音羊)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

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

”《本草图经》曰:“白头翁,生嵩山山谷,今近京州郡皆有之。

正月生苗作丛,状如白薇,而柔细稍长。

叶生茎端,上有细白毛,而不滑泽。

近根有白茸,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

根紫色,深如蔓菁。

二月、三月开紫花,黄蕊,五月、六月结实。

其苗有风则静,无风而摇,与赤箭、独活同。

七月、八月采根,阴干用。

”白头翁自古即为治痢要药,古今均有同名异物情况,现在商品更为复杂,以白头翁为名的,有三、四十种之多,这可能与其根头部有白色毛茸或花序上有白色的特征有关。

通过本草考证,可知传统药用白头翁的正品为P. chinensis,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使用者亦为本品,其同属植物的根部或带地上部分的根,属于地区习惯用药类。

白头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述要

白头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述要

用肿瘤杂志,$###,$.(!):#.
医国药,!""",$$(.):!#)
〔!"〕章荣华,张仲苗,耿宝琴,等 % 白头翁对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 〔!)〕路西明,王建刚,侯香波,等 % 白头翁对利福平异烟肼肝毒性研
癌的防治作用和机理研究〔&〕% 中药药理与临床,$###,$’(’):--
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引入现代语言来阐述呢?为什么就不能 易被理解和接受,所以以往的版本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
应用现代中医学的最新成果来证实或证伪,从而肯定中医学 要求,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版已势在必行,否则中医的生存
的科学性,进而发展中医学呢?有人因中医学认识方法具宏 将越来越难。
观性、笼统性、模糊性的特点,目前还达不到具体化、客观化
万方数据
· $#"! ·
白头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述要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钟长斌, 李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210029
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3,21(8) 16次
总之,教材的编写既要具有时代特征,又要反映当代相
的程度,认为《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在阐述理论概念、人体的 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又要体现中医特色———整体观,辨
生理病理等问题时,应力求按照中医传统的理论模式和认识 证论治。
方法去表达,不能用西医的理论模式和认识方法去搀和。这 参考文献
种观点是片面的。中、西医学理论模式确实有巨大的差异, 但在认识方法上却可以互相借鉴。因为中西两种医学的研 究主体是人,因此有关人的生理、病理、解剖、药物代谢动力 等方面的具体内容,理化指标均是客观的,真实的,只要是能 够正确反映人体的健康或疾病状况的,西医可以用它,中医

中药鉴定学讲义

中药鉴定学讲义
共 21 卷,为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药 图,绝大多数图为实地写生绘制,成 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原书已失 传,但其药图 930 余幅及文字说明仍 存于《证类本草》之中。重视药材的 道地性。为现今本草考证的重要参考 书之一 共 31 卷,载药 1746 种,新增药 500 余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是现今研究宋代以前草本发展最完 备的重要参考书 共 52 卷,载药 1892 种,新增药 374 种。附药图 1109 幅,附方 11096 条。 全书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 统,为自然分类的先驱,集明代以前 本草学说之大成。17 世纪初传到国 外,被译成多国文字 共 10 卷,载药 921 种,其中《本草 纲目》未记载的药物有 716 种。新增 西洋参、冬虫夏草、鸦胆子等药物 共载西藏东部、青海、四川西部的药 材 2294 种。叙述了每种药的来源、 生长环境、性味和功效等,是历代收 载藏药最多的典籍 载植物 1714 种,共 38 卷,本书为植 物学名著,其中有很多要用植物,根 据著者平生经验,辨别形色气味,摹 绘成图,附以考证,以求名实相符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中药鉴定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①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②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确保中药质量;③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④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 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一药多基元中,不同的品种质量有差异,造成中药质量控制 困难,临床疗效难以保证。中药的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 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58 贯众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20 白头翁 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白附子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黄连、甘草、川贝 (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 1.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 2.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3.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4.查考地方史志

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的考证

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的考证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目前,我们对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的研究十分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属于两种不同的植物,虽然都是白头翁,可是在性状、药理作用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二者的区别,更好地利用这两种药物的药用价值[1]。

为了关于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的考证和两种药物的比较,现将研究资料进行整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大理市、昆明市3个产区采集毛丁白头翁,这些药物经云南中医学院教授鉴定为菊科大丁草属毛大丁草的干枯全草。

然后收集药典载白头翁,这些药物经鉴定为毛莨科植物。

1.2试验方法1.2.1比较两者性状考证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的性状,观察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的外形、颜色、植物形态、横断面形态、味道等,记录下二者的各个性状。

1.2.2比较化学成份为证实两种药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对二者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分别取这两种药物的的粉末适量,分别做出热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

②分别取热水提取液1mL,加入碱性硫酸铜试剂,然后沸水浴加热5min,观察是否有红色沉淀生成,证明是否有存在苷及其糖类。

③取二者的热水提取液滴于滤纸,干燥以后,将三氯化铁—铁氰化甲洒到它们的表面,观察是否有酚类,斑点呈蓝色为阳性。

④将二者的乙醇提取液2mL 置于蒸发皿,用水浴蒸干,用氯仿将残留物溶解,放入小试管,加入浓硫酸,观察结果,验证是否有三萜及甾醇类,如果硫酸层在紫外线灯下出现绿色荧光并且氯仿层显红色为阳性。

⑤石油醚提取液滴于滤纸片上,室温下观察油斑,如果挥发,不留痕迹为阳性,说明有挥发油。

⑥对其成分进行确定和整理。

1.2.3比较两者药理作用考证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的药理作用,收集有关二者的药理学作用进行验证,并比较二者异同。

白头翁有哪些品种,详解4大白头翁品种

白头翁有哪些品种,详解4大白头翁品种

白头翁有哪些品种,详解4大白头翁品种
白头翁最快常见的有细叶白头翁以及蒙古白头翁,植株都是比较矮小的,在15~25厘米之间,兴安白头翁品种植株能生长到40厘米的高度,植株比较高大,另外朝鲜白头翁的绒毛呈现紫红颜色,装饰能力极高。

白头翁品种
1、细叶白头翁
白头翁在有着观赏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那么白头翁有哪些品种呢,细叶白头翁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品种,植株高度比较矮小,一般是在15~25厘米之间,但是它的叶片细长,一般是在15厘米左右。

2、蒙古白头翁
蒙古白头翁植株相比其他植物也比较矮小,若是养护得当植株可生长到22厘米左右,叶子呈现长卵状态,它是没有花期的,在叶子的边缘覆盖着一层白色绒毛,并有深紫颜色,其装饰能力也比较的高。

3、兴安白头翁
兴安白头翁植株比较高大,一般可生长到25~40厘米之间,但是叶柄的长度是不规则的,长短交替生长,最短的叶子只有2~3厘米之间,长叶子可达到15厘米左右,也带有深紫色的绒毛。

4、朝鲜白头翁
朝鲜白头翁品种观赏能力比较高,植株的高度适宜,一般是在14~28厘米之间,它的绒毛是比较特殊,呈现紫红颜色,并且它的根性也比较细弱,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浇水过多,否则根系很容易受到损害。

山慈姑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山慈姑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山慈姑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赵丽萍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3(048)002
【摘要】山慈姑为兰科植物杜娟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独蒜兰Pleionebul bocodioides(Franch.)Rolfe或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的干燥假鳞茎。

前者称“毛慈姑”,后两者称“冰球子”。

收载于2010版《中国药典》,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功效。

临床主要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瘾瘕痞块,为中医抗肿瘤处方药中的常用药。

现因临床用量的增加,药材资源的匮乏,
【总页数】3页(P145-147)
【作者】赵丽萍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温岭3175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药白头翁及常见混淆品的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研究
2.山慈姑的药材品种鉴别
3.半夏与混淆品丽江山慈姑的鉴别
4.金果榄和山慈姑的名称鉴别考证
5.土贝母与丽江山慈姑的鉴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头翁的品种有哪些?白头翁的品种分类

白头翁的品种有哪些?白头翁的品种分类

白头翁的品种有哪些?白头翁的品种分类白头翁的品种有哪些?白头翁的品种分类白头翁的品种分类1、白头翁植株高15-35厘米。

根状茎粗0.8-1.5厘米。

基生叶4-5,通常在开花白头翁-花枝时刚刚生出,有长柄;叶片宽卵形,长4.5-14厘米,宽6.5-16厘米,三全裂,中全裂片有柄或近无柄,宽卵形,三深裂,中深裂片楔状倒卵形,少有狭楔形或倒梯形,全缘或有齿,侧深裂片不等二浅裂,侧全裂片无柄或近无柄,不等三深裂,表面变无毛,背面有长柔毛;叶柄长7-15厘米,有密长柔毛。

花葶1(-2),有柔毛;苞片3,基部合生成长3-10毫米的筒,三深裂,深裂片线形,不分裂或上部三浅裂,背面密被长柔毛;花梗长2.5-5.5厘米,结果时长达23厘米;花直立;萼片蓝紫色,长圆状卵形,长2.8-4.4厘米,宽0.9-2厘米,背面有密柔毛;雄蕊长约为萼片之半。

聚合果直径9-12厘米;瘦果纺锤形,扁,长3.5-4毫米,有长柔毛,宿存花柱长3.5-6.5厘米,有向上斜展的长柔毛。

4月至5月开花。

根状茎药用,治热毒血痢、温疟、鼻衄、痔疮出血等症(中药志)。

根状茎水浸液可作土农药、能防治地老虎、蚜虫、蝇蛆、孑孓,以及小麦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中国土农药志)。

2、细叶白头翁白头翁多年生草本,高15-25cm。

基生叶4-5,开花时长出地面。

叶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叶柄长5-8cm,有时长达14cm,疏被白色柔毛;叶片轮廓狭椭圆形或卵形,长7-8.5cm,宽2.5-4cm,羽片3-4对,下部的有柄,上部的无柄,羽片又作羽状细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有时卵形,宽1-2.5mm,无端常锐尖,边缘稍反卷,成长叶两面无毛,或沿叶脉稍被长柔毛。

花葶有柔毛;苞片3,长2.8-3.4cm,基部合生,简长5-6mm,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宽1-1.5mm,外面被长柔毛;花两性,单朵,直立,花梗长约1.5cm,结果时长达15cm;萼片6,排成2轮,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2-4.2cm,宽1-1.3cm,蓝紫色,先端微尖或钝,外面被长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约为萼片之半;心皮多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头翁及其混乱品种之考证日期:2007-03-05 15:07 来源:医生在线∙成都军区总医院PET/CT∙宁波明州医院PET/CT∙重庆西南医院PET/CT∙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深圳武警边防院PET/CT∙解放军309医院PET/CT∙江阴华西医院PET/CT∙杭州117医院PET/CT∙柳州市人民医院伽玛刀∙湖南武警医院肿瘤治疗∙湖北武警总医院伽马刀∙长春市人民医院伽玛刀白头翁及其混乱品种之考证中草药 2000年第7期第31卷药材作者:张丹翎伏晓杨燕云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郑州 450002关键词:白头翁;植物基原;同名异物摘要古本草有关白头翁功能、治症的记载,以及植物形态方面的描述有不少差异。

现在有些地方文献及地区用药习惯也有很大不同,对白头翁同名异物和混乱品种进行了整理比较。

白头翁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下品,且历代本草多有记载。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治》中白头翁汤以白头翁为主药,主治痢疾热利下重。

现代药理研究白头翁有抗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等作用,具有治疗阿米巴原虫性痢疾、细菌性痢疾以及瘰疬、疥痈等功效[1 ]。

但由于早期本草对白头翁形态描述不明,多以“近根处有白茸”的植物认为是白头翁,因此,对其功能的认识也有了一些差异,以至于不同地区出现有与白头翁同名不同物,作用也不尽完全相同的混乱品种。

我们拟对历史文献记载及现代文献进行整理比较,将正品与同名异物之间作一对比,以便更好的鉴别使用。

1 本草中有关白头翁功能的讨论《神农本草经》谓白头翁“味苦,温,无毒。

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

《别录》载道:“有毒,主鼻衄”。

《药性论》谓:“味甘、苦,有小毒。

……治齿痛,主项下瘤疬。

胡王使者,味苦,有毒。

主百骨节痛”。

《日华子本草》云:“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

《肘后方》曰:治“小儿秃”[2]。

《中药大辞典》引载《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

而《本草纲目》白头翁项下也未再作详细叙述。

但根据现代研究表明:白头翁有抗阿米巴原虫、抗菌、抗阴道滴虫的作用。

另有报道:其根含有白头翁素,是一种强的心脏毒,但其煎剂的毒性很低,对大鼠几无毒[1]。

由此分析:本草中有的记载有毒,也有的认为无毒,且作用也有不同,说明本草中所记载的白头翁并非是一种植物。

2 本草对白头翁植物形态描述上的讨论从本草中有关白头翁植物形态的描述上,可以看出也有很大差异。

如陶隐居云:“处处有。

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

方用亦疗毒痢”。

以根处有白茸而为之。

《唐本草》认为白头翁其特征是:“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纛头,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

并对陶隐居的描述否定道:“今言近根有白茸,陶似不识”。

而《开宝本草》描述道:“今验此草丛生,状如白薇而柔细稍长,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近根者有白茸”。

且认为《唐本草》中的描述“ 此皆误矣”[3]。

又观《植物名实图考》根据清代以前本草记载进行实地考证,但仍未对白头翁作出正确论断,书中载有两种白头翁,一种“生建昌,赭茎,稍绿。

长叶斜齿,面绿背淡,夏结青??D15F?果,上有三四须,细如蝇足”[4],而另一种从绘图上看与《唐本草》所描述形状相似,但吴其?B323?认为:“采得也不甚相类,故图其形状以备考”。

《本草纲目》对白头翁从功能和形态上均未再作详细的描述,而且所绘之植物图形与《证类本草》中也完全不同,并与现代文献收载也有很大差异。

由此说明,历代本草对白头翁原植物基原的认识也各不相同。

正如吴其?B323?所说:“然则草之有毛者,以翁名之皆可”。

由于对植物形态不规范的描述,以及对植物基原的认识差异,最后影响到药物性能的认识。

3 白头翁植物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九五年版把毛茛科植物白头翁 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 定为正品。

在《中药大辞典》中又收载了同属植物兴安白头翁 P.da hurica(Fisch.)Spr.、朝鲜白头翁 P.koreana Nakai. 和细叶白头翁 P.turczani novii Krylov et Serg.、蒙古白头翁 P.amb igua Turcz.ex Pritz,《全国中草药汇编》把细叶白头翁称为细裂白头翁,蒙古白头翁称为新疆白头翁,且又增添有同属植物阿尔泰白头翁 panella Fisch. 、掌叶白头翁(钟萼白头翁) P.patens Mill. 、黄花白头翁 P. sukacze vii Turcz[5]。

现代研究在白头翁、兴安白头翁、朝鲜白头翁、细叶白头翁的根中含有皂苷、葡萄糖、鼠李糖、白头翁素、翁灵、翁因等[1],其功能基本一致。

4 白头翁的同名异物及其混乱品种由于历史的原因白头翁异物同名甚多,植物来源也较复杂,如在《河南省炮制规范》中就将菊科植物祁州漏芦作为白头翁记载[6],《中药材手册》作为地区习惯用药记载[7],甘肃等地把打破碗花花作白头翁用,由此看来各地使用也颇不一致。

根据《中药大辞典》和《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材手册》记载,其各地区使用的商品主要的有: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翻白草;毛茛科植物野棉花、打破碗花花;菊科植物毛大丁草、山荻、火绒草、漏芦、羊耳菊;石竹科植物白鼓钉;玄参科植物鹿茸草;唇形科植物白毛夏枯草等在不同地区被当作白头翁使用。

4.1 委陵菜:蔷薇科植物委陵菜 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始见于《救荒本草》,在《中国药植志》中名谓“黄州白头翁”,大部分地区以翻白草入药,也有少数地区作白头翁使用。

此药有类似白头翁解毒,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的作用,另外它还有祛风湿,治疗风湿筋骨疼痛、瘫痪、癫痫、疮疥等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委陵菜虽有类似白头翁对阿米巴原虫在体外或动物中的抗菌作用,但较之很弱,需3倍于白头翁的量才能相当。

4.2 管仲:蔷薇科植物亮叶委陵菜 Potentilla fulgens Wall. 始见于《滇南本草》,亦称白头翁,具有清热消炎,凉血止血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赤白痢疾、肠炎、胃痛、肺结核咯血、鼻衄、便血、血崩,以及外伤出血等症。

4.3 翻白草:蔷薇科植物翻白草 Potentilla discolor Bge. 始见于《救荒本草》,曾被称为兰溪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作用。

常用于治疗痢疾、疟疾、肺痈、咳血、吐血、下血、崩漏、痈肿、疮癣、瘰疬结核。

4.4 鹿茸草:玄参科植物绵毛鹿茸草 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 始见于《植物名实图考》,又名白头翁、千重塔、白头毛等。

性味:苦,平。

具有治疗咳嗽、吐血、赤痢、肠风便血、月经不调、风湿骨痛、风火牙痛、虚火牙痛、乳痈、慢性气管炎等作用。

4.5 白毛夏枯草:唇形科植物筋骨草 Ajuga decumbens Thunb. 始见于《纲目拾遗》也名白头翁,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又叫作破血丹。

性味:苦甘,寒。

具有止咳化痰、清热、凉血、消肿、解毒作用。

治疗气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肿痛、疔疮、痈肿、跌打损伤。

现代研究表明:筋骨草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抑菌作用、主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4.6 白地紫菀:菊科植物钩毛大丁草 Genbera delavayi Franch. 始载于《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又名大火草、小一支箭,在《云南中草药选》中称为白头翁。

性味:辛微苦,平。

具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消积杀虫。

治疗痢疾、胃痛、感冒咳嗽、气喘痰多、消化不良、蛔虫症、扁桃体炎等。

4.7 毛大丁草根:在《滇南本草》中称之谓白头翁,其基原为菊科植物毛大丁草 Gerbera piloselloides Cass 的根及根茎。

又名小一支箭、一支香。

从植物形态和药材特征上与白头翁有很大差异,及易辨认。

性味:苦,平。

具有清热解毒,理气和血作用。

治疗痈肿、痄腮、瘰疬结核、胸胁痞气、疝气、痢疾、衄血、下血。

4.8 山荻:菊科植物香青 Anaphlis margaritacea (L.) Benth. et Ho ok.f. 又名大叶白头翁、大火草。

性味:凉,甘微苦。

功能:清热泻火,燥湿。

主治:吐血、痢疾、牙痛、乳痈、瘰疬。

4.9 火绒草:菊科植物火绒草 Leontopodiumleontopodioides(Willd . )Beauv. 又名薄雪草、白艾、老头草。

出于《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性味: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炎利尿。

治疗急、慢性肾炎等。

4.10 羊耳菊:菊科植物羊耳菊 Inula cappa D C. 初见于《泉州本草》,又名白牛胆、山白芷、毛老虎。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祛风、利湿、行气化滞。

主治:风湿关节疼痛、疟疾、痢疾、泄泻、产后感冒、肝炎、痔疮、疥癣。

曾有文献记载治疗胆结石及胆囊炎,早期血吸虫病有较好疗效。

4.11 白鼓钉:石竹科植物白鼓钉 Polycarpaea corymbosa (L.)Lam. 又名广白头翁、满天星草、声色草。

性味:甘平。

功能:清热解毒,利小便。

治疗痢疾、肠炎、淋病小便涩痛、痈疽肿毒、虫蛇咬伤。

4.12 漏芦:菊科植物祁州漏芦 Rhaponticum uniflorum (L.)D C;禹州漏芦 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漏芦始见于《本经》,性味:苦、咸,寒。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通经脉。

主治:痈疽发背,乳房肿痛,乳汁不通,瘰疬恶疮,湿痹筋脉拘挛,骨节疼痛,热毒血痢,痔疮出血。

其药材形状及似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由于分布较广,因此常误为白头翁,且有些地区将其作为白头翁商品应当纠正。

4.13 打破碗花花:毛茛科植物打破碗花花 Anemone hupehensis Lem. 初见于《四川常用中草药》又名野棉花、山棉花。

在甘肃等一些地区作白头翁用。

性味:苦辛,凉。

有毒。

功能:杀虫、化积、消肿、散瘀。

治疗:秃疮、疟疾、小儿疳积、痢疾、痈疖疮肿、瘰疬、跌打损伤。

似《本草备要》记载白头翁之功能。

4.14 野棉花:毛茛科植物野棉花 Anemone vitifolia Buch.-Ham. 初见于《滇南本草》。

在《湖南药物志》也称其打破碗花花。

性味:苦辛,有大毒。

治疗鼻疳、目翳。

其植物形态与 A. hupehensis Lem. 相似,然其功能主治有较大差别,似《别录》中记载白头翁还有待考证。

5 小结白头翁用于临床已有悠久历史,但至今仍比较混乱。

从以上所列品种中看出,白头翁同名异物以及混乱品种主要来源于菊科、毛茛科、蔷薇科等。

有些品种在治疗痢疾方面有效,也有的无效,如有文献记载:翻白草、白鼓钉、漏芦及秋鼠曲草,在体外体内均无抗阿米巴作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