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元素周期律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 元素周期律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 元素周期律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 元素周期律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已知元素X 、Y 均为短周期元素,X 元素的一种核素常用于测文物的年代,Y 元素原子半径是所有原子中最小的,元素X 、Y 可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M 和N ,已知M 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M 分子中所含X 元素的质量是Y 元素质量的6倍,且M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N 是一种常用溶剂,它的实验式XY 。回答下列问题:

(1)符合条件的M 的有 ______种。

(2)任意写一种不带支链的M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3)若在N 与液溴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可以发生反应(在如图装置a 容器中反应),则:

①写出a 容器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d 容器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在碘水中加入N 振荡静置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

(5)等质量M 、N 完全燃烧时消耗O 2的物质的量较多的是________(填“M ”或“N ”)。

【答案】3 CH 2=CH -CH 2-CH 3 2Fe +3Br 2=2FeBr 3、+Br 23FeBr ???→

+HBr 吸收HBr 和Br 2,防止污染环境 溶液分层,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 M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X 元素的一种核素常用于测文物的年代,则X 为碳(C );Y 元素原子半径是所有原子中最小的,则Y 为氢(H )。元素X 、Y 可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M 和N ,已知M 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M 分子中所含X 元素的质量是Y 元素质量的6倍,且M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则M 为分子式C 4H 8的烯烃;N 是一种常用溶剂,它的实验式XY ,则N 为苯(C 6H 6)。

【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M 是分子式为C 4H 8的烯烃,N 是分子式为C 6H 6的苯。

(1)符合条件的M 有CH 2=CHCH 2CH 3、CH 3CH =CHCH 3、(CH 3)2C =CH 2,共3种。答案为:3;

(2)一种不带支链的M 的结构简式为CH 2=CHCH 2CH 3或CH 3CH =CHCH 3。答案为:CH 2=CHCH 2CH 3或CH 3CH =CHCH 3;

(3)①a 容器中,Fe 与Br 2发生反应生成FeBr 3、苯与Br 2在FeBr 3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 +3Br 2=2FeBr 3、

+Br 23FeBr ???→ +HBr 。答案为:2Fe +3Br 2=2FeBr 3、

+Br 23FeBr ???→ +HBr ;

②不管是Br 2(g )还是HBr 都是大气污染物,都应除去,所以d 容器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Br 和Br 2,防止污染环境。答案为:吸收HBr 和Br 2,防止污染环境;

(4)在碘水中加入苯,由于碘溶于苯、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振荡静置后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答案为:溶液分层,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

(5)M 中含氢量高于N 中含氢量,所以等质量M (C 4H 8)、N (C 6H 6)完全燃烧时消耗O 2的物质的量较多的是M 。答案为:M 。

【点睛】

计算耗氧量时,若质量一定,则先将化学式改写碳原子个数为1的最简式,然后比较氢原子数,氢原子数越多,耗氧越多;若物质的量一定,则看化学式,4个氢原子与1个碳原子的耗氧量相同,依据需要可进行互换。

2.下表列出了①~⑩十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ⅠA 0 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 ④ ⑩ 3 ⑤ ⑥ ⑦ ③ ⑧ ⑨ 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④按原子个数比1:1 组成的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由②、④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无毒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和⑨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元素③的气态氢化物和元素⑧的气态氢化物中,易于制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元素 ①、④、⑤两两之间可以形成两种类型的化合物,写出一种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O=C=O Ne O 2Na+2H 2O=2NaOH+H 2 ↑ 2HClO 4

+Na 2CO 3=CO 2↑+2NaClO 4 +H 2O H 2S Al(OH) 3 +OH - = AlO 2- +2 H 2O H 2O (或H 2O 2) Na 2O (或Na 2O 2或NaH )

【解析】

【分析】

从表中元素所在的位置,可推出①为氢(H),②为碳(C),③为磷(P),④为氧(O),⑤为钠(Na),⑥为镁(Mg),⑦为铝(Al),⑧为硫(S),⑨为氯(Cl),⑩为氖(Ne)。

【详解】

(1)①、④为H和O,二者按原子个数比1:1 组成分子H2O2,电子式为;②、④两种元素为C和O,二者组成的一种无毒化合物为CO2,结构式为 O=C=O,答案为:;O=C=O;

(2)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Ne;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O;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是Na,它的单质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答案为:Ne;O;2Na+2H2O=2NaOH+H2↑;

(3)②和⑨分别为C和Cl,比较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利用HClO4与碳酸钠反应,方程式为:2HC1O4 +Na2CO3=CO2↑+2NaC1O4 +H2O,答案为:2HC1O4+Na2CO3=CO2↑+2NaC1O4 +H2O;

(4)元素③的气态氢化物为PH3,元素⑧的气态氢化物为H2S,非金属性:S大于P,易于制备的是H2S,答案为:H2S;

(5)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与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Al(OH)3反应,生成NaAlO2和H2O,其离子方程式为A1(OH) 3 +OH- = A1O2- +2 H2O,答案为:A1(OH) 3 +OH- = A1O2- +2 H2O;

(6)元素①、④、⑤分别为H、O、Na,两两之间反应,生成共价化合物可能为水或双氧水,化学式为H2O(或H2O2);离子化合物可能为氧化钠、过氧化钠、氢化钠,化学式为Na2O(或Na2O2或NaH),答案为:H2O(或H2O2);Na2O(或Na2O2或NaH)。

【点睛】

比较氧与氯的得电子能力,如果利用周期表中元素所在位置,无法比较;可以利用同一化学式,比如HClO,从化合价可以解决问题。

3.Q、W、X、Y、Z是5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Q与W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温室气体,W与Y、X与Y组成的化合物是机动车排出的大气污染物,Y和Z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

(1)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2.24L(标准状况)XQ3被200mL 1mol/L QXY3溶液吸收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WQ4Y与Y2的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4)已知:W(s)+Y2(g)═WY2(g)△H=-393.5kJ/mol WY(g)+ Y2(g)═WY2(g)△H=-283.0kJ/mol24g W与一定量的Y2反应,放出热量362.5kJ,所得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5)X和Z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答案】第二周期IVA族 c(NO3-)>c(H+)>c(NH4+)>c(OH-) CH3OH-6e-+8OH-=CO32-+6H2O n(CO2):n(CO)=1:3 Na3N+4H2O=3NaOH+NH3?H2O

【解析】

【分析】

Q、W、X、Y、Z是5种短周期元素,W与Y、X与Y组成的化合物是机动车排出的大气污染物,机动车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常见的有CO和NO,W、X、Y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W 为C元素,X为N元素,Y为O元素;Q与W组成的化合物是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为CH4气体,则Q为H元素;Y和Z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应为Na2O和Na2O2两种化合物,则Z为Na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W为C元素,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IVA族;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IVA族;

(2)2.24L(标准状况)NH3为0.1mol,200mL1mol/L HNO3溶液含有HNO30.2mol,氨气被硝酸溶液吸收,溶液相当于含有0.1molHNO3与0.1molNH4NO3混合,铵根离子水解不大,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NO3-)>c(H+)>c(NH4+)>c(OH-);故答案为:c(NO3-)>c(H+)>c(NH4+)>c(OH-);

(3)由图可知,电子从a极流出,a极为原电池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H4O在负极上放电,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

故答案为:CH3OH-6e-+8OH-=CO32-+6H2O;

(4)已知:①C(s)+O2(g)=CO2(g)△H=-393.5kJ/mol;

②CO(g)+1

2

O2(g)=CO2(g)△H=-283.0kJ/mol;

由①-②得C(s)+1

2

O2(g)=CO(g)△H=-110kJ/mol;

24gC的物质的量为2mol,与一定量的O2反应,若只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为

393.5kJ/mol×2mol=787kJ;若只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为110kJ/mol×2mol=220kJ,实际放出热量362.5kJ,故生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令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y,所以x+y=2,393.5x+110y=362.5,解得x=0.5 mol,y=1.5 mol,所以

n(CO2):n(CO)=1:3;

故答案为:n(CO2):n(CO)=1:3;

(5)X和Z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化合物为Na3N,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3N+4H2O=3NaOH+ NH3?H2O;

故答案为:Na3N+4H2O=3NaOH+ NH3?H2O。

4.A、B、C、D、E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A与C,B与D分别同主族;B、D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A2B

b.E2

c.DB2

d.C2DB3

(2)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化合物C2B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________;化合物C2B中两种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实验室中欲选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E2气体。

①实验中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按由左到右的连接顺序填写);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c 第2周期ⅥA族离子键、共价键 Na+ O2- AFEB MnO2+

4HCl(浓)Δ

MnCl2+Cl2↑+2H2O

【解析】

【分析】

A、B、C、D、E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则A为H;A与C,B与D分别同主族;B、D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C应为Na,设B的原子序数为x,D的原子序数为x+8,则2×(1+11)=x+x+8,解得x=8,则B为O,D为S,E为Cl。

【详解】

(1)H2O、Na2SO3均为化合物,均可发生电离,属于电解质,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而SO2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则只有c为非电解质,故答案为:c;

(2)B为O,位于第2周期ⅥA族,化合物C2B2为Na2O2,含离子键、共价键;C2B为

Na2O,其中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排布,原子序数大离子半径小,离子半径为O2->Na+,故答案为:第2周期ⅥA族;离子键、共价键;Na+;O2-;

(3)①用装置A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气体,选择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备;用装置F中的饱和食盐水除杂;用装置E中的浓硫酸干燥;最后用B装置进行收集及尾气处理,则仪器连接顺序为AFEB,故答案为:AFEB;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Δ

MnCl2+Cl2↑+2H2O,故答案为:

MnO2+4HCl(浓)Δ

MnCl2+Cl2↑+2H2O。

【点睛】

此题易错点在于非电解质的判断,电解质的前提必须是化合物,本质是自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电离。

5.比较下列性质(用“>”、“=”、“<”填空)

①半径 P ________F

②酸性 H3PO4 ________ H2SO4

③碱性Mg(OH)2 ________Al(OH)3

④稳定性 H2S ________ H2O

⑤还原性H2S ________ HCl

⑥氧化性 Cl2 ________Br2.

【答案】> < > < > >

【解析】

【分析】

①根据不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分析;

②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分析;

③根据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分析;

④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越强分析;

⑤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分析;

⑥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分析。

【详解】

①P和F分别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和第二周期,P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F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故答案为:>;

②P和S位于同一周期,S的非金属性大于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故答案为:<;

③Mg的金属性大于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故答案为:>;

④O的非金属性大于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越强,

故答案为:<;

⑤Cl的非金属性大于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

故答案为:>;

⑥Cl的非金属性大于Br,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故答案为:>。

6.短周期元素 Q 、R 、T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T 所处的周期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1)W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Q 、R 、T 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Q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

(2)元素的原子得电子 能力:Q__________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原子序数比 R 多 1 的元素有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周期第ⅥA 族 Al>C>N CO 2 弱于 222

22MnO 2H O 2H O+O 【解析】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Q 、R 、T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Q 、R 处于第二周期,T 、W 处于第三周期,其中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T 为Al ,可推知Q 为C 元素、R 为N 元素、W 为S 元素,以此解答。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 W 为S 元素,原子序数为16,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V IA 族;原子的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根据上述分析:Q 为C 元素、R 为N 元素、T 为Al ,则Q 、R 、T 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 Al>C>N ;Q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O 2,故答案:第三周期第ⅥA 族;Al>C>N ; CO 2;

(2) 根据上述分析:Q 为C 元素、W 为S 元素,非金属性:S>C ,则酸性:硫酸>碳酸,故答案为:弱于;

(3) 根据上述分析:R 为N 元素,原子序数比R 多1的元素为O 元素,氧元素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水与氧气,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 2O 22H 2O+O 2↑,故答案:2H 2O 22H 2O+O 2↑;

7.X 、Y 、Z 、W 、Q 、R 是周期表中前 36 号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 X 、Y 、Z 、 W 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X 为非金属元素,且 X 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 2 倍,Z 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3

,W 原子的 s 电子与 p 电子数相等,Q 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R 的原子序数为 29。 回答下列问题:

(1)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______________杂化。 (2)化合物 XZ 与 Y 的单质分子互为______________,1mol XZ 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

(3)W 的稳定离子核外有______________种运动状态的电子。W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其同周期 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其原因是:_____。

(4)Q 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则在单位晶胞中 Q 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晶体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

(5)R 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Y 与 R 形成某 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N A ,则该晶体中 R 原子和 Y 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___cm 。(只写计算式)

【答案】sp 2 等电子体 2N A 10 Mg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s 2,3s 轨道处于全满状态,比较稳定, 失去一个电子比较困难 2 8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 3A 12062ρN 【解析】

【分析】

X 、Y 、Z 、W 、Q 、R 是周期表中前 36 号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 X 、Y 、Z 、 W 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X 为非金属元素,且 X 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 2 倍,则X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2,则X 为碳;Z 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3

,则Z 为氧,Y 为氮;W 原子的 s 电子与 p 电子数相等,则W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W 为镁;Q 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Q 为钾;R 的原子序数为 29,则R 为铜,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 2CO 3,结构式为

,则中心原子C 采取sp 2杂化,故答案为:sp 2;

(2)化合物CO 与N 2分子具有相同的原子个数及价层电子数,属于等电子体;CO 的结构与N 2相似,为C O ,其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2N A ,故答案为:等电子体;2N A ;

(3)Mg 2+核外有10个电子,则有10种运动状态的电子;W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其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其原因是Mg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s 2,3s 轨道处于全满状态,比较稳定,失去一个电子比较困难;故答案为:10;Mg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s 2,3s 轨道处于全满状态,比较稳定,失去一个电子比较困难;

(4)根据晶胞结构知,钾原子在顶点和体心,则在单位晶胞中钾原子的个数为8×18

+1=2;离体心钾原子最近的钾原子处于晶胞的8个顶点,则晶体的配位数是8;故答

案为:2;8

(5)铜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晶胞中含有N原子数为:

8×1

8

=1,含有的Cu原子数为:

12×

1

4

=3,则晶胞的质量为

A A

14+643206

=

N N

?

,设晶胞的

棱长为d,则d3=

A

206

Nρ,则R原子和Y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3

A

1206

2ρN

;故答案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1;3

A

1206

2ρN

8.Ⅰ.在14

6

C、14

7

N、16

8

O、35

17

Cl、235

92

U、238

92

U中:

(1)___和_____的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2)___和____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以上所列共有

______种元素。

Ⅱ.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视角。

(3)Y的分子式为________。

(4)图中X的电子式为;其水溶液长期在空气中放置容易变浑浊,原因是

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变化体现出:S非金属性比O____(填“强”或“弱”)。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5)Z与图表中某物质反应生成S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6

C14

7

N 14

6

C16

8

O 5 SO3 2H2S+O2=2S↓+2H2O 弱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解析】

【分析】

Ⅰ. (1)同位素中核素质子数相同;

(2)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一种元素符号对应一种元素;

Ⅱ.(3)Y为S元素+6价的氧化物;

(4) H2S在空气中变浑浊是因为被氧气氧化为S;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5) Z为S元素+4价的盐,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SO2。

【详解】

Ⅰ. (1)同位素中核素质子数相同,因此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核素为14

6

C和

14 7N,故答案为:14

6

C;14

7

N;

(2)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上述核素的中子数分别为8、7、8、18、143、146,因此14

6

C和

16

8

O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二者不是同一种元素;一种元素符号对应一种元

素,因此上述一共有5种元素,故答案为:14

6C;16

8

O;5;

Ⅱ. (3)Y为S元素+6价的氧化物SO3,故答案为:SO3;

(4)X为H2S,H2S在空气中变浑浊是因为被氧气氧化为S,反应为2H2S+O2=2S↓+2H2O,所以S非金属性比O弱,从结构上可知,氧和硫同主族,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故答案为:2H2S+

O2=2S↓+2H2O;弱;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5)Z为S元素+4价的盐,如Na2SO3,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SO2,化学方程式为

H2SO4+Na2SO3=Na2SO4+SO2↑+H2O,故答案为:H2SO4+Na2SO3=Na2SO4+SO2↑+H2O。

【点睛】

本题注意区分Ⅰ,①不同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2

1H、3

1

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

子数,如14

6C、16

8

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14

6

C、14

7

N;

②同位素之间的转化,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是核反应;

③同位素之间可形成不同的同位素单质,如氢的三种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有六种:H2、D2、T2、HD、HT、DT,他们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有所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④同位素之间可形成不同的同位素化合物,如水分子有H2O(普通水)、D2O(重水)、T2O(超重水)等,他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物理性质(如密度)有所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9.氮(N)、磷(P)、砷(As)、锑(Sb)、铋(Bi)、镆(Mc)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288

115

Mc 的中子数为_____。已知存在P(S,红磷)、P(S,黑磷) 、P(S,白磷),它们互称为_____。

(2)热稳定性:NH3_____PH3(填“>”或“<”),砷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是一种_____酸(填“强”或“弱”) 。

(3)PH3和卤化氢反应与 NH3相似,产物的结构和性质也相似。写出 PH3和 HI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SbCl3能发生较强烈的水解,生成难溶的 SbOCl,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因此,配制 SbCl3溶液时应注意_________。

【答案】第四周期第 VA族 173 同素异形体 > H3AsO4弱 PH3 + HI = PH4I SbCl3

+H2O SbOCl↓ + 2HCl用较浓的盐酸而不是蒸馏水来溶解固体 SbCl3,使用前才稀释到相应的浓度

【解析】

【分析】

(1)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3)根据NH3与HCl反应的方程式书写PH3和 HI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SbCl3能发生较强烈的水解,生成难溶的 SbOCl和盐酸;

【详解】

Mc 的中子数为288-115=173; P(S,红(1)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 VA族,288

115

磷)、P(S,黑磷) 、P(S,白磷),都是P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互称为同素异形体;(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N>P>As,热稳定性:NH3>PH3,砷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AsO4,酸性H3PO4>H3AsO4,所以H3AsO4是弱酸;(3)根据NH3与HCl反应的方程式,可知PH3和 HI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PH3 + HI = PH4I;(4)SbCl3能发生较强烈的水解,生成难溶的 SbOCl和盐酸,反应方程式是SbCl3

+H 2O SbOCl↓ + 2HCl;增大盐酸浓度,水解平衡可逆向移动,抑制SbCl3水解,配制SbCl3溶液时应注意用较浓的盐酸而不是蒸馏水来溶解固体 SbCl3,使用前才稀释到相应的浓度。

10.按要求填空:

(1)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C为金属元素,C的最外层电子数和A相等;C、D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A、B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3倍。请回答:

①A为____;C为____;(填元素名称)

②D的一种氧化物和其氢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③写出一种由以上四种元素组成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化合物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④A和C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写出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下列变化①干冰的升华②烧碱熔化③金刚石熔化④氯化氢溶于水⑤氧气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

【答案】H Na 2H2S+SO2=3S↓+2H2O H++OH-=H2O Na+[∶H]- NaH+H2O=NaOH+H2↑

①⑤③④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C为金属元素,C的最外层电子数和A相等”可以知道A为H元素,则C为Na元素,故D为Si、P、S、Cl中的一种,由“C、D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A、B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3倍”可知,满足3的倍数关系的是27,即D为S元素,则B为O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①由分析可知,A为H,C为Na,故答案为:H;Na;

②D的氢化物为H2S,可与其氧化物SO2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故答案为:

2H2S+SO2=3S↓+2H2O;

③由该四种元素组成的酸性溶液的化合物是NaHSO4,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NaOH,二者发生反应:NaHSO4+NaOH=Na2SO4+H2O,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答案为:H++OH-=H2O;

④A和C组成的化合物是NaH,由Na+和H-构成,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Na+[∶H]-,其与水反应生成NaOH,反应方程式为:NaH+H2O=NaOH+H2↑。故答案为:Na+[∶H]-;NaH+H2O=NaOH+H2↑;

(2)①干冰的升华属于物理变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化学键的破坏;

②烧碱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熔化烧碱时,阴阳离子间的化学键被破坏,所以破坏的是离子键;

③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存在共价键,其熔化破坏了共价键;

④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存在共价键,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氢中的共价键被破坏;

⑤氧气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没有化学键的破坏;

⑥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受热分解时,阴阳离子键的化学键以及铵根离子中的共价键被破坏,所以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①⑤;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③④;故答案为:①⑤;③④。

二、化学键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1.

(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8列的Fe元素属于________族;

(3)相同质量的14C18O2与SO2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

(4)在KCl、NaOH、CaCl2、H2O2、Na2O2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物质的电子式为

_____;

(5)某化合物XY2中,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6)A+、B+、C-、D、E 5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

V D+E↑ 其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关系:A++C-??→

【答案】188O VIII 22:25 和

NH4++OH-NH3+H2O

【解析】

【分析】

(1)质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根据原子表示法来回答;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和周期以及族的分布知识来回答;

(3)14C18O2的物质的量为50g/mol,含有的电子数为22,SO2的物质的量为64 g/mol,含有的电子数为32;

(4)KCl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aCl2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H2O2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Na2O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5)A+,B+,C-,D,E五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均含有10个电子,由A++C—D+E,可知A+为NH4+、C—为OH-、D为H2O、E为NH3。

【详解】

(1)含有8个质子的原子为O原子,原子含有10个中子,其质量数=10+8=18,则核素的符号为188O,故答案为: 188O;

(2)周期表中位于第8纵列的铁元素为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VIII族,故答案为:VIII;(3)14C18O2的物质的量为50g/mol,含有的电子数为22,SO2的物质的量为64 g/mol,含

有的电子数为32,则相同质量的14C18O2与SO2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

m

50

m

64

22

32

?

?

= 22

25

,故答案

为:22:25;

(4)KCl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aCl2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H2O2为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Na2O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则含有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NaOH和Na2O2的电子式分别为

和,故答案为:和

(4)化学试剂的主要成分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说明含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由1molXY2含有54mol电子可知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数为54

3

=18,则XY2为CaCl2,用电子式表示CaCl2的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5)A+,B+,C-,D,E五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均含有10个电子,由A++C—D+E,可知A+为NH4+、C—为OH-、D为H2O、E为NH3,则NH4+与OH-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故答案为:NH4++OH-NH3+H2O。

12.

(1)双氧水(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它的电子式为__。

(2)在常压下,乙醇的沸点(78.2℃)比甲醚的沸点(-23℃)高。主要原因是__。(3)联氨(又称肼,分子式N2H4)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

①肼的水溶液显碱性原因是__(请用肼在水中一级电离的方程式来表示)。

②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__。

【答案】乙醇分子间形成了氢键,而甲醚却不能 N2H4+H2O?NH2NH3++OH-

N2H6(HSO4)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双氧水(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双氧水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2)在常压下,乙醇的沸点(78.2℃)比甲醚的沸点(-23℃)高。主要原因是乙醇分子间形成了氢键,而甲醚却不能;

(3)①联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 则联氨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

N2H4+H2O?NH2NH3++OH-,则肼的水溶液显碱性。

②联氨为二元弱碱,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N2H4+H2O?N2H5++OH-,第二步电离方程式为:N2H5++H2O?N2H62++OH-,则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N2H6(HSO4)2。

13.

现有下列物质:

①KCl ②CH4③NH4NO3④I2⑤Na2O2⑥HClO4⑦N2⑧CO ⑨SO2⑩金刚石

?CH3CH2OH ?MgO ?MgCl2?KOH ?HCl ?Al2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性氧化物是___(填序号),其电子式为___。

(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___(填序号),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___。

(3)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填序号),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_(填序号)。

(4)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为___(填序号),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②

②⑥⑧⑨??③⑤?⑤ 2Na+O2点燃

Na2O2

【解析】

【分析】

(1)两性氧化物指的是能与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CH4,甲烷为共价化合物;

(3)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4)由两种元素组成,且离子键、共价键都含有的是Na2O2。

(1)两性氧化物指的是能与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这里只有Al2O3,Al2O3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CH4,甲烷为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②;;

(3)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CH4、HClO4、CO、SO2、CH3CH2OH、HCl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有:NH4NO3、Na2O2、KOH,故答案为:

②⑥⑧⑨??;③⑤?;

(4)由两种元素组成,且离子键、共价键都含有的是Na2O2,钠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的

化学方程式:2Na+O2点燃

Na2O2,故答案为:⑤;2Na+O2

点燃

Na2O2。

【点睛】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14.

碳与硅是十分重要的两种元素,金刚石、SiC具有耐磨、耐腐蚀特性,应用广泛。

(1)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其原子核外通常未成对电子数为

___________个。

(2)已知2Ca3(PO4)2(s)+10C(s)→P4(g)+6CaO(s)+10CO(g)反应中,被破坏的化学键有

________。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 非极性共价键

(3)一定条件下,Na还原CCl4可制备金刚石,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除去粗产品中少量钠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Na还原CCl4的反应、Cl2与H2O的反应均是置换反应

②水晶、干冰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③NaSiO3溶液与SO3的反应可用于推断Si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

④Si在一定条件下可与FeO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第二周期第IVA族 2 abc 水(或乙醇)③④

【解析】

【分析】

(1)碳元素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IVA族,碳元素的2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

(2)由2Ca3(PO4)2(s)+10C(s)→P4(g)+6CaO(s)+10CO,可知: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之间的离子键被破坏,磷原子和氧原子间的极性共价键被破坏,另外C中非极性共价键也被破坏,因此答案选abc。

(3)由于Na可以与水(或乙醇)发生反应,而金刚石不与水(或乙醇)反应,所以除去粗产品中少量的钠可用水(或乙醇)。

(4)①Na还原CCl4生成NaCl和C,属于置换反应,但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不是置换反应,故①错误;②水晶属于原子晶体,而干冰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不相同,前者是共价键,后者是分子间作用力,故②错误;③Na2SiO3溶液与SO3的反应,说明酸性H2SiO3比H2SO4弱,可用于推断Si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故③正确;④C和Si同主族性质相似,Si在一定条件下可与FeO发生置换反应,故④正确,答案选③④。

15.

Q、R、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短周期的所有元素中Q的原子半径与Z的原子半径之比最小(不包括稀有气体),R、X、Y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中R的一种单质的熔点最高,Y与Q、R、X、Z均能形成多种常见化合物。

(1)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其原子核外有______种不同形状的电子云。这五种元素中,最外层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Q分别与X、Y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3)Q与R两元素组成的分子构型可能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直线型 b.平面形 c.三角锥形 d.正四面体

(4)元素X、Y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化合物Cu2X和Cu2Y可发生如下转化(其中D是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

非金属X_______Y(填“>”或“<”),请用事实说明该结论:__________。

【答案】第二周期第VA族 2 C O H2O>NH3 abd < 2H2S+O2=2H2O+S↓

【解析】

【分析】

Q、R、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短周期的所有元素中Q的原子半径与Z的原子半径之比最小(不包括稀有气体),则Q的原子半径最小,Z的原子半径最大,所以Q是H元素,Z是Na元素;R、X、Y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这三种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同一周期中R的一种单质的熔点最高,金刚石的熔点最高,所以R是C元素,Y与Q、R、X、Z均能形成多种常见化合物,则Y是O元素,所以X是N元素。【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Q是H,R是C,X是N,Y是O,Z是Na元素。

(1)X是N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5,所以其处于第二周期第VA族,其核外电子排

布式为1s22s22p3,有s、p两种轨道,故有两种不同形状的电子云,这五种元素中,最外层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是C和O元素;

(2)Q分别与X、Y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是NH3、H2O,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O的非金属性大于N元素,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

(3)Q与R两元素组成的分子可能是甲烷、乙烯、乙炔、苯等烃类物质,其中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乙炔为直线形结构,故合理选项是abd;

(4)X是N,Y是O,二者是同一周期的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活动性强的可以把活动性弱的置换出来,所以可根据置换反应:2H2S+O2=2H2O+S↓,比较出元素的非金属性:N

【点睛】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正确推断元素的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正确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判断方法。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复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复习及答案解析 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问题: 族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 周期 1① 2②③④ 3⑤⑥⑦⑧⑨ (1)表中用于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③、④、⑧的原子半径最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 ....回答)。 (3)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 ...回答)。 (4)②、③、④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用结构式 ...回答)。 (5)②和③按原子数1:2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为____________,该晶体气化的过程中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③和⑧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该晶体属于________晶体(填“离子”、“分子”、“原子”)。 (7)元素⑤、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互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3周期IVA族 F NaOH H-F 分子间作用力共价化合物 原子 Al(OH)3+NaOH=NaAlO2+2H2O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可知分别是H、C、O、F、Na、Mg、Al、Si、Cl。据此解答。【详解】 (1)半导体材料应在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寻找,根据上述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结构,半导体材料是晶体硅,位于第三周期第IVA族; (2)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因此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Mg>O>F,即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 (3)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即NaOH>Mg(OH)2>Al(OH)3,碱性最强的是NaOH; (4)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因此氢化物的稳定性:HF

高考化学专题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第一章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2019新课标Ⅱ] 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2.[2019新课标Ⅲ]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3.[2018新课标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 g 镁与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 mol 重水与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 .1 mol 乙烷和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4.[2018新课标Ⅱ]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 4中所含P —P 键数目为4N A B .100 mL 1mol·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 3+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 mol 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5.[2018新课标Ⅰ]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 .22.4 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 .1.0 mol 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 3Cl 分子数为1.0N A 6.[2018海南]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 g 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4N A B .18 g 的D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C .28 g 的乙烯和环已烷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6N A D .1 L 1mol·Lˉ1的NH 4Cl 溶液中NH 4+和Cl ?的数目均为1N A 7.[2017浙江11月选考]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含0.2 mol H 2SO 4 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电子数大于0.2 N A B .25 ℃时,pH=3的醋酸溶液1L ,溶液中含H +的数目小于0.001 N A C .任意条件下,1 mol 苯中含有C —H 键的数目一定为6 N A D .a mol 的R 2+(R 的核内中子数为N ,质量数为A )的核外电子数为a (A-N-2)N A 8.[2017浙江4月选考]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N A B .1 L 0.1 mol·L -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 A C .0.1 mol KI 与0.1 mol FeCl 3在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D .0.1 mol 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0.3N A

2020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带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 (精选高考真题+详细教案讲义,值得下载) 1.(2019·唐山一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 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1 L pH=2的NH4Cl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1×10-12N A B.1 mol LiAlH4在125 ℃时完全分解生成LiH、H2、Al,转移电子数为3N A C.1.7 g氨气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4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 NO2含有的原子数小于3N A 解析:选B A项,室温时,1 L pH=2的NH4Cl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0.01N A;B项,1 mol LiAlH4在125 ℃时完全分解生成LiH、H2、Al,反应中Al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0价,因此转移电子数为3N A;C项,1.7 g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3N A;D项,标准状况下,NO2不是气体。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0.0 g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 1.5N A B.标准状况下,33.6 L乙烯与乙炔的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3N A 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3N A C.1 L 1 mol· D.某密闭容器中0.1 mol Na2O2和0.1 mol C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 A mol-1=1.5 mol,含有 20 g· 解析:选C30.0 g氟化氢的物质的量为30.0 g÷ 氟原子的数目为 1.5N A,故A正确;标准状况下,33.6 L乙烯与乙炔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5 mol,它们分子中均含有2个碳原子,则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

最新高考化学的易错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考化学的易错知识点总结 常错点1 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 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 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 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 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 辨析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常错点6 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 常错点7 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X、Y、Z、E、F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F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IB族,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E的氧化物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③Y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④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⑤Z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为4。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X元素形成氢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在1个由F与Z形成的2F Z晶胞中(结构如图所示)所包含的F原子数目为____________个。 NH的氮原子提供的__________形成配位键。 (3)在[F(NH3)4]2+离子中,2+ F的空轨道接受3 (4)常温下X、Z和氢元素按原子数目1:1:2形成的气态常见物质A是__________(写名称),A物质分子中X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1molA分子中 键的数目为N。 __________A (5)X、Y、E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答案】CH4 4 孤电子对甲醛sp2杂化 3 Si<C<N 【解析】 【分析】 X、Y、Z、E、F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根据①F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IB 族可判断其为Cu;根据②E的氧化物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可判断E为Si;根据④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可判断X为C;根据③Y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且原子序数比X的大可判断其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可能为N或F;根据⑤Z的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为4推测出Z可能为O或S,但E的原子序数大于Z,E为Si,所以Z只能为O,处于C和O之间的Y只能为N,所以X、Y、Z、E、F分别为C、N、O、Si、Cu,据此解题。 【详解】 (1)X为C,X元素形成的氢化物有很多,有烷烃、烯烃、炔烃等,其中的一种的化学式为CH4; (2)2F Z为Cu2O,根据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Cu:O=2:1,然后算出图中该晶胞的黑球个数为:1×4=4,白球个数为:8×1/8+1=2,所以黑球代表的是Cu原子,白球代表的是O原子,所以该晶胞中所包含的Cu原子数目为4个;

(完整版)高中化学计算题

专题四:中学化学计算题常见方法及策略 二. 知识要点及例题: (一)化学计算中的转化策略 1. 由陌生转化为熟悉。 在解题过程中,当接触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陌生问题时,要以已有知识为依据,将所要求解的问题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将陌生转化为熟悉,再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例1] 现有25℃的硫酸铜饱和溶液300克,加热蒸发掉80克水后,再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求析出CuSO4·5H2O多少克(已知25℃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克)。 [例2] 溶质质量分数为3x%和x%的两种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2x% B. 大于2x% C. 小于2x% D. 无法计算 2. 由局部转化为整体。 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是由几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若将这些小问题孤立起来,逐个分析解决,不但耗时费力,且易出错。如能抓住实质,把所求问题转化为某一整体状态进行研究,则可简化思维程序,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3] 有一包FeSO4和Fe2(SO4)3的固体混合物,已测得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

[例4] 有一放置在空气中的KOH固体,经测定,其中含 KOH 84.9%,KHCO35.1%,K2CO32.38%,H2O 7.62%。将此样品若干克投入 98克10%的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再需加入20克10%的KOH溶液方能恰好中和。求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3. 由复杂转化为简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各个击破,复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了。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退”,就是“转化”,这种“退”中求进的思维策略常被用于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 [例5] 向1000克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干燥后得到蓝色固体19.6克。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盐酸,最后得到6.4克固体,求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4. 由隐含转化为显露。 有些题目从表面看来似缺条件而无法求解,实际上解题条件就隐含在语言叙述、化学现象、化学原理之中。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化隐为显,架设由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例6] 将镁粉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经测定,灼烧 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求原混合物中镁粉和碳酸镁的质量比。

高考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 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 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综合题汇编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综合题汇编 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元素周期表是打开物质世界奧秘之门的一把金钥匙,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发表了元素周期表。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_____。 (2)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h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写出h单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4)b、d、f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a、g、j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其溶液与g的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r F HNO3制光电池 Mg>C>O KOH Al2O3 +2OH-=2AlO2- +H2O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周期表可知,a为Li、b为C、c为N、d为O、e为F、f为Mg、g为Al、h为Si、i 为Ar、j为K。 【详解】 (1)0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故上述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Ar;F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2)c为N,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NO3; (3)h为Si,核电荷数为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是14,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Si单质的一种用途是可以制光电池; (4)b为C、d为O、f为Mg,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b、d、f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C>O; (5)a为Li、g为Al、j为K,K的金属性最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a、g、j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KOH;g的氧化物为Al2O3,Al2O3与K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 +2OH-=2AlO2- +H2O 。 2.南京理工教授制出了一种新的全氮阴离子盐—AgN5,目前已经合成出钠、锰、铁、钴、镍、镁等几种金属的全氮阴离子盐。

(word完整版)江苏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_[苏教版].

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一、涉及化工生产流程的计算 题型特点:以常见化工生产流程图为背景,根据不同反应步骤中反应物的利用率计算反应物的投料比或产率。 解题方法:以化学方程式为基础,应用守恒理论,对多个相关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简约(叠加,找出分散在不同化学反应中的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关系,以此计量关系进行计算。 1.(08南通一检某化肥厂以氨和空气(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为原料生产硝酸铵过程如下: 其中反应①为4NH 3+5O 2 4NO +6H 2O ⑴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将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为一个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不考虑副反应且各步反应均完全,为使生产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则原料气中氨(包括第③步被硝酸吸收的氨的体积分数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⑶假设实际生产中,反应①、②中含氮物质的利用率分别为a 、b ,反应③中氨的利用率为c 、硝酸的利用率为100%,则合成硝酸铵的整个流程中,氨的总利用率是多少? 解析:(14NO

+3O 2+2H 2O =4HNO 3 (2①、②、③步反应叠加 4NH 3+5O 4NO +6H 2O 4NO +3O 2+2H 2O =4HNO 3 4NH 3+4HNO 3=4NH 4NO 3 4NH 3+4O 2+H 2O=2NH 4NO 3+3H 2O NH 3%=4/(4+4/0.2=1/6(或16.7% (3解法一:假设消耗NH 3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 ,其中用于制取HNO 3的NH 3的物质的量为x mol ,被HNO 3吸收的NH 3的物质的量为y mol ,则有:x +y =1、abx =cy 。解得:x =c ab c + y = c ab ab + 氨的总利用率=(xab +yc /1= c ab abc +2 解法二:假设第①步参加反应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 ,则: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4ab mol ; 第③步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c

【记忆】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 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 氧化物?????? ? 按组成元素????? 金属氧化物:如K 2O 、CaO 、Fe 2O 3非金属氧化物:如SO 2、CO 2、SO 3、P 2O 5按性质?????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3碱性氧化物:如Na 2O 、CuO 两性氧化物:如Al 2O 3 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Fe 3O 4、Na 2O 2、H 2O 2 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 + 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C2H4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 (9)碱石灰:NaOH、CaO (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 考点一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 一、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 (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 A(×)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 (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2012·新课标全国卷,9D) (5)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HF分子数为0.1N A(×) 二、排“干扰”,突破“质量、状况”陷阱 题组二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 A(√) (2)标准标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 A(√)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 三、记“组成”,突破“物质组成”陷阱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与元素周期律有关的压轴题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与元素周期律有关的压轴题 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Ⅰ.某化合物A由两种元素组成,可以发生如下的转化。 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B的密度是氢气的8倍。请回答: (1)组成A的元素有_________,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请写出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A可用于金属的冶炼,请写出A与Fe2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Ⅱ.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1)写出硬质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产物中含有乙酸,请设计实验检验产物成分: _____。 【答案】Al、C Al4C3 Al4C3+4NaOH+4H2O=3CH4↑+4NaAlO2 Al4C3+4Fe2O3=2Al2O3+8Fe+3CO2↑ CH3CH2OH+CuO=CH3CHO+Cu+H2O 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两份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标为A、B,对B进行加热,若A沉淀溶解,B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既有乙酸也有乙醛;若A沉淀溶解,B无砖红色沉淀,则只有乙酸;若A沉淀不溶解,B出现砖红色沉淀,则只有乙醛 【解析】 【分析】 Ⅰ.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B的密度是氢气的8倍,则气体B的摩尔质量为16g/mol,应为CH4气体,则A中含有C元素,同时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A中含有Al元素,A为Al4C3,C为NaAlO2,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得到D为氢氧化铝固体,进一步灼烧得到E为氧化铝,据此分析解答; Ⅱ.(1)乙醇被CuO氧化,反应生成乙醛、铜单质和水; (2)根据乙酸和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现象的不同分析比较。 【详解】 Ⅰ. (1)由以上分析知,组成A的元素有Al、C,A的化学式是Al4C3,故答案为:Al、C; Al4C3; (2)Al4C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CH4和4NaAlO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4C3+4NaOH+4H2O=3CH4↑+4NaAlO2; (3)Al4C3可用于金属的冶炼,其与Fe2O3反应生成Al2O3、Fe和CO2,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4C3+4Fe2O3=2Al2O3+8Fe+3CO2↑;

(完整)2018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化学二卷计算专项练习 1、[2011全国卷]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M=214g·mol-1)。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 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2、[2015·全国卷Ⅰ36]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 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 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 mL,反应中Cr2O72—被还原为Cr3+。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 __%。 3、[2017全国卷Ⅰ26]凯氏定氨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 NH4Cl+ H3BO3。 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2017全国卷Ⅲ27]某工厂用m1kg铬铁矿粉(含Cr2O340%,M=152g·mol-1)制备K2Cr2O7(M=294g·mol-1),最终得到产品m2kg,产率为 5、[2017全国卷Ⅱ28]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 S2O32?+I2=2I?+ S4O62?)。 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6、[2017北京卷27]尿素[CO(NH2)2]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g?mo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用过量的v1mL c1mol·L ?1H 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mL c2mol·L?1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2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7、[2016全国卷Ⅱ26]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

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题试题练习

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 1. 将露置于空气中的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的盐酸体积有如图关系(不考虑CO 2在水中的溶解)。 试计算:(无需书写计算步骤)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2)该样品中NaOH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2. 取1.19g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的 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溶液的c(OH-)=0.3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OH-)= mol。 (2)原混合物中n(K2CO3):n(KHCO3)= 。 3. 取2.74g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反应后溶液的c(Cl-)=0.8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Cl-)= mol。 (2)原混合物中n(Na2CO3):n(NaHCO3)= 。 5. 取14.3g 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没有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20.0mL,并收集到1.12LCO2(标准状况)。试计算: (1) 稀盐酸物质的量的浓度为mol/L。 (2) x值是。 6. 取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8.22g,加热到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测得其质量为6.36g。 (1)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溶于水,配成80mL溶液,则c(Na+)= mol/L (2)向(1)所配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稀盐酸至过量, 生成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盐酸的体积有如右图所示 的关系(不考虑CO2的溶解),则a点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mL。 7. 标准状况下,将7.84L HCl气体溶于水配得350mL 盐酸,然后与含17.9g Na2CO3和NaHCO3的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0.200mol CO2气体。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绝对OK)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 柯桥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林春辉2012.5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判断正误,错误的请订正或说明原因) 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2、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沸水,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3、Cl2、SO2和氨气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它们都属于电解质 4、氢氧燃料电池中,当电路上有1mol电子通过时,则正极上消耗氧气的体积为5.6L 5、标准状况下,11.2LCl2溶于足量的冷水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 6、由于碳酸根离子水解,在0.1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一定大于0.1N A 7、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0.050mol氯气,电池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0.10mol 8、在同温同压下,由CO、N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的14.5倍,其中O2的质量分数为27.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g/mol 9、含N A个钠离子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mol/L 10、配制0.2mol/LNaOH溶液500mL,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还有容量瓶;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的质量为4g 11、在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2KMnO4+HCOOK+KOH=2K2MnO4+CO2↑+H2O 12、在反应CaCO3+2HCN=CaCN2+CO↑+H2↑+CO2↑中,CaCO3是氧化剂,HCN是还原剂 13、在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中,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你能配平该反应吗?) 14、在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转移电子数为5e-,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5 ★15、某厂废水中含 5.00×10-3mol/l的Cr2O72-,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0.05molFeSO4·7H2O 16、在3BrF3+5H2O=HBrO3+Br2+9HF+O2反应中,若有5mol水参加反应,则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10/3mol 17、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2Cl2+3H2O =2SO32-+4Cl-+6H+ 18、碱洗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时,常有气泡冒出:2Al+2OH- =2AlO2-+H2↑ 19、少量SO2通入到Ca(ClO)2溶液中:SO2+Ca2++2ClO- +H2O=CaSO3↓+2HClO 20、加入铝能放出H2的溶液中大量存在:Fe2+、Al3+、NO3-、Cl- 21、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OH-) =10-12mol/L的溶液大量存在:Cl-、NO3-、NH4+、F- 22、在高温下,2C+SiO2=2CO+Si,由此可以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 23、1L1mol/L的碳酸钠溶液吸收SO2的量小于1L1mol/L硫化钠溶液吸收SO2的量 24、已知中和热△H=-57.3kJ/mol,则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7.3kJ 25、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Mn2++2e-+2H2O =MnO2+4H+ 26、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第二天便出现了红棕色的锈斑,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27、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不用石墨作阳极的原因是铜不活泼,覆盖在铁制品上保护了铁 28、以铝材为阳极,在硫酸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 -6e-=Al2O3+6H+

全国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下表列出了①~⑩十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ⅠA0 1①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2②④⑩ 3⑤⑥⑦③⑧⑨ 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④按原子个数比1:1 组成的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由②、④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无毒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和⑨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元素③的气态氢化物和元素⑧的气态氢化物中,易于制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元素①、④、⑤两两之间可以形成两种类型的化合物,写出一种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O=C=O Ne O 2Na+2H2O=2NaOH+H2↑ 2HClO4 +Na2CO3=CO2↑+2NaClO4 +H2O H2S Al(OH) 3 +OH- = AlO2- +2 H2O H2O(或H2O2) Na2O(或Na2O2或NaH) 【解析】 【分析】 从表中元素所在的位置,可推出①为氢(H),②为碳(C),③为磷(P),④为氧(O),⑤为钠(Na),⑥为镁(Mg),⑦为铝(Al),⑧为硫(S),⑨为氯(Cl),⑩为氖(Ne)。 【详解】 (1)①、④为H和O,二者按原子个数比1:1 组成分子H2O2,电子式为;②、④两种元素为C和O,二者组成的一种无毒化合物为CO2,结构式为 O=C=O,答案为:;O=C=O; (2)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Ne;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O;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是Na,它的单质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化学方程式是

2019年高考化学计算专题

化学计算定量探究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分) 1.为证明铝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实验装置可达到实验目的,且方案最佳的 是() A. B. C. D. (化学备课组整理)A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解:A.铝与盐酸产生的氢气从试管中溢出,锥形瓶内的空气受热压强增大,U形管中左边红墨水低,右边红墨水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 正确; B.烧杯中产生气泡,反应完成并冷却后导管会产生液柱,也能说明放热,但分析太复杂,不直观,效果不理想,故B错误; C.装置未形成密闭体系,无现象,故C错误; D.铝与盐酸产生的氢气会使红墨水的液面变化,该装置不能说明反应时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铝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利用热胀冷缩可设计装置验证,但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装置内的压强同样会增大,须将这两个因素分开设计,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评价,为高考常见题型,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实验装置来分析解答,答题时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把握实验的操作原理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2.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 L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 50mL,假设混合和稀释是瞬间完成的,则开始的瞬间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20mL3mol/L的X溶液 B.20mL2mol/L的X溶液 C.10mL4mol/L的X溶液 D.10mL2mol/L的X溶液 (化学备课组整理)A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解:均加水稀释到50mL, A.n(X)=0.02L×3mol/L=0.06mol; B.n(X)=0.02L×2mol/L=0.04mol; C.n(X)=0.01L×4mol/L=0.04mol; D.n(X)=0.01L×2mol/L=0.02mol, 物质的量最大的是A,则A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大,故选A.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大,因溶液均加水稀释到50mL,则可计算X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越多,浓度越大.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注意从比较浓度的角度解答该题,难度不大. 3.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10mL0.1mol/LH2X溶液,溶液的pH与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页,共15页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修正版)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4z y -) O2 →xCO2+2 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的x+ 4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引例】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耗氧量最多的是( A ) A .C 2H 6 B . C 3H 8 C .C 4H 10 D .C 5H 12 ③等质量的烃CxH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决定于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④等质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 完全燃烧时,先化成 Cx Hy ?mCO2?nH2O 的形式,耗 氧量决定于 ' 'x y 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分享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分享 高三的日子是苦的,有刚入高三时的迷茫和压抑,有成绩失意时的沉默不语,有晚上奋战到一两点的精神双重压力,也有在清晨凛冽的寒风中上学的艰苦经历。在奋笔疾书中得到知识的快高三化学知识点1 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 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高三化学知识点2 锶离子 方法一、二:同碳酸锂的方法一、二。 钡离子 ⑴方法一(铁丝-棉花-水法): 取少量研细的氯化钡粉末放在一小蒸发皿内,加入一两滴水调成糊状,取一小铁丝,一端用砂纸擦净,弯一个小圈,圈内夹一小团棉花,棉花吸饱水后又挤干,把这棉花沾满上述糊状氯化钡,放在酒精灯火焰下部的外焰上灼烧,可看到明显的黄绿色钡焰。 ⑵方法二(棉花-水-烧杯法): 跟方法一类似,把一小团棉花沾水后挤干,沾满糊状氯化钡,放在一倒置的烧杯上,滴加七八滴酒精,点燃。可与棉花+酒精燃烧比较。 高三化学知识点3 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