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神经内镜技术

合集下载

垂体瘤分型及“微创”经鼻神经内镜技术解析

垂体瘤分型及“微创”经鼻神经内镜技术解析

垂体瘤分型及“微创”经鼻神经内镜技术解析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

大多脑垂体和蝶鞍上方区域的肿瘤为垂体腺瘤。

少数垂体肿瘤为癌。

垂体瘤非常常见,人群中一般患病率约为16.7%。

垂体瘤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其早期并无颅内压升高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误诊,增加了病残率和致死率。

症状和体征:有些人在临床上是没有症状的,有些则由于一种或多种原因使患者表现出内分泌或神经系统后遗症:1.头痛(即使颅内压力没有增高)。

2.垂体正上方为视神经、视交叉,与垂体相距约1厘米。

垂体腺瘤较大时极易压迫相邻的视神经、视交叉,从而导致视力和视野障碍,如双颞侧偏盲、单侧视神经萎缩和对侧偏盲。

3. 由激素缺乏或过多所致的内分泌异常1)如果下丘脑受压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可出现尿崩症。

2)泌乳素分泌过多可导致妇女闭经和溢乳,或少见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和男性乳房发育。

3)生长激素过度产生,发生在青春期前,可导致巨人症,而在青春期后可导致肢端肥大症。

分类:大多数的垂体肿瘤是垂体腺瘤(PA),根据大小,传统上垂体腺瘤被分类为微腺瘤(最大直径<1 cm)或大腺瘤(最大直径>1 cm)。

它们既可能是激素型(即功能型)也可能是无功能型(NFPA)。

常见的功能性肿瘤又分类为:●分泌催乳素(PRL-催乳素瘤)●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瘤-肢端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库欣病)●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生物活性卵泡刺激素(FSH)和/或黄体生成素(LH)诊断:垂体瘤的诊断依赖于仔细的病史及临床体征检查,针对性的内分泌水平检测,影像学检查(CT/MR)及手术后的病理学结果。

治疗方法:1.手术切除——越高的切除率代表着越高的生存率部分患者(如垂体泌乳素瘤、垂体生长激素瘤)已可以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

但对于不适合进行药物治疗、或是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来说,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的历史与演变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的历史与演变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的历史与演变经鼻蝶手术入路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通过手术技术及器械的改进,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已成为目前神经外科重要的手术方式。

20年来,随着医学科技及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经鼻经蝶神经内镜手术以戏剧般的速度发展,并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与传统的经鼻蝶手术比较,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是一个概念性的革新,它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如更接近手术目标,避免对脑组织的牵拉和损伤,减少术后疼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

95%的鞍区病变都可以通过常规的经蝶内镜入路手术切除。

近年来,内镜手术的适应证已经扩大到了整个颅底中线区的病变,即前到额窦,后达齿状突区域,以前认为通过内镜手术不可能切除这个区域的肿瘤和其他病变,现在都有可能通过扩大的内镜经鼻入路得到切除。

同时,颅底重建技术的发展,使得脑脊液漏这个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的历史尽管通过鼻内途径完全通过内镜可视化去除垂体肿瘤已经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发展,但是最初在1909年由Hirsch报道了鼻内通路本身的使用,Hirsch在维也纳通过鼻内入路接近蝶鞍进行了他的第一次垂体手术。

使用肉眼可视化的多阶段鼻腔鼻窦手术。

尽管他的第一次鼻内经蝶窦手术已报告成功,但Hirsch随后转为跨房间粘膜下层入路,可能是由于害怕通过鼻腔和颅腔之间的这种广泛交流进行手术感染。

Griffith和Veerapen在1987年重新审视了鼻内入路,21994年,库克和琼斯报告在采用鼻内途径进行显微垂体手术时缺乏鼻腔鼻窦和牙齿并发症。

3但神经内镜在四十年前首次在欧洲使用鼻腔鼻窦内镜检查,极大地促进了传统的经鼻- 经- 中- 间隔方法对直接鼻内途径的最显着进展。

在耳鼻喉科领域,美国内镜鼻窦手术的引入激发了外科技术的发展,使得内镜鼻窦手术迅速取代了许多形式的传统鼻窦手术,鼻内镜病理生理学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并通过内镜辅助治疗勘探。

而不是像传统的鼻窦手术那样剥离感染的鼻窦粘膜,内镜鼻窦手术旨在通过鼻内途径消除窦口阻塞性病理解剖,恢复生理性粘液引流,并成为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与经颅翼点入路视神经减压手术疗效比较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与经颅翼点入路视神经减压手术疗效比较
. 5 3 , 龄 74 岁 , 均 2. , 明 1 例 年 ~8 平 37岁 失 5例 , 感 4例 , 光 眼前 手 0O 水 平 可认 为 有统 计 学 意义 。
功 3 , 前 指 数 1 , ru— u n氏瞳 孑 3例 , 神经 薄 层 2 结 例 跟 例 Ma s G n c L 2 视 果
u / 。
2 1 5 2 0
2 种 视 神经 减 压术 式 比较见 表 1 .3 2 。
3 2
3 讨 论
内蒙 古 中医药
液 ; 中减 压充 分 , 术 合并 眶 上裂 骨折 、 后 血肿 的病人 , 同时处 球 可
创 伤性 视 神经 损伤 中【视 神 经 管骨 折 而 引发 问接 视 神经 损 理 ; 除前 床 突 的 前 根和 后 根 , 个 视 神 经 全段 横 行 于 视 野 内 , 闷 磨 整
按 a0 5 = . 水平认 为 以上 3 术式 对视神 经损伤 患 者视 力恢 复 无统计 学 差异 ( > . ) 0 种 P 0 5 。结论 : 经 内镜 下视神 经 减压 术 与 经翼 点入 路 减 0 神 压 术疗效 无明 显差异 , 而其具 有创 伤 小、 术时 间短等优 势 , 手 对于 无合 并颅 脑损 伤 的患者 , 可作 为创 伤性视 神 经损 伤 的首选 治疗 方法 。
收治7 例视 神 经损 伤 患者 临床 资料 , 4 通过 不 前后 视 力 变化 , 而判 断手 术疗 效 。结 果 : 从 经神 经
内铣组手 术2例 , 效率6 . 经翼 点硬 膜 外入 路手 术2 例 , 效率7 . 经翼 点硬 膜 内入路 手 术2 例 , 效率6 . 3 有 96 %; 9 有 2 %; 4 2 有 8 %。经卡 方检验 , 2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应用于颅底外科临床治疗的价值分析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应用于颅底外科临床治疗的价值分析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应用于颅底外科临床治疗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对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应用于颅底外科临床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70例患有颅底部肿瘤的患者,对其进行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外科手术治疗。

观察术后疗效。

结果手术共完全切除肿瘤59例(84.29%)。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神经内镜照明好、图像清晰,经双鼻孔入路能充分探查颅底部位,肿瘤切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镜;单鼻孔;入路;颅底;肿瘤颅底部位周围结构复杂,发生肿瘤的部位较深,传统手术不能充分暴露颅底结构,因此不易完全切除,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1]。

神经内镜经鼻孔入路颅底部位,借用鼻孔作为天然手术通道,对脑组织的损伤小,且神经内镜图像清晰,能充分探查颅底。

在颅底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院自采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应用于颅底外科临床治疗以来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以下为本研究的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室自2013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入70例颅底肿瘤患者患者。

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1.7±11.4岁,男性36例,女性34例。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头颅CT检查确诊,其中垂体瘤31例,鞍结节脑膜瘤16例,脊索瘤6例,颅咽管瘤10例,表皮样囊肿7例。

病程7天~6年。

临床症状表现为内分泌功能紊乱33例,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37例,嗅觉下降14例,伴发颅内高压11例。

1.2方法术前行头部CT以及MRI检查,确定病灶位置,直径,观察鼻腔与蝶窦的结构。

并在术前4天,采用呋喃西林麻黄碱滴鼻液滴鼻并口服小剂量抗敏要地塞米松。

手术全身麻醉,并使用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收缩鼻腔粘膜,用骨钻打开双侧蝶窦,使用德国蛇牌PV440 型神经内镜以及影像系统,在神经内镜直视下沿鼻中隔和鼻甲入路,暴露鞍底硬膜后,以十字形切口切开,使用吸引器切除病灶,当出血活动性出血时,使用单极电凝管进行止血,切除完成后,将内镜深入瘤腔,查看切除情况。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36例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36例
ae o d n ma. t o s Fr m u 0 t F b u r 00 Me h d o J ne 20 4 o e r a y 2 9, 3 c s s o i nt p t ia y a e o we e t e t d b n o c p c t a s p e o d l 6 a e f g a i u t r d n ma r r a e y e d s o i r n s h n i a
本世纪神 经外科手 术进展 的方 向是微 创化 , 目标是 进一步减 少手 一 术创伤和 改善患者手 术预后 。 经内镜技术 的应用是推 动垂体 腺瘤手 神
术治疗进 展的重要 因素 , 目前神经内镜下经鼻一 窦入路手 术已经成为 蝶 治 疗垂体腺瘤安 全 、 有效的 方法 , 】 在大型垂体 腺瘤治疗方 面也可 以达 到满意效果 。 我科  ̄ o4 月至20 ̄2 2o年6 09 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一 窦入 蝶 路切 除大型垂 体瘤3例 , 报道如 下 。 6 现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


神 经 内镜 下 经 鼻 一蝶 窦 入 路 手 术 治 疗 大 型 垂 体腺 瘤 3 6例
崔凯 王洪
( 河北大 学 附属 医院神 经外 科
河北 保定
0 10 ) 7 00
【 要l 摘 目的 探 讨 神经 内镜 下 经鼻一 窦入 路 手术 治疗 大型 垂体 腺瘤 的 手术技 , 。 蝶 了 方法 回顾性 分 析2 0年 6 [ 09 月阍 治 0 4 月J2 0 年2 疗的大型垂体 腺瘤 患者3侧 , 6 手术采 用神 经 内镜 下经鼻一 窦八路肿 瘤切除 术 。 蝶 结果 肿瘤全 切除 2例(67 )次全 切除l倒(7 8 ) 4 6 .%, 0 2. , % 部 分切除 2 56 )2 例患 者随 访6 月一3 , 例( .% 。8 个 年 症状 和 内分 泌 学指标 有所 改善 , 瘤复 发2 结 论 神 经 内镜 下 经鼻一 寞入路 手 肿 例。 壕

神经内镜经单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经单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醉引起 - 。所 以我 院 常规 采 用全 麻 醉, 3 J 麻醉 用 药影 响着 唤醒时 间和质 量 , 泊酚 与 瑞芬 太 尼是 具 有 起 丙 效快 、 作用 时 间短 、 复迅速 , 恢 无蓄积 等优 点, 两药联 合靶控 输注 用于脊 柱 侧 凸矫 形术 , 中患者 血 流动 术 力学 稳定 , 醒时 间短 , 唤 为避 免患者唤 醒时 因疼痛而 躁动 , 唤醒 时将瑞 芬太 尼 的靶浓 度 调为 2n / , g ml术 后患者 无恶 心、 吐等 并 发症 的发 生。 由于 该 手术 呕 切 口长 , 术后 疼痛剧 烈 , 术后 常规进行 静脉镇 痛 。 脊柱 侧 弯矫 形术 中采 用 丙泊 酚 、 芬太 尼 靶输 瑞 注技术 , 中 唤 醒 时 间短 , 醒过 程 血 流 动 力 学 平 术 唤 稳, 患者无痛 苦记 忆 , 且操 作方 便 , 因此 以上 方 法不 失为 一种满 意的麻醉 方法 。 [ 考 文 献] 参
[ ] P me .S oi i c ret n a d e iua a et ei J . 3 u lR J l c l s o rc o n pd r sh s os i ln a[ ] A etei。1 8 , 7 2 : 1 5 ns s h a 9 2 3 ( )1 1 .
E Ha— n lu j
( ea t e t fN uoS rey T e e n si l fC i n D p rm n e r u gr , h c dHo t hf g o So p ao e
2 86
内蒙 古 医 学 杂志 InrMo gl dJ2 l 年 第 4 n e noi Me o o a 2卷 第 3 期
矫形手术 时 , 髓 损伤 导 致 截 瘫 者 占 0 7 2。脊 脊 . %【 J 髓功能 障碍可分 为 急性 和 迟发 性 , 髓功 能 障碍 主 脊

神经内镜手术的技术和应用领域

神经内镜手术的技术和应用领域

神经内镜手术的技术和应用领域一、介绍神经内镜手术是一种通过使用专门设计的显微镜来观察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

它利用高清晰度图像和放大功能,让医生能够精确地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系统问题。

本文将探讨神经内镜手术的技术原理以及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性。

二、技术原理神经内镜手术主要基于光学道具,如显微镜或内窥镜。

这些工具可以被插入人体以获取精确的图像,并允许医生进行干预性操作。

透过显微镜或内窥镜观察,医生可以获得视野远比肉眼所能感知的高清晰度图像。

此外,显微镜还具有放大功能,使医生能够更好地检查并处理微小的器官结构或异常情况。

三、应用领域1. 神经外科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神经内镜被广泛应用于对脑部和脊髓肿瘤的检查和切除。

通过神经内镜手术,医生能够精确地观察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并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2. 神经血管外科:神经内镜手术在处理脑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神经血管疾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显微镜或内窥镜,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血管异常,并进行精确而有效的治疗,以恢复血流正常及减少可能引发危险并发症。

3. 脊柱外科:在脊柱外科领域中,神经内镜手术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脊柱相关问题,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

通过高清晰度图像和放大功能,医生可以更好地定位以及切除有缺陷或有压迫性的结构,从而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

4. 耳鼻喉科:在耳鼻喉科领域中使用神经内镜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多种耳鼻喉相关病症。

例如,在鼻内镜手术中,医生可以使用显微镜或内窥镜来观察和处理鼻腔和鼻窦的问题,如息肉、慢性鼻窦炎等。

5. 神经内科:在神经内科中,神经内镜手术可用于诊断和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瘤、颅咽管瘤等。

通过精确的图像定位以及显微镜下的操作,医生可以更好地切除异常组织或减少压力负担。

6. 小儿神经外科:在小儿神经外科中,神经内镜手术对于处理小儿舌喉支、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等问题很有价值。

显微镜或内窥镜技术使得医生能够通过较小的切口观察问题所在,并进行精确操作。

S16 鼻科内镜诊疗技术

S16 鼻科内镜诊疗技术

手术后脑膜膨出
17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二、鼻眼相关诊疗技术
18
鼻内镜下眶内异物取出术
19
鼻内镜下眶内肿瘤手术
20
鼻内镜下经鼻眶减压术
C69.600x001, C79.406,
21
鼻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22
鼻内镜下眶壁骨折整复术
23
鼻内镜下鼻颅眶沟通肿瘤切除术
三、鼻腔鼻窦诊疗技术
C72.800x001, D33.700x001,
内镜下鼻窦病损切除术 手术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经鼻前颅 底
鼻骨无代 码
鼻内镜参 与
29.3908 01.5931
内镜下鼻咽病损切除术 内镜下颅底病损切除术
手术 手术
必选 必选
02.1208
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手术
必选
02.1211 02.1212
手术 手术 手术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开放FESS 手术 DrafⅡB 、DrafⅢ
Krous分 级3级以
内镜下上颌窦病损切除术 手术
必选
内镜下鼻窦病损切除术 手术
必选
内镜下筛窦切除术
手术
必选
内镜下蝶窦切除术
手术
必选
额窦切除术
手术
必选
鼻窦切除术
手术
必选
粒子放射外科
治疗性操作 必选
放射性粒子置入放射治疗 治疗性操作 必选
29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病变切除术
C78.301
鼻窦继发恶性肿瘤
C31
鼻窦原发恶性肿瘤
30
鼻内镜下鼻窦恶性肿瘤手术

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效果

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效果

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效果曹俊强【摘要】目的观察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经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剥离术,观察组接受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术后随访1a.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促进康复进程.【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11【总页数】2页(P2001-2002)【关键词】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过敏性鼻炎;疗效【作者】曹俊强【作者单位】临颍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河南漯河 46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过敏性鼻炎为鼻腔黏膜变应性疾病,主要由接触变应原引起,临床表现为连续喷嚏、阵发性鼻痒、鼻涕量多清稀、鼻塞,部分患者伴有失嗅、咽喉痒、眼痒,虽不能危及患者生命,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

过敏性鼻炎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治疗关键在于避免与变应原接触。

传统治疗多采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等暂缓鼻部症状,但易引发内分泌失调、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不宜长期服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成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见方式。

目前临床常采用下鼻甲黏膜下剥离术,疗效尚可,但术中出血多,并发症发生率高[2]。

本研究旨在观察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神经内镜实施方案

神经内镜实施方案

神经内镜实施方案
神经内镜手术是一种通过鼻腔或口腔进行的微创手术,用于治疗颅底和鼻窦等
部位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内镜手术的实施方案,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操作步骤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

首先,进行神经内镜手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医护人员需要对手术
器械进行消毒和准备,确保手术环境的无菌。

同时,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的麻醉和镇痛处理,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神经内镜手术的操作步骤。

首先,医生会在患者的鼻
腔或口腔内插入神经内镜,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

随后,医生会利用微创手术器械进行病变组织的切除或修复。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和血管,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术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首先,患者需要遵
医嘱进行适当的休息和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进食刺激性食物。

其次,患者需要定期复诊,确保手术部位的愈合情况。

同时,患者还需要关注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如出血、感染等情况,及时就医处理。

总的来说,神经内镜手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颅底和鼻窦等部位
的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然而,由于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配合,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操作和护理。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神经内镜实施方案能够对相关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鼻内镜手术技术总结

鼻内镜手术技术总结

鼻内镜手术技术总结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主要用于治疗鼻腔、鼻窦的各种疾病。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已经成为耳鼻喉科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以下是对鼻内镜手术技术的一些总结。

一、手术原理鼻内镜手术是通过细小的内镜器械,经过鼻腔进入鼻窦,在直视下进行操作。

内镜可以提供清晰的视野,让医生能够准确地观察病变部位,并进行精细的处理。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病变组织,恢复鼻腔和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

二、术前准备1、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鼻部症状、过敏史、既往手术史等。

2、进行鼻窦 CT 扫描,以了解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

3、评估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

4、术前局部应用滴鼻剂,以减轻鼻腔黏膜的肿胀。

5、患者需要在术前禁食禁水一段时间,以预防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三、手术器械1、鼻内镜:通常有不同的角度和直径,以适应不同的手术部位和操作需求。

2、手术钳:用于夹持和去除病变组织。

3、切割器:可以快速、准确地切除组织。

4、吸引器:用于清除血液和分泌物,保持手术视野清晰。

5、电凝器:用于止血。

四、手术步骤1、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头部稍微抬高。

2、首先进行鼻腔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对于一些复杂的手术可能需要全身麻醉。

3、将鼻内镜插入鼻腔,依次观察鼻腔的各个结构,包括鼻中隔、下鼻甲、中鼻甲、钩突等。

4、根据病变的情况,使用手术器械去除病变组织,如鼻息肉、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增生的骨质等。

5、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正常的组织结构,如鼻甲、鼻泪管等。

6、手术结束时,进行鼻腔的填塞,以止血和支撑鼻腔结构。

五、术后处理1、患者需要在术后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滴鼻剂和喷鼻剂减轻鼻腔黏膜的肿胀和炎症。

3、术后定期进行鼻腔清理,去除鼻腔内的血痂和分泌物。

4、嘱咐患者避免剧烈运动、用力擤鼻和挖鼻,以免引起出血和影响伤口愈合。

5、饮食方面,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手术讲解模板: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手术讲解模板: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手术资料: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概述: 球内段:位于眼球内,长约1mm,容易因 眼球扭转或移位造成球内段损伤。
手术资料: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适应证: 内镜下经鼻视神经减压术适应症目前尚无 统一意见,一般原则如下:
手术资料: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适应证: 1.迟发性视力丧失,应手术减压,即伤后 尚有部分视力,而后视力逐渐下降或丧失。
内镜下经鼻视 神经管减压术
手术资料: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 减压术
科室:耳鼻喉科 麻醉:全麻
手术资料: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概述:
除眼球贯通伤外,头颅外伤尤其是面中部 骨折和眉弓外侧部外伤亦可引起严重视力 障碍或失明。与眼球直接损伤不同,这种 外伤后的失明多由管内段视神经的直接损 伤或由于水肿、出血、骨折所致的继发性 视神经压迫而出现视力丧失。视神经管减 压术(decompression of the optic ne
手术资料: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手术步骤: 4.切除蝶窦前壁骨质 尽可能切除蝶窦前 壁骨质以扩大视野,窦内常有陈旧性积血, 应予以吸出。
手术资料: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手术步骤: 5.辨认视神经管及周围结构 辨认视结节 和视神经管隆突,观察筛顶、蝶窦的骨折 情况,以及对视神经管的影响。
手术资料: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手术资料: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概述:
rve canal)是治疗视神经挫伤的一种手 术方法。经鼻腔、鼻窦行视神经减压术入 路最便捷、损伤最小。内镜下鼻腔、鼻窦 手术的成熟使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逐步取代开颅、经上颌窦开筛及经眶入路 的视神经管减压术而成为视神经管减压术 的主流术式。

超细(经鼻)胃镜简介以及操作流程

超细(经鼻)胃镜简介以及操作流程

超细(经鼻)胃镜简介以及操作流程1、超细(经鼻)胃镜简介鼻胃镜是胃镜镜身细至能穿过鼻腔进人上消化道进行检查,镜身外径为5.9mm,因此又称超细胃镜。

常规采用的经口内窥镜由于会接触到咽喉内侧的舌根,咽喉反射往往会让人想呕吐。

而经鼻内窥镜不接触舌根即可到达消化器官,同时因其管腔较普通内镜细了很多,因此患者接受检查时想呕吐的感觉几乎没有。

由于鼻腔内涂上了麻醉剂,所以也不觉得痛。

另外,经鼻内镜检查的患者还可以坐着进行胃镜检查,因此可以一边观察监视器,一边向医生提问,对急于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更加人性化。

特别适合于以下人群:1、对年老体弱或有心肺疾患不能耐受传统胃镜检查的病例,经鼻胃镜因其管径超细、镜身柔软,对病人的咽部刺激较小,减轻了迷走神兴奋,是一种安全方法有效的检查方法。

2、对于咽喉部、食管的良恶性狭窄,化学药品或药物腐蚀性咽喉部、糜烂、溃疡,经鼻胃镜检查可有效地减少对咽喉部、食管贲门黏膜损伤等并发症;3、对精神高度紧张的病人,检查路径经鼻腔完成,可杜绝下颌关节脱位;4、对口腔罹患疾病或不能张口容纳传统胃镜者,经鼻胃镜检查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5、此外,幼儿卡在食道的异物取除,传统胃镜因管径较粗不能完成的异物取出,经鼻镜都可以及时帮上忙。

2、超细(经鼻)胃镜操作流程A、鼻腔部分局部麻醉(1)检查开始前15分钟给予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半支。

(2)检查开始前10分钟,用鼻喷雾器把生理盐水液喷入两个鼻孔内,每一边2-3回。

询问有无慢性鼻炎、鼻部手术、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及近期鼻衄等病史。

(3)请受检者塞住左边气道,用鼻子喷气;再塞住右边喷气,看那一边鼻道比较通畅,就选择哪一边鼻道进入。

(4)检查开始前5分钟,在选好的鼻孔中,滴入2滴呋麻滴鼻剂,并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喷洒鼻腔作局部麻醉。

(5)准备开始检查,用涂抹2%盐酸利多卡因棉花棒插入鼻腔以探查鼻腔内径,约1分钟,加强局部麻醉,达到润滑鼻腔的作用。

B、经鼻胃镜操作检查时将利多卡因涂抹于鼻胃镜前端,鼻胃镜握于右手,轻轻置入鼻腔,再慢慢推入鼻道。

经鼻神经内镜技术

经鼻神经内镜技术

任何经鼻内镜的颅底操作都可以分为和传统开颅颅底手术相同的三个阶段:1. 开颅(显露),2. 核心过程(切除肿瘤),3. 重建(关颅)。

笔者的鼻科同事进行第一步和第三步操作,并且在切除肿瘤的阶段持镜。

重要的是,团队协作和相互学习可以提高为患者治疗的水平。

每一阶段都有一套不同的目标和技术要求。

本章将讨论双鼻腔双手内镜颅底手术每一阶段的手术技巧和设备等基本知识。

其他章节将对不同病种进行具体阐述。

标准的主要手术团队由一名鼻科和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组成。

患者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头部放在凝胶头圈或者其他类似的不固定头部的头架上。

患者面部从发际到上唇需要消毒,铺巾时显露前额、眼睛(用Tegaderm覆盖保护)、鼻子和上唇。

作为每一例内镜颅底外科手术的标准部分,笔者使用颌面部薄层CT进行导航。

参考坐标系贴在前额,并以面部注册图像。

一台用来显示内镜视频输出的高清显示器,可以放在手术床的任意一侧,供手术团队成员观看。

图1. 上图展示的是内镜颅底手术手术室的设置。

这样的方案适合右利手的外科医生站在患者右侧。

请注意两个显示器交叉放置在两个术者面前,导航的显示器放置在确保进行手术操作的神经外科医生能够看到的位置。

患者的头部向术者一侧旋转30度,这样手术医生就不用向患者方向倾斜。

注意麻醉医生的位置。

神经外科医生根据病变与中线的相对位置通过双侧鼻腔进行手术。

笔者非常喜欢“对角线”的方法。

如下图所示,内镜保持在病人的右鼻腔,瞄准左侧操作区域。

一般而言,吸引器和内镜放置在同一侧鼻腔,并且内镜在吸引器的上方,这样在另一侧鼻腔使用剥离器时,手术器械互相干扰的风险最小化,而手术自由度和可操作性最大化。

图2. 左利手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室方案。

设置原则类似于图1的说明。

其他团队更喜欢让外科医生站在病人的右侧,鼻科医生则在神经外科医生同侧靠近病人头部的位置。

图3. 另一种手术室方案可以允许鼻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站在病人的同侧。

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两位外科医生都不需要倾斜身体越过病人(上图)。

神经外科新技术

神经外科新技术

(一)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神经系统的显微外科手术是应用神经外科显微镜、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和手术者的手术技巧进行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目前已经列为神经外科的手术常规,使手术更加精确、手术并发症显著减少、疗效明显提高,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可缩减。

(二) 经鼻—碟神经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技术经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发展应用的一种手术方式。

使用神经内窥镜,可避免了传统的切开方法及术后鼻腔填塞,使患者更快痊愈。

内窥镜能使术者看清蝶窦全景,避免损伤周围结构,并且通过改进照明及放大设备,能提供蝶鞍及蝶鞍上区的极佳视野。

这为彻底切除肿瘤和保存垂体功能,避免神经血管损伤提供了良好前景。

在神经外科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神经内镜手术患者感觉轻微,多数患者只须住院一周,发展前景令人鼓舞。

(三) 定向硬通道技术治疗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是长期慢性高血压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由于高血压导致脑内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的出血,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旦出现高血压脑出血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严重的伤害和痛苦。

传统的清除血肿的方法是大脑开颅,再加上去骨瓣减压,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死亡率、致残率高,生存质量差。

CT引导下的脑内血肿穿刺技术使用一次性微创伤穿刺针清除颅内血肿。

不但减少脑组织再损伤,而且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通过快速建立起的工作通道,能马上排出颅内液态、半固态血肿,迅速缓解颅内压,为降低死亡率、残废率,提高生存质量打下了基础。

并且该针具还具有连续冲洗清除血肿的能力,可在治疗中保持颅内压力平稳,这点对高龄患者更为重要,可称为不开刀的手术。

(四)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仍然是当前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公认有效方法,已被证明可以长时间缓解症状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神经功能的治疗方法。

(五) 血管内介入技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IVR)是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鼻神经内镜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任何经鼻内镜的颅底操作都可以分为和传统开颅颅底手术相同的三个阶段:1. 开颅(显露),2. 核心过程(切除肿瘤),3. 重建(关颅)。

笔者的鼻科同事进行第一步和第三步操作,并且在切除肿瘤的阶段持镜。

重要的是,团队协作和相互学习可以提高为患者治疗的水平。

每一阶段都有一套不同的目标和技术要求。

本章将讨论双鼻腔双手内镜颅底手术每一阶段的手术技巧和设备等基本知识。

其他章节将对不同病种进行具体阐述。

标准的主要手术团队由一名鼻科和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组成。

患者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头部放在凝胶头圈或者其他类似的不固定头部的头架上。

患者面部从发际到上唇需要消毒,铺巾时显露前额、眼睛(用Tegaderm覆盖保护)、鼻子和上唇。

作为每一例内镜颅底外科手术的标准部分,笔者使用颌面部薄层CT进行导航。

参考坐标系贴在前额,并以面部注册图像。

一台用来显示内镜视频输出的高清显示器,可以放在手术床的任意一侧,供手术团队成员观看。

图 1. 上图展示的是内镜颅底手术手术室的设置。

这样的方案适合右利手的外科医生站在患者右侧。

请注意两个显示器交叉放置在两个术者面前,导航的显示器放置在确保进行手术操作的神经外科医生能够看到的位置。

患者的头部向术者一侧旋转30度,这样手术医生就不用向患者方向倾斜。

注意麻醉医生的位置。

神经外科医生根据病变与中线的相对位置通过双侧鼻腔进行手术。

笔者非常喜欢“对角线”的方法。

如下图所示,内镜保持在病人的右鼻腔,瞄准左侧操作区域。

一般而言,吸引器和内镜放置在同一侧鼻腔,并且内镜在吸引器的上方,这样在另一侧鼻腔使用剥离器时,手术器械互相干扰的风险最小化,而手术自由度和可操作性最大化。

图2. 左利手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室方案。

设置原则类似于图1的说明。

其他团队更喜欢让外科医生站在病人的右侧,鼻科医生则在神经外科医生同侧靠近病人头部的位置。

图3. 另一种手术室方案可以允许鼻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站在病人的同侧。

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两位外科医生都不需要倾斜身体越过病人(上图)。

如果必要的话,鼻科医生可以将其左手放置在病人头部休息,用左手大拇指稳定内镜,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监视器上(下图),或者帮助冲洗术野。

鼻科医生进行手术的第一阶段操作时,由于中鼻甲限制暴露,可以将其向外侧折断,但不要切除。

这时可以看到蝶窦开口。

通常从右侧开始,用切吸器切除上鼻甲、扩大蝶窦开口行蝶窦切开术。

如果需要鼻中隔粘膜瓣,对于大多数病例,典型的做法是制作粘膜瓣并将其放在鼻咽部,如果是斜坡肿瘤,粘膜瓣则放在上颌窦。

笔者认为CT引导的导航在手术时有助于辨认变异的鼻窦和不典型的骨性标志,特别是避免不慎开放颅底。

使用吸切器或其他方法行双侧蝶窦切开和后部鼻中隔切除并连接。

其前方的的界限根据病变性质和其在矢状位的范围而定。

一般来说,只要鼻中隔切除的范围不超过中鼻甲前缘,病人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并发症。

在中鼻甲前缘向后,术者可以用30度镜打开后组筛窦气房,如果需要在冠状位向两侧扩展,可以切除中鼻甲并打开上颌窦。

用咬骨钳咬除蝶骨嘴,扩大切除蝶窦直达蝶窦顶部、蝶窦底部和眶尖,显露外侧的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器械才能到达手术目标位置的周围。

例如,一个完全鞍内型的肿瘤,骨质显露范围应满足将吸引器放置到斜坡隐窝。

在这一步骤,手术团队由两名外科医生组成。

神经外科医生应该让身体处在最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位置,用其优势手,开始颅底手术。

在病人鼻内标准的操作方案称为“三手技术”。

神经外科医生用优势手持器械在病人的对侧鼻腔操作(比如右利手在病人的左侧鼻腔操作);吸引器放在另外一侧鼻腔。

标准的内镜位置应该和吸引器在同一侧鼻腔。

通常,内镜保持在吸引器工作区域的上方,以避免器械互相干扰(“刀剑”效应)。

当病人鼻腔狭窄或者在较粗的器械进入时,内镜应该稍稍撤回,目的是让手术区域内所有器械能无障碍操作。

内镜冲洗装置如Endoscrub的使用,对于保持术野清晰是非常关键的。

手术标准原则与显微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手术类似,除了以下少数例外:1. 在显微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手术中,枪式器械可以使术者的手保持在显微镜视线之外。

这种轴心偏移的设计对于摄像头位于术野内的内镜装置,产生的效果是相反的,它限制了手术器械旋转的能力。

因此,已经有了适应内镜的更长的直线型器械,提供优良的操控性。

2. 绝大部分病例,器械从进入鼻腔到接近手术目标区域,不能够被全程看见。

头部尖锐的器械应具有符合内镜适应的特性,头部可回缩以避免进出鼻腔时导致组织损伤。

由于器械在离关键结构几厘米的距离时才能看到,所以要小心避免器械进入手术区域的速度过快。

内镜应该轻柔的后撤,以在看见手术目标前看见鼻腔内的器械。

3. 由于内镜是从一侧鼻腔进入,常常不会提供笔直的中线视野,而是略有倾斜。

并且,当手动操作时,在手术过程中会有轻微的、下意识的旋转。

这些因素会导致中线位置逐渐漂移,造成手术者的迷失方向;因此,定期导航和再定位非常重要。

4. 神经外科医生和鼻科医生的“内镜共舞”与学习曲线有关,需要练习和长期的协作。

内镜动态的进出动作为显微外科医生提供了迫切需要理解的三维解剖和景深提示。

这些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细微差别需要不断练习,最终将会灵巧的进行“四手”手术(使用内镜和吸引器的同时使用两件手术器械,参见下文)。

经颅入路所能做到的精细显微外科操作,经鼻入路时是难以做到的。

然而,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对难以言表的细微差别的体会,术者会找到通过不同的局限性手术角度来完成类似于显微手术目标的方法。

再次重申,终极手术目标是通过更长、更有限的手术空间到达病变、完成更多的手术操作,同时通过改进手术角度,使可操作性最大化。

换言之,内镜手术的自由度虽然降低,但通过使用合适的器械,能到达更多传统手术无法达到的角度。

经颅显微外科技术不能直接转变成经鼻显微手术方法。

内镜下手术的不同阶段划分基于技术难度水平、神经血管损伤的潜在风险以及内镜解剖熟悉程度。

这些阶段包括:1. 修补脑脊液漏;2. 切除垂体瘤;3. 切除中线鞍旁硬膜内肿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等);4. 切除硬膜外斜坡旁肿瘤,比如脊索瘤和软骨肉瘤;5. 切除旁中线和侧颅底的硬膜内病变(海绵窦、Meckel's囊病变)。

内镜经鼻手术在处理脑血管疾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方面作用有限。

内镜经鼻磨除颅底需要广泛练习,最好在显微外科尸体实验室完成。

这段经历的重要性再怎么夸大也不为过。

当外科医生在实验室掌握磨钻技术后,其应该非常熟悉颅底的骨结构。

磨钻的使用应该是轻柔、利索、有计划的移动,就像“熟练的画家的画笔”。

处理离颅神经有一些距离的骨质时,使用粗糙的金刚石钻头;而处理血管神经表面的骨质时,则使用细腻的金刚石钻头。

持续冲洗是避免热损伤的关键。

钻头变钝时需要更换,以避免需要术者使用时在钻头上加压。

骨质粉尘常常污染镜头,就需要频繁清洁内镜。

弯曲的钻柄非常有助于磨除蝶骨平台和筛板,特别是无需行扩大筛窦切除,仅磨除蝶骨平台时十分有用。

暴露斜坡段颈内动脉时,笔者先使用金刚钻暴露一小段未受影响的、能可靠的预判解剖位置的动脉。

再使用Kerrison咬骨钳沿着血管的路径去除受病变影响的动脉表面的骨质。

换句话说,笔者的处理是从正常解剖到异常解剖。

总的来说,笔者更喜欢把骨质磨薄,然后用刮匙和Kerrison咬骨钳去除薄蛋壳样的剩余骨质。

通常,Kerrison咬骨钳咬除骨质时具有最好可控性,同时也是经鼻切除骨质最有效的工具。

这一阶段开始时的骨质切除必须考虑到手术结束时的颅底重建。

不建议“只为看到一切”而盲目造成颅底大范围的骨质缺损,这与术后病人脑脊液漏风险显著相关。

比如,笔者只去除蝶鞍前半部分来暴露绝大部分颅咽管瘤病例。

保留的蝶鞍骨质不仅保护垂体腺,而且有助于使用“衬垫密封(gasket seal)”技术进行颅底重建。

如果完全切除鞍底,位于斜坡和平台之间的锐性解剖角度会妨碍硬质材料的使用,可能增加脑脊液漏的风险。

另一方面,肿瘤切除不充分,尤其是垂体瘤,最常见的原因是骨质切除不充分。

充分暴露与最小化术后脑脊液漏风险之间的平衡是一种艺术。

一旦颅底骨质显露完毕,推荐使用可回缩的刀片切开硬膜。

微型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避开颈动脉。

受侵袭的硬膜可予切除。

硬膜外和经硬膜的静脉予填塞止血材料止血;电凝硬膜边缘使硬膜自然皱缩。

很多器械都可用于切除。

笔者遵循极简主义原则选择自己特别喜爱或者优先使用的经鼻内镜颅底外科手术器械组合。

以下几幅图片展示的是笔者最常使用的手术器械。

图4. 弯曲的刀片用于“朝向”外科医生方向的切割和扩大神经血管结构周围的硬膜切口特别有效(上排)。

圆盘剥离子(下排左侧)、弧面剥离子(下排中间)和45度环形刮匙(下排右侧)是笔者在经鼻内镜颅底外科手术中最喜爱的解剖器械。

它们尖端适当角度提供了足够的视野和简单的可操作性。

图5. 成角吸引器可以特别有效的切除成角内镜暴露的肿瘤。

图6. 成角和弯曲的显微剪刀是进行锐性分离必不可少的。

图7. 多角度的显微剪为可见却难以达到的位置/角落提供了操作便利。

对于操作角度有困难的外科目标,不应该用粗暴的钝性分离来代替锐性分离。

超声吸引器可以高效的切除硬质肿瘤。

充分的瘤内解压是通过狭小的鼻内手术通道移除肿瘤的关键。

病变处理可能需要“四手技术”,在这项技术中耳鼻喉科医生一只手操作内镜,另外一只手操作吸引器或者用垂体瘤取瘤钳牵拉肿瘤包膜。

这种探查更深部位颅内病变的操作,由于手术器械必须更平行更接近轴位中线,需要更长的颅底内镜。

内镜需要放在远离术野的地方,保证手术器械在越接近手术目标时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硬膜外出血可以用止血材料填塞来控制。

硬膜内的止血可以使用鼻内双极电凝来实现。

此外,这些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与那些经颅手术类似。

成角的剥离器和角度内镜扩展了通过有限的经鼻空间的操作角度。

从手术盲点牵拉肿瘤碎片隐含灾难性的危险。

不同颅底手术操作的各个方面将在后续相关章节进一步详细讨论。

肿瘤切除以后应进行仔细的检查。

使用角度镜全面检查术野是否有肿瘤残留和活动性出血。

通过内镜冲洗通道进行持续冲洗,在术区灌满水后进行水下检查的潜镜技术非常有用。

潜镜技术能观察到那些内镜往往很快被血液遮挡的小空间。

当进入或移出水面时,必须调整焦距。

最后就是确认止血。

两个非常有用的方法:一个是温水冲洗,对于低流量的静脉性渗血有优良的止血效果;另一个是贴附在长条棉片上的凝血酶浸泡的明胶海绵。

后者可以用于硬膜外、导血管、裸露的粘膜表面以及海绵窦或是海绵间窦的静脉出血的止血。

一旦止血完成,就必须进行颅底重建。

有关手术这个步骤更进一步的细节,请参照颅底重建和脑脊液漏修补章节。

对于预计有高流量脑脊液漏的病人,手术开始时留置腰大池引流,术后第一天开始使用,直到术后3-5天,以帮助漏口闭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