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与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

二、调研方法与范围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了解农村环境卫生问题。

2. 调研范围本次调研的范围主要涵盖了某省的农村地区,选择了不同县级行政单位进行调研。

三、调研内容与结果1. 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主要表现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发现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处理不规范: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垃圾堆放现象,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垃圾处理设施缺乏。

(2)污水处理不完善: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到水源和农田中。

(3)卫生设施不完备:农村地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滞后,厕所卫生条件较差。

2. 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对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意识不足:部分农民对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2)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资金有限,无法进行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

(3)执法不严格:部分地方政府对环境卫生问题执法不力,导致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制止。

3.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建议针对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环境卫生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

(3)加强执法力度:地方政府要提高环境卫生问题的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实现农村环境的全面改善。

五、参考文献[待补充](以上内容为调研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

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精选)

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精选)

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精选)第一篇: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深入开展,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县人大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过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等方式,对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据此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所取得的成效。

我县现有农村人口约70万人,据统计,全县农村日均垃圾量约490吨,人均日垃圾量为0.5—0.8kg。

农村垃圾主要成份有:食品包装袋、厨房残渣、塑料废品、破旧衣被、家庭旧废品、果皮、木屑、尘土、杂草、茶叶、家禽(畜)粪便等。

2006年以来,我县深入开展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有7个乡镇和75个村被列入垃圾治理示范镇、村。

从整治情况看,各有关乡镇、村基本能按照“六个有”的要求,积极探索并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是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建立保洁费筹措制度。

大部分村是按每人每月壹元标准收取保洁费。

二是按每千人配备一个卫生保洁员和一辆保洁车,保洁员每月工资在300—400元不等。

三是开展村容村貌大清理活动,包括清除陈年垃圾、改圈、改厕、清障、排水、建设若干个垃圾堆放点等,要求各家各户配备垃圾桶。

四是成立理事会,由村两委干部、老人协会有关人员、村民小组长等组成,负责收取保洁费、监管、协调等工作。

五是制订卫生公约,广泛宣传,上墙公布。

从整治的效果看,各整治村的村容村貌均有了较大的改观,保洁队伍基本能保证日常运作,村里垃圾大部分能集中收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省市“家园清洁行动”验收组的验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认识不到位。

有些村民环保意识淡薄,认为“垃圾风一吹就跑了,污水太阳一晒就干了”,不愿“花冤枉钱”;有些村民认为环境卫生整治是政府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存在“政府要我整治,政府就会出钱”的思想;有些村民舍得花钱盖别墅却不愿交每月壹元的保洁费,特别是在拆迁、改路、改厕、改圈、建垃圾池时,一旦牵涉到自身利益,往往以各种理由加以抵触,或要求巨额赔偿。

论文-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论文-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查与思考“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标准。

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

村容整洁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围绕“村容整洁”这一目标要求,2012年6 月至9月,陇西县通安驿镇组织人大代表采取集中视察、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抽取了8个样本村,对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就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

绝大多数农村中的“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具体表现如下:1、垃圾随处乱丢。

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或丢在村前的渔塘边,或丢在村前的路边,或丢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

过去演戏、放电影、开社员大会、打篮球的的空旷地方,现在居然成为倒垃圾的场所,垃圾足有一米多高,日晒雨淋,臭气熏天,村民无不掩鼻而过,这是很多农村的卫生状况的一个缩影。

2、建筑余物乱堆乱放。

目前不少农村村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余物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有的一放就是半年、一年有的甚至是几年。

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阻碍交通,并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处。

3、露天厕所建在村前屋后。

由于历史、习惯、观念的原因,不少农村厕所建在渔塘边或村前屋后,部分还是露天的,虫蛆乱窜,臭气难闻。

4、住宅与禽畜圈舍混杂。

目前,除了养猪大户外,少数农户偶尔会养上几头猪,但多数的猪舍都是建在屋前屋后,猪舍的粪便,冲洗猪舍的污水,流出露天排水沟渠,极不卫生,繁殖细菌。

部分村个别农户的牛栏也是建在村前屋后,苍蝇乱飞。

村民养的狗和家禽(如鸡),几乎没有圈养,狗粪和禽粪随处可见。

5、村中坑渠污水横流。

据调查,绝大多数村的坑渠都是明渠,家家户户排出的生活污水直排村中鱼塘或小河小溪。

关于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化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化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化的问题和对策摘要:在当前农村地区,存在较为严峻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当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恶劣影响。

为实现农村绿色健康发展,亟需对环境问题加以整治。

本文主要是关于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相关问题以及对策的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化;问题;对策由于当前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当下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

新时代的农村环境问题尤其严重,迫切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针对环境进一步加强整治。

一、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化主要问题(一)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化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其中一大问题是农民自身知识水平相对较为低下,严重缺乏环保意识。

很多乡镇地区建立了垃圾池,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村民由于自身习惯不够良好,为了图方便将污水倒入沟渠当中,生活垃圾胡乱丢弃或者堆放,垃圾进行处理过程当中缺乏分类意识,这样造成了当前农村地区卫生环境堪忧,脏乱现象比比皆是,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外界形象。

另外,由于当前大多数乡镇地区缺乏对于环境保护重点宣传工作,造成了村民未能够充分了解环境整治相关目标以及内容,导致垃圾处理效果不够理想,无法从根本上对于垃圾产出量进行严格控制[1]。

(二)缺乏监督管理事实上,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乡镇企业,某些乡镇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以牺牲环境代价来获取经济效益。

不少乡镇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针对有毒化学物品、固体废弃物等等,没有进行相关处理就直接排放出来,这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

对于当前大多数乡镇地区来讲,没有对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同时没有能够设立专门性监管机构,内部也缺乏环境整治人员。

虽然某些乡镇区域有一定制度规范,但是仅仅只是停留在文件形式上,没有严格落实到实处。

由于没有采取合理措施对于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治,导致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保障农村地区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垃圾污染、厕所卫生不达标、污水处理不够完善等。

因此,建立长效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设工业化模式的垃圾处理设备,将垃圾变废为宝,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同时,我们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压缩等环保行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其次,加大农村厕所改造力度,建设集中式公厕、卫生标准化厕所。

同时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农村厕所形象焕然一新。

第三,在污水治理方面,我们应该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尽可能地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减轻污水排放的压力。

此外,对于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可以使用厌氧处理、生态处理等最新技术,让污水达到国家标准排放。

第四,增加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宣传途径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传媒,也可以在农村设立文化宣传点、标语牌等方式,让农民了解卫生环保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建立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同时,政府应该
加大扶持政策的投入,为农村环保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成为迫切需求。

本报告旨在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提出构建长效机制的策略和建议。

二、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卫生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乡村风貌缺乏特色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整治提升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外流严重,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也是吸引人才、留住农民的重要举措。

四、现有机制的问题与不足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资金投入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参与度不高等。

这导致整治工作难以持续,效果不尽如人意。

五、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们的成功经验包括:制定长期规划、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引入社会资本、提高农民参与度等。

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借鉴。

六、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为了建立长效机制,需要采取以下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强化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等。

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长效机制。

七、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为确保长效机制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监管和考核评估等。

同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整治工作有法可依;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参与度等。

八、结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居环境面临诸多挑战。

为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亟需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

本报告旨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现有措施、长效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及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政策建议与实施方案,以期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参考。

二、农村环境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面临诸多问题,如生活垃圾无序堆放、污水排放无序、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刻不容缓。

三、现有环境整治措施评估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垃圾分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

然而,这些措施在实际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管理不到位等,导致整治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

四、长效机制建设的必要性与挑战长效机制建设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关键。

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可以确保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避免短期行为和反复整治。

然而,长效机制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管理难度大等。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些挑战。

五、国内外成功案例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报告研究了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功案例。

在国外,如日本和德国的乡村环境整治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国内,浙江和江苏等地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成功案例的共同点在于建立了长效机制,包括资金保障、技术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

六、政策建议与实施方案基于上述分析,本报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与实施方案: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加强技术支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三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五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整治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和考核评价;六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设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垃圾、杂草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也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因此,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环境整治的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对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调查对象为农村居民、农村环境保护部门以及相关专家。

三、调研结果分析1.农村环境整治现状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仍然存在。

首先,农村环境整治的力度不够大,部分地区的环境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其次,农村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农村环境保护设施不完善,环境治理标准不高。

最后,部分农村居民缺乏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

2.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建设(1)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整治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配套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

(2)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专门的农村环境整治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督促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3)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环境信息化管理,建立环境数据监测和分析系统,提高农村环境治理能力。

(4)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建立农村环境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农村环境指标体系,定期对农村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治。

四、建议和意见针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的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资金支持,提高环境整治力度和效果。

(2)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专门的农村环境整治部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

(3)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农村环境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环境数据监测和分析系统,定期对农村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调研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环境卫生问题逐渐突显。

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就此展开。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1.目的:了解当前农村环境卫生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出建议。

2.方法:结合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的调研。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1.垃圾处理不规范:在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垃圾无处处理的现象。

部分农村因为缺乏垃圾收集设施,导致垃圾乱倒乱堆,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

2.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在一些农村地区,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废弃物处理问题,导致土壤、水源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村环境卫生。

3.环境保洁意识淡薄:部分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乱丢垃圾、乱倒污水现象较为普遍。

加之对环境卫生问题的宣传不够到位,居民的环境保洁意识进一步降低。

4.农村环卫设施薄弱: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环卫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如缺乏公共厕所、垃圾桶等。

这使得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

四、整改建议综合上述问题,针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村环境保洁意识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洁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同时,加大对环境卫生问题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村居民正确处理垃圾和污水。

2.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加大对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供方便的垃圾收集点和垃圾处理设施,引导农村居民规范处理垃圾,减少环境污染。

3.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管机制,加强对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业的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农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4.加大对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公共厕所、垃圾站等,提供便利的环卫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设调研报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尽管我们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整治后再反弹现象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效管护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当前,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管护机制,才能保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正常运转,成果得以巩固并长期发挥作用。

一、当前农村环境整治存在的突出问题1、环保意识淡薄,宣传发动未真正到位。

部分村居仍然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虽为生活习惯所致,但关键仍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都相当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但是宣传发动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往往是县里、乡镇多次安排部署环境整治工作,但村上并没有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村民并没有完全了解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工作内容和整治目标,导致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2、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垃圾分类处理缺乏长效机制。

由于农村千百年来生活习惯的影响,人畜混居、乱丢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生活垃圾在水塘沟渠、道旁地头,随意乱倒堆积,基本是处于自生自灭的无组织状态,虽然乡镇也给农户修建了垃圾池,成立了保洁队伍,但是缺乏长效的运行机制,部分镇村的保洁队伍形同虚设,部分垃圾池使用率较低,并没有真正的从源头上减少了农村的垃圾产出量,没有很好的建立长效机制。

3、畜禽污染治理措施效果不佳,污染仍然较严重。

由于前几年我县农村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确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但大多数养殖专业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臭气四溢,粪水横流;畜禽场产生的废液污水,多数就直接排入水沟渠塘,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污染加剧,饮用水源也受到严重影响。

4、水资源保护监管不力。

近年来,我县虽然开展了河流综合整治,清理了和道路及、漂浮物,但由于河水流动性的特点,导致镇与镇之间工作不平衡,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经费,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农村环境整治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浅谈

农村环境整治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浅谈

农村环境整治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浅谈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仅是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现实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宜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

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农村环境整治,及建立与我市实情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通过调研,做了一些初浅探索。

一、我市农村环境现状及存在成原因近年来,我市通过组织开展农村“三清工程”、“百日整治"等系列活动,农村的环卫“硬件”设施已基本形成,大部分村建设了垃圾收集点、配置了清运车辆、清运保洁人员,特别是对存量垃圾也进行全面的清理,农村的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为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打下了基础。

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与文明城市(镇村)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

一方面,农村居住区生活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塑料袋、秸秆等废弃杂物污染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伴随现代农业迅猛发展,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农村面源污染呈加剧趋势,一些农村水源地也是从“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可以灌溉”到“90年代鱼虾绝代"。

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仅仅依靠突击整治、检查活动,是难以做到长治久洁的,一些实际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主要原因:1、部分干部积极性不高,流露消极厌战情绪。

一是认识偏差.部分镇、村干部没有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民生建设的大事来抓,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心。

二是被动应付.政府推动就抓,上头不紧就不抓。

部分镇村干部依赖思想严重,出现“等、靠、要"的现象,有的只在村口、公路沿线和公共场所进行卫生保洁,应付上级检查和考核验收。

参与村庄卫生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三是畏难情绪。

“农村就是农村,怎能跟城市比".农村垃圾地广面宽量大,涉及千家万户,组织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一些镇、村干部认为困难大,不可能搞好,也不能持之以恒,与其劳而无果无终,不如干脆推掉不干。

关于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关于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关于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摘要:近年来,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已经展开。

然而,由于缺乏长效机制的支持,很多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仅仅停留在临时解决问题的层面上,长远效果不佳。

因此,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和分析,提出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的建议,帮助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更加可持续的效果。

一、引言农村环境问题包括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多个方面,它们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健康,也对整个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来促进农村环境的整治和保护。

二、目前的整治现状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来整治农村环境问题,如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等。

这些临时性的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很多问题仍未根本解决或者问题仅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多部门协作不畅、环境保护人员缺乏等。

三、国内外长效机制的借鉴国内外已存在多种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可供借鉴。

例如,澳大利亚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采用座谈会、现场指导等措施,建立了政府、专家、农民的合作机制。

新加坡的“净化农村”计划通过设置奖励机制激励农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

这些机制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农村环境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四、建立长效机制的建议4.1提高政策执行力度。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和考核,对于整治工作不力的地区进行问责。

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执行效果。

4.2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并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纳入农村发展的规划中,确保长效机制的正常运行。

4.3强化多部门协作。

加强与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4.4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市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城乡一体化等工作,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长效管理机制作保障。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并对有关材料的分析综合,现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关思路与办法。

一、近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近年来,我市通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的开展,以及部分村卫生保洁管理长效机制和保洁队伍的建立和正常运转,农村环境已出现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覆盖面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存在“脏乱差”现象。

为此,我市在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力量。

我市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任副组长;农工部、城建局、土地局、环保局等单位负责人和14个乡镇(办)党委书记任组员,并下设办公室,从而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列上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

我们充分利用各类会议,并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宣传,以增强干部、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使全社会都来重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3、精心组织安排,开展集中整治。

围绕环境卫生整治这一重点,近年来,我市多次开展集中整治或专项整治,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成功创建了陕西省卫生城市。

4、加强长效管理,完善相关制度。

对环境卫生进行突击性集中整治或专项整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关键是更要立足长远,贵在坚持。

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用制度来加以保障。

为此,我市专门出台了《兴平市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标准及要求的通知》(兴农工发〔2008〕08号)等政策性文件,加大对已建文明生态村长效管理的考核力度,确保长效管理机制落到实处。

农村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农村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农村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近年来,渝水区加大了对农村环境整治的力度.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惠民实事来抓,以镇村建设为基础,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状况为突破口,重点开展了农村垃圾整治、镇容村貌整治、农村河塘整治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不足1、农民对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识不强。

目前,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还处在示范阶段,农民对整治工作的期望值不是很高,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强.2、农村脏乱差问题还普遍存在。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不及时,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杂物乱堆乱放,畜禽乱跑、粪便到处拉,排水沟淤积比较严重。

3、畜禽养殖污染较为严重.由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布局不合理,普遍依水而建,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全区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家,其中建有沼气设施的只有家.4、长效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都需要资金投入,由于大部分乡镇财力比较薄弱,影响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卫生保洁等长效管理所需经费难以足额到位。

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1、广泛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村社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发动农民群众对自身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加强环保法制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2、整合项目资金,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方式。

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整合各级涉农项目资金,调整资金分配思路,实现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与基本农用改造、农村新能源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推进,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

3、实行农民自治,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

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组织村民参与项目运行和管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部分资金,集中管理使用,解决村社环境卫生保洁费用.4、立足长远发展,高起点规划农村环境整治目标。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的调研报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的调研报告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的调研报告1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事关村民福祉的实在民生。

本文以xxxx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例,管窥当下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关问题,并积极进行探索。

xxxx镇是我市经济百强镇、市级中心镇,幅员面积132平方公里,辖28个村居、168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8万余人,为全县第一人口大镇。

近年来,较大的人口生产生活压力和较快的经济发展,一度对该镇环境卫生状况带来不小冲击,特别是老集镇所在地及其周边村居的脏乱差现象尤为突出。

为此,xxxx镇将村镇环境卫生整治列为重要工作,深入发动、全民动员、以建促治,整体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一、基本做法(一)认识提高度。

正确、统一的认识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前提。

为此,该镇着力在提高认识上想办法。

一是严考核。

连续两年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纳入重点工作,对该项工作“逢会必讲、进村必看、每月必查、每季必评”。

出台村居环境卫生考核评比细则,明确目标任务。

与村居签定目标责任书,于今年上升到对村居工作考核“一票否决”。

二是建机制。

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村居主体、单位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即镇政府以奖代补,对国道326沿线村居、平江河、太平河等入境河流沿岸村居每年以奖代补1200元用于保洁清漂,并以召开现场会形式每季度评比一次,对工作开展较好的村居按人口多少进行1000—1500元的奖励,减轻村居在工作中的资金压力。

具体工作由村居负责,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联动,每户每年自愿缴纳约60元的卫生管理费用,合力助推工作开展,工作推进较为顺利。

(二)主体扩广度。

广泛、有力的参与主体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基础。

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查与思考“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虽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每年都要开展集中整治,但受农村人口居住密集、环卫人员和设施短缺以及卫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全县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

不仅影响了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县对外形象,制约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从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树立良好对外形象、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全县09年的“五大突破”性工作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安排、同部署,以清理“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理“三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流、沿街乱建)、美化“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加快“四改”(改房、改灶、改厕、改圈)、实现“五化”(路街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街巷亮化)为重点,整合力量,强化措施,狠下功夫,举全县之力深入广泛整治,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工作成效一是健全机构,夯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部、卫生局、文明办及10个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明办,具体负责全县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检查、指导、督促、协调等工作。

制定了《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活动的重点、任务和措施,并确定了30个村由30个县级部门包抓。

同时,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分别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了整治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整治方案,层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是广泛发动,氛围浓厚。

年初,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和动员。

心得体会: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环境整治常态化(最新)

心得体会: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环境整治常态化(最新)

心得体会: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环境整治常态化(最新)X县始终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检查评比、垃圾清运、资金保障等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制度化、常态化。

一是建立日常保洁机制。

各乡镇与村民签订农户门前三包责任书,并严格按照门前三包责任书内容进行日常卫生监督管理,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和共同维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落实周末环境卫生大扫除制度,组织广大群众、党员干部在划分区域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按照“合理区划、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层层督查”的工作原则,以乡镇行政区为“大网格”,以建制村为“中网格”,以村小组为“小网格”的三级网格,实行乡、村、组三级环境卫生整治网格化管理,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的“四定”保洁管理责任制,实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构建“全覆盖、无盲区”的环境卫生整治管理网络,逐步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二是建立检查评比机制。

建立“一周一检查一评比”的考评制度,采取“三看、四查”相结合的环境综合整治检查评比方式,重点看房前屋后、门庭院落、“三堆”清理;着重查公共区域管理、疑难问题解决、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立与成效、环境综合整治水平与档次;实行旬抽查、月考核、季评比、一考核一通报的方式,形成“检查、通报、整改、复检、再通报”的循环,切实增强检查治理效果。

将评比结果分为好中差三个等次,并在居民点显著位置挂旗上墙,公开“晒成绩”,并结合“文明家庭•美丽家园”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文明家庭”“美丽家园”“美丽家园示范村”,引起群众广泛关注,极大地激发群众参与整改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垃圾清运机制。

面向所有乡镇、村组和农户,按照一乡一辆压缩式垃圾车、一村一套垃圾转运设施、一组一个垃圾收集斗、四户一个分类式垃圾桶的投放标准,购置环卫设施设备。

浅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浅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浅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浅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近年来,通过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农村的环卫“硬件”设施已基本形成,通过配置公益岗位、确保清洁人员到岗到位,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但是就最近几个月的实地走访来看,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型新乡村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干部积极性不高,流露消极厌战情绪。

(二)村民卫生意识不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保洁资金难以保障。

(四)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管理监督不能到位。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措施于对策(一)一个好的班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经到了与发展农村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村干部要把重视程度,真正体现在环境整治的工作力度上,做到“在岗、在行、在状态”。

一方面,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将工作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有效调动和发挥干部对农村人居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一个好的宣传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主体还是村民,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宣传标语和横幅形式,大力褒扬乡风文明,纠正不良风气和陋习,规范村民行为习惯,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群众内在自觉要求,努力营造人居环境整治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三)一张管理网络。

一是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回收。

将不可腐烂的垃圾分为玻璃、塑料、金属、危化品和纺织品五类,建立“户分类、组集中、村回收、镇运转”的垃圾回收长效机制。

二推进卫生厕所革命。

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原则,全村普及卫生厕所。

三是强化激励机制。

大力开展“美丽乡村”“整治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强化激励机制,增强村民参与农村卫生保洁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六)一套考核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
调查与思考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深入开展,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县人大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过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等方式,对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据此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所取得的成效。

我县现有农村人口约万人,据统计,全县农村日均垃圾量约吨,人均日垃圾量为—。

农村垃圾主要成份有:食品包装袋、厨房残渣、塑料废品、破旧衣被、家庭旧废品、果皮、木屑、尘土、杂草、茶叶、家禽(畜)粪便等。

年以来,我县深入开展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有个乡镇和个村被列入垃圾治理示范镇、村。

从整治情况看,各有关乡镇、村基本能按照“六个有”的要求,积极探索并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是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建立保洁费筹措制度。

大部分村是按每人每月壹元标准收取保洁费。

二是按每千人配备一个卫生保洁员和一辆保洁车,保洁员每月工资在—元不等。

三是开展村容村貌大清理活动,包括清除陈年垃圾、
改圈、改厕、清障、排水、建设若干个垃圾堆放点等,要求
各家各户配备垃圾桶。

四是成立理事会,由村两委干部、老
人协会有关人员、村民小组长等组成,负责收取保洁费、监
管、协调等工作。

五是制订卫生公约,广泛宣传,上墙公布。

从整治的效果看,各整治村的村容村貌均有了较大的改观,
保洁队伍基本能保证日常运作,村里垃圾大部分能集中收
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省市“家园清洁行
动”验收组的验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识不到位。

有些村民环保意识淡薄,认为“垃
圾风一吹就跑了,污水太阳一晒就干了”,不愿“花冤枉
钱”;有些村民认为环境卫生整治是政府部门的事,与己无
关,存在“政府要我整治,政府就会出钱”的思想;有些村
民舍得花钱盖别墅却不愿交每月壹元的保洁费,特别是在拆
迁、改路、改厕、改圈、建垃圾池时,一旦牵涉到自身利益,
往往以各种理由加以抵触,或要求巨额赔偿。

、规划滞后。

目前全县大部分村还没有编制总体规
划,抢建、乱建、偷建行为大量存在,建设用房没有按规划
也“无规划可依”,导致“村容整洁”难以落到实处。

此外,村民建新不拆旧的现象普遍存在,新房建在自家地块上,错
落不齐,缺乏统一规划,新旧宅基地没有依法置换,浪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