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合集下载

厦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及其治理

厦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及其治理

厦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及其治理摘要:交通作为城市功能中最活跃的因素,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给城市带来不良影响,是每一个城市迫切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厦门市城区交通发展现状以及城区交通拥挤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厦门市城区交通拥堵治理的对策,使更有效地缓解厦门市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交通。

关键词:厦门交通拥堵现状治理一、引言作为城市基本功能之一,交通在城市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否具备完善合理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厦门市城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厦门城市的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城市交通供需关系被打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厦门市城区的交通拥堵不仅会影响厦门市的正常社会生活秩序,而且还会导致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功能的衰退。

所以在这过程中,厦门市城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交通发展思路对厦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厦门市城区交通发展慨况(一)城市道路建设状况近几年来,随着厦门市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城区的交通发展状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据统计,厦门市在1999年和2007年两个年度中,城市道路长度、城市道路总面积、人均道路总面积、公交车总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公交线路长度等六组数据也有着惊人的变化:八年来这六个项目的涨幅分别达到:78.48%、167.57%、9.78%、194.67%、112.61%和798.19%,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最后一项公交线路长度,几乎翻了九番。

①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厦门市道路供给水平较好,但随着城市机动车的增加,道路供给仍跟不上机动车发展的要求。

(二)交通出行的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出行交通工具呈现多元化特征。

目前,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比例大大下降,公共汽车、出租车、单位班车等公交出行方式与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有所提高。

摩托车出行由于厦门市“禁摩令”的实施在岛内已经很少,大多出现在岛外城乡地区。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城乡规划实施规定的通知-厦府〔2016〕408号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城乡规划实施规定的通知-厦府〔2016〕408号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城乡规划实施规定的通知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城乡规划实施规定的通知厦府〔2016〕40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现将《厦门市城乡规划实施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2016年12月29日厦门市城乡规划实施规定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管理程序,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厦门市城乡规划条例》、《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本市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监督检查和相关城乡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二条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遵循下列程序:(一)组织编制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并建立滚动修编机制。

(二)公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报送审查前,应当在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网站或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公示30日,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并由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位根据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

(三)审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编制单位报送的规划草案进行技术审查。

审查通过后,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审查意见、公众意见及处理结果报市政府审批。

(四)批准、备案及公布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应当自批准之日起60日内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

厦门市城市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厦门市城市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厦门市城市综合管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市城市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集约利用与优化城市地下空间,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厦门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城市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是指设置于本市城市地面以下,用于容纳多种公共设施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延伸至地面的附属设施)的构筑物。

前款规定的公共设施管线(以下简称“管线”),包括电力、有线电视、通信(含监控线路)、燃气、供水、排水、中水、交通信号等公共设施管线。

附属设施包括用于维护管廊正常运行的排水、通风、照明、电气、通信、安全监测系统等。

第三条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管廊管理的主管部门。

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管廊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管廊的管理应当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协调管理、资源共享和安全运行。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管理第五条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本市管廊专项规划。

管廊专项规划经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综合协调,按规定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应当符合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远近兼顾、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管廊专项规划应当征询各管线单位意见,管线单位应当配合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和新区建设,按照管廊专项规划应当建设管廊的,应当配套建设管廊。

第七条对已建设管廊的城市道路,在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得再进行管廊的建设,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由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已建设管廊的城市道路,除有以下情况外,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廊专项规划的要求,不再批准管线单位挖掘道路建设管线:(一)无法纳入管廊的管线;(二)管廊与外部用户的连接管线。

第八条对已建设管线的城市道路,管线单位申请挖掘道路建设管线的,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申请后,按照建设管廊的原则要求通知有关管线单位可以一并申请,并依法审批。

国务院关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

国务院关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

国务院关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5•【文号】国函〔2016〕35号•【施行日期】2016.02.0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35号福建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厦门是我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厦门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要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逐步把厦门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在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门户作用。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全市域1699.39平方公里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统筹安排岛内外城镇空间布局以及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共同发展。

拓展闽台合作,促进两岸融合;加快厦(门)漳(州)泉(州)一体化发展,统筹安排产业布局,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5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4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厦门城市规划

厦门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海港、风景(1) 厦门“海港”优势突出。

厦门港位于太平洋、台湾海峡西岸,居我国东南沿海、九龙江入海口,为闽南金三角海域的核心区位。

北起晋江围头,南至龙海镇海角,蜿蜓140 多公里海岸线,环抱1000 余km2 的海域,前有金门岛为屏障,后有漳州为“堂奥”,左右以晋江、南安、石狮、龙海、漳浦为依托,港区水深、海阔、不冻、不淤,是天然良港。

厦门港开发历史悠久,自明朝开始逐渐取代了泉州后渚港、漳州月港,为闽东南第一大海港,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

1937 年最高吞吐量曾达400 万吨左右。

1999 年港口货运吞吐增至1773 万吨、86 万标箱,居全国十大港口之一。

海港规划为“一湾八区”,规划以深水泊位,大型集装箱码头为主,2000 年深水泊位达25 个以上,港口年吞吐量将达2000万吨,集装箱100 万标箱,客运吞吐量70 万人次P年,2010 年规划深水泊位达50 个以上,吞吐量达5000 万吨,200 万标箱以上,客运吞吐量180 万人次P年,远景规划港口年吞吐量达1 亿吨。

集装箱货运年超过85 %。

21 世纪是厦门海洋的世纪。

(2) 大力挖掘厦门“空港”潜力。

厦门航空港1999 年年客流量达350 万人次,居全国第六位,出入境国际航线旅客为全国第四位,规划建设高崎机场最终容量为年800~1000万人次,当该机场客流量饱和时,规划在马巷建设第二机场。

厦门航空城还包含货运、维修、航空工业,同时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形成一个临空综合片区的“航空城”,为对台直航创造条件,使厦门成为全国航空业重要基地。

(3)“信息港”是厦门现代化标志。

厦门自从1995 年提出加快开发信息港以来,信息港规划与建设一直居全国前矛,硬、软件建设均为全国领先地位,电话普及率居全国第二位“, 三金”工程为全国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英特网等也日趋普及千家万户。

规划近期建成三网一平台、十二个系统九个库,远期形成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的国际互联网体系。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年)的
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3.07.26
•【字号】
•【施行日期】2023.07.26
•【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市资源规划局、市交通局:
市资源规划局《关于呈请批复厦门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请示》(厦资源规划〔2023〕24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市资源规划局报送的《厦门市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是指导厦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规划。

请你们牵头会同各区(开发区)、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项目详细实施计划,合理安排项目建设时序,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切实组织做好重点项目规划实施相关工作。

特此批复。

厦门市人民政府
2023年7月26日附件:
厦府〔2023〕127号.
pdf。

厦门市交通拥堵对策

厦门市交通拥堵对策

交叉口改造渠化图
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 厦门岛近期交通改善规划(1998)
莲坂交叉口通行能力 吕厝交叉口通行能力超过 13000PCU/h 6000PCU/h
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 1.3 厦门市中心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2003)
➢ 改善背景
道路服务水平图
✓2003年厦门本岛的建成区总面积为 67.3平方公里; ✓机动车呈现明显高峰; ✓交通拥挤区域特征明显(莲坂-江 头),“点” →“线” →“面” 扩散
车辆
No Image
拥堵范围 逐渐扩大
No Image
厦门交通拥堵现状
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
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 1.4 厦门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组织改善方案(2006)
➢ 措施要点
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以副市长为主任的厦门市交通改善工作办公室,规划局成 立以局长为组长的交通规划领导小组。
交通组织模式转变 ——通过交通组织方式的转变来提高通行能力,对路口适时限左,左转车 辆通过街坊绕行、调头等方式实现。 ——方案实施前通过厦门市交通模型数据进行方案效果评价。
➢ 措施要点
✓ 规划单向交通组织系统; ✓ 支路+主干路口“右进右出” ;
✓所有交叉口基本完成渠化; ✓交叉口信号灯协调和优化; ✓停车系统改善。
货运交通组织
车辆
单行交通系统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份
厦门市城市交通改善历程
1.3 厦门市中心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2003)

厦门市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线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9

厦门市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线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9

厦门市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线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12年版)厦门市规划局二○一二年七月目录一、开展范围 (1)二、工作主要任务 (1)三、编制主要内容 (2)(一)基础资料收集 (3)(二)规划说明书内容 (4)(三)规划图纸内容 (10)(四)电子文件要求 (18)四、修规批复与成果入库 (19)五、修规更新与维护 (19)厦门市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线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12年版)为了实现道路建设项目对上位规划(城市规划、轨道规划、交通规划、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等)的落实,加强对道路工程的交通功能、管线布置等的深入研究,明确道路的功能定位,合理进行各类交通组织,协调各类交通设施和地下管线的综合布局,达到提升道路工程设计质量与加快审批时效等目的,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一般道路建设工程前期审批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厦府办[2012]118号)文件要求,开展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线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规程。

一、开展范围本市范围内新建、改(扩)建的城市道路工程、慢行通道(含人行过街立交)、各类市政管线与地下管沟均须编制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线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工作主要任务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线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任务是对道路的运行功能进行交通详细规划与市政管线整体规划,确定各类交通与市政管线设施的总体布置方案,明确与周边土地利用、区域交通及市政设施的衔接关系,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设计条件与工作依据。

具体工作任务为:1、在现状及上位规划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道路交通组织分析,重点分析沿线用地、区域交通、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等需求,确定各类交通的组织方式及交通设施的布局;2、研究确定道路的性质、功能定位、建设规模与设计标准;3、进行道路平面布局、竖向控制、横断面、交叉口、公交站点、行人过街等详细规划;4、明确道路及两侧绿化带用地;5、根据片区各专业市政管线规划,明确道路下各种市政管线的规模、敷设方式、管位布置,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线综合规划的前期协调;6、进行道路下排水管线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城市轨道沿线综合开发规划——以厦门市轨道2号线为例

城市轨道沿线综合开发规划——以厦门市轨道2号线为例

◎Observer/产业观察城市轨道沿线综台开发规划――以厦门市轨道2号线为例■文—韦希扫一扫,分享本文时下,在基建不断提速的我国各城市,轨道建设蓬勃发展。

而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目的是加强交通衔接、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土地使用、挖掘土地价值,为轨道交通站点及工程建设提供设计条件,实现规划有效管控。

轨道交通对城市的综合发展产生复杂而深刻影响,不仅体现在交通领域的结构调整,同时也体现在对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区域产业、功能布局、人口与社会资源分布等方面,对沿线地区的土地使用方式、产业功能布局、生活服务网络、交通配套体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以厦门市轨道2号线(以下简称“2号线”)为例,轨道全长45.71公里,共设车站32座,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约352.56亿元。

2号线综合开发有利于塑造和强化城市空间结构,结合沿线的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有利于城市的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提升沿线土地价值与城市形象。

TOD与城市发展互为促进支撑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一土地的互动研究,实现沿线物业、空间、交通等多方面发展共赢。

优化不同性质和容量的土地在空间的分布,实现城市土地开发效益的提升,促进城市结构优化,促进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良性发展。

通过转移、耦合,组合等不同形式调整城市中心与站点的空间关系,提升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中心的耦合度;通过调整公共交通枢纽体系的布局,满足外围地区公共交通的接驳服务水平,增加公共交通枢纽与轨道交通站点的锚固度。

带动旧城更新和新城建设。

采取TOD策略,将轨道系统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带动旧城更新改造。

2号线促进海沧新阳片区旧工业改造、本岛东部村庄改造,协调好再开发与现存风格保护的关系。

轨道交通是岛内外公共交通的重要通道,TOD将会大力带动岛外新城发展,推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

带动马銮湾新城、海沧新城发展建设,形成新的城市副中心,推动本岛五缘湾片区和两岸金融中心建设,这些地区被形成为多个TOD节点,成为城市功能积聚的中心。

2017度级优秀规划设计奖-福建风景园林学会

2017度级优秀规划设计奖-福建风景园林学会
3
福鼎市“多规合一”规划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树荣、洪榕、李川、汤艳萍
陈乐群、张强、张竟如、吴凌燕、刘晓明、薛祥成、谢琛、冯俊杰、周芳龙、黄诗辉、廖雁霏
4
福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
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刘军华、陈亮、吴书峰、林忠银、李显惠、左俊中、郑永怀、孙丽深、张言欣、黄钦、黄宁海、牟宇峰、李承清、林威、林成城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詹庆明、曹阳、陶勇、郑荣泉、杨惠贤、肖映辉、郑长泽、郑玲、欧阳婉璐、姜志恒、蔡艺明、康超、蓝玉良、赵小越、陈福安
10
漳州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三边三节点)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戴慎志、陶勇、孙康、郑荣泉、刘晓星、刘婷婷、杨惠贤、郑玲、冯浩、王树声、高晓昱、曾芬、蔡艺明、康超、姜志恒
黄宁海、王真、张丽娜、林兆楼、林渊、陈友荣、陈丽梅、陈芝钦、黄永忠、董琴、林彬彬、高栩、陈冰斌、何开教、吴恒
9
福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沿线站点交通接驳专项规划
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仁春、卢文增、林筱怡、方雪娇、付建广、王秋兰、陶志兴、黄培辉、叶涛、陈雷、季运文、郑日栋
10
福州市多规合一规划
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7
厦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20年)修编
厦门市交通研究中心
丁明、孟永平、赵新、景国胜、杜刚诚、刘育芳、王永清、邱松林、林泉、邓方文、陈鸿斌、王伟涛、王波、吴翱翔、张海霞
18
福州市近期公交线网规划
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仁春、卢文增、林筱怡、叶涛、季运文、刁城锋、方雪娇、林叶倩、谢艳芳、林尔奋、郑日栋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谢建和、刘震洲、陈佳、庄霖海、谢森玺、李川、蔡仪、林喆、刘振林、汤艳萍、高韦佳、吴晓波、林远程、朱海、詹晓峰

厦门北站岩内片区发展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关系之思考

厦门北站岩内片区发展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关系之思考

厦门北站岩内片区发展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关系之思考杨延坤【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的大容量城市客运交通方式.本文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岩内车辆段为例,探讨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以引导城市轨道站点综合开发.【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轨道交通;规划布局;综合开发【作者】杨延坤【作者单位】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1E-mail:****************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城市均在发展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城市的发展。

地铁所经过的区域的城市功能将发生改变,并通过地铁车站与站域地区的公共建筑,形成以地铁车站为原点的发散状的地下人流步行系统。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一部分的车辆段的周边也被地铁带动并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动城市布局优化及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厦门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已获批准,目前已进入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

根据厦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至2020年厦门将建成轨道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和5号线共5条轨道线路。

其中,轨道1号线全线长30km,包括24个轨道站点以及高崎停车场和岩内车辆段(图1)。

目前由于1号线岩内片区位于城市建设用地外,缺乏有效的规划来指导具体建设;同时为提高土地的综合使用效率,集约使用土地,拟借鉴香港等其它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成功经验,对轨道1号线岩内车辆段的顶盖进行综合开发。

因此有必要开展该片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1 区位及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厦门北站东北侧,为北站片区与自然山体之间的过渡地带(图2)。

规划用地南侧以学院路、岩昌路、岩和路、圣岩路等规划道路为界,西侧以驾训场用地为界,北侧和东侧基本以50m等高线为界。

总面积约257hm2。

厦门第二东通道方案

厦门第二东通道方案

厦门第二东通道方案第1篇厦门第二东通道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厦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东部区域与岛内及岛外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

为缓解现有通道的交通压力,提高区域交通运行效率,促进厦门市东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启动厦门第二东通道项目势在必行。

二、项目目标1. 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交通网络,提升厦门市东部区域与岛内及岛外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

2. 缓解现有通道的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降低交通拥堵。

3. 促进厦门市东部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4. 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要求,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方案1. 项目范围厦门第二东通道项目西起湖里区,东至翔安区,全长约XX公里。

2. 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2)设计速度:主线100公里/小时,辅道40公里/小时;(3)车道数:主线双向六车道,辅道双向四车道;(4)桥梁宽度:主线桥宽35米,辅道桥宽25米。

3. 线路走向本项目采用全线高架方案,自西向东依次跨越湖里区、翔安区,与既有道路、铁路、河流等交叉节点采用立交、下穿等方式解决。

4. 主要工程内容(1)主线桥梁工程:全长约XX公里,共计XX座桥梁;(2)辅道桥梁工程:全长约XX公里,共计XX座桥梁;(3)立交工程:共设置XX处立交,包括与既有道路、铁路、河流等的立交;(4)下穿工程:共设置XX处下穿,主要包括与既有道路、铁路等的下穿;(5)附属设施:包括照明、绿化、排水、交通工程等。

5. 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约XX亿元,其中工程费用XX亿元,其他费用XX亿元。

6. 建设周期本项目计划于XX年开工,预计XX年完工,建设周期XX年。

四、合法合规性分析1. 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要求,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城市快速路设计规范》等;2. 项目已取得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包括规划、国土、环保、交通等部门的批复;3. 项目建设符合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等上位规划要求;4. 项目已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专题研究,并取得相关成果;5.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

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用)厦门市规划局二○○四年五月目录第一章⋯⋯⋯⋯⋯⋯⋯⋯⋯⋯⋯⋯⋯⋯⋯⋯⋯ 1 第二章城市划制⋯⋯⋯⋯⋯⋯⋯⋯⋯⋯⋯⋯⋯⋯ 1 第三章城市用地分及适建范⋯⋯⋯⋯⋯⋯⋯⋯⋯ 3 第四章建筑容量控制指⋯⋯⋯⋯⋯⋯⋯⋯⋯⋯⋯⋯12 第五章建筑距控制⋯⋯⋯⋯⋯⋯⋯⋯⋯⋯⋯⋯⋯⋯15 第六章建筑退⋯⋯⋯⋯⋯⋯⋯⋯⋯⋯⋯⋯⋯⋯⋯⋯17 第七章建筑高度控制⋯⋯⋯⋯⋯⋯⋯⋯⋯⋯⋯⋯⋯⋯21 第八章旧区改建⋯⋯⋯⋯⋯⋯⋯⋯⋯⋯⋯⋯⋯⋯⋯⋯21 第九章城市地⋯⋯⋯⋯⋯⋯⋯⋯⋯⋯⋯⋯⋯⋯⋯⋯22 第十章城市与建筑境控制及境保⋯⋯⋯⋯⋯⋯24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25 第十二章城市用地向⋯⋯⋯⋯⋯⋯⋯⋯⋯⋯⋯⋯⋯⋯30 第十三章城市防灾⋯⋯⋯⋯⋯⋯⋯⋯⋯⋯⋯⋯⋯⋯⋯⋯31 第十四章城市水源保与水工程⋯⋯⋯⋯⋯⋯⋯⋯⋯34 第十五章城市排水工程⋯⋯⋯⋯⋯⋯⋯⋯⋯⋯⋯⋯⋯⋯35 第十六章城市供工程⋯⋯⋯⋯⋯⋯⋯⋯⋯⋯⋯⋯⋯⋯35 第十七章信工程⋯⋯⋯⋯⋯⋯⋯⋯⋯⋯⋯⋯⋯⋯⋯⋯38 第十八章燃气工程⋯⋯⋯⋯⋯⋯⋯⋯⋯⋯⋯⋯⋯⋯⋯⋯39 第十九章建筑工程市政配套施⋯⋯⋯⋯⋯⋯⋯⋯⋯⋯43 第二十章城市管合⋯⋯⋯⋯⋯⋯⋯⋯⋯⋯⋯⋯⋯⋯47 第二十一章附⋯⋯⋯⋯⋯⋯⋯⋯⋯⋯⋯⋯⋯⋯⋯⋯51 附一:名解⋯⋯⋯⋯⋯⋯⋯⋯⋯⋯⋯⋯⋯⋯⋯⋯⋯51 附二:算⋯⋯⋯⋯⋯⋯⋯⋯⋯⋯⋯⋯⋯⋯⋯⋯⋯55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增强厦门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地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城市规划的实行,拟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福建省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方法》、《厦门市城市规划条例》、《厦门市城市整体规划》等规定要求,依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并联合厦门市规划管理的详细状况编制而成。

第三条本规定合用于厦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全部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

厦门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厦门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厦门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一、项目背景2002年厦门市政府实施“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实施纲要”,并于2003年展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从配合城市发展战略的转移,建立与城市布局协调交通运输系统,支持与反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与总体规划编制同步展开厦门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二、规划范围与年限以“海湾型”城市规划范围为核心,并根据城市交通的系统特点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在基础范围上进行适当扩展至市域范围和闽东南城市联盟影响区。

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上淡化年限,更加注重海湾型城市扩展的目标状态。

在充分考虑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和扩展状态下,以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年限目标为切入点,着眼于“海湾型”城市的远景目标状态的实现。

三、规划目标厦门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主要从两个目标层次展开:即:目标一——实现厦门“海湾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长远目标;目标二——协调2003-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目标。

总目标确定为:“以建立“海湾型”城市的战略目标为指导,协调(2003-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系统把握城市交通发展趋势与需求,制定厦门“海湾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逐步建立与城市布局结构和土地利用相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和为城市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交通运输服务”。

四、主要规划内容1、现状交通分析与评价对比分析厦门城市交通现状,整体道路交通状况呈现着较为良好的设施水平和运行状态,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并不十分突出。

但随着海湾型城市的扩展,各种交通矛盾将逐渐突出,主要表现为:a)跨海通道的交通压力持续增加;b)公共交通运输面临系统整合与升级;c)岛外道路交通设施的不平衡矛盾更加突出;d)机动车将持续快速增长,岛内交通状况恶化;e)对外交通系统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城市交通发展趋势特征依据规划300万人口城市规模和“一主四辅”的海湾型城市布局结构,城市机动化水平将达到150-200辆/千人,城市交通的出行总量、出行空间分布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在海湾型城市扩展中呈现着不同的阶段特征。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厦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厦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厦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日期】2013.02.08•【字号】厦交建[2013]9号•【施行日期】2013.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厦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厦交建﹝2013﹞9号)各有关单位:为加强和规范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审查工作,提高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查质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局组织制定了《厦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管理暂行规定》,现随文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各级相关交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本通知要求组织设计文件审查工作。

请各单位将执行中的问题及时反馈我局。

特此通知。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2013年2月8日厦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的行业管理工作,保证设计文件的编制质量,规范设计文件的审查及批复工作,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00年国务院令第293号)、《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11号)、《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5号)及《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等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及省、市各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市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设计文件审查管理暂行规定。

设计质量关系到项目建设确定的工程规模、建设标准、投资控制执行,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

设计文件是下达工程建设任务的主要依据。

对设计文件的审查是交通主管部门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二条设计文件一般分为两阶段设计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两阶段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本规定所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是指交通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详见附件5)及工可批复文件等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技术方案、工程数量、主要材料指标、施工方案、投资测算、设计说明及图表资料等进行的审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006-1-8
项目规模:人口规模:290-330万人,用地规模:310平方公里
项目简介:
基于建设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厦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着力构建与城市发展协调的交通体系,支持和引导城市开发,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并充分考虑厦、漳、泉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交通系统发展和重要交通设施的战略布局。

在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经验基础上,结合厦门海湾型城市发展特点和交通发展的方向与关键策略下,提出厦门“构建枢纽型、开放性和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模式”及“形成与城市发展协调、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在综合交通系统发展中,着力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开放性区域运输网络,组织一体化运输衔接等。

在城市交通发展层面,调控机动车适度发展水平,建立多元化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以骨干运输走廊引导城市发展。

强调跨海通道的规划布局与利用,提出厦门岛城市功能优化与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详细介绍:
1、项目背景
基于建设厦门海湾型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着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厦门城市规划布局和交通需求特征将发生重要改变,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下,机动车加速增长、进出岛交通拥堵、公交运输增长缓慢等,致使交通供需矛盾和运行环境不断恶化。

同时,新一轮《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编完成,并提出了更高的规划目标,如何建立与城市发展协调的交通体系,支持和引导城市开发,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本次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重要背景。

本次厦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继1996年首次编制的《厦门岛内城市交通规划》和1998
年编制的《厦门岛外地区交通规划》后,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第一次整体系统编制,规划范围、规划年限保持了与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的一致性,并充分考虑厦、漳、泉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交通系统发展和重要交通设施的战略布局。

2、技术特点
整个编制过程和编制内容遵循从宏观到微观、区域到局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反映厦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方向和个性交通特征,强调规划编制的前瞻性、系统性和操控性的协调统一。

重点体现于以下几点:
1)以交通发展趋势为导向——通过对现状交通问题的剖析和交通发展趋势的判断,确定未来正确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和适宜的发展目标。

2)以区域协调发展为背景——充分考虑厦门在闽东南沿海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以协调共进的区域一体发展为背景,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组织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

3)以构建厦门“海湾型”城市布局基础——基于厦门城市发展空间的战略转移和厦门岛的发展特性,确定与城市布局结构和功能组织协调的交通运输模式,合理构建骨干运输网络系统,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4)以城市土地利用为依托——以交通体系建立和运输组织服务引导城市土地开发,形成与城市土地利用密切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5)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为根本——确定不同运输系统的功能定位、综合规划各交通运输网络,合理布局交通设施,有效组织不同运输系统的衔接,以高效率的运输系统保障城市交通出行需求。

6)以规划的操控性为前提——规划注重交通发展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更注重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操作性以及交通设施控制的有效性。

3、主要规划内容
3-1、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判断
厦门整体城市交通运行尚属基本正常,但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交通恶化态势呈加速发展、公共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面临调整与优化的关键时期、岛内外道路交通设施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控制性交通资源(跨海通道)的作用明显显露、应对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的导向政策体系尚未建立。

在“一主四辅八片”空间布局和“一主二副三次”中心结构下,未来交通出行呈现以本岛为中心的放射式分布形态,本岛强中心出行地位突出,交通生成量占全市37%,跨海交通出行达到50万人次/日(单向)以上。

同时,由于厦门中心城市地位和区域交通枢纽功能的提升,与东西两翼泉州、漳州呈现更加密切的交通联系。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交通出行空间分布形态
3-2、城市交通发展模式选择
在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经验基础上,结合厦门海湾型城市发展特点和交通发展的方向与关键策略下,提出厦门“构建枢纽型、开放性和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模式”及“形成与城市发展协调、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在综合交通系统发展中,着力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开放性区域运输网络,组织一体化运输衔接等。

在城市交通发展层面,调控机动车适度发展水平,建立多元化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以骨干运输走廊引导城市发展。

3-3、骨干运输系统战略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