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学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解读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构造地质学是一门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裾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构造尺度是按构造规模大小划分的级别。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的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进展研究步骤:野外地质观测、地质填图;模拟实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几何学研究包括形态、方位、产状、规模、级次、分布及组合规律等;2.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构造的形成环境与形成过程;运动学及动力学研究及构造演化的历史分析等.简述构造地质学的最新发展,如地幔热柱研究。
3、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阐明地壳(岩石圈)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本节重点: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第一节沉积岩的原生构造一、原生构造的基本概论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它是通过岩石的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层状构造。
岩层则是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
岩层的顶、底面主要根据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如斜层理、粒级层理、波痕、干裂等来识别。
二、理解和识别原生构造研究意义三、如何运用原生构造确定岩层顶底面。
第二节岩层的产状、厚度及出露特征补充概念:地形、地形图、比例尺、等高线、等高线距、地质图、地质界线等一、水平岩层及其特征本节重点:如何运用原生构造确定岩层顶、底面。
中国科学院构造地质学历年真题总结
目录1)节理的力学性质分析: (6)2)构造岩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6)3)逆冲推覆构造其形成的主要大地构造环境: (6)4)试述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6)5)伸展拆离构造和变质核杂岩: (6)6)判别剪切指向的主要标志: (7)7)拆沉作用delamination及其构造意义: (7)8)蛇绿岩及其就位: (8)9)前陆褶皱冲断带forelandthrust-foldbelt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作用: (8)10)活动大陆边缘activecontinentalmargin的主要构造单元: (8)11)碰撞造山带collisionorogenicbelt的时限标志: (8)12)碰撞造山带的极性标志: (9)13)碰撞造山带研究的主要前沿问题: (9)14)试述前陆盆地(forelandbasin)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 (9)15)侏罗山式褶皱(Jura-typefold): (10)16)阿尔卑斯式褶皱(Alpinotypefold):基本特点: (10)17)试述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 (10)18)岩石破裂准则(重点最大有效力矩准则(maximumeffectivemomentcriterion)): (10)19)弗林图解(Flinndiagram): (11)20)判别断层(剪切带)剪切指向的主要标志 (12)21)剪节理 (12)22)分别写出三个国内外著名构造地质学家的姓名,及其主要学术贡献 (12)23)双重逆冲构造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13)24)韧性剪切带 (13)25)转换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区别 (13)26)侏罗山式褶皱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13)27)糜棱岩 (14)28)确定地层不整合存在的主要标志及其研究意义。
(14)29)剪切褶皱作用。
纵弯褶皱作用。
(14)30)断层活动时间确定 (15)31)剪切作用引起的各种破裂。
(15)32)褶皱的识别 (15)构造地质学考试题一、名词解释●A线理(Alineation)★★★:指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归纳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归纳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归纳地球物理学2009名词解释不整合接触:呈沉积接触关系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或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
角度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以角度相交。
褶皱要素:1)核泛指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2)翼泛指褶皱两侧部位的岩层3)拐点相邻背形和向形的共用翼上,褶皱面常呈S形弯曲,褶皱面不同凸向的转折点4)翼尖角两翼相交的二面角5)转折端指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弯曲部分6)枢纽指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7)脊、脊线和槽、槽线背形的同一褶皱面上的最高点为脊,它们的连线为脊线;向形的同一褶皱面上的最低点为槽,他们的连线为槽线。
构造窗:推覆体由于后期的剥蚀,被外来岩块包围中出露的原地岩块。
飞来峰:若剥蚀严重,仅局部残存在原地岩块之上的外来岩块。
剥离断层:在伸展地区浅部的高角度正断层,向深处常呈铲形变缓,最后若干个高角度正断层联合成一个较大规模的低角度正断层,这类断层称为剥离断层。
逆冲断层:位移量很大的低角度逆断层。
阶梯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各条断层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降落,构成阶梯状。
地堑: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
地垒: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升盘。
剪应力:平行于截面的应力。
正应力:垂直于截面的应力。
主应力:当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时,这个截面上的正应力叫主应力。
均匀变形:变形前后物体各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变形前后物体各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有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与全量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保持一致的变形。
非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体与全量应变椭球体主轴方位在每一瞬间都互相不平行的变形。
剪节理:岩石中受剪应力作用形成的平行剪应力的节理称剪节理。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PPT课件
第六章 断 层(二)
同沉积断层的主要特征。 韧性剪切带的一般特征。 走向/倾向断层效应。 横断层错断褶皱效应。 断层形成的安德森/哈弗奈模式 断层识别标志。 确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标志。 断层岩的类型。 断层形成时间的确定。 断层野外观测内容。
1. 正断层应力状态
2. 逆断层应力状态
205 ° ∠27°
W 270
B、象限角表示方法: 以 北和南的方向作为0 度, 一般
SW
E
90 SE
测量和记录岩层的走向, 倾向 和倾角, 例如:
N65°W ∠ 25°SW
S 180 南 极
(2) 符号表示方法
在地质图上, 岩层产状要素是用如下符号 来表示: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应力/应变 正应力/剪应力 应力椭球体/应变椭 球体 主应力/主应 主应力面/主应变面 应 力场/构造应力场 应力轨迹 均匀应变/非均匀 应变 线应变/剪应变 纯剪应变/单剪应变 弹 性/塑性/断裂变形 强度/能干性 脆性/韧性岩石 剪裂角/共轭剪裂角 共轴/非共轴递进变形
1)几何学解析 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 组合型式及相互关系、各种要素的测量及其各个构造之间的 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几何规律的构造体系或 型式。它是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
2)运动学解析 根据几何学的有关资料和数据,重塑 和再现岩石在构造变形期间所发生的运动和变位,包括变形 岩石内外部的运动。
3)动力学解析 探索构造变形的作用力性质、大小、 方向、应力场的演化及其发育顺序,应变分析也属于动力学 研究的内容。三者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地质体 产状要素 原生构造 次生构造
构造地质复习(重点知识)
什么是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1.构造(structure):指物体中物质组成的构成方式及样式。
2.构造学(tectonics):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及机理的一门地球科学分支学科。
它包括:大地构造学(tectonics)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显微构造地质学(microstructural geology)地质构造的尺度划分。
构造地质学:是构造学(Tectonics)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地球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是研究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的科学。
它是研究地壳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变形、发生、发展、演化规律和变形机理的一门学科。
构造地质学不仅研究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也研究它们的组合型式和形成机制,进而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构造运动方式、方向、强度和动力学过程。
即包括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是指在沉积过程中及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所产生的构造,如层理、层面构造,生物遗迹、叠层石以及软沉积物的各种变形构造等。
层理是沉积岩中最普遍的原生构造,包括层面以及由岩层内部的成分、粒度、结构、胶结物和颜色等特征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性。
面向是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即成层岩系中岩层由老变新的方向层序——是岩层的顺序。
成层岩层从下到上,地层由老到新—正常层序,面向指向上。
成层岩层从下到上,地层由新到老—倒转层序,面向指向下。
☆利用各种原生构造及其指示面向的方法层理:成分和结构均一的纹层成层显示出来的构造——原生沉积构造。
1、交错层理又叫斜层理,斜纹层的顶部被截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收敛、变缓,与底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
2、递变层理又称粒级层理,从底到顶颗粒由粗逐渐变细。
递变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是突变的,有明显的界面。
层面原生的构造标志1、波痕是沉积物表面由于波浪、水流或风的流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的堆积形态。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
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
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
(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
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 ()
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重点一、名称解析(20分)视倾角:视倾歪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指倾歪平面上的倾歪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侧伏向:线状构造所在平面指示线下倾的走向。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歪平面内,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为此线在这个面上的侧伏角。
倾伏向:倾歪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下倾歪的方位,通常用方位角表示。
倾伏角:倾歪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线应变:物体内部一点,在一定方向上的相邻指点罗列成质线,质线上的相邻质点方向的相对位移造成线变形,对线变形的度量称为线应变。
剪应变: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在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称之为角剪切应变,其正切称为剪应变γ。
剪裂角: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σ1的夹角。
共轭剪裂角: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
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
非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变形特征别同。
非均匀变形分延续变形与别延续变形两种。
应变椭球体: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具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椭球体,以那个椭球体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特点即应变椭球体。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假如各增量应变椭球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一致,这种变形叫共轴递进变形。
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发生了改变的变形:应变,称为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始终保持别变的变形,称为非旋转变形。
有限应变:物体变形的最后形状与初始状态对照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
劈理:劈理是一种埋伏在分裂面将岩石按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劈理域:劈理域通常指由层状硅酸盐或别容残余物质福集成的平行或交错状的薄条带或薄膜。
透入性构造:指一具地质体中均匀延续布满整体的构造现象,反应地质体的整体发生了变形或变质作用。
非透入性构造:指那些仅仅产出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妨碍其个不区段的构造,如节理断层之类延续劈理: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干分辩劈理域和微劈理,均称为延续劈理。
构造地质学复习重点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构造尺度:主要指地质构造的规模,一般划分为巨、大、中、小、微以至超微六个级别。
构造旋回:从和缓地壳运动到剧烈地壳运动算作一个旋回。
构造层:一次构造旋回时间内受地壳运动的作用而形成的综合地质体,划分构造层的标志是地层的接触关系。
构造世代:主要指不同旋回或不同构造幕中形成的构造顺序。
在一个构造幕中形成的构造群,就是一个世代的构造。
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即构造序列。
构造层次:是指在同一次构造变形中,由于地壳不同深度,因温度、压力的不同而引起岩石的变化,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分层。
一般把地或岩石圈划分为表浅中深四个构造层次。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岩层。
层理是沉积物沉积时由于介质(空气、水等)的流动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
要素有细层、层系(板状层系、楔状层系、槽状层系)、层系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层系组成,在同一环境的相似水动力条件下形成)。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渐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走向:倾斜平面(沿层面)或与水平面相交的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该平面的倾向:在倾斜平面(沿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倾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岩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叫。
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之间的夹角。
倾伏向:某一线段在空间的沿倾斜方向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向下倾斜方位上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的方向。
倾伏角: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所夹锐角。
构造地质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构造地质期末复习(重点知识)S什么是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1.构造(structure):指物体中物质组成的构成⽅式及样式。
构造地质学:是构造学(Tectonics)的⼀个分⽀学科,是地球科学的⼀门基础课程,是研究地壳或岩⽯圈的地质构造的科学。
它是研究地壳和岩⽯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变形、发⽣、发展、演化规律和变形机理的⼀门学科。
沉积岩的原⽣构造是指在沉积过程中及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所产⽣的构造,如层理、层⾯构造,⽣物遗迹、叠层⽯以及软沉积物的各种变形构造等。
层理是沉积岩中最普遍的原⽣构造,包括层⾯以及由岩层内部的成分、粒度、结构、胶结物和颜⾊等特征在剖⾯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种成层性。
⾯向是指成层岩层顶⾯法线所指的⽅向,即成层岩系中岩层由⽼变新的⽅向层序——是岩层的顺序。
成层岩层从下到上,地层由⽼到新—正常层序,⾯向指向上。
成层岩层从下到上,地层由新到⽼—倒转层序,⾯向指向下。
☆利⽤各种原⽣构造及其指⽰⾯向的⽅法层理:成分和结构均⼀的纹层成层显⽰出来的构造——原⽣沉积构造。
1、交错层理⼜叫斜层理,斜纹层的顶部被截切,与层系⾯呈⾼⾓度相交,下部常逐渐收敛、变缓,与底⾯⼩⾓度相交或相切。
2、递变层理⼜称粒级层理,从底到顶颗粒由粗逐渐变细。
递变层理的顶⾯与其上⼀层的底⾯是突变的,有明显的界⾯。
层⾯原⽣的构造标志1、波痕是沉积物表⾯由于波浪、⽔流或风的流动⽽形成的波状起伏的堆积形态。
波峰指向岩层的顶⾯,波⾕的圆弧则凹向底⾯。
2、泥裂也称⼲裂,是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后经曝晒⼲涸时发⽣收缩和裂开所形成的与层⾯⼤致垂直的楔状裂缝。
3、因⾬滴或冰雹落在湿润⽽柔软的泥质或粉砂质沉积物表⾯所形成的圆形凹坑及其凸起的边缘称⾬痕或冰雹痕。
边缘凸起向上4、因⾬滴或冰雹落在湿润⽽柔软的泥质或粉砂质沉积物表⾯所形成的圆形凹坑及其凸起的边缘称⾬痕或冰雹痕。
边缘凸起向上5、当⽔流或涡流在松软的沉积物上流动时,由于涡流对沉积物的侵蚀或⽔流携带物(如介壳碎⽚、岩屑,树枝等)对沉积物表⾯的刻划,会在沉积物表⾯留下各种形状的凹坑和沟模痕迹,这些痕迹常被砂质所充填。
构造地质学考试重点
1.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受力作用后的各种变形样式、组合型式及其形成过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式和方向。
2.构造尺度的六级划分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超微型构造3.区域构造变形场的六种基本类型伸展构造、压缩构造、升降构造、走滑构造、滑动构造和旋转构造。
简称之为伸、缩、升降、剪、滑、旋。
4.层圈式分层与构造层次的不同点前者是由组成地壳-岩石圈的物质不同和变化引起的,后者是因向地下深处温压升高引起岩石力学性质变化导致变形变化造成的。
5.构造的五种层次以及特点6.面状构造产状要素的解译识图倾斜面走向:走向线AOB两端延伸的方向倾向OD':倾斜线OD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倾角α:倾斜线OD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OD'之间的夹角7.岩层的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的关系:真倾角总是大于视倾角8.线状产状要素倾伏向和倾伏角、侧伏向和侧伏角的解译识图倾伏向: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
倾伏角: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γ。
侧伏向: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如24°N,表示侧伏角24°,构成24°的走向线指向北。
侧伏角θ: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8.面向是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由老变新(由底面至顶面)的方向。
9.鉴定岩层的面向根据前积纹层的形态及被层系面截切的关系可以判断岩层的顶、底面,前积纹层的顶部多被截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变缓收敛,与底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A顶面在左,正常层序B顶面在右,岩层直立C顶面在右,岩层倒转10.水平岩层的判断解译识图(根据下列特征识图)(1)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一套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3)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岩层的厚度(4)水平距的大小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doc
构造地质学复习要点1.构造:指物体中物质组成的构成方式及样式。
2.地质构造:指地质体中物质组成的构成方式及样式。
3.尺度:指物体的规模大小。
4.伸(水平伸展):水平位伸或垂向隆起导致水平拉伸形成的构造,如裂谷、地堑■地垒、盆岭构造、变质核杂岩等。
5.缩(水平挤压):水平挤压形成的构造,如褶皱系、逆冲推覆构造。
6.升(隆升)降(沉降):岩石圈或地幔物质垂向运动引起区域性隆起和拗陷。
7.剪(走滑):顺直立剪切面水平方向滑动或位移形成的构造。
8.旋(旋转):陆块绕轴转动形成的构造。
9.滑(重力滑动):重力失稳引起的重力滑动构造。
10.地质体:各种成因的形态各异、尺度多样、性状不同的自然岩石体或土质体。
11.面状构造:指地质体中几何的或物理的呈面状的结构面。
12.线状构造:指地质体中几何的或物理的呈线状的物体。
13.产状:地质体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
14.产状要素:用来表示面状或线状构造要素与水平参考面和地理方位之间的关系。
15.地质体界面:是指地质实体间及内部的接触面,这种面可以是几何的、物质的或状态间的界面。
所以,地质界面是不同尺度的各种(不同)地质体之间的接触面。
16.走向: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该平面的走向。
17.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倾向。
18.倾角:指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19.倾伏向(指向):Plunge direction:构造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构造线倾斜方向。
20.倾伏角Plunge:构造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21.侧伏角Pitch: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22.侧伏向pitch direction:构造线所在的构造面与水平面交线所指构造线的倾斜方向。
就是构成上述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
构造地质学资料(期末必过)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
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
(4分)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
(4分)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
(4分)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
(4分)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
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
(4分)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4分)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
(4分)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平坦,顶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凸形曲面,表面浑圆.枕状构造分为外壳和内核两部分,外壳多为玻璃质,内核则为显晶质。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层理—由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来。
在垂直方向上明显的反映,也即成层物质的原生界面。
层理成因:1、风层层理2、水成层理3、冰川层理4、火山层理层理形态:1、水平层理2、波状层理3、交错层理斜层理层理的识别1、片状矿物的分布方向(即层理方向);2、厚层状岩石中的微细层理;3、洪积层中的砂层或扁平状砾石的分布(雨花台砾石层);4、透镜状夹层的延伸方向;5、沉积夹层(如C和P之间梁山段页岩夹层);6、缝合线(厚层灰岩、砂岩中);7、岩层中结核延长方向(如栖霞组中燧石结核,老虎洞组燧石结核);岩层产状要素走向—构造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的方向;倾向—构造面与垂直走向直立面的交线,由高向低于水平面;倾角—构造面与水平面之夹角倾伏角—构造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倾伏向—水平投影线指向下倾的方向侧伏角—构造线下倾一端与构造面走向的锐夹角;侧伏向—构成此锐夹角的走向线一端的方向;构造线的侧伏—在构造面上测量判别岩层顶、底的标志1、序粒层理(粒级层理、递变层理)单一岩层中,从底到顶颗粒粒度由粗变细,而且期间无明显界线,但在两个序粒层理之间,其粒度或成分均有明显变化,据此可以判别岩层顶、底;序粒层理在浊流沉积中发育得最好。
粒序(递变)层理:沉积岩中常由沉积碎屑粒度变化形成粒序层理。
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如由底部的砾石或粗砂向上递变为细砂、粉砂以至泥质,递变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常为突变界面。
2、斜层理—(交错层理):风及流水等动力介质沉积环境形成的,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原生构造。
底切、顶截。
3、波痕—为岩层顶面构造之一波痕要素:波痕指数=波长/波高4、印模单层顶面由各种外动力作用形成凹凸不平状,上复岩层之底面和这一顶面接触压实后生成恰恰相反的凹凸不平,即印模,或印痕,荷重痕。
5、同生变形:沉积物在沉积同时或紧接其后发生的变形,常发生在沉积盆地边缘或斜坡上,变形量往往较小,但有时却能帮助我们判断沉积环境和岩层上、下关系,底部变形量小,顶部变形量大。
构造地质学考试重点复习内容(整理篇)
构造地质学考试重点复习内容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构造地质学研究包括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a.构造几何学研究b.构造运动学研究c.构造动力学研究d.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
构造旋回:地壳运动在地质历史中的表现特征是无时不刻不在运动,并具普遍性和旋回性,从和缓地壳运动到剧烈地壳运动算作一个旋回,叫做构造旋回或构造运动期。
构造层:一次构造旋回时间内受地壳运动的作用(包括沉积建造、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而形成的综合地质体即为一套构造层。
构造世代:主要是指不同旋回或构造幕中形成的构造顺序。
在一个构造幕中形成的构造群为一个世代的构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在沉积物堆积与成岩的过程中产生的构造。
如: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包卷构造、同生结核、生物遗迹、叠层石等。
固结成岩之后形成的构造为次生构造。
岩层:有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
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按层厚度可分为:块状层h>2m,厚层2m>h>0.5m,中层0.5m>h>0.1m,薄层0.1m>h>0.01m,微层h<0.01m。
层理:沉积物沉积时由于介质(如水、空气)的流动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
组成要素:细层、层系、层系组。
细层(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小单位,厚度极小,常以毫米计。
层系:由成分、结构、和产状上相同的许多细层组成。
层系的上下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层系厚度。
层系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层系组成的,是在同一环境的相似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
层理按形态,层理按形态分为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
识别层理的标志为:岩石的成分、结构和颜色以及层间分界面:1.岩石成分变化2.岩石结构变化3.岩石颜色变化4.岩层原生层面构造沉积岩原生构造确定岩层顶底面的标志有:1.斜层理。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线状和面状构造等。
2.递进变形:从初始状态至最终状态之间,岩石变形全过程,用于理解和描述变形过程。
3.共轴递进变形是指无限小应变主轴方位与有限应变主轴方位使终保持一致的递进变形,递进纯剪切变形是典型的共轴递进变形。
非共轴递进变形是指有限应变主轴和无限小应变主轴方位不一致的递进变形,简单剪切变形是典型的非共轴递进变形。
4.剪切褶皱作用:又称滑褶皱作用。
剪切褶皱作用的形成机制是岩层沿着与层面不平行的细密的剪切面有规律地发生差异剪切滑动而形成的褶皱。
岩层面在这种褶皱作用中不起任何控制作用,而只是反映滑动弯曲的标志,因此又叫被动褶皱作用。
5.压扁作用:岩层在顺层挤压作用下,在压应力方向上岩层均匀缩短及垂直应力方向上岩层均匀加厚的效应称压扁作用。
6.底辟作用是指地下低密度高塑性物质(岩盐、石膏、粘土等)在静水压力影响下,由下向上流动的作用。
7.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8.剪节理是指沿着与最大剪应力作用面成45゜- /2方位上产生的破裂面,张节理是沿着最大张应力作用面产生的破裂。
9.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是地壳深部层次(经常大于10km)面状流变带,它不见断层面,但从断层的一盘到另一盘具有连续变化的明显位移。
10.构造置换:指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11.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外来岩体大量剥蚀掉,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成为飞来峰。
12.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一片外来岩块中出现一小片有断层封闭的原地岩块,常常是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封闭的较年轻地层,这种现象叫构造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应变椭圆:在二维应变中,初始为单位半径的圆,经均匀变形后为一椭圆。
1.2石香肠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的岩系互层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强硬层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平行排列的长条块段状,即石香肠。
1.3窗棂构造:由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状的大型线状构造,他代表横向上挤压缩短。
1.4褶劈理:发育于具有先存次生面理的岩石中,它是一组切过先存次生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1.5伸展褶劈理:是褶劈理的一种,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的晚期褶劈理,与糜棱面理成小角度(约35°)相交,其运动方向反映沿糜棱面理的伸展方向,所以叫伸展褶劈理1.6.A-线理:是指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
由于其与最大应变主轴A轴一致,顾又称A 型线理,如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1.7.S-C-C’面理:S-C面理:组构是一种普遍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组合形式,即由S面理和C 面理组成。
其中,S面理是先于C面理的挤压面理,C面理是形成稍晚的剪切面理。
1.8A型褶皱:指褶皱枢纽与A线理平行的褶皱,常发育于强烈韧性剪切带中。
褶皱轴与a线理具有等同的运动学意义,即指示物质运动方向。
1.9鞘褶皱: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
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1.10.眼球构造:强硬的碎斑(porphyroclast)与其周缘的弱的基质的动态重结晶的集合体或优选定向,形成不对称的眼球构造。
可分为σ型和δ型。
残斑的拖尾指示剪切方向。
1.11压力影构造: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常产出于低级变质岩中。
压力影构造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矿物组成1.12雪球构造:剪切带中常伴随同构造期的石榴石等轴矿物的变斑晶(porphyroblast)在剪切作用过程中生长,即边旋转边生长,类似于滚雪球,形成螺旋式尾巴,指示相反剪切方向。
1.13双重逆冲构造:它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1.14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岩石圈板块沿转换断层相对运动,但板块体积恒定不变。
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
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1.15剪应变(shear strain):在二维应变中,某直线与由它顺时针转90º所成直角在变形后的改变量ψ的正切叫该直线的1.16.线应变(linear strain):物体中某质点线段变形前长度为l0,变形后长度为l1,度量线应变常用伸长度的大小表示1.17.复理石(flysch):主要由重力流沉积组成,以浊积岩为主的一套深海沉积物建造,以包含单调重复巨厚的细粒碎屑沉积岩为特征。
底部有时有砾岩。
1.18浊积岩(turbidite):一种由浊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
互层组合为砂岩、粉砂岩或砾屑灰岩与泥岩或泥灰岩的组合。
在纵剖面上,其特点是具鲍玛层序,即下部粗粒部分具粒序层理,其上具平行层理,再上具流水沙纹层理和包卷层理,顶部具水平纹层理,最上部为无层理的泥岩。
底部常见各种印模,如槽模、沟模、锥模、重荷模等,也可见虫孔和叠瓦状构造。
在碎屑石灰岩等粗粒部分含有底栖生物碎屑,在泥岩、灰泥岩等细粒部分见有浮游生物化石。
2.基本理论2.1、板块构造为什么称得上是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板块构造理论否定了海洋永恒、地壳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固定论,建立了岩石圈以水平运动为主的活动论。
板块构造理论是研究地球演化史、研究地质灾害发生机制和研究矿产及能源分布规律的新的理论基础。
板块构造理论用于解释大陆演化,揭示了山脉复杂的构造特征和板块构造的运动历史,产生了大陆演化的全新概念。
由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进展,迄今被视为不解之谜的地球活动大多得到了解释。
该学说成功解释了许多地理现象,如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问题;非洲与南美洲发现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及现代生物的亲缘问题;南极洲、非洲、澳大利亚发现相同的冰碛物;南极洲发现温暖条件下形成的煤层等等。
2.2. 付林图解Zingg(1935)首先用这种图表示不同类型的均匀应变。
1962年Flinn将此引进地质界,地质文献中称为付林图解付林参数(Flinn parameter):付林参数K的定义K=(a-1)/(b-1) (1)其中:a=(1+e1)/(1+e2);b=(1+e2)/(1+e3)a、b≥1, 1+e1, 1+e2, 1+e3分别代表应变椭球的长半轴、中间半轴和短半轴。
若以a, b分别为直角坐标系的纵、横坐标,K值表示坐标内各直线的斜率。
不同的K值代表不同的应变状态。
付林将等体积应变分为五类。
•K=∞(纵坐标),b=1,中间轴与短轴相等,轴对称长椭球或单轴旋转长椭球(uniaxial prolate type)。
“雪茄型”,对应伸展变形。
•K=0(横坐标),a=1, 中间轴与长轴相等,轴对称扁椭球或单轴旋转扁椭球(uniaxial oblate type), “烙饼型”,对应挤压变形。
•K=1(45°线),e2=0,代表平面应变状态。
•1<K< ∞,三轴长椭球(constriction types),拉长型应变,伸展变形为主。
•0<K< 1,三轴扁椭球(flattening types),压扁型应变,挤压变形为主。
2.3节理的力学性质根据形成节理的力学性质不同,分为张节理、剪节理。
张节理由拉张力作用形成。
节理面参差不齐,粗糙;节理面常绕过砾石、延伸短;裂口呈楔形,深度不大。
剪节理由剪切力作用形成。
剪节理常成对出现,形成两组交叉的节理;节理面平直而光滑,能把砾石切断、错开;延伸较长,有时可见擦痕2.4褶皱的分类:I类:等斜线向内弧呈收敛状,内弧曲率总是大于外弧曲率,故外弧倾斜度也总是小于内弧倾斜度。
根据等斜线的收敛程度,再细分为三个亚型:IA型: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极大,内弧曲率远大于外弧曲率。
为典型的顶薄褶皱。
IB型:等斜线也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大于外弧曲率,为典型的平行褶皱。
IC型:等斜线向内弧轻微收敛,转折端等斜线比两翼附近要略长一些,反映两翼厚度有变薄的趋势,内弧曲率略大于外弧曲率。
这是平行褶皱向相似褶皱的过渡型式。
Ⅱ类: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面倾斜度基本一致,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Ⅲ类: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向内弧撒开,呈倒扇状,即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2.5.构造岩的基本类型和特征1) 断层角砾岩(breccia)(原教科书称为断层碎裂岩):经过断层滑动研磨形成的较细的具有砾岩结构的断层岩,由角砾和基质组成;2)碎裂岩:无定向或弱定向;裂隙发育,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碎块。
随着变形的加剧,碎块粒度变细,碎块间碎基增多。
3) 超碎裂岩(微角砾岩, microbreccia):由断层活动研磨成的极细的构造岩,一般看不到角砾,并具有像硅质岩的致密构造。
一般在断层面上形成板状薄层;4) 玻化岩(假熔岩, buchite):断层快速滑动产生极度研磨并通过摩擦热产生熔融,冷凝后形成的外貌类似熔岩玻璃的一种断层构造岩。
一般呈脉状或角砾状。
5)断层泥(gouge):岩石研磨后经水化作用形成的一种主要由粘土矿物(如伊利石、高岭石和蒙托石)组成的未固结的断层岩,一般平行于断层面呈不同颜色的条带。
6)矿物经受了塑性变形,并由塑性变形导致了明显的重结晶和强的优选方位,即面理化,主要形成地壳较深层次(10-15km下)。
2.6.逆冲推覆构造其形成的主要大地构造环境逆冲推覆构造或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大型挤压构造。
A型俯冲带和B型俯冲;碰撞造山带;前陆褶皱冲断带;板内的各类逆冲推覆构造(盆地边缘、隆起边缘、盆内逆冲构造)2.7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韧性剪切带(Ductile shear zone)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窄高应变带。
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内从一壁穿到另一壁是连续的,不出现破裂面或不连续面,带内变形和两盘的位移完全由岩石的塑性流动或晶内变形来完成。
剪切带中间变形最强,向两侧逐渐减弱,两侧边缘处与带外没有明显界面。
“有位移而无断面,有变形但非褶皱”。
形成环境:走滑(平移)型剪切带、推覆(逆冲)型剪切带、伸展(正断)型剪切带2.8伸展拆离构造和变质核杂岩伸展构造是在岩石圈拉伸变薄过程中形成的构造组合型式。
伸展构造与挤压构造是全球构造中最为醒目的两大类构造型式,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密切关系。
大多数伸展构造则是以上陡下缓的铲形(listric)低角度正断层(low-angle normal fault)和拆离断层(detachment fault) 为特征。
广义的伸展构造包括地堑和地垒、断陷盆地、裂谷等。
变质核杂岩:近圆形或椭圆形,由强烈变形变质的岩石以及侵入其中的岩体组成,其上为变形变质程度较轻的岩石覆盖(I型),或者被覆以拆离并远距离运移的岩石。
2.9走滑断层和转换断层走滑断层(strike-slip fault)即走向滑动断层,一般指大型平移断层,两盘沿直立或近于直立断层面相对水平剪切滑动。
走滑断层和兼具倾向滑动的大型走滑断层相当普遍,并在区域构造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转换断层(tranform fault)是威尔逊(J.T.Wilson,1965)提出的一种新型断层。
转换断层切穿岩石圈,是板块边界类型之一。
转换断层在大洋板块中特征显著。
但在大陆内部,转换断层不易识别,并较难与走滑断层相区分。
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特征区别:(1)随着时间的推移,平移断层两侧的中脊越来越远;但对于转换断层,虽然中脊轴两侧海底不断扩张,断层两侧中脊之间的距离并不加大。
(2)平移断层的剪切作用沿整个断层面发生;转换断层的水平剪切运动只发生在转换断层两侧的洋中脊之间的地段,其他地段没有相对剪切运动。
(3)平移断层的剪切方向与断层两侧中洋脊所显示的唯一方向一致;转换断层的水平剪切方向与断层两侧洋中脊所显示的错开方向恰好相反。
(4)转换断层的水平剪切运动在转换点终止,并转变为拉张或挤压构造带;平移断层无此显现,仅在其端点逐渐变为规模很小的剪切裂隙。
(5)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所产生的地震特点不同。
对于转换断层,地震只发生在洋中脊之间的断裂带上,并且都是浅震,其外延地段基本没有地震发生。
洋中脊轴部的浅震由拉张引起,洋中脊之间断裂带上的地震则是由水平剪切所产生,并且它的错动方向与转换断层运动方向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