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婚恋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身份与婚姻

——试论《伤逝》、《倾城之恋》、《小二黑结婚》中的婚恋观

江春艳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010级指导教师:傅华

摘要:中国现代婚恋文化是整个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说婚恋史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现代中国距离当下不过七八十年,许多那时存在的婚姻现象在今天仍然以本色或变相的形式延续着。本课题将以鲁迅的《伤逝》、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部作品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身份、价值观和文化观念差异来探讨五四知识分子、都市市民、乡村农民三个阶层不同的婚恋观,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自五四到抗日战争时期婚恋观的嬗变。

关键词:时代;身份;文化;婚恋观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Identity and Marriage

——Analysis of Concept of Marriage of ,,

JiangChuny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rade 2010 Instructor: FuHua Abstract: Chinese modern marriag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Chinese modern social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marriage history is a mirror of reflecting the society. Modern China is just 70 or 80 years from the moment, many marriage phenomenona exist in that time still continue in form of the true nature or disguised form.LuXun’s ,ZhangAilin’s ,ZhaoShuli’s are entry point to this topic, to combine era,identity,values,differences in cultural values, exploring the different concept of marriage of intellectuals 、urban public and rural farmers, to review evolution of the idea of marriage from May Fourth to Anti-Japanese War from a macro point of view.

Key words:age;identity; culture; concept of marriage

中国现代婚恋文化并不是孤立的一部分,和整个中国现代社会的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婚姻史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门,对于现代婚姻文化嬗变的研究,本课题将从不同阶级、不同时期的人物的婚姻现象来论析,改变了以往的研究对象的单一,从多个维度来理清婚姻史的走向。鲁迅的《伤逝》、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赵树理的《登记》、《小二黑结婚》这四部作品从题材上来说都是婚恋类型,但立足文本来说,它们问世于不同时期,分别展示了五四知识分子、都市市民、乡村农民的婚恋观。诚然,三种不同阶级的婚恋观的内容也是有差异的,本

课题将立足文本比较分析作品中的婚恋观,结合时代、身份、价值观和文化观念来阐释这些婚恋观都是在什么语境下产生的。通过比较这三个阶级的婚恋观,探索现代中国婚恋观的变化及导向。

一、从《伤逝》中洞悉五四知识分子的婚恋观

1、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个性化追求(这里可结合知识分子身份与个性主义解放思潮来分析)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无疑是对以往一切权威、体制和秩序的革命。久被压抑的地火一旦喷发,其奔腾之势,毁灭之力,便不可遏止;自由恋爱、婚姻自由这久藏心底的心声一旦呐喊而出,便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蔚为潮流,成为青年大众的呼声。尽管时人对恋爱婚姻的认识与探讨,不无偏差,但在当时的中国婚姻进步的最大意义恰恰在于恋爱自由、婚姻自决本身,而不在于恋爱婚姻的具体意见对错。①自由恋爱成为社会青年追求的目标,在尝试恋爱的过程中,青年们对于恋爱的目的、对象以及价值做出个人的选择和判断。恋爱就像一场长期的实验,需要在不断的体认中不断的反思与选择,他们的恋爱就像万花筒,内容固然有好有坏,但最大意义在于人们可以进行恋爱可以选择自己爱的人。

《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就是在自由这股社会浪潮下走到一起的。我们姑且不谈子君和涓生的爱情结局,子君作为一个新女性果敢地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兴许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涓生敞开了爱的怀抱,一拍即合。

但是结婚不是件私事。婚姻是用社会力量造成的,因为以我所知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地方把婚姻视作当事人间个人的私事,别的人不加过问。婚姻对象的选择非但受着社会的干涉,而且从缔结婚约起,直到婚后夫妇关系的维持,多多少少,在当事人之外,总有别人来干涉。这样就把男女个人间的婚姻关系弄成了一桩有关公众事件了。②子君和涓生的结合不是传统的明媒正娶,是受社会思潮的鼓动而自由结合。然而子君究竟是个女性,一个半新半旧的女性。可谓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同居后她还是又回到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漩涡,没有从思想上彻底转变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女性的解放须以一切女性的重新参加社会劳动为其头一个先决条件。子君的悲剧亦可说是“成也自己败也自己。”

2、爱情理想与婚姻现实剥离与悖论

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子君把爱情视作生命的全部,结果只能是婚姻的独角戏。恋爱和婚姻都不是孤立的,有着社会性,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制约和支配。

①黄东:《中国现代婚姻文化嬗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还是博士论文),2002年,第?页。

②费孝通,《生育制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