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系列-世说新语第29课《谢公与人围棋》-雅量篇

合集下载

《谢公与人围棋》阅读练习及答案

《谢公与人围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古文,完成9-12题。

(12分)
谢公①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②。

客问淮上利害③,答曰:“小儿辈④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释】:①谢公即东晋名相谢安,谢玄是他的侄子,当时在前线指挥著名的淝水之战(即文中的“淮上利害”)。

②局:棋局。

③利害:指胜负。

④小儿辈:谢安被任为征讨大都督,他派遣弟资工侄谢玄、子谢琰率军北上拒敌,诸谢多为其子侄。

9.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4分)
(1)谢公与人围棋()(2)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3)淮上信至()(4)默然无言()
10.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停两处)(2分)
客问淮上利害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12.请说说文中的谢公有什么样的品质?(2分)
9.(4分)(1)下围棋(2)一会儿(3)到(4)……的样子
10.(2分)客/ 问/ 淮上利害
11.(4分)(1)(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2)略
12.(2分)谢公镇定自若,性格沉稳,举重若轻均可。

(答到一点,2分)
【译文】:谢安(谢太傅)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

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手下大破贼兵。

”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世说新语雅量,简介

世说新语雅量,简介

世说新语雅量,简介《世说新语》就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可以体会到他的心灵,而雅量是什么意思呢?雅量的意思就是有宏阔的气度,当然再有一方面他还表示酒量大,而谁是有雅量的人呢?1.嵇康:嵇康即将在东市被处死,神色未变,要求取琴弹奏,弹奏的是《广陵散》。

曲子就要结束的时候说到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曲子,但是因为我吝惜固执一直没有教他《广陵散》,重今以后恐怕要失传了,太学生3000人向朝廷上书,请求拜他为师。

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司马昭杀了他之后姐感到后悔。

大家也知道嵇康不是一个武将,但是在临死的时候连哭也没有哭,也没有紧张,没有害怕,而一般人第一个想法就是向皇帝求情,但是嵇康却用《广陵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2.夏侯玄:夏侯玄曾经靠着柱子写信,当时正在下大雨劈坏了他所靠着柱子。

他的衣服被烧焦了但确神色不变,照旧写信。

宾客及身边的随从全都跌跌撞撞,站不稳脚而夏侯玄依旧在那里写信如同没有这回事,可能一般人忍打雷下雨就会回家睡觉,但是夏侯玄呢?信没写完,不管干什么都照就在写信,只能说夏侯玄写信太认真了。

3.王戎: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同一些小孩一起玩耍。

看到路旁边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

把树枝都压坏了小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跑去摘取。

唯独王戎站立不动有人问她原因,她说李树在路边树上还有那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拿来尝一尝,果然如此。

雅量的意思不仅是宽宏大量,临危不惧,还代表一个意思,聪明,因为王戎看见李子树在道边,而且还没有人摘,不可能有掉馅饼的事儿,于是他觉得是苦李子。

又一日魏明帝令拔掉老虎的爪牙在宣武场上表演人互相博。

听任百姓观看王戎当时七岁也前去观看老虎趁着空隙把住栏杆大声吼叫好生镇东大地悲观的人没有不害怕的。

只有王戎当时才七岁他安然不动,一点儿没有恐惧的神色。

老虎大吼一声非常多的人都怕了但只有七岁的王戎没有怕,可见一个人如果被世人说有雅量那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许璪和顾司空都在丞相手下担任从事,当时王导非常赏识他们。

每次出去游玩儿的时候都会带上两人,有一次晚上前往王丞相家中玩,两人都高兴至极王导让他们到自己的床上休息,顾翻来覆去都睡不着直到天亮都不能入睡,许璪上床后就不停地打呼噜,而王导说这里也是难以入睡的地方。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雅量”的内涵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雅量”的内涵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雅量”的内涵写作提纲:一、总论点:“雅量”,是指宏阔的度量。

雅量是一种高雅的精神品质,一种良好的文化内涵。

在魏晋时期,士林中人特别推重雅量,由此而构成了当时人物品藻的一个重要尺度。

因此,许多名士都是以雅量之美而获得时人的好评的。

雅量是士人心灵世界的一种美。

雅量的美是一种开朗之美,一种高尚之美,也就是所谓“开美”。

在这里,我试图从《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的言行出发开掘这种美的内涵,而具体概括为五个方面。

二、分论点:(一)能藏能敛,情感深蕴:中古时代的士林名流多为潇洒不羁的性情中人,其感情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言语应对和诗赋歌咏上,也表现在对于情绪的把握与控制上。

有情而不露情,这是雅量的一个突出内涵。

举例:1、“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三五)淝水之战,关系着东晋王朝的生死存亡,侄儿谢玄大败敌军,他岂能不万分欣喜?然而,他处重若轻,神色举止,与平日无异,足见其控制感情的能力是何等之强!2、藏“喜”固然不易,藏“哀”就更难。

《世说新语·雅量》一: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

劭在郡卒。

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顾雍深蕴的悲情比那种暴雨倾天、广漠长风式的流露更为深沉,更有魅力,他昭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深邃、幽邈的精神世界。

逆知儿子病逝的噩耗,而漠然终弈,这与谢安得到捷报而不动声色,可谓异曲同工。

(二)脱略荣辱,善于忍耐:富有雅量的士人都特别能忍,他们通常能够承受不公正的待遇甚至人格上的污辱。

举例:1、《世说新语·雅量》八: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

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

谢公与人围棋(课外古文阅读)

谢公与人围棋(课外古文阅读)

谢公与人围棋【出处】《世说新语》中的《雅量》篇【原文】谢公①与人围棋②,俄而③谢玄④淮上⑤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⑥。

客⑦问淮上利害⑧,答曰:“小儿辈⑨大破贼。

”意色⑩举止,不异于常⑾。

【注释】①即谢安。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

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

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②下围棋(词类活用,名作动)。

③不久,不一会儿。

④谢玄(343~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名将。

谢奕之子,谢安之侄。

⑤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

⑥慢慢地。

向局:面向棋局。

⑦客人,这里指与谢公一同下围棋的人。

⑧进展,情况。

⑨谢公对他手下的称呼,表示谢公与他手下十分亲切。

⑩神态,神情,脸色。

⑾没有什么不同于平常。

【译文】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

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手下大破贼兵。

”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背景】公元383 年,前秦王苻坚大发兵分道南侵,企图灭晋,军队屯驻淮水、淝水间。

当时晋朝以谢安录尚书事,征讨大部督,谢安派他弟弟谢石、侄谢玄率军在淝水坚拒苻坚军,苻坚大败,这就是淝水之战。

谢安喜不形于色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公与别人下围棋正在下围棋,不一会儿淮上的谢玄的书信到了,谢公看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和客人下着棋,客人问淮上的军情如何,谢公回答说:"那些小子大破敌军."在说话时,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阅读答案与翻译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阅读答案与翻译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阅读答案与翻译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世说新语》谢安

《世说新语》谢安

《世说新语》谢安★《世说新语》记载数量:114则★ 生平简介:谢安,字安石(320-385),又称太傅,谢太傅,谢相,仆射,谢公,文靖。

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谢裒第三子。

沉静俊秀,风流潇洒,识见深远,极有胆略。

少负重名,为桓彝、王蒙赏识。

初无仕宦意,与王羲之、支遁等游山泛海,赋诗论文,尝携妓从游。

朝廷屡召不就,年逾四十始为征西大将军桓温司马。

历官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

孝武帝即位,谢安以尚书仆射领吏部,兼领中书监,总揽朝政,外御强敌,内修德政,善选文武大臣。

谢安善清谈,精行书,好音乐,喜宴游,有雅量。

时人把他比作王导,而又比王导博学潇洒。

有“风流宰相,唯谢安而”之说。

苻坚南侵,谢安为征讨大都督,派谢玄等破敌于淝水,遂都督扬、江等十五州军事,行北伐。

不久因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谢安出镇广陵以避之,不久病逝。

追赠太傅,谥文靖。

★ 《世说新语》相关条目:德行 33、34、36言语 62、70、71、75、78、90、92政事 23文学 24、39、48、52、55、56、79、82、87、94方正18、55、60、61、62雅量 27、28、29、30、33、34、35、37识鉴 21、24赏誉 63、76、77、78、97、101、102、105、116、125、128、129、131、133、139、140、141、143、146、147、148 品藻45、46、52、55、57、59、60、62、67、69、70、71、73、74、75、76、77、78、82、84、85、87规箴 21、27夙惠 6豪爽 12容止 34、36、37伤逝 15栖逸 12贤媛 23、25、26巧艺 7任诞 38、40、41、42简傲 12、14排调26、27、32、38、39、45、55轻诋 17、23、24、27、29假谲 14忿狷 6尤悔 14纰漏 5★《世说新语》相关条目全收录(对译)德行第一三十三老翁可念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

《谢公与人围棋》原文及翻译译文

《谢公与人围棋》原文及翻译译文

《谢公与人围棋》原文及翻译译文《《谢公与人围棋》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谢公与人围棋》原文及翻译译文《谢公与人围棋》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释:谢公即东晋名相谢安,谢玄是他的侄子,当时在前线指挥著名的淝水之战(即文中的淮上利害)。

译文: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

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手下大破贼兵。

”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谢公与人围棋》2、《谢公与人围棋》原文及翻译译文《谢公与人围棋》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释:谢公即东晋名相谢安,谢玄是他的侄子,当时在前线指挥著名的淝水之战(即文中的淮上利害)。

译文: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

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手下大破贼兵。

”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谢公与人围棋》3、《晋书·谢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谢玄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玄字幼度。

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

及长,有经国才略,屡辟不起。

于时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乃以玄应举。

中书郎郗超虽素与玄不善,闻而叹之,曰:“安违众举亲,明也。

玄必不负举,才也。

”时苻坚遣军围襄阳,车骑将军桓冲御之。

诏玄发三州人丁,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以为形援。

襄阳既没,坚将彭超攻龙骧将军戴逯于彭城。

玄率东莞太守高衡、后军将军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

初中语文-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谢安围棋

初中语文-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谢安围棋

初中语文-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谢安围棋《世说新语》【导读】如果你曾看过《三国演义》,想必你一定对其中的一个情节记忆尤深: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被迫在西城摆下空城记,以阻挡率司马懿大军的大举进攻。

在此大敌当前、兵临城下的危急之中,诸葛亮故作镇定、神态自若,使得司马懿以为有诈而不战自退,并后撤四十里。

这段传奇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

我们在为诸葛亮捏了把汗的同时,却也被他临危不惧的镇定而赞叹不已。

在我国历史上,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下面我们要接触的东晋宰相谢安也有此雅量风范。

【选文】谢公与人围棋①,俄而谢玄淮上信至②,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③。

客问淮上利害④,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⑤意色举止⑥,不异于常。

【注释】①谢公:即谢安,担任东晋宰相。

北朝前秦君主苻坚率兵南侵。

东晋朝廷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指挥抗敌。

出奇制胜,大破苻坚军于淝水,即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②谢玄:谢安的侄子。

淮上:淮河上。

淝水是淮水上游的支流。

在此指淝水之战。

信:使者。

③徐:慢慢地、从容地。

④利害:指战争胜负的情况。

⑤小儿辈:晚辈,指谢玄等。

⑥意:意态、神情。

色:脸色。

【译文】谢安和人下围棋,不久,谢玄从淮上前线派出的送信的使者到了,谢安看毕来信,沉默不言,从容地转向棋局。

客人问淮上战事的胜负如何,(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败了贼兵。

说话的神情举止,和平常毫无不同。

【阅读欣赏】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关系到东晋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面对这场事关生死安危的关键战役,身为征讨大都督的谢安,派遣自己的儿辈前往应战,自己仍在与人平静地下棋,等待着战报。

此时正大敌当前,上下惊恐,一举一动皆影响大局民心,所以谢安必须沉着镇定。

然而,后来收到前线的捷报,并没有常见的手舞足蹈、欢喜若狂,而是默然无言,徐向局、不异于常,更见他的善于自控和沉稳内敛。

不禁让人想起《菜根谭》里的千古名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世说新语·雅量》

《世说新语·雅量》

《世说新语·雅量》本篇所记的就是名士们的雅量。

在遇到喜怒哀乐等方面的事情时神色自若,应付自如。

如果因身心畅快而面露欢娱之色,这就显得有所计较而不宽容了。

逢喜事却能不异于常,这就很有涵养而显出雅量。

例如第35则记谢安得知淝水之战大捷的消息后,“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如果怒气使人面带怒容,这就有失风度,不好。

本篇记载了一些豁达处世、宽容待人的事例,受到困辱打骂也不发火,不吵骂,更不动手报复。

例如第18则记久负盛名的褚季野旅居驿亭时被亭吏驱移牛屋下住宿,后来县令了解原委,“于公前鞭挞亭吏”。

对这前后两种态度,褚季野表现得襟怀磊落,“言色无导,状如不觉”。

第9则记裴遐在宴会上因饮酒事被人拽倒在地,爬起来后,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就算遇上牢狱之灾,杀身之祸,也应该若无其事,好像心胸能包容万物。

例如第2则记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第29则记桓温欲诛谢安、王坦之两人,王坦之胆战心惊,“转见于色”,而“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两人对比,显示出谢安不凡的气度。

在突发事变面前未尝仓皇失措,也是气量宽宏的表现。

例如第1则记顾雍在宾客满座的情况下知道自己的儿子死于任上时,虽然心里痛苦不堪,“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可是终于能控制住而在言谈神色上没有露出痕迹。

第28则记谢安和诸人坐船到海上游览,遇上风急浪猛,大家都惊恐失色,他却仍神态安闲,心情舒畅。

除此以外,只要没有虚伪的表现,纯任自然,不为外物所累,都可以看成雅量。

例如不为威逼利诱所动;不吝惜财物;不怕丢失官职;保持真诚直率,不做作;等等。

第19则记郗家到王家选女婿时,王家子弟“咸自矜持”,只有王羲之“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这正是直率、不掩盖、不做作的很好写照。

第15则记祖士少和阮遥集二人各有嗜好,虽然同是为外物所累,可是前者处置失当,被人看见而“意未能平”,后者处置得宜,在人前仍“神色闲畅”,相比之下,人们就认为后者有气量。

真正有雅量的名士,确也表现出一种难得的修养,值得肯定。

《世说新语》雅量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雅量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雅量原文及译文雅量作者:刘义庆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

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

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

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求纸笔作书。

书成,救者多,乃得免。

后位仪同三司。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

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迺出牛背上。

”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

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

遐正戏,不时为饮。

司马恚,因曳遐坠地。

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闇当故耳。

”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

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闲。

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

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坠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

”于是乃服。

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

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

乃故诣王,肆言极骂,要王答己,欲以分谤。

王不为动色,徐曰:“白眼儿遂作。

国学系列-世说新语第30课《谢太傅盘桓东山》-雅量篇

国学系列-世说新语第30课《谢太傅盘桓东山》-雅量篇
《谢公与人围棋》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 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 不异于常。
《谢太傅盘桓东山》
故事角色
谢太傅,谢安在出任 官职前,曾在会稽郡 的东山隐居,时常和 孙兴公、王羲之、支 道林等畅游山水。
孙兴公,孙绰,字 兴公,文采被时人 称绝。文士以绰为 冠,王公大臣皆以 得绰文为荣。
怎样的形象?
谢安是魏晋名士的典范,讲究雅量,喜怒忧 惧,不形于色,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这则 文章运用生活细节和对比的手法,刻画了谢安临 危不乱、镇定自若、有胆有识的杰出形象。谢安 能够以平恬的态度面临突发的危险,表现出了宏 阔的度量、高雅的精神品质。这些正是大多数中 国人所缺乏的素质。
原文
《谢太傅盘桓东山》
王羲之,东晋时期 著名书法家,被称 为“书圣”,曾任 右军将军,又称 “王右军”。
原文
《谢太傅盘桓东山》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
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
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
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
“遽,传也,一曰窘也。”
精神兴致 正
通“旺”, 兴致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
闲意说,犹去不止。 吟唱并发出啸声
通 “悦”
指划船 前进
口 口,朝下 强调口朝下

造字本义:动词,低声自言自语。
“吟,呻也。”
后来
喧嚷 骚动
安坐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

《世说新语》全文(方正、雅量)

《世说新语》全文(方正、雅量)

《世说新语》全⽂(⽅正、雅量)⽅正第五1、陈太丘与友期⾏,期⽇中。

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

元⽅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已去。

”友⼈便怒⽈:“⾮⼈哉!与⼈期⾏,相委⽽去。

”元⽅⽈:“君与家君期⽇中,⽇中不⾄,则是⽆信;对⼦骂⽗,则是⽆礼。

”友⼈惭,下车引之。

元⽅⼊门不顾。

2、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甚薄其为⼈,不与之交。

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可以交未?”答⽈:“松柏之志犹存。

”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

⽂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

其见礼如此。

3、魏⽂帝受禅,陈群有戚容。

帝问⽈:“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

”4、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徵摄甚急。

淮使戎装,克⽇当发。

州府⽂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

⾄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

⾏数⼗⾥,淮乃命左右追夫⼈还,于是⽂武奔驰,如徇⾝⾸之急。

既⾄,淮与宣帝书⽈:“五⼦哀恋,思念其母。

其母既亡;五⼦若殒,亦复⽆淮。

”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5、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

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毗为军司马。

宣王既与亮对渭⽽陈,亮设诱谲万⽅,宣王果⼤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亮遣间谍觇之,还⽈:“有⼀⽼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军不得出。

”亮⽈:“此必⾟佐治也。

”6、夏侯⽞既被桎梏,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相知,因便狎之。

⽞⽈:“虽复刑余之⼈,未敢闻命。

”考掠初⽆⼀⾔,临刑东市,颜⾊不异。

7、夏侯泰初与⼴陵陈本善,本与⽞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还,径⼊,⾄堂户。

泰初因起⽈:“可得同,不可得⽽杂。

”8、⾼贵乡公薨,内外喧哗。

司马⽂王问侍中陈泰⽈:“何以静之?”泰云:“唯杀贾充以谢天下。

”⽂王⽈:“可复下此不?”对⽈:“但见其上,未见其下。

”9、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峤⽈:“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

”还,问:“何如?”答⽈:“皇太⼦圣质如初。

世说新语雅量的成语故事

世说新语雅量的成语故事

世说新语雅量的成语故事【提纲】1.成语出处及背景介绍“世说新语”是一部南朝刘义庆撰写的笔记体小说,记载了当时名士们的言行举止和风雅趣事。

其中,“雅量”一词源于《世说新语·容止》篇,原意是指人的风度和气质。

而今我们更多地将“雅量”理解为宽容、大度的品质。

2.成语故事情节概述《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关于“雅量”的著名故事,讲述了东晋名士谢安在面对侮辱时展现出的从容与大度。

故事中,谢安的客人指着他的座位说:“此座为韩信所坐。

”意在侮辱谢安。

然而,谢安毫不介意,反而笑着回答:“吾不惧韩信,恐畏苍天。

”这样的回应让在场的人无不佩服他的雅量。

3.成语寓意及现实意义“雅量”这个成语告诉我们,面对他人的侮辱和挑衅,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不被他人的负面情绪所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雅量也是一种高素质的体现。

它教会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懂得包容和谦让,不为琐事所累,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4.运用实例及拓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雅量”来要求自己,遇到误会或矛盾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立场。

例如,在工作中,同事不小心犯了错误,我们可以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这样,既能维护同事间的友谊,又能提高团队凝聚力。

另外,“雅量”还可以用于自我提升。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以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

如著名诗人白居易所言:“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学会看得开、放得下。

”这样的心态才能使我们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总之,“雅量”这个成语不仅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世说新语关于谢安的文言文

世说新语关于谢安的文言文

《世说新语》中关于谢安的文言文
1.《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
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这则故事讲述了谢安在与人下棋时,得知侄子谢玄在前线大破敌军的消息,但他却表现得非常镇定,继续下棋,没有流露出任何激动的情绪。

这展现了谢安的雅量和沉稳。

2.《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则故事描述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里与家人聚会,他提出了一个关于雪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

谢安对孩子们的答案都表示赞赏,展现了他的亲和力和对孩子们的关爱。

3.《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
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在这则故事中,谢安与子弟们讨论《诗经》中哪一句最佳。

当侄儿谢玄称赞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谢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更有雅人深致。

这展现了谢安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品味。

以上三则文言文都展现了谢安的不同侧面,包括他的雅量、沉稳、亲和力、对孩子们的关爱以及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品味。

世说新语德行29 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德行29 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德行29 原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中的德行篇共有50则,其中第29则原文是,
“王戎好学,有操行。

少时,与人游,常恐人不知己,故不言已学。

及长,有口辩,人莫能当。

或问其故,曰,‘少时不言学,故长大
而有口,能言己学也。

’”。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王戎小时候很好学,但又很谦虚,不常说
自己的学问。

成年后,他口才出众,能够雄辩应对。

有人问他为什
么会这样,他回答说,“小时候不常说自己的学问,所以长大后才
有口才,能够说出自己的学问。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不要自吹自擂,也要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在成年后有所成就。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东床坦腹——《世说新语》品读之二十九

东床坦腹——《世说新语》品读之二十九

东床坦腹——《世说新语》品读之二十九郗太傅在京口,遗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

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此正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鉴)与王丞相(导)两家都是东晋豪门,郗、王二人又同处当朝权力的核心,在魏晋那个门阀等级森严的时代,郗王二家的子女联姻可谓“门当户对”,所以任职京口的郗太傅遣门生云向王导“求女婿”。

王丞相也很随便坦然,叫郗太傅的门生往东厢“任意选之”。

魏晋的门生不一定就是主人的弟子,大多是投靠世家大族的门客。

厢指正房前面两边的房屋,正房一般都坐北朝南,厢房通常便为东西两向。

听说郗家叫门生来“求女婿”,这下可忙坏了“王家诸郎”,个个都精心地修饰自己,不仅抖出自己平时最喜欢的衣冠,而且在仪态上也作了大幅度“调整”:尽可能地庄重而不呆板,随便又不轻浮,言行举止都优雅得体,尽可能显出大家豪门“范儿”。

想不到郗太傅那位门生也眼明心细,王家子弟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回家后向郗太傅一一禀报:“王家诸郎亦皆可嘉。

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矜持”一词道尽了诸儿郎为了成为郗家快婿故作庄重、拘谨种种不自然状。

门生接下来又向郗太傅说:“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与诸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兄弟们精心打扮自己的时候,此郎竟然坦露着肚子仰卧东床,完全像没听说过郗家选婿这回事似的。

如此不雅,如此放肆,如此任性,此郎在这场选婿中落选必定无疑。

想不到郗公听说后不仅没有皱眉,反而高兴地一拍手说:“此正好!”郗太傅在世俗眼中也未免太草率了,还不知道此郎的姓名、个性、学业,甚至还没有见到此郎模样,只因为在选婿时坦腹仰卧就选为女婿,谁没有自己的肚子呢,坦露肚子算什么本事?太傅一言九鼎,女儿的终身大事就这么定了。

定了女婿人选再云访女婿的姓名,原来坦腹者“乃是逸少”,即那位后来冠绝古今的书圣王羲之。

世说新语雅量的文言文

世说新语雅量的文言文

世说新语雅量的文言文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

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

外启信至,而无儿书。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色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魏明帝在宣武场上举行人与老虎的格斗表演,把老虎的爪子和牙齿都去掉了,让百姓随意观赏。

当年王戎七岁,也过去看了。

忽然老虎爬上了栏杆怒吼,声音大得震动大地,围观的群众几乎都被吓得胆战心惊,摔倒在地,然而王戎淡然自若,一点害怕的神色都没有。

王戎担任侍中的时候,南郡太守刘肇给他送了五端筒中细布,王戎虽然没有接受这份礼物,却也感恩地写了一封信回给刘肇。

裴楷被逮捕后,神色自若,安之若素,举止自然如常。

他让人拿来纸笔写信,信写出去后,前来营救他的人很多,于是最终没有获罪。

后来裴楷做官做到位至仪同三司。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求纸笔作书,书成,救者多,乃得免。

后位仪同三司。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

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

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王衍拜托族中一个人办事,结果过了很久也没有办完。

有次两人在宴会碰到,王衍就对那人说:“最近拜托您的那件事,怎么还没有完成?”结果那位族人大怒,举起一件食器砸在了他脸上。

世说新语 石易鑫

世说新语  石易鑫

• • • • • • • • • • • •
谢公: 指谢安,东晋人,官到宰相。 谢玄: 东晋的将军,谢安的侄子。 看书竟: 完。 徐向局: 慢慢的 向局: 走向棋盘。 利害: 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这里指战局的发展情况。
• “谢安喜不形于色”说明谢安又怎样的性格? • 答: • 喜怒不形于色,能够控制自己的心理活 动的,不让情绪在表情上显现出来。强调 内心的中和,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通过内心深与客围棋,摄 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 曰:“小儿辈遂,已破敌。”既罢,还内,过户限, 不觉屐齿之折。 • (选自《资治通鉴》) • 译文: • 谢安得到官方传来的信报,知道前秦的军 队已经击败,当时正好与宾客下围棋,随手把书 信放在床上(这床,可能是现在马扎之类),一 点也没有喜色,仍旧照常下棋。客人问他,他慢 慢回答说:“小家伙们已经击败敌兵了。”直至 下完棋,才回到内室,过门框时,木屐上的齿碰 折了他也没发现。(其实他内心极其激动,强装 镇定) •
谢安喜不形于色 •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 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 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 不异于常 。

谢公与别人下围棋,不一会儿淮上的谢玄 的书信到了,谢公看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默 默的和客人下着棋,客人问淮上的军情如何, 谢公回答说:"那些小子大破敌军。"在说话 时,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字

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 引申义:收获谷物、得到好处
故事大意:
谢安(谢太傅)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 从淮水战场上派来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 默无言,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 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手下把敌人打得大 败。”说话间,神色举止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故事情节提问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在统
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组成八十多万大
军,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灭晋。面对前秦的
故 强大攻势,东晋内部矛盾暂时缓和,一致对
事 敌。宰相谢安沉着指挥,令谢石、谢玄等率8
背 景
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
以8万兵力对抗80多万
兵力,你们想想,相差十倍
的军力,这是以卵击石吗?
外城
(郭)
古人称绕城巡逻为“韋(韦、围)”;
称警戒护城为“衛(卫)”;
称警戒河界为“巡”;
称有目标的巡视为“逻”。 护城河
内城
说 “围,守也。”

结束
慢慢地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面向棋局

犬无声 地追逐 人

解字

说 “默,犬暂逐人也。”


解字


本意:歌者唱罢,抱手含胸,躬身谢幕。
说 “乐曲尽为竟。”
【说一说】 说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公与人围棋》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 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 不异于常。
名词作动词, 下围棋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不久
谢公
止,表示双脚 表示在 城邑两
口,是城邑 侧巡逻
表示外城
圍 (围)
造字本义:动词,卫兵绕城巡逻警戒。

尸,人

句,佝偻曲背
造字本义:动词,人在促狭的房屋里不得不弯 腰曲背。另一种说法认为,“局”是博具,是 用来行棋的棋盘。字形像棋盘的样子。
说 “局,促也。一曰博,所以行棋。象形。”

进展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神态、神情
小儿辈 大破贼。
淮上战 况如何?
禾,庄稼 刀
1、谢公与人下棋时,信使送来了什么? 2、谢公看完以后是什么反应? 3、客人问了谢公什么? 4、谢公是怎么回答的? 5、说话间谢公是什么样的神态举止?
说一说
从故事中你 可以看出谢 安是一个怎 样的人?
谢安胸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古人云: “胸有惊雷而面似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讲究 的就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冷静。我们可以看 出谢安作为东晋名相,有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的大将风度,以及举重若轻的名士风采。我们虽 然不一定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但是遇到事情的 时候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沉着冷静。
《谢公与人围棋》
谢安,字安石,东晋名士、宰相。大名士谢尚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 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期间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 水并且承担着谢家子弟的教育重任。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 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 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 任吴兴太守、侍中、礼部 尚书、中护军等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