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女性犯罪的原因

合集下载

女性犯罪心理研究

女性犯罪心理研究

女性犯罪心理研究作者:鲁鹏辛静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6期[摘要]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女性的犯罪比例也在逐步上升。

这促使我们积极探究女性犯罪的特点和原因,研究这一重要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女性犯罪的预防性措施,以便有效地遏制、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女性犯罪心理社会预防[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022-01女性犯罪,是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犯罪。

这类犯罪是以犯罪主体的性别特征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种犯罪类型。

我国刑法没有对女性犯罪的类型做出相应的规定,但是在理论学界,女性犯罪是被当做一个单独的类型进行研究的。

然而,国内对于女性犯罪的心理研究比较匮乏,长期乃至现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从全球的犯罪率统计来看,女性犯罪正逐步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女性犯罪展开系统的心理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特有的性别文化特征,决定了女性犯罪有显著特点,主要表现为:在年龄文化方面,18岁至35岁青壮年女性犯罪占了绝大多数。

女性犯罪者中,文盲、半文盲占了大多数,高学历女性犯罪者相对较少;在职业结构方面,女性犯罪人员以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农民工、企事业单位工人、无正当职业者、辍学的学生、曾被劳动教养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为主。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干部、知识分子、学生等比例呈上升趋势;在犯罪方式方面,女性犯罪一般以非暴力性方式为多,大部分女性采用牺牲色相诱骗的方式;在暴力侵犯的犯罪中,女性的手段也比较简单,往往会带有冲动;在男女团伙犯罪中,女性一般处于协助的配角地位;纯女性的犯罪团伙较少。

然而,这些年以来,女性暴力犯罪有增长的趋势,甚至出现低龄化倾向。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一)自身因素女性犯罪的自身因素可分为不良心理、变态人格和精神病症状。

首先,不健康的心理,比如自私自利、报复心强、情绪长期压抑、贪婪成性等。

关于近几年女性犯罪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近几年女性犯罪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 一 )主 观 原 因

女性犯罪的现状
最近, 北京市第一 中级人 民法 院一份调 研表示 , 女性犯 罪越 来越 多 ,特 别是刑 事案件 的 比例越来 越 高。在犯罪数量上 ,女性犯罪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在犯罪 类型 上 ,犯 罪的种 类在 逐渐增 多 ,以前主 要 是 一些 男性主 体实施 的犯 罪现在 都或 多或少 地加入 了女性 因素 ,女性 亦成为 了有关 犯 罪的主 体 。这 种 现 象的 主要表 现是 :一方 面呈现 出女性 暴 力犯罪不 断 增加 的趋 势 ,特别 是 因为感情 受挫 、家庭暴 力 等 导 致的犯 罪 ;另一方 面 ,基 于社会 风气 的改 变及女 性 心理 的变化 ,一些 非暴力 的犯 罪现象 也 出现 了上 升趋 势 , 例如贩 毒 、 投 放危险物质 、 盗窃 、引诱卖淫 、 介绍卖淫 、 容 留卖淫等犯 罪中女性 主体也急剧增加 。 另外 ,女性 犯罪 的另一 表现是 在犯 罪类 型上呈现 出 更加 复杂和 多变 的特 点 ,从而 出现女 性 犯罪之社 会 危害性也 1 3 益加剧 的特 点。
陷越深 。 ( 2 )生理 因素 意 大 利 犯 罪学 家 基 萨 里 ・隆勃 罗索 和 古 列 尔
莫 ・ 佛莱罗早在 1 8 9 4年就有意将女子犯罪 的原因归 咎于 女子 的体制结 构 。。 。 其 实 ,女性 在其 一生 中有 两个 重要 的时期 ,即青春期和 更年期 ;并且 女性还 有 一个重 要的生理 周期 ,即月经 。在 青春期 时 ,少 女感 情细腻 、内心敏 感 ,易 因为一些 小事而 产生强 烈 的情感 反应 ,从而 导致她 们产生 攻击性 的行 为。 而 在经期 和更年期 ,女性 的情 感丰 富但情绪 是不稳 定 的 ,极 易烦躁 、发 怒 、忧 郁。当感情 与理 智发 生 矛盾 时 ,理 智难 以战胜感 情 ,这就 容易导 致女性 在 些事上 想不开而做 出偏激的行为 , 最终害人害 己。

女性犯罪心理浅析

女性犯罪心理浅析
手。
伤 害后 ( 例如家庭 暴 力、 丈夫婚 外情 等) , 通 常会委 曲求全 , 希望以
从 受教 育程度 来看 , 女性 罪犯 多集 中于 小学 、 初 中文 化 。文 此 挽 回感情 , 但现 实又 常事 与愿违 。 当负面 情绪 累积 到一定程 度 在该心 理 的驱使下 , 部分 化 程度 是影 响 犯罪 机率 的重 要 因素之一 。文化 教育 对个 人世 界 就 会转 化 为强烈 的报 复仇恨 嫉妒 心理 ,
观、 人 生观 和价 值观 的形 成起着 至关 重要 的作用 。通常情 况 下,
女性 实施 了暴力 犯罪 。 另外 , 一 些青 少年 女性在 本应茁 壮成长 的
文 化程 度低 则认识 水平 也 相应较 低 , 分 析 问题 、 处理 问题 的 能力 年 纪 , 因缺 少来 自家庭 、 学校 、 社会 的关 爱和 正确 引导 , 走上 犯罪 不足, 导致 性格 偏激 、 狭隘, 遇事 容易感 情用 事 , 易采 取片 面 的方 道 路 ; 再 如一些被 性侵 害 的女 性 , 因无法承 受来 自 社 会、 家庭 的压
基础 上 , 着 重研 究女性 犯 罪特点及 犯 罪心理 , 希 望能 为预 防女性 犯 罪提 供 思路 。 关键 词 犯罪 情感 心理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1 1 - 2 8 3 - 0 2 感 情 的倾 注者 ( 如 丈夫 、 情夫, 近 年来针 对第 三者的暴 力犯罪有 增
( 三) 多团伙作 案 , 女 性在 其 中扮 演从属 性 角 色
在 封建社 会 时期 , 儒 家思 想要求 女性 “ 在家从 父 、 嫁夫 从夫 ,
也 有女 性走 上盗窃 、 卖 淫 的犯罪 道路 。

中国女性犯罪问题浅谈

中国女性犯罪问题浅谈

试论当代中国的女性犯罪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女性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女性犯罪的数量也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

女性犯罪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针对女性犯罪的发展趋势、现状、犯罪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女性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女性犯罪;法律意识;合法权益近年来,妇女犯罪的日趋残忍化和暴力化以及妇女更多地成为犯罪者,使得妇女犯罪日益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社会问题。

处在这一全球化趋势中,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型塑下,当代中国妇女犯罪也呈现出自己的规律和本土特征。

在中国学术界,有关妇女犯罪的研究一直处于社会学研究和妇女研究的双重边缘地位,而主流社会学关于妇女犯罪的理论和对于妇女犯罪的解释也存在许多不足,西方女性主义对于主流社会学理论的挑战、修正和颠覆对于中国妇女犯罪的研究也有众多的不适用之处。

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本土的状况和特征为基础,从社会学和社会性别两方面,对中国妇女犯罪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中国妇女犯罪理论进行改良,直至建立具有较大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有关中国妇女犯罪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女性犯罪者往往文化程度偏低,法律知识淡薄女性犯罪者中大多或为文盲,或者为小学、初中文化,没有谋生技能的占居相当的比例。

她们在处理问题时,因缺乏知识导致其判断力和观察力大受牵制;又因为不懂法律,不能明辨法律中的“是是非非”而误入歧途。

(二)大多实施的是非暴力性犯罪近年来,女性犯罪呈现出“两高”趋势:第一“高”就是侵犯财产的犯罪比例高,第二“高”就是涉黄涉毒的比例比较高,即在涉嫌罪名上,常表现为盗窃、卖淫和贩卖毒品等。

女性犯罪集中发生在家庭、单位和公共场所。

发生在公共场所的,一般是盗窃类犯罪,而且结伙作案多、盗窃数额不大;女性实施涉毒案件往往是利用自身的身体条件不易引起公安机关的注意、隐蔽性较强这个砝码。

而在家庭和工作地点这些封闭环境内,女性一般实施的是虐待、色诱、诈骗、挪用公款等犯罪。

浅析女性犯罪的原因

浅析女性犯罪的原因
怒 和复 仇心 理 .孤 注 一掷 地 选 择毁 灭 对方 及 自身 的方 式 来表 达 悲 愤 或憎 恨 之情 。还 有 一些 女性 情 感错 位 , 了满 足 具情 人 、 为 恋 性 积淀 . 客观 上 导致 女性 犯 罪行 为 。 一方 另
面 , 革 开放 以来 , 乡经济 的多元 化 格 局 改 城 和 利益 主 体 的多 元 化 ,使计 划 经济 条件 下
体 。本课 题 组 以调 查 问 卷 的方 式 对河 北 省 到不 良刺 激很 容 易诱 发 犯 罪 。
2心理 因素 。一 方 面 , . 女性 暴 力犯 罪 大 多心理 存 在 障碍 , 格 上有 自私 、 激 和 狭 性 偏
隘 的 缺 陷 , 而 在 遇 到 冲 突 时 , 采 取 极 端 因 易
一 社会科学论坛
l 4 9
维普资讯
政 法・ 社会
之 便谋 取 私 利 。
浅 析 女 性
犯 罪 的 原 因
人“ 富人 ” 阶层 的 比例 也 就 远 远 低 于 男 性 。
3情 感 阂素 。情 感 的 缺 失 和错 位 也 是 相 对 的 贫 困会使 部 分 女性 产 生强 烈 的被 剥 .
存 侥 幸 ,认 为女 性 利用 职 务上 的便 利 实施


个 体 因素
犯 罪 一般 不 容 易被 发 现 .即便 被发 现 也 可 以凭借 女 性 弱 势群 体 的优 势 .用 眼 泪 和忏
悔 求 得 同情 , 事 化 小 , 事 化 了 , 不 必 大 小 而
1生理 因素 。女 性有 两 个特 殊 生理 期 : .
的 占2 .% 。 25
险心理 易 诱 发女 性 职务 犯 罪 。 实 生活 中 , 现 女性 要 在 事 业 上取 得 一 定成 绩 .往 往 要 比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㈠,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广义的说,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和有关行为表现,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科学。

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相对广义说,即认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反面:其一,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包括犯罪动机的形成和转化规律,犯罪人格的形成和特征,有关刑事责任的心理因素(认识因素与认识能力,意志因素与控制能力,感情状态机器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等;其二,群体犯罪心理,主要研究在共同犯罪、集团犯罪(特别是有组织犯罪)中,各犯罪行为参与人之间的心理影响,探讨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加重处罚,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教唆犯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罚的心理学依据(主观犯罪依据);其三,有关预防犯罪的心理学问题,包括犯罪心理的预测,刑罚的心理效应,罪犯心理的转化与矫治等。

犯罪心理绪论。

犯罪心理形成论。

犯罪心理类型论。

犯罪心理治理论。

二,犯罪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犯罪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内容犯罪行为是是一种反社会行为,犯罪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社会心理现象,因此,犯罪心理学可看作是社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犯罪心理学要借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容。

基本任务是荧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索犯罪的心理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阐明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规律,为预防犯罪、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教育和改造罪犯提供科学的心理升微亿依据,并在次基础上指定出符合心理规律的工作方法和措施,为智力日益严重的犯罪问题服务,以便达到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社会安全,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目的,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目的。

理论方面的任务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㈡推动临近学科的发展首先,研究犯罪心理学必将推动心理学科的发展。

其次,研究犯罪心理学也将推动犯罪学和刑罚学的发展实践方面的任务首先,通过研究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可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一些犯罪心理学的科学知识,以便更好的培养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发挥综合治理的最大效应。

论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论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女性 是 家庭 和 社会 的重 要 组成 部 忻 能 力 , 能 理 智 地 处 理 事 情 , 面 对 别 日之气要在监狱中度过三年的时光。 不 在 寸
诱惑时 , 很难明 辨是 非 , 容易 分 ,甚至从对 子女 的教育和 老人的赡养 人 的教唆 、
等意义上说 ,她们扮演 着更加重要的角 被人威逼 、 利用 , 而误入 歧途 , 向极 从 走

( 女性犯罪的自身原因 一)
对各种人和事较 为敏感和盲 目,容易在 多女孩一 生下 来就得 不至 父母 的关 爱 、 U
1 . 文化知识匮乏 , 素质能力低 下。受 过度情感化的 敏感 状态中 ,做出冲动 的 家庭的温暖, 形成偏执、 扭曲的人格。还 传统封建思想的影 响 ,女性接受教育 的 行为。赵某与公公婆婆一 起生 活, 这天因 有一些成年女性没有经济来 源 ,因而在 机会很少 , 这一点 在农村表现尤 为突 出。 为婆婆没把外屋 门关好 ,使野猫溜进屋 家 庭 中 没 有 地 位 ,经 常 遭受 丈 夫 甚 至 公 在女性犯罪中 ,有相当多 的一部分人是 把准备过年的年货偷 吃了 ,赵某越想越 婆的打骂、 虐待。可是她们却 受传统思想

自身 存 在 的主 观 原 因 外 ,还 有 家 庭 和 社
会 的 客 观原 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格 上 存 在 自 私 、 隘 等 缺 陷 。有 . 性 狭
1 . 家庭暴力。这是女性犯罪最主要
, 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 许

些女性 心胸狭 隘 、 斤斤 计较 、 复心 强 , 的原因之 报
文盲或半文盲 ,她们没有 社会知识和经 气 ,便 在 灶 旁 拿 起 ~盒 火 柴 ,来 到 大 门 的影响不敢声张 , 身心伤害极大。当这种 验, 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因而 前 , 一把 火将 柴禾垛点着 了, 幸亏抢救及 侵害行为超过 了她们 肉体 及精神 的承 受

浅析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

人 占全部犯罪人 的 6 % 9 。其中,2 0 0 8年 女性犯罪人中初 中以
投机倒把 伤害
诈 骗 杀人 纵 火 及 投 毒 抢劫 流氓@ 贩毒
1.% 4 1 5 1 .%
47 .% 35 .% 35 .% 16 .% O8 .% O4 .%
下文化程度有 6人 ,2 0 0 9年女性犯罪人中初中 以下文化程度
致 了其 犯 罪 的非 暴 力 性 。
由于 男女两性在生理 结构、心理 机制 以及受周 围环 境影
响 的不 同,使得 女性 犯罪有其较 为突出的特 征。
( 一)女性犯罪 的类 型集 中,以侵害公 民财产安全 的犯
罪 为主
我 国 虽 未 对 男 女性 犯 罪 类 型 做 过 详 细 的 统 计 ,但 以 前 据

而另 一些 则彻底开 始走上 了长期或 团体犯罪的道路据 I 国法 『 I 院网报道 , 0 9 云南 省就 发生 了一‘ 因琐事而报 复的惨案 。 20 年 起 ①云 南陆 良一村妇 李鸭桥 因与其妯 娌魏女士 因为生活小事不
合 ,便 … 直 怀 恨 在 心 , 想 伺机 报 复魏 女 士 的 …双 儿 女 。 0 9年
列的预防措施 。
关键词 :女性犯罪 :犯罪特征 ;犯罪 原因;犯罪预 防


女性犯罪 的主要特 征
在犯罪 中非暴力性犯罪多 ,暴 力犯罪少 ;在非暴力性犯罪 中,
多利用 女性的生理 、心理特 征,进行不必使用 体力或使用 体 力较少 的犯罪 ,其进攻性 、主动性相对于男性较弱 。固 同时,女性通常天性怯懦 ,做事谨慎 、细心 ,易在犯 罪 前做好 应有的准备 ,而 不易出现激情犯罪 的情形,也间接 导

论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论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论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作者:郭婷蔡文菲管鑫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01期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女性犯罪的特点来浅析女性犯罪的原因(自身、家庭及社会等方面)从而针对这些原因或者因素,采取的一些预防对策。

关键词女性犯罪自身因素社会因素作者简介:郭婷、蔡文菲、管鑫,山东警察学院2010级本科治安一中队。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1-074-02几年前,一部《红蜘蛛》红遍大江南北,这部电视剧讲诉了九个女人由于各种原因而故意或被迫所犯的不同的罪行,给自己、家人及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和影响,她们有的吸毒,有的卖淫,有的政治犯罪,有的杀人,等等。

不管是哪一种犯罪行为,都深深地伤害了自己和家人,同时也说明,女性犯罪也成为社会和国家不得不重视的一种现象。

并且近年来女性犯罪呈一种上升趋势。

从女性的重要性(家庭的纽带)出发,这种趋势,对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危险的信号,由此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冲击社会的各个环节。

因此,研究女性犯罪及对策,对家庭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女性犯罪的基本特征(一)女性犯罪具有被动性和被迫性虽然社会大变迁使男女平等的观念在法律上得以确立,但在现实生活中男权主义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女性的地位没有根本性的提高,家庭暴力现象还很多而且日益突出,不少女性不堪忍受痛苦和虐待,又不会正确的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采取了极端的方式,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女性犯罪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迫的,积极主动犯罪的相对较少。

据调查统计,女性犯罪中约80%属于被迫或者被动犯罪,而且主要是由于伤害、痛苦、被欺骗、盲从而犯罪。

有很多女性被拐卖到山区以后,由于受威胁而参与到拐卖组织中,成为犯罪人。

也有相当部分女性被骗到娱乐场所被强迫卖淫。

而在女性贪污案例中,90%的女性都不是单位主要负责人,而是会计或者出纳,利用职务之便或者出于对领导者的盲从或工作的压力,而被动的去参与贪污犯罪活动。

第六章: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第六章: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多由家庭、婚姻方面的矛盾激化而引起
家庭琐事、家庭暴力、家庭危机、婚姻不幸, 遭到毒打等,或是婆媳不和、邻里不睦等; 女性杀人侵害的对象主要是其丈夫、 子女等亲 属以及邻居和其他熟人。 被害人绝大部分为成 年男性, 也有少数针对小孩或者其他女性家属、 邻居等。
第二节、女性犯罪与家庭暴力
3. 犯罪种类以普通刑事犯罪为主
女性犯罪集中在性犯罪、盗窃、杀人、伤害、 拐卖人口、诈骗等类型上,抢劫犯罪也占有一 定比例。 女性犯罪中性犯罪比例较高,其增长速度远远 高于其他犯罪类型,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据官方估计,现在全国大约有300万到600万的 三陪女,其中60%左右的人员有卖淫行为。(白 雪,2002)
犯罪手段隐蔽。
由于女性心理细腻 做事谨慎,女性在实施杀人犯罪时,为 了不暴露自己,往往经过仔细策划和精心准备,多是采用投 毒 、电击、 麻醉、 色诱 、雇凶等相对平静的手段去犯罪, 很少实施力量型暴力犯罪,这显示出女性犯罪的方式具有手 段的隐蔽性; 投毒是女性的惯用手段,在所有的投毒杀人案件中,女性作 案占到 60%多,投毒几乎成了女性的专利。
未曾特意准备过作案工具,都是就地取材,农村的有使 用木棒、耙的,有使用农药、老鼠药下毒的,还有的在 杀害后用家里的棒子面掩盖尸体
现场多位于室内。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时多趁其不备, 突然下手,迅速 将被害人置于死地, 所以现场常无挣扎抵抗痕迹, 不具备他杀现场一般比较紊乱的特点。 损伤多集中在人体要害部位, 分布范围小, 打击次 数多, 致命性损伤多, 死后损伤多, 通过损伤的严重 性可以反映出犯罪分子长时间受压抑的情感冲破束 缚后, 表现出来残忍、 冷酷的特点。
当今社会,家庭暴力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 存在的社会现象。

女性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女性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女性犯罪情况调研报告作者:赵侠韩少冲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30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且呈现出新的特点,女性犯罪已经成为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

B区检察院以2012年至2014年审查起诉数据为蓝本,对本院辖区内女性犯罪情况的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分析了辖区内女性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预防女性犯罪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遏制女性犯罪增长和促进区域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女性犯罪社会问题作者简介:赵侠,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助理检察员,研究方向:检察理论及实务;韩少冲,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研究方向:检察理论及实务。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0-173-02一、B区女性犯罪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一)从审查起诉的罪名情况看2012年,B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女性犯罪嫌疑人中涉嫌故意伤害罪、拐卖妇女儿童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职务侵占罪、诈骗罪、盗窃罪、敲诈勒索罪、妨害公务罪、聚众斗殴罪、容留介绍卖淫罪这10个罪名的占当年审查起诉的女性犯罪嫌疑人人数比例为43.6%。

2013年,涉嫌故意伤害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故意杀人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破坏生产经营罪、妨害公务罪、赌博罪、容留介绍卖淫罪这10个罪名的占当年审查起诉的女性犯罪嫌疑人人数比例为60.4%。

2014年,涉嫌故意伤害罪、拐卖妇女儿童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诈骗罪、盗窃罪、抢劫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妨害公务罪、赌博罪、开设赌场罪这10个罪名的占当年审查起诉的女性犯罪嫌疑人人数比例为59.1%。

可以看出,B区检察院每年审查起诉的女性犯罪嫌疑人中都会有一半左右的人集中在10个罪名,而且罪名中较为集中的是故意伤害罪、拐卖妇女儿童罪、诈骗罪、盗窃罪、妨害公务罪等5类犯罪。

可见,B区女性犯罪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女性故意伤害犯罪和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等暴力性犯罪易发高发;二是女性侵犯财产犯罪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女性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甚至抢劫犯罪也越来越常见;三是女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明显增多,罪名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尤其是在妨害公务犯罪和赌博类犯罪中女性因素越来越凸现。

法律视角下的女性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法律视角下的女性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法律视角下的女性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关键词:女性犯罪;法律原因;法律对策一、女性犯罪的定义分析女性犯罪的法律成因,进而提出有效的法律对策,首先要弄清女性犯罪的定义,因为定义是表征此种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将其与其他类型犯罪区别开来的基本界限。

我国刑法学虽对女性犯罪问题有所研究,但并未将其作为一个专题。

相反,在犯罪学中,女性犯罪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对女性犯罪概念研究并没有得到重视,在很多相关专著中也没有作具体的定义,只是在一些学者的论述中提及。

比较而言,女性犯罪除了具有犯罪的一般特征以外,还有女性犯罪独有的特征,这是由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所决定的。

比如,女性的两种特殊生理现象——经期和更年期——使得女性易情绪波动,产生激情犯罪。

再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加深,女性逐渐摆脱束缚的状态,走上独立的历史地位,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也必然成为一种趋势,从而使女性犯罪多以财产型为主,虽然其中也有部分因素是因为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因此,笔者认为,深刻把握女性犯罪内涵需认清两大点:第一,犯罪主体是女性,此种犯罪是依据女性在生理心理方面异于男性来分析犯罪现象的;第二,女性并不是一种特殊身份,其所犯的罪行,男性也可以实施。

因此,女性犯罪的概念可以简单概括为:不仅具有一般犯罪的基本特征,同时还是一种因女性特有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而具有的特殊的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的犯罪现象。

二、女性犯罪的法律成因分析当前最主要的三大类女性犯罪,是女性暴力犯罪、白领女性犯罪、青少年女性犯罪。

笔者认为,女性犯罪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很多女性法律意识淡薄,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目前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对女性缺乏足够的关注,当女性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没有及时、完善、便捷的法律途径予以救济,从而使女性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犯罪。

(一)对女性权益缺乏明确的性别视角的法律保护女性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与男性的存有差异,使得女性犯罪在犯罪原因、犯罪手段、犯罪类型、犯罪危害等方面与男性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

女性犯罪

女性犯罪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不但充当着重要的家庭角色,也开始充当重要的社会角色,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近年来的敦煌市院受理女性犯罪的统计可以看出,女性犯罪的比率不断上升,这种趋势向社会敲响了警钟。

本文针对当前女性趋势、犯罪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女性犯罪的对策。

一、女性犯罪呈现四大趋势 1.犯罪类型多样化。

现阶段女性犯罪不仅仅局限于盗窃、诈骗这些侵财型罪名,而且已经迅速向暴力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性犯罪、危害公共管理秩序犯罪蔓延。

如非法拘禁、寻衅滋事等恶性案件。

2.团体犯罪增加。

女性犯罪已由过去的单独一人作案转向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配合实施犯罪,主体呈群体状态。

3.作案手段智能化。

当前女性犯罪如同一些男性犯罪,显示出智能化。

一是预谋性强,事前经过预谋,选中对象,选择时间,周密准备后方开始行动。

二是隐蔽性强, 4.社会危害性增大。

以往女性犯罪多是轻刑案件,危害较小,但当前女性犯罪重刑已普遍,她们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危害特别严重。

二、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原因敦煌市女性犯罪涉及故意伤害、非法拘禁、诈骗、敲诈勒索及寻衅滋事、容留、介绍卖淫、贩毒罪名等。

1.隐蔽性、欺骗性。

一是由于女性一般较怯懦胆小,且较细心和耐心,做案前考虑多于男性,在主观上增加了犯罪的隐蔽性;二是由于社会对女性一般比较信任、宽容、谅解,使女性犯罪易得逞而不易被揭露,从客观上增加了隐蔽性女性作为犯罪的实施者,女性一般都是性情温和,软弱,体力不如男性,认识水平也不如男性,因而在犯罪实施中很少出现暴力的现象,很少利用自身的力量去侵害别人,女性犯罪人多采用投毒、盗窃、诈骗等一系列低暴力型的手段去犯罪,因而充分显示了女性犯罪多具有手段隐蔽性。

2.情感性、暴力报复性。

女性大都是感情的理想主义者,但情绪的稳定性却很差,女性对待事物认知上一般带有肤浅性和表面性,因而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偏激性和冲动性,感情的瞬间爆发不能用意志来控制。

所以女性犯罪。

女性职务犯罪的特点

女性职务犯罪的特点

女性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近年来,随着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日益加强,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政治、社会、家庭因素的多方影响,作为非“主流”的女性职务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女性职务犯罪预防问题也日渐为人们所关注。

近日,我市检察系统对2000年以来立案查处的女性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统计,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女性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如下:一、女性职务犯罪的特点(一)女性职务犯罪过半是贪污、挪用公款犯罪至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市查处的女性职务犯罪共29人,其中,犯贪污罪的有12人,占总数的41.4%;受贿罪的有9人,占总数的31%行贿罪的有2人,占总数的6.9%;犯挪用公款罪的有6人,占总数的20.7%。

以上数据表明,女性职务犯罪多集中在贪污、挪用公款这两个罪名上,这与女性所从事的多为直接经手或管理国有财产的职位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岗位的特殊性也为女性“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提供了契机。

(二)多为财会或财务管理人员职务犯罪、经济犯罪的行业特点决定了该类犯罪的职业特点为掌管权力,特别是对财、物有管理权的职业。

而女性的性别特征又决定了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会计、出纳或财务经理岗位多为女性担任。

因此,女性职务犯罪多发生在会计员、出纳员等财会人员或财务管理人员身上。

至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市查处的女性职务犯罪共29人中,这一类职务身份约占整个女性职务犯罪的60%。

(三)女性职务犯罪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女性往往是温柔、善良、本分的代名词,因此女性一旦涉足职务犯罪,极容易被忽视;加上细致和胆小的本性,女性在实施犯罪前后的惧怕心理会比男性更为强烈,在作案手法上也更为缜密、隐蔽,所以,女性职务犯罪有着更大的隐蔽性。

例如,我市东区检察院查处的攀钢(集团)某医院劳资员杨某某涉嫌贪污一案中,杨某某从1998年10月至2004年8月期间,利用其作为劳资员负责管理死亡职工丧葬、抚恤的便利条件,以编造死亡职工名字,冒充领导签字或者私刻领导私章的方法,数十次虚报丧葬费、抚恤金,随后以自己截留,涉嫌贪污公款总计68万余元。

浅析我国现代女性犯罪的原因

浅析我国现代女性犯罪的原因
店的服 务员 取笑没有 手机 , 她便将 老板价 值 5 0 0 0元的 手机 盗 走而 被判刑 。二 是嫉妒 心强 , 隘 自私走极 端 。女性暴 力犯罪 大 狭 多存 在性格 的 自私 、 偏激 和狭 隘的缺 陷 , 遇到冲 突时 , 易采 取 在 其 极端 的方 式。而且其 虚荣心 也会 导致 女性走 向另一 个极端 。当其 虚荣 心得不 到满 足的 时,如 又碰 到 了在各方 面条件 都优 于 自己的 人 , 而导致 虚 荣心受挫 , 从 免不 了对他 人进 行诋毁 , 甚至 因此产 生 仇恨 , 寻找机 会报 复 , 且报 复手段 多残忍 。三是 依附心 理强而 自 而 我保 护能力 差 。 附心理 是女性 固有 的心理 , 依 女性 多性情 温和 , 体 力和认 识能 力不如 男性 , 导致 在社会 中不 能很好地 适应 各种要求 , 很 容 易依附于 他人 , 导致轻信 他人 、 目听从他人 , 盲 受他 人指使 , 被 他 人 教唆而犯 罪 的情况 。 2 文化层 次低 , 、 法律 知识淡 薄 大 多数女 性罪犯 由于受 教育程 度低 , 判断和 处理 问题 时 , 在 缺 乏 科学 的分析 能力 ,因此 同一 问题 采取 的解决 方式和 方法 会较有 知 识 的人 采取 的方式 、 方法 更 为简 单 、 暴 。这些方式 、 法有可 粗 方 能和犯 罪直接 相关 特别 是一些 偏远 山区的 农村妇 女 , 们根本 她 分 不清什 么是 合法 的、 么是非法 的 。 什 ( ) 二 家庭 和社会 环境 原因 l家 庭环 境 、 家庭 暴力是 女性 犯罪最主 要的原 因之一 , 究其根源 : 是有些 一 女 性没有 经济 来源 , 在家庭 中没有 地位 , 常遭 受丈 夫的打 骂。二 经 是其 丈夫 受传统 思想 的影响 , 以为丈 夫是凌 驾于女性之 上 的, 以 可 随便 打骂 。我们 在办案 中发现 , 女性 在遇到 家庭暴 力 , 最初 的容 忍 都 是源于 ” 丑不可 外扬” 家 的心 理, 怕丈 夫报 复、 怕亲 友 、 导知道 。 领 可 当这种侵 害积 累到一 定程度 , 忍无可 忍时 , 采取伤 害或杀人 的 便 方式 进行 ” 抗” 反 。据有 关部 门调 查 2 . 3 %的女 性 曾向娘 家及亲 朋 6 好友 或有关机 构求助过 , 被求助者 有 1 . 但 5 %采取不 管或者劝其 不 6 要伸 张的态 度 。这种不 被扼 制的家庭 暴力 ,终 因施 暴者 有待无 恐 而变 本加历 , 使受虐 女性在 积愤难 消的情 况下 , 向疯狂报 复 的极 走

女性犯罪增多的性别视角探析

女性犯罪增多的性别视角探析
国。 据 我 国 司法 部 的 网 站 披 露 , 20 … 从 00年 底 至 2 0 年 6 06
年间 , 国在押女 性犯人数净增 了 3 9万名 , 均每年增加 全 . 平
1% , 5 大大超过了在押犯平均增长数。 严 峻的发展形势 , 使
国内外研究犯罪 学 的学者 对女性 犯罪 问题 给予 高度重 视。 在社会性别视角下 , 社会学相关理论 可以为探讨 女性犯罪增 多这一社会 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
范表达。该理论侧重社 会宏观层 面, 探求女性犯罪的社会原
使她们不可能履行社会 角色。 H 由此可见 , 社会化 和社会结
构 可 能 引 起 女性 犯 罪 增 多 。
因, 对微观方面 、 个体方面生理 、 心理 、 感情 等因素暂不考虑 。
二 、 性 意识 价 值 的 形 成 和 增 强 女
致使女 性犯 罪增 多。减 少女性犯 罪需要 减 少性 别不平等 现 象 , 改革不合理 的社会 性 别制度 。 关 键词 :女性犯 罪 ; 社会 结构 ; 别不平等 性
中图分类号 : 9 7 1 D 1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6 5 2 1 )3— 0 8— 4 17 — 8 X( 0 0 0 0 1 0
自从有犯 罪现象 以来 , 就有女性犯 罪。女性 犯罪 , 女 指 性实施的犯罪 , 是男性犯罪的对称 。这是 以性别为标准进行 的犯罪分类 , 主要是为了探求女性犯罪的原因并进行积极 的 预防。近年来 , 女性犯罪逐渐增多 , 在我 国,文化大革命” “ 以 前, 女性犯罪 占犯 罪总数 的 5 %左右 ,O世 纪 7 2 0—8 代 , 0年 占整个犯 罪 的 6—7 , 在 则 达 1 % 现 0—2 % , 量 直 逼 德 0 数

女性犯罪案件调查报告范文

女性犯罪案件调查报告范文

女性犯罪案件调查报告范文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女性犯罪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面临产业转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激烈的地区,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往往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社会地位的分化及道德文化凝聚力的减弱,对从业者的生理及心理都易造成巨大冲击。

作为城市建设者中重要力量的女性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异质化、边缘化,走向犯罪泥潭。

本文对广东省某地区的女性犯罪为例,对该类地区女性犯罪的特点、现状、成因及对策做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犯罪学女性犯罪社会地位一、女性犯罪近况关于女性犯罪的定义,犯罪学著作通常是以犯罪主体的性别特征为基准,对女性犯罪现象或犯罪人进行分类,使之与男性犯罪相区别。

由此观之,从犯罪学得角度来说,女性犯罪首先是一个以性别特征为标志,相对于男性犯罪的范畴,“因为犯罪是女性所以才说成女性犯罪”。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女性犯罪是基于女性特殊心理、生理特点及社会地位所产生的特殊犯罪形式。

(一)犯罪数量以广东省某区为例,从呈捕案件数量上看,2022年度,审查批准逮捕的刑事案件数量为5023件,女性涉案数量为354件,约占总案件数量的7.05%;2022年度,审查批准逮捕的刑事案件数量为5499件,女性涉案数量为395件,约占总案件数量的7.18%。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女性涉案总量,还是女性犯罪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均呈逐年增长态势。

从女性涉案人数上来看,2022年度为7907人,2022年度为8365人,略有起伏反复。

其中女性涉案人数则不断上升,由2022年度的354人,上升到2022年度的395人,历年所占总涉案人数比率分别为4.48%和4.72%(二)犯罪类型女性犯罪涉案类型,呈现涉案罪行集中化、犯罪形式多样化的特征。

侵财类和“黄赌毒”类案件作为女性犯罪的两种主要类型,占总体犯罪数量的70%左右。

浅析中国现代社会女性犯罪的原因

浅析中国现代社会女性犯罪的原因

浅析中国现代社会女性犯罪原因喻海东摘要:女性作为家庭的纽带,既担负着家庭的重任,又面临工作的巨大压力。

目前,女性犯罪正在不断地发展,女性犯罪问题也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女性自身生理和心理等主观原因,又有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

多种主客观原因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导致女性犯罪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女性犯罪特点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女性犯罪,是男性犯罪的对称,是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犯罪,尽管历来女性犯罪在全部犯罪综述中所占比例较小,女性犯罪率大大低于男性犯罪率,但女性犯罪问题却日益严重,犯罪率不断上升。

一女性犯罪的现状与特点(一)女性犯罪的现状目前,女性犯罪率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趋势,不仅在数量上日趋上升,而且在犯罪类型方面更加复杂化,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

近斜年来,我国的女性犯罪比过去有了明显的变化。

犯罪类型日趋多样化,手段更加狡猾和隐蔽,犯罪者的数量明显增加,性犯罪、暴力犯罪和财产犯罪等日益加重,特别是过去女性涉足较少见的抢劫、诈骗、流窜盗窃、吸毒贩毒、贩卖人口以及走私等犯罪,愈来愈向严重化方向发展。

在重大刑事犯罪中,女性犯罪犯罪人数增加。

曾一度依附于男女混合犯罪团伙进行犯罪活动的女性犯罪者,或形成独立性的女性犯罪者在杀人、抢劫、上海等犯罪中的主要手段。

女性犯罪的男性化趋势正在发展。

尽管历来女性犯罪在全部犯罪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女性犯罪率大大低于男性犯罪率,但近几年世界女性犯罪问题却日益严重,犯罪的绝对数增长复读很大,犯罪率急剧上升。

一般地说,我国的女性犯罪人数在总犯罪人数中比例很低,最高的年份为12-15%,一般出于10%左右。

在女性犯罪中,主要是财产型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

根据各省市的统计资料,女性侵犯财产的犯罪一般占全部女性犯罪的45-50%左右,暴力犯罪(凶杀和伤害)约占20%左右,性犯罪和其他犯罪约占25-30%。

在侵犯财产的犯罪中,主要是盗窃、诈骗、贪污、受贿等。

女性犯罪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女性犯罪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女性犯罪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作者:加草曼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27期摘要:传统认为犯罪是男性专利,但近些年,女性犯罪率逐年升高,这不仅让犯罪者家庭蒙上阴影,也为社会发展带来阵痛。

面对这个严峻的社会现实,我们有必要研究女性犯罪的特点,更要从各种因素予以分析,只有如此才能整理出一个有效的对策,“治病救人”,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实现和谐社会而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女性犯罪;犯罪原因;犯罪特点;心理分析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8.27.0530前言女性犯罪顾名思义就是指犯罪主体为女性,其犯罪常呈现出“柔性犯罪”之特点,即借用性别优势达成诈骗、卖淫嫖娼、吸毒贩毒、拐卖人口等等。

有资料显示,在暴力犯罪中,女性犯罪率极低,只是男性犯罪者的10%,甚至更低,比如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等。

而诈骗等犯罪者,女性则是男性的数倍。

对女性犯罪进行全面的认知,才能更好地预防女性犯罪,实现稳定家庭,稳定社会之作用。

1女性犯罪的特点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女性犯罪比例提升加快,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女性犯罪的特点,并非从个别案例就能定论,需要查找诸多资料,从中找出共性,方具有说服力。

笔者查找知网等网络资料库,精读女性犯罪方面信息,总结出女性犯罪以下特点:第一,柔性犯罪为主。

这一点前文已经表述,利用的就是女性柔性特点实施犯罪,比如诈骗、卖淫嫖娼、拐卖人口等。

第二,女性犯罪爆发式增长。

以天津为例,一九九零年的时候,女性犯罪分子占总犯罪人数的2.2%,而到了二零零二年已经增长到6.1%。

吉林省更为惊人,从一九九五到一九九九,女性犯罪分子增加了40%!第三,犯罪年龄比较集中,多分布在30-50岁范围内。

第四,对熟人以及弱势群体下手居多,这也是女性身体素质决定的。

第五,女性犯罪者中无职业者居多,次之则为个体商户。

2女性犯罪因素分析女性犯罪因素比较复杂,有很大一部分犯罪中可发现男人的影子,特别是那些情杀等恶性案件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女性犯罪的原因作者:张广建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8期【摘要】女性犯罪作为当前社会中并不是很常见的犯罪,很少有人去刻意关注;而其主体的性别特点却又不得不让人关注。

一般来说,刑事犯罪领域内的女性大多是以受害人身份出现的,人们通常很难将女性和犯罪联系在一起。

女性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齿轮的润滑剂。

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长期而巨大的。

但是由于女性犯罪在数量方面远较男性犯罪为少,而且在社会危害性上远比男性低,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在我国有关犯罪问题的研究中,女性犯罪问题大多是被粗略提及或者是有意无意地忽略。

但是,当下女性犯罪出现了在性质上更恶劣、种类上不拘一格、年龄上低龄化、犯罪数量逐年增多的特点。

笔者拟就当下女性犯罪的原因从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作以粗浅梳理,以期能够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收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女性犯罪;自身原因;环境原因一、女性犯罪特点之概览在我们的一般印象中,女性一般都是性情温和,软弱,婀娜多姿的。

她们仪态万方,体力不如男性。

当前女性虽然受教育、受保护的程度在提高,但是进入社会的时期相对男性来说比较晚,因此社会经验不如男性那样丰富,也就容易对身边的人尤其是男性产生比较强的依赖感。

因而就产生了这样的一种误解,即女性不大可能实施犯罪,多数情况下是以犯罪被害人的身份出现在犯罪事件中。

那么现实中的她们真的不怎么犯罪吗?事实证明是否定的。

实际上,正因为女性具有前述的一系列特点,因此她们在生活中很少出现暴力犯罪的现象,即不常利用自身力量去侵害别人,相反倒是多利用投放危险物质、诈骗、拐卖、色诱等一系列低暴力性甚至非暴力性的手段去犯罪,因而显示了女性犯罪隐蔽性的特征。

如果进一步分析则可以发现女性在实施犯罪时,尤其是在共同犯罪、团伙犯罪中,她们多带有胁从、受胁迫或被教唆的特点;女性犯罪人很难独立完成较残忍的、较暴力的犯罪行为,比较常见的是帮助男性犯罪人踩点、望风或者提供其他帮助。

简而言之,女性犯罪具有从属性的特征。

尽管如此,却不能忽视女性犯罪近年来的增长趋势,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犯罪类型上。

从涉嫌的罪名来看,女性参与较多的几类犯罪中,有盗窃,抢劫,贩卖毒品,色情类犯罪等。

近年来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从事色情犯罪的人数大幅攀升。

当下女性犯罪呈现“两高”趋势。

第一“高”就是侵犯财产的犯罪比例高,仅抢劫和盗窃这两类案件已占女性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第二“高”就是涉黄涉毒的比例比较高。

一些娱乐场所为了赢利,公开容留“三陪小姐”以吸引顾客。

涉毒案件的攀升则是源于对暴利的追逐。

贩毒分子利用女性不易引起公安机关注意这一“隐蔽”特征,拉拢、哄劝一些妇女进行涉毒犯罪。

更有甚者,竟然利用女性特有的生理特点进行涉毒犯罪,例如将毒品藏于文胸之下。

如果在一些查验技术落后的地方,那么这些毒品过关就轻而易举了。

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到,女性犯罪人的年龄也正在呈现“稳步下降”的特点。

目前女性青少年犯罪率年年提高,但同时她们的犯罪年龄却在不断下降。

据统计,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她们的平均犯罪年龄降了3岁;当前其平均犯罪年龄仅为14-18岁!这样的下降“效率”,不能不令人瞠目结舌,甚至骇人听闻。

社会中的犯罪现象是一个整体,是我们社会肌体出现病症的信号和“临床表现”,女性犯罪作为犯罪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也必然符合一般犯罪所具有的特点,这其中就包括犯罪年龄的趋低化和犯罪数量高升化,因此,有必要引起学者与相关实务部门的注意。

二、女性犯罪原因探视犯罪是一种反社会的社会存在,有其发生的原因。

依据我国学者的观点,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

宏观因素包括文化(例如文化传统、文化冲突、文化影响),现代化(例如社会结构变迁与重构)等因素;微观因素包括社会化,个体生物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

笔者以为,宏观因素似乎更侧重于促进理论方面的开拓和创新,微观因素具有更大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能贴近实际情况。

基于此,笔者着重讨论影响女性犯罪的微观因素。

既然分析女性犯罪的社会因素尤其是主观因素,就无外乎是内因与外因相结合。

就内因而言,即生理与心理方面;外因主要就是影响女性犯罪环境的大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

(一)自身原因1.心理因素一是爱慕虚荣却又好逸恶劳,相互攀比却又缺少攀比的资本,这些都是女性罪犯比较显著的心理特征,但与之同来的是她们的依附心理强而自我识别与保护能力差。

她们爱显摆自己,却又缺乏能够适时填充其虚荣心所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因此只能借助非法手段去满足。

而同龄人的嘲讽或恶意的建议为这些女性实施犯罪更提供了动力;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导致了依附心理较强,加之由于性别所带来的先天性认知力的些许劣势,故此很容易依附他人,得过且过,不懂得权衡利弊,导致轻信他人、盲目听从他人,受他人指使,被他人教唆而犯罪的情况发生。

二是某些犯罪人具有心理障碍,自私偏执,嫉妒成性,遇事容易冲动,缺乏理性。

女性犯罪人特别是少见的暴力性犯罪人大多存在性格上自私、做事上偏激的缺陷,在遇到冲突时,极易走极端。

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女性,由于缺少有效的自我调控手段,更易烦躁,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三是受教育水平低,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不高,法律意识淡薄。

大多数女性罪犯由于受教育水平不够高,在认识、处理问题时,缺乏科学的分析能力,不会使用严谨的分析思维,因此对同一问题采取的解决方式会比较直接、简单、粗暴,甚至大相径庭。

在看待某些问题时也与有知识的人有较大出入,这些方式有可能和犯罪直接相关。

2.生理因素生物学家普遍认为当女性处于特殊生理期时,较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因为在此期间,女性会出现植物神经紊乱,大脑皮层失调,因此,这个期间女性也就极容易心烦、发怒、易怒、情绪低落。

在此期间,如果恰遇不良的致罪诱因,就使女性极易陷入犯罪。

(二)环境原因1.家庭环境。

(1)家庭暴力。

一般来说,发生暴力的家庭区域特点是广大农村略高于城市;就身份而言,发生较多的是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工人等。

当女性遭遇家庭暴力时,最初都是受“忍一时风平浪静”的心理、柔弱的天性影响而予以容忍,但当暴力侵犯女性至不可忍受的边缘时,就会“迫使”女性采取某些“非常规”手段来自卫,来舒缓心中隐忍已久的怨气、怒气等。

(2)感情危机。

婚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情危机很容易使女性产生消极思想,进而产生消极行为。

在婚后感情方面,女性因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强行改变自身处境而采取极端手段。

另外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形是,由于感情、生活不和谐,导致双方难以交流,一些女性长期生活在“封闭”状态,内心苦闷因无处宣泄而形成自闭性格、人格扭曲,从而产生犯罪的念头。

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歧视妇女,对女性不公的社会现象,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农村,重男轻女、从一而终、贞洁观等封建观念根深蒂固。

这种观念产生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女性的忍耐力较强;另一方面,女性一旦反抗,容易走极端。

(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一旦教育方式不当,父母动辄吵架或者大打出手;父母一方彻夜不归,而另一方则玩麻将牌九,通宵达旦,使其家庭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受到压抑,极易做出极端的举动;由于缺少来自家庭的关爱,在极易成为受害人的同时,对侵犯他人权益的不良举动也缺少了最基本的牵制力。

2.社会环境(1)教育体制缺失,对法律的学习在时间上太迟,在内容上过粗。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而普及高中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但是,许多女性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过早辍学了。

她们所能接受到的法律教育几乎为零,即使能够得到零星的法律“春风”的吹拂,那充其量不过是为十三亿人口增加了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上万个半法盲而已!更何况我们国家法律事业本身起步就比较晚,现代法律的发展也在不断加速,但部分法律的条款规定过于粗疏,法科学生尚有不能掌握的法律知识,遑论辍学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了。

(2)社区环境的影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利益多元化的加剧,邻里关系逐渐变得疏远、冷漠,甚至经常发生矛盾、对立以致相互仇视,造成或者促成了犯罪的发生;而社区中人文环境的不良因素也为女性犯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如果对待不良现象一味地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或者仅仅是看热闹的目的,对犯罪行为纵容、容忍、视而不见甚至起哄,那么犯罪现象包括女性犯罪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3)社会媒体的消极影响。

当下社会媒体就如同“便衣”,可谓无孔不入,它们在为我们社会的良性信息传播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不适当地为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例如很多社会媒体都带有各种充斥着色情、凶杀、暴力等特点的垃圾信息。

如今,多媒体如电影、电视、手机、报刊等,不仅冲击着我们的眼球,而且浸染着我们的传统观念,侵蚀着我们的传统道德。

但囿于我国相对落后的管理体制,不能及时地跟进与规制,许多不健康的思想、不健康的信息、不良的习气便通过这些途径,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为了追逐商业利益,获取点击率,有些媒体将自己的道德底线拉到了最低点。

前已述及,女性由于多具有依附心理,容易受到暗示而容易去模仿学习,所以可以看到其犯罪时所用的很多手段都是从各类传媒上学来的。

(4)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

有些现象原本是遭人诟病的,但是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增多、蔓延,由趋势进而成为常事,甚至成为“潮流”,例如婚外情等。

现实中,由于包小三等现象的蔓延,使无数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庭破裂,很多人从一而终的“愿景”被无情撕裂,这其中受害最深的更多的是女性。

这不仅会毁灭一个又一个的家庭,也会毁坏许多女性的心理平衡,进而导致犯罪的出现。

(5)社会对女性保护的缺乏。

在现实生活中,男女平等事实上还没有真正实现,女性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女性在社会上、家庭中的合法权益不能受到应有的保护,为了使自己得以生活甚至只是为了生存,她们迫不得已采取极端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而这就极有可能导致犯罪的出现。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一些人,她们由于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成为受害人,进而又去报复别人,又成为侵害人。

还有某些帮扶性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在实际工作中,有功则抢,无功则诿,遇到实际问题就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置之不理。

以虐待亲属现象为例,女性作为受害人在遭受丈夫等家属的虐待时,由于无法得到社会的解救,致使施暴者变本加厉。

部分女性走投无路、情绪激动、公力救济不能指望之时,只能依靠私力救济。

依靠私力救济也就为可能发生犯罪埋下了伏笔。

三、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